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 ref 系列搭配什么音箱谐振声音不好听好听

创新与科技 Enigma coustics超高音Sopranino配Mythology M1书架箱_音响diy-370看吧
为期三天的2013第五届GrandPrix上海国际音响影音视听展于上周11月1日~11月3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拉开帷幕,继去年成功举办的音响盛会之后,今年又呈现了新一轮影音饕餮盛宴!
HIFIDIY中国音响网的记者应组委会邀请,全程拍摄的本次展会实况:OPPO最新蓝光机BDP-103DS首展、奇立Krell加德国盘王JRtransrotor hi-end级示范器材演示、Enigma coustics超高音静电扬声器发布、德国Thorens CEO专访......通过我们的镜头力求为网友们展现出hifi音响令人着迷的特质!
提到静电音箱,发烧友们最新忆起的可能是Martin Logan、国都这些品牌的静电音箱,不过我们今天要介绍的Enigma coustics与这些品牌不同,采用的是自偏压静电扬声器设计(self-biased electrostatic loudspeaker),不需要极化电压、体积也大大减小,创新设计没有机械组件、没有磁铁也没有圆锥体,无需任何维护,甚至没有电弧放电和电击的危险!与传统静电扬声器相比,外观轻薄、紧凑,不再遵循传统扬声器箱体形状的限制。在展会现场的发布会上,厂方演示了多段人声、弦乐、大动态交响乐,令人惊奇的是,通过加装这么小的一个高音,6.5寸的书架箱能表现出震撼人心的大动态、声音解析丝丝到位,极细微的变化也都显露无疑!
Enigma coustics 极品超高音Sopranino
Enigma coustics书架箱
Enigma coustics书架箱背部接线端
Enigma coustics产品发布会主讲人:常熟威宝源科技有限公司
国外杂志评测
Stereo Times评测节选
当然,不光是搭配书架箱,从主办方的PPT资料中可以看到,不乏B&W 802D、丹拿大证据的用家也加装使用Sopranino超高音,可见Enigma coustics实力不凡。
& 看吧 闽ICP备号-1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大喇叭的惊人气势-日月试听 Dynaudio Focus 400 XD
阅读: 1643
|原作者: 文蔡承融&图蔡承融
2012年,Dynaudio在美国CES大展上就发表了旗下第一款结合主动、数位、无线的Xeo系列喇叭,2014年又发表了第二代Xeo 4书架、Xeo 6落地喇叭。至於今年,Dynaudio在德国慕尼黑音响展上更进一步推出全新的Focus XD系列数位主动喇叭,最特别的是,打从讯源端输入数位讯号开始,一路到喇叭单体之前都是维持著全数位讯号的形式数位传输一路到底Focus XD是专门针对数位高解析音乐档案播放而开发的主动式数位喇叭,最高可支援24bit/192kHz的高解析音乐讯号输入。先前Dynaudio原厂来台举办产品发表会时,就曾经提到,Focus XD内部具备Analog Devices DSP数位处理器以及由德仪开发的数位扩大机,输入的数位讯号经过DSP主动数位分音,避免传统类比分音可能产生的相位失真问题,然後再交由不同单体的数位扩大机进行数位放大,因此Focus XD内部并没有DAC数类转换器。换句话说,如果您打从一开始就是以数位讯号传送给Focus XD,那麽一路到单体之前都会是保持著数位讯号的原始状态。内建450瓦扩大机Focus XD为主动式喇叭,延续 Xeo系列的设计特色,每一只单体都有独立的扩大机负责驱动,不过Focus XD的扩大机功率提升至150瓦,譬如这次的试听主角Focus 400 XD为2.5音路3单体设计,因此内建3部150瓦数位扩大机,分别驱动高、中低、低音单体,总功率有450瓦之多。这下子可以节省一大笔购买扩大机预算,也不用为扩大机与喇叭的匹配问题而烦恼了!使用自制单体单体部分,Focus 400 XD搭载1只27mm软半球高音,用的是Dynaudio自家研制的Esotec+,高频可延伸至24kHz。再加上1只MSP中低音、1只MSP低音单体,这个振膜也是Dynaudio的招牌技术之一,振膜的基底是PP材质,但是表面经过特殊处理,打上了一层铁离子来强化振膜刚性,形成所谓的MSP振膜,之後才送进机器压铸出振膜的形状。特别的是,MSP振膜并没有防尘盖设计,中央凸起的部分是和振膜本身一体成形,而不是另外用胶水黏合上去的,原厂说这样的设计也有助於提升振膜刚性。至於在MSP振膜的背後有75mm大口径音圈,搭配「外磁式」设计更能有效利用磁力,有助於提升控制力,而且大尺寸音圈的面积更大,散热效率更好。
