东芝笔记本配置如下15.4显示屏。酷睿t8100能玩联盟么2双核T81002.2G。内存4G 120G固态硬盘。64位

让老笔记本重换新生:自行更换CPU升级记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让老笔记本重换新生:自行更换CPU升级记
小编注:重在技术讨论,希望大家的笔记本能有效服役更久的时间~&魔都现在最高温度都快25度了~感觉夏天就在眼前了,无奈3台小(lao)伙(jia)伴(huo)都已经服役3-5年了(Y710=2009年,SL410=2010年,CQ326=2011年)&,去年都更换了SSD,内存加到4G(其实更换SSD和升级内存真心简单,S站网友的男同志基本都是高手),开机速度和程序响应速度是快了不少,可是窗口开的一多,CPU风扇就呼呼的响,而且CPU占用经常到90%以上。好吧,的确为难你们了,这些本本入手的时候,买的都是低配,用的都是屌丝的不能再屌丝的CPU,上网一查,发现当年看起来中端的CPU现在都好便宜哦&~于是萌生了升级CPU的想法(其实换CPU也不太难,主要是确定自己适合换什么样的CPU比较适合比较麻烦)~我给自己的预算是300左右,平均每台100元,然后标准是鲁大师的这个100名左右的CPU(要知道我原来的可是大部分都在200名,甚至220开外的拖拉机阿........(Y710的T名,SL410的T名,CQ326的P320=225名&)某神奇的宝逛了一圈,好久没有看硬件了,眼花缭乱阿&~于是价格排序,然后查性能,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以下三块:0、、。&漫长的等待后(其实也就2天......)陆续都到货了,好了,准备开工了(拆机有风险动手能力差的朋友还是让善于折腾的基友代劳吧......&)第一台:Y710(当年08年底的绝对高端机型,我是某宝买的备件组装机,所以CPU就选了个入门双核,屏幕也没选1080P全高清.....不过当年3K的价格,不玩游戏,配置也够用了,跑跑XP而已。)卸电池是必须的,虽然电池已经完全无法使用了......&打开后盖,其实现在换CPU很简单,这三台拆开,我都觉得很方便&好单薄的风扇阿,对于这么台17寸的庞然大物来说....还好体积大了,散热空间也自然多一点&导热管,一根是带CPU的,一根是带GPU的~&稍微清洁一下散热口~&&服役了5年的CPU,T3400,你辛苦了.....可更换的MXM接口显卡,不玩游戏,就让他服役到退役吧.....&&来个特写,现在能更换显卡的本本不多吧.....&新U上机,干净啊~&散热片上抹好导热胶~记得把原来的发硬的胶去除哦,否则影响散热效果的,压坏CPU可不好玩....&开机,一次性点亮~CPU正常认出~OYEAH~&大家关心的跑分来了.......08年的机器了,配置如上.....&老U的信息,可怜的1M二级缓存阿~&&新U,色色一一~老U的跑分,惨不忍睹啊,连2W都没有.....新U,提升50%,这次升级,划算的!才花了80块不到!原来开S站首页,7个就90%的CPU占用,现在开20个也就略卡~&&&WIN7的体验指数......可怜啊,CPU绝对拖后腿~&绝对飞跃阿~腰不酸了,腿不抽痉了~从3.4分到5.7分,还是T7700好啊~&(I7党投来BS的眼神.....) &&Y710收工~满意~第二台:COMPAQ326(2011年入手,2K+,易讯行货,入门级的双核,用惯了17寸的大本本,想搞一个便携的,13寸,黄金尺寸阿~现在仍是我的主力机,包括写这贴&)&正面现在都还觉得很好看,比另外两台指纹收集机好多了&&拔掉电池,电池也不行了,5分钟.....&现在的笔记本布局都好象哦 .....先拿掉风扇,这次三台机器都这个步骤......&卸下导热管......&也记得擦干净哦&&这块P320居然还穿了件白色的衣服.....脱掉&&服役了3年,你也下课吧.......替硬盘里的大姐姐们说一句:你辛苦了!&&新U上机,老U恋恋不舍。。。。。蹭在旁边来张合影吧:老兄,车给你开了,记得不要酒(chao)驾(ping)哦~&也是一次点亮~不错~&机器的一些配置~也是入门独显,依旧不玩游戏~&老U的信息,也是可怜巴巴的1M二级缓存。。。。。&虽然只提升到2M的缓存,但是也很不错了~再上去一档,价格就不对了~口袋瘪如狗阿。。。。&&升级以前的分数,其实也可以凑合用用了~尤其是SSD,很有意思,我12年买的OCZ的60G硬盘,比今年刚买的MAXELL的得分还高&&&&提高33%,这100也是比较值得~&WIN7体验指数,本来CPU指数是5.1的&现在居然变成6.5了~不错不错,可惜显卡是瓶颈,不过我也无所谓,另外硬盘分数居然满分,OCZ,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其实好好做,不见得就在大陆混不下去~你用什么白片呢。。。。。。好COMPAQ326到此结束~第三台 SL410~(2014年春节左右入手的二手本,从我同学那里抢得,他换了15.6的XPS,所以SL410就被无情的抛弃了,我是红点控,一直想收一台IBM,刚好这台能做到1K以内,就顺手入了,回来后换了SSD,把不用的1G插上了,现在当备机用,这次既然大家都升级,我也一起升了吧。。。。。。怎么感觉是被打入冷宫的妃子一般幽怨。。。。。。你都不来临幸人家。。。。&)&其实我还是很喜欢THINKPAD,如果这台不是IBM,我还不一定收~不过的确,哪怕是4年前的入门机型,我都觉得设计的真心不错~只可惜屏幕上的键盘灯没有遗传。。。。。&同学保养的不错,到底不是工作用本~4年了,键盘都不油,背面也很清爽~&后盖揭掉~虽然只有一根导热管,但风扇上也用了大面积的铜片,而且本本的两侧都有散热孔,所以3台本本里,这台的散热是最好的~&风扇和导热管一体的,散热更给力~!&&左上是T4300,也是一屌丝入门U。。。。。鲁大师排名180。。。算是三台里最高分(相对而言)。。。。。。&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SP9400!开门!开门!让我进去,这是我家&&好吧,木已成舟,T4300无力回天。。。。一次点亮~其实也不是特别弱,只是随大流,三台一起换掉吧。。。。。6MB二级缓存,看网上评论说和P8600差不多的性能,那个贵20,所以就入的这个。。。。。&不过在鲁大师的排名里,名次倒是高9名,所以性价比就比较高~&&系统大致如此,因为是备机,所以只挂了一块国产32G的SSD(读2XX写1XX),另外找个根不用的1G 给加上,变成3G。换U之前的分数,好可怜。换U之后的分数,想骂人阿,才多3K分&连3W都没有破。。。。。。换U之前,WIN7处理器体验指数5.4换好之后,5.8。哎...不过说明原来的T4300本就不是特别弱吧但是还没CQ326那块2M二级缓存的CPU强,比较失望。到底是低电压版的U,弱了点&最后一台SL410,感觉是次失败的升级...算了,不管如何至少这次的换U工程都还比较顺利,尤其Y710和CQ326还有有比较大的进步的~窗口明显开的多了,温度和CPU占用的确下来了~SL410么,只能说进步有限,不过如果能内存加到4G,然后SSD换一块支持SATA2的64G的SSD的话,可能能到个34000左右的鲁大师跑分。