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及鉴定产品检验报告单模板检验结果什么字也没有

& &医学真菌学检查是诊断真菌病的重要依据,随着真菌感染病例的日益增多,对实验室的诊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患者浅部或深部感染诊断,几乎全依赖于临床标本的真菌学检查。特别是系统性真菌感染,其早期特异的诊断方法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而病原真菌的形态结构十分多样,在不同条件下同一真菌也可有不同特点的形态。因此,在真菌的实验室检查中,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真菌的形态特征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演变规律,才能获得对致病真菌正确的诊断。目前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检查法和特殊检查法两类。常规检查法主要包括:①形态学检查(直接镜检+染色镜检)。②培养检查。③组织病理学检查。特殊检查主要包括:①血清学方法。②分子生物学方法。&
& & 一、进行真菌实验室诊断的注意事项&
& & ①应有独立实验室,不应与其他细菌、病毒等实验室共用,以防发生相互污染。②在每天工作前与工作后,工作台均要以消毒水例如5%石碳酸或0.5%过氧乙酸 擦拭,如遇操作台被真菌或标本污染,应即覆盖纸巾,并用5%石碳酸消毒20min,切忌工作台污染后即用水冲洗,以免污染扩散。③培养菌检体及真菌污染的 物质在丢弃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焚烧。④在进行真菌检查时,不可试着闻平板培养基特殊的气味。⑤不可对Histoplasma capsulatum 以及 Coccidioides immitis进行载玻片培养技术,因为其等具有高度感染性的孢子能够随着空气传播。⑥实验室禁止任意养花、草、动物等生物,以防实验污染。⑦工作环境应 定期消毒。一般紫外线照射不能杀灭真菌,应用40%甲醛(可于每4㎡空间用35ml 40%甲醛加18g高锰酸钾在密闭情况下熏蒸24h,或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每2~4周消毒1次。⑧如果用平板培养基接种标本,必须将平板培养基密封,以免发生危险,在不常做真菌检测的实验室,最安全的培养方法是利用含有棉花塞的试管培养基(使空气能够循环)。⑨美国梅育诊所主张利用平板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步骤如下:平板培养基必须在生物安全箱内操作及检查。平板培养必须用胶带封好,平板培养基必须含30ml的量,并保持培养箱60%以上的湿度,同时增加琼脂的浓度至2%,以免脱水。⑩真菌的诊断,需要经验的累积及备有良好的图谱参考书。&
& & 二、分离及鉴定真菌的培养基&
& & (一)配制培养基的一般原则&
& & ①各成分混匀后以文火缓慢加热,并不断搅拌,煮沸1min,过热会破坏有效成分。②分装试管应在高压灭菌前,而分装平皿应在高压灭菌后。③高压灭菌一般在118~121磅,10~15min。④需加血液或不能高压的成分如抗生素,应在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加入混匀。⑤试管分装量约7~8ml,平皿约15ml,如需培养4~6周,平皿内应有35~40ml的量。培养基中抗生素的浓度和添加方法:氯霉素、庆大霉素和放线菌酮能耐热,可在培养基高压灭菌前加入,其他抗生素均在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冷却至45℃~50℃时加入。青霉素20~100&g/ml,链霉素40~200&g/ml,氯霉素50&g/ml,放线菌酮500&g/ml,庆大霉素5&g/ml。&
& & (二)分离和鉴定真菌的培养基&
& & 各种医学真菌所用培养基的成分,又可根据不同要求,分成分离、富集、选择、特性研究等含不同成分培养基,具体见表。&
& & 表 分离鉴定真菌培养基分类表&
& & 培养基种类 分离用培养基 &
& & 使用目的&
& & 1.Brain heart infusion agar 分离腐生性及病原性真菌&
& & 2.Brain heart infusion agar with antibiotics 分离除了皮肤丝状真菌以外的真菌&
& & 3.Brain heart infusion biphasic blood Culture bottles 从血液中分离真菌&
& & 4.Dermatophyte test medium 分离皮肤丝状菌,建议仅做筛检用&
& & 5.Inhibitory mold agar 分离除了皮肤丝状真菌以外的真菌&
& & 6.Mycosel or mycobiotic agar 分离皮肤丝状菌&
& & 7.Ssbouraud dextrose agar 分离腐生性及病原性真菌&
& & 8.Yeast estract phosphate agar 分离除了皮肤丝状真菌以外的真菌&
& & 区分试验培养基 &
& & 1.Ascospore agar 检测产子囊孢子酵母菌&
& & 2.Cornmeal agar with Tween 80 and trypan blue 检测产厚膜孢子酵母菌&
& & 3.Cottonseed conversion agar 使双相型真菌由霉菌型转变为酵母型&
& & 4.Czapek&s agar 分离及区分Aspergillus spp&
