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了发可以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吗

硫细菌自养需氧型(化学能自养型)自养需氧型(化学;其他细菌异养需氧型或者异养厌氧型体内寄生虫异养厌;菟丝子异养需氧型(寄生植物)蘑菇(大多数真菌)松;知识点的归纳:;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快最少(最窄)叶黄素:黄色;色素叶绿素a:蓝绿色最多(最宽);叶绿素b:黄绿色最慢;水的光解O2全来自水;ATP的形成;光合作用过程;CO2的固定:C5+CO2→2C3;暗反应
硫细菌自养需氧型(化学能自养型)
自养需氧型(化学能自养型)
其他细菌 异养需氧型或者异养厌氧型
体内寄生虫
异养厌氧型
菟丝子异养需氧型 (寄生植物)
蘑菇(大多数真菌) 松树(一般植物) 自养需氧型
松鼠(一般动物)
异养厌氧型
知识点的归纳:
胡萝卜素:橙黄色
最少(最窄)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
最多(最宽)
叶绿素b:黄绿色
O2全来自水
光合作用过程
CO2的固定:C5+CO2→2C3
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场所 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
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
净光合强度(净积累)=总光合强度-呼吸消耗
光照:影响光反应
温度:影响酶活性
CO2:影响暗反应
矿质元素:N、P、Mg、K
异养需氧型 异养需氧型
第五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细胞增殖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多,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二)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三)真核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真核生物体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
无丝分裂:
真核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方式
(四)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②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③间期长,分裂期短;
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2、有丝分裂的过程: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活动旺盛)
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
?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4、染色体与染色单体
染色体的条数是以着丝点来计算的,有一个着丝点就是一条染色体;染色单体是染色体进行复制后,在一个着丝点存在有两个相同的单体,这两条单体被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其整体是一条染色体。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6、细胞器与细胞有丝分裂的关系
有丝分裂间期,在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需要消耗ATP分解释放出来的能量,而ATP主要是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和细胞内的蛋白质要在核糖体中合成。因此,分裂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游离的核糖体数量较多(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是合成某些专供输送到细胞外面的分泌物质,如抗体、蛋白质类激素等)。在细胞分裂的前期,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内的两个中心粒,已经各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在前期向两极移动,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以牵引染色体移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进而扩展而成细胞壁。这一结构的形成必须有高尔基体参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期,参与活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5、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和)
2、举例:草履虫、蛙的红细胞等。
二、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是奢侈基因的表达(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数量和种类没有减少或改变,只是不同种类细胞中转录、翻译形成的mRNA和蛋白质不同,导致细胞
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
3、细胞分化的特点:持久性(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稳定性、一般不可逆性
4、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增加;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
分化程度与分裂能力成反比
5、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分化产
生血细胞(如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和淋巴细胞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发育成完整新植株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每个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已分化的动物细
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所以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比植物细胞低,仅局限在细胞
3、细胞全能性大小比较: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同类细胞中受精卵>生殖细胞>分化程度低的体细胞(能分
裂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体细胞(不能分裂的细胞)
4、细胞全能性实例:植物组织培养(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离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长成一棵胡萝卜、动物核
移植技术)
(三)细胞衰老
1、衰老细胞的特征:
①细胞核膨大,核膜皱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减慢);
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减退;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⑥细胞内色素沉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细胞的增殖能力是有限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四)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自动结
