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什么时候用过去完成时被动的被动? 不理解。。。每次学新的语法都感觉蒙蔽,

[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_语法英语-牛宝宝文章网
[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 语法英语
网友lu Lu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Yes. Learn English need learn grammar. Only know vocabulary is not enough. If you don't listen me, you talk like this.网友丁拟名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学语法是是学习非母语语言的捷径。小孩学说话的时候从来不会学语法,经过长时间母语环境的熏陶才能够说话。但是刚开始学习其他语言的时候无法得到这个语言环境的熏陶,需要通过学习语法来缩短这个从0到1的过程。语法的学习等于是了通过耳濡目染了解一种语言思维方式的过程。网友恢复吃素的F小姐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这个问题是属于个人决策的范畴,我作为一个旁人其实没什么立场来说“一定”或者“不一定”。但是我可以回答另外三个问题来为你提供决策信息:语法是什么以及主要包括什么?语法有什么用以及什么时候用?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语法有什么好处?在回答问题之前照例先表明自己的话题经验:我现在在美国念本科,专业是新闻,上个学期刚好有一门叫“Magazine Editing”的课,说白了很大一部分就是语法。我这篇回答里的所有观念和主张都是建立在这门课的基础上的,也就是建立在美国新闻传媒业的出版物编辑的语境内,题主你可以自行判断适不适用于你的个人情况。我们用的教材和工具书包括一本我们学院自己印刷出版的大部头,一本《Working with Words: A Handbook for Media Writers and Editors》(是一本很多语法知识的好物哦),一本最新版的美联社格式(The Associated Press Stylebook)还有一本《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下面入正题。一,语法是什么以及主要包括什么?“语法”这个词的含义其实就是字面意思,“语”是“语言”,“法”是“用法、准则、模式、合理性”,其涵盖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这个知识框架有点长,不感兴趣的可以略过):1. Phrases, clauses, sentences 短语,分句,(1)Phrases 短语――短语里不含主语或谓语。短语类型包括:prepositional phrases 介词短语:由介词加介词后面所带的名词或代词构成的短语participial phrases 分词短语:由动词分词(可以是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引出的短语gerund phrases 动名词短语:由动名词引出的短语infinitive phrases 动词不定式短语:由动词不定式引出的短语verb phrases 动词短语:多于一个单词的动词(2)Clauses 分句――分为独立分句和非独立分句。Independent clauses 独立分句:有完整的“主语+谓语”结构,是可以独立成句的。Dependent clauses 非独立分句:subordinate clauses 附属从句:结构为“附属连词+主语+谓语”relative clauses 关系从句:结构为“关系代词+主语+谓语” restrictive relative clauses 限制性关系从句nonrestrictive relative clauses 非限制性关系从句(3)Sentences 句子按句子形式(form)划分:simple sentences 简单句:结构为“1个独立分句”complex sentences 复杂句:结构为“1个独立分句+1个非独立分句”,由从属连词连接compound sentences 复合句:结构为“1个独立分句+1个独立分句”,由并列连词连接complex-compound sentences 复合复杂句:包含至少一个复杂句结构和至少一个复合句结构按句子功能(function)划分:declaratory sentences 陈述句imperative sentences 祈使句exclamatory sentences 感叹句interrogative sentences 疑问句2. Parts of speech 词性(1)Nouns 名词person 人称First 第一人称Second 第二人称Third 第三人称gender 阴阳number 单复数Singular 单数Plural 复数case 格subjective case主格objective case 宾格possessive case 所有格(2)Pronouns 代词(3)Verbs 动词(4)Adjectives 形容词(5)Adverbs 副词(6)Conjunctions 连词(7)Preposition 介词(8)Interjections 感叹词
(9)article 冠词(10)expletive……这个我给跪了不知如何翻译成中文。英文解释如下:An expletive is a word with no meaning of its own and that refers to nothing in particular. 3. Verbs 动词及动词衍生(1)Verbal 动词的非谓语形式gerunds 动名词participles 分词infinitives 动词不定式(2)Person 人称(这里需要和发出该动作的主语联合分析)(3)Number 单复数(这里需要和发出该动作的主语联合分析)(4)时态(呵呵,我最喜欢的部分到了,理论上来讲两个组别间是可以随意搭配,所以用概率乘出来就会有16种,再外加一个条件时)从时间上分类的组别(4种)past 过去时present 现在时future 将来时future in the past 过去将来时从状态上分类的组别(4种)simple 一般时progressive 进行时perfect 完成时perfect progressive 完成进行时conditional tense 条件时 (所有的条件时都一定是虚拟语气,但并不是所有的虚拟语气都是条件时)(5)Voice 语态Active 主动Passive 被动(6)Mood 语气indicative 陈述语气imperative 祈使语气interrogative 疑问语气subjunctive 虚拟语气(7)Linking verbs 系动词:不独立用作谓语的动词4. Punctuations 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很大一部分是关于逗号的使用规则)以上是在我看来比较基础比较核心的语法知识。