无线传输更方便如果您是第一次接触主动式喇叭,可能要多留意一下Focus 400 XD的连接方式。先看有线连接的部分,喇叭背板上有一组RCA类比输入端子,使用方法就跟一般主动式喇叭一样,从讯源端直接分左右声道给两支喇叭,在RCA端子旁边有拨杆(+6/0/-6dB)可以调整输入灵敏度,方便用家匹配不同输出电平或阻抗的类比讯号来源。另一种方式是采用RCA数位输入,先把数位讯号送到其中一支喇叭的Digital Audio in,然後再利用Digital Audio out把数位讯号转送至另一支叭,这样的连接方式最高可支援24bit/192kHz格式。要是不喜欢左右声道喇叭之间还牵著一条线,没关系,拔掉照样有声音!因为Focus 400 XD有无线配对功能,只要把数位讯号送到Master喇叭(背板切换),Focus 400 XD就会透过无线的方式将讯号送至Slave喇叭,差别在於传输的音讯解析度会从24/192降至24/96。如果您连讯源与喇叭之间的数位线都不想要,再说一次,没关系,拔掉照样有声音!但是注意,这时候必须要另购一台Dynaudio Hub无线传输器接在讯源端,这样才能把数位讯号无线传送给Focus 400 XD。换句话说,您的Focus 400 XD只需要插电,电脑或CD唱盘只要接在Dynaudio Hub这个小黑盒子就行了!在摆放喇叭的时候要注意,Focus 400 XD面板侧边有一道LED指示灯,左右声道喇叭的LED位置不同,只要将LED朝内侧就是正确位置。另外,有一颗无段式旋钮,方便用家依据喇叭的摆放位置,看是靠墙、靠墙角还是一般位置,来针对喇叭的低频做调整。外观细节再提升外型部分,新喇叭承袭既有的Focus系列设计,可是在细节处加以升级,譬如全部改采磁吸式防尘网罩,面板不留孔洞,拆掉网罩一样美观大方。底部从原本的脚钉升级至向外扩展的雾面银色角柱,不仅稳定性更高,视觉质感也提升不少。还有遥控器从Xeo的名片型遥控器升级至大型遥控器,抓握手感与按键回馈力道都有提升。类比 v.s 数位介绍了这麽多设计细节,声音表现如何?还是得听过才知道,这次安排的试听地点在日月音响二楼视听室,搭配使用讯源是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CD9 CD唱盘,不过刚开始日月并未以数位的方式来连接Focus 400 XD,而是先以采用传统RCA类比输出,之後才改换成数位输出,两者有没有差异?我觉得有,而且还挺明显的!一种是经过CD9的类比放大线路,声音带有CD唱盘本身的特色,另一种则是跳过了类比放大,直接以数位讯号输出给Focus 400 XD,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少。
圆润松软的厚实感譬如三盲鼠推出的「Girl Talk」爵士乐专辑,一开声就能清楚地感觉到钢琴凝聚在中央,音像比较浮凸一些,琴键颗粒圆润松软而且带有厚实感又不会虚胖,听起来相当舒服。低音大提琴拨奏的低频厚实又有量感,不会拖泥带水,一旁的爵士鼓手轻敲钹时的震动轻巧细腻,展现出Focus 400 XD对於细节的掌握能力。才刚开始试听,音量大约只有一半而已,但是已经可以感受到整个空间充满的舒服的音乐氛围。再换一张阿格丽希演奏的「萧士塔高维奇∶第一号钢琴协奏曲」,钢琴音像在Focus 400 XD上听起来相当庞大,琴键颗粒饱满又有重量,阿格丽希的指尖力道时而狂猛、时而轻柔,铜管乐器吹奏的音色温暖不刺激,每一种乐器的形体清楚、层次、定位分明,音场听起来相当深邃,感觉至少超过一公尺以上。前面提过Focus 400 XD的解析力颇佳,将录音现场的细微声响都反映出来了,特别的是,听到的声响感觉不是从喇叭单体发出,而是出现在「音场空间」的某处,喇叭似乎从他的位置消失不见了,听到的就是一整片音乐、一整个既深又广的音场。後半段是「海顿∶第11号钢琴协奏曲」,Focus 400 XD立刻展现出庄严的气势,定位非常清楚,钢琴在正中央,弦乐群在侧边,钢琴饱满庞大,音符带著优雅的光泽感与颗粒感轻松弹跳,并与弦乐群相互呼应,一层一层往上加叠的气势越来越强,强弱、动态变化一览无遗。