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不息的造句什么意思

奔腾不息成语解析样式分类:字数分类:
以下列举了10条在初中英语考试中的经典名言名句,这些英语经典名言名句还进行了中文翻译...[]
《小儿垂钓》由唐代诗人胡令能写作而成。这首七绝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
更多词语访问:
《奔腾不息》
提供免费提供。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一条奔腾不息的生命的河流
一条奔腾不息的生命的河流
——王琪诗歌访谈录
王可田:王琪,你好!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吧。你什么时候接触诗歌并开始写作的,那个时代的精神文化氛围和写作环境与今天有何不同?
王琪:我接触诗歌不算很早,追溯起来,应该算上中学那阵,但对诗歌的认识是粗浅的,仅停留在喜欢阶段,可那份喜欢是无法言说的。在我老家华阴农村,很难看到文学书籍和诗歌刊物。在老师的建议下,我订阅过一些报刊,像山西的《语文报》、江苏的《春笋报》、河南的《中学生阅读》等等,上面发表的很多好作品,都令我热血沸腾,沉缅其中,难以自拔。如果严格算起来,上世纪90年代初,是我涉猎诗歌的起始。
那个时候,校园文化空前繁盛,一批暂露头角的中学生文学新秀通过报刊频频亮相。很多名牌大学的中文系,因为文学成绩突出,免试特招过很多人,一时间更为众多中学生文学爱好者竞相追逐的偶像。当然最后特招成功的,只是个别人,但至少说明一个问题,那时候只要你有才气,文学成绩斐然,大学中文系的大门会恰逢其时地向你敞开。我大约当时也是受了影响,按捺不住萌动的激情,开始动笔,尝试写点文字。青春年少,人人都是一首诗。那份心地的纯净与对未来的热烈向往,至今令人回味无穷。那个时候,虽然功课繁重,课余读诗、写诗绝对没有任何杂念,诗坛相比今天,要干净得多,纯粹得多。我庆幸赶上了那个一提起诗歌就令人狂热的好年代。只是我当时不够优秀而已。以至于我的处女作是什么,发在哪里,记不清了,也从来没有保存。那个时代的精神文化氛围可以用良好二字概括,不需要营造,因为经济相比今天不是很发达,人的基本素质和道德观念比现在强,只是写作环境一般,因为要考试、升学,父母给予晚辈的希望大,跳出农门的愿望非常强烈,所以很多时候,我只能把写作先搁置一下。
王可田:你总是这么谦逊。写了这么多年,你算是一个“老诗人”了,而你依然在坚持。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精英意识和理想品格如今已难再觅,社会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你诗歌写作的动力究竟来自哪里?
王琪:“老诗人”实不敢当,说起来万分惭愧。你说我依然坚持,这话不假。这么多年的从诗经历,不管进步快慢,我倒是一直默默坚持着。我属于笨人,别的搞不了,只有守着心中的那一亩三分田,慢慢地写,慢慢地熬。如果说“时代造英雄”,时光如今流转到以前不可想象的经济发达与机遇多多,几乎可以说人人都能成为英雄,甚至让你一夜成名。特别是网络的出现。而我一直以为,不论时代格局变化有多剧烈,外界声音有多喧杂,作为一个严肃的成熟的诗歌写作者,一定要保持警惕并维护诗歌的尊严。诗歌与功名可能或多或少有些关系,但不能让你暴富,不能让你升官,甚至无法解决你的吃饭问题。但能给诗歌史留下作品的人,终归是值得我们敬仰与尊重的。
我的诗歌动力在哪里,我也无法说明。但始终觉得有一股内在的力量在体内推动我、驱使我,以诗歌的方式表达我的所思所想,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仿佛不用笔写出来,就不能排除心底的苦与乐,爱与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我是悲观的,对自己的生活、未来充满抵触情绪,这个时期,其实也正是我能够沉住气,潜心写作的最佳时段。生活太舒坦,我是写不出东西的。写作的人大多希望自己的作品发表、获奖,被社会认可,以此作为动力也不假,但大可不必看得太重。走这种极端,会陷入死胡同,写作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了。文学创作的淘汰率高,并不是每个喜欢它的人都能成功,它可以成就人,但也可能误人一生。由此来说,我的态度就是认真地写,发不发,获不获奖都无所谓,别过分强求自己。
王可田:诗歌的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还会一直持续下去。但也正是由于诗歌在社会生活中与功利性的绝缘,从而保持了自身的纯粹性。我们可以说都身居社会底层,你坚持诗歌写作这么多年,是如何处理生活和写作的关系的?