不过因为没有独立显卡,所以要超过我的CQ326,还是有点困难,不过显卡对我来说无所谓,所以其实实际应用也还是一个水准的~最后,上一张换下来的U的合影吧,最左边一块,是4年前另一台AMD的HP本本上换下来的单核U,那台换好双核U,转给我弟弟了~现在也还在服役中,够用,够用就好~&不过,看到人家这个分数,我会告诉你,我心里澎湃不已么&&内存如果加到16G,破16W分分秒秒的事情啊~我3台本本分数加起来,都不够10W。。。。。。&好吧,还是那句,够用,就好。。。。。。安慰下自己。。。。。。&&写给想尝试升级笔记本的朋友的话:如果你的笔记本式5年以内买的,接下来并不准备玩大型游戏,只是想继续文字处理和上网的话,建议按照内存,固态硬盘,CPU的顺序来升级,基本上10年之前的本本出场都是标配2G甚至1G的,在这个基本上手机没有2G运存都不太舒服的年代,你好意思让跑WINDOWS的本本继续用1G或者2G么&,所以4G内存是最最必须的,加到4G才基本够用,5年前的内存基本还是DDR2,2010年以后的基本上都是DDR3了,某宝基本2G单根在100出头,4G单根在200左右,当然,最好先用鲁大师测一下自己机器里的内存信息,是单根还是双根,是DDR2还是DDR3,还有频率是多少的,如果可能的话,尽量买和机器里相同品牌型号的内存。然后接下来就是SSD,SSD的好处怎么说呢,开机快,开程序快,从休眠中恢复到正常工作快,如果你的主板能支持SATA2或者3,那换好SSD以后的速度差异会更明显,如果只支持SATA1,也不用灰心,可能SATA1拷大文件的时候速度有所欠缺,但是,也能和以前的机械硬盘有天差地别的使用体验(响应非常快),另外,古老的XP就千万别再用了,XP如果不单独做4K对齐的话,不能发挥出SSD的最大性能的,建议纯净安装64位WIN7(绝对不要GHOST安装),4G+SSD以后绝对跑得顺畅,最后,如果你和我一样,经常要开大量窗口浏览网页的话,CPU也是比较重要的(我换CPU以前,基本上内存60%占用的时候,CPU已经90%以上占用了),当然不代表你的CPU也一定需要换(我的CPU实在是太LOW了,不换严重的拖系统整体速度后腿),我感觉上如果你的CPU还在我给的列表里的100名以前,那文字处理和网页浏览,还有聊天还是没问题的,如果CPU的确弱了点,有换得必要的话,按照以下的方法来找合适的CPU,先确定你笔记本的CPU型号和芯片组(鲁大师的系统信息里都有)(INTEL的CPU基本上也就PM45和PM965芯片组还有早期的HM55芯片组的CPU有换的必要,后面的对于浏览网页和文字处理和聊天多媒体之类的,都是是性能过剩.....AMD的CPU就比较复杂一点,建议购买之前和卖家确定是否自己的机器能用~)然后用芯片组的型号作为关键字,在某宝搜索搜索出符合自己要求和荷包的CPU,然后在鲁大师的排名表里察看一下这块CPU的排名情况,然后度娘一下这块CPU的评价,顺便看看有没有别人的拆机图片。最后决定买的时候,问一下卖家,你的笔记本能不能换这块CPU,这样基本就能找到合适自己的CPU了,当然了,最方便的方法就是,鲁大师截个硬件信息图,然后去问某宝的卖家,有什么样的CPU可以换:基本上你把这个信息给卖家一看,卖家就知道该推荐你买什么系列的CPU了~当然,价格方面最好多问几家~另外注意有很多超轻薄的本本无法自己靠螺丝刀来更换CPU(比如X61之类的BGA封装的CPU,直接焊死在主板上的,需要有芯片级维修的笔记本修理店用热风枪吹下来,然后重新焊上新的CPU的,自己是搞不定的,而且这样的操作对手艺要求很高,吹不到位,虚焊会不稳定,吹过了头,那就毁了。。。。。&)基本上老本的二手价格已经不是很贵了,我觉得如果升级花费太大也没意思,所以加一根2G 100块,来一块64G的SSD,虽然主控略坑,300块以内还是认了吧。
&我今年已经买了3块这个了。(虽然不是5大SSD厂商,但是速度阿,保修阿都还挺到位的,还是易迅自营,挺好,但是分数没有我的OCZ高,很奇怪...总的来说,性价比可以了)最后换一个100块左右的CPU,总共500块左右的升级,已经到位了(SSD投资是有必要的,以后这个笔记本就算不要了,SSD也可以挂在别的新机器上用,所以就买SATA3的好了,基本上未来三年,也都还是主流,再说了,SATA2和SATA3接口的SSD价格没太大差别)~当然CPU不是必须换得,除非你的CPU和我的一样低端。。。。。&经验完毕,本贴不是晒分数,晒性能,只是好玩~所以跑分党性能党,口下留情~我也是菜鸟一只,口袋还很瘪&最后啰嗦一句,由于小编比较担心大家在选购CPU方便遇到疑问,买到自己不能用的CPU,所以再三让我写一段关于如何挑选CPU的小经验。我本来想找各种CPU插槽的图来给大家看得,但是发觉这个方法很烂。一是你在买的CPU还没有回来以前,不一定会去拆自己的机器,第二其实CPU插槽长得都很像,就是洞的数量有区别,这个要数一遍数量实在是太没有效率了....(好几百的洞洞呢)&所以我感觉,最有效的办法是:在百度里输入:&你的笔记本型号+换CPU&看看人家是换的什么CPU,换好以后有什么问题。性能能有多少提升,如果觉得不错,最后到某宝查一下这个CPU现在的价钱,就可以拉,如果不放心,最后要和卖家再确认一下,肯定可以用哦~得到肯定回答以后,提交订单就好了!对了,记得问卖家要一点散热硅胶,换CPU的时候需要涂抹新的散热硅胶的&编后语:小编:说好的选购经验呢~&我:臣妾真的做不到阿&(先要介绍各芯片组,然后各芯片组下的各CPU有何优缺点,然后教大家如何分辨正品,然后什么样的需求换什么样的CPU,这里头的文章太深了,版面有限,学识有限,大家就放过我吧!我只是分享下我换CPU的步骤和成果.....希望大家能知道本本换CPU不是那么难的事情,老本本其实可以有新生命的,我是个恋(MEI)旧(QIAN)的人&&)。追加修改():最后补充,另外根据大家的反馈来看,容量是大家不升级SSD的唯一顾虑,其实可以把机器原来的机械硬盘拆下来,买一个光驱位的支架装到光驱的位置,光驱拆下来套一个盒子,可以变成移动光驱,总共花费53块(如果光驱位是普通SATA接口的话是这个价,如果是专用接口的,那可能稍微贵20左右)。另外,建议大家升级的顺序是内存-SSD-CPU,感觉内存可以在性能和体验上各上升20%,SSD能给使用体验上升60%,而CPU的话,感觉只给性能跑分有所提升,对日常的使用体验改善不太明显~所以很多本来CPU就不太弱的的朋友(通常T5T6系列,或者第二代I3),如果不为了跑大型游戏的话,还是先换内存和SSD吧,真的改善很明显。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凡士林经典润唇膏
Lifelike/森声
VR录音耳机
Bosch博世 家用厨师机
世达 88件家用电钻套装
悦米 红轴机械键盘
迈美伦 1110 铝镁合金拉杆箱
德国美诺Miele 全触屏智能独立式家用蒸炉
云柚 S1Pro 联网型室内电子门锁
博世 动物园系列立式 无线吸尘器
Taidu/钛度 大屏游戏机
赞351评论347
赞204评论74
赞40评论54
赞1477评论878
赞1427评论693
赞949评论1108
赞1255评论936
赞702评论414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自己动手性能翻番!笔记本DIY升级攻略_Intel(英特尔)CPU评测-泡泡网
         
自己动手性能翻番!笔记本DIY升级攻略
日 08:30&出处:&【原创】 作者:网友投稿 编辑:
延伸阅读:&&&&&&
你的升级了吗?小编实战攻略
&&& 你的该升级了吗?
