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我在农村表婶家长大长大的孩子还记得这些古老工具吗

感动:70后、80后----农村孩子的童年记忆(组图)_辽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43,891贴子:
感动:70后、80后----农村孩子的童年记忆(组图)收藏
闲来无事,网上偶遇一组老照片,立马勾起了对儿时农村生活的记忆,不胜唏嘘。特转载一些图片,与同龄人分享,共同追忆童年旧时光~~~~想起来了吗?和泥摔泥娃娃。裸奔、裸泳----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澡堂子。榆树钱----小时候的零食,很美味啊。小时候的玩具----弹玻璃球,我有两罐头瓶子呢。吓唬女生用的----老牛,可能也叫天牛,吓得嗷嗷叫啊,很得意啊。玩累了,回家的饮料,喝一瓢,凉快、痛快。捅马蜂窝,那些调皮捣蛋的事儿,呵呵。小时候算是高档饮品了,味道好极了。上小学用过的,老师还教过怎么查字典呢。
为客户提供快捷安全的数据库 数据恢复服务
烤玉米、土豆、地瓜等----算是宵夜了,还记得炉子上烤苞米粒,也很好啊。小鸟都遭殃,何况鸟蛋乎,想一想啊,太残忍了。农村的水果皇后---黑天天,还有洋天天,撸一把,放嘴里,好吃极了,现在的小孩可能都不认识。团结互助,合力跳墙---偷吃的,很刺激,尤其是得手被发现、被追、被骂时,很过瘾啊。
欢迎吧友续帖,我们共同勾起童年的回忆。
所有都有记忆  怎么样
歘噶了卡---满族的游戏摔跤斗蛐蛐儿和爸爸下五道儿---很益智的。踢毽子---鸡毛做的那种。顶老牛---叫不准了。老鹰捉小鸡----幼儿园时玩的。拔河---势单力孤啊。
现在 的孩子有这么快乐吗?
折纸游戏---老祖宗女孩子---跳格子。划拳,呵呵,是“摧老头”。拆古儿,我小时候会进行很多步,最后还原。最普遍的游戏了煽片儿,也叫(piaji)。捉迷藏,有时钻草垛,弄一身灰,回家挨打。耍陀螺。支冰车儿,有单腿的叫单腿驴,这是双腿的,没有技术含量,呵呵。
学校运动后入场式。女孩子跳绳,男生也跳过。又一种跳绳游戏,单人的。掰腕子,我的一个同学手筋都掰折过。弹弓,打鸟用的,真是杀生啊,但小时候无知啊。轱辘圈---铁条做的,车圈做的都有。大跳---女孩子跳得好。
票牛教你如何买到热门、便宜、真实的演出门票!
越看越喜欢
真心的很有趣很有生活
骑马打仗玩过的 跟上.
手影----爸爸教过,会好几种呢。现在忘了,儿子我是不会教了。
这就是歘噶了卡,下面是布袋。
美好的回忆!
那时候的水好甜,是真甜!
简易乒乓球打雪仗----和女生玩最有意思,往脖子里灌,后果很严重。
79年的飘过,记忆中的童年。。。
吧里70、80后不多啊,或者农村的不多啊。
我最喜欢这个,多么 开心 质朴的笑啊,现在的孩子有吗?
跑堂。还有过黄河谁玩过?
对了还有打嘎就是一个长棍和一个短棍地方挖个坑好多男孩玩的那种游戏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老人有些困倦,将双脚伸进了炉堂取暖。
哪知气温骤降,海浪一波波往上冲刷着车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转眼又要过年了,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过一年就老了一岁,过一年就少一年,呵呵,别想多了,小编我才奔三呢,好吧,既然现在过年没有小时候那么期待,那么热闹,那么我们就只能回味一下我们小时候在农村过年的场景了,也许你很熟悉,也许早已忘记,其实都不重要,可能你是这样过的,也可能不是这样过的但至少有我们共同的儿时记忆,一年年的过去,每一年都不一样,其实过年对于孩子来说才是最开心幸福的。
  记得小时候,老人们就常说,“小孩子们是最为盼望过年的,既能穿新衣服又能收到压岁钱。”现在想想,一点没错。每到过年,小孩子们可以尽情的玩耍,可以放鞭炮、可以点花灯、可以打灯笼......总之,“年”是属于我们的天堂。
  距离过年还有二十多天,孩子们的鞭炮就响不停了!
  这是孩子们最早感受到的年味了,每到这个时候,都会买很多鞭炮给孩子们玩,大的小的都有,不过这个时候都是一个个的炸。
  热闹的集市,到了过年时候非常喜欢去赶集!
  俗话说:不赶集就不算过年,农村集市也是在这个时候迎来了最热闹的高峰,农村人的过年的东西也只有在街上可以买到,过年的集市什么都有,那也是我们小孩子必须去的地方,换上新衣服,跟着父母就去街上买东西啦,要临近过年这个月,街上很多卖东西的,卖鞭炮的,卖衣服的,街上非常的热闹,随时都是人挤人的,这个时候小孩子也非常喜欢去赶集,去买玩具,买鞭炮,买衣服。很多农村的集市,都是街上的一些摊贩,并没有什么大的超市可以逛,大家都是约定了什么时候赶集,大多都是一个星期只有一天的时间是街天,所以卖东西买东西都集中在这一天。
  炸玉米花,也叫传统的爆米花,农村每到年底冬天的时候,就有一些专门炸玉米花的人来到村里,
  每家都会拿着自己家的玉米去炸一些米花,农村小孩都喜欢跟在旁边看着,看它爆的时候,飞得到处都是的玉米花,然后去捡着吃,我们小时候的农村也没啥零食可以吃,顶多可以用自己家里的东西做一些米花啊,粑粑啊之类的当做平时吃的零食,孩子们这时候也是非常高兴的!