数位输入更清新听到这边已经可以确知,接收类比输入的Focus 400 XD所展现出的是厚实滑顺的温暖音色,很明显带著ARC Reference CD9真空管CD唱盘的特色。譬如另一张阿卡多演奏帕格尼尼的作品「Diabolus in Musica」,这张唱片是我经常使用的参考测试片,温润滑顺的声底让小提琴拉奏听起来舒服又不刺耳,更棒的是还能保有弓弦摩擦细节,当拉到高音时展现出十足的穿透力道。三角铁也同样是温润厚实的调性,两位主角的定位清楚分明,一左一右相互合作,也相互竞争。当进入曲子进入齐奏乐段的高潮处时,整个气势都冲出来了,低频量感饱足连沙发椅脚都能感受到震动的力道,相当精采。整个声音的气势与规模感完全不像是一对小落地喇叭,有大落地的架势!同样的曲目改换成数位输入,明显感受到声底不若先前温润,小提琴高频听起来清爽许多,三角铁的尾音延伸更细腻悠长。如果要比喻的话,之前的类比输入听起来感性,现在的数位输入显得理性许多,音乐细节更好。鲜活自然的细节描绘力听细节,那就要换上「Jazz at the Pawnshop」这张发烧录音专辑,Focus 400 XD展先出非常优秀的空间描绘能力,当乐队还没开始演奏之前录音师就已经开始收音了,可以听到小酒馆内交谈、咳嗽、杯盘碰撞等各种声音现场声音细节,而且音场显得相当宽松,听起来自然鲜活。乐团演奏一开始,萨克斯风的音色饱满又带著金属光泽,低音大提琴的拨奏轻松Q弹,爵士鼓首偶而来一下重击,鼓的力道扎实、乾净快速。当木琴出现时颗粒感很大,占据了很多音场空间,但还是可以辨认出跟爵士鼓的位置不一样,定位清楚了,音乐自然不会糊成一团。改换成数位输入,乐器的形体收束得更紧密一些,将轮廓勾勒得更星清晰,虽然声音没有之前这麽温暖,但是细节提升许多譬如木琴,一颗一颗的颗粒感更紧致、晶透,完全是不一样的聆听感受。我想再试试Focus 400 XD诠释人声,拿出冰雪奇缘电影原声带,家里有小朋友的人应该都有经验,同一部卡通可以看好多遍,就连大人都会被半强迫地看好几遍,就算眼睛不看电视,耳朵听著听著也就跟著朗朗上口了。第1轨「Frozen Heart」众人一起凿冰块的音效气势与细腻度相当出色,下一轨「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小公主Anna轻敲Elsa房门时的「抠、抠」声响非常逼真,听起来很有趣!小女生演唱的声音密度不错,形体描绘得很清楚,当年纪变大之後又唱了一次,不用看影像也听得出小女孩长大了,演唱技巧、情感、语气变化更丰富细腻。接下来第5轨是大家耳熟能详的「Let it Go」,在Focus 400 XD上听起来非常好听,尤其是进入副歌时,气势越来越高涨,Idina Menzel的歌声充满穿透力,音像凝聚在中央清晰凸出,音乐在後方伴奏饱满丰富,但是主客关系分明,不会掩盖掉Idina Menzel的歌声,光是这一点就已经值得赞许了!而且整体气势庞大,听起来就像是搭配著120寸大画面看电影一样。快速凶猛的低频实力最後还是不免俗的要测试一下Focus 400 XD的低频实力,拿出「The Dali CD Vol.3」发烧测试片,第3轨「Stormy Weather」的低频节奏深沉有劲,但是收得快又乾净,充足的能量让沙发椅都开始共振,往两侧展开的低频把音场拉得很开,但是人声清楚地凝聚在中央位置,音像一样很大却不会夸张的巨大,密度表现很好。最後直接跳到最後两轨电子舞曲,Focus 400 XD所展现出的低频弹跳感真是棒!虽然是内建扩大机,但是对於低音单体的控制能力非常出色,不仅快速凶猛又能收得乾乾净净,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嫌疑,比起曾经到U-Audio聆听室的Focus 200 XD还要更威猛!别看这对落地喇叭这麽优雅,要拿来开趴绝对不成问题!器材规格Dynaudio Focus 400 XD型式∶2音路2单体低音反射式主动式落地喇叭频率响应∶29Hz~24kHz扩大机功率∶高音150瓦×1、中音150瓦×1、低音150瓦×1尺寸∶980×198×307 mm(H×W×D)重量∶18.5kg进口总代理∶钛孚电话∶+886-2-网址∶.tw
[试听报告] 回到未来的ARC伽利略-来日月听「铁汉柔情」等待了八个月,终於在台北日月音响第一次好好听Audio Research(以下称ARC)的G系列。「伽利略」( Galileo)系列在2014年慕尼黑音响展上首度发表,我恭逢其盛,在会场上第一次见到GSPre前级与GS150後级,此後台北TAA音响展上...《 全文 》
