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儿童不宜是什么意思

> 正文
手机材料或含毒专家称儿童不宜碰
  早报讯 手机不仅细菌多,更有高危“病毒”?近日网上一条“手机有毒”的消息引起了手机族对于手机安全的讨论和恐慌。不少市民表示,上班族手机使用频率过高,手机的“毒性”是否会像网传的那样危害使用者的健康?专家表示,手机内虽然暗藏很多对人体有害的有毒化学物质,但“毒害”主要产生于使用陈旧之后的回收阶段,正常使用下对人体影响不大,不过儿童不易过多接触手机等含有有毒化学物质的电子产品。
  “手机有
毒”网上疯传
  近日,英国媒体报道,专家研究发现包括苹果、三星、摩托罗拉等品牌在内的手机内部暗藏很多对人体有害的有毒化学物质。专家拆解了市场上36款手机后,发现它们体内含有助燃剂、聚氯乙烯以及溴、铅、汞、镉等重金属。其中,听筒位置溴和氯的含量最高。这些有毒物质的污染从矿物开采和加工、制造手机到手机使用寿命结束,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专家在对12类常见有毒化学物质如溴、汞和铅等进行化学分析检测,对零部件包括外壳、显示屏、电路板和其他关键部件进行分解后,手机体内“不能说的秘密”被公之于众。报道一出,在岛城引发市民热议。很多市民致电本报询问 “毒手机”的“毒性”到底有多大。
  “之前只知道手机有辐射、屏幕按键细菌多,从不知道手机的 ‘毒性’如此惊人。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大家都是机不离手,睡觉都不关机,长此下去对身体岂不伤害很大?”市民林女士说,听闻消息后她拿着手机就感觉不安,不知道每天陪伴自己处理工作、生活事务的电子产品会否是“定时炸弹”。
  经销商称并不知情
  针对手机内部的“毒性”,记者走访了辽宁路科技街附近部分手机经销商,他们对手机品牌、价格、功能侃侃而谈,但提到手机内部情况,受访经销商直摇头,“我们只负责销售,内部构造是生产、维修方面关心的问题,我们并不了解。”经销商表示,手机从出厂到上市,会经过层层审批,正规手机都会有相关检验证明。其他电子产品也是如此,如电脑就会配有相关化学产品的毒性说明,包括化学物质的含量和有关标准。所以手机毒性危害健康的说法有些夸张,但不排除一些山寨手机化学物质质检不合格。
  儿童手机要慎用
  如今人们工作、娱乐都是“一机行天下”,手机成为日常生活使用最频繁的通讯设备。“手机有毒”的报道让人诧异的同时,更多人开始为自身的健康安全担心。为此记者咨询了青岛大学化学系的孙德帅老师。孙老师指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外壳多为塑料制成,其中含有的汞、氯等化学物质必须经过国家质量检测并通过才可以上市,而大品牌手机多不会出现毒性超标的问题。一般手机若正常使用,不会出现手机内部化学物质外露的危险。但在手有油性物质时触碰手机,机体上的有毒物质便可能渗出,但只有长时间、多次接触的情况下才会对身体产生真正危害。
  同时,孙老师提醒广大家长,备受家长青睐的儿童手机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毒性检测,而国家对儿童手机产品也没有具体的监测标准。因此要尽量避免孩子过多接触和使用手机,以免造成潜在危害。(记者 王晓先 实习生 陈瑶)
上一篇:下一篇:
10-12·
10-12·
10-12·
10-11·
10-11·
10-10·
10-10·
10-09·
10-08·
10-08·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je t 'aime)
(42nd St.)