  杀猪,吃杀猪饭;杀猪饭把年味拉到最浓的时候了,因为杀了猪之后就可以每天吃肉了,
  每天都吃肉吃到怕了,一家家的换着杀,一家吃一天,小时候虽然很怕杀猪,总是躲着等到杀好了再出来看,最后拿个猪水泡吹成气球拉着玩,杀猪大多是大人的事,小孩子最多帮忙提一下肉,最后炸油渣,炸酥肉都是小孩子的最爱。杀完年猪意味着过年就很快了,有些地方也都是在临近过年这天才杀猪,农村杀猪也还要看日子的,也要找个好日子,杀完猪父母也忙了,还要把所有的肉保存起来,猪头这些还要用来大年三十作为献猪头用的。
  大年三十这天,打扫卫生,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放礼花!最热闹的时候了
  到了大年三十这天,小孩都要起得很早,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开始贴春联,需要忙碌一天,这一天基本不干其他活了,牛也不放了,都关在家里,孩子们也更加高兴了,帮着父母贴春联,打扫房屋,还要准备今晚的年夜饭,那时候的农村,春联一般都是父母写的,或者请人写的,都不用去街上买。年夜饭自然不用说,那是最期待最热闹的时候了,吃饭之前需要先祭祖宗,各种仪式,还要在供桌面前磕头,点香,最后放完鞭炮,就开始吃年夜饭了,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般的年夜饭都是天黑了才吃,很晚的,吃完后可以放礼花,看春晚。
  大年初一,换上新衣服,出去玩了,大年初一,当然有很多的禁忌,我们小孩子只要出去玩就行了,不能去别人家里,都要在外面玩,放鞭炮,是最大的乐趣,吃东西,大年初一要吃斋的,吃糯米饭,今天所有人都不干活,当然大年初一也是领取压岁钱的时候了,每个孩子都能领到父母的压岁钱,虽然不多,但是还是高兴的,大年初一基本就是在玩乐中度过,当然有些地方是需要去拜年的,一般都是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的习俗就比较多了,出行,拜年,上坟,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去山上上坟,我们也称为去山上拜年,就是祭拜祖先,一大家子的人都拿着东西,拿着鞭炮去山上祖坟上祭献,相当的热闹,山上到处是鞭炮声响,好多亲戚也都这天来到家里,非常的热闹,亲戚也会给小孩子压岁钱的。
  马上要过年了,这些小时候的事情,可能大家还记得吧,年复一年,我们慢慢长大了,小时候过年的那种乐趣,慢慢的消失了,看到现在的孩子热闹的玩着,我们不禁感慨,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欢迎关注农村那些事微信公众号”nongcun365“过年了,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回家过年的感受吧!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知名IT博客博主,草根自媒体,专注原创与分享,提供有价值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做为70后,我现在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勉强高级)已经进入不惑之年,怀旧情结愈来愈浓。借助天涯的平台,我想回味一下成长的故事,与天涯人共勉。若遇到同乡、同学、同路天涯人,希望能够各位能够燕过留名。  天涯的ID和QQ、EMail一样,都是我们70后宝贵的网络资产,也是我们的面向天下人的一张名片。因此,对这张名片,我倍加珍惜,无论是发帖、回帖、记日志每次都是小心翼翼,不敢轻易玷污自己的名片。使他们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童年记忆  农历3月18日,是我们村里一年一度的庙会,这一天,也是我的生日。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河南西部的一个农村,属于**县石@乡耿沟村的一个村庄里,我被妈妈带到了这个世界。  听姑姑说,当时我奶奶特别盼望我这个孙子的到来。那时,爸爸已经快三十岁了,又是家里的独苗,因此奶奶特别盼望有一个孙子来传递香火。我出生后,奶奶对我疼爱有加,但是由于奶奶身体不好,在我不到一岁的时候,奶奶离开了我们。在我的记忆里,没有奶奶的影子,并且奶奶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或者画像。对奶奶的音容笑貌我是没有一点点的记忆,只听堂叔叔说,我的姑姑长的有点像奶奶。这也是我唯一能够展开对奶奶的想象!  做为家里的第一个儿子,在父母的眼里我是宝贝。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家里总断不了大米花、鸡蛋饼干之类的零食。享用这两样东西,儿时是多么的香甜。估计这个记忆是在我三岁之前形成的,如今母亲也常常提起他们在我小时候对我的偏袒。儿时的这些待遇,对于现在的孩子已经不算什么,但对于我这个标准的70后,能有这样的享受,在那时候物质如此贫乏的农村,应该是最奢侈的了!  虽然我们家在偏远的农村,小时候,父亲是村里的民兵排长,母亲是村里的民办老师,因此在同龄小孩中我算是比较优越的了!因此在童年,有一些特殊的经历值得一提。  那时候,妈妈在学校教书,因此带我的时间不多,一些记忆也是跟随他们老师一起吃饭的事情。那时候,姑父是学校食堂里的做饭的,现在可以成为厨师。我记得,他们改善生活时,我往往会到场,那时候无非是一些蒸肉、卤面之类的饭菜,但当时就是老师们解馋的好饭了!一次改善生活时,一名老师因为太激动,在帮助姑父掀蒸肉时,将蒸笼里的蒸肉全部甩到了煤坑里。最后,老师们还是小心奕奕的将蒸肉拣了出来,也没有影响他们的食欲!姑父同时也是一个猎人,那时候有猎枪,他还不时的斩获一些野鸡、野兔、老鹰等猎物,无偿奉献给学校食堂!  在学校,每年的毕业生照相,我也有机会蹭个镜头!记得在我三四岁时,一次学校照相时,非要跟妈妈一起给学生们合影,妈妈最终还是不让,我就在地上大大撒娇,哭的鼻子一把泪一把的。最后,只好让我单独给照了一张相,这张照片,可能是我第一次照相,照片上眼里还有泪花!  妈妈那时候经常出去培训、开会什么的,有时候也带我。现在的记忆里,好像我们在县招待所住。从楼上看见院子里有鼻子很长很长的起重机,感觉好大的!那时候还看见过脖子很高很高的马,但后来我在也没有看见过脖子那么高的马了。究其原因,可能是那时候自己个子太小,看见什么都感觉那么高大罢了,但这种记忆确实在我心里形成了很多近乎于神秘的印象。  70年代,农村还是集体经济,村里集体修水库、修水利、修河坝的工程特别多,当时爸爸时常带领村里的队伍参加这些工程建设。我当时也常常来这些工地上玩。当时,爸爸常常将我寄存在工地附近的亲戚家里,在修排灌站时,我就在一个远房的俵亲戚家。在他家里,我常常和姑姑们一起玩耍,他们经常拿出家里稀缺的鸡蛋来给我补贴。现在俵奶奶已经八十多了,每当我从他家路过时,她还常常记起我小时候在她家里的事,我把她当成我的亲奶奶似的。  那时候爸爸是队里的小领导,因此每当工地上改善生活时,总会带我去享用一下。记得一次,他们买了一只羊,要做羊汤改善一下。我兴致勃勃的跟着爸爸,一起赶着羊,去了工地。喝了一大碗羊汤,至今还记忆犹新。还有,那时候民兵经常训练,我常常跟着大人一起去立靶子,那时候经常玩玩他们的步枪。还有,他们在住的屋内放电影,感觉像是特权似的。有时候,爸爸出去开会,他会将我托付给村里的大人,因此,很小的时候,好像全村的人我都很熟悉,都认识他们。  小时候我和爷爷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平时我是爷爷的跟屁虫,爷爷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晚上,我还和爷爷一起睡。那时候,爷爷60多岁了,家里总是给爷爷准备一下白面馒头,供他补贴身体。爷爷总忘不了给我一起享用!
楼主发言:56次 发图:0张 | 更多
  自己先回一个,补充一下资料:  本人孺子牛,日,生于河南洛阳西部丘陵山地。
  争取陪客吃饭的权力  年龄:估计2岁多,没有太多记忆。  来源:听妈妈讲的。  小时候,我们那里的农村,都有一个风俗,就是家里来客人时,我们都是让家里的客人先吃饭,家里一个做陪的。一个显得有礼貌,二来可以减少浪费(准确的说是经济条件还比较差)。  妈妈说,又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爸爸陪客人吃饭,我自己非要坐在桌子上陪客人吃饭,可能感觉客人吃的比较丰盛。不知基于何种原因,父母都不让我陪!现在想来,可能不愿意惯我,让我培养礼貌习惯吧。我当然当仁不让,自己自己把桌子上的盘子端起一个就走,父母在客人面前面子丢尽,将我臭揍。妈妈的印象那么深,估计当时她是又心疼又来气来着。  现在的父母对待孩子,与那时候绝对思想不一样了,都把孩子当宝贝一样待,如果孩子能做出我那时的举动,估计还夸孩子调皮呢。哈哈!
