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被还原为什么爱还会还原提供电子

导读:载体,载体本身的比表面积、浸润性及载体与纳米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2.具有大比表面积的载体是金颗粒高度分散的前提,而载体的浸润性,3.载体与纳米金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也是影响催化活性的关键,(几何效应)当金颗粒以半球状附着在载体表面时与载体表面,的相互作用较强,由于半球状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的金的自由能要比球,状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的自由能大,所以半球状的金颗粒更容易吸附,着在载体表面时金颗粒难吸附反
肉桂醇是香料、药物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
和反应中间体,目前工业上生产肉桂醇的方法多局限在均相计量还原
法上,但其反应条件苛刻、还原剂用量大、反应后产物分离繁琐、产
生大量废弃物, 不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要求, 而采用多相催化加氢
的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还原剂(氢气)绿色无污染、催化剂易于
分离、可循环使用等特点,因此研制经济高效的肉桂醛选择加氢催化
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经济价值。【2】599
肉桂醇可作为医药原料,常用于心脑血管药物的合成, 如脑益嗦
等, 对病毒引起的肺瘤能有效抑制; 临床用于血癌、子宫癌、卵巢肿
瘤、食管癌等多种肿瘤。
【8】Chambers A, Jaekson S D, Stirling D,Webb G.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over Supported Copper Catalysts[J].
J Catal,):301一314.
载体本身的比表面积、浸润性及载体与纳米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 Fe离子沉积增加了催化剂有效比表面积, 减小了Au颗粒尺寸.
[5]K.M. Parida et al. Low temperature CO oxidation over gold supported
mesoporous Fe-TiO2. J. Mol. Catal. A319 (
2. 具有大比表面积的载体是金颗粒高度分散的前提,而载体的浸润性
决定了金催化剂在焙烧过程中是否会团聚成大的金颗粒, 若团聚其
催化活性降低。[6]898
3. 载体与纳米金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也是影响催化活性的关键
因素。(几何效应)当金颗粒以半球状附着在载体表面时与载体表面
的相互作用较强,由于半球状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的金的自由能要比球
状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的自由能大, 所以半球状的金颗粒更容易吸附
反应介质以降低其自由能, 因此, 其催化活性一般较高;而以球状附
着在载体表面时金颗粒难吸附反应介质,使得其催化活性较低。因此,
金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金粒子在载体表面的形状越扁平,因此
催化活性越高。另外, 这种相互作用也能使金的电子结构发生变化,
通常当金负载在可还原性的载体上时, 由于载体的氧缺陷位与金之
间存在电子转移,金带有更多的负电荷, 使得在α,β-不饱和醛选择加
氢反应中对α,β-不饱和醇显示了更高的选择性。
[6]徐新, 罗国华, 赵如松. 高活性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石油化工, ):898~902
晶面或反应物分子结构的不同能影响吸附构型的取向。
此外,载体的结构特征及其还原能力对Au催化剂的加氢性能也会产
生很大影响。电子从还原的载体上转移到金属颗粒上时,生成了更多
的富电子Au颗粒,而这些富电子Au颗粒对C= O键加氢极其有利,从
而使C =O键加氢的选择性远远高于C=C键。
[1]邢铁锋, 刘迎新, 寻增才, 严巍等.
Au催化剂在液相选择性加氢
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石油化工, ):329~334
助剂的影响
1.锐钛矿晶粒中部分Ti4+ 被Fe3+取代产生晶体缺陷,使金粒径减小。
而且它还作为金颗粒的定位中心,妨碍金粒子的扩散并防止更大金颗
粒的形成。
2. 助剂的加入提高了载体的结构性能(比表面积 ) 和还原性,使金分
散性更好,从而提高催化剂的耐热性、机械强度.亲电子性的Mδ+有
利于活化羰基,从而提高了肉桂醇的选择性。[2]P601
3. 助剂的加入可以提高加氢的活性和不饱和醇的选择性。Liu等考察
了Fe 对Co/γ-Al2O3 的改性研究,结果表明Fe 的加入可以提高催
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认为Fe 的引入使Co在载体表面产生富集。
【2】许莉勇,张新波,张斌等. 肉桂醛多相催化选择性加氢制肉桂
醇的研究进展.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烧结温度(载体制备中)
第一,载体碱性随烧结温度增加而增强,在沉积沉淀法过程中影响金
溶液的pH和催化剂表面金的价态。
第二,水滑石的表面积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
100℃,200℃,300℃烧结温度时,金的实际负载量和颗粒尺寸几乎相
同。因此, Au3+/Au0比例决定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1. Fe以离子态沉积,它对醛带负电的偶极子的亲和作用能增强巴豆
醛的吸附和活化作用。[3]P214
2. 更有利于氢的竞争吸附,使催化剂能够吸附更多的氢,从而提高
了反应活性.
