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非金属性顺序不是非金属性越强,酸性越强吗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范文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摘 要: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是中学化学课的难点,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实质入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判断方法。关键词:金属性;非金属性;依据;问题元素的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指的是元素失电子的性质;非金属性也即氧化性,指的是元素的电子性质。所以它们的强弱就与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有关,容易失电子的,金属性强;容易得电子的,非金属性强。所以,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应从参加反应的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上进行分析,与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没有关系。那么,怎么就知道元素得失电子的难易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一、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依据1.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o Au排在前面的金属其活泼性强,当然容易失电子,金属性强。2.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越易置换出氢气,金属性越强。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缓慢反应,而Al与沸水也几乎不作用,所以金属性:Na>Mg>Al。3.相互置换反应――较活泼金属能从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中(或熔融态的盐中)把不活泼金属置换出来。如Fe+Cu2+=Fe2++Cu金属性:Fe>Cu。如Zn+Fe2+=Zn2++Fe说明金属性Zn>Fe4.原电池中的正负极的判断――负极金属活泼性大于正极金属。特殊情况,铝和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冷浓硝酸中,因铝钝化,铜为负极,但金属性却为Al>Cu。5.从结构上看,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同周期元素金属性:Na>Mg>Al。Sn和Pb同属Ⅳ主族,金属性:Sn>Pb。6.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如碱性:NaOH>MgOH>Al(OH)3金属性:Na>Mg>Al。7.根据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一般来说,对主族元素而言,最高价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即对应金属性越强。8.根据在电解过程中的金属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放电顺序:Ag+>Hg2+>Cu2+>Pb2+>Sn2+>Fe2+>Zn2+>Al3+>Mg2+>Na+>Ca2+>K+在电解过程中一般先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金属的金属性比后得到电子金属性弱。如,含有Cu2+和Fe2+的溶液电解时Cu2+先得电子,所以金属性Fe>Cu。二、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与氢气化合,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如:F2+H2 [冷暗处爆炸]2HF Cl2+H2 [光照]2HFBr2+H2=2HBr I2+H2 [可逆反应]2HI非金属性:F2>Cl2>Br2>I2。2.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如:酸性:非金属性Si3.非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反应。如:Cl2+5KI=2KCl+I2 Cl>I24.从结构上看,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5.从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强弱判断。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对应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弱,其非金属性越弱,即“易失难得”,指阴离子越易失电子,则对应原子越难得电子。6.从对同一种物质氧化能力的强弱判断。如:Fe+Cl2 [点燃]FeCl3 Fe+S [加热]FeS铁分别升到+2,+3,所以非金属性:Cl2>S。综上所述,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得失电子能力以及对应单质或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可相互推导;这部分内容也是对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整合与提高。例题:用“>”或“  1.酸性:H2CO3 H2SiO4 H3PO42.碱性:Ca(OH)2 Mg(OH)2 Mg(OH)2 Al(OH)3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 H2S H2S HCl4.还原性:H2O H2S H2S HCl5.酸性:H2SO4 H2SO3 HClO4 HClO从以上答案中可以归纳出:6.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 。7.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8.元素的 性越强,其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 。9.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生成的气态氢化物,其还原性越 。10.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其成酸元素价态越高,其酸性也越 。分析:这几个题是对前面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的综合应用。答案:1.>
> 6.强 7.强 8.强 9.强 10.强参考文献:冯阳保.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招生应考必备?化学[M].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编辑 薄跃华原文地址:
范文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其对应单质或离子的还原性、氧化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具有统一性,其实质就是对应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那么,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呢?这主要应从参加反应的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上进行分析,切忌根据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进行判断。下面就针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做一简要分析和总结。一、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
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一般是一致的,即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Na
。。。。。。单质活动性增强,元素金属性也增强需说明的是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如Sn和Pb,金属活动性Sn﹥Pb,元素的金属性是Sn﹤Pb,如碰到这种不常见的元素一定要慎重,我们可采用第二种方法。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Na ﹥Mg ﹥A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1中所述,Sn和Pb同属Ⅳ主族,Sn在Pb的上方 ,所以金属性Sn﹥Pb。3、
