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安装支架可通过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来确定吗

心肌桥会发生心梗吗?心脏双源CT对心肌桥的检查能诊断准确吗?要吃什么...
心肌桥会发生心梗吗?心脏双源CT对心肌桥...
患者信息:女 60岁 云南 昆明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我是5年前通过作冠脉造影查出在LAD中段长约2cm的心肌桥,TIMI血流3级,近期内心前期及后背经常疼痛并胸闷无力气,动则就心慌心悸,特别是劳累后和情绪激动后疼痛更加急,医生建议作心脏双源CT复查。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有什么办法治疗,吃什么药,担心会发生心梗吗?
曾经治疗情况及是否有过敏、遗传病史:
没有遗传史,平时吃活血化瘀的药和预防心绞痛的药如万爽力等。
提问者采纳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你好,此病多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消除致病因素。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对心绞痛给与药物治疗,减少此病发病率。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59331
指导意见:1、LAD中段心肌桥即左前降支中段心肌桥,本病多采用保守治疗,主要是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硫氮卓酮或倍他乐克等药物治疗。
2、如果严重,甚至引起急性心肌梗塞则需要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于是否可以安装支架,目前还有争论。
3、前纵隔内见结节状低密度影,考虑为淋巴结影,建议进一步复查。
问心梗,心绞痛,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皮肤过敏
&&已帮助用户:67617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情况分析 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意见建议: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您健康。
问心衰竭、心更、脑更、?我最近疼痛程度重,轻微活动甚...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阴道炎。月经不调 不孕不育
&&已帮助用户:123378
病情分析: 你好!脑梗塞应该通过药物治疗,如果出现头昏就应该去医院治疗,意见建议:平时饮食要注意,不要吃辛辣食物,吃一些清淡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问心动过速、胸闷、胸痛、头晕、心慌,1年多了;心肌桥(...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20189
病情分析: 你好,胸闷,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心脏病引起的。最好是检查一下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意见建议:确诊后再治疗,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祝您健康
问心律不齐,心绞痛,胸闷,心悸该吃什么药?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28060
原因很多,例如肺炎,肿瘤,外伤,气胸,肋软骨炎,神经炎,带状疱疹等,建议你及时去医院完善检查,明确诊断,才能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平时避免剧烈运动,多注意休息等.
问心梗,心绞痛,疼痛不止,支架植
职称:医师
专长:风湿热,胃石,疥疹,舌扁平苔藓,顽固性口腔溃疡,伤寒
&&已帮助用户:5407
问题分析:跟据你的叙述.你有心梗.心绞痛.疼痛不止.可能是你的支架植入失败引起的.意见建议:我的建议是.最好还是到医院去住院治疗比较好.再采用中医中药治疔,
问时常心悸、心慌、胸闷、偶尔心绞痛见上述
专长:口疮、唇腭裂、种植牙
&&已帮助用户:221344
你好根据患者症状初步考虑1、冠心部心肌梗死?冠心病一般可出现胸闷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嘴唇发绀稍活动可出现胸闷气短同时可反射到左侧臂部出现手麻木症状这种疾病在治疗上以控制症状为主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您在治疗上的药物都是比较好的药物的了建议多休息不要熬夜饮食上请用容易消化的东西不要吃吃香辣东西不要吃肥腻、过咸的东西不能饮酒不能吃鸡蛋牛肉适当补充水果、蔬菜及水分不用过度紧张禁止进行剧烈运动您的这种情况建议您配合中医进行辨证治疗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肺部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危险杀手之一,每年有无数患者死于
胸腔内积液量增多后,两层胸膜隔开,随呼吸摩擦,胸痛亦渐缓解
颜面潮红主要就是由于交感神经功能出现异常的一个结果表现。是指
纵膈肿瘤症状:起病缓慢,气促、乾咳、胸痛,偶有咯血甚至
引起肺积水的原因有:感染发炎引起,自体免疫疾病引起,肺部疾病.
冠心病典型的症状为:胸痛,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
胸膜腔由胸膜壁层和脏层构成,是不含空气的密闭的潜在性腔隙
低剂量螺旋CT检查小肺癌(直径≤20mm)及周围型小肺癌
食管癌初期症状多不明显,一般为食管内异物感、食物通过缓慢和
引起肺积水的原因有:感染发炎引起,自体免疫疾病引起,肺部疾病.