[试听报告] 日月音响惊艳巧搭配-ARC REF CD9唱盘/R10前级我们先看REF CD9,这是2013年的最新机种,取代之前的REF CD8。前一代的REF CD8哪一年推出的?2008年,再往前算的REF CD7则是2005年,所以REF CD9的改款相对隔了比较久的时间。我推想因为这中间ARC多推出了一款全新数位器材...《 全文 》
[试听报告] 唱什麽 像什麽-日月聆听Constellation Virgo与Centaur Mono这次来到日月音响试听Constellation Virgo前级、Centaur Mono後级配上Dynaudio Consequence UE的组合,我听到的并不是满天星斗下闪耀夺目的华丽与灿烂,而是攸然大度一派轻松的自在与舒适,音乐变化尽在指掌,彷佛星辰与时俱移的恒久价值。...《 全文 》
第一时间获取影音发烧最新资讯和深度产品评测,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音响发烧站」或者「hifitime168」,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影音发烧站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抽奖活动。
您可能会喜欢ARC Audio Research&&LS27前级+VS115 后级放大器|hifi乐园 - 三越音响论坛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ARC Audio Research&&LS27前级+VS115 后级放大器
技术参数:型式:兩聲道真空管後級擴大機輸出功率:120W頻率響應:0.8Hz~100kHz(-3dB)使用真空管:4只6H30訊號管、8只6550功率管輸入敏度:1.6V RMS輸入阻抗:150kΩ(非平衡)/300kΩ(平衡)訊噪比:-104dB喇叭輸出阻抗:4Ω、8Ω尺寸:445×201×483(W×H×D)重量:28.2 kg(機器淨重)
这个是一台后级,还需要前级的,呵呵
=700) window.open('http://audio..tw/images/spacer.gif');" style="max-width:700max-height:7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 >美國Audio Research推出了新款後級擴大機,這是接續VS110後級的VS115,外觀和VS110幾乎一樣,但性能卻更為強悍,實力升級主要表現在輸出功率與輸出頻寬上,達到接近Reference等級的水準。 VS115延續了VS110的機箱,在真空管後級可算是個大傢伙,重量有31.8公斤,底座面積為44.5 x 48.3公分,不過在性能表現上,VS115則展現了一番新氣象。首先,在輸出功率上,VS115向上提升了20%,從100瓦增加為120瓦,而再生頻寬則提升更多,從原本的0.8Hz~40kHz,一舉拉到0.8Hz~100kHz,換句話說,拿VS115對應SACD規格肯定能發揮100kHz的超高頻魅力。但在輸入靈敏度上面,VS115倒是略微調降,整體增益從28dB降為26dB。訊噪比則略微提高,從103dB提升到104dB。 =700) window.open('http://audio..tw/images/spacer.gif');" style="max-width:700max-height:7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 >走大功率後級的VS115,一樣沿用6550C功率管,每聲道各有4只,採推挽工作。VS115改良之處,應該主要在輸入級,從原本VS110的6N1P換成6H30,這可是Audio Research從Reference系列延伸而來的設計,可說是旗艦技術下放,也難怪VS115的頻寬可以一舉拉到100kHz。 嚴格說來,VS115不能說是純真空管機,第一級放大以FET晶體和6H30共同構成,不僅對訊噪比有很大的幫助,也提升的後級的速度感與暫態反應。VS115既然是VS110的新世代改款,編輯部好奇的是,和VS110孿生的VS55入門後級,是不是也要跟著型號「加5」,來個VS60改版呢?