&&& 升级是每个玩家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通常台式机和相比,除了性能上的优势之外,其配件的多样性以及巨大的可升级空间深深的吸引着一大批忠实的玩家。而且很多人都把升级当作一种乐趣,以较少的代价获得显著的性能提升,那种成就感并不是砸钱大换血所能体会的。
&&& 而作为一个整体,很少有人会对的配件进行升级,甚至不少人认为没有可升级的空间。因此一旦自己的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事情就是更换。实则不然,和台式机的架构是相通的,直接影响性能的配件(、、、)都是可以更换的,往往通过简单的升级,就可以旧机换新颜,令老本重回主流行列之中,这远远要比重新购买要划算的多,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以最划算最经济的速度方案提升老本的整体性能,令其重获新生,体验化腐朽为神奇。
&&& 说起拆机升级,人们往往认为是多困难,多复杂的程序。其实利用简单的工具就可以进行。通常人们如果台式机出问题了,可能会自己拆开看看,做力所能及的修理。可是换为的话,大多数人会选择马上送客服或维修点,从不敢轻易尝试拆开看看。有极少数的人仍停留在仅更换的的阶段,其实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管您懂不懂硬件,其实升级并不可怕,其过程相比台式机来讲更是简单和容易的,但只要您能掌握技巧和一些简单的常识并且心细的话就完全可以胜任。
拆机对于熟练的人来讲,拆下主要硬件只需几分钟
&&& 的升级,大家往往把观点落在了拆机最难这道程序上,其实完全不是,现在的大多数产品,对于机器的拆卸很是人性化,往往通过数颗螺丝,就可以把大卸八块,并不费吹灰之力。现在笔者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在升级硬件的选购上才是最为困难的,鉴于自身结构的特点,我们在其性能改进上所能做的尝试要比台式机贫乏许多。就拿来说,虽然大多数可以更换,但是由于专用通常不是里可以买到的,只能在淘宝或是二手店铺可以找到,并且型号,版本参差不齐。稍不留心,就可能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选购方面才是重中之重。
笔者的BENQ S73 采用不和谐的赛扬CM440搭配X1600
&&& 下面就让笔者以自己的工作实机为升级对象,为大家深度的揭示升级的全部操作流程,以及各种注意事项和硬件的最优导购。
&&& 首先介绍下笔者的硬件参数,懂得硬件的玩家会明白小编为什么要升级自己的了,这是去年9月份购买的,价格十分便宜,大概5500元左右,这是当时除了神舟以外,8000元以下唯一带X1600级别的,搭配极不和谐的单核赛扬,为必须升级奠定基础。可能在台式机上,的作用大于,可是在上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具体原因我们边操作边讲解:
BENQ S73VEG&原装配置一览表
&&&Celeron& M440&&(主频1.86GHz &外频533MHz &二级缓存1MB)
945PM Chipset
ATI& Moblity Radeon X1600
液晶显示屏
14.1 英寸16:10最大分辨率
三星&512MB &533 MHz
富士通 80GB
(5400 RPM)
Atheros&ARa/b/g
BENQ S73VEG&升级配置一览表
&&Core&Duo T2500(主频2.0GHz 外频667MHz 二级缓存2MB)
945PM Chipset
ATI& Moblity Radeon X1600
液晶显示屏
14.1 英寸16:10最大分辨率
金士顿&2048MB &667 MHz
希捷 250GB 5400.4
(5400 RPM)
先锋8X吸入式D刻录
3945ABG 802.11a/b/g
&严正声明:&&& 1.拆机有风险,可能损坏,并会失去原厂保修,请谨慎进行!&&& 2.强烈建议在拆机前将关机,拔掉适配器,取下内置电 池;&&& 3.强烈建议在拆机前释放人体静电,或者佩戴防静电手套等工具,否则可能损坏元件,造成严重损失!!您可以用手直接接触任何金属接地设施几秒钟以释放静电,比如金属窗户栏杆,自来水管,暖气片,等等。&
拆机篇:利用简单工具,体验拆机乐趣
&&& 由浅入深,体验拆机乐趣,提高自信心
第一章――拆机篇
&&& 目前来讲大部分的、和都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因此的和的可升级性都非常好,甚至就连大部分的也可以升级。不过从升级的难易程度来看,还是升级的和更为简单一些。因为升级的和都有比较简单的操作方法,这里提醒大家,部分厂商对于机器部件做出了更换限制,采用了易碎的厂商贴纸,覆盖在拆机的螺丝上,建议过了保修的玩家,进行升级以免影响质保,但凡事也不是绝对的,部分厂商的易碎贴纸可以完整无缺的拿下,一旦机器出了问题,可以重新贴上,并不影响维修。废话不多说,现在就开始拆机:
必备的拆机升级工具 十分简单处处可以买到
&&& 拆机工具非常简单,常见的扁口和花口的螺丝刀,必不可少,建议选购具有磁性的工具,对安装与拆解螺丝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由于笔者的机器是在保修期内,所以取下保修贴的刀片也是必备工具之一,然而一款好的硅脂是更换的前提保障,以免对影响造成影响。
&&& ● 第一工序:打开后盖
&&& 大部分的背部为的更换留有专门用来升级的小门,如果你的背后有这样的设计,那你只要买一根来插上去就行了 。另有少部分机型加装的位置并不在底部,而是在下方,只要把拆出就可以看到的金属盖板,打开后就可以装上了。
机器背部7处螺丝部分 是拆机的首要步骤
当所有螺丝都一一拿掉后& 就可以一睹内部的构造了
&&& 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在的设计上都会考虑到用户对升级的操作,并且尽量能简化升级的步骤,往往很少需要用户对机体进行拆卸(这样也会影响正常的保修),例如上图的拆卸就非常简单,且不影响正常保修,但万一如果你发现你的没有以上这些特征,那你千万不要强行乱拆。
在的更换位置上,厂商使用了质保贴,小心的取下并不影响质保
拿下质保贴后,位置上,只有两处螺丝拆起来十分简单
沿着向上的方向可轻易拿下后盖
&&& 的更换和升级,目前为止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允许的,部分厂商还是把作为不可更换的项目,一旦更换就可能影响整机的质保,笔者的这款产品就做了此项限制,这时刀片发挥了作用,细心大胆的操作,会完整无缺的拿下封贴,当机器出现问题时可再次贴上,继续质保。
内部构造呈现在我们面前
&&& 要点总结:此款产品的最大好处就是,只需要拧下不到10颗的螺丝,就可以拆开背部的大部分面积,进行正常的升级操作,完全没有必要拿下全部后盖。再次提醒大家,在正式升级之前,切忌不要把和适配器连接到,以免发生意外。
拆卸系统,胆大心细是关键
&&& ●第二工序:拆卸系统
&&& 在质保期内,大部分不允许私自打开,否则无法进行售后,我们还是利用刀片,小心的取下质保贴,以为不时之需。再此重申:进行拆机时,务必保证手上没有静电,以免击穿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建议接触几秒接地的金属即可。
在上也加装了保修贴,还是老办法拿下,切记要保存好
上分布6颗螺丝,分别固定和
双手扶住,轻轻的揭起即可
操作至此而止,芯片和已裸露出来
&&& 要点总结:取下上的所有螺丝后,缓慢的提起,注意的接线不要用力弄断,提醒大家:在拿起之前,切忌不要用力过猛,由于某些硅脂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缓慢的左右调节,直至芯片与铜体脱离,方可拿下,以免对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切记!切记!
