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猪肚怎么炖汤炖汤能治疗荨麻疹吗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偏方有哪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偏方有哪些
||文档简介
总评分0.0|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偏​方​有​哪​些​?​荨​麻​疹​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专​家​称​,​对​于​不​同​的​荨​麻​疹​症​状​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病​机​不​同​,​治​则​各​异​。​拟​祛​风​、​消​风​、​熄​风​、​御​风​四​步​治​法​,​疗​效​显​著​。​所​以​求​医​专​家​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讲​解​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偏​方​有​哪​些​。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荨麻疹资料汇编
中医治疗荨麻疹验方大全
& & 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时隐时现之大小不等的风团疹为特征。常见的病因有食物、药物、感染、动物及植物因素、物理及化学因素、内脏和全身疾病及情绪紧张等。一般多发生于过敏体质者。主要表现为皮肤突然出现风团,形状大小不一,颜色为红色或白色,迅速发生,消退亦快,也可一天发作多次,有剧烈的瘙痒。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如侵犯消化道的粘膜则可出现腹痛、等表现。发生于咽喉部者,可引起喉头水肿与呼吸困难,甚至造成窒息,应及时处理。部分患者的皮肤用钝器划之,可发生局部潮红、浮肿。  这种现象称为皮肤划痕症。如单纯在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处发生浮肿,边缘不清而无其他皮疹则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这种损害多存在2-3天后方能消退,但也有持续较久的。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约经1周左右就可痊愈;慢性的可反复发作数月,甚至数年。患者饮食上应忌食鱼、虾等易致敏的蛋白质食物及辛辣刺激之品,忌饮酒、浓茶、咖啡等,避免皮毛、化纤织物直接接触皮肤,避免搔抓止痒。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瘾疹一等范畴,治宜疏风止痒。验方大全验方一【组成】紫草根、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各15克连翘、生地各12克,防风、苏叶白蒺藜、蝉蜕、白鲜皮、荆芥、赤芍、甘草各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祛风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急性。验方二【组成】连翘、丹参、何首乌、牡丹皮各20克,生地35克,防风、知母、蝉蜕、苦参、地肤子各15克,白鲜皮30克,通草10克。【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周为1疗程。【功效】活血祛风止痛。适用于。验方三【组成】炙麻黄10克,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各6克,自芍、代赭石、制首乌各20克,麦冬、党参、黄芪、当归各1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祛风散寒,益气养血。适用于寒冷性。验方四【组成】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10—30克,赤芍10—15克,牡丹皮6—15克,僵蚕、姜黄各6—12克,蝉蜕、大黄各5—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血热型。验方五【组成】乌梅20克,蝉蜕12克,蛇蜕5克,桂枝、白芍各10克,炙甘草9克,生姜3克,红枣4枚。【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六【组成】白酒1份,醋2份。  【用法】将白酒与醋混匀,搽患处,一般几分钟后即可见效。【功效】止痒去疹。适用于。验方七【组成】大胡麻24克,生首乌、白蒺藜、苦参各18克,威灵仙、牛蒡子、防风、浮萍各12克,蝉蜕6克,甘草10克。【用法】上药用600克水,煎取300克,冷却后加适量防腐剂,装瓶备用。成人1日3次,每次50克,儿童酌减。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八【组成】荆芥、防风、黄芩、黄柏、连翘各10克,升麻3克,生石膏30克,蝉蜕8克,白鲜皮12克。【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九【组成】生黄芪15克,当归、熟地、川芎、白芍、防风、荆芥各9克,菟丝子、潼蒺藜、白蒺藜、僵蚕各12克,蝉蜕7克,苦参1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补气养血,祛风除湿。