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通常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金属性也越强,对于置换反应,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因而可由此进行判断。如:Fe + Cu2+ === Fe2+ + Cu 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这里需说明的是Fe对应的为Fe2+,如:Zn + Fe2+ === Zn2+ + Fe 说明金属性Zn﹥Fe,但Cu +2Fe3+ === Cu2+ + 2Fe2+,却不说明金属性Cu﹥Fe,而实为Fe﹥Cu。4、
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置换氢气的难易判断某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金属性就越强。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缓慢反应,而Al与沸水也几乎不作用,所以金属性有强到弱为Na ﹥Mg ﹥Al;再如:Na、Fe、Cu分别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中,钠剧烈反应甚至爆炸,铁反应较快顺利产生氢气,而铜无任何现象,根本就不反应,故金属性强弱:Na ﹥Mg ﹥Al。5、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如从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可得知金属性:Na ﹥Mg ﹥Al。6、
根据组成原电池时两电极情况判断通常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性较强。如Zn和Cu比较时,把Zn和Cu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中,发现铜片上有气泡,说明锌为负极,故金属性Zn﹥Cu。但也应注意此方法判断中的特殊情况,如铝和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冷浓硝酸中,因铝钝化,铜为负极,但金属性却为Al﹥Cu。7、
根据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一般来说对主族元素而言最高价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即对应金属性越强。8、
根据在电解过程中的金属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放电顺序:Ag+>Hg2+>Cu2+>Pb2+>Sn2+>Fe2+>Zn2+>Al3+>Mg2+>Na+>Ca2+>K+在电解过程中一般先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金属的金属性比后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弱,即位置越靠前的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弱。如含有Cu2+ 和Fe2+的溶液电解时Cu2+先得电子,所以金属性Fe﹥Cu。其实这一方法同7本质上是一样的。9、根据金属失电子时吸收能量多少判断元素原子或离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必然伴随有能量变化,就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而言,在一定条件下,失电子越容易,吸收的能量越少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越难,吸收的能量越多,金属性越弱。如两金属原子X、Y,当它们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后,都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X吸收的能量大于Y,故金属性Y>X。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判断金属性强弱时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进行,以防判断时出现偏颇。[练习]有A、B、C、D、E五种金属元素,B和C位于同一周期,且离子半径B>C,A和B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A为负极,D放入到E的盐溶液中,有E析出,含有C和D的离子的盐溶液在电解时,先有D析出,则五种元素金属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B>C>D>E二、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
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2、
从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难易上比较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越容易,则非金属性越强。如:F2与H2可爆炸式的反应,Cl2与H2点燃或光照即可剧烈反应,Br2与H2需在200℃时才缓慢进行,而I2与H2的反应需在更高温度下才能缓慢进行且生成的HI很不稳定,同时发生分解,故非金属性F>Cl>Br>I。3、
从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上进行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如:H2S在较高温度时即可分解,而H2O在通电情况下才发生分解,所以非金属性O>S。4、
从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F除外,因F无正价)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例如:原硅酸(H4SiO4)它难溶于水,是一种很弱的酸,磷酸(H3PO4)则是中强酸,硫酸(H2SO4)是强酸,而高氯酸(HClO4)酸性比硫酸还要强,则非金属性Si5、
通过非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判断若非金属X能把非金属Y从它的盐溶液或气态氢化物中置换出来,则非金属性X>Y如已知:2H2S + O2 === 2S↓ + 2H2O,则非金属性O>S;另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6、
从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强弱判断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对应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弱,其非金属性越弱,即“易失难得”,指阴离子越易失电子,则对应原子越难得电子。7、
从对同一种物质氧化能力的强弱判断如Fe和Cl反应比Fe和S反应容易,且产物一个为Fe3+,一个为Fe2+,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8、
根据两种元素对应单质化合时电子的转移或化合价判断一般来说,当两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得到电子而显负价的元素原子的电子能力强于失电子而显正价的元素原子。如:S + O2 = SO2,则非金属性O>S。9、
从等物质的量的非金属原子得到相同数目电子时放出能量的多少判断非金属性强时,放出能量多,非金属性弱时,放出能量少。[例如]:X、Y两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一个电子后都能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X放出的能量大于Y。那么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A. 原子序数 X > Y
B. 还原性 X-C. 氧化性 X > Y
D. 水溶液酸性 HX > HY[解析]:非金属元素原子获得相同数目电子放出能量越多,生成的阴离子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由此可知,X的非金属性比Y强,其还原性Y->X-,原子序数Y>X,气态氢化物的溶液酸性HY>HX,故答案为A 。综上所述可知,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得失电子能力以及对应单质或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可相互推导;这部分内容也是对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整合与提高,一定要详细分析,理解记忆,才能拨开解题时的种种迷雾,得出正确答案阅读详情:
范文三: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四、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1.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到Au,金属性
。③单质与
反应置换H2难易程度,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
。④单质间的
反应。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金属性越强。⑥金属阳离子的
金属性越强。2.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
。②单质与
化合的难易程度,越易化合非金属性越
的稳定性,越稳定,非金属性越
。④单质间的
反应。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非金属性越强。⑥阴离子的
非金属性越强。五、基础练习1、用元素符号回答原子序数11~18号的元素的有关问题(1)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5)能形成气态氢化物且最稳定的是?2、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负价从-4-13、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活泼性:Y<X<ZC.原子半径:X>Y>Z
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Y=1/2 (X+Z)4、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D.X2Y5、某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此元素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学式应是
D.H6XO66、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增强的是
)A.Na、K、Rb
B.N、P、As
C.O、S、Se
D.P、N、Cl7、下列性质的递变中,正确的是
)A.O、S、Na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LiOH、KOH、CsOH的碱性依次增强C.HF、NH3、SiH4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减弱8、下列各组按碱性依次减弱顺序排列的是:
)A.LiOH、NaOH、CsOH
B.Ba(OH)2、Ca(OH)2、Mg(OH)2C.Ca(OH)2、KOH、Ba(OH)2 D.Al(OH)3、Mg(OH)2、NaOH9、下列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D.HBrO10、A、B是同周期元素,如果A原子半径比B大,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两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应是A强于BB.A的气态氢化物比B的气态氢化物稳定C.A的金属性比B的金属性强
D.A的阴离子比B的阴离子还原性强11、下列各组粒子,按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A.Mg、Ca、K、Na
B.S2-、Cl-、K、Na++C.Br-、Br、Cl、S
D.Na、Al3、Cl-、12、某元素R原子的质量数为127,已知R的离子中含有72个中子,54个电子,该原子最高价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阅读详情:
范文四: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及其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的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及其强弱的判断依据邵西良 一,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 金属性是指气态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气态阳离子)能力的性质.我们常用电离能来 表示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一般说来,元素的电离能数值越大,它的金属性越弱. 金属活动性则指在水溶液中(非固相或气相)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简单水合离子) 能力的性质. 它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为标准的, 标准电极电位与原子的电离能, 升华能, 水合能等多种因素有关.可见"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一般来说,金属 性强的元素,金属活动性越强,但两者有时也表现不一致.例如 Cu 和 Zn,Na 和 Ca,金属 性:Cu>Zn,Na>Ca;金属活动性:Zn>Cu,Ca>Na. 二,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极少数除外) .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与水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 3,常温下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与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 4,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 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极少数除外) .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 越弱. 6,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7,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 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8,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如 铝热反应. 三,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能力的性质.我们常用电子亲合能来 表示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一般说来,元素的电子亲合能越大,它的非金属性越强. 四,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越稳定,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2,与 H2 化合的条件,反应条件越容易.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F 除外) .酸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 强. 5,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从上到下,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6,非金属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的强弱.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 越弱. 7,与同一可变价金属反应,生成物中金属元素价态的高低.金属元素在该产物中价态 越高,则说明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1年级 内容标题 分类索引号 主题词 供稿老师 录入高一学科 化学版本 分类索引描述期数 辅导与自学 栏目名称 审稿老师 审核 专题辅导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及其强弱的判断依据 G.622.46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及其强弱的判断依据 张玲 一校 林卉 二校2()阅读详情:
范文五: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例题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例题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其对应单质或离子的还原性、氧化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具有统一性,其实质就是对应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那么,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呢?这主要应从参加反应的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上进行分析,切忌根据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进行判断。下面就针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做一简要分析和总结。一、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