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如: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
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2、细胞凋亡的意义: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3、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三、细胞的癌变
(一)细胞癌变原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
基因突变: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和抑癌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同
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原癌基因表达而抑癌基因被关闭
细胞发生异常分化或未完成正常分化
(二)癌细胞的特征:
(1)无限增殖(没有接触抑制,癌细胞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分裂)
(2)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
(4)能够逃避免疫监视
四、知识点的归纳:
1、连续有丝分裂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分生区、形成层、受精卵、癌细胞、干细胞
DNA:复制就加倍,分到两个子细胞就减半
染色体:复制不加倍,着丝点分裂加倍,分到两个子细胞减半
染色单体:复制就有4N,分开就为0,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分到两个子细胞减半,
有单体=DNA,无单体DN A=染色体
2、细胞分化概念: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① 特点:持久性,贯穿整个生命过程,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不可逆转(与组织培养的脱分化再分化不矛)
②实质:细胞中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的DNA相同,mRNA不同,蛋白质
③结果: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细胞、组织
④意义:分裂和分化是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概念:受致癌因子作用,不再分化,恶性增殖
特点 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糖蛋白减少,易运动)
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直接原因:接触致癌因子
根本原因:在致癌因子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异常分化或未完成正常分化)
水分减少 体积减小 细胞萎缩 代谢变慢
酶活性降低
4、衰老细胞特征
色素逐渐积累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颜色加深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
第二章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第一节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注: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
来源: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与有丝分裂相同)。
前期: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体(同有丝分裂)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排)。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简) (1)_图文21等内容。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专题一)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4、特点:简(机构简单)、速(办事效率高)、密(决策封闭性)。 5、评价 (1)...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必修 2 第 1 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考纲要求】 知 2.1 遗传的基本规律 简述孟德尔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 果 解释基因的...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题答案(1)_IT认证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2012年微机考试复习题2011 年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练习题 一到五套题目 21~22 是分析题在后面,28~...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必修 1 第一章 1、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看做质点处理的是( A.自转中的地球 C.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 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  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必修1复习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复习资料 地理学科必修 1 1. 天体系统的级别 P3 2. 太阳...  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第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下册七年级上 第一课 1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___。距今 ___ 年;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___起了决...  课题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第周第 课时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1) 使学生掌握生活与消费的有关知识。 1.知识和技能目标: ...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导学案(1)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 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  济南外国语学校 2010 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班级:___ 姓名:___ 编号:024 《综合模拟测试一》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教育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参照高考等考务管理
时间: 3:00:53
来源:生活晨报
作者:本站
编辑:刘强