电子结构:
载体活性和 Au3+/Au0之间的联系: 载体活性越高,Au3+/Au0比例越
大,其催化加氢选择性和转化率也越高。
[3]Hsing-Yu Chen, Ching-Tu Chang, Shu-Jen et al.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rotonaldehyde in liquid-phase over Au/Mg2AlO
hydrotalcite catalysts .Appl. Catal A: Gen. 381 (5
1. 这种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也能使金的电子结构发生变化, 通常当金
负载在可还原性的载体上时, 由于载体的氧缺陷位与金之间存在电
子转移, 金带有更多的负电荷。
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计划方案、考试资料、办公文档、行业论文、教程攻略以及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金属载体强相互感化[最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金属载体强相互感化[最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肉桂醇是香料、药物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和反应中间体,目前工业上生产肉桂醇的方法多局限在;法上,但其反应条件苛刻、还原剂用量大、反应后产物;生大量废弃物,不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要求,而采用;的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还原剂(氢气)绿色无污染;分离、可循环使用等特点,因此研制经济高效的肉桂醛;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经济价值;肉桂醇可作为医药原料,常用于
肉桂醇是香料、药物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
和反应中间体,目前工业上生产肉桂醇的方法多局限在均相计量还原
法上,但其反应条件苛刻、还原剂用量大、反应后产物分离繁琐、产
生大量废弃物, 不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要求, 而采用多相催化加氢
的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还原剂(氢气)绿色无污染、催化剂易于
分离、可循环使用等特点,因此研制经济高效的肉桂醛选择加氢催化
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经济价值。【2】599
肉桂醇可作为医药原料,常用于心脑血管药物的合成, 如脑益嗦
等, 对病毒引起的肺瘤能有效抑制; 临床用于血癌、子宫癌、卵巢肿
瘤、食管癌等多种肿瘤。
【8】Chambers A, Jaekson S D, Stirling D,Webb G.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over Supported Copper Catalysts[J].
J Catal,):301一314.
载体本身的比表面积、浸润性及载体与纳米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 Fe离子沉积增加了催化剂有效比表面积, 减小了Au颗粒尺寸.
[5]K.M. Parida et al. Low temperature CO oxidation over gold supported
mesoporous Fe-TiO2. J. Mol. Catal. A319 (
2. 具有大比表面积的载体是金颗粒高度分散的前提,而载体的浸润性
决定了金催化剂在焙烧过程中是否会团聚成大的金颗粒, 若团聚其
催化活性降低。[6]898
3. 载体与纳米金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也是影响催化活性的关键
因素。(几何效应)当金颗粒以半球状附着在载体表面时与载体表面
的相互作用较强,由于半球状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的金的自由能要比球
状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的自由能大, 所以半球状的金颗粒更容易吸附
反应介质以降低其自由能, 因此, 其催化活性一般较高;而以球状附
着在载体表面时金颗粒难吸附反应介质,使得其催化活性较低。因此,
金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金粒子在载体表面的形状越扁平,因此
催化活性越高。另外, 这种相互作用也能使金的电子结构发生变化,
通常当金负载在可还原性的载体上时, 由于载体的氧缺陷位与金之
间存在电子转移,金带有更多的负电荷, 使得在α,β-不饱和醛选择加
氢反应中对α,β-不饱和醇显示了更高的选择性。
[6]徐新, 罗国华, 赵如松. 高活性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石油化工, ):898~902
晶面或反应物分子结构的不同能影响吸附构型的取向。
此外,载体的结构特征及其还原能力对Au催化剂的加氢性能也会产
生很大影响。电子从还原的载体上转移到金属颗粒上时,生成了更多
的富电子Au颗粒,而这些富电子Au颗粒对C= O键加氢极其有利,从
而使C =O键加氢的选择性远远高于C=C键。
[1]邢铁锋, 刘迎新, 寻增才, 严巍等.