适用于。验方十【组成】当归、生地、赤芍、荆芥、僵蚕、蝉蜕、羌活、独活各15克,川芎、防风、柴胡各10克,薄荷5克,苦参25克,川椒20克,红枣5枚。【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十一【组成】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各10克。【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十二【组成】防风6克,生黄芪、生乌梅、制首乌各15克,地肤子、地龙、牡丹皮、甘草各10克。【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功效】祛风除湿,益气养阴。适用于。验方十三【组成】艾叶、马鞭草各120克,鲜马齿苋30克,鲜蒲公英、梨头草、杠板归各15克。【用法】除艾叶、马鞭草外,其它草药一起捣烂。先用艾叶、马鞭草水煎冲洗,再用捣烂的其它药外敷患处,每日1次。【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十四【组成】荆芥、防风、川羌活、干姜皮、土茯苓各15克,桂枝、地肤子各20克,威灵仙、蝉蜕、赤芍、川芎、柴胡各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功效】祛风解表,活血通络。适用于寒冷性。验方十五【组成】石楠叶50克,地肤子50克,当归50克,独活60克,白酒适量。  【用法】以上前4味共为粗末,每服取5~6克药末,加入15克白酒,煎数沸,候温,空腹连末一同饮下。日服3次。【功效】解毒透疹。适用于和过敏性皮疹等。验方十六【组成】党参、茯苓、白术、蝉蜕、白薇各10克,黄芪15克,川芎6克,陈皮、木香、乌药、防风各5克。【用法】每日1次,水煎服,药渣水煎洗患处。【功效】健脾益气,祛风除湿。适用于寒冷性。验方十七【组成】葛根20克,麻黄10克,生姜4片,桂枝12克,甘草6克,白芍20克,红枣4枚。【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解肌散寒,祛风止痒。适用于风寒型急性。验方十八【组成】生地20克,防风30克,荆芥穗15克,牛蒡子15克,黄芩20克,牡丹皮20克,白鲜皮20克,红花1O克,甘草1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凉血,疏风止痒。适用于急性。验方十九【组成】黄芪30克,防风、桂枝、白术、赤芍、白芍各15克,乌梅、附子各10克。【用法】上药制成蜜丸,每丸9克。每日口服4—6丸,连续10天为1个疗程。【功效】温经散寒,疏风止痒。适用于。验方二十【组成】黄芪30克,白术、防风、赤芍、白芍各10克,黄芩15克,桂枝6—10克,红枣5枚,生姜3片,生甘草6克,白茅根30克。【用法】水煎,分2—3次温服,每日1剂。【功效】疏风止痒。适用于。验方二十一【组成】苍术、防风、当归、黄芪各9~15克,麻黄、川乌(先煎)、草乌(先煎)各3~9克,羌活、荆芥各9-12克,细辛3—5克,艾叶、川芎各9克,全蝎12克,甘草4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疏风止痒。适用于。验方二十二【组成】防风、生地、荆芥、白鲜皮、蛇床子各20克,艾叶2克,苦参30克,加水煎至3000克。【用法】热浴患处,水温控制在50-60℃,时间30—40分钟,每日2次。【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二十三【组成】生黄芪20-40克,自术、何首乌各15克,防风、连翘、自蒺藜、苦参各10克,麻黄5克,赤小豆30克,蝉蜕6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5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二十四【组成】麻黄、桂枝、杏仁各10克,甘草6克,白术12克。【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二十五【组成】羌活10克,防风6克,炒苍术6克,北细辛1.5克,川芎6克,白芷6克,生地黄10克,炒黄芩6克,甘草6克,生姜2片,葱白头3枚。【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儿童用量酌减。【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急性。验方二十六【组成】全蝎3克,蜈蚣2条,僵蚕、地龙、桂枝、防风、生姜各10克,蝉蜕、麻绒各5克,红枣5枚。【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通络祛风止痒。适用于顽固性。验方二十七【组成】桂枝6克,麻黄3克,杏仁3克,生姜3克,红枣7枚,白芍3克,炙甘草3克。【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解表和营,缓急止痛。适用于风寒伴腹痛型。验方二十八【组成】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各等份。【用法】以上4味共研细末,每服9克,每日2—3次。【功效】清热解毒透疹。适用于。