这台是最新款的,采用的是KT120电子管。有更好的性能和控制力。
我看了一下,KT120是复刻TOUNSOL的产品,呵呵
问Audio Research新任总裁Terry Dorn关于自家品牌最大的特色,Terry的回答是:「Audio Research一直是很保守的公司,由一群热爱音乐与音响的人组成,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明尼苏达设计并製造器材,以前这不算太特别的地方,但现在越来越多音响厂家把生产转往工资较低廉的地方,Audio Research却从来没有这麽想过,现在Audio Research这番『美国设计、美国製造』却成为醒目的特色了。」从1970年William Johnson创立Audio Research(ARC),三十多年来俨然成为美国音响的中流砥柱,ARC在2008年有很重要的变化,就是由义大利私有资产公司Quadrivio SGR正式购併,这项消息宣佈的时机刚好在CES展刚结束,我在CES展览时Terry并没有向我透露相关讯息,所以新闻的处理透过E-mail询问Terry,而Terry也从副总裁升任总裁,果然新官上任,所以要到全球市场走走。採访Terry的前半段当然集中在Quadrivio购併的后续,Terry说购併其实很单纯,就是注入新的资金,主要的改变是资本结构的部分,而William Johnson则进入半退休状态。Terry表示,老老闆还是持续参与设计,纯粹是技术指导,而ARC既有的员工全数留任,代表ARC的基本方针不会改变。「我们还是会在明尼苏达继续设计与製造ARC产品,这是不会变的。」长期售后服务是历久不衰的关键Terry说ARC在美国一直是真空管扩大机领域卖得最好的,产品本身声音很好是重点,但后续长期的服务非常好,则是历久不衰的关键。在明尼苏达的工厂裡,ARC有非常大量的零件库存,以因应维修所需,每推出一个新型号,他们就必需保留特定比例的零件库存,这些需要耗用非常多的库存成本,但却是维持「长期维修保固」的必要手段。Terry表示,ARC每年都会收到许多回厂维护的器材,并不是器材出问题,而是客户知道送为ARC检查,还可以享受内部线路板「清洗」的服务,这可是在家裡没办法自己做的保养。VS115后级扩大机採用Hybrid设计,第一级放大以FET晶体和6H30共同构成,不仅对讯噪比有很大的帮助,也提升的后级的速度感与暂态反应。「维持对客户的承诺,是非常重要的事。」Terry回忆道:「十几年前ARC遇到加拿大Sonic Frontier的强势挑战,号称比ARC更进步的线路、更棒的声音、更便宜的价格,很多美国经销商都跟ARC反应『狼来了』。」但当时ARC却是以不变应万变,持续优质的售后服务。几年后Sonic Frontier产品出现许多故障问题,消费者无法获得原厂服务,不久Sonic Frontier也在市场上阵亡了。Terry认为这代表ARC坚持的「基本价值」,不仅对消费者有保障,也是公司能持续38年的关键。导入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但是新东家还是带来某些改变。」Terry说道:「ARC一直很传统,所以工厂管理流程也很传统,但Quadrivio相对在管理技术上非常先进,所以我们花了2~3个月的时间导入新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不仅提高生产效率,也能让管理报表同步更新。」言下之意,Terry认为新东家为ARC带来新的管理技术,更能提高生产与经营的效率,显然对ARC有正面的影响。至于产品面,Terry说新东家完全交给ARC既有的团队来处理。
大手笔研究D类放大 谈到产品,Terry说:「ARC的产品策略一直很清楚,就是聚焦在两声道的产品上,包括CD讯源、唱头放大、前级、后级,并增加少部分支援多声道的产品。」由于新的资金加入,ARC的资源也更多了,所以最近还增加新的工程师,即将开发出「非常不一样的新产品线」。什麽是「非常不一样的产品线」?Terry说他们即将投入新一代Switching AMP,也就是D类放大线路的设计,这将是ARC独立开发的全新技术。Terry表示,他瞭解音响迷对于D类放大的疑虑,以前ARC也曾经推出类似的T类放大,应用Tripath公司的现成技术,但这次ARC要做「不一样的东西」。我问Terry何不使用现在很流行的ICE Power模组?Terry说,他们都试过了,但ARC找到新的方法,可以做出声音非常棒的Switching AMP,表现绝对和「架上现成可用」的产品不同,所以他们决定投入研发,走ARC自己的路。历经7年时间,Audio Research才从CD3进化到CD5,最主要的改变在于放大线路。 究竟ARC自家的设计和别人不同在哪裡?Terry卖了关子,他说暂时还不能讲,但产品的雏形已经出来了,主要是多声道后级。他说ARC的真空管机当然还是主力,但五声道的大功率真空管后级是不切实际的产品,所以他们打算用新的Switching AMP技术製作5声道后级,而且肯定是大功率。