& & 5.Niger seed agar 鉴定Cryptococcus neoformans&
& & 6.Nitrate reduction medium 检测Cryptococcus spp.还原nitrate能力&
& & 7.Potato dextrose agar 证实Trichophyton rubrumm 产色素能力制作载玻片培养技术&
& & 8.Yeast fermentation broth 测定酵母菌的发酵能力&
& & 9.Yeast nitrogen base agar 测定酵母菌的糖类同化能力&
三、临床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 & (一)皮屑 边缘、疱壁、脓液、深层趾(指)间皮屑或活动边缘皮屑,取材前75%酒精消毒,作KOH涂片,同时种于沙氏琼脂加氯霉素2管,置25℃培养2周。&
& & (二)甲屑 用细挫或牙科磨钻取病甲与正常甲交界处并且贴近甲床部的甲屑,标本用酒精浸泡待干燥后种于沙氏(SDA)培养4周,并同时作KOH涂片。&
& & (三)毛发 取病发(变色,无光泽,弯曲,脆易折断,松动易拔除)15根,75%酒精消毒,3~5根作直接镜检,5~10根种于沙氏琼脂(加氯霉素),划破斜面掩埋。&
& & (四)脓液 无菌采集,注意颗粒,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寻找。可作G染色或抗酸染色,常规的KOH涂片及SDA接种培养也是必要的。&
& & (五)CSF 采集于无菌试管3~5ml,立即送检。置冰箱不宜超过1h。离心后以无菌吸管吸取离心沉淀物1ml,作墨汁涂片镜检和培养(SDA)25℃或37℃4周。&
& & (六)血液 无菌抽血3~5ml立即于无菌抗凝管中,BHIB:血标本量为培养基量的1/10,37℃5~7d出现浑浊或菌团,挑取镜检同时移种SDA(注:每天检查完毕后需摇动培养基,37℃震荡培养可加速真菌的生长,提高检出率。不作直接检查,因其直接检查阳性率低。&
& & (七)体液、痰液、尿液、粪便①体液标本量10ml离心沉淀取2ml沉淀液做直接镜检培养。②晨痰3~5ml集于无菌瓶中(无菌生理盐水漱口数次后),挑取黏液或脓性部分:KOH涂片培养。③早晨中段尿或清洁尿10ml,离心取沉淀液1ml做KOH涂片培养(SDA每管种0.5ml)。④拭子:一般尽量不用,缺点:A.不能得到足量的标本;B.采集的标本也不易从棉花纤维上分离下来;C.容易干竭。采集标本后应迅速放入内装1~2ml无菌蒸馏水的试管送检KOH涂片培养。⑤纸盒送检,挑取黏液、脓血、乳酪样部分KOH涂片培养(加抗生素)注:单纯培养阳性,不一定有临床意义,KOH涂片发现菌丝,有诊断意义。&
& & (八)组织:标本置无菌平皿中立即送检,置无菌匀浆器加2ml蒸馏水,研磨成浆或1~2mm3的小块,KOH涂片培养。&
& & 四、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 & (一)直接镜检&
& & 是最简单也是最有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常用的方法有:①氢氧化钾/复方氢氧化钾法: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浮载液,盖上盖玻片,放置片刻或微加热,即在火焰上快速通过2~3次,不应使其沸腾,以免结晶,然后轻压盖玻片,驱逐气泡并将标本压薄,用棉拭或吸水纸吸去周围溢液,置于显微镜下检查。检查时应遮去强光,先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菌丝和孢子,然后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和菌丝的形态、特征、位置、大小和排列等。浮载液:A.10%~20%的KOH。配方:氢氧 化钾10~20g,蒸馏水加至100ml,待氢氧化钾完全溶解后揺匀存放在塑料瓶内,适用于皮屑、甲屑、毛发、痂皮、痰、粪便、组织、耵聍等的检查。B.复方氢氧化钾溶液配方:氢氧化钾(AR)10g,二甲基亚砜(AR)40ml,甘油50ml, 蒸馏水加至100ml,配制方法:将氢氧化钾先加入30ml蒸馏水中溶解后,再依次加入DMSO、甘油揺匀后,用蒸馏水加到100ml,装入塑料瓶内。此配方的优点是:配方中加DMSO,能促进角质的溶解,有甘油涂片不易干,不易制成氢氧化钾结晶,氢氧化钾的浓度相对低,腐蚀性亦低,为进行大面积普查或大批量采集标本作镜检带来了方便。②胶纸粘贴法:用1cm&1.5cm的透明双面胶带贴于取材部位数分钟后自取材部位揭下,撕去复带在上面的底板纸贴在载玻片上,使原贴在取材部位的一面暴露在上面,再进行革兰染色或过碘酸锡夫染色,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双向胶带粘贴在载玻片上时不可贴反,而且要充分展平,否则影响观察。③涂片染色检查法:在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将所采集的标本均匀涂在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火焰固定或甲醇固定。再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染色后,以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 & 常见镜检染色方法有:①革兰染色。所有真菌、放线菌均为革兰染色阳性,被染成蓝黑色。适用于酵母菌、孢子丝菌、组织孢浆菌及诺卡菌、放线菌的感染。②乳酸 酚棉蓝染色:用于各种真菌培养物的镜检。③印度墨汁:用于检测脑脊液(CSF)中的新生隐球菌。④抗酸染色:用于抗酸菌及诺卡菌的诊断。⑤瑞氏染色:用于组织胞浆菌和马内菲青霉的检测。⑥过碘酸锡夫染色(PAS):用于体液渗出液和组织匀浆等。真菌胞壁中的多糖染色后呈红色,细菌和中性细胞偶可呈假阳性,但与真菌结构不同,不难区别。⑦嗜银染色(GMS):真菌可染成黑色,主要用于测定组织内真菌。&
