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100与208求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高度

匿名信箱公共讨论区网站留言板网站收件箱视频点播在线考试学生校长助理信箱首页百年名校校务公开价格服务进校园党建园地管理部门教务平台教师主页新课程网络资源德育频道国际部校长信箱校友网
发布者:刘一超&&&发布时间: 9:34:08&&&阅读次数:472
地理计算能力
地理计算能力
1.地球和地图
3.地球运动规律
5.水文、水系
6.社会经济现象
(4)依据晨昏线确定日期:
如果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即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春分日)前后或9月23日(秋分日)前后,而且全球尽夜平分,晨线上各点的地方时均为6时,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均为18时。当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如果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全部为极昼时,这一天为6月22日(夏至日)前后;如果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全部为极夜时,则这一天为12月22日(冬至日)前后。
【例1】(<span
style='mso-bookmark:JPTKID1届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图5为某日地球光照困,大圆表示以极点为中心的50°N纬线铮MN为晨昏线。理论上全球恰好平分为两个日期,T、Q之间(劣弧段)和P、M.之间(劣弧段〉均为陆地。读图回答⑴&#12316;⑶}。
⑴此日,50°N某地日出的地方时是
A. 3 : 56&&& B. 4 : 04&&&&&&&&&
C. 7 : 52 D. 8 : 04
A. 圣地亚哥炎热干燥&&&&&&&&&&&&&&&
B. 中国前往波斯湾的油轮逆风逆水
C. 华北平原正播种小麦&&&&&&&&&&&&&
D. 东北河流正值一年内第一个汛期
⑶P、Q、M、N&&&&&& 各地
A. N地的自然带是温带森林带&&&&&&&&&&&&&&&&&&&&& B.
Q地气温年较差小于T地
C. M地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降水丰富&&&& D. T,P气候类型相同
答案:⑴A⑵B⑶D
【解析】⑴要想知道该地的日出时间,需在本题中找出该地的昼长或夜长时间。根据题干中“理论上全球恰好平分为两个日期”可知,0。经线此时为24点,则MN之间(劣弧段)
【例2】(<span
style='mso-bookmark:JPTKID1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2011.03)图4中直线为经线、圆圈为纬线,该纬线穿过两块大陆的北部,纬线圈中心点处太阳高度为20°,表1为当日A、B两地昼长时间,据图完成⑴―⑶题。
⑴若在A、B两地的游客同时看到了日出,则A地位于B地的&&&&&&&&&&&&&&&&&&&&&&&&&&&&&&&&&&& (&&& )
A.西北&&& &&&&&&&&&&&&&&&&&&&&&&& B.东南&&& &&&&&&&&&&&&&& C.西南&&& &&&&&&&&&&&&&& D.东北
⑵下列叙述与图4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
A.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B.图示日期是在9月21日―12月22日间的某一天
C.图示可以表示某一时刻
D.图中甲处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⑶若图中15°经线的地方时为21: 00,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
A.甲地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 &&&&&&&&&& B.新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3/4
C.甲地可见正午的阳光&&& &&&&&&&&&&&&&&&&&&&&&&&&&&&&&&& D.甲地此刻的太阳高度为90。
【答案】⑴B⑵C⑶C
【命题立意】⑴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方向的判断及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⑵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及光照图的判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⑶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二、陡崖相对高度计算
1.一般陡崖相对高度
&&&&&&&&&&&&&&
上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就是用陡崖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海拔高度相减(H<400-200=200),最小高差就是用相交于陡崖上的等高线中最大数字减最小数字得出最小高差(H≥350-250=100),即图中陡崖的高差范围是:100≤H<200。
2.特殊陡崖相对高度
靠海的陡崖,其相对高差的计算不能用上述方法,因为海面以下陡崖部分是看不到的,如下图:
图中最小高差的计算方法与上图相同,还
是用相交于陡崖上的两条等高线的数字相减,而
最大高差就不同了,因为图中0米已是海平面,
最大高差只能从海平算起。故图中陡崖的高差
范围是:200≤H<300
【例3】(届黑龙江省哈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
【答案】⑴D& ⑵D&
【解析】⑴依据图中河流位于山谷地区,结合图中的方向,故甲河总体流向为自北向南,乙河总体流向为自南向北,故AB错,图中陡崖重合的等高线最高的是400米,故陡崖顶
三、极昼地区最小太阳高计算方法
方法一:设当地的地理纬度为X,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Y,则最小太阳高度(H小)的计算公式为:H小=(X+Y)-90°
方法二:某地最小太阳高度等于该地地理纬度与该日极昼起始点的纬度差
【例4】根据下图判断该地纬度及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解析】设该地纬度及太阳直射点纬度分别为X、Y,图中25°与5°分别是该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
90°-(X-Y)=25°&&&&&&&&&&&&
(X+Y)-90°=5°&&&&&&&&&&&&&&
根据太阳运行轨迹,可知该地为北半球,故该地地理纬度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分别为80°N、15°N。
【答案】 80°N&& 15°N。
四、高考地理计算综合题的类型
1.图像型计算综合题。该类试题大多以示意图或统计图的形式展示地理信息,要求考生从图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计算出相关的地理结论;并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象。
【例5】读我国某河流水文站的气候直方图和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回答:
(1)7、8两月该地降水量约为_______mm.
