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优化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学习过程的教学研讨--追梦园
& & & 『大家语文』博客网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WWW.DJYW.ORG
『大家语文』博客网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WWW.DJYW.ORG
『大家语文』博客网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WWW.DJYW.ORG
『大家语文』博客网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WWW.DJYW.ORG
『大家语文』博客网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WWW.DJYW.ORG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学习过程的教学研讨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学习过程的教学研讨
&&&&&&&&&&&&&& 南京市东山小学& 汪璐璐
4月16日,值江宁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顶岗实习?脱产研修班”前来学习之际,我校的语文教研组组织了一次卓有成效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学习”。
上午,低年段的周守霞老师和中年段的周莉老师分别代表备课组上了两节研究课。
在周守霞老师执教的《木兰从军》上,我们可以看到低年级孩子画的导图已经有模有样,字词整理、文本概括、课文精读……孩子们学会了板块式整理学习所得。当然这节课上的亮点并不仅仅表现在思维导图上,周老师引导孩子抓关键词概括,体现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训练得非常扎实;周老师引导孩子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为每个小组制作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表格,组长可以方便快捷地记录每一个成员的发言情况,无论深入哪个小组,你都可以看到孩子们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序而深入地交流,这在低年级真的十分难能可贵!
在周莉老师执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板书就是一幅思维导图,这样的板书对学生感知梳理文本、把握文章主旨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周莉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抓环境描写、抓对话朗读、抓文中插图的解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文本,收获颇丰。
下午,高年段的孔玉双老师为大家执教《望月》,全体语文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反馈自己的收获,蔡小平校长带领大家梳理近期友善用脑语文教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在孔玉双老师的课上,孩子们的表现令所有听课老师惊叹不已!他们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读、或说、或写、或总结、或评价,活脱脱一个个小老师。每一个小组发言的时候,都有一个学生将本小组的收获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在黑板上画出来。教师通过精彩的点评,对孩子们所作的导图或补充,或调整。一节课结束,师生共创的导图也就跃然于黑板上了。导图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变成学生深入文本的拐杖;导图不再是最后的总结,而变成了学习过程的记录。
这样的一节课,给老师们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大家纷纷尝试着用思维导图记录自己的收获,周守霞、汪璐璐、朱锦涛三位老师代表低中高年段发言。
最后蔡小平校长结合课例给大家做了一个30分钟的讲座。蔡校长带领大家重点思考了两个问题:一、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学习过程?二、如何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在第一个问题上,蔡校指出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可以使目标更集中、过程更清晰,还能帮助学生实现在画思维导图时“化整为零”。当然蔡校也指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创新、意在高效”,孔玉双老师的做法值得学习,但也希望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第二个问题上,蔡校对我们长期以来抓“核心问题”进行教学的模式化做法提出质疑,他认为我们应该读懂作者的思路、设计好脊骨眼的问题、滚雪球似的进行阅读教学,提出了三个解决策略:有效设问、预设追问、评价总结。蔡校的讲座让老师们既获得了理论上提升,又学到了具体的操作策略。
相信这次教研活动必能带领全体教师将友善用脑语文课堂的改革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江宁小璐 |
Re: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学习过程的教学研讨
周莉老师的粉笔字很漂亮啊!