无线:拆卸一个都不能少!
&&& ● 第三工序:进行及拆取
&&& 原装所带的512MB三星,早已低价所卖,这两条1GB的随一同购买,所以只是介绍一下拆卸方法,十分简单。
的拆卸是最简单的,无需动用工具,按照图示即可拿下
的更换也十分方便,各大品牌基本雷同,只有一个螺丝进行固定
拧开螺丝后,使向右平移大约1厘米,向上抬起即可取出
去掉固定的底座,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更换
&&& 要点总结:方面没有可复杂的操作,在选择方面却是个难题,其实硬件的如何选择才是这次文章的主旨所在,在文章的下面会有相关介绍及产品的个人推荐。十分好拆卸,但要注意不要经行碰撞,震动。更换之前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
&&& ●&第四工序:无线模块及的拆卸&&& 虽然采用为+ ,但是并没有搭配常见的本家的 3945ABG无线模块,而是使用了一款108M的Atheros ARa/b/g 的模块,速度信号都不错,而且搭配108M无线路由,可以抢信号,但是总感觉发热量过高,手触温度甚至会烫手,这是更换的主要原因。
两颗螺丝,两根天线,很轻而易举就可以取出
当卸掉螺丝后,模块会自动向上弹起,之后拔出就可以
之采用一个螺丝固定,在里部用硬物推出即可
&&& 要点总结:对于不常用无线模块的玩家或要求更高速度的群体,不建议更换。毕竟如果不是笔者有多余的 3945ABG,也不会考虑更换。对于来讲,只要找对方法,都可以轻易取出。大部分的产品会在背部有螺丝固定,但有一部分产品,会把螺丝固定到机器内部,只要找到,就可以轻易的取出。
&&& 拆机实战到这里,大部分需要更换的硬件都已取出,相信对读者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帮助,剩下的环节只需要更换的硬件重新装入即可,操作大同小异,说实话,操作还是很简单的。难点还是在于硬件的搭配选择和购买上,下面就让笔者继续操作并且一一介绍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硬件,相信会给读者以有利的帮助,不至于盲目的进行升级,导致得不偿失。
换没有选难:换U技巧+升级的各种原因
&&& 深入简出,提倡完美升级方案,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第二章――升级流程、升级理由及硬件选购技巧
&&& ● 换没有选难
&&& 对于笔者来说,的老赛扬(其实不老,65纳米酷睿架构,性能不俗)是最无法忍受的,性能先不提,就发热量来讲,实属惊人,这是更换的最大理由。的向来有自动降频功能,近百款65纳米产品,只有几款不支持,很可惜,这款就是其中的一位,不管待机还是满载,始终满频率运行,导致平时工作都十分烫手,噪音巨大,废话不多说,换U图上,慢慢说明:
按图所示,以指定方向用扁口螺丝刀半圈即可取出
最新购买的酷睿T2500原装IBM拆机版,按原步骤更换即可
&&& 更换后对于硅脂的使用,越少越薄效果最好
两款产品的近照对比,主频、缓存和外频都明显提高
&&& 的升级原因:
&&& 对于更换的原因,相信大家已经很清楚了,不支持自动降频导致热量过大是一方面,二级缓存的较低也占有一定因素,还有就是CM440只有533MHz的外频,这就意味着我那两条1G
667的条只会工作在533的频率下,会对整机的读写拷贝都带来一定的性能下降,综上所述,在日常工作中也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和影响。众多因素成为了升级的原因,这绝对不是笔者没事烧钱的举动,在下一个测试对比环节会再次证明。
&&& 有的人可能要问,为什么不在购买时就一步到位呢?确实,明基的这款产品有高配版本,搭配酷睿二代TG,1G。可差价却将近2500元,绝对得不偿失,看下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会了解其中之奥秘。
某品牌在不影响质保情况下升级费用一览淘宝全新正式拆机版T8100售价大多数在之间
淘宝全新正式拆机版T9500售价大多数在之间
&&& 通过上述的截图可以看出,T5550更换成45纳米的T8100竟然要补差价1100元,而更换T9500则需要补差价5300元,以此类推。打个比方,加入最保守的估计,以淘宝最低价为主,定价T元。那么就意味着一颗T8100至少需要1600元,而T9500则需要5800元。相比淘宝的全新拆机版本有着丰厚的利润,一款T9500竟然相差接近3000元,这足以成为自己升级的首要因素了,更何况这种高科技产品,一般正式版质量十分过硬,所以如果不是人为损坏,基本很难再有坏的机率。也就是说,对正式版来讲(除ES和BGA版)只要点亮,就可以确定质量了,何况大多数商家留给7天包测试时间。(在此声明:这仅是笔者的观点,如有意见,留言说明)
笔者手中的3款原针正式版正反面实图
&&& 这是笔者手上有的3款945PM支持的原装针脚正式版的正反面截图,其中最右的 T5600,是笔者最早购买的产品,理论上讲,是三款型号中性能最高,功能最多的产品,可惜还是因为功率最高,不好,经笔者多次拆卸,不小心掉到地上,核心破碎,无法挽回。强烈推荐换U的玩家,要小心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中间的T2500是笔者最近购买的,经测试效果好于其他两款型号,T2500功率为31W,CM440功率为27W,T5600功率为34W。
&&& 在经过碎U事件以后,先后进行对比考察,再次把目标锁定在T5600,T7200和T2500。T5600是笔者曾经用过的,速度不错,支持64位系统,但不满意,主频只有1.8Hz,其性能和2G主频的T2500大致相当,并无其它出彩的地方,而且性价比不佳,因此首先遭到淘汰。
&&& 在T7200和T2500之间徘徊了N久,主要是想有无必要多花一倍的价钱选择一个新的核心(Merom),更大的L2缓存(4MB)以及对64bit系统的支持,个人经过评估,也请教了一些现在在使用T7XXX系列U的人,感觉64bit在未来1-2年内估计难成主流,到那时候可能连本子都换了,而且发热量不小,遂决定选择T2500,性价比优秀,功率低主频高,性能强劲。
&&& 需要特别提醒:某些升级高等级(例如:45nm Penryn系列产品)需要刷最新的BIOS,可去官方网站下载。
换没有选难:升级的识别技巧汇总
&&& 导购技巧及识别方法:
&&& 对于的选购,相信大部分玩家都不太了解,其实这里的学问和奥秘远高于台式机内,比如就同一款型号来讲,就会有不下于5种的选择方式,其中几种是笔者强烈不推荐的,况且还有在同系列命名下,却有不同的支持,十分论乱,所以正确的选择就成为了升级最大的难题!下面就通过结合笔者本身的经验和对网络资料的整理,做出以下对比.希望大家对有一种新的认识,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 ● 第一种类:正式原针PGA版
标准的原针正式版T7300截图
&&& PGA封装是反转芯片针脚栅格阵列的缩写,这种封装中有针脚插入。是中常用的版本,首先对于来说,最稳定、最昂贵、对发热量控制最好的就是这种PGA原针正式版,市售可以轻易拆下的都是这种产品,是经过反复测试后出厂销售的,所以这种在淘宝以及二手店内价格最为昂贵,大约较其他版本贵1/3左右的价格。也有盒装的版本可以通过特殊的渠道购买到,但是价格之高,难以作为推荐的首选。首先INTEL的质量十分过硬,所以如果不是人为损坏,基本很难有坏的机率。再者,INTEL的在温度到100摄氏度都会启动自动保护,这个是很过硬的技术,所以避免了温度过高而烧毁的现象出现,所以选择淘宝及二手店的拆机版也是最佳的选择。笔者强烈推荐升级首选此类产品。&&& ●& 第二种类:正式非原针BGA版