验方二十九【组成】熟地、当归、自芍各20克,黄芪、何首乌各30克,川芎、白蒺藜、荆芥、防风各12克,蝉蜕、甘草各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补气生血,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三十【组成】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山栀、酒蒸大黄、芒硝各15克,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甘草60克,滑石9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12克,每日2~3次,亦可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解表通里,疏风清热,化湿解毒。适用于。验方三十一【组成】当归、生地、川芎、首乌、白芍、荆芥、防风、蒺藜、黄芪、甘草各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补气养血。活血祛风。适用于慢性。验方三十二【组成】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30克,当归15克,红花10克,荆芥穗15克,蝉蜕15克,甘草1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固表,疏风止痒。适用于气血亏虚型。验方三十三【组成】麻黄5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红花10克,荆芥15克,防风30克,甘草1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温经散寒,疏风止痒。适用于风寒。验方三十四【组成】川芎、甘草、荆芥穗、羌活、防风、僵蚕、茯苓、蝉蜕、藿香叶、人参各10克,厚朴、陈皮各15克。【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茶水送服。【功效】益气养血,祛风止痒。适用于瘙痒、慢性。  验方三十五【组成】黄芪、制首乌各15克,白术、当归各12克,赤芍、白蒺藜、僵蚕、防风各10克,全蝎3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适用于。验方三十六【组成】地肤子30克,白鲜皮、荆芥、秦艽各15克,土茯苓20克,防风、蝉蜕、浮萍各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祛风解表,止痒。适用于慢性。验方三十七【组成】麻黄、桂枝各9克,杏仁、蝉蜕各10克,甘草6克,白术12克。  【用法】水煎,早晚温服,每日1剂。【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三十八【组成】乌梢蛇15克,黄芪20克,生地、当归、川芎、白芍、刘寄奴各10克,白术、防风、荆芥穗、苦参、蜂房各6克,雄黄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第3次药液熏洗皮肤。【功效】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适用于老年慢性。验方三十九【组成】荆芥、防风、牡丹皮、赤芍、连翘各10克,生地、炒酸枣仁各15克.金银花、夜交藤各20克,白鲜皮、白蒺藜各12克,蝉蜕9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3日为1个疗程。【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型急性。验方四十【组成】黄芪、煅龙骨、煅牡蛎、白术各30克,防风、紫草、苦参各10克,地肤子12克,蝉蜕6克,甘草9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祛风敛阴,祛湿除风。适用于顽固性。验方四十一【组成】夜交藤200克,苍耳子、白蒺藜各100克,白鲜皮、蛇床子各50克,蝉蜕20克。【用法】上药加500克水,煎开20分钟,乘热先熏,候温用旧巾布浸药液外洗患处,药液放阴凉处,用时煮热,每剂可洗用3~5次。一般多在熏洗2小时后全身疹块消失,近期效果显著。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四十二【组成】醋50克,红糖50克,生姜10克。【用法】以上3味加适量水煎汤分2次服,每日2次。【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四十三【组成】炒白术、炒枳壳、蝉蜕、白芍、防风各6克,茯苓皮、赤小豆、冬瓜皮各12克,荆芥3克。【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四十四【组成】苦参100克,鲜桃叶300克,冰片10克,胆矾1克,75%酒精3000克。【用法】以上前4味放入酒精中浸泡2天,去渣,涂擦患处,每日3次。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止痒。适用于。验方四十五【组成】蝉蜕、细辛、防风各等量,冰片适量。【用法】上药研细末,加入适量冰片。将上药0.2~0.4克置胶布上外贴曲池、大椎、悬钟、梁丘穴,每日1次。  【功效】疏风止痒。适用于。验方四十六【组成】蛇床子20克.明矾12克,花椒6克,土茯苓30克,白鲜皮15克,苦参30克,荆芥12克,食盐20克。【用法】以上8味加加2000克水,煮至1000克,去渣取汁,倒入盆中,加适量温水,入盆浸浴,用毛巾擦洗患处,至药液渐凉为度,每日1次,每剂药可煎用2—3次。