其实还有很多衍生的重要知识点我没有整理到这个框架里面去,比如说主谓一致(subject-verb agreement)啊,修饰词错位(dangling modifier)啊,不能混淆的词义(就如同中文里的“盈利”和“赢利”的区别)啊,累赘(redundancy)啊,等等。总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二,语法有什么用以及什么时候用?在这门语法课上,我们最常做的作业就是改稿。稿子里有可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语病,也有可能语病相对比较少,这个我们都不得而知。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把错的改对,有的时候则会疑神疑鬼地把本来没错的给改错了。这些都不是重点,评分标准才是真绝色,也是这门课的精髓所在――――这是一门建立在负分基础上的课。我们把改好的稿子交上去之后,助教们会拿着一份没有任何语病的标准答案开始批改,但凡出现语病就会扣分,这个语病有可能是原先稿子里的(我们没揪出来),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炮制的(把本来没错的给改错了)。0分是满分,不设下限。教授是这么解释这个评分标准的:为什么不能用正数来衡量呢?因为我们平时不会去说“哇这句话的语法很对哦”,我们只会说“诶这句话的语法不对哦”。所谓合格的语法,是不会让人感觉到它的存在的。一旦它突然有了存在感,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这里出现了语法问题。我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地使用着语法,以至于它已经变成了一种所谓“语感”的东西。但是如果你作为一个编辑,或是一个写作者,光依赖语感是不够的,你必须要对白纸黑字的出版物负责,也就必须要用语法规则来确保一段文字禁得起推敲、不会引起普遍误读或是理解困难。况且,扎实的语法基础也能帮助文字工作者们建立起更准确到位的语感和直觉。三,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语法有什么好处?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们大多没有浸泡式的语言环境,也就没有足够多的积累来让我们形成语感,所以我个人非常支持把一些语法知识死记硬背下来――用过你就知道这种已然转化成条件反射的感觉有多爽。就如同九九乘法表能给算术带来极大的便利一样,背诵语法知识可以替阅读和写作省下好多功夫,基本上可以有效避免“读半天读不懂”和“吭哧吭哧半天写不出来”的窘境。语法学得比较好的时候,在阅读时遇到个别单词不认识是不会影响大意理解的;在写作的时候则不会出现句式杂糅啊,从句主句拎不清啊、动词时态搞不定啊之类的苦恼。说白了,学习语法就是为了多快好省地建立语感。有近路抄,为什么不抄?举个例子,在上语法课的时候,我在讲到词性的那几个星期里一直享受着空前的优越感。我们有一类作业叫做parsing(语法分析),是拿到一段话之后,在每个单词上标明其词性,碰到动词和动词的非谓语形式的时候还要另外分析它们的类别、人称、单复数、时态、语态和语气。native的同学们特别怵这个部分,惟独我很享受。一是因为,在我还抄写单词的年代,我是“单词+音标+词性+中文意思”一个不落地抄,二是因为我初中高中的时候背诵过各种时态的基本形式和所适用的时间范围。我们以前晨读的时候还会把不规则动词的“原型+过去时+过去分词”全部念过去,念多了就会背了。所以我在写作的时候从来不需要为动词的部分操心。三个问题的答案大致就是这样啦~网友郭留白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一定要学,血泪相诉。曾经我很不重视语法,还有个道貌岸然的理由:我中文讲这么好,可我从来没学过一天的中文语法阿。后来去美国交换我的那个后悔阿,说话不敢说长句子,只要把几个存在逻辑关系的元素连起来说就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意思,净是蹦些短句子。而且读专业只要句子超过两行,经常看得云里雾里。并且被动语态跟复杂点的时态一混同,我就卡住一下子表达不出来了。害得才去第一个月的小论文净是些主动语态。(大家肯定都知道,英文文章一般越正式,被动语态出现越频繁)。后来一个台湾妹子提醒我,中文是一种“人治”的语言,而英文是一类偏“法治”的语言。英文需要通过形式来补充他的内容,比如完成时和完成进行时,使用不同的时态句子意思截然不同。而中文是很少需要通过形式来补充内容的,所以学英文语法还是很重要的。美国大学里都会有专门的语法课程,而且班上都是以美国当地学生居多。网友王橙子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如果你真想学好英语 你就把下面的仔细看完 一定对你有帮助,这是我帮你转过来的!其实有一篇十分棒的文章谈了,如何建立英文思维。原帖在天涯 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版面较为复杂,有很多网友整理的版本),网友漏屋作,贴名 《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很多地方打包下载,一搜索即可 此文是篇对外语学习非常有用的文章。 回答的下面有下载。我看到了前面很多人的回答,很多表示赞同。但很多回答中的错误,我在那帖中就看到了并且还有解释及原因。 关于回答问题的后半段:尤其是在读英文文章的时候? 若你没有建立英文思维,你就不算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所以,下面的回答是关于如何学外语的,等你真的可以掌握一门语言的时候。读英文文章的思维能力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不过关于提问者这种,谈到阅读的话,应该是有很好的单词素养。有另一个很猛的方法,可能更适合你(适合已经有很高的单词量的人,一开始并不适合初学者)原典法 徐老师原典英语自学法官方网道理很简单。磨耳。而且要磨很久,但是还是有很多技巧的。经典,321x。(只有在你的英文词汇有一定素养的时候,效果才很好。)初学者的话,推荐在 石碑 的3级以上,再用原典法,效果更佳。(上面是给提问者的回答,较基础的同学看下面吧)我回答了另一个关于英语学习的问题。我将一部分拿过来。倔强的拉丁文教师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有一个拉丁语教师,他有一个很普通的法国名字,叫做弗朗索瓦(Francois Gouin)。在法国教拉丁文教得好好的,突然在1878年的某一天,觉得自己应该学习德语了,于是决定停薪留职一年,到德国汉堡去学德语。当时正是在语法-翻译法统治的时代,而且因为自己是学习拉丁语的大行家,于是他认为最好的学习德语的方法当然是背诵德语语法书和248个不规则动词啦。于是他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整10天。弗朗索瓦太有才了,10天的时间他背会了整本语法书和全部动词,于是他兴奋地奔向德国大学的课堂,来测试他的德语能力。“哎呀!怎么一个字都听不懂?怎么任何语法结构都辨认不出来?怎么没听出一个刚背过的动词?”老弗没放弃,咱是语言专家呀,连希腊语都学过。想起希腊语的词根了,于是老弗又背会了800个德语词根,当然还有各种相关词汇。他觉得这回至少“基本的德语”应该差不多了吧。于是他又跑到了大学课堂…“哎呀!