Au催化剂在液相选择性加氢
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石油化工, ):329~334
助剂的影响
1.锐钛矿晶粒中部分Ti4+ 被Fe3+取代产生晶体缺陷,使金粒径减小。
而且它还作为金颗粒的定位中心,妨碍金粒子的扩散并防止更大金颗
粒的形成。
2. 助剂的加入提高了载体的结构性能(比表面积 ) 和还原性,使金分
散性更好,从而提高催化剂的耐热性、机械强度.亲电子性的Mδ+有
利于活化羰基,从而提高了肉桂醇的选择性。[2]P601
3. 助剂的加入可以提高加氢的活性和不饱和醇的选择性。Liu等考察
了Fe 对Co/γ-Al2O3 的改性研究,结果表明Fe 的加入可以提高催
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认为Fe 的引入使Co在载体表面产生富集。
【2】许莉勇,张新波,张斌等. 肉桂醛多相催化选择性加氢制肉桂
醇的研究进展.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烧结温度(载体制备中)
第一,载体碱性随烧结温度增加而增强,在沉积沉淀法过程中影响金
溶液的pH和催化剂表面金的价态。
第二,水滑石的表面积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
100℃,200℃,300℃烧结温度时,金的实际负载量和颗粒尺寸几乎相
同。因此, Au3+/Au0比例决定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1. Fe以离子态沉积,它对醛带负电的偶极子的亲和作用能增强巴豆
醛的吸附和活化作用。[3]P214
2. 更有利于氢的竞争吸附,使催化剂能够吸附更多的氢,从而提高
了反应活性.
电子结构:
载体活性和 Au3+/Au0之间的联系: 载体活性越高,Au3+/Au0比例越
大,其催化加氢选择性和转化率也越高。
[3]Hsing-Yu Chen, Ching-Tu Chang, Shu-Jen et al.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rotonaldehyde in liquid-phase over Au/Mg2AlO
hydrotalcite catalysts .Appl. Catal A: Gen. 381 (5
1. 这种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也能使金的电子结构发生变化, 通常当金
负载在可还原性的载体上时, 由于载体的氧缺陷位与金之间存在电
子转移, 金带有更多的负电荷。
2. 催化剂表面还原态的Au增加有利于 C=O 键的吸附。 【2】602
3. 金粒子与载体之间可能存在较强的电子相互作用,使得载体Au-xFe-TiO2层板晶格中的Fe3+ 上的电子转移到Au物种上。[4]529
4. Fe3+作为光致电荷载体的复合中心。TiO2表面金的存在增加了光致电子向金的迁移,从而提高了电子和空穴分离。尽管Fe3+有利于电子空穴复合,但这种作用被沉积在 0.57Fe-TiO2表面的Au有效削弱。因为光致电子迅速被Au捕获并且剩下的空穴被Fe3+ 捕获,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减少,光催化性能提高。【4】530
[4]Y M Wu, J L Zha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iO2 photocatalysts by Fe3+ doping together with Au deposition for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Appl. Catal B: Environ 88 (2
5.Au -Fe纳米颗粒中铁的存在在增强了Au-Ti相互作用,从而能稳定Au原子防止它发生热解吸。除此之外,因为Au -Fe的键能比Fe -Fe二聚物的键能高,所以我们预期通过双金属纳米簇中的Au来稳定Fe原子。
[7] Naitabdi et al. Thermal Stability and Segregation Processes in Self-Assembled Size-Selected AuxFe1-x Nanoparticles Deposited on TiO2(110):Composition Effects. J. Phys. Chem.C 113(2009) ,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67等内容。 
 金属、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可导致您的答案:A,C,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第 02 章第 2 节,载体的功能的内容中提出了 TiO2 与金属的作用及其...  催化剂中存在钌与载体、钌与促进剂、促进剂与载体三者间的相互作用。载体的 ...钌系氨合成催化剂的制备难度很 大,贵金属钌价格昂贵,切莫一哄而上,国家应组织...  A.阳离子交换树脂;B.活性白土;C.硅酸铝;D.(NH4)2CO3 8、金属、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可导致( )。 A.H2 吸附下降;B.氧化反应速率下降; C.CO 吸附下降;D....  载体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 活性组分与载体的溢流现象(Spillover)和强相互作用 ...? 适用于低含量,高利用率的贵金属催化剂 ? 适用于活性组分高分散,均匀分布大...  14. 活性组分金属(如 Pt,Pd)与载体(如 TiO2)可互相作用,载体将电子传递给金属,导致金属对反应 物(如 H2)的吸附能力下降,这种现象叫金属-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  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的本质是什么?