【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  验方四十七【组成】地肤子30克,红糖30克。【用法】将地肤子加500克水,煎至250克过滤,冲红糖趁热服下,然后盖被使出少许汗。每日早晚各服1次。【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  验方四十八【组成】大蒜苗30克,蝉蜕(去头足)3克,凤凰衣10克。【用法】以上3味加水煎煮,去渣,温洗患处。【功效】祛风解毒,消肿止痒。适用于血虚型。验方四十九  【组成】韭菜适量。【用法】韭菜用火烤软后擦患处。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  验方五十【组成】大风子30克,大蒜15克。  【用法】以上2味共捣烂,加100克水煮沸5分钟,去渣取汁,涂敷于患处。  【功效】清热祛风。适用于。验方五十一【组成】芋头茎(干茎)30-60克,猪排骨适量。【用法】将芋头茎洗净,加适量猪排骨同炖熟食。每日1次。【功效】除热,散风。适用于。验方五十二【组成】红花15克,桃仁15克,杏仁15克,生栀子15克,冰片5克,蜂蜜适量。【用法】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每次取1克药末,用蜂蜜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2,10天为1疗程。【功效】清热解毒,活血通便。适用于瘙痒难忍、大结。验方五十三【组成】黄芪12克,桂枝8克,白芍10克,甘草3克,红枣15克,生姜3片。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蝉蜕6克。防风8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五十四【组成】路路通10-20克,乌梅、地龙、牡丹皮各6—10克,蝉蜕、甘草各3—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五十五【组成】苦参30克,防风15克,扑尔敏30片。【用法】将上药分别研成细末,分装瓶贮备用。临用时将10克苦参、5克防风、10片扑尔敏混合均匀,填人脐窝,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连续至愈为止。【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五十六【组成】百部300克,75%酒精600克。【用法】将百部碾碎置酒精中,浸泡7昼夜,过滤去渣备用。用时用棉棒毛刷蘸涂。【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五十七  【组成】生姜适量。【用法】生姜刮去皮,切成薄片或捣烂后擦患处。【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五十八【组成】茵陈、地肤子各30克,黄柏15克,甘草12克。【用法】上药加1500克水,煎至1000克,过滤,盛于干净的盆内温洗全身,每日1剂,温洗1-2次,7天为1疗程。【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  验方五十九【组成】生姜12克,鲜木瓜60克,米醋100克。【用法】上药共入沙锅煎煮,醋于时,取出木瓜、生姜,分早晚2次服完。每日I剂至愈为止。【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  验方六十  【组成】百部15克,白酒1∞克。  【用法】以上2味共煎煮,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擦拭患处。【功效】清肺热,除湿杀虫。适用于风热型。验方六十一【组成】干姜9克,红枣10枚,桂枝6克。【用法】3味同煎,去渣取汁,每日1剂口服。【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属风寒者。验方六十二【组成】明矾30克,铜青9克。【用法】以上2味加水浸泡,取澄清液涂洗患处。【功效】祛风,燥湿,止痒。适用于风热型。验方六十三【组成】凌霄花30克,土茯苓20克,栀子、金银花各12克,蝉蜕9克,甘草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4次服。  【功效】祛风解毒除湿。适用于。验方六十四【组成】地肤子25克,白芷20克,荆芥20克,百部20克,防风20克,川椒20克,赤芍20克,独活10克,艾叶15克,透骨草20克。【用法】以上10味加2000克水,浸泡30分钟,用小火煎沸10分钟,去渣,温洗全身,每次15—2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验方六十五【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干姜皮6克,大腹皮9克,白鲜皮15克,粉牡丹皮9克,赤苓皮15克,鲜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楝皮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健脾除湿,疏风和血。适用于慢性。验方六十六  【组成】冬瓜皮不拘量。【用法】上药水煎,滤渣,取汁。代茶频频饮之。【功效】利水消肿。适用于。验方六十七【组成】苍术、黄芩、连翘、地肤子、茯苓、蝉蜕各10克,陈皮6克,厚朴6~9克,牡丹皮10~12克,甘草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健脾燥湿,清热通腑。