  据新华社1月17日电记者17日从教育部了解到,针对目前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织和管理不够严密科学、考试安全还存在隐患和漏洞等问题,教育部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各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工作规定,建立健全学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规章制度,严格依规实施考试。《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管理的意见》提出,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对考务管理工作负责,加强从命题、制卷、运送、保管、分发、施考到评卷全过程管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学校的工作职责,逐级签订考试安全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省级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必须全部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进行,相关学校有义务承担考试任务并按要求做好工作。要加强标准化考点的日常维护和升级,完善应急指挥系统、网上巡查系统、作弊防控系统、考生身份验证系统,以及防范现代科技手段作弊的相关检查检测设备,全面提高标准化考点技术防范水平。  意见要求,要严格监考巡查,加大对考场实地和网上巡查力度,防范、制止并如实记录违规行为。要利用网上巡查系统,实时传送标准化考点网络监控图像,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对考风考纪薄弱地区,要采取约谈、巡视、派人进驻考点等方式,切实加强考风考纪监督,规范考试秩序。&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我的图书馆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调剂(tiáo) &广袤(mào) &&祷告(dǎo)& &杳无音信(yǎo)
B.荆棘(jīnɡ) &呻吟(yín) &&兑现(duì) &&骇人听闻(hài)
C.亢奋(kànɡ) &切磋(cuō) &&尴尬(ɡān) &&叱咤风(zhà)
D.踌躇(chóu) &焦灼(zhuó)& 窥探(ɡuī) &&数见不鲜(sh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辐射 棉絮 锻炼 归根结蒂 &&&&&B. 膨胀 暇想 倩影 自命得意
C.囊括 蹂躏 横亘 逆来顺受 &&&&&D.洗漱 嬉闹 商榷 惴惴不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红楼梦》对贾府这个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
B.《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围绕蜀、魏、吴三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
C.塞万提斯一生左冲右突,期盼有所建树,但都事与愿违,晚年蜗居在一个下等公寓,潜心文学创作,苦口婆心,完成了《堂吉诃德》的写作。
D.巴尔扎克通过他那深邃的眼光看到当时封建贵族社会已经日薄西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产者统治的社会,金钱取代一切成了人们的上帝。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创新是人的天性,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电子化、机械化,都是不断创新。
B.“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性的文章应当写得波澜起伏。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
C.对于什么是美,从古至今人们有过许多不同的解释,迄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承认美的存在,也不影响我们对美的追求。
D.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是流行文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古代抒情散文抒发的感情不一,语言也各具特色:有的典雅华丽,&&&&&&&&&&& &;有的沉郁顿挫,&&&&&&&&&&& &;有的娓娓道来 。
所有这些,至今读来仍能 。
①气韵流动 &&②质朴自然&& &③令人回肠荡气 &&&④感人肺腑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
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
夜深人静时,捧一本莎士比亚的剧本细读,让经典的纤指轻轻拨动心灵的琴弦……在这个繁忙的网络时代,不知还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阅读经历。
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它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气质,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
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人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读什么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读经历。
现代社会的通病,往往与经典的远去相关。很多人把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学校课本中仅存的那一点点人文经典,也早就沦落成为考试的工具。目光由此开始变得短浅,精神多了一些浮躁,胸怀也变得越加狭小……
不止一位美国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少开始。当年轻人被现代科技层出不穷的成果搞得眼花缭乱,他们也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但是,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上却是人文的。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斯坦因为美国大学人文教育的衰退而深感焦虑,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大学新生应当是为了学习伟大的书籍,不应是为了要跟上那些伟大的应用程序而走进校门。”
美国学者马克·鲍尔莱恩则将不再喜欢阅读的年轻人称作是“最愚蠢的一代"。他在同名著作中略带悲伤地写道,那些坚信“书籍早已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在丢弃人类文明的成果啊。
当阅读经典成为奢侈,甚至成为痛苦,文明的光亮也就会变得逐渐黯淡。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弗格森近年来不断提醒人们注意,能够让西方文明避免衰落的关键就在于人文教育。
文明的传承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继承与培养的。我们不可能服用一种药丸,就一劳永逸地成为某种文明的成员,而只能通过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来延续文明的精神,其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阅读经典,因为一种文明密码的关键部分往往就隐藏在经典之中。
美国专栏作家弗兰克·布鲁尼在《大学真正的价值》一文中写道,他不知道《李尔王》该如何满足劳动力的需求。但是学习莎士比亚戏剧是一个石阶,帮助我们进入一种更有知觉、更缜密的存在,“大学就应当是这样一座金矿”。
文明是有根的。世界上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们,如今有很多都在忙于寻找不同文明的来源,文明的兴衰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时髦话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寻找一种文明延续的路径与探索一种文明崛起的道路,已经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故事,更不是美国或西方的故事,而是一个世界的故事。现在,这个沿着历史长河走来的故事正不断地叩问着我们这些现代人的心灵:当经典越来越远,文明之根还会有多深?