& & (二) 真菌培养&
& & 从临床标本中对致病真菌进行培养,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病原体检出的阳性率,以弥补直接镜检的不足,同时确定致病菌的种类。真菌培养检查除需要一般细菌检验用到的器具外,还应准备真菌专用的接种针、接种环、或接种钩(用铂丝或镍丝制成)、微型小铲、刀片、针头等,常规分离鉴定使用的培养基为沙氏葡萄糖琼脂(SDA)斜面培养基,加0.05%氯霉素,还有多种性质的培养基(见第二部分)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可酌情选用接种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临床标本,大体可分为点植法和划线法两种。①点植法:适用于皮屑、甲屑、毛发、痂皮、组织等有形固体标本,将标本直接与培养基表面点状接触。②划线法:适用于痰、分泌物、脓液、组织液、组织块的研磨液等液体标本,用接种针(环)划线接种在培养基表面。&
& & 培养方法有多种,接临床标本接种时间分为直接培养法和间接培养法;按培养方法分为试管法、平皿法(大培养)和玻片法(小培养)。①直接培养:采集标本后直 接接种于培养基上。②间接培养:采集标本后,暂保存,以后集中接种。③试管培养: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培养方法之一,培养基置于试管中,主要用于临床标本分离 的初代培养和菌种保存。④大培养:将培养物接种在培养皿或特别的培养瓶内,主要用于纯菌种的培养和研究。⑤小培养:主要用于菌种鉴定,大致分为三种:玻片 法,方块法和钢圈法。A.玻片法:在消毒的载玻片上,均匀地浇上熔化的培养基,不宜太厚。凝固后接种待鉴定菌株,置于平皿中,保湿。待有生长后,盖上消毒 的盖玻片,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常用米粉吐温琼脂培养基观察白念珠菌的顶端厚壁孢子和假菌丝。B.方块法:适用于霉菌菌落的培养。取无菌平皿倒入约15ml 熔化的培养基,待凝固后用无菌小铲或接种刀划成1cm2大小的小块。取一小块移在无菌载玻片上,然后在小块上方四边的中点接种待鉴定菌株,盖上消毒的盖玻 片,放入无菌平皿中的V形玻棒上,底部铺上无菌滤纸,并加入少量无菌蒸馏水,孵育,待菌落生长后直接将载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C.钢圈法:先将固体石蜡加 热熔化,取直径约2cm,厚度约0.5cm有孔口的不锈钢小钢圈,火焰消毒后趁热浸入石蜡油,旋即取出冷却,石蜡油即附着于小钢圈中。再取一无菌载玻片, 火焰上稍加热,将小钢圈平置其上,孔口向上。小钢圈上石蜡油遇载玻片的热即熔化后凝固,钢圈就会固定在载玻片上。用无菌注射器经孔口注入熔化的培养基,培 养基量约占小钢圈容量的1/2,注意避免气泡。待培养基凝固后取一消毒盖玻片,火焰上加热后,趁热盖在小钢圈表面,也即固定其上。最后用接种针伸入孔口进 行接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形成一种封闭式培养,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菌落时可避免孢子吸入人体,而且不易被污染,盖玻片也可取下染色后封固制片保存。&
& & (三)培养检查&
& & 标本接种后,每周至少检查2次,观察以下指标:①菌落外观:A.生长速度:缓慢生长菌:7~14d,快速生长菌:2~7d。一般浅部真菌超过2周深部真菌超过4周仍无生长,可报告阴性。B.外观:a.扁平。b.疣状。c.折叠规则或不规则。d.缠结或垫状。e.其他。C.大小:菌落大小用cm来表示,菌落大小与生长速度和培养时间有关。D.质地:a.平滑状。b.粉状。c.粒状。d.棉花状。e.粗毛状。f.皮革状。g.粘液状。h.膜状。E.顔色:不同的菌种表现出不同的顔色,呈鲜艳或暗淡。致病性真菌的顔色多较淡,呈白色或淡黄色,而且其培养基也可变色,如马尔尼菲青霉等,有些真菌菌落不但正面有顔色,其背面也有深浅不同的顔色。菌落的顔色与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移种代数等因素有关。所以,菌落的顔色虽在菌种鉴定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除少数菌种外,一般不作为鉴定的重要依据。F.菌落的边缘:有些菌落的边缘整齐,有些不整齐。G.菌落的高度和下沉现象:有些菌落下沉现象明显,如黄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更有甚者菌落有时为之裂开。H.渗出物:一些真菌如青霉、曲霉的菌落表面会出现液滴。I.变异:有些真菌的菌落日久或多次传代培养而发生变异,菌落顔色减退或消失,表面气生菌丝增多,如絮状表皮癣菌在2~3周后便发生变异。②显微镜检查:小培养可置普通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而试管和平皿培养的菌落则需挑起后做涂片检查。&
& &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