怎么还是一个字也不懂呀?”这回这个可爱而倔强的老弗终于放下他语言专家的架子,开始上街上学德语去了。可他的语言能力实在太低,啥也听不懂(无效声音),说的德语还遭到了那些老外的嘲笑,于是羞愧难当,又回到的自己的房间里,开始翻译歌德和习勒的作品(够猛的)。结果还是“哎呀!”又花了数星期背德语对话,结果还是“哎呀!”于是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背下了三万字的德语字典,结果怎么还是“哎呀!”在德国一年期满,老弗没有学会说德语。他觉得好郁闷,还是啥语言专家啊。老弗回国了,见到了久别的故乡和亲人,也见到了一年不见的刚满三岁小侄子。一年不见,小侄子已经是个可爱的,一直说个不停的小话匣子了。记得去年自己出国走的时候,他还只能咿咿呀呀胡比乱画呢,怎么才一年就成这样儿了。他一定有个学习语言的秘密!老弗开始意识到语言教师可能“都搞错了”,外语也许不该这样学。于是他开始天天泡小孩子了,观察和分析他们掌握语言的奇特本领。倔强有时是有回报的,弗朗索瓦提出了续列法Series Method,一个直接从听力对话入手,不学语法知识,不背单词,不要翻译的方法。但倔强有时又限制人的发展。老弗不擅长推销自己,1900年的人们并不了解和广泛使用他的方法,他的发明的续列法Series Method倒是被狡猾的同事贝立兹给“拿来主义”了,创立了著名的贝立兹学校而名利双收,结果很少有人还记得这位说“教师都搞错了”的老弗的功劳。但无论如何,这位倔强的拉丁语老师的痛苦没有白费,一个比较合理的语言教学方法诞生了,弗朗索瓦向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进行了一个人的战争。今天这场战争在全世界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但在某些地区至今仍阴魂不散。只要语法-翻译法还存在一天,弗朗索瓦那孤独的火炬将永不熄灭!我们先来做个实验。我说一句外语大家仔细听。准备好了呵:“SIX FIVE SENVEN THREE SIX EIGHT NINE FOUR”。大家听到了什么?答:六个数字,可能是个电话号。是几啊?“六五七。。。什么什么四。”这是一般同学的答案。为什么没听懂?是单词量的问题?不是。是语法问题?不是。是发音问题?不是。那是什么?有同学答:您说得太快了。可我用的是正常速度呀?外国人不就这速度告诉别人电话号码吗?哪用一个一个慢慢蹦呀?正常速度为什么你听不懂?有人答:是不熟练。十年前就会了,还说不熟。再说就算你非说不熟,那到底是哪个字听不明白呀?答:都好像明白,可怎么感觉反应不过来呢?老师我反应慢。快别这么说,你是个正常人,反应挺正常的。不过我倒要问了:你在那里反应什么呢?这时总算有人醒悟:我刚才在那里反应中文呢。我刚听英文时,坐在那里在脑子里把它们飞快地转换成中文,才转了一半您就说完了。原因找到了。大家原来都在那里默默地翻译呢。可在座的没一个翻过来,是何故?正常说话速度是每分钟120到180个字左右,英文中文差不多,一般一句话两秒种就结束了,说话是一句连着一句的。两秒长的一句话,就算所有单词都会,发音语法都没问题,但需要把所有英文字都翻译成中文才明白(还别提分析语法),那需要多长时间?至少四、五秒。这时大家第二句话没听见,第三句都到一半了。听不到,谈何听得懂?障碍已经产生了。短句子(四个单词以下)还好凑合,比如HOW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什么的,再快也没问题。一超过四个单词就跟不上了。科学家做过实验:如果听到外语需要必须在大脑中翻译的话,正常速度的语言一般人只能翻译到第三个字就跟不上了,个别人能翻出四个,几乎没有人能超过四个。可大量的句子都是超过四个单词的呀。所以我们很多同学总在那里重复简单英语而提不高。那我练得特熟,翻得特快,行吗?答案是:永远也不行。可大家为什么非在脑子里翻译不可呢?因为大家听到英文时实际上脑子里空空没有概念,但都学过每个英文字的中文解释,想一下中文解释就明白了。所以都在那里努力“转换”,但是做不到。那能不能不想中文,听到英文直接就理解?这是一种什么状态?答案很简单:要能用英文思维就行,说白了就是会用英文想事儿了。这个概念十年前还新鲜,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会用任何语言流利交流的前提是必须能用这种语言思考,做不到的就永远不能正常交流。”这是结论,没有英文思维,永远也听不懂正常速度的英文,永远也听不了长句子。关于英语思维是英语正常交流的前提这一结论因为已经比较清楚和为人们接受,证据也比较多,所以不用在此辩论。但为什么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英语都没有英语思维呢?大家看,如果学每个单词时都是通过背它的中文解释学会,就有问题了吧。另外还有个原因:大家可能都曾试图说几句英语。我们想一下说英文的过程是怎样的?大家都是在说之前先想一句中文:我要说这一句了。(停!大家说中文都不可以这样做。我们在说中文时,一句话都说一半了,脑子里都不能预先清楚知道后半句的所有字,继续说才知道。所以到这儿已经不对了。)然后把这一句的所有英文单词找到对应的英文。现在能说了吗?照说还不行,还得组织一下句子,想一下语法吧!用什么时态?过去时?完成时?现在时?进行时?将来时?单数复数?要加S吗?男的他女的她?等想完这些,20秒已过,对方早走了。于是我们发现,甚至外语学院毕业的同学,在说外语时都采用同一战术:“不想语法了。好不容易找到几个单词,赶紧往外蹦。”于是出来就是中式英语。难道是他们不熟悉语法知识吗?非也。因为根本来不急。大量的实验告诉我们,语法知识的多少和交流的流利程度甚至正确度是没有丝毫关系的。语法书倒背如,还是不能交流,还是出语法错。原因很简单,从说话的思维机制上讲,人在说话时,大脑是禁止思考语法规则的。一旦想规则,人就不能说话了。想一下我们中文都说得这么流利,能去想语法规则吗?主语用这个,谓语用那个,状语放在这里……根本不可以!那英语也一样嘛。所以语法知识不但不帮助形成英语思维,反而在捣乱。所以大家已经发现,“翻译”和“语法”不但不帮助提高交流能力,反而阻碍英文思维。但大家看到翻译、语法几个字非常熟悉,原因是我们这么多年,就是这么学英语的。大家十几年来,不管是上课还是自学,用的方法叫做“语法-翻译法”,英文叫TRANSLATION-GRAMMAR METHOD。这种方法是英国人几百年前用来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时建立的系统的外语学习方法,通过研究目言的语法结构,和单词在自己语言中的翻译去学习这种语言。比如大家当时学这句时:THIS IS A CAT。这 是 一(只)猫。主语 谓语数量 宾语代词 系动词 不定冠词 名词这句话是一般现在时陈述句第三人称单数系表结构……语态(我已晕菜。小时候想我妈可不是这样教我说中文的呀,外国孩子真可怜。后来才发现外国孩子说英文也不这样学,是中国孩子学英文才这样,是我们可怜。)后来知道,全世界都曾普遍使用这种方法学外语,结果都类似:可掌握一定外语知识,都不会交流,时间一久大家就把以前学得知识都仍了。知道其他国家的阶级兄弟也身受其害,感觉好了点。所以“语法-翻译法”是明显很有问题的,很多国家早已放弃。但还有一些国家,主要是中国和英国,仍存在一些“语法-翻译法”的捍卫者。本人在以后的章节会根据其他科学依据分析它深层问题,现在就要拍板儿砖的先请。现在你要想的问题是,我们学英语的方法是不是错了呢? 我们要用小孩学语言的方法来学外语啊。这也是很多答案中的关于肯定, 语言不是靠“记忆”掌握的。是锻炼出外语思维才是正道。