心绞痛相关标签
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西门子双源CT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
西门子Definition Flash CT具备独一无二的炫速扫描技术,炫速双源只需1/4心跳(0.25秒)即可完成心脏扫描、0.6秒完成全胸检查采集速度比常规CT快20倍以上。图像清晰、速度快、剂量低。为冠心病体检或随访、儿童检查及急诊重症监护提供了保障。
心血管检查:
75ms单扇区时间分蛳率,解决高心率、心律不齐心脏冠脉检查难题.实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先天性心脏病等各种心脏疾病的无创性检查。
扫描时间短、放射剂量低、有助于冠心病的体检筛查与治疗后随访:&
Flash炫速采集模式,鉴于双套球管一探测器系统实现大螺距心脏数据采集,单扇区时间分辨率75ms和3.4大螺距采集,可以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完成冠脉检查,实现亚mSv低剂最扫描。
冠脉支架清晰腔内图像:西门子CT特有的高分辨显示模式.可见清晰显示冠脉支架腔内,为临床提供优质图像。
房颤患者轻松应对:房颤患者心率不规整.一直以来是CT冠脉检查难以克服的困难。Flash Ct单扇区时间分辨率高达75ms,可采用大螺距炫速采集模式在一个心动周期完成心脏数据采集,有效冻结心脏运动.甚至房颤患者都可以完成检查。
Flash炫速采集模式头颈心CTA一站式扫描:
心脏冠脉CTA与头颈CTA血流运行方向相反,既往单源ct无法在一次检查中同时完成头颈心CTA检查,但往往冠脉有斑块狭窄的患者也会伴发颈动脉斑块狭窄、脑动脉栓塞。Flash Ct单扇区时间分辨率75ms独有炫速采集模式可以快速完成冠脉检查同时完成头颈CTA检查.冠脉及其分支清晰可见.头部血管也丰富充盈。
能量成像&&肺灌注、肺血管功能评估:左上MIP图像:左下肺静脉及左房内充盈缺损;右上VRT图像:左下肺静脉缺损;左下Lung Vessel图像:通过不同彩色编码显示栓塞的肺静脉和正常肺动静脉;右下Lung PBV图像:左肺下叶灌注缺损。
能量成像&&痛风结晶:痛风结晶常在关节附近沉积,造成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还可导致周围组织纤维化、骨折、慢性关节肿痛、僵直和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最。
&&& 痛风的诊断结合患者症状、血中尿酸水平和关节滑液尿酸盐结晶等综合分析,但有部分病人在痛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值在正常范围内。
  双能最成像仅对活体关节进行CT平扫,即可测定扫描范围内是否存在尿酸结晶及其分布,到诊断和鉴别诊断痛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推测预后、确定治疗的方案等均有重要价值。
下肢CTA成像:大范围下肢血管快速扫描成像,显示丰富细节同时降低造影剂用量,syngo.vi a快速处理。
门静脉成像:门静脉成像时相难以准确把握,分支也不易丰富显示。FLASH可以在常规三期增强时,把握门静脉成像,丰富显示门静脉及其分支细节,对于门静脉扩展、栓塞等病理情况可以进行评估。协和医院有一信息说可以
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
*flash双源冠状动脉检查主要用于哪些疾病?
CT冠状动脉检查主要用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以及搭桥、支架手术后的复查,同时可以进行心功能分析。
*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与其它检查方法相比有哪些优势?
较之以往的有创检查血管造影,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具有创伤小、价格便宜的优势。一次扫描所有花费为1750元左右,同时无需住院。与16层、32层、64层及第1代双源CT相比,flash双源CT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度高,一次扫描时间最快仅需1秒,整个检查仅需10-15分钟。此外,扫描所需的放射剂量大大减低,最低时仅相当于一次普通胸部扫描的剂量。
问问这种检查可不可以取代造影因为我放支架已经快一年了要做造影复查
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
*flash双源冠状动脉检查主要用于哪些疾病?
CT冠状动脉检查主要用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以及搭桥、支架手术后的复查,同时可以进行心功能分析。
*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与其它检查方法相比有哪些优势?
较之以往的有创检查血管造影,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具有创伤小、价格便宜的优势。一次扫描所有花费为1750元左右,同时无需住院。与16层、32层、64层及第1代双源CT相比,flash双源CT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度高,一次扫描时间最快仅需1秒,整个检查仅需10-15分钟。此外,扫描所需的放射剂量大大减低,最低时仅相当于一次普通胸部扫描的剂量。
问问这种检查可不可以取代造影因为我放支架已经快一年了要做造影复查
可以替代造影的。
相似问答推荐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哪些症状心绞痛、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
检查项目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并发疾病心绞痛、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
常用药物硝酸甘油、消心痛、欣康、长效心痛治、立普妥、舒降之、洛伐他丁、阿司匹林、倍他乐克、拜心同
