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大的消防队如何改善腾讯安全应急响应中心

应急响应过程可靠性建模及调度方法研究--《南昌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应急响应过程可靠性建模及调度方法研究
【摘要】:
在当今社会,突发事件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爆发的频度和强度也不断上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和持续的发展,迫切需要完善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系统。以反应迅速、可靠、高效为特征的应急响应系统,其自身的可靠性应予以优先考虑,应急响应系统本身可靠性是应急响应任务成功完成的基础,其响应速度是任务成功完成的保障。应急响应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和调度研究,对建立功能完善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应急响应过程的可靠性和调度方法,为建设高效的应急响应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首先研究利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建立应急响应过程活动网络模型的方法,并提供将UML模型转化为Petri网模型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应急响应过程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给出应急限制期条件下的应急响应过程可靠性定义,研究建立应急响应过程可靠性仿真模型的方法。然后提出利用Petri网可达性来寻找最优调度计划的方法,给出影响活动优先级的四种主要因素,并利用启发式搜索算法解决可达图维数灾难问题。最后综合运用上述研究成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F224【目录】:
ABSTRACT4-8
第1章 引言8-20
1.1 突发事件及应急响应系统的定义8-11
1.1.1 突发事件定义8-9
1.1.2 应急响应系统定义9-10
1.1.3 应急响应系统的特征10-11
1.2 应急响应系统的建设和研究现状11-14
1.2.1 应急响应系统建设现状11-12
1.2.2 应急响应系统研究现状12-14
1.3 应急响应系统可靠性研究的现状14-18
1.3.1 Petri 网在可靠性建模中的应用15-16
1.3.2 工作流与 Petri 网在系统建模中的结合应用16-17
1.3.3 人的可靠性17-18
1.4 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8-20
1.4.1 课题来源18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8-20
第2章 应急响应过程模型构造20-29
2.1 应急响应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20-21
2.2 基于 UML 的工作流建模技术21-26
2.2.1 工作流模型介绍21-24
2.2.2 基于 UML 的工作流建模24-25
2.2.3 基于 UML 的活动网络图过程建模技术25-26
2.3 应急响应过程模型26-28
2.3.1 基本任务阶段模型26-27
2.3.2 应急响应活动模型27-28
2.3.3 建立应急过程活动网络图28
本章小结28-29
第3章 应急响应过程的 Petri Net 模型29-41
3.1 Petri Net 原理29-32
3.1.1 传统 Petri 网29-30
3.1.2 高级 Petri 网30-32
3.2 Petri Net 用于可靠性分析的理论基础32-34
3.2.1 基于可达性的分析33
3.2.2 基于可逆性的分析33
3.2.3 基于活性的分析33-34
3.2.4 基于有界性的分析34
3.2.5 基于随机 Petri Net 与马尔可夫链(MC)同构性的分析34
3.3 基于 UML 的过程模型到 Petri Net 的映射34-37
3.3.1 活动的 Petri Net 表示方法35-36
3.3.2 活动逻辑顺序的表示方法36-37
3.3.3 基于 UML 的过程模型到 Petri Net 的转换规则37
3.4 应急响应过程模型到 Petri Net 的映射37-40
3.4.1 应急响应活动 PN38-39
3.4.2 任务阶段 PN39
3.4.3 应急响应过程 PN39-40
本章小结40-41
第4章 应急响应过程可靠性模型与调度研究41-58
4.1 过程可靠性41-44
4.1.1 可靠性概念及其度量指标41-43
4.1.2 多任务阶段过程可靠性43-44
4.2 应急响应过程可靠性44-47
4.2.1 应急限制期下的应急响应过程结构45
4.2.2 应急响应过程可靠性45-47
4.3 应急响应过程可靠性模型及仿真数据的统计分析47-51
4.3.1 基于 ExSpect 的过程仿真47-51
4.3.2 仿真数据的统计分析51
4.4 基于 Petri Net 的任务阶段调度优化51-57
4.4.1 任务阶段调度问题52
4.4.2 基于 Petri Net 的资源调度模型52-53
4.4.3 基于 Petri Net 的可达图的调度研究53-54
4.4.4 算例54-57
本章小结57-58
第5章 应用研究58-66
5.1 某消防大队应急出动过程分析58-62
5.2 建立应急出动过程模型62-63
5.2.1 过程模型62
5.2.2 基本任务阶段模型62-63
5.2.3 活动模型63
5.3 仿真结果分析63-64
本章小结64-66
结论和展望66-68
参考文献69-72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利丹;[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汤碧倩;[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赵丹;[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劲峰,孟斌,刘纪远,郑晓瑛;[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1期
魏刚,杨宇航,王武宏;[J];兵工学报;2002年04期
马淑萍;[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王环球,高金钟,许凤璋;[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肖国清,温丽敏,陈宝智,王浩;[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8期
吴晗平;[J];电光与控制;1997年01期
谢红卫,宫二玲,贺勇军;[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刘春林,何建敏,盛昭瀚;[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李福仁,梁玉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08期
谢先海,张福润;[J];湖北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焕海;[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云;王保民;;[J];安防科技;2011年09期
葛文生;;[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李俊;陈雷雷;金淑芳;;[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林晓飞;陈光;钱付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张瑞明;;[J];安全;2009年12期
郜玲;周永久;;[J];兵工安全技术;1996年06期
郜玲;李文红;;[J];兵工安全技术;1997年01期
郭玉民;;[J];兵工安全技术;1997年04期
吴宗之;;[J];兵工安全技术;1999年02期