Terry透露新的五声道Switching AMP后级尺寸大约相当于以前的150M后级,但每声道输出功率可以达到400瓦(2欧姆)。听到ARC大手笔研究D类放大,不免让人猜测ARC是不是打算放弃真空管?Terry当场否认。「ARC的目标是追求『Hign Definition』的音乐重播,不是坚持真空管,但多年来ARC发现真空管的声音表现最好,所以像Reference系列仍旧是真空管线路。」Terry解释,过去ARC也曾经推出纯晶体机,或是溷合真空管与晶体的扩大机,但ARC认为放大元件或线路,都是为音乐重播服务的手段,如果有更好的放大元件或线路,ARC一定会乐于採用。例如使用Tripath元件设计的多声道后级,虽然声音比ARC的真空管机逊色,但价格却相对便宜,是很超值的产品。「如果要用真空管做五声道后级,那不知道要多贵?」SD135晶体后级,是针对期待「免调整、免维护」的ARC用家所设计的新产品。 但Terry也说,真空管不免有老化的问题,听一段时间需要调整偏压,所以在REF系列他们尽量简化调整的方式,降低器材维护的週期。在美国,ARC还提供非常完整的售后服务,可以送厂清洁维修,或者付费升级,所以ARC在美国培养出一群忠诚度非常高的客户。但也有些使用ARC真空管机很多年的消费者向他们反应,不管偏压调整多简单,他们已经懒得再调了,希望ARC能推出根本不需要调整的扩大机,但ARC认为自动偏压调整对声音有负面的影响,所以当他们设计「免维护」或「免调整」的扩大机时,方向就摆在晶体机。期待更漂亮的外观设计&Terry强调,ARC最重视的就是音质表现,其他都是次要的考量,所以ARC的器材外观数十年如一日。我问Terry,现在的音响都越来越漂亮,ARC不想在外观上多着墨吗?Terry说他们正在思考当中,但他说多年以来ARC一直是由狂热的爱乐者设计音响器材的公司,他说ARC的工程师每个人家裡都有多不胜数的LP和CD收藏,用的喇叭来头都不小,他们用音响来享受音乐,至于音响好不好看,不是工程师关心的事。作为新任总裁,Terry说他也注意到现代音响器材越做越漂亮的趋势,可是ARC长期的信念,就是「以合理的价格提供高品质的音乐重播」,他们宁可把钱都用在零件提升和线路改良上面,而不是打磨机箱。「我们有点困在自己的成功当中」Terry继续解释:「有些新的玩家希望ARC的外观能更漂亮,但更多既有的消费者认为ARC还要维持传统。」很多老玩家希望ARC的新机器最好跟以前一样,这样他们换器材就不需要修改音响柜。Terry表示,关于外观的设计,他们已经想了很久,目前正在和欧洲很出名的工业设计团队接洽,但是这项「外观美化」行动仍在讨论研议阶段,他不方便透露太多,看来新的资本挹注,让ARC有更多馀力可以投入研发,不久可以期待更漂亮的ARC扩大机。
扩大机与讯源为ARC两大主力 从百分之百美国设计、美国製造,坚持两声道设计,到D类放大研发与外观工业设计,Terry接着把话题回归ARC的产品面。他说ARC的产品从扩大机开始,延伸到讯源端,这两大类依然会持续担纲ARC的主力,而他们的产品策略也相当清楚。Philips CD-PRO2转盘。首先在讯源端,Terry表示CD依然是目前最主流的音乐载体,而音响业界在CD的研究也比二十年前更成熟,但他们不认为SACD未来有机会取代CD,所以ARC并不打算推出SACD产品。Terry说:「我们可清楚地看到目前音乐聆听者的面貌,大部分的人依然习惯使用CD,而喜爱LP的人这一辈子都还会维持听老黑胶的习惯,但我们也看到许多使用网路下载,搭配电脑聆听音乐的新族群。」在讯源端,Terry说ARC的REF CD7已经是公认的「参考级CD」,市场接受度很高,不过他们依然投入研发,可能明年会有新一代产品推出。Terry透露,在基本架构上大致没有变化,因为CD-PRO2转盘和DAC线路已经非常棒,除非解码晶片有突破性的发展,不然很难改动,但是新一代REF系列的CD,预计在电源供应上面提升,可能将供电馀裕度提高一倍,再让动态对比提升。而2008年ARC也推出了CD3后续机种CD5,应用了许多REF CD7的技术,承盘也是CD-PRO2,差别主要在输入级使用晶体,而不是REF系列的真空管。Terry表示,REF CD7与CD5都是为了「绝大多数聆听CD者」所设计的产品。没想到进入USB的时代,线材对声音还是有影响!那Terry所谓「浮现中的电脑聆听族」呢?2008年他们推出了DAC7,外观是非常传统的ARC,DAC与类比放大承袭CD5,传统同轴、光纤与AES/EBU输入端子齐备,但最重要的是增加了USB输入端子。Terry说电脑族一定要试试看DAC7,才会知道原来电脑裡面的音乐可以变得这麽棒!在研发过程中,Terry也全程参与试听,他说在试听过程中,他们惊觉不同的USB线竟然对声音也有影响,他们在试听过程中发现,美国Kimber推出的USB音响专用线明显比其他普通USB线要好得多,Terry说:「没想到进入USB的时代,线材对声音还是有影响。」2008年新推出的DAC7,除了传统输入端子之外,还增加了USB输入端子让电脑族也能使用。