  写了半天怎么没了,不争气的天涯!!!!  你们的系统也太垃圾了吧。
  TMD,谁整个恶心的玩意儿上来,玷污大人的作品了。呵呵
  谢谢天涯,帮我删掉了那个恶心的黄色东西。
  吃了苦中苦,现在是人上人了
  @南方小小鸟
15:34:00  吃了苦中苦,现在是人上人了   -----------------------------  苦是吃了,现在也没有到人上。只是人生的怀旧和感悟罢了。
  @人造甘霖 8楼   苦是吃了,现在也没有到人上。只是人生的怀旧和感悟罢了。  -----------------------------  革命尚没成功,同志们继续努力
  一盏正月十五的灯笼  小时候,我们那里对过年、十五、清明、端午等很多节日都非常重视。无论平时日子过的怎样,这些节日都是搞的规规矩矩的!这些传统可能是祖祖辈辈的代代相传吧。因此我想无论兵荒马乱还是盛世太平,都会延续这些传统的。  先不说过年的事情,先说说正月十五。那时候正月十五我们家家都有点灯盏,就是用玉米面蒸成圆柱型,上面整成一个下凹的摸样,里面倒上菜籽油,中间插上一个棉签,就当点灯了。每家点很多灯盏,供奉家神和各路神仙,以求平安富贵!我们还到别人家里偷他们大门处的灯盏,吃了!呵呵,据说吃了自己会很吉利的。  但幼时元宵节最深刻的印象是家里给我买的一盏手提的灯笼。我们小时候,家里给每一个孩子买一盏灯笼,元宵节提着到处转悠,现在想想,那时候的生活还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我也不例外,家里给我买的灯笼是一盏西瓜样子的,估计应该是两三岁就买的。灯笼合上时像一丫西瓜,打开就是一个大西瓜了,我超喜欢。正月十五时,我就拿出心爱的灯笼,里面点上一截蜡烛,提着就出门了,无论外面有风或者下雪,里面的灯笼都不会灭。那时候,小小的年龄对灯笼倍加爱护,看到蜡烛快着完时,赶紧将蜡烛吹灭,生怕蜡烛把灯笼烧毁。好几年时间,灯笼一直没有着过火。而我家其他孩子的灯笼就没那么幸运了,往往刚出去就着火了。因为我是老大,妈妈总是拿我的灯笼训诫他们,看看你哥哥的灯笼,都提好几年了,都没有着火,你们不到一年就着火了。我心里暗暗自豪!  记得后来那个灯笼一直没有弄着过火,后来是被老耗子给咬了,后来大了就再也没有点过灯笼了。我们村里其他孩子的灯笼,大部分只能用一两年,我一直用了好几年。因此现在印象特别深!   从点灯笼这件事,基本上反映了我自己从小反映出来的性格。就是太小心翼翼,不太冒失。这种性格基本上左右自己一生。
  昨天吃了点小亏,今天已经想明白了。从这一件事情,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坚持最初的判断一定是最优的,轻易改变自己的初衷就可能适得其反!铭记在心,引以为戒。
  ?上女厕所?  由于妈妈是一名老师,我的幼儿时间基本上有很多机会在学校里混。最传奇的经历是当时上厕所,我经常上女厕所方便,并且是蹲在茅坑的对面,记得一次两个女生上厕所,我一直盯着人家的@部。他们出来时对我一通臭骂,不堪回首呀!  后来没有上女厕所的经历了,那次乌龙事件给我一个活生生的性教育了!  
  重点?还是流水帐?
  ......
  学前教育  在70年代,农村的教育应该还是做的可以的,我指的是老师们对教育的敬业精神,要比现在的老师强很多,最起码他们没有因为物质方面的追求分很多心。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当时由于妈妈是老师,妈妈出于职业的特点,很早就叫我认识数字了。那时候,大约3、4岁的样子,我记得在当时妈妈工作的校园里,小小年龄的我就可以用粉笔从1写到100,并且中间没有出错。好多老师和学生看了,连连夸这小子厉害的很!因为那时候,上了学的1年级学生不一定能写到100.  后来,我们学校来了一位知青,名字叫知玉鹅(音),那时候她教英语。当时妈妈年龄也20多岁,她们住在一起。那时候,英语的启蒙只是限于学会了“I CAN SAY MY ABC”,不过当时是不知道这些单词和字母的,只是学会了这些发音。  鉴于这些先天的优势,我在5周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班上学了。和现在农村不一样,那时候可能就叫“半年级”,相当于现在的学前班。感觉那时候学习不是很吃力,总之最主要的是学会玩。  后来在6岁时,正式上了1年级,那是妈妈因为计划生育问题,被迫离开了学校。那时,班里的孩子好像都比较大一点,因此那是侯我的1年级同班同学都是比我大1到2岁。因此,1年级升级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成绩决定升二年级,而是根据我的年龄,让我留了1年级。但当时1、2年级是同一个教室,老师讲2年级课的时候,我也听。最记得骄傲的是,那时候1年级的留级那年,已经学会了2年级的乘法了,那时候还帮2年级的同学写作业。呵呵,今天写到这里,我在此不是宣扬自己有多聪明,而是感觉到,不同人的命运其实是由不同的机遇的综合体。那时候的基础,早就了后来学习成绩的优越性。小学的荣誉真的是得了一大堆,名次基本上都是第一名,当然还是班长。  那时候,我们村里的人见了我,都知道我是王老师家的儿子,很聪明。真的后来一直到高中,有很多人见到我还这么说呢。
  学前教育  在70年代,农村的教育应该还是做的可以的,我指的是老师们对教育的敬业精神,要比现在的老师强很多,最起码他们没有因为物质方面的追求而分心。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由于妈妈是老师,出于职业的特点,很早就教我识数了。大约3、4岁的样子,在校园里,我就可以用粉笔从1写到100,并且没有出错。老师和学生看了,连连夸这小子厉害的很!那时候,上了学的1年级学生不一定能写到100.  我们学校来了一位知青,名字叫知玉鹅(音),她教英语。当时妈妈也20多岁,她们住在一起。英语的启蒙只是限于学会了“I CAN SAY MY ABC”,不过当时是不知道这些单词和字母的,只是学会了这些发音。  我在5周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班上学了。和现在农村不一样,那时候可能就叫“半年级”,相当于现在的学前班,感觉那时候学习不是很吃力,总之最主要的是学会玩。  在6岁时,正式上了1年级,妈妈因为计划生育问题,被迫离开了学校。班里的孩子好像都比较大一点,同班同学都是比我大1到2岁。1年级升级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成绩决定升二年级,而是根据年龄,让我留了1年级。当时1、2年级是同一个教室,老师讲2年级课的时候,我也跟着听。值得骄傲的是,那一年已经学会了2年级的乘法了,还帮2年级的同学写作业。呵呵,今天写到这里,我在此不是宣扬自己有多聪明,而是感觉到,不同人的命运其实是由不同的机遇的综合体。那时候的基础,早就了后来学习成绩的基础。小学的荣誉得了一大堆,名次基本上都是第一名,当然还是班长。  那时候,我们村里的人见了我,都知道我是王老师家的儿子,很聪明。直到后来一直到高中,有很多人见到我还这么说呢。
  @人造甘霖
14:03:00  自己先回一个,补充一下资料:  本人孺子牛,日,生于河南洛阳西部丘陵山地。  -----------------------------  我比你小8天
  @人造甘霖
14:03:00  自己先回一个,补充一下资料:  本人孺子牛,日,生于河南洛阳西部丘陵山地。  -----------------------------  @暗涌非流
18:38:00  我比你小8天   -----------------------------  呵呵,缘份!
  @人造甘霖
16:58:00  学前教育  在70年代,农村的教育应该还是做的可以的,我指的是老师们对教育的敬业精神,要比现在的老师强很多,最起码他们没有因为物质方面的追求而分心。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由于妈妈是老师,出于职业的特点,很早就教我识数了。大约3、4岁的样子,在校园里,我就可以用粉笔从1写到100,并且没有出错。老师和学生看了,连连夸这小子厉害的很!那时候,上了学的1年级学生不一定能写到100.  我们学校...........  -----------------------------  写得挺平实的,坚持写下去。
  @人造甘霖
16:58:00  学前教育  在70年代,农村的教育应该还是做的可以的,我指的是老师们对教育的敬业精神,要比现在的老师强很多,最起码他们没有因为物质方面的追求而分心。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由于妈妈是老师,出于职业的特点,很早就教我识数了。大约3、4岁的样子,在校园里,我就可以用粉笔从1写到100,并且没有出错。老师和学生看了,连连夸这小子厉害的很!那时候,上了学的1年级学生不一定能写到100.  我们学校...........  -----------------------------  @天边2-9-14 11:29:00  写得挺平实的,坚持写下去。   -----------------------------  谢谢鼓励,一定坚持写下去!
