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拯救艾滋病患者报复社会(AIDS)患者吗

  艾滋病被发现至今已近30年。随着医学界对HIV病毒和艾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艾滋病患者已经可以在服药控制得当的情况下维持数十年的正常生活——在这一点上它与心脏病、糖尿病等没有区别。但由于长期以来官方及民间组织对艾滋病的不当宣传和过分夸大,外界普遍对艾滋病存在偏见与误解。10月14日,“中国反艾滋就业歧视第一案”开庭,社会各界关于病人权益的讨论再度掀起。对那些被忽视的艾滋病真相,我们有理由了解更多。
  艾滋病不是性病  
"中国民间抗艾第一人"高耀洁曾说:面对艾滋病最可怕的是无知。现在说起艾滋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种病是"性病"、"脏病",这与防艾前期全世界近乎妖魔化的宣传是分不开的。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艾滋病除可通过性传播,还有两条重要途径:母婴垂直传播、输血传播。
南非一名艾滋病晚期的少年,因缺乏药物治疗他健康状态极差。
HIV病毒显微镜放大图:这是一种变异很快很难被控制的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9年至10年。
患者不是死于艾滋病本身,而是它引发的感染与肿瘤
此前舆论宣传的“世纪杀手”、“超级癌症”都把艾滋病过分妖魔化了。艾滋病并非如此恐怖,尽管它确实比一般的病毒更狡猾更容易变异也更难缠。不过艾滋病患者并不是死于艾滋病本身,而是死于其引发的并发症。
HIV病毒是一种供给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从而感染其它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HIV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是9-10年,这之前的“病人”只是HIV病毒携带者,他们外表正常也并无任何症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艾滋病感染者初期并无表现,不至于瘦弱如柴全身溃烂
事实上,部分艾滋病感染者会在初期表现出持续低烧、咳嗽、无故腹泻、全身无力等症状,但这些情况很快消退。在上世纪末很多媒体的宣传口径中,或者各大医院卫生院门口张贴的海报上,艾滋病人总是呈现一副令人震惊的狼狈相:全身无比瘦弱所有脂肪几乎消失;口腔牙龈都会出现各种溃烂;体表,甚至是隐私部位出现溃烂和各种奇怪的肿瘤,让人难免将艾滋病与性病联系起来,也与大部分艾滋病感染者。其实这些不是艾滋病的直接表现,这是人体在经受艾滋病病毒多年攻击之后,免疫防线全面衰退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科学研究发现,艾滋病容易导致的病症是:肿瘤、肺部感染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智力减退等);在艾滋病的晚期,患者的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而如果及时检查发现,并配合医生治疗,是可以将健康维持在20余年左右,这其实跟糖尿病、心脏病等普通疾病没有太大区别。
  与艾滋病人日常接触不会被传染 
在艾滋病传播过程中,绝大多数人仍然抱有无知性偏见和歧视。他们认为空气、水这些跟艾滋病人共用的媒介都是可以传播HIV的。而前几年对艾滋病宣传的过于激烈导致人人谈艾色变。跟艾滋病人公用泳池、共餐、拥抱与握手这些基本的社会行为,都变成横亘在人们之间的阻碍。而涉及到性传播的部分,安全套是否安全、无防护措施的性行为、男同性恋群体又将艾滋病导向另一个无知的灰色地带。
与艾滋病感染者的普通接触并不会被感染:拥抱、握手、共餐等都不影响健康。
艾滋病并非同性恋(MSM)的瘟疫,但MSM人群主要性行为之一是肛交,与异性行为相比直肠弹性不及阴道且比较脆弱容易黏膜破损感染精液中的HIV。
与艾滋病人共同生活是安全的,蚊子不会传播艾滋病
如前所说,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性、输血以及母婴传播,这三条的共同点也就是HIV病毒传播最关键的部分,那就是一定要在人体内环境才能传播。尽管HIV病毒非常顽固狡猾,但它是非常脆弱的。科学家发现,HIV病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只需数分钟就会死去,而水也会破坏其PH值导致其最后崩溃,可以说HIV病毒一旦离开人体温热潮湿的内环境,是无法生存下去,更谈不上人际传染。因其脆弱特性,又加上在携带者眼泪、汗液或唾液中HIV病毒非常之少,所以与HIV阳性患者接触几乎是不会产生感染的。与HIV携带者发生普通的社交接触如拥抱、握手、亲吻等是不会感染HIV的;与他们共用餐具、马桶、同空间内呼吸也是安全的,甚至与他们一起游泳、使用健身器械也非常安全。而公用牙刷、剃须刀等用品,是应当被杜绝的行为(因为它们可能会接触破损的黏膜与皮肤)。此外有研究表明,蚊虫叮咬并不会传播HIV,因为当蚊子在叮咬健康人时,它们不会将之前叮咬的人或者动物的血液,回注到下一个对象体内。此外,HIV病毒在昆虫体内,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