高桂清;;[J];兵工安全技术;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晓康;李珂;;[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刘长有;张莉;;[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郑丽群;季开青;李大卫;;[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王文才;王瑞智;刘冰蕾;孙宝雷;刘海;;[A];第四届全国尾矿库安全运行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于辉;刘洋;;[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黄勇超;;[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周福宝;刘应科;;[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苑春苗;王洋;陈宝智;钟英鹏;;[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马克;忠星;崔杰;张辉;;[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申晓留;杨京京;郭瑞鹏;;[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韩凤亭;[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刘文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涛;[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黄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王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夏萍;[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李熙;[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张晓鹏;[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郑华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庆明;[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李蕾;[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陈丽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王佳慧;[D];郑州大学;2010年
苟婷婷;[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陈善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罗灿;[D];湘潭大学;2010年
赵灿芬;[D];湘潭大学;2010年
俞勇;[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焦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志祥;刘铁忠;王梓薇;;[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杜宝贵;张韬;;[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贾大山;孙峻岩;罗洪波;;[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马桂瑛;;[J];东南亚纵横;2007年08期
汪欲,何建敏;[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崔艳萍,唐祯敏,李毅雄;[J];都市快轨交通;2005年03期
刘光武;;[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01期
刀书林;;[J];21世纪商业评论;2005年04期
郭兴旺;[J];中国发展观察;2005年05期
缪成;许维胜;吴启迪;;[J];系统工程;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寇有观;苏国平;;[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宏杰;[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帅;[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邹旭青;[D];天津大学;2010年
陈娜;[D];安徽大学;2003年
霍彦;[D];天津大学;2004年
王树明;[D];天津大学;2004年
郭子瑞;[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崔丽霞;[D];吉林大学;2005年
贾松涛;[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陈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王杏;[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忠;夏志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飞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昆玉;[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杜婷婷;[D];南京大学;2011年
刘继龙;[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孙晓临;[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黄小燕;[D];华侨大学;2012年
巫蓓;[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肖冠宇;[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于淼;[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温丽敏,陈宝智,陈全;[J];东北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陈光宇,黄锡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3期
丁颢;[J];公安研究;2000年01期
刘玉平;[J];公安研究;2000年02期
储成林;[J];公安研究;2000年03期
任顺国;[J];公安研究;2000年03期
朱海;[J];公安研究;2000年05期
王强;[J];公安研究;2000年06期
陈达元;[J];公安研究;2000年06期
郭庆祥;[J];公安研究;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明;;[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肖贵平;;[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瞿剑;[N];科技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柏生,丁永建,刘潮海;[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孙璐;王东晓;胡建宇;高荣珍;;[J];热带海洋学报;2008年04期
陈育峰;[J];地理学报;1996年S1期
赵文智;刘鹄;;[J];生态学报;2006年08期
