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的言七言绝句是什么意思思

  如今的网络对联,成联有越写越长的倾向。但我觉得,真正能给人以较深印象的,还是那些七言五言的短联,尤其是一些格言联,通常都是以短联的形式出现,显得精警有力,发人深省。还有一些诗中的摘句联,也是毫不逊色,放在诗中,是为佳句,摘于诗外,则为佳联。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这是一副清朝的对联,距今有两百多年了,直到现在,这副联仍然经常被用作大门两边的楹柱上。
  此联构思并不奇特,都是平常言语,呈大巧不工之势。联中以[难]对[放],是宽对。
  [春秋佳日],出自陶渊明的诗《移居》: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我们这个国家,四季分明,冬季太冷,而夏季则太热,唯春秋两季,最是宜人,多有佳日。莫放春秋佳日过,大家一眼都能看出来,有珍惜好时光的意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最难风雨故人来,化自杜甫的《秋述》一文,文中有[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之句。自此文之后,[旧雨]就成了老朋友的代称。
  陆游有言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联最能说明陆游的观点。上下比皆有出处,而化用无痕,是浑然天成之作。
楼主发言:33次 发图:0张 | 更多
  这个必须支持!  
  二、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是一副格言联,语言浅白平淡,却述理深刻,发人深省。  相信很多人都碰到过这种情况:心里有话,却表达得不到位。这就是因为平时积累得太少,所以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想写点什么却写得不是心里想的那么回事。不写东西的时候,不发言的时候,感觉没什么,一旦要说话,写东西,或是做些带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的时候,那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天下的事情,看着的都觉得不难,轮到自己做的时候,就会知道其中的难处。无怪乎现在招工的地方都标明“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很多时候,工作经验真的比学历重要得多,是熟手的话,一上岗立马即可开展工作,来一个生手不光工作效率低下,带徒弟还要浪费师傅的一部分工作时间。  此联通俗易懂却又饱含哲理,易读易记。
  哈哈,学习学习……
  三、  天下由来轻两臂  世间何苦重连城  此联出自栯堂禅师的诗句。典故出自《庄子》的《让王篇》:  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  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摆之者必有天下。君攫之乎?  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  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优戚不得也。  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  作为一个诸侯王,让他在[天下]与[两臂]之间选择,虽然权势很有诱惑力,但他仍然会选择两臂。这说明了真正的幸福其实包藏在平常中,我们平常没有感觉到幸福,是因为还没有失去它的体验,健康的人不懂得在医院里苟延残喘者的痛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连城,是连城之璧的简称,即和氏璧。秦昭王为了得到和氏璧,愿意用十几座城池去交换,可见连城之璧的贵重,但一块璧玉的价值再高,也不能与整个天下相提并论。上联中提到过,天下也不能与自己的两只手臂相提并论,一块稀世珍宝又算得了什么呢?世人懂得这个道理的很多,但真正能做到[轻利]的则太少。
  很好,顶,给国手撒花
  四、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副联很多不玩对联的人也是耳熟能详了。[出]字今音是平,而在古音中是入声,属仄声。  锋利的宝剑,古人称为吹毛之剑,把一小撮毛发放在剑刃上,轻轻一吹,毛发就断了。这么锋利的宝剑是怎么来的呢?是用上等的材料,经过热处理,还有不断地磨砺得来的。  梅为四君子之一,在越冷的天气里,梅花越显得清香扑鼻。此联用两个相隔很远的事物,说明了同一个道理:任何有价值的事物,都是不容易的,都是需要经过各种艰难才能得到的。任何有成就的人,都是从艰苦中来的。