没有找到 BGA版没加针的原样,只能拿GPU的代替演示
&& 我们先要弄明白的是何为的BGA版?所谓的BGA ,就是一种的封装形式,原本是没有针脚的,为一小颗颗锡珠状态(如图A),BGA的主要用于较薄较微型的上,因为BGA的通常都是低电压或者超低电压的,这样的U是直接焊接在的上的,这样的基本排除个人用户私自拆卸升级的可能性。所以这类有很大的价格优势,通过JS的二次加针模拟成PGA版本,但实质还有不小的差别,通常比同类原针产品价格低很多。
&&& 现在我们就拿945芯片组的T2600实物图片来说明,一般BGA版有2种加针脚的方式,一种是加一层针坐,第2种是直接焊针,市场上多见于第一种。
&&&& ◎ BGA版加坐实图:
通过加坐实现与的相结合
欲升级的玩家,要看仔细,以免花冤枉钱
BGA版T2600标准的加坐样图,相比正式原针版,厚大约1MM
&&& 上图为BGA版加座实物图,可以清楚的看见在的底部多了一层针座,以吻合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插针式接口。但这种改装是极其粗糙的,与插针的连接部分使用类似胶水的物质连接,插针B板的颜色也与正常不同。这样的拙劣改装导致该整体高度比正常产品高出将近1mm,这将会造成部分的问题。但就本质而言,是经原厂测试过的产品,不会有问题。但是经过硬改后,479锡珠变成478针,不排除有兼容问题,小心为上,笔者不推荐升级此类产品。&&& ◎ BGA版加针实图:
相比原针版,右边的JS加针版,加针工艺相当粗糙
&&& 就上图相比较而言,左边为原厂原针,右边为JS手工加针,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工艺上都相差悬殊。BGA版焊点参差不齐,大小不一。虽然都为正式版本,但限于应用到不同领域,很明显看出,BGA版相对比PGA版核心多了一个陶瓷电容,无论功用如何,加针版都不在推荐范围之内,相比原针正式版的价格,便宜近2/5。相信这也是打动消费者的最关键因素,总而言之此类优点在于价格便宜;缺点式使用需碰运气。&&& ●& 第三种类:非正式原针PGA工程版(ES版)
&&&& ES版顾名思义即Engine Sample的缩写,即工程样品。ES版的是没有锁倍频的,正式版的是倍频锁死的(除特殊,如目前的X 是INTEL专门为移动平台超频所设计的几款极品),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ES是超频玩家的极品。然而在上进行超频的玩家凤毛麟角,纯属极度发烧级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讲,不锁倍频没有任何意义,稳定低温才是王道。
&&& ES版同桌面级大同小异,分正显和非正显两种,依照不用步进可以区别U的稳定与否,例如:A1,B1,B2,CO,E0等等,往往字母越靠后的版本越接近正式版,性能和稳定性越高,并可以正常显示,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如果能在属性中显示具体型号的ES都已经接近正式版,推荐购买时问清楚是否正显就可以了,建议购买此类产品。
此ES版本,与正式版本基本相同,性能接近,推荐购买
此ES版本,为工程最早样本,稳定难以衡量,不推荐购买
&&& 一般说,正式版的的芯片上方都会有SL字母开头正规编号,而ES却没有SL的字样,依照上方ES版实图所示,都是以XXXX ES来表示,在表面无法看出具体频率和缓存及前线总端,当然,除非是打磨的ES版印上正式板的字样。正显的ES版相比非正显ES贵上一些,但是却可以与正式版想媲美,而售价确仍只有正式的2/3左右。
&&& 但是我们仍然郑重向消费者提醒,使用测试版本的可能存在不可预知的系统问题。对于可以正显的版本,几率很小。但是相比最早的工程版,可能几率会很大,并且在上较正式版大很多。
换没有选难:常见汇总推荐&&&&& 总结及购买推荐:
&&& 近期笔者花费一下午的时间收集45nm及65nm工艺全部移动参数,近百款型号汇总成表,堪称目前市售最新最广最全的移动数据表。
&&& 不少打算购买的用户,不知道在上如何挑选,通过此表可一一对比,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产品。而对于升级的用户,更可谓事半功倍,对比型号就可以挑选最优型号搭配,再也不用盲目的漫天搜索,一劳永逸。
欲了解清楚详细的内容,点击大图查看
&&&编辑推荐945P/GM升级型号:酷睿T7200& 或 酷睿T
&&& 对于上代945来说,支持目前的移动还是不少的,淘宝上的产品种类也很齐全。对于对性能要求较高且需要升级64位系统的用户,笔者建议选购 T7200 正式版本型号,核心,拥有4M的二级缓存,2.0G主频,支持64位。原针正式拆机版价格在1200元左右,另外也可以选择带正显的ES版本,价格大约800元左右。不建议T7XXX系列选择更高端的型号,性能提升有限,且价格昂贵。对于性能要求一般,且温度功耗有需求的用户,推荐T2500或T2600,主频2.0G和2.16G,667外频,2M二级缓存,正式拆机版价格分别为550元和700元左右,ES正显价格分别为450和550元。在这里不推荐T5XXX系列,一是因为性能相比T2XXX提升有限,只是多了支持64位系统的功能,暂时普及很难,最重要的是经笔者体验1.8主频的T5600速度不比2G主频的T2500快,并且SUPER PI还低了1秒,温度却高了4度左右。还有就是对于只有533外频的T2XXX系列,例如:T2350,T2450,虽然具有较高主频,但是外频的阉割,导致667MHz只运行在533基础上,影响内部传输速度,也不推荐选购。
&&& 编辑推荐965P/GM升级型号:酷睿T9500& 或 酷睿T5550
&&& 965是最新一代的,相对于上代945接口发生了改变,两代并不通过,新一代开始支持800外频,这就意味可以上 800的,大部分6000元左右的随机的都为奔腾双核的T2XXX系列,虽然看似相比945的T2XXX型号高了,可是性能却严重缩水,2M缓存缩减至1M,667外频缩减至533,虽然架构为代却称不上酷睿,只能叫奔腾。建议发烧级用户推荐直接升级成最新45nm顶级型号T9500,6M二级缓存,2.6G主频,速度超乎想象,支持最新SSE4功能,原装拆机正式版价格2000元左右。而对于不满足奔腾双核,而又要求不是很高的用户,升级成T5550也是不错的选择,1.83主频,架构,缓存外频都没缩水,原装正式拆机版大约550元左右,替代奔腾双核十分划算。最后提醒一下,如果中原装带T5XXX系列就不建议升级,除非升级到T9500,否则升级到T8XXX,对性能提升不明显,没有实际应用效果。
已成瓶颈:大容量高速度大势所趋
&&& ● 已成瓶颈,大容量高速度是大势所趋
&&& 笔者的标配为5400转80G富士通,升级的理由还用多说么?看看下面的图片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容量只是其中的一方面,速度也是升级的根本原因,最后的成绩测试中,可以证明升级,也是必不可少的。
装完VISTA系统和必备的,80G的1/4容量就用完了
配置要求不高的-魔兽世界,又占去了1/8容量