(2)7、8两月降水约占年降水总量的(将正确的选项代标填入题后括号内)
A.33%&&& B.43%&&&
C.53%&&&& D.63%&&
(3)4月份的峰值流量达______m3/s,造成此峰值流量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它对农业生产的益处是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阅读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正确把握统计坐标所表述的地理信息含义,然后读取答题所需的正确数据并加以计算推理。第(1)小题从图中分别读取7月与8月两个月的降水量约为220 mm和180 mm,两月之和约为400 mm;第(2)小题要分别读取1~12月的降水量,总和得到年降水总量,然而把7、8两月的降水量除年降水总量得到正确答案为C;第(3)小题则需根据读取的地理数据(130)来分析说明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答案为积雪融水和缓解春旱。
【答案】(1)400& (2)C&& (3)130&& 积雪融水&& 缓解春旱
2.表格型计算综合题。该类试题以表格形式展示地理数据信息,要求考生从表格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运用地理概念、原理,通过数据的计算来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物。
【例6】(<span style='mso-bookmark:JPTKID1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读我国长江中游某省四县区土地和人口资料表(2007年),回答⑴―⑶题。
(土地流转―土地转包给他人;土地抛荒―土地撂荒,未进行耕作;实际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外出务工人数)
⑴四县区最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油菜&&& &&&&&&&&&&&&&&&&&&&&&&&&&&&& B.花生&&& &&&&&&&&&&&&&&&&&&& C.亚麻&&& &&&&&&&&&&&&&&&&&&& D.甜菜
⑵丙县区全年抛荒面积最大,对其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土地出现大面积沙化&&& &&&&&&&&&&&&&&&&&&&&&&&&&&&&&&&&&&&&&&&& B.务农劳动力大量外流
C.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 &&&&&&&&&&&&&&&&&&&&&&&&&&&&&&&&&&&&&&&& D.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⑶实际农业人口人均负担耕地最多的县区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3.图表结合型计算综合题。该类试题以图像和表格相结合的形式提供地理数据信息,要求考生从图、表格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运用地理规律、原理,通过数据的计算来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象。是上述两种题型的综合。
&【例7】人类不恰当活动,常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从而破坏了水体环境。图1、图2及表格是黄河中游某支流一水文站的实测结果。据此回答:
不同温度下DO(溶解氧)饱和值表
(1)该河月均流量最低值与最高值之比约为________分之一。
(2)当地的黄金生产及造纸、食品加工等乡镇企业的排污造成该河段枯水期富营养化严重,在凌晨5:00,河水的DO(溶解氧)含量的饱和度仅为____%,但在午后,DO出现过饱和,DO的饱和度可达110%。其主要原因是:①_____,②____。  
(3)因地制宜地控制该地水污染的措施有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柱状图的读图能力和学生对环保知识关心和了解的广度和深度,此类设问对教学和未来高考都具有导向性。第(1)小题要求考生从图1中读取流量最低值(3月)和最高值(7月)的数值进行比值计算,约为四分之一,可说明该可段枯水期流量很小,易造成水污染,为后面的答题打下伏笔,立意很好。第(2)小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很高,要求考生首先从图2中读取凌晨5:00的水温(约26℃)及DO的数值(约5.7),再查表读取26℃时DO的饱和值应为8.00,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二者之间的百分比约为68~72%。原因分析需从影响DO的因素水温高低和光合作用入手,根据所供材料和有关生物知识分析得出:①是水温增加,饱和值下降;②是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产氧量增加。第(3)小题需要考生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既要从材料的分析、计算中寻找治理对策,又要对水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有较全面的认识,答案可组织为:污染较重的小工业停产;对工农业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调整生产过程,适当洪水期排污等。
【答案】(1)四 (2)68~72%(答案数值在此范围内均可得分)& ① 水温升高,饱和值下降;② 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产氧量增加。(3)污染较重的小工业停产;对工农业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调整生产过程,适当洪水期排污等。
4.文字材料型计算题&&& 该试题以文字形式展示有关地理计算信息,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或材料中提供的有效计算信息加以计算得出正确的数据;或根据所得的相关数据推断地理结论。