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一般是一致的,即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Na
。。。。。。单质活动性增强,元素金属性也增强需说明的是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如Sn和Pb,金属活动性Sn﹥Pb,元素的金属性是Sn﹤Pb,如碰到这种不常见的元素一定要慎重,我们可采用第二种方法。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Na ﹥Mg ﹥A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1中所述,Sn和Pb同属Ⅳ主族,Sn在Pb的上方 ,所以金属性Sn﹥Pb。3、
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通常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金属性也越强,对于置换反应,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因而可由此进行判断。如:Fe + Cu2+ === Fe2+ + Cu 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这里需说明的是Fe对应的为Fe2+,如:Zn + Fe2+ === Zn2+ + Fe 说明金属性Zn﹥Fe,但Cu +2Fe3+ === Cu2+ + 2Fe2+,却不说明金属性Cu﹥Fe,而实为Fe﹥Cu。4、
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置换氢气的难易判断某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金属性就越强。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缓慢反应,而Al与沸水也几乎不作用,所以金属性有强到弱为Na ﹥Mg ﹥Al;再如:Na、Fe、Cu分别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中,钠剧烈反应甚至爆炸,铁反应较快顺利产生氢气,而铜无任何现象,根本就不反应,故金属性强弱:Na ﹥Mg ﹥Al。5、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如从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可得知金属性:Na ﹥Mg ﹥Al。6、
根据组成原电池时两电极情况判断通常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性较强。如Zn和Cu比较时,把Zn和Cu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中,发现铜片上有气泡,说明锌为负极,故金属性Zn﹥Cu。但也应注意此方法判断中的特殊情况,如铝和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冷浓硝酸中,因铝钝化,铜为负极,但金属性却为Al﹥Cu。7、
根据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一般来说对主族元素而言最高价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即对应金属性越强。8、
根据在电解过程中的金属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放电顺序:Ag+>Hg2+>Cu2+>Pb2+>Sn2+>Fe2+>Zn2+>Al3+>Mg2+>Na+>Ca2+>K+在电解过程中一般先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金属的金属性比后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弱,即位置越靠前的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弱。如含有Cu2+ 和Fe2+的溶液电解时Cu2+先得电子,所以金属性Fe﹥Cu。其实这一方法同7本质上是一样的。9、根据金属失电子时吸收能量多少判断元素原子或离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必然伴随有能量变化,就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而言,在一定条件下,失电子越容易,吸收的能量越少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越难,吸收的能量越多,金属性越弱。如两金属原子X、Y,当它们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后,都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X吸收的能量大于Y,故金属性Y>X。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判断金属性强弱时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进行,以防判断时出现偏颇。[练习]有A、B、C、D、E五种金属元素,B和C位于同一周期,且离子半径B>C,A和B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A为负极,D放入到E的盐溶液中,有E析出,含有C和D的离子的盐溶液在电解时,先有D析出,则五种元素金属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B>C>D>E二、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
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
从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难易上比较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越容易,则非金属性越强。如:F2与H2可爆炸式的反应,Cl2与H2点燃或光照即可剧烈反应,Br2与H2需在200℃时才缓慢进行,而I2与H2的反应需在更高温度下才能缓慢进行且生成的HI很不稳定,同时发生分解,故非金属性F>Cl>Br>I。3、
从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上进行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如:H2S在较高温度时即可分解,而H2O在通电情况下才发生分解,所以非金属性O>S。4、
从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F除外,因F无正价)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例如:原硅酸(H4SiO4)它难溶于水,是一种很弱的酸,磷酸(H3PO4)则是中强酸,硫酸(H2SO4)是强酸,而高氯酸(HClO4)酸性比硫酸还要强,则非金属性Si5、
通过非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判断若非金属X能把非金属Y从它的盐溶液或气态氢化物中置换出来,则非金属性X>Y如已知:2H2S + O2 === 2S↓ + 2H2O,则非金属性O>S;另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6、
从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强弱判断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对应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弱,其非金属性越弱,即“易失难得”,指阴离子越易失电子,则对应原子越难得电子。7、
从对同一种物质氧化能力的强弱判断如Fe和Cl反应比Fe和S反应容易,且产物一个为Fe3+,一个为Fe2+,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8、
根据两种元素对应单质化合时电子的转移或化合价判断一般来说,当两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得到电子而显负价的元素原子的电子能力强于失电子而显正价的元素原子。如:S + O2 = SO2,则非金属性O>S。9、