一部1080P的,几乎用光了剩下的容量
&&& 80G够么?可能有人会说只办公的话,足够了。可笔者只有一台,办公娱乐要同时兼顾,为了能够看到精彩的HDTV,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可以下载的地方,却因为没有多余的存放空间而不得不放弃。容量过小的事实让用户的日常操作也变得束手束脚,对容量还在80GB及以下的用户来说,购买一块大容量来升级已经刻不容缓了。更何况80G的速度有限,仅30几兆的内部传输速率,根本不够,下面升级开始,笔者选用了希捷250G 5400转 2第四代产品,单碟125G,支持2代垂直记录,缓存容量8M,由于是OEM产品,所以价格只有600元左右:
OEM一向被玩家鄙视,但是低价才是硬道理
相比之前的80G产品,新品无论在速度还是容量上都有质的飞跃
升级注意接口是还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此高额的补差价,人家赚钱还真是容易
&&& 为什么选择OEM版?一句话:便宜!十分便宜!相比市场上正品3年保的行货,至少要节省40%,提醒大家不要去客服升级更换。因为其昂贵的升级价格足以让你惊讶。客服报价:在购买的同时将内部的80G更换320G需要补差价1900元!要知道市场上3年质保的行货320G也不足1000元。有人还要问,笔者为什么不选择7200转?这个问题很简单,第一是价格,320G的7200转产品简直是天价,即便是OEM的,也在1200元左右。第二是容量,600元左右只能买到OEM 120G的7200转产品。第三是兼容性和发热量,由于7200转需要高速运行,就必然带来了高热,何况的电流是否可以带动都是问题。第四就是速度,经大部分网友测试,这款2代垂直记录5400转产品,单碟125G,速度高于7200转同价位产品。因此7200转产品被完全否定,在后面的速度对比中大家可以看到。
完美解决升级遗留问题,编辑推荐首选
&&& 既然升级遗留下来了80G的,卖掉的话根本不值钱,留下来不用又可惜,买个盒组成移动绝对是明智的选择。笔者选择了一款价格只有60多元的元谷刀锋战士盒,虽然外观不出众但是性能却十分抢眼。
&&& 全金属拉丝的外观,摸上去冰冰凉凉,不过边缘过于锋利,小心!
做工不错,大板设计,速度方面出乎笔者的意料
移动平均速度接近30M,与内部传输相差不大,笔者非常满意
&&& 注意:升级前首先对原的重要资料进行备份,有条件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或者USB存储设备将原上的数据全部备份到另外的或光盘上,没有条件的用户也要注意把自己重要的文件数据、驱动程序等保存好。还有,选择把老作为移动使用的用户,因为很多自带有正版,还有隐藏分区,一旦格式化后就没有了,在这里提醒一下。
&&& 编辑推荐升级型号:OEM 希捷320G 5400.5代& && 行货5400转日立320G
最新第5代OEM版本希捷320G 5400转产品截图
&&& 目前大多数接口都为的,所以最新的产品都取代了之前的接口采用了接口,笔者购买的是250G 希捷5400转四代产品,性能非常不俗,虽为OEM版本,但是为全新版,性能并未缩水,价格相比行货,节省了40%,最新得到消息,希捷的320G 5400转5代OEM版已流落市场,采用单碟160G,仍然采用较为成熟的5400转,由于采用了和四代相同垂直2代技术,其性能已超过同价位的7200转产品,OEM售价大约在760元左右,行货版本目前不见踪影,估计价格也在千元以上。相比笔者的250G的四代产品,无论容量还是速度5代产品都有了提升,相比4代的盘面密度和传输速度小幅度提升,突发速率也有进步,推荐购买。
目前行货中性价比较高的320G,不足千元
&&& 如果对于水货的OEM版不感冒的玩家,也有不错的选择,那就是行货的日立5K320型号,同样为320G容量,单碟160G,该采用了热悬浮控制技术TFC、第四代垂直记录技术和TrueTrack技术,这款产品的行货由讯宜代理,提供3年质保。价格在1000元左右,价格相比希捷产品有优势,但依旧昂贵,但是无论速度,容量,和质量都首屈一指,建议有实力的玩家选购升级。
升级简单又有效,编辑推荐首选
&&& ● 升级是花钱少,性能提升明显的升级方式
&&& 与其他硬件升级相比,升级容量对很多用户而言性能提升更明显,特别是VISTA系统,同时随着价格的不断走低,升级系统的成本优势也突现出来,升级的投入产出比最为划算。
客服升级的价格,足可以用抢钱来形容
笔者的双条金士顿1G
667,组成双通道
&&& 目前为止,由于几大芯片厂商的大打价格战,最终受益的是我们消费者本身,价格一直稳中有跌,用白菜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现在大多数双插槽最高只支持4G。行货单条1G
667产品维持在150元左右,单条2G产品也就280元左右,也就是说上满4G花费也不足600元,然而客服的价格相比而言,似乎停留在10年前,让人不可思议,难道真的拿我们当冤大头?
&&& 话又说回来价格便宜不代表都要上4G,对于普通的Windows XP系统用户而言,1G的系统基本上就能够满足应用需求了。但对于图形处理能力和大规模应用有较高要求的用户而言,2G的显然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而对于游戏玩家而言升级2G的系统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再综合子系统的性能,普通用户升级2G也可以有效减少磁盘的读写,对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也是非常有益的。
&&& 笔者的XP系统的2G双通道自认为完全符合自己的需求,多1G浪费少1G白费,其他用户如果XP系统且办公之用,选择稳定且品牌不错就单条1G可以,不主张追求更高更好,如果外频达到800MHZ的用户,推荐选购 800的,现在市面已经在售了,并且价格贵不太多,性能略有提升。但对于使用32位VISTA系统的用户而言,摆在面前的选择是明了的,如果想开启VISTA那华丽的系统界面2G的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使用整合的用户而言,由于整合的GPU需要调动主做为显存,2G的对于VISTA更是必需的。但是,即便我们将系统升级到32位系统的上限(也就是),对于VISTA系统下的复杂软件应用也是无法很好满足的,所以对于系统应用要求比较高的用户而言,大容量高频率的必不可少。
&&& 编辑推荐升级型号:单条1G
667或 800推荐―各大知名的品牌均可,不一一列出。单条2G 推荐―金士顿2G
667(镁光颗粒)。单条2G
800 推荐―宇瞻或金邦2G
&&& 对于升级来讲,大多数知名的品牌的产品都是可以的,在性能上和稳定性上都趋于成熟,由于不需要超频,所以对的要求不是十分苛刻,强烈要求组成双通道2G,价格不贵,这对于集成的有明显的性能提高,在选择方面只要选择正品行货,知名品牌就可以,注意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保证同品牌同型号的双条进行搭配,这样兼容性现比都会好一些。例如上图笔者选购的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村内处处可见,但要的就是大品牌,值得信赖。
镁光D9颗粒的单条2G金士顿 667