【例8】山西大同市位于40°N、113°E,平均海拔约为817米,7月地面平均气温约为23°C。根据上述资料,推测大同市东南方的“北岳”恒山主峰(海拔2017米)的气温。
【解析】在对流层大气中,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度。所以,山顶气温=23-(2017-817)×0.6÷100=15.8。
【答案】15.8°C。
【热点话题】
“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进行文字正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是地理学科高考考核的能力之一。地理计算试题既能考查考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又能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地理计算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同时在解答中有时还会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地理计算类型多样,常见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地理计算试题以其可选用的材料内容丰富、信息载体简洁、题型灵活多变,而成为近年文综(地理)高考的常见试题。复习中要扎实掌握和理解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精选典型的例题进行训练,学会地理计算试题解答的一般思路、方法与技巧,尤其要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抓住解题的关键点和突破点。因此,加强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养成良好的学科分析思维习惯,进行必要的一定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专题复习的主要目标。
【高考冲刺演练】
2011 届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表1为“我国某地连续两天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据表完成1~2题
1.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
A.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2.该地经度大约是
A.112.5°E&& B.90.5°E&& C.118°E&&& D.122°E
style='mso-bookmark:JPTKID2届4月浙江省金华十校高考模拟考试)读<span lang=EN-US style='mso-fareast-font-family:楷体_GB年我国几类植物油消耗情况统计表,完成<span
lang=EN-US style='mso-fareast-font-family:楷体_GB题。
3.在2008年我国国产植物油总产量中,所占比重居前三位的是
A.大豆油一菜籽油一棕榈油&&& &&&&&&&&&&&&&&&&&&&&&&&&&&&&&& B.菜籽油一花生油一大豆油
C.棉籽油一花生油一菜籽油&&& &&&&&&&&&&&&&&&&&&&&&&&&&&&&&& D.菜籽油一花生油―棉籽油
4.下列省区中,最适宜布局棉籽油压榨企业的是
A.山东、云南&&& &&&&&&&&&&&&&&&&&&&&&&&&&&&&&&&&&&&&&&&&&&&&&&&&&&&&&&&&&&&& B.浙江、广东
C.山东、新疆&&& &&&&&&&&&&&&&&&&&&&&&&&&&&&&&&&&&&&&&&&&&&&&&&&&&&&&&&&&&&&& D.广西、黑龙江
(<span style='mso-bookmark:JPTKID1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2011.4)图1为某湖泊轮廓示意图,它的流域总面积为11800平方千米,其中湖区面积570平方千米,实线(海拔125.6m)表示正常湖区轮廓线,虚线(海拔126.2m)表示某次持续降雨后的湖区轮廓线,读图完成3-4题。
5.根据图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湖区面积大,指示该地地形平坦
B.实线和虚线重叠处指示地形陡峭
C.125.6m和126.2m表示中等雨量前后的湖泊水深
D.湖区轮廓最大时,当地农民正种植冬小麦
6.假如某次暴雨降水量为150mm,3天后绝大部分雨水汇集到湖区,水位将比降雨前上升约
A.2米&&&&&&&&&&&&
B.4米& C.6米&&&&&&&&&&&&
style='mso-bookmark:JPTKID1届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图甲是我国北方某小镇的太阳能路灯景观图。该镇中学课外实践小组对路灯的能源装置――太阳能集热板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下表为该小组观测记录简表。集热板倾角如图乙。据此完成1,2题。
7.该小镇的位置在&&& (& )
A.124°E,40°N&&&&&&&&&&&
B.118°E,40°N
C.116°E,36°34′N&&&&&&&&&
D.4°E,36°34′N
8.该小组拟设计一自动调控装置,通过电脑调控使集热板每天正午正面对太阳,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请你分析该集热板一年中调整角度为&&& (& )
A.90°&&&
B.180°&&&
C.23°26′&&&
D.46°52′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span style='mso-bookmark:JPTKID1届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下图为我国人口、稻谷产量、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大豆产量占世界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24,25题。
15.我国人口占世界比重下降原因是&&& (& )
A.我国人口数量下降
B.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C.世界人口数量下降