适用于胃肠型。验方六十八【组成】乌梅、防风、柴胡各9克,五味子6克,生甘草10克。【用法】上5味煎汤代茶,每日1剂,日分2次服。【功效】清热祛湿,散风止痒。适用于。验方六十九【组成】白鲜皮30克,生地24克,槐花24克,苦参15克,蝉蜕12克,牡丹皮12克,赤芍9克,防风9克,地龙9克,甘草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9剂为1疗程。【功效】凉血,疏风,祛湿。适用于顽固性。验方七十【组成】山楂30克,麦芽、竹叶各12克。甘草3克。【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7日。哺乳期妇女不宜用本方。【功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疹。验方七十一【组成】鲜浮萍60克,白酒500克。  【用法】以上前1味洗净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天后去渣,经常涂擦患处。【功效】解毒透疹,止痒。适用于和过敏性皮疹等。验方七十二【组成】山楂18克,使君子8克。  【用法】上药水煎,1次服用。服药后如出现恶心、头晕,可能是使君子的副作用,只要取少许使君子壳,水煎服,即能解除。【功效】健脾胃,杀虫消积,止痛。适用于虫积伤脾型。验方七十三【组成】防风20克,荆芥、当归、生地、苍术各15克,苦参、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知母、煅石膏、木通各10克,甘草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祛风活血,燥湿止痒。适用于。验方七十四【组成】使君子9克,猪瘦肉90克,山楂18克。【用法】将山楂加水煎汤。使君子去壳取肉与猪瘦肉共同捣烂,再与山楂一同煮熟。1次服用。服药后如出现恶心、头晕,可能是使君子的副作用,只要取少许使君子壳,水煎服,即可解除。  【功效】消食化积,祛虫健脾。适用于虫积伤脾所致的。验方七十五【组成】浮萍20克,蝉蜕20克,防风20克,白鲜皮15克,胡麻仁15克,甘草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慢性。验方七十六【组成】红花、乌梅、山楂各100克,米酒500克,白糖适量。【用法】将红花、乌梅、山楂置米酒中浸泡,1周后即可饮用。每次取药酒、温开水各10克,加白糖调服,每日2—3次,2周为1个疗程。【功效】活血化瘀,消食涩肠。适用于。验方七十七【组成】生地、生石膏、白蒺藜各15-30克,牡丹皮、白鲜皮、荆芥、防风、苦参、蛇床子各12克,知母10克,金银花15克,仙鹤草30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苦寒燥湿,祛风止痒。适用于急性。验方七十八【组成】生石膏15克,山楂、生地、防风各9克,黑豆60克(另包)。【用法】上药水煎。喝汤,吃黑豆,每日1剂,连服6—7剂。【功效】清热凉血,散风活血。适用于风胜热盛型。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0:02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薏苡仁配合土茯苓为主治疗慢性荨麻疹90例
下载积分:480
内容提示:薏苡仁配合土茯苓为主治疗慢性荨麻疹90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3|
上传日期: 07:22:5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薏苡仁配合土茯苓为主治疗慢性荨麻疹90例
官方公共微信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荨麻疹资料汇编
名医论治荨麻疹
一、朱仁康,两类别缓急,分五型辨证治疗荨麻疹朱仁康认为荨麻疹其成因有外因引起者,有内因产生者,也有内外因相合者,急性期多见于风热,风湿两型,应投以疏风清热或祛风胜湿之法,易于收效。慢性荨麻疹多顽固难愈必须仔细审证求因,方能得治,如风邪久郁未经发泄,可重用搜风药驱邪外出。又如卫气失固,遇风着冷即起,则宜固卫御风,又有既有内因,复感风邪触发者,如饮食失宜,脾虚失运,复感外风,而致胃疼、呕吐、腹痛、泄泻、应予温中健脾,理气止痛。此外也有内因血热,血瘀致病者,血热生风,亦不少见。常见皮肤灼热刺痒,搔后立即掀起条痕,所谓外风引动内风,必须着重凉血清热以熄内风。血瘀之证,由于瘀血阻于经络肌腠之间,营卫不和,发为风疹块,应重活血祛风,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更有寒热错杂之证,又当寒热兼治。总之,病情比较复杂,当审证求因,庶能得治。(一)风热型一般见于急性荨麻疹,亦见于慢性者。由于风热外袭,证见风疹色红,成片,痛痒不止,重则面唇俱肿。汗出受热易起,或有咽干心烦。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带数。治宜疏风清热,佐以凉血。方用消风清热饮(荆芥9g,防风9g,浮萍9g,蝉衣9g,当归9g,赤芍9g,大青叶9g,黄芩9g),或疏风清热饮加减(荆芥 9g,防风9g,牛蒡子9g,白蒺藜9g,蝉衣9g,生地15g,丹参9g,赤芍9g,炒山栀9g,黄芩9g,金银花9g,连翘9g,生甘草6g)治之。又有风热之邪久郁,未经发泻、风疹发作一二年不愈,证见疹发大片火欣红,舌质红苔黄。治宜搜风清热,用乌蛇驱风汤,药用(乌蛇9g,蝉衣6g,荆芥9g,防风9g,羌活9g,白芷6g,黄连9g,黄芩9g,金银花9g,连翘9g,甘草6g)。