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才适合你呢 i+1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悉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只有当悉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悉得。如果你的现有水平为“i”,那么就要给你提供“i+1”水平的输入。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悉得者能有足够的理解输入时,就自动地提供了。克拉申认为,理解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悉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只是一种噪音。按照输入假设,说话的流利程度是自然达到的,是不能直接教会的。对输入假设的理解关键点就是comprehensible input “i+1”。+ 1 就是在自己现有水平上加了“一点点”难度。换句话说,我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点点难度才提高的。其实大家寻找的答案,最主要的出处就在这一条上。我们之前对一系列误区的分析,很多都能从这一假设中找到依据。我们今后掌握的最重要的技术就是不断自己创造这一条件。稍后我们详细说明。另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沉默期”(Silent period)的概念,是在这假设里引入的。克拉申认为,无论成人或儿童,在掌握说话能力前,都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沉默期,直到听懂的量达到一定程度而有足够的自信时,才可能说话。这一沉默期是正常的同时也是必要的。所以大家不要急着上来就想说,说的能力要来得慢,同时它是自然到来的。(极端的例子是大家听阿拉伯语广播,如果光刻苦听,一辈子也不可能听懂一个字。)那是用什么方法把它变懂的?专业的说法是如何成为“可理解性输入的”?这一问题并不好回答,很多成功者也没意识到是如何做到的。把握好这些关键才会提高有效性。所以建议有深入观察的同学能具体结合语言学习的基本原理,分析出在用某一个方式实现过程中,哪些手段有效了?哪些地方耽误时间了还可以改进?最后再结合个人的特点,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路线和方式就好了。给大家举个极端的就例子明白了。你不是想要外语环境吗?很好,我给你找一个。我找几个阿拉伯人在一间办公室交流,你每天都来,一天8小时听他们交流。过了三个月后我来看你,问你阿拉伯语听懂几句了?很多人这时候很明白:“一句都不懂。”因为你听到的那些外国声音,都被语言学家称为“无效的输入”,或本人管它们叫“无效的声音”,因为不懂,跟听到的噪音没太大区别。所以并不是多听就懂,听懂是有严格的条件的。在回答中,有很多人直接就回答: 狂听之类的,这些都不是正确的,要用适合你自己的材料。而不是人云亦云。建立在可理解,多一点点的基础上。沉默期 另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沉默期”(Silent period)的概念,是在这假设里引入的。克拉申认为,无论成人或儿童,在掌握说话能力前,都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沉默期,直到听懂的量达到一定程度而有足够的自信时,才可能说话。这一沉默期是正常的同时也是必要的。所以大家不要急着上来就想说,说的能力要来得慢,同时它是自然到来的。“先听说,不读写”这是一个外国语言学家不太讨论(因为对他们来说是常识)而中国同学却常常误解问题,即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同学来说,认为这四个方面的区别比较明显,而且我们常常把“听说”归在一类,把“读写”归在一类。这和中文的特殊性有关。中文的“听、说、读、写”是分家的,大家会“听说”交流后,并不会认字,要去“学习”认字。因为中国的汉字确实是需要通过“学习”的方法掌握,也就是主要用记忆的方法。不学习,汉字是无法掌握的(新的脑神经学研究还发现中国人在辩认汉字时大脑使用了特殊的区域,以后再给大家介绍)。而英文,和许多其他的拼音文字一样,读音和文字是紧密相连的。会了“听说”,只要掌握了读音规律,拼写自然就会了。所以严格来讲,外国小孩上学不学习“认字”,而是学“拼音规律”。英文叫做Phonics。(我们有时翻译成“弗尼斯”。)关于这个规律,以后我再给大家详细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了“建立英文思维主要是建立英文声音的思维”这个概念,结合“二语悉得”的理论,再根据母语掌握的规律,可以先明确这一理念:“先听说,后读写。”大家笑了,就这呀!早就听过这个老生常谈(Cliché)了,而且知道母语学习都是这个顺序。其实很多人并不真正明白它的含义,也不照着做。它的实际含义是叫你在你学会“听说”之前,不要急着学“读写”。所以本人说得过分一点,把它称为:“先听说,不读写”。到高阶段再说。我把著名语言学家保罗?比斯勒博士(Pimsleur)的关于“阅读”应实现于“听说”的语言能力掌握之后的论述给大家参考:“Reading has been defined as "decoding the graphicmaterial to the phonemic patterns of spoken language which have already been mastered when reading is begun." To put it another way, reading consists of coming back to speech through the graphics symbols. In short, meanings reside in the sounds of the spoken language. Speaking a language is the necessary first step to acquiring the ability to read a language with meaning. ------Paul Pimsleur”对大多数中国同学而言,主动回避“文字”更十分必要。因为大多数中国同学,只要上到大学程度的,多半是“视觉学习型”(Visual Learning Style)。而“听觉学习型”(Audio Learning Style)和“动作学习型” (Kinesthetic Learning Style)的同学,一般会被我国这种教育体制淘汰掉。“视觉学习型”的同学,建立英语思维时,很容易受到“文字”的干扰,忍不住看文字,甚至先想一下文字,再过度到含义。成了“声音”―“字型”―“含义”的路线。应该避免想到字型,直接将“声音”和“含义”建立联系。关于学习类型的问题以后有机会再说,我会告诉大家如何测试自己的类型和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如何调整语言学习,现在继续往下进入到“建立英文思维”的具体手段。摘了原帖的几段话,相信很多人,对此帖有点好奇了,请大家仔细看看原帖。