& & 真菌病的组织病理检查与直接镜检培养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尤其对深部真菌病的诊断意义更大,如用特殊染色可提高阳性率。&
真菌的组织病理反应与其他一些疾病的组织病理反应极其相似,往往只有在仔细研究了病理切片并发现了真菌之后才考虑到真菌病的诊断。而在这种情况下,标本已被固定,培养有时已不可能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就成了真菌感染的主要依据。所以临床上在送病理标本的同时,要尽可能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以便同时采集标本 送真菌实验室进行真菌学检查。&
& & 真菌在组织内一般表现为:①孢子:酵母和双相型真菌在组织内表现为孢子。②菌丝:许多真菌在组织中只表现为菌丝。组织中发现无色分隔、分支的菌丝多为念珠菌和曲霉。粗大、不分隔少分支的菌丝为接合菌,多为毛霉、根霉、犁头霉等。粗大、少分支有隔的菌丝为蛙粪霉菌。棕色菌丝为暗色丝孢霉病,由暗色孢科真菌引 起。③菌丝和孢子,主要见于念珠菌感染。④颗粒:为组织内由菌丝形成的团块。⑤球囊或内孢囊:球囊内含有内孢子,为球孢子菌或鼻孢子菌在组织内的特征性结构。&
& & 组织病理片中根据形态和染色能基本确定种名的真菌为: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波伊斯组织胞浆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链状芽生菌、粗球孢子菌、新生隐球菌和鼻孢子菌等。根据组织病理中真菌的形态能确定属而不能确定种的病为:放线菌病、奴卡菌病、无绿藻病、念珠菌病、曲霉病和不育大孢子菌病等。多个属的真菌 感染可引起相同的临床表现,在组织病理中真菌的形态无法区别的病有皮肤着生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接合菌病、皮肤癣菌病和足菌肿等。足菌肿的颗粒若染色适当,很易确定为放线菌性或真菌性的,也能区别出细菌性颗粒。真菌性颗粒中的菌丝又分为无色或暗色两大类。各种病原菌基本上形成各自顔色、大小、形成和结构的颗粒,可以初步区别,但最后确定必须依靠真菌培养。&
& & 六、血清学方法&
& &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展,以免疫学方法检测真菌病已成为可能,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白念珠菌、曲霉菌和隐球菌等,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为血培养 和组织活检,但血培养历时太长,且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常不易培养成功,阳性率较低。而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征象错综复杂,又使得组织活检缺乏典型改变,影响正确诊断,这些都使得这些方法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真菌的抗原、抗体及代谢产物的血清学检查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常用的免疫诊断方法有:①特异性抗原的检测:A.乳胶凝集试验(LA)。B.酶联免疫试验(EIA)。C.荧光免疫测定法(FA)。②特异性抗体检测:由于受检者都为免疫低下患者,因其致阳性率低,故现已少用。&
& & 七、分子生物学方法&
& &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有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分子探针、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DNA指纹图谱、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等方法。用于深部真菌病的诊断和分型研究,形成了以PCR技术为基础的一系列分子诊断方法。从这些新技术对多种致病真菌鉴定的应用过程中发现,此类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特异性、敏感性高的优点。特别是从分子水平对真菌从遗传进化角度阐明菌种间内在的分类学关系,真正达到人们追求已久的自然分类的目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PCR及相关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及更广泛深入的研究,将会对真菌感染的诊断和鉴定产生根本的影响。&
(责任编辑:labweb)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改正或删除。
其他媒体转载须事先与原作者和本网站联系。
CopyRight (C)
中华检验医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mail:您现在的位置:>>>>>>>> 如何看一般的检验报告单
如何看一般的检验报告单
[要点]检验报告单是检查所得出的客观数据记录,检验项目很多,这里只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概略地作一介绍。...