(选自201 5年4月23日《人民日报》23版)
6.下列关于“人文经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经典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
B.人文经典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构成了民族和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
C.人文经典阅读的缺失会让人的目光变得短浅,精神多了浮躁,胸怀变得狭小。
D.学习人文经典,必须认真学习莎士比亚戏剧,这样才能找到通往文明的石阶。
7.对“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阅读什么 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读经历。
B.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少开始。
C.有人认为,坚信“书籍早已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年轻人,放弃经典阅读,就是在丢弃人类文明的成果。
D.文明的传承只能通过后天的继承和培养,阅读经典就是人文教育中用来延续文明精神的主要方式之一。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B.课本中仅存的少量人文经典已沦落为考试工具,因此学生们把大量的闲暇时间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
C.年轻人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但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上却是人文的。
D.在全球化的今天,寻找文明延续的路径与探索文明崛起的道路,是全世界人民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日:“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日:“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日:“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日:“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将王翦破赵 &破:攻破 &&&&&&&&&&&B.臣愿得谒之 &&&&&谒:拜会
C.秦之遇将军 &&&遇:遭遇 &&&&&&&&&&&D.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
1 O.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请荆卿曰 &&&&&&&&&&乃遂私见樊於期
B.可以解燕国之患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C.今闻购将军之首 &&&&&&太子闻之,驰往
D.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伏尸而哭,极哀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日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端,一连用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B.荆轲提出用樊将军首级与督亢地图作为信物取得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智谋。
C.樊於期明白荆轲的行动计划后,甘愿自刎献头,体现了他的豪爽慷慨、义勇刚烈、热肚直肠。
D.太子丹不忍心杀樊於期,樊於期自杀后他又伏尸痛哭,这些均反映了他的懦弱和妇人之仁。
二、非选择题(第1 3至22小题,共7 6分)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 &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 &&&&&&&&&&&&&&&&&&&&&&&&&&&&&&&&&&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江间波浪兼天涌,&&&&&&&&&&&&& &。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 &,是夕阳中的新娘;&&&&&&&&&& &,在我的心头荡漾。(徐志摩《再别康桥》)
(4)臣少多疾病,&&&&&&&&&&& &,&&&&&&&&&&& &,至于成立。 (李密《陈情表》)
1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每空2分,共4分)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出身寒微,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无人赏识,屡试不中,报国无门。在这首诗中;作者借松写人,寓意深长。“刺’’字不但准确勾画出小松向上冲刺的外形特点,而且把小松&&&&&&&&&&&&&&&&&&& &的精神也表现出来了;“不识"“始道"两个词语则讽喻那些&& &&&&&&&&&&&&&&&之人。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15分)
绿色的太阳
①公共汽车沿着乌鲁木齐至阿勒泰的公路,绕过白雪皑皑的天山,驶进了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我俯在车窗边,睁大好奇的眼睛,饱览着大漠风光、边塞景色。和万里之外的江南家乡那明丽秀巧的小桥流水柳如烟的景色相比,天山北麓的漠漠沙海,以它那壮阔的风貌,对我是很有吸引力的。瞧,那无垠无涯的大沙漠,那从沙堆里蹦出来的旭日,那远处的几峰驼影,那一行横空南飞的秋雁……像是一帧帧画幅,嵌到车窗口,陪我在沙漠里穿过了一天,两天,三天。
②一天,两天,三天,每天映入眼帘的,除了沙漠,还是沙漠,一片单调的枯死的灰黄的颜色,涂抹着高天阔地,染得我的眼光一片枯黄,心儿也变得枯黄。就连我一向喜爱的桔红的朝阳,竟也似被黄沙淹成枯黄的模样。这时候,我的记忆中爆出了“纷红骇绿"、“摇黄绽紫”这些五彩缤纷的词汇,浮出了柳碧花鲜的洞庭家乡。我真盼望大漠送给我一双彩色的眼睛,让我双眼里嵌满鲜花、芳草,映进多姿多彩的画面。即使办不到这点,哪怕是送来一朵绿色的云,一片碧青的绿洲,一缕澄碧的泉水,用湿润润的绿,来揩拭我眼里和心头蒙上的一层枯黄,带来一点生趣也好啊。
③第四天我睁开双眼,四顾一望,依旧是一片无际无边的枯黄的沙漠包围着。初次见识大漠风光的那种新鲜感消失了,我干脆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瞌睡,任凭摇摇晃晃的汽车载我在沙漠里横渡,在枯黄的颜色中钻穿,而不愿再让它渗进我的眼睛,渗透我的心境。淹漫我的感情。
④蓦地,不知是谁激动地喊了起来:“快看,绿色的太阳!”
⑤终于,像荒芜的土地盼望种子一样,从人们嘴里播出了第一个“绿”字,立刻把全车人的睡意全都掠走,大家都振作起来,挤向西边的车窗,让眼光驰向远处的天边。
⑥天边,不知是一片草原,还是千顷麦苗,像一座绿色的大海,绿油油地从地平线涌来,即便是南飞秋雁衔来的秋意,也没有能够在那儿降落。就在这绿碧丛中,在绿色的地平线上,现出小半个快要沉没的夕阳。通常见到的落日,或是橙红,或是桔黄;前几天见到的沙海落日,则是毫无生气的蜡黄色。可是,眼前看见的夕阳却很奇怪:它留在绿色地平线上的那一部分,既没有五彩云霞簇拥,也没有暮霭烟雾笼掩,因此,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它由枯黄渐渐变成绿色,射出像草地那样绿茵茵的光辉,染得天空也绿油油的,使远天远地都变得嫩鲜鲜的,显得十分美丽。
⑦绿色的太阳,像是一泓绿色的泉水,润湿了我们干涩的眼睛和干枯的心,润湿了我们干涩的喉舌和干涩的感情。车上的旅客活跃起来,车厢里响起了兴奋的话语。
⑧“真怪!"一个跟我一样初次来边疆出差的广东同志,像是问别人,又像是问自己,
“红太阳到了阿勒泰这地方,怎么就变成了绿太阳呢?"
⑨“告诉你吧,同志。"和他并肩坐在一起的,穿一身旧军装的汉族老同志,拍着那广东来客的肩膀,风趣地说,“一九五0年我们进军新疆解放阿勒泰以后,就留在原地办军垦农场。那一片绿油油的,是我们农垦战士在戈壁沙滩上开垦出来的麦田瓜地。那太阳是让麦苗瓜叶映绿的!”