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我把帖中学英语的第一级 方法,贴出来。下文中的“石碑”为 软件 “罗塞塔石碑”同样的学习方式,在国内的软件叫“爽哥英语”是免费的,亲测过一、早期(Early Stage)如果单纯从零基础开始,早期(Early Stage)应该是一到两个月(由于英语与中文差异比与其他语言大,中国同学至少两个月,但也不应过长。我们的经验是一般中国同学会拖长时间。)具体实施方法建议如下:大量使用视觉辅助工具,直接建立“画面”与“声音”在大脑中的“联系”。最典型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看图识音”(不是看图识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看图片的同时听与图片相关的英语声音;另一个是我们以前谈到过的“全身肢体反应”(TPR)。在这一时期,有几个严格的要求:1.避免使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条件反射;2.不要试图说英语,只练听力;(还在沉默期内);3.不要看任何拼写,把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不认识字母又何妨?)4.如果有外教参与,外教可多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协助这一过程,不要教课;5.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和有信心;这一过程结束时,应该达到1000个左右的词汇+短语量。(没问题,这个量大多数人在这期间内都达的到)。顺便说一句,以前学过一种外语的同学,再尝试这种方法时会出奇的快,而且发现跟以前学的其他语言一点不会混淆。下面说明“看图识音”和“TPR”的具体操作技术。看图识音(简单说法,实际原理还是挺复杂的)为了“看图识音”,需要准备相当多的照片。要自己准备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因为科技发展到了今天,数码相机可以低成本,快速方便地拍实景照片,自己制作素材册。我见过有同学做照片集,相当不错,缺点是背景有些乱。比如要拍一辆车,就拍一辆普通车,不要把背后复杂的背景广告牌等都拍进去,画面信息太多不利于形成声音与图像的准确对应。拍了图像后还要想法加声音,还有按一套特定的原理排出画顺序和重复点。如果有外国老师就好解决,但没有外教就不建议自己制作了,因为自己加声音有点难。所以我只给大家介绍使用原理和技巧,大家有兴趣的自己制作素材,嫌麻烦的去找这个软件“罗塞达石碑”。这个软件在中国没有销售公司,推荐它没有为商家宣传的嫌疑,(有同学有办法免费下载)所以这是本人唯一的为大家直接推荐的“英语教学产品”。其他的再好都不再推荐,大家如果明白了方法论,自己就会选择和判断了。罗塞达石碑(Rosetta Stone)一词原指一块致使人类破解了古埃及文语言的特殊石头。1799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时,他手下的一个士兵偶然在尼罗河河口的小城罗塞达附近,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是黑色玄武岩,高 114 公分,厚 28 公分,宽 72 公分。这块石碑是公元前196年底比斯祭司为歌颂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即位而制作的。石碑上的文字非常奇特:上面刻的是古埃及的像形文字,中部是古埃及的俗体文字,下面则是古希腊文,用这3种不同的文字记述相同的赞美词。于是法国的埃及学家商博良在19世纪初用它做“钥匙”破解了古埃及像形文字。用这个词命名外语学习软件真是很妙。该体系的设计原理就是典型的“看图识音”,当然远不止“看图识音”这么简单就能概括它。目前已经有几十个语言的学习系统了。它的使用过程是:1.程序会每次给四个不同的画面,大家猜测听到的“声音”可能是哪个画面。如果是真是零基础,有75%可能会猜错。但没关系,猜错了也是猜了,系统会给你一个回馈,让你知道是否对。正确的反馈声音美妙,同时出现一个小笑脸符号以鼓励;错误的话“嘣”的一声很难听,再给个小哭脸。猜错了换,最多四次,总会对嘛。大家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准备随时接受鼓励。2.第二轮四个图像出现,会包含前一轮的一两个图像。因为你刚猜对过,所以有印像,用排除法,很容易猜到新声音对应的画面,然后进下一轮。3.该程序会自动按一个科学的重复和替换次序,不断重复,变换和推出新图片。你会越猜越快,越来越会猜。关键点就是随时观察图像,把它和听到的声音一起印在大脑中。但像所有的“单一”产品的通病一样,它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感冒药” ,试图用一个方法解决所有阶段的问题,当然是不可能的。而正是这一点,使它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和质疑,以至于降低了它的信誉。本人认为,它在我们说的早期(Early Stage)中使用,甚至到提高期的开始部分,它是非常出色的解决方案。当然,正是因为它所犯的毛病,所以有些问题,不应该完全按它说的做,而且开始阶段的“名词图片”太少了。另外大家在这阶段,不要试图说,同时不要打开字幕,把“说”和“阅读”练习部分统统跳过。大家最多在听时小声重复一下就好。再有就是大家不要“想中文”。(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用中文菜单的界面,它可选用英文界面)这样几十小时一个级就能完。大家一定不要拖,非得“全会”不可那就麻烦了。觉得70分以上就好了。第二级如果从零基础直接这么上来有点费力,但有一点基础的同学没问题。一共两个月,每天也就一小时吧,我们的(Early Stage)就成功了。(这要靠以前传统学法,非一年不可。)不是零基础的同学也强烈建议过一遍该系统,把自己脑子里的只有中文解释而没条件反射的单词这样在脑子里加上画面,形成思维。这一过程的脑神经原理是赫博(Donald Hebb)提出的”Neuron Cells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 大脑在同时接受到相关联的“声音”和“图像”刺激,会促使你大脑中的某个负责声音细胞和某个图像的细胞同时激发而同时将神经纤维结合在一起。(学术界对“同时”有争议,有人认为是一先一后。也有人反对该理论。但在语言现像上,支持还是挺明显的。)如果是有外教的条件,外教应该是应用这一原理和流程,辅助学生实现这一过程。效果是一样的,只是跟真人稍有趣些。在这一阶段,无论自学还是用外教,都要用标准发音。听非标准音的时候还没到呢。T. P. 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TPR“全身反应法”是上世纪60年代(那个语言学“火红的年代”)由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提出的。