检验报告单是检查所得出的客观数据记录。检验项目很多,这里只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概略地作一介绍。定性检验,是看送检的标本中有没有&待检物&(即想要查的东西)。一般来说,有待检物存在,报告为&阳性&,反之报告&阴性&。正常时不应有的待检物出现了,称为&阳性&,即为不正常。定量检验表示检验标本中待检物含量的多少。不同地区不同方法测出的检验参考值略有差异,参考值不等于正常值,只是一个正常范围。
(1)三大常规 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①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②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
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015-1.020之间。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
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应、蛋白定性和糖定性。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表示。尿中有蛋白见于肾炎、心衰、发热性疾病和泌尿道感染等;有糖则多见于糖尿病。
微镜检查主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及结晶等。正常尿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盐类结晶。如果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则有肾脏损害,如肾炎、泌尿系感染等。碱性尿常见磷酸盐结昌,服用磺胺药可见磺胺结晶。
③大便常规包括肉眼检查及镜检,肉眼主要观察颜色、性状和硬度。显微镜检查主要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虫卵等。
(2)肾功能有关的检验
尿素氮(BUN):正常值为(3.2-7.1mmol/L)。尿素氮增高时,见于各种严重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肾功能不全,还可见于心力衰竭及休克、消化道出血后、严重烧伤等情况。在严重肝病时,尿素氮可降低。
肌酐(Cr):正常全血为88.4-177umol/L,血清为53.0-141umol/L。肌酐测定对尿毒症的预后判断很有价值,肌酐越高,说明肾功能损伤越严重,预后不良。
尿酸(UA):正常男性149-416umol/L,女性89-357umol/L,尿酸增高常见于早期肾功能不全和痛风、结缔组织病等。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一项主要指标。正常参考值为3.9-6.1mmol/L,高于此范围多为糖尿病,低于此范围,可见于肝脏病、饥饿所致的、胰岛素分泌过多或甲状腺素不足等。
血中脂类的总称,它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游离脂肪酸。血脂与年龄、性别、饮食成分和生理情况有关系。诊断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都需要检查血脂。我国正常人空腹时,血脂各项的参考值波动在:胆固醇(Ch)成人2.8-6.0mmol/L;甘油三脂(TG)0.23-1.35mmol/L;磷脂(PL)1.94-3.55mmol/L;游离脂肪酸(FFA)176-586umol/L。
(5)微生物检查
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等。这对于查明致病原因和选择用药十分重要。但除细菌和真菌外,直接查找方法比较复杂。细菌培养,采集血、痰、咽试子、大便、小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看有无致病菌生长,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非致病菌;真菌检查,标本涂片或培养,检出真菌为不正常。
想直接电话咨询的客户,不收取任何费用,24小时服务。
由权威专家为你解答体检相关问题,根据你的情况给予专业的个性化指导意见。
网上快捷预约,VIP一对一陪护,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方便快捷。
关键字:检验报告单,检验项目,
& 下一篇:
欢迎您通过,
等进行咨询或预约体检,如遇忙线或无人,可填写或留言。民众体检官方预约热线/08250 本站文章提供的医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依据
热门体检套餐
健康管理专家
姓名:李安梅
简介:全国著名内科专家。曾在三甲级别…
姓名:张大昌
简介:参加工作30余年从事外科临床工作…
姓名:杨世昌
简介:原青岛第九人民医院外科主任,青…
姓名:张炜
简介:擅长B超检查,在肝脏、肾脏、膀…
姓名:姜玉丽
简介:曾先后在青岛人民第九医院、阜外…
姓名:郭东山
简介:原江西交安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姓名:李广仁
简介:原中日友好医院外科教授、主任,…
姓名:路博超
简介:中国老教授协会副秘书长、全国优…
姓名:王玉环
简介:曾在北方交通大学医院工作多年,…
姓名:田惠月
简介:曾在北京多所知名三甲医院口腔科…化验单是怎样报告真菌的
您现在的位置:&&
化验单是怎样报告真菌的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如何看化验单 如何看化验报告单