更高阶的唱头放大器 明年问世讯源的另一个族群则是老黑胶的拥护者,Terry说ARC一直没有停止唱头放大器的产品,目前有两款唱头放大,分别是PH5和PH7,预计在明年(2009)将推出更高阶的唱头放大器。Terry表示新的旗舰唱头放大器将捨弃昇压器的设计,直接放大,提高增益。Terry说ARC的唱头放大音质很好,但过去一直有消费者反应增益稍小,所以他们在新一代唱头放大将把增益大幅提昇,这样LP播放的音量就会和CD差不多了。此外新的旗舰唱头放大也将设计多样的RIAA等化,不仅标准RIAA可以正确重播,甚至老RIAA标准都可以切换到正确的对应,这让真正「老」唱片的用家可以完整还原老唱片的风貌。坚持百分之百美国设计与製造在扩大机方面,Terry说前面讲到的Switching AMP是一个方向,而REF系列他们一直卖得很好,近期还没有改款计画,不过在REF系列所获得的技术成果,也逐渐会向下延伸,像是LS系列与SP系列前级的改款就是实例,在后级部分,像是VS110改款为VS115也是REF系列技术的延伸。另外ARC也推出了Hybrid的管晶溷血机种,如HD220,以及SD135晶体后级,则是针对期待「免调整、免维护」的ARC用家所设计的新后级。ARC的最新入门款综合扩大机VSi60,在才美国刚刚上市,价格仅小幅调涨。 而ARC入门款的VSi55综合扩大机,则已经完成改款了,新的型号是VSi60。Terry说VSi60在美国刚刚上市,台湾应该很快就可以看到。在外观上,VSi60和VSi55几乎一样,但是输入级全部改过,换上和REF系列一样的6H30讯号管,而驱动级使用6550依然不变,声音表现更好,不过价格仅小幅调涨。採访结束前,VSi60再度强调ARC的「核心价值」,就是要让消费者花的每一分钱都值得(Good Value for the money)。他说ARC从来都不是音响市场上最贵的器材,但在声音表现上却一直有极高的评价,这是ARC历久不变的价值观。而百分之百美国设计与美国製造的理念,Terry说:「我想在我有生之年,这项原则都不会改变吧!」
DescriptionTube stereo power amplifier.From the ARC websiteThe VS115 revisits the classic look of the VS110 with its open architecture and natural anodized top plate – now more ventilated for better heat dissipation. Drawing upon the successful REF110 input stage design, the VS115 uses a FET input with two 6H30 triodes in each channel for gain and as a cathode follower-driver for the 6550C-equipped output stage. This allows both balanced and single-ended connections in a true differential topology yielding a much wider power bandwidth (110kHz in contrast to 40kHz for the VS110). There is a new power transformer, and power output from the four matched pair of 6550C output tubes is 120WPC, providing excellent drive and control. Bias test points for each output tube are located on the rear panel, along with a 12V trigger which allows remote turn-on. A heavy 20-amp IEC detachable cord conducts the A.C. supply.While the VS115 physically resembles the discontinued VS110, sonically it is in another league. The VS115 immediately makes clear its wider power bandwidth with more speed, top-end air, improved resolution and more articulate, impactful bass. Textures and timbres are finely rendered and silky-smooth, with the grainless resolution of which only our Reference series amps have previously been capable. In short, the new VS115 is highly engaging, musically rewarding and an unparalleled performer at its price. For the music lover who wants the best attributes of tubes in both style and performance, the VS115 is a new amplifier that will be impossible to resist.