(二)风寒型相当于冷激性荨麻疹。由于卫外失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受风着凉后,即于露出部位发病。证见风疹块色淡红或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紧或缓。治宜固卫和营,御风散寒。以固卫御风汤加熟附子治之。药用(黄芪9g,防风9g,炒白术9g,桂枝9g,赤芍9g,白芍9g,生姜3片,大枣7枚,熟附子3g)。(三)脾胃型相当于肠胃型荨麻疹,由于脾胃失健,外受风寒。证见身发风块,胃纳不振,腹痛腹胀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苔白或腻,脉弦缓。治宜健脾理气,祛风散寒。以健脾祛风汤(苍术9g,陈皮6g,茯苓9g,泽泻9g,荆芥9g,羌活9g,木香3g,乌药9g,生姜3片,大枣5枚)。或搜风流气饮(荆芥 9g,防风6g,菊花9g,僵蚕9g,白芷6g,当归9g,川芎6g,赤芍9g,乌药9g,陈皮6g)治之。(四)血热型多见于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中医称为风隐疹。由于心经有火,血热生风。一般起风块较少,每到晚间皮肤先感灼热刺痒,搔后随手起红紫条块,越搔越多,发时心中烦躁不安。舌红苔薄黄,脉弦滑带数。治宜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用凉血消风散(生地30g,当归9g,荆芥9g,蝉衣6g,苦参9g,白蒺藜9g,知母9g,生石膏30g,生甘草6g)。(五)血瘀型由于瘀阻经隧,营卫之气不宣,风热或风寒相搏,证见:风疹块暗红,面色晦暗,口唇色紫,或风疹块见于腰围、表带压迫等处。舌质紫黯,脉细涩。治宜活血祛风为主,方用活血祛风汤(当归尾9g,赤芍9g,桃仁9g,红花9g,荆芥 9g,蝉衣6g,白蒺藜9g,甘草6g),或通络逐瘀汤加减。(地龙12g,皂刺9g,刺猬皮9g,桃仁9g,赤芍9g,金银花9g,连翘9g,风热加金银花、连翘;风寒加麻黄、桂枝。)(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编.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人民卫生出版社,)二、溪凤霖主张分虚实辨证治疗溪凤霖老中医以肝论治,亦取得一定疗效,其分型如下:1、实证(1)肝气郁结型 &反复发疹,常在精神,性躁激怒,或劳倦后,风团瘙痒更甚,并有气闷叹息,胁肋疼痛,或气撑攻递,舌苔薄,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常用:柴胡,赤芍,枳壳,香附,川芎,生甘草,菊花,薄荷等。(2)肝郁化热型 &风团瘙痒,色红,头昏目赤,胁痛呕苦,舌边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常用:龙胆草,黑山栀,淡子芩,生地黄,柴胡,菊花,白蒺藜,金银花,生甘草等。(3)肝火肠燥型 &风疹瘙痒,鲜红,头痛,目赤,性躁易怒,口苦咽干,胁腹胀痛,大便秘结,肛门灼痛,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治以清肝通腑,表里两解。常用:防风,薄荷,连翘,金银花,当归,赤芍,淡子芩,桔梗,生甘草,大黄,芒硝。若大便不畅,或燥结不下,加更衣片日3次,每次2片。&2、虚证&(1)阴血不足型 &瘾疹瘙痒色淡,头晕目眩,情志,胁痛隐隐,舌红、口干、脉细弦或带数。治以养血柔肝。常用:生地黄,当归,枸杞子,川楝子,桑叶,菊花,赤芍,白蒺藜,醋炒青皮等。&(2)冲任不调型 &发疹常在月经前期,或经期加重,反复发作,经后消退,发病时伴有胸乳胀痛,腹痛,性躁易怒,,或量少,苔薄,脉弦,华色不荣。治以调摄冲任。常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黄,白芍,制香附,茺蔚子。,去桃仁,红花,茺蔚子,加炮黑姜,炙甘草,乌药;胸乳发胀,结核触痛,加柴胡,失笑散;腹痛甚,加金铃子,延胡索。&(3)气血两虚型 &多见于体弱患者,风团色淡,或白,搔之略呈红色,反复发作,经年不愈,劳累加甚,面白光,食少,神疲,欲睡,苔多薄润,脉象濡细,治以调补气血。常用:生黄芪、白术、党参、当归、炙甘草、广木香、桂元肉、白芍、生地黄、粉丹皮等。&(4)肝肾阴虚型 &瘾疹愈发无定,发时散在不密,颧红,眩晕,腰酸膝软,心烦,盗汗,舌光红,脉红数,治以壮水涵木。常用:生地黄、丹皮、山萸肉、怀山药、制首乌、炙龟甲、黄柏、赤芍、沙苑子、生牡蛎等。上述各型,无论虚实,大多属于慢性。以下药物均可随证适加。有外风侵入,可加荆芥、防风、薄荷、桔梗、羌活独活、蝉衣、牛蒡子等;如食、药、气、味过敏所致者,可加紫苏,僵蚕、蝉蜕、地龙、全蝎、乌蛸蛇、苦参;如有虫积,可适加使君子、雷丸、榧子、南瓜子、槟榔等;瘙痒不已者,可加白鲜皮,地肤子、乌梅、土荆皮、蛇床子等。(宋祖敬主编.当代名医证治汇粹.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三、顾丕荣以祛消熄御四法治顽固性荨麻疹& 顾氏认为顽固性隐疹主要有初病风从外袭,久病风自内生二种病机。因风毒之邪,初客腠理,搏于血络,此时当须祛其外风;久恋不去,风气内通于肝,且屡经耗散,营血内馁,肝阴暗汲,则虚风内生,治当潜熄内风。病机不同,治则自异。自订祛风、消风、熄风、御风四步治法,疗效显著,简介如下:&(一)初病风湿客腠,祛风活血,表里分消大风隐疹初病,由于风湿之邪,外客肌腠,而邪之所客,一由汗出肌腠疏松,一由肠胃内挟宿滞,外邪与内滞交搏,以致营卫不和,一身风块奇痒,脘腹不舒,苦楚难名,舌苔薄腻,脉濡滑,尤在泾所谓:“血为风动,则身痒而隐疹”。