蔡妙珍;刘鹏;徐根娣;刘海华;;[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曾丽丽;陈举;施平;;[J];热带海洋学报;2007年03期
贺元兴;江厚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8期
王让会;;[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刘锋;席丰;;[J];振动与冲击;2006年01期
徐灿,张未名,陈念贻,梁友生,贺寿潜;[J];应用科学学报;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丽丽;王东晓;施平;;[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李志强;赵隆茂;;[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张贵;彭淑惠;周翠琼;;[A];地下水勘查技术现场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水文物探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王献忠;杜维;;[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苏全民;葛庭燧;;[A];内耗与超声衰减——第二次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8年
王伯初;朱蠡庆;王益川;时兰春;;[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张海钟;王东胜;李师勇;柳春明;马春生;杜汇良;黄世霖;;[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杨俊;褚恩辉;王金章;;[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李炬;;[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王安滨;黄振义;车用太;;[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忠勤 沈永平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山冰川站,兰州;[N];大众科技报;2007年
庞振新;[N];中国建设报;2007年
秦晴;[N];西部时报;2008年
;[N];人民邮电;2005年
林琳;[N];中国气象报;2007年
丁云 通讯员  多奇志;[N];人民邮电;2006年
郑红?李蕾;[N];解放日报;2008年
聂荔;[N];人民邮电;2003年
郑杨;[N];经济日报;2008年
杨安丽;[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苗运江;[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潘孝斌;[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傅跃强;[D];南昌大学;2008年
李刚;[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王元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李俊;[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史庭俊;[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王飞;[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吴桂英;[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张成;[D];清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强;[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冷泠;[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黄勇;[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8年
车威;[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苑庆涛;[D];吉林大学;2007年
陈建;[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孙书琦;[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李牡铖;[D];浙江大学;2008年
董博;[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陈冬雪;[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基层消防队应急救援医疗救助的思考
优质期刊推荐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我国公安消防部队在应急管理中职能研究.pdf3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onthePublicFire functionin Study Brigade’s emergency management Abstract Asthe of economic
is processglobal integrationspeedingup,the
economicconstmctioninChinahas a11dthesocial greatly deVeloped
transf.omationis industrializationand de印ening,urballization,
modemizationare aswell.The of increasin91ydeepening
greatprosperity
the isboundto new innoVationandthe economy
requiretechnological anduseofnew thentheincidenceofthe
exploitation ene唱y,and ensuing
disasterisalso an trend.Thedisastersshownot showingincreasing only
in and inmuchmorediVerseand hazards,but floods,droughtsgeological likeHazardouschemical
coInplexways spills,trafjEic
diseasesandother threatenthenational emergencies,which public greatly interestandthe of 1iVesand the
public safetypeople’s propeny.Therefore
wofI 10adofthesocial rescuemissionhasincreased eme玛ency greatly,
andthe of andcountemleasureto managementpreVention eme玛ency
varioussuddeneventshasbecomea issueofthe andthe pressing Party
goVemment. Itisbasedonthesituationthatthe is serious publicsafetyfacing PublicFire asa fire f.orce
challenges,theBrigadeprofessionalfighting the of shoulders
originally;now inlportant向nctionsdisposingpublic while for andfire has
emergenciesbeingresponsiblepublic
security'and
becomean forceof rescuemissionundernomal.At imponantemergency Fire is aI.oleofthe”mainf.orce”in Public
present,the
Brigadeplaying