检验报告单是检查所得出的客观数据记录。检验项目很多,这里只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概略地作一介绍。定性检验,是看送检的标本中有没有“待检物”。一般来说,有待检物存在,报告为“阳性”,反之报告“阴性”。正常时不应有的待检物出现了,称为“阳性”,即为不正常。定量检验表示检验标本中待检物含量的多少。不同地区不同方法测出的检验参考值略有差异,参考值不等于正常值,只是一个正常范围。
⑴ 三大常规 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127;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为5类,
1、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0.70,&12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 5、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015-1.020之间。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应、蛋白定性和糖定性。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表示。尿中有蛋白见于肾炎、心衰、发热性疾病和泌尿道感染等;有糖则是糖尿病、显微镜检查主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及结晶等。正常尿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盐类结晶。如果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则有肾脏损害,如肾炎、泌尿系感染等。碱性尿常见磷酸盐结昌,服用磺胺药可见磺胺结晶。
大便常规包括肉眼检查及镜检,肉眼主要观察颜色、性状和硬度。显微镜检查主要要看有无红细胞、脓球、吞噬细胞、虫卵等。
⑵ 肾功能有关的检验 尿素氮(BUN):正常值为(3.2-7.1mmol/L),&127;尿素氮增高时,见于各种严重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肾功能不全,还可见于心力衰竭及休克、消化道出血后、严重烧伤等情况。在严重肝病时,尿素氮可降低。
肌酐(cr):正常全血为88.4-177umol/L,血清为53.0-141=umol/L。肌酐测定对尿毒症的预后判断很有价值,肌酐越高,说明肾功能损伤越严重,预后不良。③尿酸(UA):正常男性149-416umol/L,女性89-357umol/L,尿酸增高常见于早期肾功能不全和痛风、结缔组织病等。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一项主要指标。正常值为4.4-6.7mmol/L,高于此范围为糖尿病,低于此范围,可见于肝脏病、饥饿所致的低血糖、胰岛素分泌过多或甲状腺素不足等。 ⑷ 血 脂
血脂是血中脂类的总称,它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游离脂肪酸。血脂与年龄、性别、饮食成分和生理情况有关系。诊断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都需要检查血脂。我国正常人空腹时,血脂各项的参考值波动在:胆固醇(ch)成人2.8-6.0mmol/L;甘油三脂(TG)0.23-1.35mmol/L;磷脂(PL)1.94-3.55mmol/L;游离脂肪酸(FFA)176-586umol/L。
⑸ 微生物检查
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等。这对于查明致病原因和选择用药十分重要。但除细菌和真菌外,直接查找方法比较复杂。细菌培养,采集血、痰、咽试子、大便、小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看有无致病菌生长,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非致病菌;真菌检查,标本涂片或培养,检出真菌为不正常。
两对半试验 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和e抗原(HBeAg)、e抗体(HBeAb),还有乙肝核心抗体(HBcAb)。它是诊断乙型肝炎最重要的依据。HBsAg也叫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阳性说明已感染了乙肝病毒。 两对半意义参考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传染性 十一十一
十有(急慢性乙肝) 十一一一
十有(协带者) 十一一一
一有(协带者) 一十一一
一无(保护性抗体) 十一一一
十有(发作期) 一一一十
十无(恢复期) 一十一十
一无(恢复期) 一一一一
十无一十一一
十无(保护性抗体)
HBsAb阳性说明以往感染过乙肝病毒,这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以中和肝炎病毒,故阳性见于乙肝恢复期或曾有过乙肝病毒感染史。
HBeAg阳性见于澳抗阳性患者,并提示患者仍有传染性,如其长期存在,提示为慢性乙肝。 HBeAb出现于HBsAb或HBsAb阳性血清中时,说明患者病情稳定,预后良好,传染性低,但不保证乙肝病毒已全部消失。
HBcAb阳性是说明最近感染了乙肝病毒或病毒仍在继续复制。