他分析研究母语实现的过程,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左右脑的共同协调训练建立语言思维,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具体实现方式是:通过语言学习者听到一个外语指令,用身体动作对它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听者逐渐自然建立语言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听到“Stand Up”就从坐位上站起来,听到“Touch your nose”就去摸自己的鼻子。应用更多的手势和简单实物教具,TPR完全可以展示动词的不同时态以及复杂的句子形式。T.P.R是典型的符合二语悉得基本理念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体系。它的特点符合SLA的关于语言形成的各项假说和建议:1.主张学习者通过“可理解输入”先建立听力能力,不强迫学生开口说;2.降低学生紧张情绪;3.左右脑协调使用,共同实现语言能力(左脑负责接受指令,右脑负责做动作);4.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5.不教语法知识,也不急于学读写;TPR一般需要由有经验的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特别是零基础者。但有一些基础的同学可以在学友之间甚至自己(先把指令录下)完成。本人认为有一点基础的同学也要自己尝试一下TPR。通过TPR的经历,可以很好地帮助建立英文思维。所以同学们不要认为:我懂Stand up的意思,不用做了。知道你懂了,但可能它只是一个记忆中的知识或中文的解释,它还不是你思维的一部分。直到重复过几遍,最后能迅速对指令不假思索地作出反应后,才逐渐实现融入自己的思维。大家可以想像这对咱们今后听复杂句子的“反应速度”会有多么重大影响。大家要注意“Response”的意思是作出反应,所以是听指令反应。最理想的状况是大家一起做游戏,听一个人发“指令”,大家都照做,要快,最慢的和做错的“出局”或“受罚”。各国的对比实验和测试都表明,这种学习方式比传统外语教学方式效率高出几倍,还不用说它实现的是“外语思维”这一根本区别。但是(大家已经开始习惯了这种思路了),任何单一的方法都有适用范围,不能又成了“感冒药”。TPR的最大局限是很难表达抽象的事物和太过复杂的句式,甚至复杂的时态。如果勉强为之,理论上可以实现,但反到降低了这种方式的有效程度,甚至已经超出了它的基本方式。后期在TPR基础上衍生出的TPR-B,TPR-O和TPRS都有类似的问题。但这几个变种在我们的下一阶段“提高期”中可以应用,我们下阶段再做详细分析。本人认为应用TPR的典型词汇应该在1000个左右,不能太多。下面给大家一个TPR常用500词和短句表中的100个,大家先体会一下,更全的表以后给大家,或大家可在网上找。当然最好的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环境制作一个。TPR WORD LIST:General Body Movementsstand up,sit down,walk,stop,turn left,turn right,turn around,walk backwards,jump,hop, bend over,squat,walk 3 steps, 5 steps, etc., face ___ ( face the wall, face the door, etc.),lift up your right leg (left leg, right arm, etc.),lower your leg (left leg, right arm, etc.),shake my hand,kiss me (on the cheek!),make a fist,clap your hands,wave。Facial thingssmile,cough,laugh,cry,sneeze,open your mouth,close your mouth,stick out your tongue,put your tongue back in,wink,blink,wiggle your noseGeneral verbs you can use with objectswhere is, touch,show me,pick up,put down,put it back (return),drop, move,give me (give him),take it back,throw,catch,turn over (flip),put the _____ on (under etc.) the ______,push,pull, liftKitchen table stuffcup, plate, bowl, knife,fork,spoon, napkin / tissue, dish,big round serving tray,tray you’d serve tea or coffee on,table,chairkitchen stuffpan, oven,stove,sink,faucet,counter,cupboard,refrigeratorbasic foodsflour,sugar,bread,tea leaves,coffee grounds,rice,nuts,yogurt,candy, etc.drinkswater,milk,juice,soda,yogurt (drinking),coffee,teafruits/vegetablesapple, banana, orange, plum,grapes, fig, dates, raisons, lemon,pomegranate,tomato, cucumber,zucchini, onion, carrot, eggplant, small eggplant,potato, garlic,parsley, lettuce, grape leaves, celery, mint,cabbage, etc.大家已经能分析得出,“看图识音”和“TPR”正是婴儿掌握母语时所处的理想环境的“提纯”版。扔掉婴儿在语言环境中听到的一些“无效声音”(其实那对婴儿来说,除了熟悉语音外,也是浪费时间的。比如听到大人之间对话的一些内容等),优化了理解条件,同时提供轻松的氛围。所以从理论上,如果成年人能够应用这一系统,对一个新语言的掌握,不应该比婴儿慢。这两个系统实际是有很多相重叠的部分,简单讲“看图识音”是从名词出发逐渐与“动作词”等结合,“TPR”是从动作词出发,逐渐结合动作中能够联系上的名词。其核心技术,就是提供“可理解的输入”让使用者通过“猜测”而非记忆来掌握。大家一定要时刻围绕着“猜测”这一核心技术,猜错了都是进步的过程(既然是猜,必然有可能错,否则就不叫猜),千万不要因为有可能猜不到就去看答案,那就又反回“学习”了。举例而言:两个老师都要教学生学会door 和window。前一个老师不断 让学生重复This is a door. That is a window. 而后一个老师问学生Where is the door? 让学生猜。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两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对语言掌握的机制天壤之别,实现的效果明显不同。(有的英语老师看到这儿该冒汗了――我曾经就是。)两个都是很优秀的系统,建议大家都尝试一下。这两个方法,对建立外语思维 十分有用!!! 本人用罗塞塔石碑5个月,有很好的效果。我想谈谈这个方法。 