你说究竟有多强?你有把尺子量出强度吗?那么强度的单位是什么?数值 是多少?你说多强就多强啊? 催化的审稿人是懂行的,显然...  主催化剂和载体 C.载体和主催化剂 D.助催化剂和...吸附越强,反应活性越好 B.吸附越弱,反应活性越好 ...过渡金属氧化物 B.各组分之间可能有相互作用 C....  ⑥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 4.均相催化剂的特点及优点: 特点...12.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的经验规则: ①d 带空穴与催化活性:金属能带模型提供 d...  特别是贵金属的用量;⑸载体可提供附加活性,载体一般不要求有催 化活性,但是如为目 的反应的活性则对反应有利;⑹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溢 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及其对多相催化反应的影响
下载积分:680
内容提示: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及其对多相催化反应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1|
上传日期: 03:05:5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及其对多相催化反应的影响
官方公共微信不同气氛下Pt与TiO_2强相互作用及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河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不同气氛下Pt与TiO_2强相互作用及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摘要】: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体系具有的特殊的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等性质,使其对光催化反应的活性有显著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人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位Ar~+溅射相结合,主要研究了惰性N_2气氛和还原性H_2气氛下Pt与TiO_2的强相互作用,并探讨了其对C_3H_6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Pt/TiO_2薄膜样品在惰性N_2气氛中400℃处理后,Ar~+离子溅射发现随着溅射时间的延长,Pt的结合能向高结合能位移,出现高价态的Pt物种,同时Pt原子百分比随着溅射时间的延长出现先增高后降低的现象,暗示惰性N_2气氛下高温处理后Pt与TiO_2之间发生了两种强相互作用:(1)包覆:在惰性N_2气氛高温处理过程中载体TiO_2中的晶格氧逸出生成具有流动性的低价Ti_xO_y物种,对Pt0颗粒进行包覆;(2)热扩散:Pt原子扩散进TiO_2晶格,取代Ti~(4+)生成Pt~(2+)。结果表明,高温N_2处理后Ti_xO_y对Pt~0的包覆和Pt~0粒子尺寸变大可引起Pt/TiO_2表面C_3H_6光催化活性明显降低。
Pt/TiO_2薄膜样品在还原性H_2中400℃处理后,Ar~+离子溅射发现Pt原子百分比也随着溅射时间的延长出现先增高后降低的现象,但Pt结合能向低结合能位移,出现低价态的Pt物种,即也发生了两种强相互作用,但与惰性N_2气氛下有所不同:(1)包覆:在还原性H_2气氛高温处理过程中载体TiO_2被还原生成Ti_xO_y对Pt0颗粒形成包覆;(2)热扩散:Pt原子扩散进TiO_2晶格,取代O_2-生成Pt-。低温200℃下H_2的还原使新制备催化剂表面PtO薄层被还原为Pt0,从而使C_3H_6的光催化活性升高,但在高温处理后包覆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Pt颗粒变大,这些因素使C_3H_6的光催化活性下降。
本文还研究了纳米管钛酸在CO气流中高温处理后对C_3H_6的可见及紫外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TA经400-800℃的CO气氛高温处理后,对C_3H_6无可见光催化活性,只有紫外光催化活性且活性随处理温度升高而降低。表征结果显示NTA经CO高温处理后,只发生碳沉积,未发生碳掺杂;NTA经CO高温处理后,比表面积随处理温度升高而大幅下降,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的温度显著提前,这些都是导致紫外光催化活性降低的原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O643.36【目录】:
ABSTRACT9-11
第一章 绪论11-35
1.1 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11-15
1.1.1 基本原理11
1.1.2 影响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因素11-15
1.1.2.1 沉积方法的影响11-12
1.1.2.2 贵金属性质的影响12
1.1.2.3 贵金属沉积量的影响12-13
1.1.2.4 贵金属的价态、粒径大小等的影响13
1.1.2.5 载体性质的影响13-14
1.1.2.6 反应物性质的影响14
1.1.2.7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影响14-15
