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病理结果恶性有没有分良性还是恶性的

身体里长了息肉 切?还是不切?
身体里长了息肉 切?还是不切?
我们经常在体检或做某项检查时被告知身体的某个部位长了息肉,大多数人都会紧张和纠结,这个“不速之客”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呢?到底要不要切掉呢?
息肉是人身体正常结构上多余出来的“赘肉”,上到鼻腔、声带,下至直肠、宫颈,都可能长息肉。虽然长息肉的真正原因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证明可能与激素水平、慢性刺激、遗传等有很大关系。
人体常见的息肉有胆囊息肉、肠息肉、胃息肉、鼻息肉、宫颈息肉、声带息肉等, 但同为息肉,处理方法各有不同。我们将分2期为大家介绍不同部位息肉的预防和治疗。本期,记者分别采访了胆囊息肉、胃息肉和宫颈息肉的相关专家,切?不切?看看专家的建议。
切不切?看大小、看症状
指导专家:丁宪群,贵阳中医二附院肝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肝胆外科常见病及疑难重症,微创技术治疗胆石症及复杂胆道疾病的开腹手术治疗。
丁宪群主任告诉记者,胆囊息肉很常见,在她接诊过的患者中,约20%的人因此来就诊。由于胆囊息肉患者一般无症状或轻微上腹疼痛等,常常被忽略,大多数患者都是在体检时得知的。“B超能很准确地检查出胆囊息肉。”丁主任说。
据介绍,胆囊息肉就是胆囊黏膜隆起的一个“肉疙瘩”,多为良性,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性息肉,约占息肉总数的50%-60%,是胆囊黏膜上胆固醇结晶沉积形成;另一种非胆固醇性息肉主要是指:腺瘤、腺肌增生、炎性息肉、腺癌等。丁宪群主任认为,胆囊息肉不可忽视,它既有可能在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时引起患者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及继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也有可能潜在癌变的风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胆囊息肉患者都要做手术,“是否需要手术切除,要看它的‘个头’大小和患者的症状而定。”
丁宪群主任提醒患者:1、对于经常会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腹痛等有明显症状的胆囊息肉患者,特别是息肉位于胆囊颈部,虽然息肉没有超过1cm,在排除胃、十二指肠、胰腺等其他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后,建议考虑腹腔镜手术治疗;2、对于无症状的胆囊息肉患者,当单个息肉直径超过1cm、年龄大于50岁、定期B超检查发现息肉持续增大、腺瘤样息肉或基底宽大、合并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时,为防止息肉进展或恶变也应考虑手术治疗;3、如果胆囊息肉单个或多发性息肉(息肉数量在2个以上)直径小于1cm,而且没有任何症状,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很低,则不必行预防性手术,但应每3-6个月做B超复查,观察息肉变化情况。
“胆囊息肉药物治疗有没有效果?”是患者关心的问题,丁主任认为,由于胆囊息肉包含多种病变,如前所述的胆固醇性息肉、腺肌增生、炎性息肉、腺瘤、腺癌等,因手术前病变性质不易确诊,故药物治疗要结合B超检查及患者有无症状而定,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听从专科医生的诊治方案,不要盲目药物治疗或听信偏方。
在预防胆囊息肉方面,丁宪群主任建议大家还是从改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着手,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搭配膳食,避免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同时,三餐饮食要规律,不可不吃早餐,晚餐或夜宵也不要多吃,适量参加运动,这些都有助预防胆囊息肉的发生。
发现就要及时治疗
指导专家:谭宗建,医学博士,贵州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生殖医学临床及实验室工作对辅助生殖技术,女性内分泌疾病、不孕不育、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习惯性流产等疾病有较深入研究。
“宫颈息肉是常见妇科疾病之一。但是,1/3以上的宫颈息肉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妇科检查时才被发现。”谭宗建博士说,宫颈息肉一般来自子宫颈管粘膜,为颈管粘膜的堆积,并多认为炎症是其形成因素。息肉较小时可以无症状,少数息肉较大者表现为白带增多,或少量的阴道出血,即血性白带或接触性出血,尤其在性交后及蹲着用力大便时极易出血,部分患者因为精子通过宫颈困难而出现不孕症。宫颈息肉的恶变率为0.2~0.4%。因此,女性如果患上了宫颈息肉,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由于宫颈息肉而导致不孕的病例不在少数,由于没有明显症状,早期不易发现,成为危害不少女性健康的‘潜伏者’。” 谭宗建博士介绍说,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宫颈息肉尤其好发于40-60岁的女性,由于该病与炎症刺激、性生活和分娩等因素有关,已婚女性占据了发病者的98%以上。
据谭宗建博士介绍,由于大部分宫颈息肉平时并无明显症状,往往被女性患者所忽略,甚至有的女性知道有宫颈息肉,仍然报以“观察”的心态,其实不然,宫颈息肉毕竟是个“异物”,虽说恶变几率较低,光凭肉眼观察很难判断其良恶性;其次较大的宫颈息肉会妨碍精子正常上行,影响怀孕。其也可造成性交出血,影响性生活。
因此谭宗建博士提醒,一旦发现宫颈息肉,应积极治疗,一般以手术摘除为主,也可用药物,激光等方法。摘下的息肉应送病理检查,以排除有否发生恶变。手术后,患者还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第一次检查应在术后3个月左右,以后则半年至1年复查一次。此外,谭博士认为,女性良好的自我保健习惯可以降低宫颈息肉的发生率,广大女性除了做好经期、产后或流产后的保健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保持性生活卫生,注意外阴部清洁,防止妇科炎症的发生。勤晒被褥,勤洗勤换贴身衣物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直径大于0.5cm要及时切除