⑩“大叔,您说错了!"一个带上海腔的年轻人,一定是支边青年,笑着说,“那一片碧青青的,是我们开垦种植的苹果园、葡萄园,太阳是经过苹果林、葡萄架下的时候,叫我们的果树染绿的!" 。
坐在年轻小伙前面的一个穿绣花连衣裙、带银饰羽翎帽的哈萨克姑娘回过头来,不服气地笑着说:“那一片绿得无边的,是我们把乌伦古河的水引进沙漠,撒下种子,让沙漠变成的大草原。那太阳,是让我们的渠水浸绿的,是让我们的草原渗绿的。,’
“你看,那太阳露出的小半边,圆圆的,绿绿的,多像我们瓜田里的一只露出绿叶来的大西瓜哟!"老农垦战士没加反驳,却用一个新颖的比喻,在坚持自己的意见。
“我看,像我们果园里一棵枝叶茂盛的果树的浓荫。”支边青年马上用另一个新鲜的比喻,来支持自己的说法。
哈萨克姑娘很聪明,也说出了自己的想象:“你们看,那太阳像不像一座架在草窝里的牧民的绿毡篷呀?”
“你们说的都对。"一个干部模样的维吾尔族中年男子,沉思地微笑着说,“是我们几个民族团结一起,建设边疆,给沙漠披上了绿衣。那一片绿色,是我们的青春染绿的。那太阳是感染了我们的思想才变绿的。”
(选自《当代散文鉴赏》,有删改)
1 6.第②③段“枯黄"一词出现六次,反映作者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1 7.简要赏析第⑦段划线的句子。(4分)
1 8.文章开头着力渲染沙漠的“枯黄",直到第④段才点出“绿色的太阳"。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它有什么作用? (4分)
1 9.结合全文,说说“绿色的太阳"有何深刻含义。(4分)
20.根据对联的要求,参照示例,从下面提供的五个汉字中选一个最合适的字拆字对出下联。(3分)
示例:闲①看门②中月,思耕心上田。
【注】①闲:繁体字为“閒’’。②门:繁体字为“ 門’’。
蚕 岩 苗 闷 李
鸿是江边鸟,
&&&&&&&&&&&&&&&&&&&&&&&&&&&&&&&&&&&&&&&&&&&&&&&&&&&&&&&&&&&&&&& &&&&&&
2 1.某校期末清点财产时,对学生课桌的损坏情况作了统计,请你根据下面表格中的信息,写出一条结论,并向学校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4分)
占课桌百分比
(1)结论:&&&&&&&&&&&&&&&&&&&&&&&&&&&&&&&&&&&&&&&&&&&&&&&&&&&&&&&&&&&&&
&&&&&&&&&&&&&&&&&&&&&&&&&&&&&&&&&&&&&&&&&&&&&&&&&&&&&&&&&& &&&&&&&&&&&&&
(2)建议:&&&&&&&&&&&&&&&&&&&&&&&&&&&&&&&&&&&&&&&&&&&&&&&&&&&&&&&&&&&
&&&&&&&&&&&&&&&&&&&&&&&&&&&&&&&&&&&&&&&&&&&&&&&&&&&&&&&&&&&&&&&&&&&& &
作文(40分)
22.以“起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8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1 3.(1)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而"“亲’’各1分,而’’按教师用书解释为“假如"亦可)
(2)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凌侮的耻辱也消除了。(被动句式1分,句意1
1 4.(1)塞上风云接地阴 &&&孤舟一系故园心&&& &
(2)栏杆拍遍 &&&登临意
(3)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4)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共6分)
1 5.积极进取(或“奋发向上’’“勇敢向上’’“顽强坚韧") 目光短浅(或“不识人才")
(每点2分,共4分)
1 6.初次见识大漠风光的新鲜感消失了,单调的色彩让作者感到烦躁难受,并迫切盼望出现多姿多彩的风景。(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1 7.运用比喻,写出了我们见到“绿色太阳"时兴奋、愉悦的心情,那令人振奋的绿色太阳将我们的感官、情绪全部调动了起来,满足了我们的视觉和心理需求。(答出修辞1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
1 8.①欲扬先抑(或抑扬法)。开头写在漠漠沙海中度过了枯燥的三天,不厌其烦地渲染令人昏昏欲睡的“枯黄",这是抑;在令人倍感疲倦和压抑的时候,忽然推出令人振奋的“绿色的太阳",这是扬。(2分)②一抑一扬,相互映衬,使文章曲折生姿,增添意趣。(2分,意思对即可)