发表评论:
『大家语文』博客网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WWW.DJYW.ORG优化语文教学评价
优化语文教学评价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更新语文教学评价理念
(1)考试评价,变重甄别、重选拔为重激励、重改进、重发展,杜绝以考试分数为学校、教师、学生排列名次;变只重结果为既重结果更重过程;变只重课内为课内外结合,全面评价语文教学。
(2)考评体现语文教学特点和学习规律。&#9312;突出语文评价的整体性,有机整合三维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9313;强调语文学习个性化感悟和独特性体验,淡化统一标准答案,不采取客观化标准试题,强调主观理解与表达。&#9314;凸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通过实际的听说读写活动,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的基本能力,考试减少琐碎的文字游戏性试题。&#9315;促进大语文教育落实,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列入考评内容,课内、课外、生活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
2、考评内容体现多维化。&#9312;以学生的听、说、读、写(含写字)语文基本能力和语言积累,为考试评价的核心内容。&#9313;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语文考评要素。&#9314;以“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中积累的语文学习实践痕迹,作为评价学生语文学习三维目标重要依据。
3、考评标准体现多层次。改变过去统一标准的考试,实行“因生施考,重在激励”的策略。&#9312;出不同层次要求的试题,让学生选做。&#9313;允许学生重考,挑战自我,获得成功的愉悦。
4、考评方式体现多样化。实行口试与笔试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平时与期末结合,自评与互评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活动性测试与正式考试结合。同时,发挥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的评价功能,突出语文评价的实效性。
5、考评参与主体实现多元化。改变学生始终处于被考、被评的地位,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参与到考试评价之中。如让学生做口试、活动性测试的评委;单元检测指导学生互相评卷;高年级指导学生参与出题、批卷;定期相互评议学习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同时,加强与家长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家长参与评价,形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教学评价的机制。
6、抓基础促发展,进行试题改革。
(1)学期或学年末考试命题,应体现上述考评理念和原则。试题体现“抓基础,促发展”的原则,语文素养全面发展靠的是基础性的听、说、读、写能力,各年级试题一定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所列的,识字写字、阅读、语言积累、习作和口语交际五项基本内容。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展现,主要靠主观认识的直接表达,为此,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客观性标准化试题形式。语文试题要简洁精要,直接表达理解、运用语言,不宜搞成花样翻新、零零碎碎的文字游戏。
(2)学期末考试,各年级试题内容与测试形式,应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和教学重点有所不同。
&#9312;低年级以口试为主。一二年级学生会写的汉字有限,不善于书面表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说话。可以说,一二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口上,因此,低年级语文能力测试应以口试为主。
一年级口试可以占60%权重,主要考:识字(生字分组抽查认读);朗读课文;背诵课内外积累的诗文;说话(回答问题、看图说话、讲课文故事等)。笔试占40%权重,主要考:默写要求会写的汉字(读拼音写汉字、听写、在句子中填写等方式);描仿或抄写要求会写的汉字(主要看书写的质量);用字组词,用词写句;简单的看图写句。(组词写句中,不会写的汉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二年级口试宜占50%的权重,考的项目可与一年级基本相同,要求有所提高。学年末考朗读可以选程度适合的课外读物(先试读两遍),主要看读得是否正确、流畅(词句连贯),是否能简单回答有关内容的一两个问题;可采取听故事复述的形式,综合测试听、说能力。笔试可在一年级测试项目的基础上,提高写话要求。不要用书面形式测试阅读能力。
&#9313;三四年级后以笔试为主。三年级口试听话转述或选题口述片断,四年级选题口述作文,占10%权重。笔试主要考:识字写字、语言积累、阅读、习作四项,也可书面测试听、记能力。三年级书面阅读命题,重点在对段落或短文内容的粗略理解和初步感受。问题可以是,按提示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概括比较简单段落的意思等。不宜要求深入细致地理解表达,如解释词语、说明句子意思等。阅读题所占权重宜在15—18%,应重视语言积累(词句段篇)和书面自由表达。四年级书面阅读,比三年级稍提高要求,例如,可以独立概括自然段的意思、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大意,写出自己简单的感受等。阅读题权重宜在20%,习作宜占30%权重。
五六年级语文能力测试可以全用纸笔的方式进行。阅读题应由文章的内容理解为主,逐渐过渡到文章情感的体会和一些常见表达方法的领悟,逐渐过渡到词、句的正确理解运用,及结合读文写感受、仿写、叙写等,权重宜占25—30%。习作质量可以用第三学段的标准全面要求,习作在试卷中宜占40%的权重。口述作文可在百分以外加分。