&&& 对于一些对配置要求较高的用户或打算运行64位系统的玩家,对于4G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选择方面,笔者推荐日前盛行的采用镁光D9颗粒的金士顿单条2G组成双通道4G。众所周知,镁光D9HNL芯片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超频潜力也是名列前矛,堪称是芯片中的极品,况且大品牌的做工加上顶级的颗粒,堪称完美,强烈推荐。由于采用此颗粒的只有单条2G的产品,所以笔者无缘领略。
800 宇瞻,做工用料皆属上乘,价格实惠
&&& 由于平台的升级,新平台965的开始支持800MHz外频,建议拥有800MHz外频的消费者选择 800的,这样可以令读写拷的速度相比667有所提升,充分发挥机器全部潜力,况且价格只贵了20-30元左右,相信消费者会欣然接受。推荐的品牌为宇瞻或金邦的2G
800产品,都属大公司,大品牌。而且单条2G
800市场上不是很常见,这两家产品应该还可以买到。
摆脱网线困扰,编辑推荐无线模块+天线首选
&&& ● 摆脱网线的困扰,让随心所欲的自由宽带
&&& 目前大多数的迅驰技术的都集成了无线模块,笔者的不算太古董,自然也有所集成,但并没有采用本家的模块,采用了一种知名也很高的Atheros ARa/b/g 的模块,貌似支持108M的速度,经笔者测试速度和稳定性确实不错,但是就是一点令笔者有必须换它的理由,温度太高!在机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几乎手放在模块上面都坚持不住几秒,所以严重违反了笔者静音加低温的初衷!碰巧笔者手上有朋友放弃无线而升级讯盘遗留下来的 原装3945ABG模块,正好派上用场,话不多说,直接换上:
换上原装无线模块,温度降低明显,稳定行也很好
笔者的标配只带一根天线,笔者不得不为其再加一根
换模块后,在热量降低的基础上信号,速度和稳定性都不错&&& 不知道什么原因,明基的这款产品对于无线模块的天线只安装了一根,不仅大大的降低了信号,也给机器本身的稳定性带来了影响。笔者不得不再为其安装一根,强烈鄙视这样的厂商,明明可以一步到位,却非要在不必要的地方进行缩水。
&&& 编辑推荐升级无线模块型号: 原装3945ABG模块和IBM黄膜天线
原装无线模块,与完美兼容
升级无线模块的必备天线,价格便宜,信号好
&&& 推荐的原因很简单,淘宝和二手店处处可见,大部分此模块都是拆机下来的,价格十分便宜,模块价格只有百元左右,天线价格在20元左右。对于一些比较的老的,内置并没有集成无线模块,可以通过购买模块使老也具有迅驰技术,推荐 3945ABG模块理由很简单,市面上几乎百分八十的原配此款产品,性能和稳定性就毋庸置疑了,最重要的是价格也不贵,由于部分升级模块的,可能并没有原装自带天线,所以无线模块天线也需要自行购买,上图的IBM黄膜天线,口碑不错,笔者试用也感觉很好,20元两根的价格也合乎清理。
鸟枪换炮,小编指引老本走进D刻录时代
&&& ● 鸟枪换炮,小编指引老本走进D刻录时代
&&& 笔者的原配康宝老,现在来看已经过时了,满足不了笔者对于D刻录的需求,作为消耗品,特别是,相比桌面级产品,寿命更短。笔者建议用户对于不要进行长时间的D影片观看,刻录光盘一次不超过3张,可增加的不必要消耗,延长寿命。
左边是升级的松下吸入式D刻录,右边是过时的原配康宝
相比千篇一律的外观,吸入式的设计的确让人YY
&&& 既然要换,就要特殊一点,笔者向来对吸入式的产品很有兴趣,因此在淘宝上浏览了好多,最后决定下手这款松下型号为UJ-845的吸入式产品,由于是库存产品,外观有轻微划痕,所以价格只要200元。对于一款支持RAM D9的双8X吸入式D刻录来说,价格已是最低,而全新拆机价格在300元左右。松下一直是Laptop光储领域老大,不过其产品一项走OEM线路,很少零售。这就是一款松下的OEM产品,所以目前没有原装行货,价格便宜情理之中。但是只要商家信誉好的话,大多数不会有什么问题。
安装方法及其简单,轻轻插入即可,拧上螺丝大功告成
新性能型号参数,物美价廉东西不错
升级前后的对比照片,吸入式显然相比老精致不少
&&& 吸入式设计相比常见,放取光盘少了很多步骤
&&& 对于笔者而言,这款吸入式最方便的是,节省了不必要的操作,通常想读取一张光盘,普通需要打开仓,放下光盘,关闭仓,使用完毕后,又是打开,拿出光盘。而吸入式,只需要把光盘插入仓内,就会被自动吸入,取盘只需要按下按钮即可弹出,十分方便,这是笔者比较看中的地方。
&&& 最后提醒玩家的是:某些机器上进行升级后,可能会出现丢失或者认不到的情况,这主要跟本身的主从盘设置有关。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把拆出,并且用跳线帽把强制成第一DIE通道的Master盘,就可以解决。这种情况很少,但如果有网友遇到这种情况,要知道如何进行解决。
编辑推荐首选及升级总结
&&& 编辑推荐升级型号:先锋吸入式Pioneer R-K04 D刻录&&& 松下吸入式UJ-845S D刻录
&&& 一般吸入式都是车载。所谓吸入就是通过ARM形态入盘,在将盘插入时,ARM将夹住盘的周围,送入主机,由于盘片的被读取面没有与任何物体进行的接触,为悬空进入,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盘片不受损害。此外,吸盘式最方便的地方还在于配合一些竖置的小非常方便,而托盘式D在竖置的时候非常容易使光盘跌落。所以选购一款吸入式的产品,还是有必要的。
&&& 说明一下,目前世面上大部分都采用了12.7mm厚度的,只有部分采用了特殊的9.5mm超薄(像SONY&V505,厦新V8等),或者特殊接口的(IBM&T4,T6,R5系列的Ultra&Slim),请各位想的朋友购买前先将你的拿出,简单测量一下尺寸,以免买错。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款标准通用的先锋D吸入式,工包的价格也在300元左右,商家承诺3月包换,强烈推荐。
双8倍速,支持刻D9盘片的先锋Pioneer R-K04,强烈推荐
&&&& 先锋的这款产品拥有业界许多领先技术:1.双倍超烧录技术。2.液晶补正技术, 修正光路和聚焦精度,提升对碟片的兼容性。3.智能镭射技术, 提供精确的激光脉冲控制,保证高速刻录时的可靠性。4.动态谐振吸收技术,减少在高速刻录和读取过程中的震动,保持刻录稳定性。
笔者选购的双8倍速支持D9的松下 UJ-845S,同样值得肯定
&&& 松下UJ-845S这款产品同样是双8X设计,同样支持RAM和D9盘片,注意在选购的时候不要把其名称与UJ-845D弄混,后者不支持D9和RAM,价格却相同。通常这款产品在ASUS、ACER、联想等上采用,由于货源比较充足,价格也不是很贵,也在300元左右。经笔者试用,性能不错,但噪音稍大。作为仅有的几款吸入式的产品,还是值得推荐的。
&&& 整体升级总结:
&&& 经过了一系列的更换,笔者的升级也到一段落了,基本上能换的都换了,可惜笔者的的是整合到上的,没有采用MXM接口,因此无法进行替换,不然更换一块8600GT或2600XT,将是一件多么YY的事情啊!即解决了X1600高清解码问题,又能令机能提高,建议玩家对自己不满意的,而接口是通用的,可以去升级尝试一下,保证性能提升明显。
&&& 笔者的升级已接近尾声,升级的硬件在属性和BIOS中全部识别出来,并且没有出现任何不兼容的现象,而机体稳定与否会在接下来的性能对比中一一呈现给大家,相信不会令大家失望.
