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下潜艇用高温气冷堆堆和热离子堆对潜艇的意义

查看: 11657|回复: 13
震撼 中国高温气冷核反应堆技术震惊全球
举人, 积分 2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6 积分
举人, 积分 2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6 积分
中国的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可以完全停机,实现核潜艇的超静音。
今年4月,一个越洋长途电话打到了清华大学核能与新技术研究院(下称核研院)。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向核研院院长张作义了解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并就未来核电站的发展问题进行了采访。这个引起美国媒体关注的试验堆就是国家“863计划 ”项目: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氦气透平发电项目。
可能有不少人觉得,一个中国的科研项目被外国记者采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核研院的高温气冷堆被美国媒体关注却有其特殊的意义。首先,美国核专家认为清华的高温气冷堆发电装置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装置,美国人称“这种安全的反应堆是一个真实的神话”;其次,在石油、天然气日益紧缺的今天,用氢做燃料被科学家们普遍看好,只不过制氢所需要的巨大能量使其成本太高,而清华的高温气冷堆能以很低的成本提供相对巨大的能量,从而大幅度降低制氢的成本。仅此两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人对这个中国的“863计划”项目如此关心了。
14年前已让美国人心服口服
1994 年9月30日上午10点08分32秒。清华大学核研院。来自30多个国家的60多名核能专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官员纷纷屏住呼吸,静静地察看着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开始的核安全演示。工作人员通过操作让核反应堆冷却剂循环风机停止工作,立刻反应堆向外传输热量的能力丧失了。要知道,核反应堆在停堆之后还会继续产生热量,而不是像锅炉熄火后便不再产生热量。这个热如果不加以冷却,反应堆就可能发生堆芯熔化、放射性外泄的严重事故,这也是核安全的最主要的技术挑战。循环风机刚一停止工作,报警声便剌耳地响起,中外宾客瞪大眼睛盯住显示屏上的变化,只见正常运行的曲线急剧下降,反应堆的热功率由3000多千瓦降为几百千瓦,最后反应堆发热维持在正常运行时的1.5%%左右。这表明热量通过反应堆压力壳的表面自动散发到周围环境中,而不需要任何附加的冷却系统。
核研院的这一实验展示了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一个最重要特性:在任何事故情况下,包括丧失所有冷却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人为的和机器的干预,反应堆能保持安全状态。我国已经掌握核电站的最新一代技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核学会前任主席克达克先生对清华核研院的这一安全演示给予极高的评价:中国这个满功率运行的球床模块式实验反应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它的技术及安全水平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美国希望从这个实验堆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 && & 人类的终极能源
 在众多的未来学预测、科幻小说以及电脑模拟游戏中,核聚变能的利用往往被视为人类最重要的“终极”科技之一。理由显而易见:它几乎是人类能源问题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现在,人类正在向这一终极能源大步挺进。随着今年11月21日,欧盟、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七方在巴黎正式签署协议,启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我们的社会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聚变能是核能的一种。一个重原子核会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这叫做“裂变能”,典型的例子是原子弹。反过来,两个轻原子核也可以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能量,这才是“聚变能”,典型的例子是氢弹。
  人类对于原子内部的认识始于上个世纪初,并且已经对核能进行了初步的利用。例如今天,核电厂为全世界提供约16%的电力。但是,这其中运用的都是裂变能,最常见的“燃料”是称为“铀”的重金属。平时我们说起“核能”,一般指的就是“裂变能”。
  由于各种原因,在民众中对裂变能的利用存在着一种恐惧和排斥的态度,最常见的指责是安全上的隐患以及产生的核废料问题。虽然其实并没有证据显示核电厂比普通电厂造成了更多的危害(以平均每个发电单位来说,水电造成的事故死亡人数是核电的100倍,煤则是40倍,天然气是10倍),但这种反弹构成了一种政治压力,使得许多欧洲国家放弃了裂变能的使用。而从未来资源的角度讲,地球上铀的储量和煤炭、石油一样,是相当有限的(“有用”的其实只是它的一种稀有同位素),因此裂变能根本上并不能解决能源问题的“百年大计”。
  但聚变能则完全不同,它既清洁又安全,完全不产生温室气体和难以处理的核废料,从原理上讲,也不可能造成类似切尔诺贝利的灾难性事件。最关键的是,它的“燃料”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基本的是氢的两种同位素,称为氘和氚,它们大量地存在于海水之中。而每一公升海水中能够提取的“燃料”,大约能够提供260公升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总和。简单的计算表明,按目前的需求量,单单地球的现有资源便至少可以满足人类6000万年的需求。假如我们能换用另一种稍复杂的核反应方式,这个数字更可以提高到1500亿年,远超宇宙的寿命!真可以说是千秋万代了。
  事实上,聚变能可以说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之一。我们的太阳之所以能够燃烧了约50亿年,靠的就是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人类如能掌握聚变能,等于就是掌握了太阳和恒星那几乎永恒的能量。
