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孤独症还是统感感统失调的孩子聪明

请问感统失调与自闭症有啥区别?是一回事吗?
请问感统失调与自闭症有啥区别?是一回事吗...
请问感统失调与自闭症有啥区别?是一回事吗?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3955
病情分析: 您好,自闭症的孩子百分之九十都会伴有感统失调。关于是不是感统失调,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孩子旋转,如果还是旋转很多圈还是没有晕的感觉、或者晕的感觉很小,那就说明他感统失调。关于自闭症,可以从是否有语言、是否刻板、是否注意力很差、是否有一些暴力等行为习惯判断。
感统失调是自闭症的表现之一,但它们并不等同。意见建议:建议去医院鉴定,早治疗。去机构训练。能够得到更好的进步。祝您健康!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中医科
&&已帮助用户:220603
指导意见:一般前者属于神经调节的问题,后置属于心理的问题,跟性格有关系,考虑可能是缺乏自信自卑的心理表现,需要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需要有意识保持放松的心情,需要多参加其他有意义能够愉悦心情的活动,祝健康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皮肤科
&&已帮助用户:192828
指导意见:自闭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语言交往障碍,以及兴趣和行为的异常。部分自闭症患者可经过诊疗、实习及特殊教育,可改善他们的社交能力,一般是根据发病的特点或者病因进行对症用药,主要是治疗神经方面的药物和行为康复训练。
问感统失调与自闭症是一回事儿吗?有啥区别?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不孕不育 子宫肌瘤 阴道炎
&&已帮助用户:97699
病情分析: 您好,一般说来,这是属于心理问题,引起的原因可能与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以及自身性格行为因素有关。意见建议: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自我调节抑制。若是症状比较严重,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缓解,建议亲自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为宜。
问感统失调和多动的区别是什么他们其中的关系是什么
职称:医师
专长:妇产科,尤其擅长擅长于妇科炎症、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85145
指导意见:你好:感统失调通常就是综合型的感统失调不会是单项的多动症的根本原因也是由于感统失调造成具体多动还是多动症需要做进一步做多动程度的测定再进行科学针对性感统训练同时必须结合儿童成长心理才会有成效单单参加感统游戏是很难改善的这类孩子通常IQ是正常的
问重度感统失调症康复的几率是多少
职称:医师
专长:不孕不育
&&已帮助用户:132170
指导意见:一般感觉统合失调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情况:① 前庭觉不良:身体活动笨手笨脚,不听指挥,视听神经系统扭曲,左右脑思考陷入混乱,严重者会有语言障碍。 ② 平衡统合失调:没有距离感,做事协调能力差,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跌倒,拿东西不稳,走路撞墙,心烦气燥,好动不安,注意不集中,人际关系不良,有攻击性。建议您积极给宝宝治疗就可以
问这算是感统失调吗?挂什么科?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小儿肺炎,腹泻,疑难杂症。
&&已帮助用户:18782
指导意见:根据你的描述属于神经系统疾病,易消化易吸收饮食,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可以服用健脑补肾丸调理。
问轻度自闭症的原因,能治好吗?