第三方登录:重要 | 花1分钟设置iphone,让孩子远离少儿不宜
最近YouTube上的Elsagate事件愈演愈烈,很多家长都已经出离愤怒了。我的好友萌芽昨天有推送专门的长文讲这件事(可以点此阅读),简单说来,大致是这么一回事:
家长缺乏重视
动画内容不宜
平台主动推荐
三项加总,孩子幼小的心灵遭遇了1000点伤害。
这次事件的爆点还在于,这类少儿不宜的动画内容实在是太过惊人了。
首先,这些动画充斥了恶俗、低级趣味、恶心甚至变态的内容。为避免引起不适,我就不贴图,也不做具体描述了。
其次,你可以将其理解为经典动画的『山寨版』,既利用了已有的动画角色、世界设置,但是展现的是HBO级别的血腥暴力内容。
再次,现有的视频平台算法无法区分这些山寨动画和正版动画的差别,因此可能出现在旁边的推荐视频里。
最后,当家长觉得让孩子看动画,自己可以轻松一下时,Surprise!孩子就遭受了这些极其少儿不宜内容的洗脑。
举例来说,孩子已经3岁了,可以每天看1小时动画了,家长放心地将迪士尼的《冰雪奇缘》打开给孩子看,自己做事或者休息去了。
孩子看了一会《冰雪奇缘》,或者因为网络卡顿,或者因为看完了,或者因为不小心点错退出了,出现了其他《冰雪奇缘》视频推荐。
于是孩子,顺手,点了一下。
他可能会看到,Elsa砍下了驯鹿血淋淋的头,或者Han强暴了Anna。
但是,3岁的孩子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对他来说,这还是熟悉的角色,还是熟悉的世界,只是这些人在做一些奇怪的事情。
接下来,一旦看过一次这样的内容,视频平台就会不停推送相似的暴力血腥动画给孩子。
慢慢地,孩子也就觉得这些事情并不奇怪了——包括凶杀、绑架、怀孕、注射、殴打、血腥、暴力、虐待等——都并不奇怪。
有一天,家长偶尔扫了一眼,发现孩子正在观看绿巨人Hulk将Elsa的头打碎。
整个事情呢,大概就是这样。
有的观点(阴谋论)认为,大概是一些地下组织在烧钱制作此类动画,因其内容沿用了正版动画的设定,标题也沿用了正版动画的表述,会被视频平台自动识别为『亲子』、『动画』,从而对孩子们进行洗脑。
还有的观点认为,这些动画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一部分成人的特殊癖好。例如,充斥着暴力和脏话的《南方公园》、血腥暴力到无法直视的《Happy Tree Friends》都属此列。有人就是喜欢cult风的动画,他们是成人,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分辨的能力,喜欢什么无可厚非,看完血腥内容照样可以在生活中不越矩、不犯法;但是,孩子显然根本无法对此做到独立思考。
不管舆论怎么发酵吧,作为父母,我们自己动手,清除隐患。
具体怎么做呢?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陪伴观看
多媒体的输入,是被动式输入——别以为给孩子看英文动画片,就能学英语了。有一次,我把小萌看得津津有味的动画片给静音了,他照样看得津津有味。听不懂,看得懂图和动作呀!
所以,不论是从保护孩子,还是真实输入的角度来说,家长最好都能陪孩子一起看。
遇到和动画片三观不合的时候,还能及时解释给孩子听。
二、精选动画类APP
有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动画APP,比大的视频平台好得多——至少不会出现这类山寨版动画。我家常用的有两个:
爱奇艺动画屋
三、花1分钟设置你的iphone和ipad
设置-通用-访问限制-启动访问限制,下滑到底部,有这个“允许的内容”的设置,如下图:
设置-通用-访问限制-启动访问限制(步骤与iPhone一样),区别在于iPad多了一个密码设置,即购买APP或电子书的时候,设置是否需要密码:
安卓手机怎么办?
我暂时不知道,希望大家积极留言,提出解决方案。
最后补充一点相关内容。
我的老读者可能知道,搜索引擎一直在提供大量的少儿不宜搜索结果。
一年前,我发过相关推送呼吁(别让搜索引擎『污』了孩子),也在朋友圈定向跪求大约5-6个主要搜索引擎的前项目经理帮忙转发、转达;也有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任职的朋友帮忙转发(深表感谢)。
现在,电脑版的某度搜索结果好了很多,至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些直系亲属的搜索结果还算正常。
这种改变,也许是因为我的努力而来,也许不是——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育儿微信公众号作者,我都要不停地去呼吁、去发声,才会带来可能的改变。
但是手机版的搜索引擎,以及非直系亲属的搜索结果,依然不堪入目。
我理解,有些人群确实有此类搜索需求,搜索引擎算法部门,也有人负责这种『擦边球』需求的项目人员。
但是,成人总能以其他方式获取想要的资源,让他们多搜几个关键词吧,把简单的关键词结果,净化一下可以吗!