指导专家:韩然 贵州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贵州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从事消化内科工作十余年,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及胃肠镜检查和内镜下介入治疗。
“生活中可能很多人胃里都有息肉,这是消化道常见的一种疾病。胃息肉是由胃粘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形成向腔内隆起性的病变。”韩然博士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由于胃息肉无并发症时多无临床症状,一般的诊查也无法知晓,因此在他接诊的患者中,往往都是因为其它消化道疾病而需要做胃镜检查时才被发现。“近年来我国的胃息肉检出率为5%-10%,这个数字并不是很高。原因是有的患者自认为肠胃很好,不会想到要去做一个胃镜检查,胃息肉在身体里十几年根本不知道。”韩博士说。
“大多数胃息肉没有明显症状,往往被患者忽略。息肉生长较大时患者可出现打嗝、上腹胀痛、反酸、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若息肉表面糜烂、出血,可引起呕血和黑便才会引起患者的注意。”韩然博士说,胃息肉病理上主要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约为30%-40%;增生性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癌变率相对腺瘤性息肉要低一些,但对于直径大于2cm的增生性息肉也应高度重视;而炎性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更低。
韩然博士告诉记者,“有胃息肉应不应该切除?”是患者问得最多的问题,对此他认为:1、对于直径小于0.5cm的良性的、无症状的小息肉,可以暂时不予切除,行内镜随访观察其变化,也可在胃镜检查时直接用一次性活检钳钳除,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2、对于直径大于0.5cm的胃息肉,建议行内镜下切除并送病理检查。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治疗胃息肉的首选方法,包括活检钳咬除、电热活检钳摘除、圈套后电凝电切冷冻法等,其中高频电凝切除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内镜切除方法,原理是利用高频电凝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此法安全,并发症少。不过韩博士强调,不管息肉大小如何,及时切除利大于弊,“第一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息肉都存在癌变的风险;第二有的息肉虽然非常微小但随着时间会慢慢长大;第三切除息肉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图文/本报记者 天一)怎样知道胆囊息肉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怎样知道胆囊息肉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建议:你好,这种情况最好还是考虑作胆囊切除吧,如果是作保胆取息肉很难保证不复发的,如果息肉复发还得再次手术。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 怎么才能知道胆囊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
"网友求助"怎么才能知道胆囊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已回复
怎么才能知道胆囊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
共2位网友提供帮助
会员9227841 18:23:05
一般超过一厘米属于手术指证3
会员9227720 18:23:09
2大小如果是厘米建议手术手术后病理检查就可以明确性质请到医院普外科进行检查确诊
问胆囊息肉两公分是良性还是恶性
职称:医师
专长:外科、骨折
&&已帮助用户:81423
指导意见:你好,这个不是以大小论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问胆囊息肉良性恶性
职称:医师
专长:阑尾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肿瘤,腹壁疝,损伤性休克,蜂窝织炎,腹股沟斜疝,切口疝,腹壁挫伤,腹股沟疝
&&已帮助用户:43193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您是患有胆囊息肉四年了,一般来说胆囊息肉主要有胆固醇结晶性息肉及腺瘤样息肉,您这四年来,息肉增长较慢,没有明显的突然增大,这种情况应该是良性的,不必过于担心。意见建议:鉴于您的胆囊息肉有四年了,且现在有1.0*0.5cm,一般来说,在临床上胆囊息肉达到或大于1.0CM,这个时候的胆囊息肉会有一定的癌变率,建议您最好是手术治疗,可选择微创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问胆囊息肉腹痛、阵呕吐是良性还是恶性?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内科、高血压、
&&已帮助用户:38340
问题分析:您好,女性患者,主要的症状就是腹痛,呕吐,有胆囊息肉的病史,如果腹痛的部位是右上腹的话,是要考虑胆囊息肉引起,但是光凭腹痛和呕吐是不能确诊病情的良恶性的。意见建议:胆囊息肉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治疗上如果比较小,小于1cm,而患者年龄又小于50岁的话,还可以先口服点氧氟沙星,消炎利胆片看看,如果息肉合并胆囊炎或结石,或息肉很大的话,是要早点手术切除治疗,防止癌变的。
问请问医生良性胆囊息肉跟恶性胆囊息肉怎么区别?