专长:助孕技术、痛经、妇科炎症
&&已帮助用户:220336
自闭症的症状是很多,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有效应该能有所帮助属气虚胆怯,能起到安神定志,宁心的作用,但自闭最好还是通过心理辅导
问感统失调与自闭症是一回事儿吗?有啥区别?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不孕不育 子宫肌瘤 阴道炎
&&已帮助用户:97699
病情分析: 您好,一般说来,这是属于心理问题,引起的原因可能与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以及自身性格行为因素有关。意见建议: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自我调节抑制。若是症状比较严重,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缓解,建议亲自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为宜。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自闭症相关标签
自闭症(Autism),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自闭症儿童的感统训练 既不能夸张也不能低估_新浪河南健康_新浪河南
自闭症儿童的感统训练 既不能夸张也不能低估
来源:新浪河南健康频道日字号:|
金沙风老师正在给自闭症儿童做感统训练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而言,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熟性和成功性,但还是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和缺陷。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疗效应进行适当且科学的康复,既不能夸大也不能低估。
  感觉统合运动是自闭症孩子日后所有能力发展的基础。但从临床观察来看,很多自闭症孩子在视觉、听觉、触觉和前庭平衡觉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失调。感统运动方面的障碍也会限制自闭症孩子从外界获取有益的信息刺激,同时也阻碍了他们发展自身潜在的认知和社会能力。因而,感知觉运动方面的训练一直是推动自闭症孩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训练难以同时兼顾各个程度的孩子。孤独症作为一种精神类的疾病,个体差异较大,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有其独特的行为表现。有的儿童平衡能力较差,不能自如地跨越障碍设施,不敢走平衡木等,而有的儿童协调能力很好,几乎能完成每项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协调能力好的儿童,在感统室对各项器材都能较灵活应用,因而易产生厌倦情绪,上课时间只是随意根据个人喜好玩一种或几种器材,感觉统合训练对他们来说没能起到有针对性地改善其某方面功能不足、或通过训练延伸提高儿童的其他方面能力的实质性作用。
  家庭缺训练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家庭往往缺少对儿童的配合训练。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只注意矫正儿童体能、动作、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却忽视了与家长配合、指导家长在家中应用相关器材对儿童做进一步训练,家长自身也很少再主动对儿童进行随机训练。而且感统训练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待于创新,训练器材有待开发。感觉统合训练是由训练者依据一定的训练目的,使用一定的器材,指导训练对象进行的一种游戏活动。因此训练活动的趣味性对于吸引儿童注意力非常重要,而训练内容和器材恰恰是实现活动有趣、生动的关键。但是,目前感觉统合训练内容单一,器材种类远远不能满足训练需要,器材重复单调地使用又使得儿童的兴趣明显降低。另外,教师对各种器材的功用缺乏全面深入了解,只是局限于某一方面功能的应用。训练中缺乏小组互动和游戏环节。与一般儿童不同,孤独症儿童对外界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沉浸在个人世界里独自从事一项活动。尤其在感觉统合训练室里,儿童面对的多是游戏设施,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完成一项活动或任务,缺乏与他人的交流互动。
  在郑州康达能力训练中心的金沙风老师这样告诉我们:“由于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大脑具有很强的发展性和可塑性,运用滑板、大笼球、秋千、大陀螺和平衡木等游戏设施为孩子提供前庭、本体觉和皮肤接触等感觉运动刺激,能促进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组合和统一,最终可以促进大脑功能的改善,提高孩子的认知加工水平、行为和反应能力,为复杂的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生、发展创造前提条件。而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自闭症孩子。感觉统合训练对增进自闭症孩子的身体意识、感知觉发展、运动能力和增加语言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以自闭症孩子现有的感觉运动发展状况来看,有意识地选择适当的感觉统合训练内容,将有助于开发自闭症孩子的潜力,促进他们的充分、全面发展。感觉统合训练能为自闭症孩子的其他干预训练准备一个良好的感知觉系统,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创造可能。但值得注意的是感觉统合训练仅仅是诸多能促进自闭症孩子发展的方法之一,并且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自闭症孩子在参与感觉统合训练的初期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通常在三个月之后进步趋势将逐渐缓和,所以,在给孩子训练的时候也要结合孩子的实际特点,也可利用行为矫正、音乐治疗等其他方法的广泛介入,才是比较科学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4小时排行
小小手机套,竟然能致癌?近日,这一说法在网上被热传...