相关医院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元)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护士家园推荐文章
猜您可能关注的疾病
Copyright & 2011  
提示:本网站旨在提供医患咨询互动服务,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医生门诊时间也请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医学知识】双源CT是不是64排螺旋CT.这两个CT有什么区别_有梦想有生活就有毛巾哥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贴子:
【医学知识】双源CT是不是64排螺旋CT.这两个CT有什么区别
双源CT和64排螺旋CT不是一回事。双源CT是两台CT并行扫描,64排螺旋CT是单机高清扫描。双源CT技术更新一些。
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在职研究生名校报名
双源螺旋ct和⑥4排螺旋ct哪个好?由于双源螺旋CT在一个机架内使用了两套X线源以及同步采集系统,从而其时间分辨率较目前最快速的⑥4层CT提高了一倍,临床图像质量也更高。特别是在扫描心脏冠状动脉时,无需像普通⑥4层CT所要求的用药物先“减缓心跳速度”后再检查,双源CT在比通常CT减少一半放射剂量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急症胸痛病人作出清晰而准确的诊断。
双源CT改变了目前常规CT所使用的一个X线球管和一套探测器CT的成像系统,它是通过两套X线球管和两套探测器来采集CT图像,其间在X-Y平面上间隔900。也就是说,通过机架旋转90度即可获得180度数据,使单扇区采集的时间分辨率达到83毫秒。两个X线源的总能量达160KW,即使在最快的扫描和进床速度下,也能确保极佳的图像质量。双源CT具备78cm孔径和200cm的扫描范围,使移床速度高达87mm/s条件下仍可获得小于0.4mm的各向同性分辨率,完全不受受检者体型和体重的影响,而单源CT扫描的范围在此情况下将受到限制。双源CT采用双能量扫描时两个球管的管电压分别为80KV和140KV,低KV球管的管电流为高KV球管管电流的三倍,以保证其输出的射线有足够的能量,两个球管能同时、同层进行扫描,所获得的低能和高能数据不存在位置和时间上的偏差,极大拓展了双能CT的应用。双源CT是在目前成熟的64层CT技术上,加装两个零兆金属球管与两套探测器系统,实现电磁直接驱动,并采用先进的静音技术,特殊的散射线校正技术。当然,双源CT(DSCT)并不总是或同时使用两个射线源,常规检查或非心脏冠状动脉检查时使用一个射线源,与原有的64层CT作用相似尽管双源CT系统使用了两套X线球管系统和两套探测器,但其在心脏CT扫描中的放射剂量却只有常规CT的50%,也就是说,50%剂量得到100%的心脏细节。这是由于其具备很高的时间分辨率,能够在一次心跳过程中采集心脏图像,从而使利用多扇区重建的大剂量扫描方法成为过去。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扫描剂量,可根据心率的快慢自动选择最快的扫描速度。另外,双源CT采用了依据心电图的适应性剂量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心脏快速运动阶段的放射剂量。总之,双源CT的应用,将能挖掘出更丰富、更细微、更本质的疾病信息,其结果是利于更多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从而增加疗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CT三维重建必须要是螺旋CT。CT重建是指对病人进行一定数量的无间隔的薄层扫描之后,利用计算机把这些数据重新组成三维图像,扫描的层厚越小,重建的图像越清晰!一般包括:MPR,多平面重组;MIP,最大密度投影;CPR,曲面重组;SSD,表面阴影显示;VR,容积再现;CT内镜技术等!
CT是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的英文简称,薄层扫描(1~5mm的层厚与层隔)相对CT常规扫描(10mm的层厚与层隔)层厚更薄,平扫薄层CT能提高病灶检出率,避免遗漏微小病变。
探讨CT薄层高分辨重建技术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过筛选的32例可疑颅底骨折患者进行CT常规及薄层高分辨重建技术检查,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2例外伤患者的常规CT检查中有24例怀疑有颅底骨折(75%),但不能确诊,而通过薄层高分辨重建技术检查,24例均可确诊颅底骨折(100%)。薄层高分辨图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线,并有幅图像支持诊断。结论
CT薄层高分辨重建技术对诊断颅底骨折具有优越性,为临床治疗和法医学鉴定提供直接依据。
【关键词】
颅骨骨折,基底;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诊断
随着CT机的新换代,各扫描技术需要进步研究和利用。常规头颅CT扫描显示颅底骨折效果不佳〔1〕,困惑着临床治疗及法医学鉴定。本文对我院经CT常规检查可疑颅底骨折患者,进行薄层扫描高分辨重建,对两者所见分析、比较,以探讨薄层高分辨重建技术对诊断颅底骨折的优越性及其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选择脑外伤可疑颅底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0~63岁,平均36岁。车祸伤20例,坠落伤9例,暴力伤3例。主要临床表现:意识不清13例,眼眶青紫20例,外耳道流血16例,耳后瘀斑5例,脑脊液鼻漏7例,视力丧失1例,嗅觉丧失4例及面瘫5例。
患者仰卧,扫描基线与听眦线平行,扫描范围从蝶骨下缘至岩骨上缘,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4型多层螺旋CT机,非螺旋扫描方式。先行10mm层厚、10mm间距、H40s常规扫描重建,选取可疑颅底骨折患者再进行2.5mm层厚、2.5mm间距薄层扫描,H70s高分辨重建。全部病例均使用120kV、260mAs,512×512重建矩阵,窗位700,窗宽3200。