IntroducedJanuary 2008DiscontinuedCurrentRevisionsOutput tubes replaced with KT120 (November 2010) Options-MSRP (US new retail)$6,495. Increased to $6,995 on November 22, 2010.
SpecificationsPower output120 watts per channel continuous from 20Hz to 20kHz. 1kHz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ypically 0.5% at 120 watts, below .05% at 1 watt.Power bandwidth&Frequency response(-3dB points at 1 watt) 0.8Hz to 100kHzInput sensitivity1.6V RMS Single-ended or Balanced for rated output. (26dB gain into 8 ohms).Input impedance150K ohms Single-ended, 300K BalancedOutput taps8 ohms, 4 ohmsOutput regulationApproximately 1.2dB 8 ohm load to open circuit.Overall negative feedback&Damping factorApproximately 8Distortion&Slew rate&Rise time&Hum & noiseLess that 0.2mV RMS 104dB below rated output (IHF weighted, input shorted).Power supply energy storageApproximately 332 joules.Power requirements105-125VAC 60Hz (210-250VAC 50Hz) 690 watts at rated output, 900 watts maximum, 400 watts at &idle&.Tube complement(4) 6H30, (4 matched pairs) 6550COtherOutput polarity: Non-inverting. SE or BAL PIN 2+ (IEC268)Dimensions17.5& (44.5 cm) W x 7.9& (20.1 cm) H x 19&(48.3 cm) D. Rear connectors extend .88& beyond chassis.Weight62 lbs. (28.2 kg) N 70 lbs. (31.8 kg) Shipping.Reviews
目前,第一个感觉是:这个机架放这个功放,大小真合适,呵呵
搭配LS27前级漂亮又好声音的前后级 图片:DSC_0404_resize.JPG =700) window.open('http://www.sanyue.net/bbs/images/1_4_af6f11b5256734e.jpg');" style="max-width:700max-height:7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 > [删除]
=700) window.open('http://www.sanyue.net/bbs/images/1_4_da86.jpg');" style="max-width:700max-height:7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 >
听过一次全套ARC(型号记不清了)推ATC SCM19,比较难忘啊!
老赵能报一下后级的价格吗?
现代+古典,真的很漂亮
听起来也非常的舒服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81828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牙音箱哪一款最好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