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南宁儿童康复中心& 530000
【摘& 要】儿童孤独症是指发病于婴幼儿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儿童孤独症主要特征为语言与言语障碍、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其他如多动或注意力分散与情绪不稳定等行为。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心理干预治疗、行为矫正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特殊教育训练及药物治疗。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孤独症等神经精神障碍的特殊儿童的康复需求越来越高。提供更多儿童活动交往的机会,促进社会各界对孤独症的了解、关怀与包容对儿童孤独症的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神经精神障碍;康复治疗
&&&&&&& 儿童孤独症是指发病于婴幼儿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由于患儿与外界之间缺乏情感交流,言行刻板,沟通困难,如同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故又称自闭症[1]。儿童孤独症患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已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关注,国内目前已有约100~400万孤独症儿童[2]。患儿多起病于30个月以前,偶见4~5岁儿童,且男孩明显多于女孩,比例约为4:1[3]。目前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指出,孤独症可能是由于多种易感基因组合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生的遗传学障碍[4]。本文就儿童孤独症的特征与康复现状做一综述,现总结如下:
1& 临床特征
1.1 语言与言语障碍
&&&&&&& 孤独症患儿首诊主诉以言语障碍为主,约占4/5以上[5]。就诊时,大多数患儿言语发育延迟、不会讲话、咬字不清、自语不知所云、模仿或重复语言多见,该类表现最容易引起父母的重视。
1.1.1 鹦鹉学舌现象
&&&&&&&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问题较为复杂,且每一个患儿都有不同的语言障碍。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育明显迟缓于正常同龄儿童,同时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其言语形式与运用表现异常[6]。正常儿童多偏好言语性声音,而儿童孤独症患者则常表现为不会自己组织语言,机械重复别人的话语或自说自话,部分患儿表现为语言过度,但缺乏交流性质,无法正常与之沟通。而部分患儿言语沟通异常则与听觉反应异常有关[7]。因此,孤独症患儿既存在言语障碍,又有语言障碍,严重影响孤独症患儿与外界建立情感联系。
1.1.2 语音异常
&&&&&&& 孤独症儿童易出现超音段音位的异常,即无法由非音质因素确定语调、语气、速度或节律等。例如,一些孤独症儿童可背诵整段文章或哼唱整首歌曲,但说话时却缺乏音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通过改变语调或其它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表达情感,同时,其语言流畅度与节律与正常儿童也有显著性差异,无法在不同情境中使用不同语境[8]。其可能为脑部的发育不全导致,因大脑中左右脑分别控制语言符号部分与非语言部分,大脑发育障碍很好的结石了孤独症患儿的言语障碍等表现[9]。
1.1.3 语言倒退
&&&&&&& 部分孤独症儿童会出现语言倒退,研究表明,倒退型孤独症儿童较非倒退型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更严重,但其运动技能一般无明显倒退,引起语言倒退的原因尚不明确[10]。有报道指出,可能与该类儿童发病前的生活事件诱发相关。也有研究显示,幼年期体弱多病,常接受抗生素治疗也是引起语言倒退的可能原因之一[11]。
1.2 社会交往障碍
&&&&&&& 孤独症儿童多存在感知觉及其相互配合能力调控缺陷,由于存在视-听觉整合障碍、视觉或听觉单通道登记或输出信息、或者信息需经过比较长的通道进行转换,导致感知觉的异常[12]。因此外界或环境的刺激无法准备到达大脑并产生与之匹配的有效行为,表现为在视觉、听觉或反应时均比正常儿童速度慢,常出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状态,加之语言的障碍,使得孤独症患儿无法形成与环境相符的逻辑或规范行为,无法与周围世界建立联系[13]。如患儿与他人很少有目光交流,对他人躲避,无法发展友谊,呼唤名字无反应,无社会性微笑等。
1.3 重复刻板行为
&&&&&&& 孤独症患儿缺乏好奇心,兴趣狭窄,常喜欢或着迷于一两件事物,每天拿着不放;或喜欢重复某一刻板的动作或仪式性行为,对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倾向于固定不变。多数报道指出[14~15],孤独症患儿对某一事物常有不寻常的依恋,如每天要求吃同样的饮食,坐固定的位置,睡前衣物需放置于固定的位置,反复弹指或转圈等,或者专注于固定的一种或几种游戏活动,如反复排列积木块或摆放拼图,着迷于电风扇或玩具汽车轱辘等旋转物体。
1.4 其他行为
&&&&&&& 过去认为孤独症患儿中约80%存在智力落后,但随着诊断标准的放宽,智力正常或超常的孤独症患儿增加,该类孤独症患儿被称为高功能性孤独症(HDA)。研究显示[16],这类患儿具有特殊的智力结构,常手眼协调能力与心理运作速度等较迟缓,但在机械记忆力等方面却有明显优势。或者动作笨拙,拘泥形式,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但对某些图形符号等记忆力超常。