1 9.①“绿色的太阳"既是实写的自然景观,又富有象征意味。②生活中固然有许多不如意,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不懈追求,用双手、用青春去创造,就一定能迎来美好幸福的生活。(答出“自然景观"1分,阐释象征意义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0.答案示例:“蚕为天下虫’’或“岩为山下石’’(选“蚕"或“岩’’作答,符合对联要求的给3分;答“苗为田上草’’或“李为木下子’’的给2分;答“闷为门内心”的给1 分)
2 1.(1)该校70%的课桌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情况。(2分)(答“完好无损占30%"的得1分)
(2)学校要及时修理损坏的课桌,并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2分)(答“赔偿”的得1分)
【参考例文】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题记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对这句话奉为真理,他们致力于为孩子打造闪光的童年,却忽视之后的教育殊不知,人生并非几秒定胜负的短跑赛场,相及,人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比赛,它考验着人们的恒心与耐力,相较而言,在起点的表现似乎不那么重要。
在起点处就落后于人,没关系,伟大的海伦·凯勒告诉我们,坚持到最后并非奢望两岁时因发烧而失去听力和视力的海伦在他人看来似乎毫无希望,但这在起点的落后并不妨碍她奔跑的坚持看不见前方的路标,她用真挚的心灵引导方向;听不见加油的呐喊,她用笔下的诗文汇聚成清泉,缓解身体的劳累她用永不放弃的精神支撑起了千千万万残疾者的信念倘若海伦·凯勒拥有优越的起点,那么也许她会安稳平凡地度过一生,但那样就不会有全世界的鼓舞声为她冲破终点而庆贺,人们又少了一个值得敬佩的榜样。
纵观历史长河,数风流人物,多少豪杰不曾在少年时出类拔萃以闻鸡起舞的美谈闻名于世的东晋著名将领祖逖十六岁才开始读书;一鸣惊人的齐威王成为霸主之前碌碌无为,治国无方;及锋而试的刘邦曾是一个游手好闲的街头混混……若是依照他们在起点的表现恐怕只能令人摇首叹息 “朽木不可雕也”,然而脱离了平庸的起点,他们奔跑的姿态却愈发矫健,信念愈发坚定,当行至终点时,吴下阿蒙不复,他们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胜者也许正是由于对自己在起点的表现不满意,他们的进取心才被激发,原本不起眼的轨迹也变得伟大起来。
反观许多在起点处就熠熠闪光的人们,他们的人生结局又是怎样?天赋异禀的方仲永曾令乡里折服,却最终泯然众人矣;才华横溢的江郎华采不再,落得个才尽的下场;而好莱坞那些在电影电视剧中时常露脸,习惯在镁光灯下长大的小小童星们,常常卷入吸毒、绯闻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某位作家的话说得好:“早衰的代价是早亡”过早显露锋芒的人生往往会被人群的喝彩扰乱,最终偏离正确方向。
前不久,某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近三十年来各地诞生的几千名高考状元中,仅有一名在所在领域有所建树,剩下的状元们有的回母校做了教师,有的当起了普通公务员无论个中缘由如何,总之,他们的成就远远低于社会预期这些在起点跑得飞快的镀金状元证明了起点也并非决定最终成绩的不二法门。
人生的起点上,领先抑或是落后都无法影响前方漫长赛道上的表现只有不懈地付也,不断地加速,方能摘取最后的胜利
就让起点只是起点吧,无论优劣,人生的终点永远不可能被这最初的开始所左右!
作文(40分)评分标准
(40——36分)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35——30分)
中心比较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感情基本真实
比较符合题意
层次较清楚
结构较完整
语言较通顺
用语较准确
卷面较整洁
书写较规范
(29——24分)
中心基本明确
有一定的内容
基本符合题意
结构较完整
有个别语病
卷面较整洁
书写较规范
(23——0分)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不符合题意
层次不清楚
结构不完整
语句不通顺
卷面较凌乱
字数严重不足
注: (1)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到2分为止。
(2)每少50个字扣1分
(3)特色加分:达到下列四项之一者可加2-3分,特别突出的可加5分,但是总分不得超过满分。
①立意有深度,见解独特,有创意。
②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深切感悟。
③构思或选材丰富,新颖。
④语言生动,有文采。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