32例患者在常规检查时,只有24例可疑颅底骨折(75%),因为层厚较厚及容积效应,可见到骨折线的图像多只有1幅,骨折线多数不清晰而不能确诊(图1a、图2a、图3a)。采用薄层扫描高分辨重建技术后,由于图像空间分辨率高,无容积效应,每病例均有多层图像显示骨折线,32例均可确诊为颅底骨折,为明确诊断提供了直观、充分的依据(图1b、图2b、图3b)。两种方法在颅底骨折的显示率比较见表1。两者比较线样骨折显示率χ2=8.58,P&#,粉碎骨折显示率χ2=6.19,P&#,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表1
薄层高分辨重建与常规扫描显示情况比较
a:10mm层厚常规扫描重建右眶外壁扭曲,未见明显骨折线,左乳突似有骨折线、眶底似有小骨片;b:2.5mm层厚扫描高分辨重建,右眶外壁骨折线、视神经孔区小骨片、左乳突骨折线清晰显示
a:10mm层厚常规扫描重建,左乳突气房稍减小,未见骨折线;b:2.5mm层厚扫描高分辨重建,可见从内向后外走行的清晰骨折线
a:10mm层厚常规扫描,左眶外壁后蝶骨翼未见异常;b:2.5mm层厚扫描高分辨重建,左眶外壁后蝶骨翼区扭曲,骨折线显示
薄层扫描高分辨重建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扫描时选择薄层,计算时选择高空间分辨率重建方式。其与常规扫描参数比较见表2。 表2
薄层高分辨重建与常规CT扫描参数比较
常规扫描的局限性
颅脑外伤合并颅底骨折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而常规CT检查对颅底骨折的显示率不高〔1〕。由于颅底的解剖结构形态各异,关系复杂,血管、神经密集,菲薄的骨壁及交错的颅缝在受到外力打击时容易受损、错位。另外,颅底结构的密度差别也很,骨壁的密度最高,CT值可达+1000HU,乳突气房的CT值最低,为-1000HU,肌肉、脂肪、出血的CT值±100HU。常规CT检查采用10mm层厚,因层厚较厚,包含的内容和结构多,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就大,图像的伪影也多。故常规CT检查诊断颅底骨折效果不佳。
薄层扫描的特点
本文采用2.5mm准值宽度扫描作为薄层扫描。由于薄层扫描层面内重叠的结构和内容相对较少,因而有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干扰〔2〕,减少骨骼伪影,充分显示较小病灶的特点:由于薄层扫描,准值宽度的减小,CT机的信号采集系统接收到的X线有效光子数就少,而图像噪声与有效光子数即照射量的平方根成反比〔3〕,为有效抑制因薄层而增大的噪声,可适当增加X线射线量,与黄连庆等〔4〕的研究资料225mAs相比,260mAs本身已够大,且图像质量很好,故本文未再加大射线量。
高分辨重建的特点
高分辨重建是CT计算机重建成像的一种计算程序,也称滤波函数。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4型多层螺旋CT机在Headseq扫描方式下有11种算法,概括起来为软组织算法、标准算法和高分辨算法。高分辨重建算法特点是图像像素较小,数目较多,图像细致、清晰,层次分明,即空间分辨率高,但噪声较大〔5〕。对于包括骨骼、软组织及空气的颅底结构来说,密度差别非常大,其本身的密度分辨率已很高,缺少的就是空间分辨率。所以,对颅底骨折采用高分辨重建算法提高了颅底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使得到的图像边缘清晰、锐利,可清楚显示细微结构。
扫描方式的选择
颅底CT扫描结果受呼吸影响小,且扫描范围小,时间短,不需要螺旋扫描来快速完成;另外,螺旋扫描是容积扫描,其横断面轴位图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平切面,其轴位切面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比非螺旋扫描要大,噪声比非螺旋扫描大〔5〕。故本文采用非螺旋扫描。
总之,薄层高分辨重建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颅底骨折的显示率,且操作简单、方便,在临床及法医学鉴定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二、扫描技术
(一)平扫 颅底外伤、先天畸形等疾病,一般只作平扫。扫描体位大多选横断位,必要时加作冠状位扫描。扫描方式以非螺旋扫描为主;CT图像需作三维重建等后处理时,选用螺旋扫描。  1.横断层面扫描:横断层面又称轴位层面,是CT图像的基本断面。
(1)扫描体位: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头置于头架正中,下颌内收,头颅和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垂直,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特殊病人的扫描体位须作适当矫正。如驼背、肥胖、颈部强直及呼吸困难等,而不能低头的患者,在摆体位时,可垫高头部或臀部,使其头部成标准的前后位或后前位。若矫正不满意,可倾斜扫描机架予以弥补。
(2)扫描基线:颅底扫描基线常用听眉线,听眉线又称眶上缘线,即眉弓上缘中点与同侧外耳道口的连线。经此线扫描的图像对显示第四脑室和基底节区组织结构较好。若以听眦线(OML)为扫描基线,则需扫描机架向脚端倾斜150~200扫描,才能较好显示颅后凹结构。
(3)扫描范围:从听眉线至蝶骨底,或包全病变。
(4)扫描参数:非螺旋扫描的层厚5mm,层距5mm。螺旋扫描的层厚2~3mm,重建间隔1~2mm,螺距为1。其余参数为:120KV,250~300mAS,扫描野为20~25cm。
2.冠状层面扫描:冠状层面扫描是横断层面扫描的补充。横断层面扫描显示颅底细微结构欠佳,或横断层面图像出现部分容积效应影响诊断时,需加作冠状位扫描。
