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心学”和儒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的关系

王阳明心学(以下简称阳明心学或王学)深受禅学的影响,这是有关论著都曾提到的事实。但阳明心学究竟受到了禅学的哪些方面、何种程度的影响,学界有关论著的看法很难令人满意。它们或是认为阳明心学是禅学化的儒学,或是认为阳明心学是儒学化的禅学,都仅仅停留于从学理层面上考察阳明心学与禅学的关系。本文认为,阳明心学对禅学不仅在学理层面上有吸收、有批判,形成了高度的整合,而且在精神层面上达致了真正的融会。一就学理上来说,阳明心学与禅学的关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王阳明对禅理的吸取,二是对禅理的批判。这两个方面在阳明思想中的同时存在,说明阳明心学既不是禅学,又非原有的儒学,而是儒学与禅学高度整合的思想形态。我们先来看看阳明对禅理的汲取。对于这一问题,当今学术界已作了多方的考察。吴乃恭在《宋明理学》一书中,从心性本体、良知、知行合一这三个方面把阳明心学的思想文本与《坛经》的思...
相关文章推荐
&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思想,通过对&良知&的背景、内涵及&致良知&的途径进行梳理,认为王阳明的&良知&是道德意识的主体,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研究王阳明的&良知&思...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
研究王阳明心学不能不研究王阳明心学与禅学的关系。王阳明心学与禅学有两个层面的关系:一是王阳明心学通过对禅学的吸收和批判,在学理层面上形成了高度的整合;二是王阳明心...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王阳明心学体系中所蕴涵的&实心实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本体工夫合一&的&实心&论,&实地用功&的&实功&论,&践履之实&的&实行&论,以及&爱人之诚心,亲民之实学&的&明德亲民&论。...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在学术上,王阳明呼吁豪杰之士,以共襄圣学;在政治上,王阳明同样呼吁豪杰之士,目的是改良政治。豪杰是王阳明良知之学的人格依附,是王阳明实现政治诉求的中坚,寄托着王阳明政...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谈王阳明精神方尔加自拙著《王阳明心学研究》1989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来,笔者收到海内外读者来信多封,接待来访者数人。外出开会,常有专家、同学随地赐教。无论...
《中国青年研究》1994年03期
“童心”和“良知”是李贽与王阳明思想体系的重要范畴,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这已为迄今为止的所有李贽、王阳明研究者所共识。但对这两个范畴所表示的两种不同价值取...
《湖湘论坛》1994年01期
良知说是王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良知体验是其美学的核心,他的美学可谓 良知体验美学。其中良知体验艺术论,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其艺术 论中三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王阳明是明朝时期心学集大成者 ,他的学说是儒学发展的高峰。“致良知”说是他全部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具有中心价值。“致良知”说是一种本体论、先验的人性论和道德修养实践...
《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而作为儒学发展高峰的王阳明心学,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理想人格学说,其中包含着不少合理的成份。在现今市场经济发展时期,人们的传统道德观、人...
《贵阳文史》2002年01期
我年轻时对明史颇感兴趣,拉杂地翻阅一些书。记得较早读的是吴晗所著的《读史记》,那是一本札记式的论文集,论述了明代的军兵、币制、教育、宗教等诸方面的情形,文体生动活泼...
《寻根》2003年06期中国儒学心学介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儒学心学介绍
||暂无简介
总评分3.8|
浏览量2590316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儒家思想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关系
相同点:1.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2.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3.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4.地位和影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不同点:1.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使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宋明儒学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体现了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心学的提出,表明了儒家思想有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的转变.儒学的发展也反映出儒学在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有益成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孔子的思想怎么会是唯心主义呢!
那是什么呢?
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记得某一年高考题,大意是孔子是唯物主义者!
唯物主义是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意思应该是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但是常,德,治,人这些也应该属于意识的范畴吧。
呵呵,个人的见解了,不一定正确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孔夫子旧书网该图书“天与人-儒学走向世界的前瞻”已经找不到了, 为您推荐一些相同图书。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28.6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34.45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32.5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34.45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47.8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48.75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26.00九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一版两印15.00九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23.0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2.90十品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儒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