从等物质的量的非金属原子得到相同数目电子时放出能量的多少判断非金属性强时,放出能量多,非金属性弱时,放出能量少。[例如]:X、Y两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一个电子后都能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X放出的能量大于Y。那么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A. 原子序数 X > Y
B. 还原性 X-C. 氧化性 X > Y
D. 水溶液酸性 HX > HY[解析]:非金属元素原子获得相同数目电子放出能量越多,生成的阴离子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由此可知,X的非金属性比Y强,其还原性Y->X-,原子序数Y>X,气态氢化物的溶液酸性HY>HX,故答案为A 。综上所述可知,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得失电子能力以及对应单质或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可相互推导;这部分内容也是对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整合与提高,一定要详细分析,理解记忆,才能拨开解题时的种种迷雾,得出正确答案阅读详情:
范文六:金属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可以看元素周期表,一般来说元素周期表越左下的那个元素金属性越强,右上的那个元素非金属性越强。(除去0族元素)同一周期内从左至右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这是一般的简单判断。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a)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其金属性越强。 b)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单质可以置换金属性弱的单质。c)单质的还原性和阳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单质的金属性越强。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碱性越强,对应的金属单质的金属性越强。 e)原电池的正负极,作负极的电极金属性强,越容易被腐蚀。f)失去电子吸收能量的多少,吸收能量少,说明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a)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容易反应,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b)单质的氧化性或阴离子的还原性,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单质的非金属性越强。d)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单质可以置换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e)原子得电子释放能量的多少,释放能量越多,说明越容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阅读详情:
范文七: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的依据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的依据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一、依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减弱,元素的金属性也减弱例外:金属活动性:Sn>Pb,但元素的金属性: Pb > Sn。二、依元素周期表判断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三、根据金属原子失电子吸收的能量判断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时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就金属原子失电子而言,在一定条件下,失电子越容易,吸收的能量越少,失电子越难,吸收的能量越多,故根据金属原子在相同条件下失电子时吸收能量的多少可判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四、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如碱性:LiOH再如: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 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金属性强弱顺序为:Na> Mg>Al。五、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判断与水反应越易、越剧烈的金属单质,其原子越易失电子,该金属活泼性越强,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反应,与冷水不反应,Al与热水反应很慢,则金属性:Na> Mg>Al。Fe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Cu与稀盐酸不反应,则金属性:Fe>Cu。六、依电化学中电极来判断1.就原电池而言: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人的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2.就电解而言:电解过程中离子放电情况为:阴极:Ag+>Hg2+>Fe3+>Cu2+(氧化性) ,则元素金属性与之相反。例1、 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的氧化性强于Y2+。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Z>Y>M
B.X>Y>Z>M
C.M>Z>X>Y
D.X>Z>M>Y用心 爱心 专心
- 1 -解析: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H2SO4中,形成原电池,X溶解说明金属活动性X>Z;电解Y2+和Z2+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则金属活动性Z>Y;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其单质的金属活动性越弱,则金属活动性Y>M,选A。七、根据物质间的置换反应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总是向着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减弱的方向进行,即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如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性强弱时,可将通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若铁片表面上生成单质铜(Fe+Cu2+ = Fe2++Cu),则金属性:Fe>Cu。用心 爱心 专心118号编辑
- 2 -阅读详情:
范文八:1能作为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的是一、选择题1.能作为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的是
①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③原子失电子数目的多少 ④单质间的置换反应A.①②③
D.①②③④2.不能用来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A.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B. 单质间的置换反应C.跟氢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 单质熔、沸点的高低3.有A、B、C、D、E 5种金属元素,其中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A、B都可以从C盐溶液中置换出C,D与冷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A、B、C、E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盐酸中只有E不放出氢气,则这5种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排列的是
)A.A、B、C、D、E
B.D、B、A、C、EC.D、C、B、A、E
D.D、B、C、A、E4.下列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B.Mg(OH)2
D. Al(OH)35.下列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按顺序逐渐递增的是