(1)扫描体位:患者体位有颏顶位和顶颏位。颏顶位是把扫描头架换成冠状位头架,病人仰卧于扫描床上,肩背部垫高,两手置于身体两侧,两膝屈曲,头部下垂,并尽可能后仰,使听眉线与台面趋于平行,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顶颏位是病人俯卧于扫描床上,两手平放于胸侧,两腿伸直,头置于头架内,下颌尽可能前伸,并紧靠床面,头颅后仰,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重合。
(2)扫描基线:倾斜扫描机架,使扫描层面尽可能与听眉线垂直。
(3)扫描范围:包全病变。
(4)扫描参数:120KV,250~300mAS,非螺旋扫描的层厚5mm,层距5mm。螺旋扫描的层厚2~3mm,重建间隔1~2mm,螺距为1。
(二)增强扫描 临床怀疑颅底肿瘤,颅底感染性或血管性病变,以及鼻咽癌侵犯颅底等疾病的CT检查,需作增强扫描。
CT增强扫描前须作碘过敏试验。试验呈阴性,请病人家属或陪伴在对比剂检查说明书上签字后,方能进行增强扫描。CT室应配备必要的急救器戒和药品,且全体工作人员能熟练地应用。在造影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人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并能对症处理。
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平扫后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基础上加作的增强扫描。直接增强扫描是注入造影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延时扫描时间依据病变的性质而定。与血管有关病变可在注射造影剂50ML时开始扫描;颅内感染、囊肿等可在注射造影剂后60秒开始扫描;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造影剂后3~5分钟开始扫描。
头部增强后扫描可用平扫的参数。扫描范围可全颅扫描,也可只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扫描。
(三)特殊扫描 多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CT可进行颅底血管成像、各向同性、以及血流灌注等CT检查。
1、颅底血管成像:颅底CT血管图像能清楚显示颅底肿瘤的形态及其与邻近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图1),为手术前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了重要信息。
颅底血管成像CT扫描常用先平扫后增强的扫描方法。由平扫确定增强扫描的范围,扫描方式为薄层螺旋扫描。扫描层厚:单层螺旋CT用2~3mm,多层CT用0.75~1.5mm。螺距1~1.5,重建间隔50%~70%。对比剂用量60~80ml。对比剂注入方式:静脉团注。注射速度:3~3.5ml/s。延迟扫描时间:动脉血管像8~12秒,静脉血管像40~45秒。
2、颅底薄层螺旋扫描:颅底结构细微复杂,其CT图像常需进行二次处理才能明确诊断。图像二次处理包括,一是改变图像层厚、层间隔,以及重建模式的图像重建;二是改变图像观察方式的二维、三维重组。颅底CT图像需进行后处理的检查都应使用薄层螺旋扫描。
 扫描技术:扫描层厚2~3mm,重建层厚1~2mm;重建间隔0.7~1mm,螺距0.8~1.2。
3、各向同性扫描:CT扫描图像的像素在X、Y、Z三个方向的边长相等,即像素成为正立方体的时候,这种扫描称为各向同性(ISOTROPY)扫描。多层螺旋CT的准直都已经达到亚毫米,分别为0.5~0.75mm,因此基本上都能做到各向同性扫描。各向同性的标准化处理:颅底扫描,螺矩一般要小于1,以增加密度分辨率,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提高直接扫描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的质量;为保证MPR图像的质量,重建间隔要保证在50%或更小;并使头部双侧对称扫描。由于颅底的孔、管较小,因而在诊断中常常需要两侧对比。如果两侧不对称,会给诊断带来麻烦。但是实际扫描时,很难做到两侧完全对称。因此,就要利用各向同性扫描把不对称的图像处理成对称的图像。可以在横断图像上把正中线调整到与图像的正矢状线一致,这样获得的矢状MPR就是双侧对称的矢状面图像。再根据这幅双侧对称的矢状面图像去调整水平线,这样可以获得标准的双侧对称的横断图像。再根据这些标准的横断图像去调整冠状图像,可以获得双侧对称的标准冠状图像。
 扫描技术:头颅左右两侧对称。层厚0.5~0.75mm,重建间隔50%;螺距0.7~1。重建模式为锐利或高分辨。
4、颅底血管CT灌注:CT灌注是结合高速增强(5~7ml/s)和快速扫描技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成像方法。通过灌注软件分析动态增强图像获得一系列组织参数,如组织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以及峰值时间等,它主要用于了解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
 扫描技术:先进行5mm层厚,5mm间隔的颅底常规平扫,选择兴趣区作为灌注扫描层面。然后以5~7ml/s的流速静脉团注对比剂50ml,注药后10秒,对选定层面进行持续30~46秒的同层动态连续扫描。 三、图像后处理技术
(一)图像重建 图像重建包括改变横断面图像的层厚、间隔、以及重建模式等。
1.层厚、间隔:观察颅底细微结构,或CT图像需进行二维、三维重组时,可采用较薄层厚和较小间隔重建横断面图像。横断面图像较多,不利于摄影时,可用较厚的层厚或较大的间隔对横断面图像进行重新重建。
2.重建模式:观察颅底软组织用中等平滑或软组织模式;观察颅底骨细微结构用锐利、超级锐利或骨重建模式;作表面遮盖重组(SSD)用平滑模式。
(二)图像重组 螺旋方式扫描的图像经过较小间隔和薄层重建后可进行二维或三维图像重组。二维重组可获得多平面图像,有冠、矢状图像或任意角度的图像。三维重组可获得具有空间结构的立体图像。图像重组常需同一扫描序列的连续横断面图像,且横断面图像不少于6层。