  遭遇潜规则  二年级的时候,我是班长。班里有一男生和一个女生也想当的副职或者委员什么的,两人的竞争相当白热化!那位女生就已经学会了“潜规则”这一秘密武器,企图拉我下水。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下午没有课或者就是星期六之类的,我们几个同学一起玩扑克,其中包括那个小女孩。玩了一会儿,两名男生提出不玩了,两名男生就出去了。那个小女孩给我说,他们不玩我们俩继续玩。,我两就继续玩,没玩几盘,她就给我提出了一项非常令人意外的请求,希望我提她当副班长(其实那时候我也没有那个权利!)。并且说我们可以玩玩过家家游戏,我们就开始了,这个你懂的......  后来,几个男生不知为何又进来了,我们赶紧把扑克摊在地上,假装玩扑克。几个小男生,就说,装什么装呀,我们都看到了....无语?!?!他们就在我们学校的院子里,对着我和大家,宣扬我们的“扑克门”事件,我和小女孩都坚决不承认,说我们一直在玩扑克。弄得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应对......还是一位高年级的干哥哥对我说,傻瓜还在这里呆着干什么,还不回去,我才灰溜溜的回家了。  这次事件的曝光,直接导致我和那名小女孩在小学期间形同陌生人,后来一句话都没有说过。直到后来,上初中、高中时,见面还不好意思,脸一红。后来就没有在见过她,这件事一直成为装在心里的秘密。
  好长时间不写,看了一个和我差不多经历的程序员写的帖子。想继续写下去。
  小学  楼猪的智力还是相当的不错(在村里)。从一年级开始,楼猪一般都是学习上的冠军。这个可不是什么吹牛!  当时学习上基本没有费什么劲,但成绩基本上保持第一。那个年代,学校成绩好是相对的,叫“山里没老虎猴子成大王”。当时的成绩数学比较好,语文较差,数学分数总在80分以上,语文60-70多。记得四、五年级时候,一次学校把学习成绩发榜到校园的墙上,本人的名字就在第一的位置上。由于后来那个榜一直没有换过,以后好几年,一直到高中了,回村还能看到自己榜上名字。  另外当时也参加过乡里举办的学科竞赛,记得最好的成绩是乡里数学第四名,呵呵虽然没有拿到奖状!  小学的体育成绩也是很棒,因为当时农村孩子的身体素质都可以,我在100米跑、跳高、跳远等方面都比班上其他同学要好一大截。当时成绩不记得了,但记得在高中、大学时,楼猪的立定跳远可以达到2.7米,比体育生还远。说明当时的身体条件都是非常不错的。  由于当时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平时钓鱼、游泳、爬山、放牛、逮螃蟹、逮鱼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都充分的参与。钓鱼的成绩当时也是最好的,记得我们同学钓鱼时,我总能调到大鱼,并且数量上也比别人强。我记得当时钓鱼的技术都是从《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里学到的,当时楼猪可以把那一套理论活学活用了!自豪一把。另外,钓鱼成功的秘诀在于个人性格的。  干农活,很早就开始了,家里特地为我打造了小型化的专用农具。比如耙子、镰刀、锄头等,干起活来,也是男子汉一个。由于身体瘦小(当时),感觉自己并不是一块赶农活的料。因此楼猪干农活的高峰期是在初中,到高中之后基本上没有再参加过什么农活,到时候我会讲的。  总之,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
  小学阶段总结  小学阶段基本上在老师的宠爱,同学们的羡慕,大人们的赞许中长大的。因此,自己始终有一种优越感。  由于学习好,老师总是委以重任,担当班长多年。一直到毕业班,老师才将我这个班长调整成学习委员,可能是因为怕影响我升初中的成绩吧。老师在很多方面对自己都照顾又加,甚至在一年级的时候住在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里。  现在体会到,在赞许声中长大的孩子,确实是自信的、反应敏捷、不容易染上换毛病。这样,在小学阶段,基本上没有费多大的劲,在学习方面,明显比同学们收获的更多。
  初一  1985年,小学升初中考试。家长经过询问老师和往届毕业生,了解到**乡中是我们最好的初中。看来,当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没有经验的!也需要摸索前行。经过小升初,如愿以偿,考入了当时的重点初中。  入学后,方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刚进入初中,自己的优越感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全乡各路精英云集乡中,有学习好的,唱歌好的,跳舞好的,说评书好的。自己的学习优势,全部成了泡影。老师的赞许少了,同学们的羡慕没了,家长的赞许或许还在继续。那时候,一看见我们的班主任,在班里惦着笑脸赞许学习好的同学,自己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当时在班里的同学倒是相处的不错,我和班长陈红亮关系最好。平时吃饭、寝室都是搭伙。因此,在初中时,初步显现出自己在为人方面的一些优势。当时同村的陈卫星、西沟村的王金峰,都成为了知心的好友。  当然,当时已经出现同学们公认的美女了,也就是现在的校花。  学习平淡的进行着,当时对美术课还是有很大的兴趣。  那时候,唯一得到的惊喜是,某天早晨,全校集合宣读了全校绘画大奖赛的获奖名单并颁发了奖品,我的国画大作获得特等奖。记得当时的奖品是一般塑料皮的日记本,这种奖品,估计70后的童靴们都有很深的印象吧。
  升级到初二  80年代,上学时升级留级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我们在初一是两个班,升初二时,学校打算招一个班,并且当时老初二班还要留下来一批种子选手复读。复读的事情暂且不表,到时候结合自己的复读经历再进行阐述。且说这种情况下,初二最多招40多人,而我们两个初一班至少有110人,也就意味着,至少有一多半同学需要在初一复读了,呵呵,想想当时的教育确实有写随意性!  最后,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我勉强触及升级分数线。当时对升级留级倒是没有什么感觉。临放假那天,有个同学问我升级了还是留级了,我说升级了,他羡慕的不得了!  分析一下,当时初一时的老生两班合计起来有二十几个,这二十几个基本上全部升级。其余的两班的新生也就十几个人了升到了初二,估计就是大浪淘沙了,都是两班的精英荟萃了。这时候,进入初二的有翟红干、王粉之、潘苗、王联合、陈红晓、孙联伟、李联伟、周胜利等。加上原来留级的二年级精英王凤芝、张春香、孙杏芝、史红安、孙*。  那个年代以学习论英雄,大家都有一颗纯真的心,上学的目的是什么?估计很难回答,但是从学校竖立的各级的学习楷模,就知道自己该往那个方向努力了。记得当时很有意思,停电的时候大家都是点着小油灯。早晨有的同学四五点就起来了,我偶尔也会挑灯夜读,但努力的程度还是不如别人。当时,班里有很多故事,也有平头大哥之类的人物,不过跟他们不是一道的,平时只当听故事,很少参与他们的圈子。总之,在混世魔王的日子里,能有一颗平凡的学习之心,已经是了不起了。  后来大家的学习成绩还是突飞猛进,我在各科的学习成绩开始有了起色,感觉老师开始重视了。当时张**是我们的班主任,他的教学方法很是奇特,眼睛总是看着天花板,教我们几何。英语老师是李强国,文绉绉的,但还是很有水平的。
  体会亲情  当时值得一提的是,人生中经济的低点也是发生在那个时期。记得家里粮食都不够吃了,妈妈从姥姥家里背来半袋子玉米,成为家里的口粮。尤其是春季,红薯片、红薯面、野菜都是我们的家常便饭。记得有一次星期日要从家里上学了,妈妈问我钱花完了吗?意思是是否要从家里拿钱。我说没有了,妈妈说家里没有钱了,给你找找看吧。然后翻箱倒柜,找到了两毛钱,给了我。我心里第一次感到太不是滋味了,接过妈妈的两毛钱。记得那个星期,我每天只花三分钱,六天花了一毛八,还剩了2分。从此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父母的情深体会的淋漓尽致!