  五、  友如作画须求淡  文似看山不喜平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我来说,无论是梵高还是达利,他们的作品都远不如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能给我更深的印象。这并不是说他们的作品没有价值,虽然世界价格排名前十的名画中,梵高的画作占了好几幅,但油画始终没有中国山水画的那种韵味,轻淡而又悠远,余味绵长。  君子之交淡如水,一个有品位的朋友,是不会像一些酒肉朋友一样整天厮混在一起的,但真正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就站出来了,平时他就像一副山水画一样,淡得让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直到现在用白话文写作文,中学老师的教导是,一篇好的作文要凤头、猪肚和豹尾。好的文章绝不平庸得像流水帐,就像那连绵的山脉,该起的时候起,该伏的时候伏。李杜以诗齐名,为什么大多数人更欣赏李白的诗作?因为他写诗并不遵循儒家的温雅之训,写得奔放恣肆,自成一格,这也算是[文不喜平]的一个例证。
  先生之言甚是!当记于心。
  六、  竹密岂妨流水过  山高哪碍野云飞  此联出自《景德传灯录》。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  唐天复中,南谒乐普安禅师,师器之,容其入室,仍典园务,力营众事。   有僧辞乐普,乐普日:“四面是山,阇黎向什么处去?”僧无对。  乐普曰:“限汝十日内下语,得中即从汝发去。”  其僧冥搜,久之无语。因经行偶入园中,师怪问曰:“上座岂不是辞去,今何在此?”僧具陈所以,坚请代语。师不得已,代曰:“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那阻野云飞?”其僧喜踊,师嘱之曰:“只对和尚,不须言是善静语也。”  僧遂白乐普。乐普曰:“谁下此语?”曰:“某甲。”乐普曰:“非汝之语。”其僧具言园头所教。乐普至晚上堂谓众:“莫轻园头,他日住一城隍,五百人常随也。”  佛法要义,在破除我执,除我相。我相一破,则不为物拘,天地广阔,处处去得。但我相难除之甚,如《圆觉经》所言:“其心乃至证于如来,皆是我相。”即使修证到如来境界,但有一丁点已成就的感觉,都是我相未除的表现。  此上下联所用的意象都很常用,好的对联,并不一定要出人意表,只要寓意出新即可。君不见风花雪月自古至今已被用烂,但如果嵌入到一副好的作品中,依然可以焕发光彩。
  七、  万事尽从忙里错  一心须向静中安  这也是一副格言联。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经验:越是时间紧迫的时候,做事越容易出差错,平时做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往往会搞砸。《礼记》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无论做什么事,事先有了准备,就容易成功,没有准备就容易失败。即使从节省时间的角度来考虑,做事之前有个计划,事情做起来就会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比如说有很多时间要买,去超市之前,先列个单子,到了超市按着单上所列一样样买来,就显得简单。如果只靠记忆,万一忘了一两件没买,那就又得费时间跑一趟。  一心须向静中安,这里的静,指的是一种清福。然而世界上有很多人,享不来这种清福,人一旦老了,病了,连打麻将、按电视遥控器的力气都没有了,儿女又不在身旁,往往就到阴国里去了,其实这个时候正是处在静的时间里。有修养的人不怕寂寞,他喜欢独处的感觉。
  八、  千古是非输蝶梦  一轮风雨属渔舟  此联出自唐代诗人崔涂的诗作《金陵晚眺》:  苇声骚屑水天秋,吟对金陵古渡头。  千古是非输蝶梦,一轮风雨属渔舟。  若无仙分应须老,幸有归山即合休。  何必登临更惆怅,比来身世只如浮。  蝶梦,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有回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过来发现自己仍然是庄子,他在想啊:到底是我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了一个梦,变成了自己呢?这可以算是[人生如梦]一说最早的提出者。千古以来的是非对错,到了庄子的梦里都被摆平了,跟他的梦一相比,千古是非不值一提,更不用说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普通人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会觉得庄子挺可笑,啊?这种想法都能想出来。但这正是庄子大智若愚的地方。  久处渔舟之上,当然会遇到风浪,但风雨何尝不是一种独特的经历呢?再大的风雨,也自有平息的时候,只要船还没沉,渔舟还是那个渔舟。
  九、  事不三思终有悔  气能一忍便无忧  三思而行,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古语中的三,不是确指的三,而是多次的意思。一件事情,不经过深思熟虑,往往会在事后后悔。  气能一忍便无忧,生气只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因别人而生气,这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一种是因自己而生气,这是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无论是哪种情况,它们都是于事无补的,对于事情的改观没有半点帮助。忍气,其实也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无气,但是要达到这种境界太难了,连古往今来的很多哲学家都是说得到却做不到。  类似的格言联常被用作座右铭,这副对联尤其堪为镜鉴。