小学阶段语文基本属于能力训练学科。考试评价应坚持几项基本能力测试版块,年年不变,每一版块坚持几种基本题型不变,试题具体内容年年有变化,但又不脱离训练重点。在方向上使教师知道考什么,怎么考,使学生知道练什么,怎么练,不搞声东击西。这样的考试评价,才能对语文教学产生正确导向,才能
上下一心加强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此,设计了《小学语文教学检测命题内容形式举隅参照表》。(见附表11)
7、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应坚持重情感态度、重学习过程、重语文实践、重基本语文能力的原则,主要通过使用《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考查评价记录表》来实施。(此表附后,见“附表7)对此表使用说明如下:
对学生每学期语文学习状况的评价,由语文教师指导学生用《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考查记录表》进行。
“情感态度习惯”评价:每月不少于一次。低年级以教师记录评价为主,每次评价要鼓励中有指导,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良好习惯。中高年级逐渐以学生互评为主,教师及时检查指导。
“平时考查”:记录课堂教学、课前演讲、平时习作、口语交际课、、单元检测等,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的结果。
“综合性学习”:主要评价前面所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各项活动,以“语文学习记录袋”里的各种资料为依据。低年级教师评价为主,中高年级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评互评,相互督促,相互借鉴。各项评价每学期进行两三次,计入本栏目。评价学生完成阅读量、习作量和语言积累量标准,参考《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语言积累量达标计划表》和《小学习作练笔量达标计划表》。(见附表9、10)
“期末考试”:分项进行,有些项目如低年级口试部分和中年级的口述作文,可以适当提前进行。
为体现评价的相对模糊性,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各项测试评价宜采用等级制,允许学生重考,争取更好的成绩。期末分项考试,分项定等级,以不综合为好。各项评价栏目填好后,教师再写出鼓励性评语,向家长反馈,请家长提出意见或建议。然后收回,将此表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8、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也要体现“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原则,坚决改变有些学校以学年末一次性考试成绩对教师奖惩的做法。实行“突出过程,讲求实效”的多因素综合评价。主要通过使用《语文教师教学状况考核评价表》来进行实施。(见“附表8”)对此表使用作如下说明: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状况的考评,由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组织实施。每学期对“常规教学工作”、“学生语文训练”和“自身业务提高”三项,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评估。每次检查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形式,公平公开公正,重在反馈、指导和改进,为学年末全面教学评估提供依据。
“学生语文训练”完成情况的考核,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和语言积累量达标计划表》和《小学语文习作练笔达标计划表》所规定的量为参照
。(见附表9、10)
“教学质量检测”:学年末学校进行一次(也可以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参加考试,但不给学生记成绩,也不向家长反馈,只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数据。低年级的几项口试和中年级的口述作文,由学校对班级学生等距离抽样测试,取平均分与笔试一起作为计算教学质量检测成绩的基础数据。教学质量的评估计算,考虑到应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秀生培养和全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采取多因素综合计算的方法,即“合格率&60+优秀率&10+平均分&30%”,然后乘以50%的权重。表中各项考核得分之和,表示了一位语文教师学年度教学工作的状况。
这样考核教学工作,既保证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落实了大语文教学,又引导教师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还关注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让有效评价成为语文学习的助推器
让有效评价成为语文学习的助推器
发布者:胡华&&&&nbsp发布时间: 11:50:00&&&&浏览次数:1133
&&&&&&&&&&&&&&&&&&&&&&&&&&&&&&&&&&&&&&&&&&&&&&&&&&& &&& 陆艳荣
&&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着重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指出:“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开放性的评价方法,不仅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关注评价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说到学业评价,人们往往会想到“试卷、成绩”这样的词来审视学生的学习状况,不管是过去“应试教育的百分制”,还是如今“素质教育下的等级制”,似乎“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法就是对学生学业状况唯一的评估。课改以来,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书面测试轻实践操作的评价方法,已经越来越无法全面、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中的评价问题也越发显得重要。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多样化、开放性的评价模式。