1.2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研究15-27
1.2.1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提出15-16
1.2.2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16-23
1.2.3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对多相催化反应活性的影响23-26
1.2.4 选取C_3H_6 作为评价体系的原因26-27
1.3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27
参考文献27-35
第二章 惰性 N_2 气氛下 Pt/TiO_2 强相互作用及其对 C_3H_6 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35-45
2.1 引言35-36
2.2 实验部分36-38
2.2.1 Pt/TiO_2 光催化剂的制备36-37
2.2.2 光催化活性评价37
2.2.3 Ar~+溅射的Pt/TiO_2/ITO 样品的制备37-38
2.2.4 表征38
2.3 结果与讨论38-43
2.3.1 C_3H_6 光催化活性评价结果38
2.3.2 催化剂失活原因分析38-43
2.4 本章小结43
参考文献43-45
第三章 还原性 H_2气氛下 Pt/TiO_2强相互作用及对C_3H_6光催化性能的影响45-59
3.1 引言45-46
3.2 实验部分46-48
3.2.1 Pt/TiO_2/ITO 薄膜制备46-47
(1) TiO_2/ITO 薄膜的制备46
(2) Pt/TiO_2/ITO 薄膜的制备46-47
3.2.2 Pt/TiO_2粉末催化剂的制备47
3.2.3 光催化活性评价47
3.2.4 表征47-48
3.3 结果和讨论48-56
3.3.1 C_3H_6 光催化活性评价结果48
3.3.2 C_3H_6 光催化活性评价结果原因分析48-56
3.3.2.1 Pt/TiO_2 的比表面分析48-49
3.3.2.2 Pt/TiO_2 的XRD 分析49-50
3.3.2.3 氢气气氛下Pt-TiO_2 强相互作用的研究50-56
3.4 结论56-57
参考文献57-59
第四章 不同气氛下 Pt-TiO_2强相互作用的比较研究59-69
4.1 引言59-60
4.2 实验部分60-62
4.2.1 氧化性(空气)气氛下Pt/TiO_2/ITO 系列薄膜的制备60
4.2.2 惰性(氮气)气氛下Pt/TiO_2/ITO 系列薄膜的制备60-61
4.2.3 还原性(氢气)气氛下Pt/TiO_2/ITO 系列薄膜的制备61-62
4.3 结果与讨论62-67
4.3.1 不同气氛处理后Pt 4f 谱随溅射时间变化62-63
4.3.2 不同气氛高温处理样品中溅射后Pt 的存在形式63-64
4.3.3 不同气氛高温处理后样品中Pt 含量与溅射时间关系64-65
4.3.4 不同气氛处理后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比较65-67
4.4 本章小结67-68
参考文献68-69
第五章 纳米管钛酸 CO 处理产物的结构及光催化活性69-80
5.1 前言69-70
5.2 实验部分70-71
5.2.1 样品的制备70-71
5.2.2 表征71
5.2.3 光催化活性评价71
5.3 结果与讨论71-76
5.3.1 光催化活性71-72
5.3.2 可见光照无活性的原因72-74
5.3.3 紫外光照活性降低的原因74-76
5.4 结论76
参考文献76-80
结论与展望80-81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81-8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晓冬,杨建军,殷好勇,张治军,金振声;[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2年06期
张顺利,周静芳,张治军,杜祖亮,A.V.Vorontsov,金振声;[J];科学通报;2000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大成,周大利,刘恒,张萍,陈朝珍,全学军;[J];四川有色金属;2001年04期
苏会东;邵忠财;姜承志;翟玉春;;[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6期
苏会东;刘瑛;魏守强;邵忠财;翟玉春;;[J];表面技术;2006年01期
郝凤欢,侯兴刚,顾雪楠,樊斌,吴先映,刘安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徐毅,徐政,武成国;[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陈怡萱,陈燕馨;[J];催化学报;1987年03期
刘守新;陈孝云;陈曦;;[J];催化学报;2006年08期
任学昌;史载锋;孔令仁;;[J];催化学报;2006年09期
施长年,陈志春,薛兴涛,吕德水,林贤福;[J];材料导报;2002年05期
唐达培;高庆;江晓禹;;[J];材料导报;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Qian Zhao1, 2, Jinyu Chu1*, Tingshun Jiang2, Zhonghua Wang2, Hengbo Yin2