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澳抗的阳性率相当高,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可呈现正常,也无临床表现,但澳抗却表现为阳性。此外,有一些肝癌、白血病、麻风及慢性肾炎等病人,也可以出现澳抗阳性。但是,仅靠“两对半”试验判断是否患有乙肝、是否有传染性是不全面的。近来,诊断乙型肝炎又有了更好的方法,即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这是诊断乙肝的最好、最新方法。PCR试验阳性提示体内有乙肝病毒繁殖,具有传染性。篇二:怎样看一般检验报告单? 检验报告单是检查所得出的客观数据记录。检验项目很多,这里只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概略地作一介绍。
定性检验,是看送检的标本中有没有“待检物”(即想要查的东西)。一般来说,有待检物存在,报告为“阳性”,反之报告“阴性”。正常时不应有的待检物出现了,称为“阳性”,即为不正常。定量检验表示检验标本中待检物含量的多少。不同地区不同方法测出的检验参考值略有差异,参考值不等于正常值,只是一个正常范围。
⑴ 三大常规 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
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
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015-1.020之间。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
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应、蛋白定性和糖定性。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表示。尿中有蛋白见于肾炎、心衰、发热性疾病和泌尿道感染等;有糖则是糖尿病。
微镜检查主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及结晶等。正常尿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盐类结晶。如果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则有肾脏损害,如肾炎、泌尿系感染等。碱性尿常见磷酸盐结昌,服用磺胺药可见磺胺结晶。 大便常规包括肉眼检查及镜检,肉眼主要观察颜色、性状和硬度。显微镜检查主要要看有无红细胞、脓球、吞噬细胞、虫卵等。 ⑵ 肾功能有关的检验
尿素氮(BUN):正常值为(3.2-7.1mmol/L)。尿素氮增高时,见于各种严重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肾功能不全,还可见于心力衰竭及休克、消化道出血后、严重烧伤等情况。在严重肝病时,尿素氮可降低。
肌酐(cr):正常全血为88.4-177umol/L,血清为53.0-141umol/L。肌酐测定对尿毒症的预后判断很有价值,肌酐越高,说明肾功能损伤越严重,预后不良。
尿酸(UA):正常男性149-416umol/L,女性89-357umol/L,尿酸增高常见于早期肾功能不全和痛风、结缔组织病等。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一项主要指标。正常值为4.4- 6.7mmol/L,高于此范围为糖尿病,低于此范围,可见于肝脏病、饥饿所致的低血糖、胰岛素分泌过多或甲状腺素不足等。
血中脂类的总称,它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游离脂肪酸。血脂与年龄、性别、饮食成分和生理情况有关系。诊断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都需要检查血脂。我国正常人空腹时,血脂各项的参考值波动在:胆固醇(ch)成人2.8-6.0mmol/L;甘油三脂(TG)0.23- 1.35mmol/L;磷脂(PL)1.94-3.55mmol/L;游离脂肪酸(FFA)176-586umol/L。 ⑸ 微生物检查
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等。这对于查明致病原因和选择用药十分重要。但除细菌和真菌外,直接查找方法比较复杂。细菌培养,采集血、痰、咽试子、大便、小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看有无致病菌生长,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非致病菌;真菌检查,标本涂片或培养,检出真菌为不正常。
篇三:真菌学 真菌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1了解真菌形态的基本特征。 1.2掌握丝状真菌制片方法。 1.3掌握内生真菌的分离方法 1.4掌握真菌的鉴定方法。 二.前言: 真菌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从高山、湖泊到田野、森林,从海洋、高空到赤道、两极,到处都有真菌。真菌虽然不在空气中生长繁殖,但它的孢子却成群的漂浮在天空,只要稍微注意你会发现人类原来生活在真菌的汪洋大海中。 当今世界,生物技术已迈入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真菌学在生物技术的大潮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真菌是原始的真核生物,具有广泛的多样性,真菌生长我繁殖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比动物和植物多得多的后代,能够直接、快速地进行遗传性状分离的分析。