D.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下降
16.四种作物产量占世界比重随时间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
A.大豆&&&
B.小麦&&&
C.玉米&&&
&(<span style='mso-bookmark:JPTKID1届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算术密度(即一个地区人口与面积之比)和人口生理密度(即一个地区人口与耕地面积之比)的数据。回答17~19题。
17.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四个国家耕地占国土面积比例排序正确的是&&& (& )
A.甲&丙&乙&丁&&&
B.乙&甲&丙&丁&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18.根据表中资料分析,四个国家中粮食问题最突出的是&&& (& )
19.若表中四国为中国、印度、埃及和加拿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是加拿大& B.乙是印度&&& C.丙是埃及&&& D.丁是中国
style='mso-bookmark:JPTKID1届河南省洛阳、安阳两市高三统一考试)读下列材料,回答20~22题。
& 材料一:图10反映单位体积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系。
& 材料二:一定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与同温度下这些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天气预报中重要的参考指标。
20.根据图10,气温在10℃时,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为10g.若要使最大水汽量上升到40g,气温应达到 &&&&&&&&&&&&&&&&&&&&&&&&&&&&&&&&&&&&&&&&&&&&&&&&&&&&&&&&&&&&&&&&&&&&&&&&&&&&&&&&&&&&&&&&&&&& (&&& )
A.15℃&&& &&&&&&&&&&&&&&&&&&&&&&&& B.25℃&&& &&&&&&&&&&&&&& C.30℃&&& &&&&&&&&&&&&&&& D.35℃
21.一学校地理实验小组测得一封闭实验箱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是50%,如果使实验箱内的相对湿度降低到37.5%,箱内温度应调节为&&&&&&&&&&&&&&&&&&&&&&&&&&&&&&&&&&&&&&&&&&&&&&&&&&&&&&&&&&&&&&&&&&&&&&&&&&&&&& (&&& )
A.35℃&&& &&&&&&&&&&&&&&&&&&&&&&&& B.25℃&&& &&&&&&&&&&&&&& C.40℃&&& &&&&&&&&&&&&&&& D.5℃
2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知,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气温,其一般规律是&&&&&&& (&&& )
①气温高,相对湿度小&&& &&&&&&&&&&&&&&&&&&&&&&&&&&&&&&&&& ②气温低,相对湿度小
③清晨相对湿度最大&&& &&&&&&&&&&&&&&&&&&&&&&&&&&&&&&&&&&&&&& ④午后相对湿度最大
A.①②&&& B.⑦④&&& &&&&&&&&&&&&&&&&&&&&&&&&&&&&&&&&&&&&&& C.①③&&& &&&&&&&&&&&&&& D.③④
style='mso-bookmark:JPTKID2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图2为2007-2010年中国电力各细分行业发电量占比图表。据此回答3-4题。
23.2010年中国清洁能源发电主要集中在
A.水电与其他&& B.水电与核电&& C.火电与水电&& D.火电与核电
24.上图可以看出,从2007年开始至2010年,关于中国电力各细分行业发电量占比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是以火电为主,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长期内不会改变
B.从长期来看,中国清洁能源所占发电量比例将会持续上升
C.中国核电、水电以及其他发电的占比上升了3.4个百分点
D.中国火电发电占比下降了3.3个百分点
&(<span style='mso-bookmark:JPTKID1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图3为四个地区农业人口平均每<span
lang=EN-US style='mso-fareast-font-family:楷体_GB人拥有的耕地面积和粮食年产量。读图3回答9 ―12题。
25.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26.若丙地农业人口平均每人每年粮食综合消耗为1,5吨,其余为商品粮,则其粮食商品率为&&&&&&&&&&&&&&&&&&&&&&&&&&&&&& (&&& )
A.70%&&& &&&&&&&&&&&&&&&&&&&&&&&&& B.75%&& &&&&&&&&&&&&&&&&&& C.80%&&& &&&&&&&&&&&&&&&& D.85%
27.若甲、丁两地人口密度和耕地比重(耕地占国土面积的比重)都相同,则甲地比丁地(&&& )
A.耕地面积更大&&& &&& B.区域面积更大
C.人口分布更均匀&&& &&&&&&&&&&&&&&&&&&&&&&&&&&&&&&&&&&&&&&&&& D.城市人口比重更高
28.中国和埃及耕地比重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共同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地形&&& &&&&&&&&&&&&&&&&&&&&&&& B.气候&&& &&&&&&&&&&&&&& C.人口&&& &&&&&&&&&&&&&& D.经济
style='mso-bookmark:JPTKID1届浙江省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图示意某内陆地区地形和气温分布。读图回答6―8题.