  十、  嗜欲虽轻终是累  包容太甚转非恩  欲分雅俗,像黄赌毒当然是比较俗的欲,沾染上可以影响人的健康与家庭,甚至人生。即使是一些我们平常认为是[雅]的爱好,虽然爱得不深,依然是人的负累。像一些文人雅士爱好琴棋书画,古玩,诗词,京剧,只要是爱好,都会消耗时间,消耗人的精力。所以说:嗜欲虽轻终是累。只有无欲才不累,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无欲那怎么打发时间呢?人生会变得很无趣。  下联体现了辩证法的思维,即“过犹不及”。容人是度量的体现,但包容太过,就会害了别人。我们平时常说的: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一个人小的时候偷针你不去纠正他,长大了他就会去犯罪,最后是把他害了。这样做当然不是于人有恩。
  十一、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文章有三种境界:  一曰“象”。象即是指文章的内容,辞藻等等表面的东西,会不会用修辞手法,文字优美与否,都是象的范畴。能做到象,只是较浅的层次,只要多阅读多练笔即可。  二曰“格”。格是指文章的立意格调。比如说词分婉约与豪放,如果一首词填出来,词律完全正确,但内容像白开水一样,体现不出格调,那就没有达到[格]这个层次。  三曰“魂”。三种境界中,只有魂这个层次,直接深入到了作者的内心,较为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是文能载道,体现世间哲理。上联中的“精神”,就是达到了“魂”这个层次。达到这个层次的文章,才会显得成熟与精炼。  学问深时意气平,俗话说:满罐子不晃半罐子晃。真正有学问的人,他是不喜欢显摆的,原因也很简单: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就像一个圆,你知道的事情越多,这个圆越大,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跟世间所有的知识比起来,一个人毕生所能掌握的,永远是小溪与大海的差距。而且如果一个人真的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的话,那人的一生过得将是单调和乏味的一生。人生苦短,在有限的一生中,应该尝试多种事物。
  十二、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  这也是老生常谈的一副对联了。上下联都是说的同一个道理:处于有利的位置,可以占得先机。孟子有言:天时不如地利。看过很多名联,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几个共同点:一、不事雕琢。二、不用生晦字。三、明白如话,即使用典也是用常典。
  +10086  
  十三、  断除烦恼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  这副联出自唐人张拙的诗作: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牵挂,涅磐生死等空花。  《六祖坛经》中有言:烦恼即是菩提。真得菩提者,于世间一切是断而不断,离四句,绝百非,若有烦恼要断即非真悟道。  真正的真如,是没有一个真如存在。《法华经》有云: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就像爱因斯坦的理论并不排斥牛顿的经典力学,它是只把牛顿的理论包含在内,算作一个特殊情况。同样的,佛所说的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只是涵括了世间法。慧能大师有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哈很好的帖子。又明白了点。谢过大国手~
  顶起来,学习。
  欣赏问好!
  早起活动下,顶一顶
  欣赏,大国手继续
  沙发地板皆无,卧飘窗观之。继续。
  好贴,去端杯茶来慢慢看,享受
  支持大国手
  前辈学识渊博,膜拜!
  一并问好各位联友~
  十四、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这副联的下联常被人引用,而上联可能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这也是一副清代的对联,距今好几百年了。[足]古音为仄。  越是物质丰富的年代,人心越不满足。为什么呢?你住一千万的别墅,而离你家不远的地方,别人住五千万的,这么一比较,完全谈不上满意度。知足,其实只在于个人的心理状态,真的与生活环境没有多大关系。  无求二字,谈得多,做到的人太少太少。住在深山老林里的隐士,你说他无求吗?他不求名也不求利,但他还是有求。求什么?清静。要不他总住在渺无人烟的地方做甚?