  不过,这样的蓝图虽然诱人至极,但要实现它却有着难以想象的困难。人类至今唯一人工取得的大规模聚变能是通过氢弹爆炸的方式,而要想使它能够为我们所用,比如说发电,则必须设计出控制其稳定输出的方法。两个轻原子核并不会无缘无故就聚合在一起,而必须在极端的高温和高压下,这时气体会产生电离,进入所谓“等离子体”的状态。如何容纳这些极其高温的等离子体是一个大难题,人们一般用螺旋管形的磁场来禁锢它,这种设计称为“托卡马克”(tokamak)。在此基础上,好几个国家都展开了自己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试验,其中包括我国的EAST,它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核聚变反应装置之一。但是,距离终极的目标仍然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如今的科学研究已经和100年前完全不同,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到了如此复杂的地步,哪怕大部分基础研究也很难凭借个人的力量去独立完成,而必须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伟大的科学工程与计划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曾写下过不朽的篇章,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等等都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但到今天,一个项目往往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至于凭借单独一个国家的力量都难以完成,必须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我们耳熟能详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欧州加速器计划和伽利略计划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在核聚变研究上,世界各国也不得不联手攻关,国际热核计划(简称,ITER,这个字在拉丁语里同时有“道路”的意思)便应运而生了。
  ITER只是我们最终征服聚变能道路上的一小步,它主要是一个实验性的计划,希望能建成一个以稳定的功率输出500秒以上的示范反应堆,并验证一些关键技术的可行性,为将来发展进一步的聚变反应堆作铺垫。尽管如此,完成它也至少要花30年的时间,耗费高达120亿美元———这是史上投资最为高昂的科学计划之一,仅次于国际太空站和曼哈顿计划(考虑到通胀因素的话)。虽然代价巨大,但如果成功,未来的收益却几乎是无限的。
  一些媒体在报导时,说ITER又称为“人造太阳”计划,但实际上ITER并没有这个外号。如果有这个称呼的话,那也一般是指我国的EAST。再说这个外号也毫不准确,除了会引起许多望文生义的误解外,事实上,可控核聚变要比人造太阳难度大得多(要说“人造太阳”早就有了,氢弹就是)。除了要在高得多的温度下运作外,它等于是要人工控制“太阳”产生的所有能量以供利用,并且必须压缩在一个适当的空间内进行。
  即便完成了ITER计划,我们离完全掌握聚变能的时代还差得远。一般预计,完整意义上的核聚变发电站可能不会在2050年之前出现,而真正要投入到商业运营中,则更不知要到什么时候。甚至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我们也还没有100%的把握来最终断定。有批评认为,不应当把如此巨大的资源投入到一个遥不可及的课题上去,而应该优先发展另一些有立竿见影效果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自然》杂志11月30号的一篇文章批评说,因为对聚变能前景过分乐观的信任,我们关于其它能源的研究都处在滞后的状况下。
  另有一些科学家声称,核聚变甚至可能在室温的条件下发生!这引起了学界极大的争议,许多人认为这是虚假的,至今尚无定论。但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可能发生,那我们无疑将在聚变技术领域内迈出飞跃性的一步,聚变能利用的实现之日将大大提前。
  不管怎么样,也许核聚变技术的最终成熟并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亲眼目睹的事情,但它无疑将对人类的未来产生极为重要的冲击。一旦我们能够拥有近乎无限的能源供应时,整个社会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贴内热文推荐
秀才, 积分 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 积分
秀才, 积分 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 积分
举人, 积分 2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9 积分
举人, 积分 2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9 积分
希望能早日应用
秀才, 积分 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秀才, 积分 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是个什么样的先进技术,为国争光.
    每 個 人 都以 爲 俄早 已 經 遺 忘 
     
举人, 积分 2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6 积分
举人, 积分 2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6 积分
引用第4楼wangchali于 11:19发表的 :
是个什么样的先进技术,为国争光.就是终极能源的开发
举人, 积分 2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6 积分
举人, 积分 2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6 积分
1杯水的能量可以够一个人30年所需要能源消耗
还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
举人, 积分 2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6 积分
举人, 积分 2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6 积分
秀才, 积分 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 积分
秀才, 积分 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 积分
秀才, 积分 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秀才, 积分 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秀才,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 积分
秀才,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 积分
既知我名!何犯我境?
秀才, 积分 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秀才, 积分 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举人, 积分 3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3 积分
举人, 积分 3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3 积分
这样好啊,油价再高中国也不用怕了
进士, 积分 5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9 积分
进士, 积分 5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9 积分
路过,看过.发现此帖该顶下,那就顶下吧....
高级会员勋章
高级会员勋章
活动积极奖章
活动积极奖章
活跃会员勋章
活跃会员勋章
国庆60周年纪念章
国庆60周年纪念章
环球四年勋章
环球四年勋章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举报电话:(010)(C) 环球网&&社区主版&&军事&&社会&&国际&&娱乐&&行业&&城市&&站务