1.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是将同一螺旋扫描序列的横断面图像进行各个方向重组,获得冠状面、矢状面或任意面的二维图像(图2)。MPR图像可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颅底。使用曲面重组还可把不在同一平面的细小管道拉直、展开,并显示在同一平面。  影响MPR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原始图像的厚薄和螺距的大小。横断面图像的层面越薄,所得MPR图像质量越好,并且横断面图像信噪比高则多平面图像的信噪比也好,螺旋CT扫描的螺矩以小于或等于1.0为佳。若原始图像的层厚较厚、间隔较大或螺距较大,则MPR图像会出现锯齿影,影响诊断。曲面重建的图像质量对于所划曲线的准确与否依赖性很大,有时会造成人为伪影。
2.容积重组(Volume reformation, VR):是将同一螺旋扫描序列横断面图像的容积数据进行最大或最小密度投影运算后获得的二维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用于显示密度较高的组织(图3)。如增强后的血管等。最小密度投影常用于显示气道。影响容积重组图像的因素有横断面扫描的层厚、重建间隔、螺距,以及对比剂的应用等。
3.表面遮盖重组(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又称为表面阴影显示法,是通过计算机使被扫描物体表面大于某个确定阈值的所有相关像素连接起来的一个表面数学模式成像。SSD图像常用于颅底各细微结构的显示(图4)。其图像质量除受扫描参数影响外,还与阈值范围的选择有关。阈值过高,易于显示颅底骨折线,但骨质较薄处或密度略低的部位不能包括进去,形成假孔或不规则裂缝。
(三)图像存储与摄影 CT扫描完成后,图像需进行必要的处理,如重建与重组等。图像资料的存储是指刻光盘或把CT 图像传至PACS系统。图像的摄影也是保存病人资料的一种方法。
1.窗口技术:颅底骨较致密,窗宽、窗位可用较高。软组织窗的窗宽(W):400-500,窗位(L)40-60;骨窗的窗宽:,窗位:550-650。HRCT图像的窗宽:,窗位:400-500。
2.图像存储:图像资料的存储应作相应索引标记,便于查找。索引标记有CT检查号、检查时间以及姓名等。储存图像的光盘应妥善保存,防止损坏。
3.图像摄影:按解剖顺序排列图像和摄片,体现图片的整体性和美观性。颅底摄片必须有骨窗。重点观察的病变,需进行图像放大、测量,以及重建和重组;非重点观察的层面,可组合成多幅图像摄片,但组合不要过杂。图像幅式大小适当。过小,影响诊断观察;过大,浪费胶片。
一、颅骨缺损会出现哪些问题:1)
加重脑损伤:颅骨缺损区域造成病人头颅畸形,直立时塌陷、平卧时膨隆,白天凹入、夜间凸出,因缺少颅骨的保护,外界大气压力通过缺损区直接压迫脑组织,反复的往返运动造成缺损局部脑组织产生进行性的损害。主要包括机械力学、脑脊液动力学及脑血流动力学三方面的损害。正常情况下颅骨与大脑表面之间存在蛛网膜下腔,其间存在的脑脊液随着脑组织节律性搏动而流动,当颅骨缺损时,头皮缺少颅骨的支撑而塌陷直接贴附在大脑表面,缺损局部的蛛网膜下腔消失,影响脑脊液的回流,缺损越大越严重,是引起慢性脑积水和加重脑积水的因素。同时也严重影响该局部脑表面浅静脉的回流,使脑组织血运障碍。另外脑组织在该局部往复的运动,脑组织与缺损颅骨边缘产生机械性摩擦,久而久之导致局部脑萎缩,脑瘢痕加重。以上三方面损害的积累效应最终出现新发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癫痫发作、脑积水等。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吕学明2)
影响脑功能康复:病人对缺损区的搏动、膨隆、塌陷存恐惧心理,怕晒太阳、怕震动甚至怕吵闹声,往往出现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或记忆力下降,或忧郁、疲倦、寡言及自卑,出现头晕、头痛、局部触痛、易激怒、焦躁不安等,称为颅骨缺损综合症。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康复效果。3)
有碍美观和安全:颅骨缺损有碍美观,尤其位于额部的缺损;大面积颅骨缺损后,意外伤害造成脑组织受损伤的机率大大增加。二、哪些患者应该进行颅骨修补术:         1)
颅骨缺损直径超过3厘米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进行颅骨修补。2)
颅骨缺损直径小于3厘米者,出现下述情况应行修补:①出现颅骨缺损综合症;②缺损部位有碍美观;③严重精神负担影响工作和生活。三、颅骨修补手术时机:在原开颅手术切口愈合、颅内压增高缓解后尽早修补。四、颅骨修补术:颅骨修补术一般采用原手术切口,在头皮与保护脑组织的硬脑膜(或脑组织外面形成的膜性瘢痕)之间置入颅骨修补材料,以镶嵌或覆盖的方法将修补材料与周边正常颅骨牢固固定,最后缝合头皮切口。 五、可供颅骨修补的材料:①钛记忆合金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人体修复固定的高科技材料,具有坚硬、塑形效果好、固定牢固、与身体排斥反应罕见等优点,但价格比较昂贵。②硅胶颅骨为厂商根据多数人颅骨形状预制而成,术中根据缺损部位在相应预制材料上剪切,不一定完全符合具体病人的外形,但其价格低廉。③人工骨水泥在组成成分上接近于颅骨,组织相容性好,易塑形,但抗冲击力弱。④有机玻璃具有坚硬、质量轻的优点,但塑形差、抗冲击力弱、与身体的排斥反应多见。六、数字化三维颅骨重建技术:采用数字化三维颅骨重建技术进行颅骨修补。具体流程如下:1)
对患者头颅进行薄层CT扫描,然后利用CT工作站三维重建患者头颅;2)
采用数控技术制作头颅仿真模型;3)
采用数控技术参照健侧部位和模拟技术计算并制作缺损部位的三维立体修复体;4)
将修复体与头颅仿真模型体外验证;5)
手术置入修复体。1颅骨修补材料用自己的颅骨好,还是用人工的.虽然颅骨是自己的,但是因为用时要高温消毒,而且只是死的骨组织,此颅骨与原来正常时的颅骨已有很大差别,虽然在形状,大小上,与缺损大小什么的相符,但是在排异反应发生可能上要大小钛网,这是我们的观察结果,不一定准确。。。2钛网现在是越来越多的被使用,除了经济因素之后,钛网安全性较好,排异的不多。。。但是也有钉子脱落等风险。。。3如果你条件可以,还是用朔形钛网吧,可能一万多块钱,如果条件差点,也可以用自己的颅骨,早年的时候,大家都用自己的骨头,再早的时候,还用过有机玻璃之类的东西。。。那时,铁丝被用来固定有机玻璃。。。