29.该地区位于&&&&&&&&&&&&&&&&&&&&&&&&&&&&&& (&&& )
A.北半球 && &&&&B.南半球&&&& && &C.低纬度&&&&&&&&&&&&
30.a、b两条等温线气温相差约&&&&&&&&&&&&&&&&&&&&&&
A.3℃&& &&&&& &&&&&&B.6℃&&&&&&& &&&&&&& C.5℃&&&&&&&&&
&&&&&&&& D.2.1℃
31.x和z纬度相差2°,甲、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是&&&&&&&&&&&& (&&& )
A.甲&&&&&&&&&&&
B.乙&&&&&&&&&&
&&&& C.丙&&&&&&&&&&&&
style='mso-bookmark:JPTKID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表1是贵州省某山区县<span lang=EN-US style='mso-bidi-font-size:10.5line-height:150%;
mso-fareast-font-family:楷体_GB和<span
lang=EN-US style='mso-bidi-font-size:10.5line-height:150%;mso-fareast-font-family:
楷体_GB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8~9小题。
32.从上表数据分析,呈上升趋势的是
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
33.与1961年相比,该县2008年雨季地表径流量偏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降水量大&&&&& B.植被破坏严重&&& C.农业用水量减少& D.蒸发量增大
&(2012届河南省豫南九校上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右图为一方格状经纬网示意图,图中A.B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相差4小时。据此回答5-6题。
34.有关该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上比例尺到处都一样
B.AC段的比例尺大于AB段
C.AB段的比例尺为1:10 000 000
D.CD段的比例尺比AB段大2倍
35.从A到B点,距离最短的走法可能是(&&& )
A.从A点向东至B点  &&&&&&&&&&&&&&&&&&&&&&&&&&&&&&&&&&&&&&&&&&&&& B.从A点向西至B点
C.先向东北,再转向东南&&&&&&&&&&&&&&&&&&&&&&&&&&&&&&&&&&&&&&&&&&&& D.先向东南.再转向东北
style='mso-bookmark:JPTKID2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试卷二)右图中,ABC为完整的昏线,AD、BE为纬线的一部分,BD、CE为经线的部分,读图完成29~30题。
36.若A点与B点的时差与B点与C点的时差之比为1:2时,则E点的日出时间比D点
A.早12小时&&& &&&&& B.早8小时
C.晚12小时&&& &&&&& D.晚8小时
37.若BD与CE的长度之和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则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华北平原小麦返青
B.天山牧民迁往高海拔地区的草甸牧场
C.小浪底水电站进行调水冲沙
D.澳大利亚的圣诞树销售火爆
style='mso-bookmark:JPTKID2届江苏省无锡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读表1、表2,完成15~16题。
38.1979―2000年我国蔬菜&&&&&&&&&&&&&&&&&&&&&&&&&&&&&&&&&&&&&&&&&&&&&&&&&&&&&&&&&&&&&&&&&&&&&&&&&&&&&&&&&&&&&&&&& (&&& )
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
39.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 )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届重庆市高三年级考前模拟测试,二诊)图2是兰州至黄河入海口河段的纵剖面示意图和流量变化图,图中高度比率是指河流落差与河段总落差之比;距离比率是指河段长度与河段总长度之比。读图,回答4-6题。
40.据图2量算分析,下列有关图示中黄河河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黄河中游流量约增加了170亿m’
& ②黄河中游河段长度约为1250km
& ③黄河中游落差约为330m
& ④包头至河口段河流落差大于龙门至旧孟津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1.图2中龙门至1日孟津段兴修了多个水利工程,其首要功能是
A.发电&&& B.防洪&&& C.引水灌溉&&& D.航运
42.下列不属于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原因的是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沿途工农业用水大量引用黄河水
C.沿途几乎没有支流的汇入
D.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大量下渗
43.(2012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表
(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44.读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分析回答:
(1)发达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
&&&&&&%,从1980~2001年,上升&&&&&&&&&&&&&&