阅读:53781 参与:44 回复:15到
&&&&吴锴:请您先介绍一下世界上已出现的几种潜艇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张金麟:美国从1948年开始对三种热交换型式的反应堆,即压水堆、气冷堆和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进行研究。最初美国考虑将反应堆装在&P5.5&92米的潜艇壳内,其排水量在2 000吨左右,对反应堆的技术要求是:高浓缩铀的堆芯,用热中子或接近热能的中子;在铀燃料一定时,反应堆结构材料吸收中子要少,堆芯功率密度高、结构要紧凑。
&&&&根据此技术要求,美国首先发展了压水堆和液态金属冷却堆。接着苏联也发展了这两种反应堆。这两种堆都经过陆上模式堆的考核试验后才将同型堆安装在它们的早期核潜艇上。
&&&&作为舰船核动力,曾经产生过五种反应堆的方案设想,构成五种不同的舰船推进装置型式,它们分别是:
&&&&压水反应堆 由压水堆、一回路系统和设备、二回路系统和设备及推进轴系组成。反应堆和一回路均在高压下运行。所以作为反应堆的载热剂和慢化剂的水在约300℃时亦不会沸腾,故此类型反应堆称为压水堆。
&&&&载热剂在反应堆中被加热送到蒸汽发生器,将其热经传热管传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水(二回路一侧的水)并使其变成饱和蒸汽,从蒸汽发生器流出的载热剂经由主泵又被回送到反应堆再加热,形成一回路循环。饱和蒸汽送至主推进蒸汽轮机作功,从汽轮机排出的乏汽在冷凝器中冷凝后经给水泵再送至蒸汽发生器,形成二回路。主推进蒸汽轮机经减速齿轮带动螺旋桨推进艇航行。
&&&&反应堆和一回路因具有放射性,所以需要布置在屏蔽内。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由于被传热管壁与一回路隔开,因此二回路系统和设备同常规蒸汽动力装置一样没有放射性,所以不需屏蔽。
&&&&液态金属反应堆 由反应堆、一回路、中间回路、二回路和推进轴系所组成。
&&&&液态金属堆用石墨和铍作慢化剂,用中能中子维持链式反应,其优点是燃料的消耗比热中子反应堆低。早期的载热剂采用熔融的金属如钠、钾、铋、铅及其合金。
&&&&在一回路中用熔融金属钠循环载热,运行压力只有5~7大气压,就可获得较高的温度,装置效率较高。一回路主泵采用电磁泵,由于没有转动部件,故可靠性高。
&&&&中间回路采用钠、钾作载热剂。一回路向中间回路传热是通过中间热交换器,中间回路将反应堆的热量再通过蒸汽发生器传给二回路,在蒸汽发生器中产生过热蒸汽(由饱和蒸汽进一步加热而得)。
&&&&液态金属堆的缺点是核燃料的初装量相对较多。金属钠吸收中子蜕变为钠-21,半衰期约为15小时,并生成发射高能&的钠同位素,所以一回路的设备和管道都要屏蔽。为防止液态的金属钠在管道和设备内凝结,反应堆停堆后还需保温和加热。此外,金属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与水会发生剧烈反应,可能会引起爆炸和火灾。
&&&&气冷反应堆 气冷堆是用气体作为载热剂的反应堆,一般使用的载热剂有He、N2、CO2。因为这几种气体制取很容易,且化学性质稳定。其中He的载热效率较高,它不吸收中子,无感生放射性,不与结构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传热性能良好。此外,它还有较高的转换比和较深的燃耗。
&&&&气冷堆推进装置的循环系统有两种形式:单回路循环系统和双回路循环系统。在单回路循环系统中,封闭的He回路作为一回路,蒸汽回路作为二回路。
&&&&比如,一个功率为24.3MW的船用单回路He冷却反应堆燃气轮机推进装置,它是由一个He冷却高温反应堆和一台双轴燃气轮机组成。高压燃气轮机作为压气机的动力,低压燃气轮机作为推进燃气轮机。
&&&&He在反应堆被加热到850℃、60大气压进入高压燃气轮机作功,由低压燃气轮机排出的He温度为500℃,压力为20大气压。排出的He经三级压缩和冷却后进入热交换器,预热到445℃再次进入反应堆加热完成循环。气冷反应堆推进装置发出的轴功率可为3.3万马力,效率可达37%。
&&&&由于高温气冷堆有较好的中子经济性、裂变燃料转换比高、燃耗深度大,功率高、运行稳定、安全性好,比容积和比重量都较小,因此曾被认为是可替代压水堆的推进装置。
&&&&吴锴:那么气冷堆为什么还没有取代压水堆呢?
&&&&张金麟: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气冷堆与压水堆几乎是同时起步的。但压水堆最早应用到舰船上,并不断的发展使之越来越成熟,人们就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这是其一。其二,气冷堆的技术比压水堆还是要复杂些。气体在循环过程中的载热、冷却等温度要比压水堆中的水高许多,因此,氦气系统和设备所用的材料要求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而且其连接处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这在工程上都是较难解决的复杂难题。另外,燃料元件的制造、氦气的热工、流动以及热物理结构等方面的技术,尚需要一系列的台架试验和陆上试验堆的考核。在这些工程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之前,目前气冷堆还不能取代压水堆。
&&&&有机反应堆 有机反应堆是用有机液体作为反应堆的载热剂和中子慢化剂,通常用的物质是联二苯和联三苯。这种有机液体(联二苯和联三苯)含有足够多的可慢化中子的氢原子,沸点也较高,可使反应堆和主回路工作压力降到10大气压下,从而大大节省系统和设备的制造费用。
&&&&有机反应堆推进装置的系统如反应堆和一回路的设备都与压水堆相似。所不同的是有机堆的载热剂的净化采用蒸馏法。这种净化分两部分:低温系统用来除掉溶解的气体,高温系统用来对载热剂完全蒸馏,蒸馏之后蒸汽重新冷却,再送回主回路。
&&&&有机堆曾被认为是具有很大潜力的紧凑型动力源。但实际经验证明其热交换性能差,而且主回路的泄漏在舱内会释放出有毒蒸汽,并增加火灾危险,所以未得到推广和应用。
&&&&沸水反应堆 沸水反应堆用水作为载热剂和慢化剂,水可以在堆芯内蒸发汽化。沸水堆的优点是可在较低的工作压力下获得较高的蒸汽温度。在动力反应堆技术发展初期,人们希望直接从反应堆中产生汽轮机所需的蒸汽,这样可省去蒸汽发生器,简化系统,减小装置的重量和体积。
&&&&船用沸水堆的循环系统分单、双回路两种。在单回路循环系统中,由反应堆产生的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直接供蒸汽轮机作功,排出的乏汽经冷凝器冷却后再由给水泵送入反应堆。这样的蒸汽系统具有放射性,系统和设备都需布置在屏蔽内。
&&&&吴锴:单回路沸水堆比双回路沸水堆的优点是省略了二回路,结构简单;缺点是需要全部屏蔽,这又导致结构不简单。如何权衡其优缺点?
&&&&张金麟:首先,单回路沸水堆放射性扩散的范围比较大。第二、其屏蔽的面积较大。连蒸汽轮机都必须屏蔽,因此单回路沸水堆的屏蔽重量非常大,使艇体的稳性控制增加了难度,给艇上总布置带来困难。大型沸水堆核电站因为其屏蔽较为容易实施,所以均采用单回路系统。船用沸水堆至今尚无建造的实例。
&&&&吴锴:那么,目前各国核潜艇所采用的压水堆推进装置的组成如何?有无特殊要求?
&&&&张金麟:目前各国核潜艇均用压水堆作动力,其典型推进装置是由反应堆、一回路、二回路、电力系统、应急电力系统和轴系所组成,一般分布在艇的尾部,约占3~4个舱室的位置。
&&&&压水堆推进装置的轴系与常规动力装置的轴系基本相同。其略微不同是,在压水堆推进装置上,通常在轴上安装一个套轴的低速推进电机,在核动力装置发生故障时或需要进行低噪声航行时,利用应急电源供电以便使核潜艇获得推进动力。
&&&&压水堆推进装置的二回路系统和设备与常规蒸汽动力装置基本相同。
&&&&压水堆推进装置的电力系统和应急电力系统,虽然其设备与常规动力装置基本相同,但其供电的品质、可靠性要求比较高,一旦正常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要求应急电力系统能在5秒甚至更短时间内供上可靠电源。
&&&&关于热离子反应堆转
&&&&吴锴:下面请您谈谈热离子反应堆在潜艇上的工作原理?  