艾滋病与同性恋本身无关,高传染率源自不洁性交
1981年HIV病毒在美国洛杉矶的五位男男同性恋者体内被发现,它的“面世”就伴随着与生俱来的容易被歧视的成分。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同性恋本身与艾滋病传播并无关联,但艾滋病确实在部分男男同性恋群体中较为流行,其中主要原因是不洁性交,这造成了外界认为艾滋病就是“同性恋病”的错误印象。男男同性恋群体主要性行为之一是肛交。与异性行为相比,直肠弹性不及阴道且比较脆弱,黏膜薄弱容易损伤。有些肛交者尽管使用安全套,但由于选择了油性润滑剂而非水性润滑剂,所以非常容易导致安全套破损。当直肠的破损处接触精液后其中的HIV病毒非常容易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另外,今年年初一个研究报告揭示,精液中的精浆RNA病毒颗粒是促进HIV感染的真凶,而精液中的一些特殊物质也为HIV的传播起到助纣为虐的作用。德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精液中的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能够极大提高HIV感染能力。如果发生无保护性交,男男同性恋人群感染几率是同样条件下男传女的5-15倍、女传男的16-30倍。
&安全套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防艾工具
在性传播这条通道中,如果要彻底阻断艾滋病,唯一的方法就是禁欲。除此之外,较为有效而可行的是使用安全套。罗马教皇在2009年访问非洲时曾演讲表示:安全套对防艾无效果,因为安全套的橡胶存在天然缝隙(约有一亿多个120纳米以上孔径,其乳胶膜体存在五千到七万纳米之间的天然裂隙),足够让人类精子(直径约3000纳米)穿过,而HIV病毒比人类精子小450倍。因此,安全套对HIV病毒的防御效果是没有的。但由于HIV病毒必须通过人的体液传播,而水分子的大小是大于安全套材料分子间隙的,所以HIV病毒依然无法穿过安全套,除非安全套出现质量问题或者人为造成破损的情况。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报告也表明,只要使用得当,安全套几乎能百分百预防艾滋病。1985年-1995年,WHO组织在泰国娱乐场所推行“百分百使用安全套”运动。这10年间,因使用安全套而成功减少了2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曾发表研究论文表示,安全套防艾的失败率仅为16.7%。在这个万事没有绝对的世界,16.7%的失败率和不用安全套的风险率可想而知。
  艾滋病防治正提高健康期限 
在20世纪的八十年代出,当加洛声称他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时,时任美国卫生部部长的玛格丽特·赫克勒尔宣告:“今天的发现代表了科学在一种可怕疾病方面的胜利。我们有望在两年左右的时间研制出一种疫苗用于临床试验。”然而,时至今天现实惭愧令人失望:科学家认为5-10年内无法找到治疗艾滋病的新疫苗和方法。但著名的“鸡尾酒疗法”暂时能支撑着艾滋病携带者的生命之舟不至倾覆,日益成熟的母婴阻断技术也让更多的婴儿健康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层出不穷的新成果和发现诞生着。
19世纪发明的安全套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防艾工具,科研证明它可有效防HIV,前提是正确使用。
美籍华人科学家何大一成功用“鸡尾酒疗法”挽救无数艾滋病感染者生命,并将其存活期限提升至20余年。
感染艾滋病并非死路一条,现有药物能助患者维持20余年正常生活