很有效果,可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认同这个学习方法!你一定要先认同这个方法,要不然容易半途而废并 走弯路(因为你不了解原理啊,再加上一点不坚定的心,那就很容易夭折)。 我在初高中很少英语上40(百分制),很多人应该都有那种经验,卷子一上来就把所有选择题乱填了,不写,然后睡觉。这个方法并不痛苦。你自己小时候学语言的时候痛苦吗??请看完此回答后,马上去下载此文,好好看。你要坚定学下去意志。当然这句话一般出现的场景是,你外语老师,喊你背1000个单词时说的。 我想说,我们的方法没那么恶心,当你(零基础)一开始学的前半个月的时候,效果不会那么明显,你一定要坚持下去,马上就会有很棒的效果~~!!!!当你发现你的成绩时,你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不论如何,一定要坚持,不要再做后悔的事!!!(我曾经也有半个月没碰,好几天很忙是很正常的。但那些很容易放弃的朋友,一定不要把这事给搁下了!!!!)英语能改变很多人的一生,相信我,为什么不好好学呢? 好方法能让你学得更轻松。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有什么问题可以告诉我。我很乐意能帮助很多人用简单的方法来学英语。陋屋英语网友pdf整理版(好像有些删减,不影响方法,我一时间找不到完整原帖下载地址,免费的)http://ishare..cn/f/.html网友整理 doc版,帖中最后少了一段话, 因为我重新上传要等等审核。所以贴出来摘录一段释迦牟尼讲的话和大家分享:不要相信只凭听说的任何事物。不要相信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不要因为众人都这么说而相信它。不要因为经典上的记载而相信它。不要相信权威、导师或长辈的教导。当你经过观察和分析后,认为事物与原则一致,并有助于个人和大家的善行与利益,才接受实行。网友蒙面大侠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窃以为,如果方法得当,英语语法学习能使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也是当前的初、中等教育中十分欠缺的。网友蒙面大侠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一眼看成学英语一定要学法语么?折叠我吧!
P.S. 回家几天没看知乎,答主都被你们玩坏了。网友匿名用户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是的,如果说词汇是砖头的话,语法就是水泥,可以把词汇串起来,灵活使用。----开始我没注意这种现象,因为开始学英语主要是积累词汇,词汇上去之后,发现读文章的时候,虽然单词都认识,但长句子还是读不懂,这个时候就发现语法的重要性了。网友匿名用户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我懒得说一大堆, 就一句话吧:语法一定要学, 语法一定要忘.网友齐小白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学英语语法重要吗?这个问题的答案真是看了很多,以前超爱那些说语法不重要的答案,尤其是回答者用身体力行的个人经历去描述他如何完全不学语法却精通英语的时候,太他妈离职了,终于找到理论依据来说服我自己:我可以不去学语法了。安慰自己,恩,这个答案最棒的就是这点,至于语法是否对英语重要与否,不是我最关心的。反正有那么多人不懂语法,照样英语倍棒,尤其是他们还有充足的理由:那么多美国人,根本没学过语法的美国人数不胜数,那些英语系的文盲,连单词都不认识几个,但是依然一口流利的口语,所以语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语感,是语感,是感觉。我用一年半的时间学完了赖世雄音标、赖世雄美语入门、赖世雄初级美语上、下,新概念1、2,赖世雄中级。积攒了一些词汇,但是除非我告诉别人我在学英语,否则他人肯定不能知道。因为我发音很恶心,虽然学了音标,但是缺乏练习,读出来的单词跟句子都非常怪异。我开始用流利说APP,并且买了流利说里赖世雄英语入门、赖世雄初级的课程(也是因为赖世雄的课程我才选择流利说的),用流利说把赖世雄的课程(入门+初级还剩3个单元)复习了一遍。我连续使用天数是120天,一开始两星的关卡我都读不到70分,磕磕碰碰的感觉,单词是我朋友,但是连成句子就成我敌人了。根本没精力去顾语调,因为一句读完马上得想着另外一句的发音了。但是毕竟2星关卡实在简单,又无生词,两天就能适应了,那几天非常入迷,有三天我的闯关直接上了流利说的日闯关记录排行榜。会有一种成就感,那种不敢发声,到习惯发声,再到喜欢发声。因为发声能锻炼自己的发音,并且能帮助记单词,很多单词用读音来念一遍就能记住了。最简单如tomorrow跟twitter,要说简单这太简单了,但是我常记错,但是根据读音的话,tomorrow是不可能拼错的。也是机缘,赖世雄的初级课程在流利说里面卖一百多块钱,虽然不算贵,但毕竟花钱买的,之前一个版本,下载课程总是重复失败,买了钱却不能使用,Bug太影响我使用了。就想反馈下,结果app居然没有电话联系方式,就只能发微博私信,是一个叫朱宁俊的哥们回答我问题的,我加了他微信,把问题反馈给他了。因为他是流利说的员工,并且也在学英语,心生亲近,就多聊了一会儿,他向我推荐了#谢孟媛的口语发音跟文法#,优酷视频能找到。我把谢孟媛的十个发音视频课听完了以后,好几个我之前发不准的音标问题解决了。并且,谢老师的课讲的很生动,属于跟袁腾飞一类的老师吧,个人水平并不见得高深到什么水平,但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这个“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她绝对是大师。她的音标课比赖世雄老师讲的仔细,并且搭配例句,所以让我收获非常大。我想着,要是我刚开始学的时候就能听完这个课程,会不会效果更好呢。认真思索之后,答案是否定的,我学赖世雄音标之所以能坚持学完没像我以前那般放弃,就是因为他简单,极致的简单,就读音标+3个单词+句子,当时的句子我完全看不懂,所以换做当时零基础的我去看谢孟媛的老师,大概会打击我的信心让我放弃吧。所以我想到了语法也是如此。谢孟媛文法初级60+中级120,一共180节课,我做好了计划,每天听一节课,7个月时间听完。多的一个月,是跟朋友聚会、看电影以及其他不想学想玩的时间就不学。我已经听了8节课了,完全不需要一丝坚持,自制力无非是用来克制学习的过程中按亮手机,是像海绵一样吸收,心中充满了感激,为什么我看不懂,原来是因为这样。为什么我错了,原来是因为这样,重复着这样的感受,这样学习语法的过程代表着我明显感受到自己的吸收以及进步,这个成就感让我很爽,这酸爽,简直不可比拟。语法重要吗?跟单词一样重要,是基础。我觉得语法就是英语的血肉,它与单词并驾齐驱。我学赖世雄的教程,听课,阅读,背单词,词汇积攒到我能简单阅读了,通过流利说的练习我阅读的我能朗读,但这都始终是一种模仿,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唯有表达,表达才是学英语的真正目标。但是表达,必须靠语法。当然有那种靠阅读培养语感,精通英语的人。但这样的方法适合零基础过程一路学来的吗,我可以下一个偏执不民主的定义,肯定不适合。我看过赖世雄的语法书,以及其他网上口碑不错的语法书。