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整治影响明年北京环保限行规定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去年已达56.8万亿元。根据换算,2013年我国人均GDP约为67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在自豪于我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这种高速发展是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为代价的。虽然国家和地方采取了很多预防和治理措施,但由于生产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速度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环境污染影响超过环境治理效应等原因,环境污染导致的人群健康损害事件仍然频繁发生。据统计,仅“十一五”期间发生的232起较大(Ⅲ级以上)环境事件中,就有56起为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事件;37起环境事件发展为群体性事件,涉及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就有19起。陕西省凤翔县、河南省济源市和湖南省武冈市等31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对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披露,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确诊8550人,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其中,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22.7%,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继续上升。诱发肺癌的危险因素中,国际研究证实吸烟是首要因素,但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气污染与人群肺癌发病/死亡率的升高存在显著关系。2012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小川教授等人的研究报告《危险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指出,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为、人,共计7770人,分别占当年死亡总人数的比例为1.9%、1.6%、2.2%、1.5%。除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等问题集中爆发,都给人群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甚至影响到了下一代。今年5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妇幼健康及相关改革发展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说,年,我国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持续升高,从87.67/万上升至153.23/万。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可视的出生缺陷约有25万例,还有一些缺陷随着孩子的成长方能逐步察觉。对于中国出生缺陷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目前并无明确结论,原因在于出生缺陷病因复杂且多数病因不明。但环境污染和孕产妇年龄不断增加,普遍被认为是主要的风险因素。《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就指出,“影响出生缺陷的环境和社会因素增多,育龄妇女环境有害物质暴露增加;高龄产妇比例逐年上升”是中国出生缺陷预防面临的严峻挑战。美国科学院院刊曾发表过北京大学研究人员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暴露与胎儿神经管畸形相关性的研究论文。该文首次发现胎盘中多环芳烃和部分有机氯农药水平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风险存在相关性,呈现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并证明这一相关性在无脑和脊柱裂两种主要亚型中均存在。该研究提出,胎儿母亲对这一类污染物的暴露水平差异,以及对污染物的代谢差异很可能是导致这一关联的主要原因。毋庸置疑,作为有十几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生活,是政府最重要的责任。其实,对于任何国家来说,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不发展经济,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强大;不发展经济,就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贫穷难言幸福,幸福需要物质基础。但是,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似乎是一个永远都无法解开的死疙瘩。无论是发达国家的昨天,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今天,都在走发展经济污染环境的相似路子。个中道理也很简单,经济发展必然消耗能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因而往往会导致能源和资源的减少;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排放废弃物质,造成土地、水和空气的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我们国家在经历了极贫济弱、物质极度匮乏之后,必然产生对经济发展的渴望和GDP增长的冲动。一些地方甚至以GDP论英雄,为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多出政绩,不计后果,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有些地方急功近利,只算经济账,不算生态账,结果欠下了一屁股的环境债、健康债,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这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所以,发展不是没有代价的。只是这个代价原来没算过,现在开始算了。如果扣除健康代价、生态环境代价,有的地区GDP增长恐怕是负数。对生态的代价还可以算,对健康的影响和损害多大,没算过。发展本身只是手段,幸福才是人们生活的目的。搞建设、谋发展,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创造多少GDP、上多少项目、盖多少高楼、造多少汽车,更重要的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道理很简单,说起来谁都懂,但事情往往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发展是硬道理,中国今后的发展任务仍然很重,但发展绝非不计代价,更不能被曲解为一切为发展让路,甚至包括人的健康和生命。健康受损了,还有幸福吗? & &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把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不可片面追求发展。只有能给生活于其中的人带来幸福,提高他们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这样的发展才具有价值和意义。当然,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至少应该找出一条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绝不能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否则,最后我们只能花钱治病,拿钱买命。但健康和生命是金钱可以买来的吗?