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不意味着立刻就会死。尽管这种病毒目前还无疫苗可以防控和治愈,但通过一定的药物辅助治疗,是可以将其控制在非常非常低、甚至于在体内检测不到的状况。美籍华人科学家何大一在1996年推出将多种药物一起服用联合起效的“鸡尾酒疗法”,以其显著的功效一直占据着抗艾用药的主流地位。“鸡尾酒疗法”同时将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混合服用,每种药物针对艾滋病病毒繁殖周期中的不同环节,从而达到抑制或消灭HIV病毒的目的,这种疗法被称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它的原理是用抑制剂阻断HIV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并进行复制RNA、从RNA到DNA转录,以及将带病DNA整合到人体细胞DNA里的过程;并使用两种核苷类药、一种非核苷类药物和蛋白酶抑制剂一起破坏并抑制HIV病毒合成后去感染其它他细胞的“出芽”过程。鸡尾酒疗法副作用非常大,会令服用者产生呕吐、无力、恶梦、体重下降等反应,且早期价格高昂,每年费用近20万元人民币,但现在由于有国产药物产生,价格回落到每月480元左右,越来越多的感染者能够负担得起。据2008年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调查报告表明,自1996年推出鸡尾酒疗法并全球推广后,HIV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平均延长13.8年,死亡率大幅下降近40%。
母婴垂直传播途径可被切断,成功率达99%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240万感染HIV的妇女生育孩子,造成每年约80万个新生儿感染HIV,HIV感染使得全球新生儿死亡率增加75%。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计划署发布消息,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天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7000人,其中仅南部非洲地区每天就新增1500人。由于孕妇得不到有效治疗,全球每年出生的婴儿中有大约40万携带艾滋病毒。医学界普遍认为,如HIV阳性孕妇在怀孕第28周时就开始服用抗艾药物、新生儿出生之后与母亲同步用药、切断母乳喂养,这是最有效的干预方式。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通过HIV“母婴阻断技术”可将母婴垂直感染率控制在1%之内。中国目前不存在技术层面的困难,难点在于母婴阻断的预防和宣传开始得太晚,很多病毒感染孕妇是到了生产前才到正规医院进行HIV筛查,然后才开始进行阻断干预。毕竟要从对艾滋病洪水猛兽的宣扬转到积极面对和治疗的阶段尚需时日。除此之外,HIV阳性的男性如要生育,也可以通过试管技术,先将精液中的HIV病毒去除后,再与女性卵子结合,最终孕育出健康的不携带HIV病毒的婴儿。&
艾滋病疫苗暂无成功案例,新抗体能灭活91%的HIV毒株
目前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一直处于屡败屡战的阶段。早先全球瞩目的美泰两国联合搞的艾滋病疫苗人体试验,也彻底宣告失败;前不久科学家推出的女用阴道抗艾凝露也因资金紧张等原因导致项目停滞。但《华尔街日报》在今年7月的一篇报道却将抗艾疫苗指向乐观的方面,其援引《科学》杂志网络版中的两篇论文指出,美国科学家新发现了三种强力抗体,其中最强的能够令91%的HIV毒株失活,比目前为止发现的任何艾滋病抗体都有效。这三种新型的抗体,是在一名60岁的美国黑人同性恋男子细胞里发现的,他的体内自然地产生了这种抗体,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研制出一种疫苗或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让每个人的体内都产生这种抗体用以对抗HIV病毒。
  在艾滋病面前,全世界的政治家、政策制定者、宗教领袖和公众一样,多少都对它产生过误解,而清除误解的工作至今依然没有完成。在一些国家,艾滋病病毒的危险从在吸毒者、同性恋和妓女中传播的特殊环境一跃成为一种主要的流行病。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G8峰会都承诺过抗艾是全世界的问题,没有国家是安全的。国际艾滋病协会负责人略有悲观的估计说,也许HIV和艾滋病可能永远无法从人类中消失。但越是如此,越应当激起大众对它的正视,越应当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健康。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编辑:王伟 视觉:艾滋病25年夺去全球2000多万人生命(组图)
24小时新闻排行
5日新闻排行
24小时深圳新闻排行
5日社会新闻排行
,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艾滋病患者能正常工作和学习吗?