王琪:随着年龄增长、生活阅历的丰富,任何人都会从感性慢慢变得理性,我不可避免的也属于这类人。但对新事物的敏感度与接受度,依然保持着。一个人身处社会生活,是小而又小的。凡事依靠他个人的力量也很有限。从华阴农村到西安,从国企离职失业再到社会漂泊,虽然已成家生子,但一直有种感觉飘忽不定,处处充满了不稳定性。这种来自社会底层的动荡不安、卑微,直接体现在我的诗歌中,显得拘谨、晦涩与忧伤。走在大街上,我与普通的打工者别无两样。每天挤着公交上下班,为生计发愁,为工作担忧。感觉这个城市有没有我,关系不大,人们该干啥干啥。只有在我回到诗歌本身之时,捡拾起文字,我才意识到自己就是内心的王。我不愿因为诗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因为对于一个不再年轻的诗歌写作者来说,他需要承担和面临的问题很多,把诗写好只是一方面,但要让一家老小日子过得好点。生活和诗歌一定要区别对待。没有谁强迫你喜欢诗歌,也没有谁逼迫你写,但诗歌直接反映了我的生活空间。特别是来西安这么多年,经历过工作和生活的波折,我的诗歌远不明朗、轻快,充满了忧伤、哀恸、无奈。这其中,以我写下的罗敷河系列,特征尤为明显。所以,很多时候,我认命,失去了对生活抱有的任何幻想,屈从于上天的安排。诗歌多少和功利有些关联,但心态要淡泊,有人通过写诗光环闪闪,有人奋斗多年仍默默无闻,但并不是说,默默无闻者写的就不一定好,这除了自身原因外,还有一些个人无法把控的社会因素。但我始终觉得做好一个真诗人最重要,就是先要埋头苦写,不要企盼靠写诗改变生活和命运。诗歌乃身外之物,生活才是根本。
王可田:“故乡”,会在一些诗人那里成为挥之不去的情结,成为精神的乌托邦。你有一本诗集叫《远去的罗敷河》,能详细谈谈你的生养地和你的精神世界以及诗歌写作之间的渊源吗?
王琪:我的故乡在关中平原东部,南依秦岭,北眺渭水。渭河下游的一条支流——罗敷河就流经生养我的夫南村一侧。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为了营生,养活我们兄妹4个,去别处做小生意。尽管家里有陪伴我的姐姐,但我的内心脆弱、胆小怕事仿佛与生俱来,和我玩的伙伴不多。后来他们去了更远的地方,我也跟着父母迁居异乡,一下子拉大我与故乡的距离。我为了升学考试,则寄居在外婆家,思乡的愁绪仿佛从未断过。2007年初冬,父亲患癌去世,我的孩子出生才满一岁,那些日子,我悲痛万分,感觉天仿佛要塌下来。在回家送葬那个夜晚,我蓦然发觉,故乡竟真的成为挥之不去的痛。也就是从那时,我开始着手写了一系列和罗敷河有关的诗歌。在我的潜意识里,罗敷河就是父亲的化身,是我地理意义上和精神世界里可以安放灵魂的地方。我所有源于故乡的情结,罗敷河足以见证。现在的罗敷河不再水草丰茂,群鸟翩飞,但我每次回去在父亲坟头祭奠完之后,总要去罗敷河边静坐一会。那一刻,我的心常常一片荒凉,没有任何诗情可言。我后来出版的诗集《远去的罗敷河》更多的是写给父亲。写给父亲,也就写给了永远的故乡。我的生养地和我的精神世界以及诗歌写作的渊源就是这么形成的,我的潜意识里,诗歌与这二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诗歌写作的渊源促成了我的精神世界,我精神世界的源脉又是因为我的生养地而诞生。罗敷河确有其河,夫南村我自出生待到十五六岁,但千真万确的说,那是我命里的一条河流,命里的一座村庄,更是我精神的故乡。
王可田:除了故乡,“西安”在你的诗歌中也成为一块烙印,《长安书》即是例证。这个城市对你的生活和内心无疑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你是如何在诗歌中表达生存体验的?