过2种扫描方法的对比,探讨CT薄层扫描,高分辨重建技术的特点,各类参数的使用,以及该技术在颅底骨折检查中的优越性.方法对经筛选的28例脑外伤病人除进行常规CT检查外,又对其颅底进行薄层扫描,并进行高分辨重建.结果 28例脑外伤病人在常规CT检查时,只有20例怀疑有颅底骨折(71.4%),但不能确诊,在进行薄层扫描,并进行高分辨重建后,28例均可确诊为颅底骨折(100%).高分辨薄层图像,清晰显示骨折线,并且每个病例有多幅图像支持诊断.结论对疑有颅底骨折的病人,正确而熟练地运用CT薄层扫描,并进行高分辨重建,能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关键词】
电脑三维塑形 颅骨修补术因创伤及手术等因素造成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患者对颅骨修补术后头颅形状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其今后社交生活的心态。本次研究将电脑三维塑形技术应用于颅骨修补术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嘉兴第二医院脑外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28例颅骨缺失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4~61岁,平均年龄(38.50±8.45)岁。缺损原因:颅脑外伤术后24例,脑出血术后3例,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术后1例。缺损部位:额颞顶14例、颞顶6例、额部5例、额颞2例、顶部1例。缺损时间3~12个月。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行头颅CT薄层扫描(每2mm一层),并将信息传输到美墩力公司,由该公司对患者二维图像进行电脑三维图像合成,显示颅骨三维重建图像,再经过辅助测试技术(computer-aided test,CAT)系统建立钛板修复体的数学模型,并传输到无模多点成型设备上将钛板压制成型,再通过CAT系统对制成的修复体进行检测,实现颅骨修补体与颅骨缺损处的满意整合[1]。
1.2.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沿原切口切开头皮,分离头皮与颞肌间隙,形成皮瓣,暴露缺损区,在颞部将颞肌分离开,注意保护硬脑膜勿破裂,将骨缘外骨膜分离约2cm,术区彻底止血,反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将成型钛网覆盖于骨窗,嵌合满意后用钛钉固定于颅骨,皮下放置引流管,分层缝合头皮。
1.2.3 术后处理 常规抗炎,预防感染,术后24h拔除引流管,加压包扎,术后7~8d后拆线。
  全部患者恢复良好,无感染、积液,钛板固定牢固,无浮动,头皮无刺痛、卡压等不适,头面部正面观左右对称,弧线美观,患者对塑形的满意率达100%。
  颅骨缺损多见于颅骨外伤减压术后,部分见于脑出血、颅内肿瘤、颅骨肿瘤术后,颅骨缺损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神经症状,如头昏、头痛、局部触痛、易激惹、焦躁不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或对缺损区域存在恐惧心理,Yamaura等[2]将这一系列神经症状命名为颅骨缺损综合征。国内外学者分别对颅骨缺损患者进行了脑脊液动力学和脑血管储备能力及脑葡萄糖代谢方面的研究,发现骨缺损区皮瓣松弛的患者,脑脊液动力学都有不同程度的紊乱,脑血管储备能力下降,脑葡萄糖代谢减少[3,4]。行颅骨修补术后,随着脑脊液动力学紊乱的纠正,脑血管储备能力的恢复,脑葡萄糖代谢的增加,患者的神经症状可完全消失或部分改善,同时颅骨修补术后,可防止脑组织再次损伤,恢复颅腔生理密闭性,以及恢复患者原有面貌,达到美观的要求。手术修补时间一般3个月到半年,传统的6个月后修补手术的观念已有争议,临床证实伤后3个月左右手术更为适宜[5,6]。修补材料由于钛合金无毒,致炎、致敏性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生物蜕变性,且耐腐蚀性高等优点,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颅骨有一定的生理曲度,且个体化强,故钛网需塑形后植入,才能符合颅骨缺损的生理弧度。术中塑形比较费时,使手术难度增大、时间延长,完全手工操作,形状带有不确定性,从而难以预测手术结果是否完美,缺损颅骨边缘容易翘起,发生“棱角”效应,容易刺破头皮。而术前应用电脑三维塑形技术将二维钛板(由美墩力公司生产)塑形,使其外形与人体正常头形相同,从而实现修复物与人体的完美贴合。手术时只要把预先制作好的修复体安装上即可,避开了术中塑形,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出血等一系列风险,并达到造型个体化,符合颅骨缺损部位的生理曲度,美观大方,对称性好。
  电脑三维塑形技术可以将强度非常高的钛板塑形成颅骨缺失的形状,完全克服了高强度钛板塑形的问题,使病人能使用高强度钛网,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同时固定采用Gudu Medical契型螺钉,此螺钉的尖端至头部全为螺纹设计,螺杆呈圆柱形,能增强内固定的稳定性。螺纹采用高抗扭式设计,可有效避免折钉,尖端为契型口式设计,便于咬紧骨头及快速进入。在应用该技术手术时,应注意:①在颞部应考虑颞肌的存在,尽量将颞肌分离出来,以免对颞肌造成卡压,影响咬合;②修复体与硬膜间常有空隙,有时较大,可能术后会造成积液、积血,可采用尽量头低位以利脑组织膨出,硬脑膜悬吊4~5针于钛网上,本次研究中采用此方法无1例发生积血、积液;③钛钉固定时应将颅骨外板钻孔,颞底处因颞骨菲薄钛钉吃不上力,不必固定,不会影响稳定性;④术后切口轻度加压包扎,有利于皮瓣的止血。
  电脑三维塑性技术应用标志着颅骨修复术塑形从手工时代进入数字化时代,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技术避免了术中塑形,大大缩短了手术及麻醉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塑形工作量及术后并发症,提高了塑形满意度。该技术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原貌,减轻颅脑创伤对患者心理的负面影响,良好面貌的重塑使患者更易融入社会生活,增强患者生活、工作的自信心。