)A. NH3、H2O、HF、HCl
B.CH4、SiH4、NH3、PH3C.HI、HBr、HCl、HF
D.HCl、H2S、PH3、SiH46.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A. 酸性HClO4>H2SO4>H3PO4
B. 稳定性NH3>H2O>HFC. 还原性Cl->S2->P3-
D.氧化性Al3+>Mg2+>Na+7.已知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三种元素X、Y、Z,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性X<Y<ZC.原子半径X>Y>Z
D.阴离子的还原性X->Y2->Z3-8.按C、N、O、F的顺序,其性质表现为递增的
)A.失电子能力
C.非金属性
D.还原性9.已知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其负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最高价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其气态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2.35倍,该元素是
D.氯10.某非金属元素X的最高价为+m,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子中有b个氧原子,则这种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A.Hm+2bXOb
B. Hm-2bXOb
C. H2m-bXOb
D. H2b-mXOb第一册
第51页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2)11.X、Y两种原子当它们获得1个电子成为稀有气体原子结构时,X放出的能量大于Y放出的能量,则可推断
)--A.非金属性Y>X
B.离子的还原性Y>X--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Y>HX
D. 离子的半径Y<X二、填空题12.用元素符号回答原子序数11—17号元素的有关问题:(1)原子半径最大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离子半径最小的是
。(2)最容易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是
,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是
。(4)能形成简单阳离子,又能以原子团形式形成阴离子的是
。13.元素A的氢化物分子中含10个电子,A的最高价氧化物B与适量的烧碱反应生成酸式盐C,取C的固体加热生成一种新盐D和混合气体E。则A
。(填写化学式)14.A、B、C、D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四种元素。已知0.2molA与酸充分反应生成2.24LH2(标准状况),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最内层电子数多1,C、D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C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C;D单质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1)A、B、C、D的元素名称分别为A
,D(2)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写出A、B、C、D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计算题15. 某元素的单质2.7g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3.36L(标况)H2,又知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通过计算与讨论推断是什么元素。16.某元素R的气态氢化物的的化学式为RH3,最高价氧化物中R的质量分数为43.66%。(1)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2)已知R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试画出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写出R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一册
第52页阅读详情:
范文九:浅议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的辨证关系及判断其强弱的依据一、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非金属性―非金属原子得电子能力的性质。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反映该元素原子转移出或转入电子的一种性质,它的强弱就由该元素的气态原子的电离能或亲和能大小来决定。而原子电离能或亲和能又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关,元素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上电子数越多亲和能越大,获电子能力就越强,我们就说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元素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上电子数越少,电离能越小,失电子能力就越强,我们就说该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根据以上原理,不难看出,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由于电子层相同,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原子核对外层的引力越大,失电子越难,,所以,金属性依次减弱,而非金属性则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至下,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核对外层的引力越小,越易失电子,因此,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在中学化学教材中,除用上述理论依据推断还可根据实验推断,如:判断金属性强弱a跟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c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极少数例外)d单质还原性强弱e简单离子氧化性强弱f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g原电池中的正负极,一般做负极的元素金属性强判断非金属性强弱a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c单质的氧化性d简单离子的还原性e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f其它:2Cu+S=Cu2SCu+Cl2=CuCl2在具体描述元素的金属性、非属性时,还应该遵循金属元素用金属性强弱来描述,其氧化物的水化物用碱性强弱来描述。例如:比较KOH与Mg(OH)2时,只能说:钾元素的金属性比镁元素强,KOH的碱性比?Mg(OH)2?强而不能说KOH的酸性比?Mg(OH)2?弱;同样,也不能说Mg(OH)2的酸性比KOH强、镁的非金属性比钾强。因一般金属元素主要表现为金属性,其氧化物的水化物主要表现为碱性。同理,非金属元素也应用非金属性来描述,其氧化物的水化物用酸性强弱来描述。例如:比较H3PO4与H2SO4时,只能说: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磷元素强,故H2SO4的酸性比H3PO4强,而不能说H3PO4的碱性比H2SO4强;同样H2SO4的酸性比H3PO4强、磷的金属性比硫强,因非金属元素一般主要表现为非金属性。二、 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性、还原性是物质(或微粒)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它的强弱应由该物质(或微粒)的电极电势大小来决定,电极电势大小又与该物质(或微粒)获取电子能力大小相关。而获取电子能力大小又与组成物质元素的价态和介质相关。如:S元素,若单质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它与金属单质反应时,表现氧化性(Fe+S=FeS),它与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或其他化合物相遇时,则表现出还原性,如:S+O2=SO2,S+4HNO3(浓)=SO2↑+4NO2↑+H2O等。