一、运用多层次施评的手段,关注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提高
1.“因质施评”:在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中,有些评价是显性的,像基础知识的评价,即字、词、句的掌握,就是显而易见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因为它是客观性较强的学业展示。而“阅读”与“作文”就是主观评判较强的内容,在文字的流露过程中,所表述的内容差距界限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根据学业性质不同实施评价,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更为合理、更为公平。
2.“因力施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孩子的付出和努力是成正比的,而有些却不是。例如背诵课文,可能有些孩子读诵了很久,仍背得磕磕巴巴;而有的几乎没怎么看书,就能背得很顺畅。在当今我们都高呼“关注学生基本情感与价值观的提升”时,进行这方面的学业评价,我们采取的是布鲁纳所倡导的“要给予努力了但不一定有好结果的学生以最高的评价”的指导思想。我们知道,考试往往有很大的偶然性,几分之差实在不能说明什么。分数至上的做法会使教育走向僵化。“因力施评”,旨在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
3.“因材施评”:每个孩子是个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特长,发展的阶段也不一样。西方教育方法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应鼓励他们发现和发扬这些优点。孩子之间的任何比较都是不健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中要实行“因材施评”。
&& 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强弱,分层布置作业。如中年极段的作文片段练习:描写有树、有草、有花的一处景物。先帮助学生积累有关花草树木的词组,然后将作文要求分成三个层次:学困生将词组连句,再将句子与句子连接成简单的段落(什么样的树?什么样的草?什么样的花?);中等生在连接简单段落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顺序与位(什么样的树下长着什么样的草?什么样的草中开着什么样的花?);优等生在按序描写景物的层面上,斟酌用词、细致刻画(什么样的树木下生长着什么样的草?什么样的草地中散落着什么样的花?)这样做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而享受教师灵活的评价,获得成就感。这些因差异而“懒堕笨拙”的学生也在成功的鼓励下自主学习,变得“勤奋聪明”,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关注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记得在社会学中了解到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的“镜中之我”理论。就是指人是通过观察别人和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可以反观自身,形成自我的观念。
在日常的生字学习中,在讲解后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如发现写错的字,例如“桨”写成了“奖”。我们建议老师,在这个字的下方画上横线,在新一行的顶格位置,重新写一个规范的、正确的字,且用两种颜色的笔,把它对、错的部分分别显示出来“桨”。这样即使在不能当面为学生讲解的情况下,也利于学生拿回作业后,及时发现自己书写的错误,清晰地了解正确的字形,明确地辨别形近字。在纠正改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扎实地理解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种对错分明的评判中,榜样的力量对学生产生着积极的心理暗示。
三、以课例为载体,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情感的升华,使评价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
在课堂上,如果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那么课堂评价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评价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如在上学期刘老师的一节习作课《百万拍卖会》上的一个片断:
(说明:通过模拟一场拍卖会,为学生创设生活的场景。)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些拍卖物品,我们的教室就是拍卖现场。现在假如你们每个人的手里有一百万,每一件拍卖物品的起拍价是10万,每次至少加价5万,谁出的价格最高,谁就可以把这件商品拿走了。看谁能利用有限的钱买到更多的、物有所值的物品。
(逐项拍卖的物品有“一栋价值千万的别墅”“一张周游世界的机票”“一项特长或专业技术”“一个洁净的生活空间”“一个高贵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一个拥有百万书籍的图书馆”等等,学生一一竟拍)
当老师点击课件出示“健康快乐的父母”时──
生1:50万。
生2:90万。
生3:95万。
生4:600万。我们小组把钱集中在一起了。
师:还有哪个组也把钱集中在一起了?
(3.4小组举手)齐说:我们两个组把钱集中在一起了。
师:看来,我们今天真正明白了1+1──
生(齐答):大于2。
师:好,600万1次,600万2次!