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13, P.R.China 2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13, P.R.C[A];亚太绿色氧化还原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王芹;翁履谦;徐国跃;王秀华;胡永芳;台国安;;[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Guanjun Cui, Zhanxia Xu, Min Zhang, Jianjun Yang Key Laboratory for Special Functional Material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P. R. C[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张金龙;安保正一;;[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盛巧蓉;袁帅;陈峰;张金龙;;[A];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徐华胜;张金龙;胡云;安保正一;;[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向斌;[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赵青南;[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梁建;[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薛韩玲;[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张莉莉;[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姜廷顺;[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李小忠;[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鞠剑峰;[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田玉明;[D];天津大学;2006年
石建英;[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海栋;[D];浙江大学;2006年
杨涛;[D];河南大学;2007年
张志翔;[D];东华大学;2005年
钱磊;[D];河南大学;2001年
陈寒芳;[D];中南大学;2002年
张博;[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张春梅;[D];河南大学;2004年
李伟;[D];河南大学;2004年
周光红;[D];中南大学;2004年
田丽红;[D];武汉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峰,李庆霖,杨建军,张治军;[J];催化学报;1999年03期
刘守新;陈孝云;陈曦;;[J];催化学报;2006年08期
高华星,程树军,渠丹,赵德仁;[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蔡健,胡将军,张雁;[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3期
王淑勤;樊学娟;;[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8期
王文超;周仕学;姜瑶瑶;杨敏建;;[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9期
黄建宏;[J];福建轻纺;2005年04期
张定国,孙荣,冯雪风;[J];工业催化;2005年11期
熊正为,彭丽华;[J];工业水处理;2001年10期
张蕾,郭生友,原芝泉;[J];工业水处理;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守新;[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曦;[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于泽华;[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顺利,周静芳,张治军,杜祖亮,A.V.Vorontsov,金振声;[J];科学通报;2000年10期
颜秀茹,郭伟巍,宋宽秀,霍明亮,王建萍;[J];太阳能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巍;毛宗强;谢晓峰;雷涛;王诚;杨立寨;王要武;王金海;;[J];化工学报;2004年S1期
彭绍琴;彭煜靖;李越湘;黎澄宇;;[J];精细化工;2008年12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喜康;冯建;付海燕;陈华;李贤均;;[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皓;[D];天津大学;2009年
陈亦琳;[D];福州大学;2006年
韩优;[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景菊;[D];河南大学;2008年
黄济超;[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周舟;[D];清华大学;2011年
李秀婷;[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唐艳;[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谢艳招;[D];南昌大学;2006年
肖琳;[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彭煜靖;[D];南昌大学;2008年
高丹;[D];南昌大学;2011年
邢怡婷;[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