2017年在职研究生有没有取消,具体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CT三维重建技术组常规行薄层CT扫描,层厚2mm,螺距1.0,重建厚度1mm并进行颅骨三维重建为首选(注重图像质量),以得到颅骨完整的三维数据,将数据发给钛网生产公司,公司再通过美国公司专用软件将数据转化为颅骨缺损部位三维加工格式,数控机床根据 三维数据加工出修复体样板,最后采用无摸三维钛网塑型制造出与患者颅骨缺损完全一致的三维个性化钛网修复体,修复体原材料为二维钛网,灭菌备用。
随着我地区经济的快速、持续性发展,车祸、工伤及各种意外事故等引起的各类型颅脑损伤病例仍然很多,其中颅底骨折病人所占比例也较大,而随着救治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致残率降低,生活质量也逐步的提高。行颅底CT三维重建skull base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CT,结合影像结果,指导颅底骨折basal skull fracture的外科治疗。有指导意义
选取标准:(1)有明确颅脑外伤史,有颅底骨折临床症状、体征或合并有脑脊液耳漏和(或)鼻漏;(2)排除视神经损伤患者或合并有颅内血肿及其它情况需急诊手术的患者。 320排CT机行颅脑薄层扫描,扫描完成后,选择应用三维表面容积漫游、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多平面重建等多种技术,选择合适的阈值,进行多方位三维重建,得到三维图像。行颅底X线(头颅汤氏位)检查。
外科治疗措施规范先行保守治疗,如止血、营养神经、支持治疗,有脑脊液漏者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结合耳鼻漏的具体情况,采取体位治疗、脱水或补液治疗等;脑脊液漏超过1个月者,根据具体情况拟行320排颅底CT三维重建,再进行手术修补漏口。
颅底骨折在颅脑损伤中较为常见,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体征:“熊猫眼”征、迟发性瘀斑、颅神经损伤和脑脊液耳鼻漏等,辅以X线平片或CT扫描。但由于颅底解剖结构复杂,常规颅底X线平片显示的是颅底骨质重叠在一起的复合影像,而常规CT为二维图像,不易于显示水平的线样骨折和粉碎性骨折,颅底伪影多、准确率较低,因此,二者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不能提供确切的信息,阳性率低。另外,有的急诊病人合并有口腔/颈部的损伤,或意识不清、难以配合检查,因此进行颅底位的X线检查在早期非常困难或根本不宜进行,而16排或320排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每次扫描约10s,最快只需0.35s就能完成扫描,在颅底薄层扫描同时三维重建也迅速、精确,对患者也安全、可靠,适合急症外伤病人的检查,使颅底骨折的诊断更加准确、客观,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漏诊及误诊。实景的图像结果更易与患方进行病情的沟通,让其配合治疗。本组资料显示,颅底CT三维重建颅底骨折的阳性率达84.62%,颅底位X线所见的阳性率为18.18%,明显提高了颅底骨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
通过CT颅底薄层扫描及3DCT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立体直观再现骨折情况,并不受颅底各骨性凸起的伪影影响,能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的走向及形态,还可以显示内部骨折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同时还可显示副鼻窦损伤情况,有利于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抗感染治疗方案的选择;通过骨折线的走向及形态,能评判是否对颅神经造成影响,结合临床,对评估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病情解析,且有依有据有图,这部分患者能很快的充分理解病情、消除了顾虑,住院观察约4~7d出院,大大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了治疗费用,在出院后的随访中也未见并发症出现,取得良好效果。颅底骨折并脑脊液耳鼻漏者超过1个月,按原则需进行手术修补漏口,而什么情况下需尽快手术,目前并无简单易行、无创的检查及评判标准。通过对颅底骨折CT的三维显示(特别是先进的320排CT三维重建、图像更为清晰),对重建的图像进行对比研究,为颅底部漏口的手术修补能提供准确解剖依据,并且可以在任意轴向和角度旋转,可从上、下、前、后等选择最佳观察视角,清楚显示正常颅底孔裂和重要的骨性标志,有助于神经外科医生对颅底骨折的解剖部位有更清晰的了解,以便术前确定硬膜漏口位置及制定修补的手术方案,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因此,通过深入研究,可能会找到对于颅底骨折并长期脑脊液漏患者、明确需手术且有临床参考意义的直观依据,使之应用于临床的价值得以提升。
螺旋三维CT的优越性
采用螺旋CT扫描时,扫描期间床连续运动,除去了床移动的时间,使闭气期间的扫描次数增加,因此扫描时间明显缩短。扫描时获得的数据为连续性数据,用较小的层距能产生大量的图像,因而消除了常规CT扫描所产生的步差,提高三维(3D)与多平面重建(MPR)的图像质量,而且还可根据临床需要提取所需层面的投影数据,进行图像重建,无需第二次扫描即可重建任意部位的图像。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双源c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