生5:(突然举手)我觉得父母不应该是拍卖物品,因为慈爱的父母是无价的。(全体学生愣住,继而点头表示赞同)
师: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忽略了这一点,情谊是无价的。我决定撤出这一项拍卖,把它免费送给每一位同学,使你们每个人都拥有健康、快乐的父母。
全体学生:“好!”(全班自发鼓掌)
这个环节我印象特别深刻。透过这一环节,我们不光能看出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上是真实的、自由的、团结的、合作的,而且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的表述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即兴的评点中得到了正面的强化。
哲人说,只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才能使每个人的思维碎片形成整体。学生在看似随意的对话中习得语文能力,获得情感教育,更重要的是,这种碰撞无疑是老师和学生在经历着一种心灵的对话。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向全世界提出的一份重要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所言:“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四、通过与文本对话(给文本写点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审美(自主评价)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常常是教师所花的时间、师生所投入的精力与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能力不成正比,我们的语文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明知故问的阅读期待,牵强附会的文本解读,拓展无度的资料补充、千篇一律的媒体演示……低效能的教学导致我们的学生不能把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技巧有机地融到习作中。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开展了“把课文当例子,我为课文写点评”的教学实验研究。实践证明,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好方法。也是改变阅读课堂低效的有益探索。
通过有目的批注、点评,使学生借着读书,与作者心灵相通,受其教益,为之熏陶渐达高远的境界,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批在书头上),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也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批注的内容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最大感受,可以是对文中个别词、句的品评,也可以是对作者写作技巧的评论。可以只评一段,也可以评论全文。评论的段落自己选择。)
说到这儿,不由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则报道,介绍英国2005年学校厨师赛,这是一场激烈的烹饪比赛,选手们要在有限的90分钟之内做出一顿饭。这顿饭要求有两道菜,评价的主要标准是看哪些饭菜能引起11岁孩子们的注意,看他们是不是对饭菜“一见钟情”,这与我们总是喜欢请一些专家来评判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看,让学生给课文写批注与这个“厨师赛”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知道,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编者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是否适宜孩子们阅读?孩子们喜不喜欢?能不能与文本之间产生碰撞,引发孩子们的思考?既然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人,那么他们应该最有发言权。给课文写点评的尝试,不仅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深切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而且让每个学生在比较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潜心体会文本,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和可学可用的写法,感悟、理解和内化积累,势必增强其语文应用能力。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11册16课《草原》是一篇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家之作。以往在课堂上,我们往往引领学生重点品评第一自然段。逐渐梳理出由天到地,由静到动的观察顺序,体会草原的大、绿和美,找出作者看到的、想到的,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妙处等等。知识点多,惟恐有所遗漏。
那天,刘老师把课题板书上,让学生齐读后,我问:“昨天,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大家一定有了不同的感悟,谁愿意把收获分享给大家?”
李霜楚:我喜欢这篇文章中的第一自然段,它描绘出了草原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里天空是明朗的,小丘是翠绿的,到处都是一派自然和谐的景象。作者对草原出神入化的描述使我也仿佛置身于这种境界里,一边放声歌唱,一边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草原多美啊!你愿意读读作者对草原出神入化的描述吗?”我问到。
她读,老师为她在书上盖上了红花。教室里开始升温,不知是不是红花起的作用。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展现、培养着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理解的越深,越能促进表达。
宋晗:这一小节把草原那独特的美景像讲故事一样告诉了我们。许多人没有去过草原,只是知道那里很美。美在哪?那就不得而知了。大家都知道,中国画的线条十分柔美,但草原的线条比中国画还美,这样我们就对草原有一些印象了。这一段非常值得你去想象,只要你仔细读,认真品,闭上眼睛就会印现出草原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相信你一定会十分向往。
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谁评完,也不忘读上一两句。读得不尽人意时再找个人读读、评评。预习时的静思加速了课堂的生成。
孟如梦:第一小节主要描写了作者老舍初次去草原看到的一番美丽风景。本小节有很多描写草原美丽风光的词语,如:“一碧千里,柔美等。”一望无际的草原给大家一种清新自然,流连往返的感觉。在作者老舍的笔下,辽阔无垠的草原更加可爱,更加美丽,更加明朗。本小节作者的描写动静相宜,这样即不矛盾,又能让人理解得很透彻。老舍写的文章,朴实而不华丽,真的值得一读。
老师直点头,已忘记了盖红花。教室依然在升温,讨论在继续。学生在与教科书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碰撞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主体精神,提高言语能力,创造着自己的成长经历。交流促进理解,理解促进表达,表达使课堂丰富起来。
叶晗:这一小节作者运用了很多比喻句,使文中的草原显得更加生动,使人感受更深。读了这一小节,感觉就像作者带我们去草原游览了一圈似的,让我们看到了绿色世界的形象。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叫人舒服。在这种环境下,心情真是欢畅。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中,使我不禁想起了一首描写草原、家喻户晓的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李焱瑄:本小节介绍了老舍看到草原的景象,形容词的丰富,衬托出了草原的美丽,整小节读起来非常有美感,而且富有诗意,从天到地,从远到近,将动态和静态描写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小节既描绘出了草原的美,也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