  十五、  曾经沧海难为继  自是真金不怕烧  这一联是诗钟笼纱格咏水|火。笼纱格的创作规则是:换去或是隐去成语或成句中的题面字,加上必要的辅字或说明,剪裁成句。  上比是隐去了元稹的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中的水,这样就扣住了一个[水]字。  下比是借用了俗语[真金不怕火炼],这样就带出了一个[火]字。
  十六、  品若梅花香在骨  人如秋水玉为神  此联出自清代诗人祁隽藻的七绝诗: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巅。   七绝诗可对仗也可不对仗,此诗前两句是对仗工稳的两句。此诗整体看来并不妙,后两句带得太俗,与起承句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但起承两句却算得上一副佳联。  梅兰竹菊,是古今诗词中常见之物,尤其是梅,开于冬季,有凌风傲雪之誉。  品若梅花一说并不奇,奇就奇在[香在骨]一说,下字力透纸背。
  十七、  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这一联为明代思想家李贽所作,意在借诸葛亮和吕端的为人行事之风以自勉。  诸葛亮行军理政,以谨慎闻名,这里不多赘言。  吕端是宋朝的一位名臣,与寇准同时代,在太宗赵光义手下做事。据《宋史-吕端传》载,宋太宗想以吕端为相,不同意者说吕端糊涂,太宗却认为“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何谓“小事糊涂”?无非是在不关涉原则大道,只涉及个人利害得失的问题和事情上,不斤斤计较。诸如不满吕端的人四处散布他的谣言,吕端知道后的态度是[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再如,他和名臣寇准同列参知政事之职,且排名在前,吕端主动提出[请居准下]。不久吕端升任宰相,[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值印,同升政事堂]。这正是他[小事糊涂]的一面。  何谓[大事不糊涂]?就是在关系朝廷大政方针的问题上,坚持原则,是非分明,有舍我其谁之慨。宋太宗死的时候,内侍王继恩担心有才干的太子继位妨碍其专权,同李皇后合谋另立。吕端觉察其奸,把王继恩看管起来,去说服李皇后不要改立。太子继位,垂帘召见群臣,独吕端不拜,他让人打开帘子,上殿看清楚确是原先的太子后才退殿下拜。
  十八、  沧海客归珠迸泪  章台人去骨遗香  此联出自宋祁的《落花》一诗: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上下联均紧扣落花诗题,前句把落花比作云游客,归去时浪花飞溅,似离人之泪。后句则将之比作名妓佳人离世,尸寒骨犹香。此联想象瑰丽,落笔轻灵而有余韵。  章台,即章台街,是汉代长安城青楼集中地,后世多以章台作妓院的代称。
  十九、  贤者所怀虚若谷  圣人之气静于兰  儒家把可作道德标杆者称为圣人,如唐尧、虞舜、孔子、孟子,把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却未能大成者称为贤人,如曾子、子思。  贤者所怀虚若谷,是说一个贤人,他为人是非常谦虚的。虚怀若谷这个成语出自《道德经》:“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圣人的气质是与常人不同的,他平常无事无心,看起来是很恬静的,就像四君子中的兰花一样。兰花还有一个特质就是其香恒久,孟郊有诗曰:“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二十、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此联以[文章]对[大雅],用的是句内自对。  春风化育万物,既绿了大树,也绿了小草,它并不分别各类植被,就像普照的阳光一样,无论是好人还是恶人,都能沐浴在同一片阳光下。  秋水文章不染尘,是说文章作得极为纯净,就像一泓秋水,虽有尘埃落进去,也不受染污,而是把它化解了。
  二十一、  各有春秋终结果  莫因风雨不开花  对联中有一种叫做[流水对],即下联必须通过与上联的联系,意思才显得完整,如毛主席的诗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这就是流水对。  这一联也带有流水对的性质,上联是说梨花有梨花的春秋,苹果花有苹果花的春秋,时机一到,终究是会结出果实来的。下联来了个转折,折回一笔:风雨是自然的,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更加成熟,可千万不要因为风雨就不开花啊。  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科学家有科学家的人生,市井小民有市井小民的人生,政治局常委有政治局常委的人生,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成功,并不在于地位的差别,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开花结果了,一样是成功的人生。
  国手兄要是加上对联作者就更好了~~~
  呃。。,。看得不仔细,刚只看到笼纱那个了。。。。。下面是有作者的。。。脸红了
  开花结果了,一样是成功的人生  ------是啊,各自都有各自的精彩。
  二十二、  无边往事如花落   依旧箫声吹月圆   莫回首,往事已随风。禅宗有一种说法叫做“三际托空”。什么叫做三际呢?前际、后际与现际。前一念过去,后一念不起的时候,中间一段一念不生,就三际托空了。至于三际托空的意义,我以前在某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里面说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这个世界也在早上起来的时候重生了。我想这个可以更进一步来说,应该说,这一个普朗克时间与上一个普朗克时间相比,这个世界是新的。下一个普朗克时间与这一个普朗克时间相比,世界是新的。  依旧箫声吹月圆:虽然流年似水,年华老去,这一刻依然由自己掌握,心情是由己不由人的。