但硫元素若处于最高正价时(H2SO4),则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如Cu+2H2SO4(浓)=CuSO4+SO2+H2O等。其次是外界条件如温度、浓度、酸度等因素也对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浓H2SO4、浓HNO3的氧化性就分别比稀H2SO4、稀HNO3的氧化性强;而浓H2SO4与铜反应时,只有加热时才能反应。再如NO3―在中性或碱性中就很难表现出氧化性,但若NO3―在酸性条件下,其氧化性特别强。判断物质(或微粒)氧化性和还原性: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从左到右)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2.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从前到后其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简单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3.依据非金属活动性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一般越强,对应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5.依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或难易程度金属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其单质还原性越强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越易或其氢化物越稳定其单质氧化性越强6.依据使其他物质被氧化或还原的程度不同氧化剂使同一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7.依据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元素为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为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为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随化合价降低,其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如:氧化性Fe3+>Fe2+还原性Fe>Fe2+。一般来说氧化剂的稳定性越差其氧化性越强。如氧化性HClO>HClO48.影响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的因素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强浓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酸碱度:如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依据反应条件:是否加热,有无催化剂及反应温度的高低和反应物浓度如:N2+O2=2NO(反应条件是放电)2NO+O2=2NO2还原性NO>N29.依据电化学反应原理比较原电池中,还原性负极>正极电解池中(以惰性电极电解为例)阳极:易失电子的先放电,还原性S2―>I―>Br―>Cl―>OH―阴极:易得电子的先放电,氧化性Ag+>Fe3+>Cu2+>H+三、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由其电离能或亲和能大小来决定,而物质(或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由其电极电势决定。就其实质来讲,金属性的强弱和还原性的强弱都与失电子强弱有关;非金属性的强弱和氧化性的强弱都与得电子强弱有关。一般来说,元素金属性强,该元素的单质的还原性强,对应简单离子的氧化性弱;元素非金属性强,该元素的单质的氧化性强,对应简单离子氧化性弱。注意运用金属性、非金属性这两概念时,应只用来修饰元素,不能用来修饰具体物质与微粒。参考文献[1]曹锡章,宋天佑,王杏乔,修订.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化学》(第三版)上册,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无机化学学习指导.高教《无机化学》(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实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阅读详情:
范文十: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方法一、根据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越靠前,金属性越强。2.同一主族的金属元素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二、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越靠前者,其金属性越强。三、根据实验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越易反应,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2)根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A置换出B,则A对应的金属元素比B对应的金属元素金属性强。(3)根据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或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Fe对应的是Fe2+,而不是Fe3+)。(4)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5)根据电化学原理:不同金属形成原电池时,作负极的金属较活泼;在电解池中的惰性电极上,先析出的金属其对应的元素较不活泼。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1)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越易化合则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2)根据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越稳定,则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3)根据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A能置换出B,则A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B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4)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练习:1.X可以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一定是比Y活泼的金属B.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C.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D.X是金属时,Y一定是金属;X是非金属时,Y一定是非金属2.用“>”或“  (1)酸性:H2CO3_____H2SiO3,H2SiO3_____H3PO4(2)碱性:Ca(OH)2_____Mg(OH)2,Mg(OH)2_____Al(OH)3(3)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O_____H2S,H2S_____HCl(4)还原性:H2O_____H2S,H2S_____HCl(5)酸性:H2SO4_____H2SO3,HClO4_____HClO从以上答案中可归纳出:(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_____;(2)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_____;(3)元素的_____性越强,其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_____;(4)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生成的气态氢化物,其还原性越_____;(5)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其成酸元素价态越高,其酸性也越_____。(作者单位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乐都一中)编辑 张珍珍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卤素单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