语法难吗,真的不难,名词,代词,形容词,现在式,现在进行时无非be+ing形式的表达,都非常简单并易于吸收。但是,实用呢。比如我,始终缺乏一种系统的认识,又没能力自我梳理,所以我看见谢孟媛的文法视频后,我激动的要哭了。我知道我错过了我的初中、高中学习英语的机会,错过有老师含辛茹苦仔细的讲解语法的机会,但是谢老师她让我可以重新来一次。即便我已经2倍初中生的年纪了,但我依然可以重新来过。并且,学习文法也能矫正发音,因为发音是跟文法配合的,文法照顾发音。比如the,再比如复数+s,都不止发一种音,文法跟发音又是互相配合的。我还用一个app,duolingo。但是经常卡在某一个句子疑惑不解,比如之前我就想不通第现在式的第三人称动词为什么加s,第一人称跟第二人称没加呀。这些问题对一个任何有英语基础的人来说,都不可能是问题,但是像我这样完全没听过英语课的学渣来说,则为一个大问题。所以谢老师用了5个小时讲代词,不同的代词表示不同的意思,不同的句子成分不同的表达。所以我流利说能坚持120天连续学习,更简单的duolingo却总是不能连续超3天,因为会被“组织句子”的要求卡的自尊心受挫,只能放弃。我有一个观点,时间管理不是考研毅力,靠毅力坚持的东西一般不可长久。所以我现在学了8天谢孟媛的文法之后,再用duolingo,我已经连续使用了8天,今天上班的地铁里,我连闯5关没错一个题。还有一个软件:欧陆词典。今天更新了7.0版本,我用流利说遇到的生词都会自己添加到欧陆词典,因为欧姆词典的单词本功能自动艾宾浩斯曲线来让我复习,随时随地可以学。单词有近义词、反义词,例句,经常查一个单词对近义词感兴趣再延伸到某一个句子,又碰见了生词。我写下这些,是想表达,文法之重要在于让你表达,会表达了就不抵触,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拦路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瓶颈,要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调整它,战胜它,就能不断的进步。“Time is precious.Nobody can afford to waste time.Once time has gone by,it will never return.You can never turn the clock back.Time passes very quickly.In fact,people say time flies.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We should,therefore,make the best use of our time.”这是我昨天早上用流利说读的赖世雄初级中的一课,我并未刻意去背诵,但是不知不觉读几遍就记下了。其中像afford to刚好是谢孟媛老师前一天晚上讲过的片语,读句子,能背单词,也能分析语法,其实没有哪一个最重要,也没有哪一个不重要,这一切,血肉之躯,不可缺其一。如果有机会去台湾旅行,一定要给谢孟媛老师跟赖世雄老师送一份心意表达感激。网友Zhang Fuguang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甚至连 “学英语不用学什么语法” 这句话本身都蕴含着语法。网友蒙面大侠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有没有谁看成学法语的?网友瓶盖儿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个人拙见,有砖请轻拍。我觉得学英语学不学语法的问题就好像问学院派和理论派到底哪个更好,不是说一定一方对,另一方就错。你可以一直采取不专注于语法、从句的学习,而只向英语为母语的人学习,听他们怎么说,看他们怎么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学会了什么是语法,虽然你可以说你没去学。你天天看别人说my name is XXX,自然你会习惯这种说法,而不会去说成my is name XXX,因为这会让你感觉很别扭。语法有什么作用?不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听懂你说的,看懂你写的而设立的一套能被大家接受和熟知的语言体系么。在实践中学习,和先学习再实践,只要你持续接触,你总会在不经意间学习你本无意去专心学习的知识。所以如果问题是,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那答案是,是的,一定要学。如果问题是,学英语一定要专门花时间去学习语法么?那答案则可以是,不一定。专门搞懂语法可能会让你在看到长句和复杂句的时候更快更准确的理解对方的本意。但是如果你坚持学下去英语,就算你不去注重学习语法,在长年累月的积累过程中,你的语法知识也够用了。毕竟如果我们不是以研究这门语言为主而生活或工作,语言只是沟通的工具之一,满足生活学习交流需要即可,剩下的时间则可以关注更多其他的事情。网友林小昀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国外不用学语法么?你知道国外不用学语法的都是什么国家?都是欧洲非英语国家!他们走到哪里都有说英语的人我接触过的外国人他们学别的语言也都是拿着一本语法书看看看背背背!喵了个咪的哪个砖家叫兽误导人的!!!网友蒙面大侠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语法的确重要,但学完之后我就忘了……交流时也还好,会用但是我说不出个一二三了。就像汉语一样,能说,但你让我讲讲汉语语法都有什么我也讲不出来啊……网友光头奶爸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1、虽然当前英语教学很大一块就是教语法,学习者也花很大精力去学语法,但事实上学英语不是必须学语法。2、如果题主只要听懂,会说,能阅读,可以在不学语法情况下达到很高水平,如要写作,学习语法可以让人少犯低级错误。3、当前最高分答案不学语法也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因为这里的句子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语法是将英语使用习惯总结成一些规则,因此是先有习惯后有规则,语言习惯养成不必先了解规则(比如汉语学习过程)。4、如果不学语法不放心,建设用最短时间浏览一遍基本规则即可。网友匿名用户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学英语当然要学语法,但很多人忽略了先学好中文的语法。网友甘草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嗯英语学好再学法语网友崔钟博汶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给你看一个墨尔本东区的英文卖房广告牌吧,最近因为语法错误被一位local用红笔将错误全部标出,并给了一句犀利点评。网友莫说对[语法英语]学英语一定要学语法么?给出的答复:大王来何操?有些人中文不学语法就是看不懂嘛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去完成时的被动语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