&&&&张金麟:热离子反应堆是将其核热能在反应堆内直接转换为电能,其电能可以直接作为动力。热离子堆在美俄是作为宇宙空间站的电源而设计的,故又称空间反应堆。其基本特点是,核燃料的外侧装备着可以控制核反应速度的转动式反射体/控制棒,利用热电子发电的方式从核热能直接获得电力。
&&&&为了使空间反应堆的堆芯具有最小尺寸,燃料芯块使用的是95%的高浓缩铀。另外,为了保证从高温的核燃料中直接获取直流电力,在燃料芯块的外侧,布置了装备发射极和集电极的核热燃料单元体。核热燃料发电单元是由核燃料芯块、发射极和集电极等组成。为了获取直流电力,沿圆周方向分成8个等面积区域,每4个核热燃料单元体并联连接起来形成一组,然后再把2组核热燃料单元体并联起来,沿着轴向进行排列。把核热燃料单元体并联起来的优点是,即使数量众多的核热燃料单元体之中的某些单元体出现性能故障,仍不至引起总体发电性能的降低,从而使空间堆的运行可靠性得到保证,核热燃料单元体的中心部位是带有孔洞的UO2或UN燃料芯块。把燃料芯块制成带有孔洞的形式,以防止燃料发生熔融事故。紧靠燃料芯块的外侧,则是作为热电子发射体的金属钨(W),这一层金属钨作为电子发射极被装配在与燃料芯块紧靠相邻的位置上。位于金属钨外侧的是一层金属铌(Nb),但是在钨层与铌层之间设置了一段空隙,在这段空隙中充注了一些气态的铯(Cs),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空间电荷效果引起发电率的降低。金属铌在功函数和蒸汽压力方面均低于作为热电子发射体的金属钨,它被用做集电极。铌层的外侧是铌-1%锆耐热合金屏蔽层。铌层与铌-锆耐热合金屏蔽层之间也设置了一段空隙,空隙中充注了氦气(He),以防止冷却剂温度上升过高。隔片的作用不仅可防止燃料芯块上下移动,同时还可增加核热燃料单元体的物理强度。由若干个核热燃料单元体组成的核热燃料单元体组件被紧密配置??网格形状。每个核热燃料单元体组件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冷却剂则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在核热燃料单元体组件之间的间隙中流动。冷却剂采用液态金属,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传热性能,减少堆芯尺寸,提高堆芯温度(即提高发电效率)。金属冷却剂的材料主要是钠钾共晶合金(NaK)、钠(Na)以及锂(Li)。
&&&&另外,为了对核燃料消耗引起的反应速度降低进行补偿控制以及对反应堆的启动、停堆和运行进行控制,采用了转动式控制棒。在反应堆的外侧,沿圆周方向设置了十多个转动式控制棒,在转动式控制棒的局部,留有一部分扇形区,这些扇形区是中子吸收体,其余的部分是反射体。利用反射体的转动实现对核反应速度的控制。中子吸收体采用的是碳化硼(B4C),反射体采用的则是氧化铍(BeO)。
&&&&吴锴:从前述看出,热离子堆的原理就是金属钨接受反应堆传出的热量后发射出电子,被铌吸收,形成电流。那么,为何选择钨而不选择别的金属呢?
&&&&张金麟:主要是金属钨在高温下强度较大,化学性质较稳定。比如灯泡都用钨丝。如选择别的金属,化学性质不稳定,高温时会生成化合物,发电效应会受到影响。
&&&&吴锴:那么,热离子反应堆用于潜艇核动力有哪些优点?
&&&&张金麟:比如,美国研制成功的由SP-100型空间反应堆组成的核热离子反应堆动力装置由反应堆、功率转换组件、废热移去系统等组成。热离子堆无需热力动力机械就能直接实现热电转换,其电能给推进电机供电即可构成潜艇的推进系统。这样它将省去压水堆核潜艇一、二回路的许多设备如蒸汽发生器、主蒸汽系统、主冷凝器、汽轮发电机组、主汽轮机组、减速齿轮、给水和凝水系统、滑油系统等,使潜艇核动力装置的重量和体积大幅度减少,热离子堆动力装置在艇上布置非常灵活和方便,有望使装置更能耐冲击,也可避免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得对装置的材料苛求程度降低。此外,会提高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大大减少操纵和维护人员。
&&&&吴锴:热离子堆与气冷堆相比,当前谁更值得发展?
&&&&张金麟:气冷堆虽然热效率很高,但它与其它堆一样,都省不了一、二回路的那些机械设备,而这些设备正是潜艇上最大的噪声源之一。从减少热力转换机械,大幅度减少核动力装置的体积和重量,从而降低潜艇排水量和噪声的角度上来看,与其大力研究气冷堆,不如将精力集中转向热离子堆。
&&&&吴锴:热离子堆的功率及效率能否使核潜艇在高速性上有突破?
&&&&张金麟:热离子堆系统是从空间动力发展而来,目前其功率比压水堆小。五十年代末,苏、美同时开展空间核能源研究。他们认为空间核能的功率和紧凑性与其它空间能源相比有明显优势。最初热离子堆的功率小、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寿期短,主要用于雷达、电推进器、通信和其它军事用途以及作为空间动力源。如苏联曾发射上天的有2个电功率为6~7千瓦的热离子转换反应堆。
&&&&年,热功率为180千瓦、电功率6千瓦的苏联托巴斯-1型热离子堆通过试验。其后发展的托巴斯-2型属第二代热离子堆,其输出电压为120伏、电功率为25~50千瓦。
&&&&1987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署副主任克雷格&菲尔兹指出:目前有两个因素制约着核潜艇的设计。一是需保持潜艇重心位于艇的中部;另一是低温的蒸汽动力装置效能太低。他还指出:通过超导电动机、发电机和先进的动力传动机构使潜艇尾部重量降低,帮助解决艇的平衡;如反应堆的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省去机械转换环节,也可提高潜艇的推进效能。
&&&&日,美国海军核反应堆部主任布鲁斯&德马斯上将在国会闭幕式上发言时指出,&在近期我们尚未发现可替代压水堆的潜艇反应堆。在远期,我们放弃了液态金属堆的试验,而为高温气冷循环和热离子、热电及其它静态转换拨了发展资金。&
&&&&热离子堆的另一个问题是热电转换效率低。如:托巴斯-1型热功率为130~150千瓦,电功率5~7千瓦;美国SP-100型热离子堆产生10千瓦电功率时,其热功率为2.4兆瓦。它们的效率仅为4.2~4.6%。
&&&&美国用压水堆和SP-100型热离子堆进行对比时,在假设装备这两种反应堆的潜艇具有相同能力时,压水堆的热功率为66兆瓦,而热离子堆的热功率为176兆瓦,这表明SP-100型热离子堆的效率仅为6~7%,而压水堆则在16%左右(指最后推进功率与堆功率之比)。可见热离子堆用于核潜艇,其效率相对较低。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热离子堆所占体积、重量小,可减小艇的排水量,提高航速
&&&&目前,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研制的500~5000千瓦的热离子堆将取代斯特林发动机、闭式循环柴油机、燃料电池、闭式循环蒸汽轮机,而且比AMPS小型核动力系统更优越。在潜艇航速和续航力上都有较大优势,而且不需氢、氧及柴油等燃料供应。
&&&&对压水堆而言,由于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在功率和寿期方面完全满足潜艇的需求。理论上说,潜艇需要多大功率,压水堆就能做到多大功率,但实际上受体积、重量限制不可能实现,而且其热效率再提高的潜力不大。
&&&&综上述,热离子堆需要在热电转换效率方面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大型核潜艇的功率需求。目前尚不能像压水堆那样没什么限制地使核潜艇在高速性有突破。
&&&&吴锴:热离子堆的活性区寿命如何?活性区寿命长是否一定能提高核潜艇的在航率?美国战略核潜艇的S8G4反应堆活性区寿命为10年,英国战略核潜艇12年,法国可达25年。似乎活性区寿命只需大体上是大修周期的整数倍即可保证效费比最优。您如何看?