治当祛风活血,表里分消,俾风祛则血无所扰,里和则邪无所依,内外廓清,隐疹乃瘥。处方:防风通圣丸12g(分吞),浮萍6g,炒牛蒡9g,蝉衣6g,晚蚕砂15g,白鲜皮15g,槟榔12g,炒枳壳12g,土茯苓30g,炒赤芍12g,丹皮9g,生甘草6g。&(二)延月风邪袭络,消风和血疏养结合病延匝月,进服祛风化滞,和营凉血之剂,身痒不减,皮肤干燥,逢夜发作更甚,每伴头晕目眩便燥等证,舌红苔薄。脉来弦细,此系外风淫气客于肤腠,而日渐侵袭血络,血属阴,夜亦属阴,所以逢夜为甚,苔腻已薄,外邪祛犹未净,而肤燥目眩,血虚营涩,已具端倪。治当消风和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处方:炒牛蒡9g,豕希莶草15g,蝉衣6g,白蒺藜12g,晚蚕砂15g,当归12g,炒赤芍12g,丹皮9g,生地15g,生首乌15g,木通3g,土茯30g,白鲜皮15g,生甘草6g。&(三)积年营虚风动,熄风养血,潜养相兼& 隐疹缠绵年余,肤燥目眩,头晕头痛,性情焦躁,迭进祛风化湿和营活血之剂,未能获效,此缘风气内通于肝,外来之风羁久不解,内耗阴血,而祛风之剂久服不辄,亦消烁肝营,积年隐疹,外风虽解,而肝阴内损,虚风内生,所以舌红苔少,脉来虚弦,邪少虚多之候,若再辛散,非但耗营,且疹发更甚。治当熄风养血,久病调益,毋图速效。处方:天麻6g,钩藤12g,桑叶12g,白蒺藜12g,当归12g,生地15g,炒白芍10g,制首乌12g,胡麻仁15g,煅龙牡各12g(先煎),山药20g,稆豆衣12g&(四)历久遇寒易发,御风实卫,养营固表& 隐疹多年,发作有时,每于天寒地冻,头面手足外露之处,处朔风,遂奇痒不堪,风块突起,至春暖则其病自愈,伴见面白光肢冷畏寒,手足麻木,目眩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来濡细,由于病久气血俱虚,营馁于内,卫虚于外,运行乏力,遂致瘀涩于络,每因感触风寒,内外合邪,隐疹乃发,虽属小恙,但常法难效,宜大剂调护卫阳以御虚风,补养营阴以通血脉,营卫调治,气血冲和,则风寒难犯,风疹何起?处方:生芪20g,焦白术15g,防风6g,桂枝9g,炒赤芍9g,炒白芍9g,当归15g,细辛3g,木通6g,红花6g,川芎9g,炙草6g,鲜生姜3片,红枣7枚,陈绍酒一小杯兑煎。(史宇广等主编.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皮肤病专辑.北京:中医药籍出版社,1992,86)。四、赵炳南分四证治荨麻疹,寒热虚首重邪风赵炳南根据其多的临床经验,治疗荨麻疹,首重祛风,并分四型治疗:(一)风热(多见于急性荨麻疹)全身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样扁平皮疹,稍高于皮面,呈红色或粉红色,剧痒,兼见头痛、发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小溲赤等症。舌质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滑数。治宜辛凉解表,疏风止痒。& & 处方1:荆芥穗6g,防风6g,金银花12g,牛蒡子9g,丹皮6g,浮萍6g,生地9g,薄荷4.5g,黄芩9g,蝉衣3g,生甘草6g。& & 处方2:桑叶9g,菊花9g,杏仁泥4.5g,连翘9g,金银花12g,薄荷4.5g,甘草9g,丹皮9g,防风9g。(二)风寒(多见于慢性荨麻疹)&全身泛发粉白色,、粉红色风团样扁平丘疹,作痒,遇风、遇冷加剧,或兼有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不渴等症,苔白,脉浮紧。治宜辛温透表,疏风止痒。处方:麻黄3g,杏仁4.5g,干姜3g,防风6g,浮萍4.5g,白鲜皮15g,芥穗6g,蝉衣4.5g,陈皮9g,丹皮9g,生甘草6g。(三)滞热受风(多见于急性荨麻疹)&风团、风疹持续不已,反复发作,疹块或白或赤,奇痒不眠,并有中脘痞满,纳呆,胸闷,嗳腐吞酸,嘈杂恶心或腹痛等症,大便干燥秘结,小便红赤,舌苔白厚或腻,脉沉涩。治宜表里双解。处方:防风9g,金银花15g,地肤子18g,芥穗9g,大黄4.5g,厚朴9g,云苓9g,赤芍9g,甘草9g。(四)血虚受风(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反复发作,多见午后或入夜加重,而午前或后半夜则轻。兼见头晕、头重、腰 、体倦、失眠多梦等症。舌质淡或红润,净无苔,脉沉细而缓。治宜益气养血,疏散风邪。处方:生地30g,当归15g,赤芍18g,白芍18g,首乌15g,生芪15g,防风9g,芥穗9g,刺蒺藜15g,麻黄9g。以上四型中,风热型较风寒型为急,治疗原则以祛风邪为主,用药都是辛散宣达的。对于外邪未深入,正气未虚者效果较好:风寒型及虚型疗效较差。对于慢性患者虽经治愈,近期已无新生皮疹,为了减少复发,最好在治愈后再服药一阶段,或较长期服用丸药,才能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在治疗期间或在恢复以后,对饮食的禁忌也必须注意,应忌食鱼、虾、辣椒、酒等刺激食物。(单书健等主编.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科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五、周鸣岐内风外风均伤正,治表治里皆治风周氏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顽固性荨麻疹多由急性荨麻疹迁延而来,其特征为风团反复发作,剧烈瘙痒,且多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腰酸和乏力等症。