&&&&&&& 同时,大多数患儿存在多动或注意力分散等现象,由于患者存在脑干系统的过分活动,因此患儿在持续或切换注意力上存在困难,无法对新刺激定向或分类。
&&&&&&& 情绪不稳定是孤独症儿童的常见表现,由于社会交往能力障碍,难于进行沟通交流,患儿长期压抑各种情绪体验,在学龄期情绪、行为问题逐渐积累,部分孤独症儿童会有极端的自伤与攻击行为。
2& 康复现状
2.1 心理干预治疗
&&&&&&& 孤独症儿童情绪波动大,较难控制,心理干预着眼于消除患儿紧张、惧怕的情绪,找出患儿病态行为的规律性与影响因素,进而进行对症治疗。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患儿心理需要及正确的情绪引导方法,给予患儿包容与鼓励,对其异常行为进行耐心解释与纠正,配合语言训练,禁止对患儿冷漠、厌弃或打骂,建立与患儿之间的良好情感沟通。关于心理干预治疗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博士Getstein提出的&人际关系发展干预&针对孤独症患者的共同缺陷开展训练课程[17]。而自主交往训练法则是在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正常儿童社交技能发展阶段理论开发的一种促进孤独症儿童自主行为的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孤独症患儿的社会适应性。
2.2 行为矫正治疗
&&&&&&& 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特征,交会性注意是近年来孤独症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行为矫正治疗的主要目的。交会性注意的实质是指儿童与成人共享周围信息,达到两类目的:一种是要求性注意指向,在于通过某种动作表达获得想要达成的目的;一种是表白性注意指向,通过感受某种体验完成对事物的简单评价。
行为矫正治疗主要通过集体训练、家庭训练与个性化训练的相互融合,使孤独症儿童得到全面的锻炼[18]。丰富的集体训练有益于锻炼其社交能力与模仿能力,通过对孤独症患儿进行身体感觉游戏训练如拥抱等增进自我与他人的意识,然后进行玩具介入,最后进行角色替换,促进患儿的社会适应与言语发育。家庭治疗则在于通过家长的引导式参与,让患儿与亲人或周围的人建立一定的情感联系,再通过亲情的沟通与情感的表达,使患儿由被动性逐渐向主动转变。同时也包括对患儿的认真了解与真心接纳,在于患儿相处过程中用心沟通与体会。家庭训练则保障了训练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个性化的训练则可根据患儿自身的特点设计训练课程,由于不同患儿的障碍表现与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对患儿进行行为干预时,应结合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合理分成若干步骤,按步实施。
2.3 感觉统合训练
&&&&&&&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通过同时给予多重刺激,着重刺激深部感觉中的触觉、前庭与本体觉,将这些刺激与行为训练有机结合,刺激神经系统部分通路,改善脑功能[19]。感觉统合训练可以集游戏与治疗于一体中,使患儿以轻松愉快的形式进行训练,易于接受。主要训练项目进行触觉球、踩脚印等皮肤刺激,蹦床、荡千秋、平衡木等平衡训练,并结合音乐疗法、听觉统合训练等减少患儿的多动行为,提高语言能力。
&&&&&&& 音乐疗法可给予安全而多元的感官刺激,部分孤独症患儿音乐天赋较高,利用音乐刺激与体验设计之类方案,可实现对患者的干预,调整其感官感觉,发掘其潜能,开发大脑状态。而听觉训练则通过让受训者聆听音乐矫正听觉系统对声音处理失调的障碍,达到改善交往障碍与行为紊乱,刺激脑部活动,提高患儿依从性模仿力与配合力的目的。
2.4 特殊教育训练
&&&&&&& 儿童孤独症是终身性疾病,故训练需长期坚持进行。特殊教育训练的目的在于指导其学习有用的社会技能,为独立生存打下基础。一般特殊教育培训主要由金字塔式的教育组织组成,包括主任医师1人、主管培训师1~2人与培训老师若干名.随着对孤独症的深入研究,更多的专业人士与家长正接受全方位教育干预的理念。特殊教育训练在本症的治疗中,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患儿身心的发展,提高患儿的沟通交流技能。国外对于孤独症的特殊教育提倡高度结构化与个别化教育,鼓励将家庭康复训练作为主要训练方式,通过训练父母与当地的特殊教育教师,引导孤独症患儿进行自我学习。
2.5 药物治疗
&&&&&&& 目前尚没有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特效药物,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进展,药物治疗主要针对临床症状进行。许多药物与方法均被应用于临床,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内分泌类制剂等,过去临床中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限制患儿的情绪不稳、多动与破坏性行为。近年来,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可改善患儿的暴怒、自伤等不适当行为[20]。另外中药的辩证施治配合针灸可达到一定的临床疗效。
&&&&&&& 总之,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孤独症等神经精神障碍的特殊儿童的康复需求越来越高。提供更多儿童活动交往的机会,促进社会各界对孤独症的了解、关怀与包容对儿童孤独症的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咏梅,静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682- 685.