王琪:父母来到西安多年,应该是1984年的夏天。我后来从一所工科学校毕业分配也来到西安。如果罗敷河是我的第一故乡,西安无疑是我的第二故乡。遗憾的是,在这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地方,我却与它始终保持着距离,没有完全融入。周秦汉唐时期遗存下来的东西,一辈子也阅读不完,或者说,还没有很认真的去抒写。西安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帝王之气很重,其实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西部,说它位居中原更合适。可我宁愿把西安置于更西部的广袤地域,使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更现苍劲、浑厚、大气。这里是唐诗的故乡,几乎每条街道,每个地方都有源可溯,有诗可吟。作为后来者,我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角落,深怀敬畏,也处处留意着它的细微变化。
城市待久了,人容易浮躁,困惑,生厌,好像空气也是浑浊不堪的,就连我居住多年的城西土门一带现在也变得有些陌生、难以辨认。城市发展的速度之快,是始料不及的,但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有压抑和苦闷,以诗歌方式释放和缓解是很自然的事情。人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既然不能逃避,就只有直面。而人生本身就是虚实结合,文学又是自由的、超越了人肉体本身的生存体验方式,但都是人类在有限的空间,对无限空间或者说极限世界的挑战与探询。《长安书》就是我这一阶段的心路历程,它可能晦暗了些,忧伤了些,但无疑都是真挚的忠于内心的表达。这些作品无论成色怎样,只要能反映出与我有相似体验的人的心声,引起共鸣,我就欣慰了。怀念故乡也好,工厂生活也好,到后来打工的飘泊不定,在每一个阶段,诗歌所呈示出来的物象与内涵,是要区别对待的,而且一定要尽力写好。
王可田:你的诗歌抒情性很强,语言浅近,感情真挚,风格自然清新,可以说是承接了宋词的婉约一脉。当然,这与你个人的精神气质密不可分。对于诗歌的美学品格你是怎么考虑的?
王琪:没错,我的诗歌基本都是抒情的。诗歌之路上,我走过不少弯路,也曾盲目跟风。但后来发现,终归不是适合自己的,也不是自己喜欢的。而抒情仍是我诗歌表达的最好方式。写作是个不断探索、不断领悟与总结的过程,许多流传下来的唐诗宋词都相当经典,值得探讨、学习。一个人的品性、素养说到底,要在诗歌气质里具体呈现。美学在诗歌只占其一,但这也是最基本的要素,是必需讲求的。你如果觉得是诗歌是一门艺术,就要讲求品位和它的创造价值。唐诗宋词有它的美学品格,茶艺绘画也有它的美学品格,回到诗歌本身,要讲美学品格,我以为,一定要强调几个词语:在场、日常、细微。为什么有些人说不会写,写不了,写不下去,究其原因在哪里呢?我想问,我们坚守的文学品行是什么,底限是什么?我们写作之初,我们坚守的文学立场在哪里?如果搞不清这些问题,纯粹是为了写而写,为了发表而写,那可能写作的意义就另当别论,而作者追求的审美经验、独特发现,乃至韵味、灵性、睿智也许就无从谈起。所以,一个认真、负责的诗歌写作者,一定要怀有使命,以创造美、表达美,最终形成一种力量的意识地去真诚写作。我不喜欢做人太张扬,诗歌也正是你所说的,婉约一些吧,我的诗歌不敢说完全,但基本上体现出了我的精神气质。
王可田:每个诗人的写作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一样。在长时间的艰苦的诗歌训练中,你有没有想过在写作题材、方法等方面的调整和改变?
王琪:这也正是我苦恼的。写诗时间越长,越容易消磨人的。一个写作者要尽快成熟起来,是必需经过这样的磨练。这几年,我没有放弃寻求变化,主要是想拓宽自己的写作路子,力求让自己写作的自由度再大一点,语言再简洁一些,思想更有深度和力度。在题材上,尽可能更为宽泛一些,而在写作方法与技巧上的如何处理,也应该阶段性地适时调整。诗写到一定程度,是越写越难了。这就是面临突破和超越的问题。“变则通”,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更何况诗歌写作,也必须与时代同声,和生活贴近。比如写乡土题材的人非常多,为什么有人写出的能高人一筹呢?我觉得,每写一首,都不要轻易下笔,要多掂量、多变换角度,争取能有新意、能出彩。
王可田:罗敷河在你的心中永远奔腾不息,生活和艺术也未尝不是如此。诗歌的探索永无止尽,对于今后的写作你有什么想法?
王琪:我没有明确的写作计划和目标。写作不能强迫,隔一段时间有感觉了,不分时间地点的把它写出来。工作一忙,或琐事一多,就扔下先放一放。但诗歌一直不曾离开过我身边,不写,就去读一读别人,想想自己诗歌写作将来的出路和下一个出口在哪里。可以说,这么多年我的诗歌情怀依然如故。这是宿命还是什么,我说不清,但喜欢上诗歌就像有些人爱喝酒抽烟,也会上瘾。写作纯属私人行为,说不写吧,想它;写出来吧,满意的又不多,人就是这么纠结和痛苦。具体到今后写作有什么想法,我想,诗歌我打算还是坚持再写写,这几年也写了不少散文诗,打算2013年新出本诗集,书名还没想好,但肯定和自己的生活有关。至于我将来能写出什么名堂,真不敢说,就看自己修行了。人活着,总要担当些什么,承受些什么,诗歌也是如此。我喜欢让自己忙碌一些,写写自己的东西,帮别人编一份文学刊物,看看书,陪陪家人,有空了会一下朋友,我目下这种日子,也是我喜欢并向往的一种简单的幸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比璀璨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