惠果环境推荐:
小时免费热线
400-600-6619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上传于||文档简介
&&作​文​素​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环保部:治理环境并非影响经济下行主要因素|节能环保|环保|治理环境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本报记者 王尔德 北京报道
  9月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表示,希望不要因为中国加大环保力度,可能影响一些经济增长的速度,又造成一种声音,“是不是经济放缓了”、“拖累实体经济了”。
  就在同一天,环保部召开“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媒体座谈会”,并发布《新常态下环境保护对经济的影响分析》报告(下称“分析报告”)。
  环保部提出了环境治理对经济影响的基本判断,即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虽然环境治理在短期和小范围内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淘汰落后产能带来GDP的减少,以及污染治理投入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但总体而言环保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贡献和优化作用。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技术处副处长陈胜介绍,前一段时间有关环境治理影响经济的声音不小,环保部为此特意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环境规划院的专家组成调研组,在浙江、临沂、唐山和太原等地调研两个月,形成上述报告。
  只是经济下行因素之一
  分析报告提出,环保在短期和小范围内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从影响经济下行的原因看,治理环境只是影响我国经济下行的因素之一,并不构成主要因素。
  调研组通过对浙江、唐山、淄博等地的实地调研,政府、企业和专家都认为,当前影响经济下行主要还是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偏冷趋紧、企业检修、工业品价格下降等市场因素影响。
  根据分析报告,环保对经济下行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淘汰落后产能带来GDP减少。调研组对唐山市调研发现,近两年来,因市场和环保等因素关停取缔的企业达到2382家,在短期内对经济有一定影响。经过初步测算,钢铁行业关停影响现价产值276.5亿元,占钢铁行业总产值的6.4%;水泥行业关停影响现价产值6.5亿元,占水泥行业总产值的2.5%;焦化行业关停6家,减少产能315万吨,影响现价产值47.3亿元,占焦化行业总产值的9.5%。以上行业合计影响产值352.9亿元,影响税收18.46亿元。
  分析报告认为,“尽管在短期看,唐山经济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但从宏观经济影响因素来看,主要原因还在于唐山市产业结构偏重趋同、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低、竞争力不强等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增长乏力。”
  环保对经济下行的第二个短期影响是污染治理投入造成企业成本增加。根据调研组对淄博市的调研,淄博市近年来环保投入达400多亿元,整治污染企业8000多家(次),新上治污设施1500多台。
  分析报告指出,由于环保投资大部分由企业承担,环保治理的投入加大了企业投资和运行成本,短期内对企业经济指标影响较大,但这些投入本身就属于企业达标排放应该投入的。
  今年初,山东省临沂“铁腕治污”,10天内关停57家企业,有媒体报道称为“休克式疗法”。对此,负责临沂样本研究的环境规划院环境经济部主任葛察忠介绍,利用环境经济核算方法计算,临沂市大气污染治理一年社会经济成本约为9.7亿元,但其环境效益大概为16.5亿元,“这充分说明,临沂市大气污染整治的环境效益大于经济成本”。
  葛察忠强调,污染治理带来的短期经济下行属于正常,尤其是经济与环境还没有脱钩,如果经济一点都没下降,那么污染治理的效果值得怀疑,是没动真格或者动得不到位。
  环保释放新增长点
  分析报告提出,环境治理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好贡献和优化作用。
  陈胜表示,越是经济增速下行,越不能放松环保工作,要发挥好环境保护对经济的优化作用,倒逼经济转型升级,释放“绿色驱动力”。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毕军介绍,英国经济学者迪姆·斯瓦松关于“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对企业增加环境管制压力的时候,在开始阶段,一些企业会因为增加生产成本而出现产量降低、竞争力下降甚至企业关停的现象。但长期来看,为了规避成本压力,部分企业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
  根据分析报告,环保对于经济发展至少有四重好处。首先,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十二五”前期(年),我国环保投入共计2.33万亿元,拉动GDP增加2.56万亿元,占这三年GDP的1.64%;拉动国民经济总产出8.87万亿,占全国同期总产出的1.84%。
  其次,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调研组以浙江省为例,近年来通过严格环保标准,浙江整治关闭224家铅蓄电池企业(总共273家);但该省蓄电池行业生产总值不降反增,较整治前增长41.3%,利润增长75%。
  第三,催生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分析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以15%-20%的速度增长,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已达677亿美元,居全球之首。
  第四,减少因污染造成的健康和经济损失。分析报告引述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GDP的6%左右;同时,城市的室外PM2.5污染,可导致敏感人群罹患各种疾病甚至过早死亡。环境治理将有助于减少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增加绿色GDP。《自然》杂志:要调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光严是不够的