  升到初三又回头复读初二  1987年秋季开学,我以19名的成绩升入了初三。由于当时排名是同当时留级的种子选手一起的,从纯粹初一初二初三不留级的同学来看,似乎已经可以排到第三或者第四了。在学校老师看来,已经属于种子级的选手了!  记得初三开学后,发了教材,并且开始上课了。班里有王粉子、王凤芝、孙杏芝、史红安、王建华、孙小梅等一批精英级的选手。那时候我的兴致很高,老师开始青睐,总是给我提供最好的发言机会!记得王晓庄是我们的班主任,他已经连续几年都是班主任了,后来还当了教导主任和校长。第一次作文课上,把我的作文做为例文进行讲解。记得当时是一篇荔枝类作文,其中一些句子是“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当时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  但当时令我纠结的问题出来了,就想到了回初二复读。由于当时很多学习成绩不错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初二时留上一级,蹲苗助长!我在初三开学一个月左右,也总惦记这这个问题。后来决心要留级了。当时找到我们的教导主任孙*斌老师。孙老师家里几个孩子都很有出息,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女儿好多都考上了中师中专,二儿子当时在我们学校比我高一级,考上了一中。其中小儿子当时就在初二读书。已经是龙凤成群,足可见孙老师教子有方啊。孙老师对我说:“你的成绩不用留级,考个一中肯定没有问题”。但当时比较盛行的是考中专和中师,因为可以直接拿到商品粮,可以脱身换骨成了公家人!  可我的决心已定,找到了当时初二一班的班主任赵\顺\子老师,要求到他们班里留级。并且向他保证一定会考第一名的!在我的软磨硬缠下,赵老师答应了我。高兴的不行,放弃已经上了三星期多的初三,抱着书包又回到了初二去了。不过回去也不寂寞,当时很多同学都是当时初一的老同学了!并且当时也有一些同学是新上来的纯新生。他们是新生代的代表,孙/荣珍、赞/峰、吕金/婷等都是当时有代表的人物。给人感觉一种江山代有人才出的压力。  后来,学习成绩的事情就很顺利了,记得当时总分500分的情况下,我的成绩是493分,很多科目都是100分或者98分左右,真的有所向披靡的感觉。  这次复读,使我重新建立了自信,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小学时的感觉又找回来了!并且交了很多新的朋友,感觉非常值得!
  重回初三 群英会  1988年,学校又送走了一批中师、中专、一中的毕业生。少许令人失望的是,由于竞争激烈,考上的几个都是原来复读的,85年一同上初中的同学,还没有一个考上的。  又回到初三,我们又重新团聚,可以说初三的一年是团聚最全的。里面有初一的同学、初二认识的、新初三认识、初二补习认识的、又有新的认识的同学。这时候,基本上是群英荟萃了!其中厉害的有之,如孙老师家的孩子孙荣\珍、潘\苗、王粉\之、王凤\之、史红\安、史红\干、王建\华、王联\合、潘三\丽、吕金\婷、徐赞\峰、陈卫\星、周胜\利、孙联\伟等,全部都是沙里淘金啊。这些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其中孙荣\珍、潘三\丽、吕金\婷、徐赞\峰四位是没有复读过的纯新生。我自己也弄了个新生的学籍,也可以按照新生了!  值得写上一笔的是,当年我们班三个男生,我、孙荣\珍和史红\安关系相投,并且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三个人拜了兄弟,各取“毓”字加超、越等字,取号。我号毓超,排老二。现在看来,还是有激励作用的。后来,我和孙荣\珍考上了一中,史红\安由于报志愿的问题,没有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
  中考报考出现蹊跷 果断改志愿  后来我们报志愿时,我先是报了中师。原因是:新生中我的成绩是No.1,那一年中师的名额又分配到了乡里,且不允许往届学生报考,这样看来是稳拿了。于是班主任,学校领导都动员我报中师,以锁定战果。  但当年我们县一中报考形势出现喜剧性变化,当年报考一中的人寥寥无几!并且成绩好的尖子生也没有报高中,都报了中师、中专和幼师。看来,当年的价值观和现在的差距是多么大啊!于是乎,在中考前两天,县教育局召开了中考形式通报会,让各乡老师动员成绩好的同学报考一中,并且给予极大的方便,中考前一天可以改志愿!我妈妈咨询了当时的教育组孙老师,孙老师是妈妈的初中同学。他们一致要求我报高中,他说一则我具备考大学的潜质,二则即使考不上大学,上高中将来的出路也比中师中专要好,可见他当时是多么的有远见!  最后,几个学习好的同学把志愿改到了一中。
  战鼓雷雷 群英所归处  后来证明,志愿改报一中的决定是多么的高明。分数线389分,我的分数418分,高于一中分数线20分,被一中录取。  其他人的情况:潘三\丽、王凤\之考入中师。孙荣\珍、孙联\伟、周胜\利、徐赞\峰考入一中。王粉\之、等考上中专。吕金\婷我的同桌,分数超过389分,但是没有报考一中,遗憾没有被录取。潘\苗、王建\华、史红\干当年没有考上,在下一年也就是1990年考入一中。吕金\婷也在下一年考上一中。陈卫\星下一年考入二中。  我们这一届毕业后,乡中的教学还在继续,据说后来已经有些乱了,至于乱到什么程度,我不便再表。总之,从时运角度讲,自己是那一小撮比较幸运的吧。  初中生活是多么充满浪漫和激情的,虽然当时充满贫穷和饥饿,但当时的一腔热情是多么的值得纪念啊。现在我希望初中的同学来一次聚会,让我们在对当年的岁月进行回味!
  看得我有点晕!!!
  尤其是春季,红薯片、红薯面、野菜都是我们的家常便饭。  .............................................................................................................楼主鄂西北一代人?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sykinglee 34楼
15:28:00  尤其是春季,红薯片、红薯面、野菜都是我们的家常便饭。  .............................................................................................................楼主鄂西北一代人?  -----------------------------  呵呵,差不多。额家是豫西的。
  高中生活  1989年秋季开学,如愿以偿升入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那年,一中总共招了6个班,每个班里有45人,一共270人左右,后来又有一批住县的国营厂矿等单位子弟到我们学校,每个班的人数迅速蹿升到70人左右。  一中是我们县最好的高级中学,上世纪80年代,我们学校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出自一中。开学时候,我悄悄我数了一下上一届的光荣榜,大概有200-300名学生考入了不同层次的高等学府!  因此,心里确实感到了希望,只有能拿到前200名,基本上可以拿到铁饭碗了!  首先接受校长的洗脑,宣称赶英超美之类的宣言。当然自己已经心不在焉了,考上一中的,都是那个年代的精英,暗自寻找自己在同学的位置。  感觉好像高手如云,但有时候感觉自己的优势依然!给自己树立信息的是学校第一次物理竞赛。我们的班主任是我们的物理老师,开学一个多月时,学校举行了一次物理竞赛!做题时感觉自己一塌糊涂,一是题特别难,感觉每一道题都要很复杂的运算,二则题量特别大。感觉发挥的很差!  竞赛结束后,成绩下来了,班里的郭同学得了第一名!班主任大加表扬,认为郭同学具备*****,表扬结束后。老师补了一句,这次王同学也考得不错…..56分,比郭差几分,哦,mygod ,不是我的名字吗?  原来,自己也还可以,虽然在老师的眼里还不算什么!  不知为何,当时我们班的状元张同学那次却没有发挥好!