老师赶紧板书上“动静结合”。在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和感悟的同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着交流。
课堂上不再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而是不同乐趣的汇集与相互碰撞。而这不同乐趣的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也必然激发和产生更多的乐趣。
给课文写点评,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掌握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促进读与写的融合。它能够能够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想象。一个被唤醒的人,他和文本的距离是最近的。
&& 这位老师通过两年来的尝试,同学们发现每一次阅读,他们仿佛都是在造访自己的另一种人生,每一次阅读还使他们经历了别人的体验,分享别人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审美水平渐长。
五、拓宽评价渠道,多元互动,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功能。
1.发挥网络优势,多元参与评价。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网络世界成为今天人们生活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现实世界在信息时代的延伸。它以文字最质朴的方式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加入网络几乎是“零门槛”,并不需要什么特殊技能。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键盘和思想,你就可以成为网络中的一员。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它的生生息息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息息相连。跟上时代的步伐,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让它成为学生语文能力评价的又一利器
我们把打造书香校园与评选书香班级进行有机结合。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班级博客。根据学生的发稿量,网络阅读的点击率,老师的点评,学生的留言等方面作为参考,每学期评选出书香班级。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评价活动,由此产生的师生、生生、甚至是家校之间的多元互动效应是从来没有过的。尤其是家庭的参与促进了与孩子的交流,与教师的沟通,利于达成共识,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利的。(案例略)
我们实验老师在一篇《网络下的阅读评价方式》一文中深有体会地写道:
网络下的阅读、写作的评价方式是一种同时注重过程、方法、结果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法使学生放下追求完美的包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浅层次阅读的基础上各抒已见,你一点我一点,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
这是一个开放的评价。学生可以放下包袱,毫无顾忌的在这一“发表──阅读──评论──回复”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才华而做到最好的状态。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有效的评价呢?
由于评价渠道的拓宽──学校、家庭、社会,评价人员的多元参与──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网友评价和被评价者本人评价。无论谁进行评价都应针对学生的实际,用发展的眼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渐进性,使被评价者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到激励,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意识,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学校以活动为媒介,引导评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群书E览,阅读为先”活动为例,我们首先举办“流动的思想,智慧的光芒”图书捐赠、义卖。利用队活动时间,打破班级、年级之间的界线,给学生提供了广泛交流图书的平台。
接着举办读后感交流活动,班班之间结对子,学生以书信的方式,或者以电子邮件方式对阅读后的书籍发表自己的读后感,进行交流。孩子们以书会友,学生的读书兴趣空前高涨,交流、互动一发不可收。
还有师生同读名著、班级读书交流会、红领巾读书办报活动、读书大王擂台赛、阅读资料搜集大展示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孩子们在快乐中阅读,在快乐中成长,班班争当“书香班级”,生生争当“阅读天使”。
&&& 另外,学校定期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教师全员参与,向家长开放所有课堂,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中向家长展示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所在。老师之间互听互评,使评价的研究成果无形中起到了一定的辐射作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着全面、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作用。
在各个评价过程中,都有详细的评价记录,作为综合评价的档案资料。(附:亲子阅读评价表同伴互助阅读记录表作文评价稿纸语文学业综合评价表等)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把各项评价的记录进行综合评定,各项评价在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不同。得出综合评价成绩后,作为档案材料存于档案之中。既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查,又可以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改变了传统评价中方法单调,只重考试不重人,只见分数不见人的做法。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 综上所述,科学的学业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唤起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自我,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上是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业状况,思索、时间、总结而成的几点小学语文学业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可能还不成熟,还不完善。只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继续不断的总结与反思,不断的挖掘和积累有益的经验,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摸索出一套能促进学生身心、能力发展的评价措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整体提高。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