&&&&张金麟:反应堆活性区寿命主要决定于活性区燃料元件的性能、燃料浓度及燃料元件材料的耐辐照性、热稳定性、耐腐蚀性等。这要求燃料元件在寿期内不能损坏,并有足够的后备反应性,可保证堆的运转。
&&&&一般讲,只要反应堆活性区的寿期与潜艇的中修或大修周期相对应,反应堆换料就可结合潜艇中修或大修同时进行,就不会影响潜艇在航率。但因反应堆活性区造价较高,影响经济性,一般认为反应堆活性区寿命最好与艇的服役期相等,这样,潜艇服役期间无需中途换料。现在压水堆的设计制造和材料的性能均可满足此要求。
&&&&吴锴:采用长寿命堆芯的核潜艇在大修时是否也需对反应堆进行检测?如果是这样,那么长寿命堆芯在麻烦程度及耗时上将没有优势,而且长寿命堆芯的成本是否比低寿命堆芯几次换料的成本还要高并使危险性加大?
&&&&张金麟:核潜艇长寿命反应堆的堆芯何时需检查,主要取决于反应堆内部的结构和部件在运行时是否出现异常,或燃料元件是否发现破损而不能维持反应堆的正常运行。因此,反应堆堆芯的检查与核潜艇的大修程序无关,也与正常反应堆换料程序无关。对反应堆内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查属于反应堆的故障和处理。当反应堆不能正常运行而需进行检查时,不管核潜艇处于何种状态,都需要进行处理或修复。此外,无论核潜艇是否处于大修状态,艇上的反应堆都无需进行检测。当然,由于核潜艇在役的反应堆有很强的放射性,在对艇上的反应堆进行检查及对其故障进行处理时,用于检查和处理的工时和费用是很大的。
&&&&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长寿命反应堆的堆芯技术要求较高而使成本成倍增加,总的来看,长寿命堆芯在核潜艇的寿期内还是经济的。
&&&&目前国外电功率在100KW左右的热离子堆,其寿命可达7~10年,若用于潜艇,至少能做到与艇的中修或大修期相适应,可像一般核潜艇那样结合中修或大修进行换料,这样便不会影响在航率,达到最佳的效费比。
&&&&吴锴:热离子堆核潜艇由于吨位小,其总体噪声频谱会比目前核潜艇(如&海狼&)改进多少?其处于安静状态的最高航速是否会提高?
&&&&张金麟:核潜艇的总体噪声频谱各国均极保密。&海狼&级首艇造价约35亿美元(含研制费)。它在降噪上采用泵喷和主动消声减振等技术,可说是精雕细刻。其艇员曾宣称:&潜艇以25节航行时,噪声仍足够低,仍能保持隐蔽性&(这是从艇员的主观感受而言)。&海狼&级噪声低主要得益于设备的安装方法,即在艇壳附近留有空间,以便声波散射;甲板与艇壳连接处有液压减振器,保证了潜艇最大安静航速达20节。&海狼&级在设计时,其噪声目标定在110dB以下,已达海洋背景水平。因此,不能简单地说2 000~3 000吨的热离子堆核潜艇的总体噪声会比9 000吨的&海狼&有多少改进。
&&&&热离子堆核潜艇没有大型能量转换的转动机械,又可使核潜艇的排水量减小,其噪声要比一般核潜艇和常规潜艇低,至少可与同吨位的采用燃料电池的AIP潜艇相当。因为它在降噪方面有其固有的优越性。
&&&&早些年,一般称核潜艇有三大噪声源,即一回路的主泵、二回路主汽轮机组的减速齿轮箱和螺旋桨的水动力噪声。近年来不断改进,反应堆的自然循环能力强,低功率时主泵可停用。减速箱在降噪方面也有一定进展。有的核潜艇采用电力推进以降低其噪声。但大功率的核动力装置带有大量的电动辅机如海水系统的泵,它们产生的机械振动及进、出艇的海水流道中的流动噪声是相当大的,这需要在设计上采取主动消声减振措施才能使核动力装置安静化。而热离子堆核潜艇没有这些装置,也就不存在这些噪声源。
&&&&由螺旋桨引起的第三大噪声源即水动力噪声,由于热离子堆核潜艇排水量小而容易在设计上得以控制。另外,热离子堆体积小,在艇内受到的约束小,容易布置,可较容易地把潜艇的长宽比控制在6.5~7.5之间,达到最佳比例,保持较好的水滴外形,从而减少艇体湿表面积和反射面,对其降噪和隐蔽性均有益处。其次,由于热离子堆的辅助系统简单,进出艇体的流水口直径小且数量少,因此艇体开孔数量少,开孔直径也小,可减少水流共振和紊流,保持潜艇的安静性。
&&&&由于这些原因,若在设计上采用与&海狼&级同样的技术措施时,其安静状态的最高航速是可提高的。 
&&&&吴锴:热离子反应堆使核潜艇吨位降低到2 000~3 000吨后,虽然作战灵活性及浅海作战能力大大增强,但是否会对深海大洋作战能力及持续作战能力产生制约?首??位的核潜艇(如&红宝石&级)相比如何?