the rescue.Fromthe ofthe emergency perspectiVepublicemergency this management, triesto ef诧ctive paper propose and policies recommendationsbasedon the andthe reasonswhilethe problems Public Fire in Brigade向nctions isin of emergencymanagement,and hope to the and helpingimproVe the eme玛encymanagement systemstrengthen constmctionofthe rescue eme唱encysystem. This consistsofintroduction p印er and fiVe first f01lowingpans.The is£Iboutthe char.acteristicsandclassificationsand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您当前位置:
对当前基层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思考
核心提示:【应安网讯】近年来,各级公安消防部队所需承担的应急救援任务越来越重,涉及的救援范围越来越广,需要协调配合的方面越来越多,灾害事故处置难度越来越大,完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提出:各县级人民政府要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或确定一专多能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相关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开展救援处置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各级公安消防部队所需承担的应急救援任务越来越重,涉及的救援范围越来越广,需要协调配合的方面越来越多,灾害事故处置难度越来越大,完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优势
(一)应急救援是法律赋予消防部队的责任
日 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第三章第三十八条:&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应当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 &。第四章第四十六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消防法》还规定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时,可以根据需要调动有关单位,包括各种形式消防队伍参战的权力。这就为整合社会资源,有机协同配合,有效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公安消防部队在应急救援建设中的职责和地位,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切实履行职责,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强后盾。
(二)公安消防部队具有丰富的实战救援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能也迅速拓展,从过去主要承担防火和灭火两大任务,扩展到抢险救援、社会救助等更大的范围,在参与灾害事故救援的过程中,公安消防部队的战斗能力和救援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积累丰富的实战救援经验。尤其是在汶川&5.12&、玉树&11.4&、鲁甸&8.3&地震中,公安消防部队在地震救援中发挥核心作用,受到党和人民高度赞誉。多年的实践证明,公安消防部队已成为一支反应迅速、训练有素、敢打硬战、善打硬战的抢险救援尖兵。
(三)公安消防部队能够迅速形成救援战力
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及抢险救援中一直严格落实&五个第一&原则。在日常训练当中坚持练为战思想,严格执勤岗位练兵,部队战斗力,特别是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正是快速反应、迅速集结,为应急救援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应急救援事故中,消防部队总是第一个到达灾害现场,通常能以较少的参展力量获取巨大战果,战斗力形成之迅速,战斗力志强,赢得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四)消防作为地震应急救援突击队是国际通行做法
世界许多国家都依托消防队伍建立统一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美国建有一套比较先进、完善的国家紧急事务处置机制,主要处置自然灾害、技术灾害及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等。紧急事务处置实行地方、州、联邦政府三级反应机制。各地方政府均设有紧急服务部门,主要包括消防、交通、医疗、公用部门等。美国各级政府都建有紧急事件处置指挥中心,一旦发生紧急事件,由政府紧急服务部门共同处置,但消防部门是其中最重要的应急救援力量。欧洲的德国、法国、芬兰、瑞典、俄罗斯等国家也都是将消防队伍作为主要应急救援力量,担负着消防、救护和民防三位一体的地震应急救援任务。据统计,在这些国家的消防接警出动中,灭火仅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余均是紧急救护和其它灾害事故的救援和处置。在亚洲,韩国的消防部门担负医疗救护、抢险救援、灭火和国内、外重大灾害事故救助等四个方面的任务。日本消防部门的职能范围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扩大的。
二、当前我国消防部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现状
新《消防法》实施几年来,消防部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依法履行职责,踊跃加入到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并在地震应急救援过程中发挥着专业、核心、主干力量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防部队涉及到应急救援的范围会逐步加大,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里,消防部队每年参与由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危险化学材料泄露等事故应急救援行动数量达几万次,每年数量呈递增态势。在繁重的事故应急救援任务面前,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功能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消防基础建设能力不均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对消防基础建设也有新的要求,但是消防站、消防水源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难以保持同步,差距逐渐有拉大的趋势。《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明确指出,普通消防站辖区的面积一般不应该超过七公里并确保五分钟能到达事故现场,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大部分的消防辖区都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在乡镇偏远地区,甚至没有专业的社会应急救援力量,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令人堪忧。