核心提示: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在我国已是客观存在。随之而起的是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对其患者的歧视。其实,艾滋病的传染性很弱,且有一定的传播途径,一般工作和学习上的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感染者有很长一段时间无症状,他们需要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学习。因此,维护艾滋病感染者的正当权义,是我们对艾滋病感染者起码的关爱。
  ,即获得性综合征(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在我国已是客观存在。随之而起的是人们对艾滋病的和对其患者的歧视。其实,艾滋病的传染性很弱,且有一定的传播途径,一般工作和学习上的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感染者有很长一段时间无症状,他们需要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学习。因此,维护艾滋病感染者的正当权义,是我们对艾滋病感染者起码的关爱。
  人大代表何培嵩建议,应尽快制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条例》,这是控制艾滋病病毒传播、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免受感染,同时也保护艾滋病患者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何培嵩代表具体提出建议:一是维护患者的权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不受歧视,他们享有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社会福利。不能剥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工作、学习、享受医疗保健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也不能剥夺其子女入托、入学等权利;二是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各部门及社会团体和有关人员应关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对他们进行道德、心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因病造成维持基本生活困难并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经审查后,由民政部门给予适当的生活救助。三是制定保密原则。从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诊断、治疗及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有关信息。
(实习编辑:吴春丽)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适用于HIV感染的成人及12岁以上...[]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2012世界艾滋病日:“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Getting to Zero)——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最近,河南省永城市的一起艾滋病感染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与热议。去年三月,准新郎小新和女友前往永城市妇幼保健院婚检,医生查出小叶疑似感染艾滋病毒,但单独叫住了小叶。小新得到医生的答复是:一切正常。然而,婚后小新感染艾滋,于是将医院和疾控中心告上法庭。那么,生命权与隐私权究竟哪个更重要?艾滋病知识试题;一、选择题;1、艾滋病是();A、一种肿瘤;B、一种血液病;C、获得性免疫缺陷;2、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A、艾滋病病人;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C、窗口期;3、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A、临床表现;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C、具有高;4、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A、性接触;B、血、血制
艾滋病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
1、艾滋病是
A、一种肿瘤;B、一种血液病;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2、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A、艾滋病病人;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C、窗口期
3、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
A、临床表现;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C、具有高危行为
4、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性接触;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D、母婴垂直传播:
5、下列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
A、发热;B、咽痛;C、淋巴结肿大;D、口腔真菌感染
6、HIV感染的确证实验是:
A、免疫印迹法查HIV抗体;B、酶联免疫法查HIV抗体;
C、PDR法检测HIV
RNA 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数
7、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B、免疫系统;C、循环系统D、骨胳系统
8、HIV不可以用下列哪些方法杀灭:
A、37度,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56度,30分钟;
D、温室,3天
9、艾滋病不可以通过下列那些方式传播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B、性接触;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10、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
A、1―2年;B、2―3年;C、3―4年;D、7―10年
11、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A、霍奇金病;B、淋巴肉瘤;C、卡波济肉瘤;D、非霍奇金淋巴瘤
12、下列那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A、同性恋者;B、性乱交者;C、静脉吸毒者;D、医护人员
二、是非题
1、初筛检测结果为HIV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可以诊断为HIV感染者。(
2、与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会感染艾滋病。( )
3、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4、性交时只要使用安全套就可以预防艾滋病。(
5、保护HIV/AIDS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做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内容之一。(
6、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
7、HIV感染的确诊需病原学检查,如两次初筛试验抗体阳性即可确诊HIV感染。(
8、如母亲为艾滋病人,其新生儿血中HIV抗体阳性,即可确诊是感染了HIV。(
9、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可以感染艾滋病。(
10、HIV急性感染期中,患者不具备传染性,无任何症状。(
11、没有症状的带病毒者可以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12、艾滋病病毒只感染少数有危险行为的人,因此我们无须进行大量的健康教育。( )
三、简述题
1、如何预防艾滋病的母婴传播?