&&&&张金麟:这应先了解一下&红宝石&级的情况。该级艇水下排水量2 670吨,从其第5、6艘艇起进行了改进,艇长增加,首部更圆,线型更接近于水滴形,鱼雷、导弹的装载量从18枚增加到22枚,潜深由300米增到350米,自持力由45天增加到70天,螺旋桨由5叶改为7叶,航速25节,艇员70人。早在年,&红宝石&级曾进行过三次远航试验。其中一次为62天,航程16 000海里,此外,还进行过编队演习。试验表明,该级艇上声呐、导航和通信能力完全可适应远洋和持续作战的要求。另外,U212和U214级燃料电池潜艇也都是2 000吨以内的潜艇,都配有较强的武器系统、较完善的集中控制的声呐系统、一体化的无线通信系统和导航系统等。
&&&&热离子堆核潜艇仅是将核动力装置简化、小型化,可以长期潜入水下作战,作战能力应相当于同吨位压水堆核潜艇,但是优于AIP潜艇。
&&&&吴锴:这就是说2 000~3 000吨的热离子堆核潜艇的作战能力也并不比&红宝石&级强。
&&&&张金麟:热离子堆在功率尚未达到足够大的情况下,其核潜艇航速不一定能超过&红宝石&级,但在相同航速下其安静性却肯定比&红宝石&级好。热离子堆核潜艇一旦出现在战场上,反潜兵力将很难对付。
&&&&吴:一般而言,潜艇吨位增大,可安装较多的降噪设备,从而有利于潜艇降噪。而热离子堆使潜艇吨位减小后,是否在这方面不利于潜艇降噪?
&&&&张:的确,潜艇吨位增大,可安装较多的降噪设备,利于降噪。美国在设计&弗吉尼亚&级时曾有结论:用现代技术进行降噪和提高潜艇的抗冲击能力,需占用巨大空间才能使设备与其基座和壳体结构相隔离。因为目前潜艇降噪技术广泛利用双层消声装置,这就需要增加一些结构和隔振装置,从而进一步加大潜艇体积。这些隔振装置固定系统的冲击间隙必须加大才能满足现代冲击设计标准。因此,对利用双层隔振降噪技术的压水堆核潜艇,如要保持30节的最大航速和某些武器的装载能力,其排水量至少应为6 000吨。这是核潜艇大型化的原因之一。热离子堆核潜艇是因为省去了二回路系统和蒸汽轮机在艇内所占的容积,也省去了这些设备降噪装置所占的容积才使排水量小的,但这并不影响对艇上高噪声设备的降噪处理。如潜艇上液压系统中电动液压油泵机组,就可以利用热离子堆节省出来的空间安装其减振降噪装置。另外,热离子堆核潜艇因为根除了蒸汽动力装置的机械噪声,艇的形状又可设计成更接近水滴形,流体动力噪声也相对较低。这样,从综合降噪看,不但不存在不利问题,反而有利于潜艇降噪。
&&&&吴:再有,目前的核潜艇为提高深海大洋作战能力,都安装较大的声探测系统(如艇艏声呐、舷侧阵声呐),这对热离子堆核潜艇是个制约。那么潜艇声呐能否不加大尺寸而是通过其它途径(如矢量运算)来提高效能?
&&&&张:当代大型核潜艇由于自噪声和海洋环境的干扰噪声较高,都装备了大量声呐设备。例如撞沉&爱媛&号的&格林维尔&号核潜艇就装有15部声呐,其AN/BQQ5A综合声呐系统在艇艏装有尺寸和重量都很大的球形基阵。
&&&&一般讲,布置在艇艏的综合声呐,其球形基阵或柱形基阵的尺寸越大对探测声信号的空间增益越大,这是不容怀疑的。以被动方式工作的声呐的性能取决于五方面因素:目标发射的声能;声源与接收器之间海洋的声传播特性;传感器的灵敏度;信号处理能力;艇员对声呐特征的识别能力。这五方面的技术水平对声呐效能都有很大影响。另外,声呐的工作性能还依赖于潜艇上声呐部位良好的声学环境,如主机、泵、管道内流动等振动产生的噪声传向声呐可能干扰艇外来声,从而降低声呐的分辨能力。
&&&&对热离子堆核潜艇来讲,因为其艇壳的直径小、排水量小,又没有一般核动力装置产生较大噪声的一、二回路等大型机械设备,因此,对声呐设备分辨力干扰的水力流动噪声和机械的辐射噪声都比较小。热离子堆核潜艇虽不能布置较大尺寸的基阵,但也不能说对其声探测能力有较大的制约。
&&&&热离子堆核潜艇因其固有的声环境较好,加之可提高影响声呐性能的上述五因素的技术水平,采用类似&洛杉矶&级AN/BQQ5A综合声呐系统的数学处理技术,完全可提高艇的作战效能。
&&&&吴:还有,热离子堆对艇员数量及素质的要求是否有所降低?在对远洋持续作战能力至关重要的氧气、淡水供应及艇内温度、湿度、噪声、艇员空间等居住性方面,2 000~3 000吨的热离子堆核潜艇能否达到大吨位核潜艇的水平?
&&&&张:热离子堆同现有各类反应堆主要的差别是使用了一些稀有金属材料,反应堆一回路系统比较简单,且没有复杂的二回路蒸汽动力设备,对核动力装置操纵和维护人员需要的数量可减少。不过,虽然热离子堆对艇员没有提出新的过高要求,但是反应堆操纵和维护人员的素质绝对不能降低。
&&&&热离子堆核潜艇吨位小,主要原因是占据核潜艇约1/2左右的尺寸和重量的动力转换机械设备大为减少,与大吨位传统核潜艇相比,若作战任务不变时,艇上装载的武器也不会减少,因为核动力装置简化,艇员数量减少,供艇员生活的氧气、淡水、温度、湿度等生活设备可能也随之减少,对艇员每人应占的生活空间,也不会减少。这方面的设计完全优于各国2 000~3 000吨的中型常规潜艇和AIP潜艇,可以做到与&红宝石&级完全一样,达到大吨位核潜艇的水平。此外,艇内噪声方面可能优于目前的大吨位核潜艇。
&&&&吴:热离子堆减小了核潜艇的吨位后,是否也减少了潜艇日后升级改装的余地?