(二)救援装备器材配备不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灾害事故,我国消防部队现有的装备、器材还不能完全承担起应急救援的任务。各地区目前配备的救援装备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使用条件苛刻,携带不便而且效能较低的问题;在遇到高层扑救、化学事故、山体滑坡等大型灾害事故时,靠上述的消防器材无法处理,必须要技术含量高的起重设备或者依靠空中救援装备的协助才能进一步救援。由于各地财政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多基层队站,基本没有大型机械救援器材,面对湖泊、高空、地下建筑等这些救援难度高,需要专业救援设备的事故救援显得力不从心。
(三)消防部队警力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突发事件,消防人员面临的工作量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缺乏必要的休整和训练,长年累月处于疲惫不堪的运转状态,影响了消防官兵的综合素质和战斗力的提升。自从四川总队率先喊出&有险必救、有警必出&的口号后,全国各级消防部队均纷纷学习,消防部队的接出警次数剧增,而消防部队人员编制并未随之扩大,消防警力出现了严重的不足,有限的消防兵力难以全面顾及到一些地方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工作,特别是遇上规模大、难度高的应急救援情况,警力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四)消防应急救援运行机制的不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明确指出消防部队作为国家社会应急救援工作的快速反应力量,在抢险救灾中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应急救援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由于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解决突发事件的运行机制,各个部门基本上只是对发生在自己领域的应急事件做出处理,不清楚哪一个是应急救援的主体;因为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有时候在处理大型复杂的灾害事故的情况下,参与救援力量涉及到不同的领导作战方式、上下关系、职责分工等因素,现场统一指挥的难度会加大,同时也影响到灾害信息和处理方案的准确传达,耽误救援的黄金时间,不利于人力、物力的最大化利用。
三、加强应急救援建设的对策
公安消防部队在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当中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但在队伍建设及装备方面还面临着问题,那么如何破解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健全综合应急救援工作配套性政策法规。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新修订的《消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加快省消防条例和应急救援实施办法的制定修订, 规范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装备建设、应急机制, 保证综合应急救援工作的长效有序发展。
(二)加大经费投入,实现应急救援设备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加大对消防部队经费的投入,建立稳定的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机制,是符合国情的政策。我们可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按照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投入相应的经费,让钱用在刀刃上,避免造成经费分拨的不合理。与此同时,要为消防部队配备科技含量高的精良应急救援设备,逐步实现从消防特勤队伍到合同制消防队伍都能装配功能齐全的器材装备,并定期为他们演示如何熟练运用这些设备,以适应应急救援的需要。
(三)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训练
各级消防部队要立足本区域内的危险源和可调用的救援资源,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预案,明确灾情等级、组织指挥、处置程序、力量编成、通信联络和应急保障等内容。加强对各类常见灾害事故处置技术、战术研究和训练,强化对新技术装备的操作应用,提高决策指挥和科学施救水平。同时要强化应急救援联动演练,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当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综合应急救援实战拉动演练,不断提高应对各类突发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
(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区市两级跨区域应急救援机动力量  
各级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专题调研工作,切实摸清本辖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人员、装备等和地震灾害事故发生的客观情况,建立应急救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发改委、财政、公安、安监、卫生、交通、民政、地震、市政等部门参与,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协调,定期通报情况,分析形势,会商解决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对策。
(五)构建高度统一的应急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并确立消防部队社会的主体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突发灾害越来越频繁,并错综复杂,只有建立高度统一的应急救援指挥调度中心才能面对突如其来灾害。这是一种&同分结合&的方法。平日里各部门各司其职,遇到救援事件时由指挥调度中心统一指挥安排作战,做出最优的配置。比如有的城市利用网络化和数字化的集成技术把110、120、119、122等资源连为一体,成立&应急联动中心&就是比较好的尝试,值得借鉴。但是,在地震应急救援的力量中,要明确消防部队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由于消防部队对作战人员严格的管理和全面的培养,他们良好的专业质素、齐备精良的装备、应对突发事件处理的经验和技巧以及心理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是最突出的。
总之,公安消防部队作为灾害救援中的核心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全力做好灭火救援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协作机制、完善灾害预案、提高救援能力,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以适应新时期做好应急救援和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迫切需要。(山洪贵)
Copyright Reserved
客服中心010-
消防救援QQ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急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