  二十三、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这是一副咏物联,写的是炭。咏物联与咏物的诗一样,不能就物言物,这样就会显得格调较俗。咏物之联,必须从形深入到本质上去,让人一看就知道咏的是什么东西,而且要超脱出来,或言其理,或标其精神,让人读来有更深一层的领悟,方为佳作。  这一联就做得比较好。黑与红,就意义而言,一般来说,黑是代表穷困不得志之时,红当然是代表官运亨通、炙手可热的时候。很多人在穷困之时,挺有气节,但当他青云直上的时候,往往会忘乎所以,最后终成灰烬。此联以物喻人,对仗工稳而又饱含哲思,于不经意处映射人生两面,对照千年史册,让人徒生喟叹之感。
  二十四、  一生哪有真闲日  百岁仍多未了缘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很忙的。上学的时候,要听老师讲课,要做作业,要考试。毕业进入社会了,要工作,要奔波,要联络感情。成年了要带孩子,老了要带孙子。在进棺材之前,还真是没有闲的时候。所以说[一生哪有真闲日],人生难得几天清闲的。  即使是没事的时候,坐在那里安安静静的,他也不一定是真闲。脑子里想的东西可多了:[谁谁谁还欠我几千块钱没有还,该去催催了。过两天有位领导的父亲做寿,要送点什么好呢?]庄子把这种情况称为[坐驰]:人虽然坐在那里好好的,看起来好像很闲,其实心里面动静可大了,一刻也闲不下来。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心里面搁不下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实际上很多人到了八九十岁,一百岁也知不了天命,未了的事情非常多,所以说[百岁仍多未了缘]。
  二十五、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副对联流传很广,各个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的墙壁上经常可以见到它的踪影。  上下联各用了一个比喻,勉励学子们在求学的路途中要不畏艰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下联的[学海无涯]是出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我有限的生命与求取无限的知识,那肯定是搞不定的。当我们引用的时候,常常是断章取义地选取前半段。  其实学习也不用整得那么辛苦,孔子在《论语》中不是也说过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得不说:我要顶!
  顶e  
  二十六、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此联出自李商隐的七律《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李商隐的一生,是处于政治漩涡中的一生,从其为官起即被卷入长达几十年之久的牛李党争的政治争斗中。牛指牛僧儒,李即李德裕,以这两人为代表的两个官僚集团相互倾轧,前后近四十年。而这四十年,正是李商隐应试入官及官场沉浮时期,可以说李商隐一辈子饱受其苦。这首诗正是其登安定城楼,极目远眺而生隐退之思的作品。  永忆江湖归白发:什么时候才能退到那个无政治争斗的世外桃源中去呢,恐怕只能等到花届花甲,白发苍苍的时候吧?  欲回天地入扁舟:在像范蠡一样泛舟五湖之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能不能回天转地是一说,怎么着也得尝试一下啊。
  @沧海横游 44楼
20:47:00  不得不说:我要顶!  -----------------------------  问好沧海横游联友~
  @锈剑之锋 45楼
21:00:00  顶e  -----------------------------  问好~
  二十七、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这也是一个流水对,为现代书法家启功所作。  茶香不香只在喝茶时的心境,若能心无外物,喝酒也好,喝茶也好,都是一样香的。
  欣赏,学习。
  @竹影绕炊烟2013 50楼
21:23:00  欣赏,学习。  -----------------------------  问好竹影MM
  有人说,喜欢一个城市不是因为那个城市有多好,而是因为那个城市里的人。  喜欢一首歌,不是因为那首歌好听,而是那首歌符合自己的心情。
  @竹影绕炊烟2013
21:23:00  欣赏,学习。  -----------------------------  @大国手吴清源 51楼
21:25:00  问好竹影MM  -----------------------------  我已加你好友,不过这几天我没上QQ
  @方飞潮 52楼
21:29:00  有人说,喜欢一个城市不是因为那个城市有多好,而是因为那个城市里的人。  喜欢一首歌,不是因为那首歌好听,而是那首歌符合自己的心情。  -----------------------------  问好飞潮~
  @竹影绕炊烟2013
21:23:00  欣赏,学习。  -----------------------------  @大国手吴清源
21:25:00  问好竹影MM  -----------------------------  @竹影绕炊烟2013 53楼
21:29:00  我已加你好友,不过这几天我没上QQ  -----------------------------  我也很少上QQ的。
  ~~~~~~~~~~~~~~
  学习欣赏!问好大国手!
  不好意思俺收藏了顶!  
  学习学习
  学习,学习,真好
  国手有心人,有联有析,受益颇多。
  楼主是历史学家?
  @大国手吴清源:楼主高才,本土豪赏1金聊表敬意,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助楼主再造高楼神话。【】
  此帖不错,为何不转发微博?
  楼主是@孟斜阳
  今天才有幸看到此帖,收获很大!谢谢!  
  也没有转发,看此帖与@空影漠
的帖子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国手吉祥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将告于为事者的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