&&&&张:随着武器和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核潜艇也需要对其武器系统和电子设备进行改装,以适应未来的作战需求,这与热离子堆使核潜艇吨位减小没有直接关系。与大型核潜艇一样,热离子堆核潜艇在设计和建造时会为今后改换装留有一定空间,不会影响日后升级改装。
&&&&吴:以后常规潜艇、AIP潜艇、攻击型核潜艇都可被小吨位的热离子堆核潜艇取代,但唯独战略核潜艇不可能。因为战略弹道导弹的体积无法压缩,仅推进系统体积减小并不能显著减小战略核潜艇的吨位,反而可能对艇的线型、重心、布置等带来难以协调的问题。有观点认为以后战略核潜艇可以用战略巡航导弹核潜艇来取代,从而解决了热离子堆装艇的问题。但此观点值得商榷,因为战略弹道导弹的弹头当量、数量、射程、飞行段与再入段的速度、突防能力、减少对本国天基侦察系统的依赖等方面是战略巡航导弹无法比拟的,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效能相当于数艘战略巡航导弹核潜艇,其效费比高于后者。您如何看?
&&&&张:拥有核打击能力的国家不会因其体积小而在发展战略核潜艇时放弃采用热离子堆动力装置。热离子堆会使战略潜艇的尺度和排水量减少,是肯定的。从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看,其尺寸在逐渐减小,但仍具有一定体积。因此,装备热离子堆的战略核潜艇的尺度和排水量只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这就足以使其信号特征、隐蔽性、航速、水下机动性得以改善。战略核潜艇装备热离子堆时,在线型、重心和布置上应不存在难以协调的问题。
&&&&当前热离子堆的单堆功率尚不够大,还不能满足潜艇航速的任意需求。不过,可以采取俄罗斯的做法,增加艇上反应堆的数量来满足功率要求。
&&&&当前世界上,生存在距海岸线200海里以内的陆地区域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80%。如扩大到1 000海里,则此比例超过90%。如果潜射巡航导弹的射程在1 000海里以上并带有核弹头,就可以威胁绝大多数临海国家。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威慑作用主要表现在二次打击能力。但这种二次打击能力基本体现在对软目标的摧毁。而软目标主要就是一个国家的军事设施、工业基地及人口相对集中的大、中型城市等。从此意义讲,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战略核潜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被巡航导弹核潜艇取代。当然,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毕竟存在你说的那些较大差异。从未来的情况看,战略核潜艇与巡航导弹核潜艇的使命仍将不同,只能互为补充。在目前阶段我们认为似乎尚无必要去探讨未来装备热离子堆的战略核潜艇与巡航导弹核潜艇这两者的效费比问题。关键的问题是,是否采用热离子堆不会对将来核潜艇类型的决策产生很大影响。
&&&&吴:装备热离子堆的战略核潜艇,其动力舱段空出来的空间如何处理?
&&&&张:对安装传统压水堆的战略核潜艇,若改为装热离子堆时,因省去二回路动力转换机械装置,原舱段空出来时,其潜艇的总体需要重新设计。一般经验认为装传统压水堆的核潜艇,其核动力装置约占据全艇长1/2左右的尺度。所以若将传统的压水堆改为装热离子堆的战略核潜艇,可能带来的艇长缩短,设备大大减少,总体设计者必须对全艇舱室的划分,各舱室内系统和设备的安排和布置,要重新布置,统一优化。需要重新考虑的有电力系统增加的设备布置,增加的附属系统的布置,推进电机功率增大后尺寸和重量增加的布置等,以达到全艇的协调和平衡,使潜艇在水上和水下都能均衡得很好,在各种状态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姿态和稳性。
&&&&吴:热离子堆是否是今后核潜艇动力发展的唯一方向?在其应用之前是否会出现更优越的技术从而使在热离子堆上的研究与投资付之东流?
&&&&张:至于是否唯一方向,应先回顾一下各国潜艇核动力的发展情况。
&&&&各国的潜艇核动力装置 几乎全为压水堆,它们与美国第一次批量建造的具有水滴线型的&鲣鱼&级核潜艇上采用的S5W型压水堆无大差别。从美国的情况看,从&鲣鱼&级的S5W型到&海狼&级的S6G型,直至&弗吉尼亚&级的S9G,除了功率大些,功率密度高些,基本无本质变化。
&&&&1990年3月美国海军核推进部主任布鲁斯&德马斯上将说,下一代压水堆将在以下五个领域开展研究:
&&&&①需要研究新型材料,以使在反应堆的严酷环境中能长期保持它们结构和力学完整性。②需要研究热工和流体的传输设备,提高能量转换效率。③开发水化学方法和水化学控制,使其显著降低维修工作量,并在维修时减少维修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以及降低维修费用。④研究精确的模型以便提高设计精度,从而??海狼&级那样装备先进的微处理机和相关设备。使艇员更精确地把握反应堆的运行限度,从反应堆获得更多的有用动力。
&&&&德马斯认为,压水堆的改进应集中在蒸汽发生器和长寿命堆芯方面。
&&&&核潜艇设计上的主要矛盾 美国研制核潜艇45年来,其水下排量从&鲣鱼&级的3 050吨,到&洛杉矶&的6 927吨,又到&海狼&的9 150吨。其相应的轴功率从15 000马力增加到30 000马力,又递增到45 000马力。但其航速只是从33节增到35节,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堆功率的增加都被排水量的增大抵消掉了。
&&&&艇上的电子设备、武器、减振降噪措施的增加?排水量增大?为保持航速而增加轴功率?核动力装置的尺寸、重量增大?排水量继续增大&恶性循环,轮回依旧。
&&&&压水堆的缺点是系统复杂、设备多,价格高。西方一些国家统计,核潜艇的成本比常规潜艇高2~3倍,而全寿期成本比常规潜艇高达10倍之多。
&&&&近期在堆型方面的探索 时至今日,美国和其它国家除大力发展压水堆外,并未放弃液态金属堆和气冷堆的研制。美国战略防御开发组织(SDIO)在1988年与通用电气、通用原子技术等六个公司签订了发展开式循环气冷堆、布雷顿循环气冷堆、液态金属堆等的合同。此外还有不少美国的国家实验室也在研究气冷和液态金属堆。如伊利诺伊州的阿尔贡,纽约的布鲁海文实验室等。
&&&&研究液态金属堆和气冷堆的目的是这两种堆型的热效率比压水堆高。一般高温气冷堆的效率可达40%,且当代国外发展的液态金属和高温气冷堆都采用模块化设计,固有安全性较好。这些优点都是海军为获得功率大、体积小的核推进装置的主要指标。