  说说我参加的奥林匹克竞赛  现在小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奥数什么的。我们那个年代,从高中才开始知道了奥林匹克竞赛。每次全国物理、化学、数学奥赛,我们的学校还是顶呱呱的。我们学校的牛人都是奥赛的高手,当时每一届都会有几牛人,他们不但学习好,而且参见奥赛总能拿到全国的奖项。  那时候,参加奥赛或者拿奖,就成为梦寐以求的事情了。  参加奥赛非常严格,要经过层层选拔。当时我最擅长的科目是物理,从高一开始就参加学校的奥赛辅导班。中学生奥赛不分年级,大部分都是力学电学的知识,因此,在高一时,老师已经把高二的课程讲了。那时候,假期时间一般都参加奥赛辅导,不用回家干活了。呵呵看多消极啊。当时物理奥赛虽然比不上学校的牛人,但也拿了河南省的二等奖,这些荣誉至今还是令我自豪的。  数学竞赛,本来我的数学成绩不算太突出,但一次选拔赛。可以随意参加,那次有幸攻下了最后一道难题。呵呵,真的是用到了非常奇妙的数学知识,名声大骚。我本来不在列的,但那次确实让我参加了市级的选拔赛。名次没有拿到。  化学,当时化学也参加了全国竞赛。三等奖。  那个激情的岁月,精神的最求要强于物质的追求。因此年轻人,应当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的瞎想,这样就不会老成了。
  最牛的高三三班  1991年秋,高三开学,由于文理分科,全校学生按照学习成绩重新分班。这次分班出现了极大的乌龙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由于部分同学高二下学期参加学科竞赛,导致期末成绩排名没有体现他们的真实水平,最后我们班分了多位原班级的第一名!朱红涛、孙希伟、崔虎、毛振强、刘向、杨新勇、杨小平、郑团结、赵海洋、赵旭洲、梁俊国、范江波、张青宜、韩向丽、包括我自己在内一大批学校的种子级选手被分配到我们班。  在高三一年,是高中阶段最快乐的一年!完全融入第一梯队的阵营中,体会到劳逸结合的魅力。我们几个人,并不是最早起床的,也不是最晚离开教室的,总是在饭后回宿舍里小憩一会儿。还要抽空去登山或者去游泳,去河边散步。总之大家从来没有被学习压倒过,用句现在的话,很潇洒!  放松式的学习,反倒促进了成绩的提高!后来高考成绩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下一节我将专门讲一下我们那个年代的高考。
  报志愿  1992年,全国高考招生60万人,其中包括军校、警校、一般本科、大专、中专所有名额。听老师讲,今年的招生规模是历年来最大的一次,我们上一届招生42万,大约扩招了40%。因此当年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利好!  报志愿时,姜副校长给我们透漏一下消息:现在工业企业开始改革下岗,估计农业院校将来进入事业单位和政府的概率较大,因此农业院校可能成为一个潜力股!听了老师一席话,本来想报计算机专业的,改报农业院校了。当时在选择学校时,也有大学情节,名称不是大学的坚决不报。最后报了农业部直属院校沈阳农业大学,当时报了一个农业和环境相关的边缘学科专业农业气象学,感觉自己进可攻,退可守。可以进入气象系统也可以进入农业部门,感觉自己的选择很妙。  公布分数时,自己心里也非常没底,令我感到意外的时,当年的成绩还是不错的,最后以高于重点分数线14分的成绩被沈阳农大录取,当年的高考成绩是547分。
  再说当年我们班里的众多的种子选手,高考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全班本科24人,大专3人,大专以上27人,升学率50%左右,全部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班主任从来没有实现过如此高的成绩,据说当年班主任老师得到学校奖励几千块。要知道那个年代可是一笔不小的奖赏了!当然,我前面讲过,并能全归结于班主任老师教育有方,当年的分班就存在一些问题的。  当年记得的考上的部分大学名单:北京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2本科、1大专)、沈阳农大(2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长沙铁道学院、河南医科大学(3人)、哈尔滨船舶学院、华北水利电力、石油大学、洛阳工学院、信阳陆军学院、河南农大。  后来,一部分同学进入学校复习,通过高四、高五的持续努力,基本上85的高中同学考上了大专以上的高等院校。因此在高中阶段,收获了人生很多值得回味的记忆。为后来进入大学深造,打造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后话:初中三剑客中,一个和我一样考上了一中,他在1993年考入了上海财经大学,最后留在了上海。另外一个不幸当年没有报考一中,选择了继续复读,后来在初中混成了老油条!学习估计还是顶呱呱,但已经开始涉足谈情说爱等优越感的人生享受。最终,他没有考上任何学校,我们考上大学的时候他可能已经流入社会了。后来,据说诸事不顺,混迹过班房。不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抉择,可能会改变人生的轨迹!如果当年他选择了和我们一样上高中,估计会是另外一种多彩的人生!
  大学生活  进入沈农校门,有一丝丝的失落感,毕竟自己高于重点线10几分,和其它同学相比,有的低于自己几十分,同一个省的同学也低于自己20分。但很快从低落中恢复,原因是同学们之间建立了感情,把烦恼吹散到九霄云外!  一开始,课程很松。只是基础课,很多课程都是大教室上课,不过学习的激情一下子低了下来,高中时候的学习热情全无。  自己的时间很多用到和同学侃大山了,跳舞、文艺、社团活动相当的积极,总之在班里很是活跃。自己身体素质也很棒,从来没有近视眼,隐约乐感不错,舞姿也相当洒脱!
  1992年,被沈农农气专业录取。当年报考这个专业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要跳出农门,羡慕身着白大褂的气象台预报人员。而当时,更喜欢的是计算机专业。因此,拿到通知书后,在高兴的同时,心里总还不太心甘。  在大学时期,虽然气象专业开设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较多,但开设的时间很晚,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早在大一,同为农学系的农学专业,就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语言课,就是大名鼎鼎的谭浩强教授的BASIC。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对计算机语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是大二上半学期,他在一个教室上自习,桌子上放着农学专业一名同学的BASIC作业纸。便顺便拿起来看看,当他看到那些代码时,感觉非常不解。  如:  IF (X=0) THEN  X= X+1  ELSE  X=X-1  其中的X=X+1和X=X-1语句,无论如何他也理解不了!因为当时他完全是按照数学的方法进行思维的。  正是因为这次偶遇,对计算机语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后来,一个同班同学肖同学,在高中时期已经接触过计算机。那时候,他对DOS和BASIC已经小有了解,偶尔,他喜欢到学校的机房中上机。由于平时在一起玩的多,我就陪他去了一次,看他在机房中噼里啪啦敲击键盘,顿时羡慕不已。我想当然的以为,计算机和计算器一样,输入式子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因此,自己在命令提示符上,输入诸如“1+1”之类的语句,但计算机总是提示出不可识别的命令!  多少感觉到,计算机还不是那么容易弄懂的!  但当时的机房经历,看到了许多当时高年级的计算机大腕们,在屏幕前聚精会神的调试着自己的代码,真的感觉很神秘。暗暗给自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计算机编程。
  后来,从图书馆里借了一本DOS书,把所有DOS命令全部背会。并且从老乡那里借了一张DOS启动盘。那时候,大多数计算机上没有硬盘,只有软盘驱动器,必须借助于DOS盘才能够启动,还要启动UCDOS等汉字系统。  计算机启动后,自己也只是会在命令提示行上输入DOS命令和汉字,学会了使用拼音、简拼等汉字输入法。后来渐渐学会使用DOS环境的EDIT命令,建立一个文本文件。  在开设计算机课程之前,已经学会使用BAT批处理命令的编辑,会开机欢迎屏幕,调用一些DOS命令,编一些输入、循环等控制结构。当时把精力都用在这个上面,还试图编出一些死循环、删除文件、格式化磁盘等破坏性命令,真的好像自己会编病毒了,总能沾沾自喜。  记得在第一次上机的时候,还小小的漏了一手。在计算机上编了一个批处理程序,开机后自动启动UCDOS汉字环境,并且显示“欢迎你来这里!”等欢迎词。该批处理程序在计算机开机后自动启动,但给同学们一个小小的恶作剧,就是系统不断的重启,害的他们不得不求助于机房的老师。老师只能不厌其烦的开机分步进入,然后强行退出,删除那个批处理程序。老师忙的不亦乐乎,我们却在暗地里高兴!现在想起来,幸亏后来及时收手,走上正道,否则可能真出来一个“陈一豪”(CIH病毒的作者)。
  真正接触编程语言  1994年秋天,大三上学期开学,终于拿到了谭浩强的BASIC。这可是如获至宝,连夜就把BASIC书籍看了一遍。  不佩服自己当时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真的不行!只用了一星期时间,自己就学会了BASIC基本语句的编程。包括条件判断、循环、结构、显示、打印功能,真的很快炉火纯青了。很快在别人的指点下,学会在basic语言环境下,输入程序,并且可以运行了!  这个突破真的不简单!这时候,这真正的了解了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工具-----计算机语言,并且了解了语言的使用规则,建立了编程的基本思路。再也不会出现文中开始讲述的那样笑话的问题了。
  过来几星期,开始计算机语言上机了实习了。那时候,我们使用的是日本进口的PC8801微型计算机。先讲讲这台PC8801,该计算机现在估计已经被放进博物馆或者堆积在学校的仓库的某个角落了,但不要小看他,当时可是属于相当先进的计算机。据说每一台的价格在几万人民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万元户还是受人称颂的时期,几万元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了。且说那批计算机,学校特意为他们布置了专用机房,每台计算机都有专用的微机桌、凳子、打印机等一应俱全。PC8801计算机,一开机就自动进入BASIC环境,没有操作系统!据老师讲,如果计算机用Fortran语言启动,则可以进入Fortran系统。  在这台计算机上,当时对BASIC语言已经相当纯熟的我,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尽情发挥。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第一次上机时,设计了一套自己的名片打印程序。进入程序后,可以选择输入、屏幕显示、打印等功能,选择进入其中一项都能具备完整的程序功能。点击打印后,可以在纸上打印出自己输入的名片内容。呵呵,这时候甭提有多自豪了,其他同学还没有摸到门口的时候,自己已经会设计复杂的程序了。
  在大学,BASIC程序学习的最大成果,是自己编写了一个音乐程序。这个音乐程序可以将一定的计算机简谱,翻译成歌曲,可以使用计算机的PC喇叭播放出来。那时候没有声卡和音响等外围设备。因此将自己的程序在同学们面前显露一下,却有一下自豪感!后来在学习C语言后,将该项目升级为C语言版本,功能更先进,界面更炫,直到毕业后,这个程序我还一直舍不得扔到!