%。这表明&&&&&&&&&&&&&&&&&&
(2)发展中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
%,从1980~2001年,上升&&&&&&&&&&
%。这表明&&&&&&&&&&&&&&&&&&&&&&&&&&&&&&&
(3)从城市人口看,在&&&& 年代内,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到2000年,两者之比约为&&&&&&&&&&
,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右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判断(1)~(2)题。
(1)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乙地日出时刻是&&&& ,中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夜长为&&&&&&
4.【答案】C
10.【答案】B
12.【答案】A
20.【答案】D
【解析】通过读图可以看出在35℃时最大水汽量为40g。故D正确。
21.【答案】A
【解析】由相对湿度的含义可知,相对湿度足实际含有的水汽量和最大水汽量之比,但是要求同温比较。30℃:最大水汽量为30g,因而在此温度下,相对湿度为50%的实际水汽含量为15g,通过相对湿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湿度为37.5%的水汽最大容量约为40g,温度应调节为35℃,故A项正确。
22.【答案】C
28.【答案】B
【解析】埃及境内地势平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耕地面积小,中国西北和青藏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与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环境恶劣,不适宜耕种,因此两国耕地面积小的共同原因最有可能是气候。
29.【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海拔高度相同的地区,温度由南向北递增,故该地位于南半球,故B项正确。
30.【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等温线a、b分别穿过等高线1 000米和500米,两地相对高度约为5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计算可知a,b温差相差约3℃,故A项正确。
31.【答案】C
36.【答案】A&&
【解析】ABC为完整的昏线,可知A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C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O点,A点与B点的时差与B点与C点的时差之比为1:2,可计算出B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6点,因此B点所在纬线昼长为8小时。E点所在纬线昼长为8小时,日出时刻为8点。D点所在纬线昼长为0小时,日出时刻为12点。因此,假设两点经度相同,E点日出时刻比D点早4小时。再考虑E点地方时比D点早8小时,因此E点的日出时间比D点早12小时。
37.【答案】D&
42.【答案】D  
【解析】从图中看。兰州至河口段黄河径流量明显减小,主要是因为沿途蒸发量大,支流汇入少,且工农业引用黄河水。该河段沿途植被覆盖状况较差。
43.【答案】
(2)南昌(1分)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伏旱,降水偏少(2分)
(3)乌鲁木齐(1分)& 距海远,水汽来源少(2分)
(4)五台山(1分)&& 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2分)
【解析】该题考查中国气候类型与分布规律,重点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量的季节分布规律与成因.
14.4&& 5.8&& 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变慢& (2) 12.2& 17&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3) 70&& 2∶1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成为世界城市人口主体。
45.解析:(1)根据北极圈及其以北各纬度出现极昼现象,可判断该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经过甲、乙两地是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因此甲、乙两地正好在晨线上,又因为甲地在赤道上,因此其地方时为6时;再根据120°和150°经线位置关系可知其为东经度,图中相临两条经线相隔30°,因此甲乙两地的经度分别为90°E、60°E。这样可以计算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12时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80°。(2)由于甲地地方时为6时,其经度为90°E,因此北京时间为8时。由于乙地正好处在晨线上(即此时当地正好日出),其经度为60°E,可以计算出其日出时刻为4时。由于中国南极中山考察站在南极圈以内,此时期正处在极夜范围之内。
答案:(1)夏至&& 23°26′N、180°&& (2)8&&& 4&&& 24
主办单位: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地址:泉州市桂坛巷49号
&&&服务电话:6
请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分辨率以上(建议用IE6.0、分辨率为)、16位以上颜色
&Copyright
版权所有 R&Z网络工作室 Tel:
互联网备案记录&闽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