&&&&80年代末,加拿大的ECS联合公司开发了AMPS小型核动力系统。它是一种在朗肯循环中应用氟里昂为工质的低功率堆,采用19.7%的铀-锆-氢合金为核燃料,反应堆一回路为低温、低压水回路。二回路中的朗肯循环是由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中的氟里昂工质受热汽化,其蒸汽在汽轮机做功,带动同步发电机获得电力,从汽轮机排到冷凝器中,做功后的氟里昂蒸汽被冷凝变成液体氟里昂,经给水泵再送到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即完成一次朗肯循环,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获得有效动力。其装置比压水堆动力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且可靠,缺点是其装置的效率很低,只有10%以下。
&&&&近期成果 以上这些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取得像冷战时期压水堆那样得到广泛应用的成果,也没有取得像&海狼&级的反应堆那样只比&洛杉矶&级的反应堆增加10%的重量而获得提高50%功率的成就。
&&&&液态金属堆和高温气冷堆都与压水堆一样,需要庞大的动力机械装置才能将反应堆热能转变为电力或驱动螺旋桨的动力。因此不能显著减小核动力装置的尺寸。正因为热离子堆有如此独特的优点,因此不会使其研究与投资付之东流,相反其潜力将会得到高度重视。热离子堆曾被西方一些潜艇专家誉为潜艇技术发展的下一个里程碑。当然,由于热离子堆技术发展的成熟度和使用要求的限制,对于它的应用范围可能有所取舍,例如可能先用于AIP潜艇和中小型潜艇等。
&&&&吴:热离子堆对压水堆的技术继承性有多大?在传统核动力方面存在技术差距的国家在热离子反应堆方面是否就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张:热离子堆与目前的压水堆等核反应堆,在反应堆物理、热工、控制和材料等应用技术领域里有非常大的继承性。特别是目前发展的液态金属快堆和高温气冷堆的技术、更高富集度的核燃料技术、金属冷却剂钠钾共晶合金、钠、锂等材料技术,以及氮技术等都是热离子堆所必需的技术。苏联发展空间核电源时,初期是采用地面核电站模式,用核燃料为热源去加热水或惰性气体,产生蒸汽或高压气体推动汽轮机和燃汽轮机发电。因为有转动部件会影响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便发展了无转动部件的热电转换式或热离子辐射式的空间核电源,后来的精力集中于热离子空间核电源的研究,其中反应堆的方案就采用了快中子反应堆的技术。所以热离子堆也是从传统反应堆技术发展起来的。
&&&&在传统核动力方面存在技术差距的国家能否在热离子堆技术上赶上去,与各国国情和需求及军备发展战略和人力、物力的投入有关。不能简单说传统核动力技术落后的国家,在热离子堆方面就一定能领先或落后。
&&&&吴:如果热离子堆被各国普遍应用,那么全球海域将遍布核潜艇,强国跟弱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可能被迅速拉近,您对此如何看?
&&&&张:各国需要什么样的潜艇由其战略和经济技术实力等决定,虽然热离子堆优越性极大,但只能说采用的国家可能多些。是否都采用要看各国国情、海军和从事潜艇核动力各方面人士对其优越性的认识。冷战时期连常规潜艇都没能遍布全球海域,更没不要说核潜艇。热离子堆核潜艇也不会遍布全球海域,强国和弱国之间的差距总是不可能很快拉近的。
&&&&核潜艇的作战能力不仅取决于核动力,还有赖于电子探测设备和武器系统,这些方面各国总是存在差距的。
&&&&当然,热离子堆普遍被采用后,常规潜艇经改装后都可能装备这样的核动力装置,从而使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迅速增加。世界上一旦形成这种局面,只能说强国和弱国相互间的制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强、弱之间的实力拉近了。
&&&&80年代末,加拿大的ECS联合公司开发了AMPS小型核动力系统。它是一种在朗肯循环中应用氟里昂为工质的低功率堆,采用19.7%的铀-锆-氢合金为核燃料,反应堆一回路为低温、低压水回路。二回路中的朗肯循环是由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中的氟里昂工质受热汽化,其蒸汽在汽轮机做功,带动同步发电机获得电力,从汽轮机排到冷凝器中,做功后的氟里昂蒸汽被冷凝变成液体氟里昂,经给水泵再送到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即完成一次朗肯循环,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获得有效动力。其装置比压水堆动力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且可靠,缺点是其装置的效率很低,只有10%以下。
回复置顶区
...或者对本帖发表其他观点:级别:少校积分:13738真正的专家。。。。。。|||
级别:少校积分:13738真正的专家。。。。。。|||级别:守御所千总积分:8183
|||级别:盛京游牧副尉积分:1450
内行看门道 ......|||级别:列兵积分:27&很长时间没看到这么专业的帖了
&|||级别:大校积分:32758|||级别:少校积分:11664看来热离子反应堆的行情看涨!|||个人签名:愛,改變了一切!级别:少尉积分:4806
楼主辛苦了.|||级别:三级士官积分:689|||级别:少将积分:53800|||级别:守御所千总积分:8888|||级别:上尉积分:8244|||级别:一级士官积分:162
这样的才是真正的技术帖子啊 !!!
希望这样的帖子多些,可以让我们这些军迷多了解世界军事技术发展的过程和趋势。|||级别:守御所千总积分:8194转换率提高了再说!|||个人签名:老猫道号:汉唐遗老是也!级别:大校积分:41562&|||级别:上等兵积分:92学习了!~
感谢楼主分享!|||
<ul class="dot"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说明:加减财富会减少操作者同等财富值,最多输入20个汉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核潜艇战略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