只能说,希望『百度少儿』项目继续推进,争取做出能媲美谷歌的『Kiddle』、雅虎的『Yahoo!Kids』的儿童搜索专用引擎。
目前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必要的限制和尽量的陪伴——陪着孩子一起查资料,遇到『尴尬』的内容,尽量以客观的态度,大大方方地解释给孩子听。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你的力量,并不渺小。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育儿快速导航
便秘儿童不宜吃苹果荔枝
核心提示:多数水果性味的偏性较为明显,根据个体的体质和气候季节,因人因时辩证选择,更有利健康。温热的水果有橘子、枣、桃、龙眼、杏、李、菠萝、荔枝等,寒凉的如柑、橙、香蕉、杮、西瓜、枇杷、柚等。肝火虚旺者多吃橘子可能流鼻血,宜选择寒性水果,冬天及脾胃虚寒的人适合吃热性的水果。
专家提醒:
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一定长得高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权威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如果吃了过多这三种食物,不但不长个,还会伤身!孩子长高一定要避免的三种食物是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发送 长高 查询结果。
  乳品是儿童成长必需的钙、蛋白质等物质的最佳来源之一,每天至少给孩子喝一杯奶也正成为越来越多父母的共识。但儿童保健专家提醒,6岁以下幼儿最好不要喝鲜奶。长期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李义民介绍,人的成长发育离不开优质蛋白质和钙等物质。而对婴幼儿来说,这些物质的最佳来源是乳品。
  国际公认的最能为人体吸收利用的乳品是母乳。而目前市场上的鲜奶以牛奶为主,牛奶中大分子结构的蛋白质不仅人体不易吸收,而且因为幼儿器官发育不成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此外,牛奶中磷含量太高会直接影响钙的吸收。所以6岁以下的幼儿最好选择喝更接近母乳、营养更全面均衡、更容易被吸收利用的配方奶粉。
  6岁前孩子最好别喝鲜奶 乳品是儿童成长必需的钙、蛋白质等物质的最佳来源之一,每天至少给孩子喝一杯奶也正成为越来越多父母的共识。但儿童保健专家提醒,6岁以下幼儿最好不要喝鲜奶。6岁前宝宝最好别喝鲜奶 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所副主任、主任医师李义民说,现在许多家长认为鲜奶是天然乳类,最鲜、最有营养,给孩子喝最好。其实这种观念并不完全正确,对幼儿来说,评价乳品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与母乳的接近程度。
  长期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李义民介绍,人的成长发育离不开优质蛋白质和钙等物质。而对婴幼儿来说,这些物质的最佳来源是乳品。国际公认的最能为人体吸收利用的乳品是母乳。而目前市场上的鲜奶以牛奶为主,牛奶中大分子结构的蛋白质不仅人体不易吸收,而且因为幼儿器官发育不成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此外,牛奶中磷含量太高会直接影响钙的吸收。所以6岁以下的幼儿最好选择喝更接近母乳、营养更全面均衡、更容易被吸收利用的配方奶粉。
(实习编辑:张嘉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育儿观点PK台
婴儿洗衣液评测
育儿频道精彩热文
育儿 相关话题
人气38256/2人气7402/7人气64554/2人气19921/5人气41243/11人气39234/2
向在线育儿专家提问
宝宝喂养、发育儿科
新生儿、儿童常见病儿科
儿童营养、心理行为儿科
请详细描述您的疑问,有助医生快速帮您解答!
只要填资料就能免费领取巧虎早教课程...
宝宝需额外补DHA?专家说吃这些就够了....
如何预防春季咳嗽
39育儿频道
扫描关注智慧妈妈微信
产妇月子食谱的重要原则是:少盐、少油、多姜。选择柔软、易消化、不刺激、属性温的食物。建议蔬菜:红萝卜、高丽菜、菠菜、莴苣、空心菜、红苋菜、花椰菜等,以姜或蒜同炒。建议水果:苹果、葡萄、荔枝、龙眼、草莓、樱桃、柳橙等,不冰、少量为佳。  如今iOS设备已经成为很多低龄儿童的必备娱乐/学习工具,如果你是一名家长,一定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互联网的不良影响。但是由于工作等各方面的原因,你又不能每时每刻守在孩子身边,那应该如何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设备使用环境呢?苹果新发明的一项技术也许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威锋网7月5日消息,美国专利商标局今日公布了苹果提交的一项专利申请。根据专利文件的描述,苹果发明了一项可以屏蔽部分用户界面内容的触屏技术,主要面向的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员或者家长。通过对移动设备用户界面内容的屏蔽,教师或家长可以防止低龄儿童在无意之间打开某些不宜访问的应用程序或文件。  据了解,苹果的新技术将包含一项名为“人机互动配置模式”的功能,教师或家长可以对此进行设置,以屏蔽一定特定的应用程序或是用户界面。如果需要重新显示这些内容,用户可以通过手势来进行激活。专利文件还显示,苹果早在2012年第一季度就已提交申请,其专利发明人为EricSeymour和ChristopherFleizach。来源weiphone)
13-07-05·
13-07-05·
13-07-05·
13-07-03·
13-06-27·
13-05-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收苹果手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