Nature杂志【写在前面】       新环保法加大了处罚力度,增加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条款,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但光是法规的严格,仍不足以遏制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环保之间的冲突,法律的等级不够高,权力架构的不合理等,都将影响执法效果。       近日,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了一篇评论,聚焦中国新环保法面临的挑战。文章由中国环保部信息中心研究员张波等人撰写。              1月1日,新环保法在中国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尝试协调环境保护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新举措。       新环保法号称是中国环保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律。它详细列出了一些将会受到严厉惩罚的环境犯罪行为,比如,篡改和伪造数据、违法排放污染物和逃避监管等。其中,新环保法还包含了解决污染问题、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保护举报人等规定。环保法也赋予了地方政府和执法机构更多的权力和责任,并要求企业执行更高的排放标准。       新环保法号称史上最严,但仍不够完善,实施起来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新环保法的效力等级不够。基本法具有较高的效力等级,而新环保法并非中国的环境基本法,仅是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基础法。新环保法的权威性不可能超越一些保护特定资源的专项法,比如农业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等。因此,资源监管部门可能会采用其专项法,而对新环保法的规定提出挑战。       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许多国家已制定了基本环保法。1969年,美国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其中就赋予了所有联邦政府机构保护环境的法律义务和责任。1993年,日本制定了综合性的环境基本法,来替代其环境污染基本法和自然生态环境法。       其次,中国环境治理各部门的职能往往产生交叉和重叠,新环保法的实施也因此受限。目前,中国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同时被几个部门监管,其中有环保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海洋局和林业局。而中国的碳税和碳排放交易系统由国家发改委监管,但未列入新环保法中。       其他一些国家早已实行了独立和统一的环境监管政策。在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负责向总统报告环境问题,协调联邦机构,并在联邦、州和地方级政府间实施环保政策。与此同时,美国环保署代表联邦政府负责环境治理,并独立进行环境执法。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负责意大利国土、海洋、河流、湿地、山林等环境资源的保护工作。同样的例子还有,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筑和核安全部,以及巴西环保部。       第三,尽管中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但新环保法没有承认公民拥有适宜生存环境的基本权利。而到目前为止,包括俄罗斯、韩国和菲律宾在内的149个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已在其宪法中承认公民拥有实质性的环境权。虽然新环保法明确赋予公民、民间团体以及非政府组织(NGO)拥有获得环境信息和参与环境治理的权利,不过,如果政府治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出现失策,这些当事人(除了符合某些标准的非政府组织外)也不允许对政府提起诉讼。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需要为那些受影响者提供合算的赔偿。       第四,新环保法的实施和执行可能会因权力有限和某些利益冲突而受挫。在中国的环境治理主要是由地方环保部门在执行,环保部进行指导,但其并没有足够的权力控制地方环保部门。而地方政府(往往更感兴趣的是经济增长)牢牢掌握地方环保部门的人事权和财权,其决策往往更有力。这意味着,实际上,环保部没有权力对违反环保法规的公司或个人征收处罚,该部门同样也不用面临不这样做的法律或其他后果。解决问题: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成立一个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的记录。这是为了限制政府官员干预司法,并促使各级官员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事实上,该制度能约束官员和党组织本身,避免其插手法官的(包括与新环保法相关的)案件审理。       王立德(Alex Wang)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环境法专家,其曾写道,从最根本上来说,中国的环境保护需要提高到“党和国家任务的优先级别,类似于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地位”。       有效的环境治理需要新的法律,还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机制、问责机制以及有效的制度安排。 
(原标题:《自然》杂志:要调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光严是不够的)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灰窑环保综合整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