2、什么是机会性感染?
3、性病患者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4、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患有艾滋病?
5、艾滋病病毒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6、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什么?
7、艾滋病的诊断原则是什么?
8、职业暴露预防原则?
9、阻断HIV母婴传播的金标准是什么?
一、 选择题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简答题
1、如何预防艾滋病的母婴传播 ?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期间可能会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如果母亲已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且没有接受药物治疗,其所生的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率为15-48%。
以下措施可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①婚前和孕前夫妻双方检查艾滋病,排除感染的可能性;②孕期保健时夫妻双方进行艾滋病检查,如双方未感染,还应避免婚外不安全性行为(特别在孕期内);③如果在孕前或孕期丈夫检查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妻子未感染,应采取安全性行为措施(如使用安全套);④孕期检查发现孕妇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及时咨询医务人员,进行体格检查,采取抗病毒治疗、采取剖宫产及新生儿产后人工喂养等措施,最好选择终止妊娠。
2、什么是机会性感染?
是指在免疫系统控制下,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疾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时,使非致病菌转换成致病菌和引起起严重的致死性的感染,无法医治。
3、性病患者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这是因为多种性病常常会在生殖器部位形成炎症或溃疡,皮肤和粘膜的创口是艾滋病毒进入人体的最好门户。患有性病的人,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如果与已受艾滋病毒感染的人发生性关系,那么对方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的艾滋病毒就会通过性器官上的性病病变部位侵入人体使其感染。
4、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患有艾滋病?
艾滋病的常见症状有: (1)持续广泛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腋和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肿大直径1厘米左右,坚硬、不痛、可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 (2)数周以来不明原因发热和盗汗。 (3)数周以来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疲乏。 (4)食欲下降,2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的10%。 (5)数周以来出现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呈水样,每日10次以上。 (6)气促、干咳数周。 (7)皮肤、口腔出现平坦和隆起的粉红、紫红色大斑点,不痛不痒。 (8)咽、喉部出现白膜。男性阴部出现鳞屑性斑,痒。 女性肛门瘙痒,阴道痒,白带多。 (9)头痛、视线模糊。 当出现上面三个以上症状又有不洁性接触史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5、艾滋病病毒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艾滋病病毒在外界抵抗力较弱,比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低得多。所以,使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2014艾滋病知识试题以及答案73等内容。 
 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答案_预防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2015 年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单位: 一、单选题 1、 艾滋病是 A、一种肿瘤 B 一种血液病 C 获得性...  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答案_教学计划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2011 年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一、单选题 1、 艾滋病是 A、一种肿瘤 B ...  2014艾滋病试题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一、单选题 1、我国首例艾滋病病人在在哪一年被发现?(A) A、1985 B、1981 C、1992 D、1993 2、 《艾滋病防治...  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姓名:一、单选题 1、 艾滋病是 A、一种肿瘤 B 一种血液病 C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 同性恋病 评分: 2、当 HlV 侵入机体后,未进入...  医院2014 艾滋病培训试题及答案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XXX 医院 2014 年艾滋病试题科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A 型题】 1。...  艾滋病防治知识试题及答案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文档贡献者 wtb99996 贡献于 1/2 相关文档推荐 艾滋病防治知识 46...  艾滋病试题及答案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艾滋...学校中组织学生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 ( ) A.高等院校...文档贡献者 小里的春天 贡献于 ...  2014 年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一、单选题 1、 艾滋病是 A、一种肿瘤 B 一种血液病 C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 同性恋病 2、当 HlV 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  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答案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一、单选题 1、 艾滋病是 A、一种肿瘤 B 一种血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滋病患者自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