  后来,自己已经不再局限于自己的BASIC语言了。那时候,学校开设了两个辅修专业,“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学校是想让同学们毕业后,在自己职业的选择上增加一个砝码。两个专业的基本课程是相同的,基本上有会计学、管理学、心理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工业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但对我吸引力最大恐怕是大量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了。当时由于计算机的热度不减,学校特意为该专业设计了相当多的计算机语言课程。其中包括foxbase、C语言、计算机原理等计算机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是我对计算机的兴趣有增无减。在各科语言的学习上,都能很快掌握,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模型。
  记得在大三时,当时学习FoxBase课程,我为自己拟定了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小项目课题。完全是处于兴趣,当时上机编程时,每小时是1块钱,要知道那时候每个月的消费才几十元。但为了学习编程技术,宁可省吃俭用,只要一有空,就往机房里钻。那时候一边设计、一边码字、还要调试,真的是废寝忘食。要不是晚上10点计算机房关门,恨不得搞个通宵!记得当时一个机房的女老师,总喜欢在我后面看,一次他好奇的问我,你是咱们图书馆的老师吗?我说不是,我是学生,这个程序是编着玩的!她说,哦,你的程序真的可以拿到图书管理中用了。这句话对自己有些鼓励作用,感觉到自己的成果还被老师认可了,又增加了自己的信心。
  后来,开设了简单的C语言课程。那时候是Turbo C语言,是在DOS下面运行的一个C语言编译器。C语言的接触,自己才真正进入到一个计算机语言的殿堂!当时已经掌握了C语言的基本结构、指针、文件、输入、输出、函数等基本编程思路。
  那时候,一发不可收拾。自己讲所有的课外时间都投入了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中。自己的编程水平不断提升,也觉得自己的计算机知识越发匮乏。那时候几乎将图书馆里所有的计算机书籍看遍。每一次学校购进新书,我一定要将他们借到手!由于那时候每个借书证只允许借5本书,我就借同学的借书证借书看。记得那时候看了计算机原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操作系统、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编程、计算机软件等几十本书籍。从这些书籍中学到了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思想和技术,当时还对文字处理、图像处理、语音处理、数据库等众多计算机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掌握。
  那时候在一篇计算机杂志上登载了一个完整的代码,是文字处理的WS系统的仿制代码。那时候不像现在,文字处理软件相当方便,有Word、wps2000等,但当时只有wordstar、Edit、求伯君的WPS等文字处理工具,没有今天的所见即所得的个人文字处理软件。因此我对这个程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发誓要将其输入到自己的程序中,编译出一套软件来。我将所有的代码大约10000多行,全部码进Turbo C中,然后一行一行的调试。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终于可以成功运行。该程序包含了文字录入、定义文字块、块定义、块复制、块粘贴、文件保存、文件读取等众多的功能。从文字录入、文字显示、文字显示、文字打印等功能,相当的多的功能模块。这个程序的完成,虽然不是自己原创的作品,但是自己对软件工程有更深刻的了解。其中用到了很多的C语言编程技术,包括结构定义、指针、内存复制、内存动态管理、内存泄露、打印、大数据存储、大数据内存表示、汉字表示、链表、数组、双向链表、数据等计算机知识。对自己所学的多学科计算机知识进行了梳理和应用,对自己是一个大大的提升。
  自己的名气在大学内不胫而走。在计算机房里,练成了不少大师级的人物。他们在学校里无论学的是什么专业,在机房里大家总能共同进步,共同勉励。每个人都为自己拟定了一个项目在做,大家还相互的鼓励讨论,解决问题。当时,我也为大师们提过不少鞋,帮他们码一些小代码。逐渐的,自己也被小字辈们尊称为大师了!  自己的性格是个容易和人接近的人。在和大师、小虾和老师们的交往中,也练就了一套思路,例如和机房的阿姨,我们总是帮她打扫卫生,修理机器等工作,换得到的是减免上机时数。她对我们也很理解,说你们都是干正事的,不是玩的,不像那几个小子,天天拿自己的钱“造”。她是指那几个经常拿着光盘在这里玩游戏的人。
  卖软盘  在大三时,我们上机时都是从学校购买的软盘,每张8元到12元,感觉质量不错但是比较贵!那次我自己到沈阳著名的计算机一条街,三好街逛,想买几张便宜的软盘。  一个老板问我要好的还是便宜的,我问便宜的多钱,他说便宜的1.5元一张。啊!好便宜,我试了下软盘的质量还不错。于是,我当即定下了20张软盘,买了一个软盘盒,返回校园。到了学校,当时低年级的学生刚好开计算机课,我就向他们极力宣扬自己的软盘多便宜,多好用。他们纷纷从我这里买软盘,你一张,我一张,20张软盘很快卖光。  后来又进了几批软盘,自己小小的赚了不少生活费。从中也找到一些商业的技巧,为后来自己在生意上的打拼,积累了一些经验。
  参加沈阳市大学生计算机大赛  1995年秋季,沈阳市大学生计算机大赛首届开战。在众小弟的力推下,经过多次推托,最终耐不住他们的三顾茅庐,最终答应他们参加首届大学生计算机大赛。  大赛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预赛。第二阶段是现场比赛。  预赛阶段,题目是:老鼠钻迷宫。那次充分体现了自己在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天赋,在不懂C语言图形图像编程的条件下,从系统提供的例程研究做起,硬是将老鼠钻迷宫的图形界面给做了出来,当时仅仅在4小时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C语言编程工作。现在想起来是不可思议的!最好20分钟,自己对程序进行了充分的测试,并且发现图形图像程序的部署必须将CGI.BIN文件一同和执行程序放在一起,程序才可以正确运行。在95年那个时期,自己的软件开发水平已经暂露头角!  最后,获得“沈阳市大学生计算机十大新星”荣誉称号!这是我大学得到的最值得纪念的一个奖品,在竞赛中,对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一个基本的肯定,增加了自信心。