[2] Geschwind DMW.Understanding sex bias in autismspectrum disorder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3):.
[3] Christensen J,Gr Nborg T K,S Rensen M J,et al.Prenatal Valproate Exposure and Risk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Childhood Autism [J].Obstetr Gynecol Survey,):613-614.
[4] Ozonoff& S,Young GS,Carter A,et al.Recurrence risk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 Baby Siblings Research Consortium study [J].Pediatrics,(3):e488-e495.
[5] Harms M B,Martin A,Wallace G L.Facial emotion recognition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 review of behavioral and neuroimaging studies [J].Neuropsychol Rev,):290-322.
[6] Jin J.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Grand Rounds Pediatr,):102-110.
[7] Atladottir H O,Thorsen P,Ostergaard L,et al.Maternal infection requiring hospitalizat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J].J Autism Dev Disord,):.
[8] 王佳,于聪,孙彩虹,等.孤独症患儿236名家庭疾病负担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138-140.
[9] Marshall CR,Noor A,Vincent JB,et al.Structural variation of chromosome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J].Am J Hum Genet,):477-488.
[10] Jyonouchi H,Geng L,Cusing-Ruby A,et al.Impact of innate immunity in a subset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 case control srudy[J]. J Neuroin flammation,):1-14.
[11] 韦斌垣,黄飞,覃小田.利培酮在治疗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16-218.
[12] 张京滨.感觉统合失调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198 例[J].使用儿科临床杂志,):320-321.
[13] 刘志云.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现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4-107.
[14 李春梅,林利,姚庆梅.融合教育理念下自闭症儿童治疗方式的分析[J].数理医学杂志,2009(5):543~545.
[15] Mrazek DA,Sehuman WB,Klinnert M.Early asthma onset:risk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fficulties[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247~254.
[16] 罗燕雯,乇慧,周雪娟,等. 高危儿 6 岁时智力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40~42.
[17] 冯兰云,郑艳君. 孤独症儿童语言特点与康复治疗现状[J].河北医药,2010(2):221~223.
[18] Xin W,Wen-Han Y,Yu J,et al. 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preschool children of Guangzhou kindergartens [J].Chin Ment Health J,):401-408.
[19] 陈妙盈,邹园园,王伯兰.儿童孤独症家长心理反应的调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8-10.
[20] 王迪,儿童孤独症神经病理学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杂志,):385-387.
基金项目:南宁市科技局资助基金项目,(编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文章内容
自闭症与感官统合处理失调
[日期:] & 来源:江苏小天使& 作者:杨莉 & 阅读:560次[字体:
&&&& 近年来,自闭儿的家庭常常听到一个名称&&感官统合处理失调,那是因为许多案例显示自闭症者处理他们的感官接触有困难。他们或许对视觉、触觉和听觉的讯息输入,有极端强烈或无知觉的反应,这使他们无法加入典型的日常社交活动,例如对声音、光,或者环境质感的接触反应太剧烈。父母要认识自闭儿的感官处理失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感官认知的调合是孩子认识和整合环境知识的基础。
&&&& 感官处理的认知,是我们借着触觉、肌肉互动、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的能力,整合组织和解释所吸收的信息,使我们对环境有一个合理且有意义的认识。对多数人而言,这个感官处理的过程好像是自动自发的。然而感官处理失调的孩子,却没有和一般人相似的感官作用体验。
&&&& 感官处理失调影响孩子们脑子的认知,也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肢体的互动协调,不能正确地反应外界所输入的知觉刺激。例如有些孩子的感官神经特别敏感,他们身体所承受的知觉刺激好像经常被炮击轰炸一般,他们也许会避免被接触,以设法使这神感官冲击减到最低;也或许只能接触特定的衣服质料以避免感官超载。若孩子对感官上的身体触碰如同刀割,我们怎能怪责他们失控的惶恐和惊叫呢?
&&&& 但有些孩子则是贪求感官的知觉刺激,他们会借着参与极端强烈的活动、大声演奏音乐,或者精力旺盛好动,不能自控地寻找刺激。他们有时不注意痛的感觉,或是对身处的环境是太热或太冷没感觉,并且需要频繁的活动,而有些孩子则是夹处在强烈和不足的知觉感受刺激的错综麻烦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统失调的孩子长大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