专长:脊髓病变、重症肌无力
&&已帮助用户:217518
是单个的但性质根据这个不能判断良恶性必须做病理
问请问专家胆囊息肉不管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都要切除胆囊...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骨折,韧带损伤,滑膜炎
&&已帮助用户:3086
问题分析:您好,胆囊息肉是形态学的名称,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大多数为良性。包括腺瘤/腺癌/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多种病变,一般在手术前难以判定其性质。意见建议:建议:由于少数胆囊息肉可能为早期胆囊癌或可发生癌变,所以对于年龄超过50岁/息肉直径超过1cm/单发病变/息肉逐渐生长/合并胆囊结石的胆囊息肉,应早期行手术治疗,降低恶变风险。
问多发胆囊息肉
职称:药师
专长:中西医结合内科,
&&已帮助用户:49402
病情分析:  胆囊息肉:是指各种胆囊粘膜良性隆起的简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并无症状,只是做健康检查时才被发现,因此常常造成患者延误.
假如确诊为多发性胆囊息肉 ,或体积较大的息肉 ,一般应考虑手术切除胆囊.否则 ,假如息肉恶变 ,成为胆囊癌 ,其预后极差 ,多数病人在发病数月内死亡.对于息肉较小 ,又不愿意手术者 ,应当严密随访 ,定期复查B超 ,如发生变化应尽早手术 ,现在胆囊切除可以做腹腔镜手术 ,创伤小恢复快 ,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意见建议: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低胆固醇饮食
病症名称:
咨询标题:
病情介绍: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前列腺结石是指前列腺组织或腺泡中形成的结石
按医嘱服药,并且在饮食上多注意,养成多饮水的习惯...
医院检查得了肾结石,怎么办?
我得胆结石好多年,每到发作,苦不堪言,求助!
得尿结石多年,一直未找到好的治疗方法,求助!
免费向百万名专家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区分胆囊息肉良恶的几个因素
发布时间: 11:37&&&来源:飞华健康网&&&编辑:kangdongxu
  王皓在这一次的体检中被查出患有,不过只有1.5&1mm大。王皓向医生询问要不要治疗,医生再看了他的B超结果之后,嘱咐王皓在一个月之后再来进行一次B超检查,到时候再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要进行治疗。
  一个月之后,王皓再次来到医院进行了B超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王皓的胆囊已经生长到5&4.5mm大小。医生表示,王皓的胆囊息肉属于恶性的,最好进行胆囊切除术。王皓虽然也希望疾病早点治愈,但是他却却想知道医生是如何判断胆囊息肉良恶的呢?
  胆囊息肉可以通过B超与CT检查可予诊断,特别是B超检查的诊断率很高,但很难确诊病变是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良性还是恶性。常需要根据影像学表现,以及进一步了解以下个点,进行综合诊断:
  1、大小及增长速度:直径大于1cm的或短期内增大迅速者恶性可能性大。
  2、数目:多发者常为胆固醇息肉等非肿瘤性息肉样病变,或癌多为单发。
  3、形状:乳头状、蒂细长者多为良性,不规则、基地宽或局部胆囊壁增厚者,应考虑恶性。
  4、部位:腺肌性增生好发胆囊底部,位于胆囊体部又疑为恶性息肉样病变者,易侵润肝,应采取积极态度治疗。
  5、症状:有症状者考虑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是泛指胆囊内壁隆起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亲切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其他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
胆囊息肉又可以叫做胆囊肿瘤。这种病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亲切非结石性病变。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一般都是以手术为主,非手术治疗都是起辅助作用...
胆囊息肉这是人体胆囊部位比较容易产生的一种病症。对于此症必须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要用相应的非手术措施进行辅助疗养。因此,想要确保取得最佳治...
胆囊息肉治疗费用需要多少?这是每位患者及其家属最为关心的问题。但是费用的高低不是绝对的,不同患者所需费用也不尽相同,费用受其众多因素而致,包括病人自身...
胆囊息肉可以通过B超与CT检查可予诊断,特别是B超…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安康胡同5号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良性胆囊息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