因此,真菌可以作为研究基础生物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真菌基因的多样性以及真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技术产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植物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物种的年代越久远,其生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越丰富:抗病原性能越强的植物,其所含的内生真菌具有抗菌活性的可能行就越大;其所含的内生真菌有可能产生与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抗菌无知或产生抗菌活性物质可能参与了药用植物的抗菌过程,本实验通过植物病原真菌和G+、G-细菌的抑制实验发现茎,根,花,种子或果实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并且对G+、G-有普片遍的抑菌作用。研究和开发内生真菌的寻找新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材料与方法: 3.1.1材料: 在校园内采集银杏、喜树、桂花树样品包括叶、茎、 根、花、种子或果实。
3.1.2.药品与试剂: 葡萄糖、蛋白胨、KH2P04·3H2O、MgSO4·7H2O,马铃 薯、琼脂。孟加拉红,青霉素,链霉素,甲基蓝,蛋白胨,酵母膏,蔗糖,磷酸盐,葡萄糖,琼脂条,无菌水等。消毒剂:75%的乙醇,0.1%升汞(HgCl2),次氯酸钠溶液(含活性氯10%),30%双氧水。双蒸水、琼脂糖,Tris饱和酚、巯基乙醇(β- Mercaptoethanol),石英砂,Tris饱和酚,氯仿,异戊醇,无水乙醇,硼酸,冰醋酸,氯化钠,盐酸,氢氧化钠,EDTA,CTAB。
3.1.3.培养基:
3.1.3.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汁 1000ml,葡萄糖20g,琼脂20g (注:取去皮马铃薯200克,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30分钟,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至1000毫升,加葡萄糖20克,琼脂15克,溶化后分装,15磅灭菌30分钟 3.1.3.2察氏琼脂培养基 蔗糖30g,NaNO3 3g,MgSO4.7H2O 0.5g,KCl 0.5g,FeSO4.7H2O 0.01g,K2HPO4 1g,琼脂13g,蒸馏水1000ml,自然pH
3.1.3.3沙氏培养基 蛋白胨 1g,葡萄糖或麦芽糖 4 g,琼脂 1.5克,水 100 ml。 制法:1将上述物质称好,放入水中煮沸溶解(不必调PH即有5左右)分中号试管(约4毫升)包扎,高压115℃20分钟。趁热斜好,凝固备用。
3.1.3.4马丁氏培养基葡萄糖10g,蛋白胨5g,KH2PO4 1g,MgSO4?7H2O 0.5g,1% 孟加拉红3.3mL,琼脂20g, 水 1000mL,pH值自然。 抗生素用法与用量:培养基灭菌之后分装前按链霉素 40U/mL,青霉素30U/mL用量加入,冷却到45℃左右未凝固时加入抗生素,混匀倒平板。
四.方法: 4.1.1采样方法: 在校园内找到银杏、喜树、桂花树并用刀采集叶、茎、 根、皮、种子。 4.1.2样品前处理: 分别取根、茎、叶、果实,用洗涤剂在自来水下洗净。 老树皮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后,用镊子取出,于 酒精灯上烧灼15秒至表面焦糊,切成1×1cm2大小置于PDA固体培养基上。 对于根、茎、叶、果实按下列程序进行表面消毒: 75%的酒精漂(浸)洗2-3min→无菌水冲洗4-6次→0.1%升汞不同的消毒时间(见表2-2,共设置7个梯度)→无菌水冲洗4-6次→用灭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无菌刀片将材料切成小块将根、茎的表皮、韧皮部、木质部大致分开,并切成0.5×0.5cm2大小。 将果实的外种皮去掉,消毒之后将内种皮去掉。 灭菌时,沥干的植物材料转放到烧杯中,记好时间, 倒入消毒溶液,不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以促进材料各部分与消毒溶液充分接触,驱除气泡,使消毒彻底。在快到时间之前1-2分钟,开始把消毒液倾入一备好的大烧杯内,要注意勿使材料倒出,倾净后立即倒入无菌水,轻搅漂洗。灭菌时间是从倒入消毒液开始,至倒入无菌水时为止。灭菌液要充分浸没材料。宁可多用些灭菌液,切勿勉强在一个体积偏小的容器中使用很多材料灭菌。
4.1.3 内生菌的分离方法: 将上述组织块置于分离培养基上(每一平皿培养 5块组织块)于27℃恒温培养,同时将上述消毒过程中最后一次冲洗组织块后的无菌水滴在培养基上平行培养,用以检测消毒是否彻底。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污染情况。
4.1.4纯化方法: 培养3-4天后及时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挑取形 态不同的菌丝或菌落移种到新鲜PDA培养基上。纯化3-4次以保证所得菌落为纯培养。 4.2形态鉴定方法: 4.2.1培养方法: 4.2.1.1培养基:查氏培养基、沙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 4.2.1.2将4℃保存菌种活化2次; 4.2.1.3将活化菌种分别点种PDA、沙氏、察氏平板,每重复 4.2.1.425℃恒温培养箱培养7天; 4.2.1.5然后进行菌落特征描述,取一个平行进行制片(胶带 子粘片法),观察个体形态; 4.2.1.6另两个平行继续培养至14天,取出;本&&篇:《》来源于:
优秀范文,论文网站
好文大家读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列腺炎检验报告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