&&& 也许对于某些更高需求的玩家来说,的除了上述的升级外,还远远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这时就还会有很多的升级步骤,如常见的加一个扩展底座、加一个内置蓝牙,加一个内置调谐器,更换高清液晶屏幕....相信升级也会成为er玩家们一直延续下去的话题,不过毕竟是一个很精密的产品,在为爱机选配配件的时候,有些问题还是需要注意的,不然花错了钱事小,机器变成板砖可就麻烦了,切记切记!
升级有没有意义?全靠成绩来证明
&&& 没有性能的提升做保障,一切升级都是镜花水月
第三章――升级前后的性能对比测试
&&& 我们升级为了什么?很简单,就是为了性能的提升,对工作和娱乐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使其更有效率。接下来笔者对升级前后的性能通过软件进行了对比测试,以最直观的效果呈现给玩家和读者面前。
&&& 赛扬CM440与酷睿T2500性能对比测试
升级前平台:CM440+双通道2G+X1600
升级后平台:T2500+双通道2G+X1600
&&&&&&& 测试项目一:Super PI
&&& Super PI是利用的浮点运算能力来计算出π(圆周率),所以目前普遍被超频玩家用做测试系统稳定性和测试计算完后特定位数圆周率所需的时间,当然成绩是越小越好,用此软件既能测试出两款的成绩对比,又能对新的稳定性进行验证。
赛扬CM400 Super PI成绩为37.781秒
酷睿T2500&Super PI成绩为30.688秒
&&& 成绩不出所料,两款相差高达7秒之多,从单核赛扬升级到双核酷睿,成绩的飞升不容置疑,笔者可以很负责的说,采用酷睿架构的赛扬CM440,是其系列中主频较高的型号,就单凭性能而言,已经不能算落后的,作为办公游戏都足以应付,但无奈对手太强,T2500高频优势明显,更何况具有大缓存+双核构造。实际应用中,在部分软件中,可以感到两款的差距,在多线程下双核优势明显,在某些大型软件的开启和图像的渲染方面,可以明显感觉T2500较CM440的速度优势。
EVEREST+3D基准对比结果:成绩提升显著
&&& 测试项目二:EVEREST
&&& EVEREST是一个测试软硬件系统信息的工具,32位的底层硬件扫描,使它可以详细的显示出硬件每一个方面的信息,并且软件内置测试程序,笔者选用了其中的测试,以测试出升级所带来的速度的提升。
CM440的533外频限制了2G只运行在533MHz上
T外频正好满足2G双通道667MHz的速度
&&& CM440的外频过低限制了2G双通道的性能,升级的T2500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在升级过后,无论从读写拷贝上都提高明显,大约为20%-25%左右,对于我们来讲,这点是至关重要的,本来的性能相比台式机就偏低,再被限制,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对于U的升级比较成功。
&&& 测试项目三:3DMark 05和3DMark 06
&&& 自1998年发布第一款3DMARK图形测试软件至今,3DMARK已经逐渐成长为一款最为普及的3D图形卡性能基准测试软件。3DMARK的一系列版本以简单清晰的操作界面和公正准确的3D图形测试流程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虽然这仅仅是测试的工具,但是更能体现的对比提升价值,可以直观的发现升级对于游戏的领先幅度。
CM440的05总分为3650, Test1 速度1.8帧,Test2 速度2.9帧
T2500的05总分为3802, Test1 速度2.8帧,Test2 速度4.4帧
CM440的06总分为1796,&Score 得分777T2500的06总分为1964,&Score 得分1665
&&& 就总分而言,对于一款测试的工具来讲,提升的不是十分明显,但是在软件的子项测试中,却是拉开差距的,在05中可以通过 Test 中比较性能差距,而在06中,由于对双核的支持更完善,在 Score中性能相差2.5倍左右,对于500多元的升级,看来的确物超所值。
笔者最满意的地方:待机满载温度控制完美
&&& 测试项目四:待机和满载的温度对比测试
&&& 笔者不是一个追求性能极限的玩家,如果赛扬CM440温度真的可以再低一些的话,那么升级这步就不会出现在笔者的文章中,可惜高温的CM440给笔者平时的工作和娱乐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高热量大噪音令人忍无可忍,换U势在必行。经测试笔者的决定是正确的,温度大幅度的降低,令笔者有点不敢相信,效果出奇的好,完全出乎笔者意料,自动降频确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从测试结果可以明显的看出,平时待机中温度大降10度左右,而满载下差距也低于10度,这令笔者相当满意,可以正式的宣布老赛扬光荣退役了,T2500的自动降频功能居功至伟,让小编在平时的工作中从此远离了高温的折磨和噪音的干扰,甚至在仅浏览网页的状态下,T2500的都停止了转动,温度维持在52度左右,但转动时,温度为47度左右,效果非常理想,可以说这是本次升级的精华所在,也是笔者的文章的主旨所在,只有高性能低功耗低价格才是笔者所推崇的最优升级方略。
上图所示的测温软件的详细设置说明和下载地址:速度质的飞跃,全文总结期待读者指教
&&&80G 与250G 的性能对比测试
&&& 对于笔者来讲,升级容量固然重要,但是对于速度来讲更为看重,没有完善的速度支持,依旧老牛拉破车的进行传输,实在令笔者感到厌烦,之所有选择这款产品,是因为对于不是很发烧级的笔者来说,其速度,容量,价格堪称完美,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原配的80G的平均传输速度为30.4MB/秒
升级成垂直2代技术的希捷250G的平均速度为51MB/秒
希捷自家的160G 7200转的平均速度为45MB/秒
&&& 通过测试,我们不难看出,新款的希捷250G产品,已经将速度与容量的平衡发挥至极致,领先笔者原配60%的传输性能,就连同门的7200转产品都抛在尾后,不得不让笔者对希捷新垂直2代的性能肃然起敬,平时传输大文件时可以明显感觉到速度的提升,虽为OEM产品,但高性能低价格,的确让笔者对其缺失的售后可以完全忽略。
全文总结:
&&& 总体看来,如果不算手中自带的无线模块的价格(因为无线是可升级也可不升级的),剩下全部升级费用大约在千元左右,对此笔者十分满意,只花费千元就可以令整体速度大幅度提升,接近或高于目前的主流的大部分性能,如果加上机器的价格总价也不过6500元,假如此类型配置放在去年笔者购买时的价格,应该不会低于9000元,总而言之,花最少的钱做更多的事才是最值得推崇的。
&&& 写到这里文章大体都已结束,升级给笔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自认为值得把成果展现给玩家借鉴,另外笔者的选购经验也是值得玩家参考的,在文章中一定还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正和补充,希望玩家指出,请不要吝啬你们短暂的时间,把你们的看法和想法统统写在留言下,让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进行讨论指教,但愿每个玩家都可以打造出自己理想的平台,这是笔者最乐意见到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将经行到底!
打造完美平台,欢迎各大玩家加入讨论
&&& 借此笔者承诺――以后有机会还会继续给大家带来一些最新的升级介绍和实战演戏,希望给玩家朋友们起到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有近期需要升级的玩家,或需要咨询相关事项的读者,可发邮件到:。&
&& &感谢大家从头至尾的看完了全篇文章,希望在有关方面对你有启发和帮助,这才是笔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所在,各位朋友下期见!!
&&& 最后希望:请将你们的建议或意见,笔者文章缺点或错误,在下面的留言中指出,笔者会及时的更正和修改。另外如果有升级方面相关问题的玩家,也可以在留言中提出或发送至笔者邮箱均可,笔者会耐心解答,使我们彼此共同进步,打造完美平台。
延伸阅读:&&&&&&
快速转帖:
欢迎转载泡泡网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泡泡网 [
我的文章阅读记录
[][]新车排行热门车排行选车工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酷睿2双核t81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