很多人有定时发病,有的在春、秋或冬季,有的在上午,或晚上,有的与月经来潮有关。祖国医学认为,其致病多系阴血不足,阴虚生内热,血虚生风,或反复发作,气血被耗,复为风邪所袭,或病久风邪深入营血脏腑,或冲任失调,肝郁不舒。因此本病之治疗,既应着意祛邪,更当留心扶正,详审其阴阳气血之盛衰,以燮理阴阳,调和营卫,固卫御风等法为治。血虚宜益气养血,药用:生芪、党参、当归、生地、白芍、川芎、首乌等;血瘀宜活血化瘀,药用:桃仁、红花、丹参、鸡血藤;挟风宜疏表祛风,药用:荆芥、防风、刺蒺藜等;又有风邪久羁,疏之不应,则又当行搜风之法,药用:蝉蜕、僵蚕、蜈蚣、乌蛇等。对于冲任不调,逢经期而发作者则宜调冲任,和气血,药用:寸云、仙灵脾、巴戟、柴胡、当归、川芎、赤芍、生地、丹参等。本病缠绵不愈,每致精神紧张,情绪,故镇静安神之法宜相辅而用。药用:枣仁、夜交藤、合欢花等。胃肠蕴热不清,必熏蒸肌肤,故大便干者又宜润肠通腑,泻热导浊,药用:瓜蒌仁、麻仁、首乌等药。此外,苦参、白鲜皮、地肤子三味,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止痒效果颇佳,亦常用于本病。王某某,男,23岁。日初诊。患荨麻疹已4年,每至春、秋即发,近年以来,发作加剧,全身泛发风团,瘙痒无度,夜寐不宁,颇为痛苦,大便燥结,舌红,苔薄,脉弦细。拟养血活血,祛风清热利湿。药用:当归15g,川芎10g,生地15g,白芍10g,何首乌15g,瓜蒌15g,麻仁15g,丹参15g,荆芥10g,防风10g,刺蒺藜15g,苦参15g,白鲜皮30g,地肤子15g。服药5剂,瘙痒大减,风团亦消失大半,大便通畅,又以上方去瓜蒌、麻仁、加夜交藤25g、合欢花15g。续服7剂,诸证悉除。(史宇广等主编.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皮肤病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六、何任治荨麻疹总在疏风解毒、清热泄火何氏认为荨麻疹,其因多为汗出当风,外邪入侵腠理,风气转于肌肤,与热相结,则成 & &。其症急者一二日,四五日后即消散。慢者,发作数日后消隐,数日又作,迁延不已,甚则数月、数年不断根者,而成顽疾。此症之治,总在疏风解毒,清热泻火。此证虽可作分型辩证但主要首先宜区别在气分或在血分,采用一基本方,随证加减之,既简捷又获明确疗效,伤寒论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余常用之基本方。初起 & &,在表者,即以本方酌加桂枝、浮萍之类即可。若缠绵不已,则用该方加黑芝麻30g,何首乌9g,苦参6g,石菖蒲6g,甘草5g。能饮酒者可加黄酒30~60g,每日1剂,常见显效。若久发不愈,时作时瘥,疹见于周身,而舌绛苔光者,为入血络。则以该方加地龙9g,刺猬皮9g,杏仁6g,赤芍6g,皂角刺5g,或视证斟加银花、薄荷等。曾治赵某某,女,40岁,日前气温骤暖,游泳沐浴受风,周身风疹,如团如点,大小不一,奇痒灼热,彻夜不能眠,小便较黄,大便偏燥,治宜祛湿热。药用:麻黄5g,连翘9g,赤小豆15g,黑芝麻30g,何首乌9g,苦参6g,生甘草5g,石菖蒲6g。煎加黄酒30g,上药服完2剂,风疹全消。(何任主编.何任临床经验辑要.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63)七、刘学勤治荨麻疹以消食导滞疏风散寒为主刘学勤认为荨麻疹与风、湿、食关系甚密。临证常用经验方消疹一号:适用于湿蕴中焦,风寒客于肌表者。净蝉蜕12g,独活7g,防风9g,荆芥9g,地肤子30g,焦槟榔7g,草红花12g,白鲜皮12g,皂角刺7g。若病情急重,瘙痒无度加全蝎8g,炒刺猬皮12g;若胃脘疼痛,饮食难进加炒枳壳12g,川厚朴9g:若脘腹胀痛,烦燥不宁加炒枳壳9g,生大黄9g(后下);若痒疹鲜红,疹块发热加京赤芍12g,粉丹皮12g;若缠绵难愈,病久血虚加全当归12g,蒸熟地12g;气虚加黄芪12g,明党参9g。20余年,累计治案百例以上,疗效满意。曾治患者杨某某,男,17岁。患荨麻疹约10年,每年均发数次,初春必发,遍用中西药治疗,终未得愈。昨晚,初起胃脘不适,全身燥痒,继则扁平疙瘩聚起,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边缘发红,中央色白,瘙痒难忍,烦躁不安,胃满纳呆,恶心欲呕,口唇及眼睑高度水肿,形如猪唇。用消疹一号加味:地肤子30g,净蝉蜕12g,皂角刺7g,荆芥9g,防风9g,槟榔7g,独活7g,全蝎9g,炒枳壳9g,川厚朴9g,白鲜皮14gg草红花12g。服药1剂,口唇、眼睑恢复正常。此时,医者当明,待要全胜,必当继续给药,故原方更进3剂。随后,又拟消疹一号方加生黄芪12g,炒枳壳9g。间日1剂,共服14剂,痼疾得愈,病根得除,随18年未见复发。按现代药理分析,其中荆芥 、防风、地肤子、蝉蜕、白鲜皮等均有较好的脱敏作用。笔者体会,服药期间尚有几个问题,应予注意:①消化不良是诱发此证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治疗时在祛风脱敏的同时,应注意消食导滞。②忌食鸡、鸭、鱼、虾、奶、蛋及辛辣等刺激必食物。病愈后亦应注意。③免受风寒。④临床治愈后,应继续服药3~20剂,以期巩固疗效,铲除病根。(宋祖敬主编.当代名医证治汇粹.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4:37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茯苓炖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