  组合自己的产品  在大四时,自己的音乐软件和文字编辑软件都已经成熟。自己突然一个想法,将自己的两个软件的代码进行整合,可以搞一个集乐谱编辑、音乐编译、音乐播放于一体的音乐创作系统。当时市场意识还是比较淡,没有想到这个软件能有多大的市场,如果当时考虑市场营销的话,可能会有一定的市场利润。  当时把BASIC的音乐代码和C语言代码,融合成C语言代码,将整个代码模块化。采用统一的语言接口,将BASIC代码翻译成C语言,后来又将图像处理的内容拿进来了。  这样,原WS代码负责音乐简谱的输入、保存、编辑等功能,并且可以存成文件。BASIC的代码,主要是采用蜂鸣函数Beep(a,b),利用不同的a、b参数,实现不同的音乐乐谱的发音音调和音长。  将WordStar乐谱翻译后,保存在C语言链表中,利用Beep函数进行播放。链表文件可以存储成音乐文件。这种音乐文件不同于windows的wav文件,但可能相对于Midi文件。由于当时市场观念淡薄,没有就这个技术进行市场开发。如果在现在,这个技术可能会被我拿来做商业化。  音乐播放时,采用动态的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显示现在的波浪形状,类似于现在mp3、wav等的音乐播放。
  购物网站转让:石家庄大学生购物网
,网上有电话和qq
,非诚勿扰
  大学时期的牛人故事  前面提到的一同在机房中混迹的大师级牛人,其中一个水利专业的师哥,比我高一届。在我还没有毕业时,听学校的老师说他的一套软件卖给了黄委会,卖了20万!这个是1995年的20万,相当于现在的200万还要多!  另外一名同学,比我低一届,姓寇。他和我一起获得了沈阳市大学生十大计算机新星。他在毕业后在辽宁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据说在2000年初,获得过一笔价值2000万的项目合同。  他们两个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家庭条件不错,一个是山西某个县委书记家的孩子,一个是辽河油田的职工子弟,从小就接触过电脑。  我在96年毕业时,分配到了河北省某地的一个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后面我会讲述我在事业单位的编程经历。
  1996年,大学毕业,社会发展应验了姜校长的预言,我们上农林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被分配到政府、科研、学校、事业单位,我们赶上国家最后一批分配工作机会。事实上,高中同学很多读工科的,则进入国企,他们中一部分是进入垄断企业飞黄腾达,也有人不幸赶上了残酷的下岗!这是后话。  我进入了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为了避免被人肉,就不报东家姓名了。进到单位后,先到县局实习,带我的同事稍有残疾,初中没毕业,让我这个天之娇子发满感慨,那时人才多么稀缺!同事对工作相当认真,每次处理数据都用算盘!我自己不太会用算盘。  鉴于自己计算机水平比较高,开始打听这个业务有没有软件可用。局长是刚30岁的中专生,他的计算机水平也算可以,局长给我一个信息:以前省局开发过一个软件,basic的,在pc1500计算机上运行。pc1500计算机是日本卡西欧公司出品的类似掌上电脑的计算机,我们部门是早期使用计算机的单位之一。每个县局都配置了一台,这个计算机可以运行basic、fotran程序,单行屏幕显示。既然有这个条件,就先用上!这个程序是从邻县的兄弟单位要的,彼时没有网络,发个代码没有技术手段,于是乎,我们就用电话口传手记的方式完成了代码传输。然后将代码一行一行输入pc1500,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调试运行成功!  
  其实那时单位还有一台计算机,是AST的486计算机,据说是单位花26000元买的,配有打印机,计算机是宝贝级别的待遇,经常红袍加身。基本上是人们玩游戏的工具,游戏最重要的是反扑克,基本上可以玩到晚上9点。后来,我把程序输入到这台计算机的quick basic上,由于该程序只是我们业务的一个模块,于是产生了一个想法,开发一个软件,处理我们业务的所有数据存储、计算、打印、报表,把这个想法向市局科室汇报,他们的答复是已经有人做过类似的项目,不能立项了!事实上我们也没有见到过其人搞的那个成果。得不到经费支持,按照一般事业单位的思路是不会瞎忙的,但我缺傻呼呼的自己开干。  第一个项目,自己在大学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了,用qbasic从设计开始,用了2个月时间做了代码编写,并现学现卖,教同事使用。该软件将我们的业务大大简化,只需要将原始数据简单录入,就可以自动存储并计算,可以打印。最后可以形成报表,但报表工作没有做完善。该软件输入极为方便,自动换行引导,符合业务人员快速录入,快速计算。拿现在的专业术语就是用户体验不错。  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单位。记得5年后,我回到那里,仍然看到年轻的业务人员使用那套软件。  那套软件的缺点:dos平台下,平台较落后;软件通用性不强,推广难度大;模块重用度低,面向过程。  
  一星期完成从VB学习到语音合成软件1.0版本  1996年下半年,市局电子部(HY)开发一款电话自动答询系统。系统采用电话自动答询硬件和录音软件组成。其中录音部分可以采用人工录音,也可以采用语音语音合成。采用语音合成,不需要值班人员话筒录音,可以实现人人可以值班,并且避免了聘请播音员的成本,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当时市局电子部没有软件开发能力,他们知道我的计算机水平可以,就和我联系,想让我帮助他们开发该语音合成软件。以我自己当时的软件开发水平,感觉文件操作部分没有问题,但当时的软件界面、多媒体等方面确实没有接触过。幸亏他们购买了一套其他公司的语音合成系统,顿时茅塞顿开,可以从模仿做起,原来软件可以这样做啊。看着菜单、列表、语音、表格、按钮等方便的界面,隐隐感觉到自己的知识结构需要更新了,要知道那是刚刚毕业啊,可见软件开发知识升级换代的速度有多快!模仿的那套软件采用的是WINDOWS编程技术,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界面,简直妙不可言。  于是,我计划学习windows编程技术,由于当时没有相关的资料也没有网络等手段,学习编程只有通过书籍了。立即到市新华书店,购买了两本VB书,打算用VB开发这套软件系统。两本书分别为《VB从入门到精通》、《精通VB编程》,简直是如获至宝,才体会到知识不仅仅依赖自己的理解能力,参考资料也同等重要。前面提到的大学的两位大师,他们购买的书籍就有一两千元!  拿到VB书籍后,开始从头学习,由于自己的DOS系统下的代码经验,语句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实现VB WINDOWS界面编程。  当时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技术:  编制语音合成软件的界面:允许用户选择合成的词汇,合理的编辑语音内容。我就从各种控件的使用方法学起,一个一个控件的按照书中的例子做,以模仿软件进行功能搭配。  第二就是破解语音文件格式:采用的是WAV文件,那时候根本没有WAV文件格式的相关资料,只有自己设计实验,对WAV文件的格式进行剖解。记得当时使用了PCTools软件,打开WAV文件,读取16进制的文件内容,完全掌握了WAV文件的格式,包括文件header和body两部分,利用VB的二进制文件操作方法,写了WAV文件连接的基础操作函数。在此基础上,完成语音库的创建,语音词条的连接合成,逐渐打开了语音合成殿堂的大门。  最后一个难题就是语音文件的播放。其实当时真的不知道windows API编程技术,用的是MCI控件编程,可以实现文件的播放。  就这样,解决完三个问题后,语音合成1.0版本就完成了。从日领到任务,到购买书籍,到软件完成总共用了7天时间,当我1997年元月7日打电话告诉市局软件完成时,他们都不相信,说不可能吧,这么快就完成了。我把软件用软盘送到市局,安装在他们的计算机上,通过了他们的测试。这套软件市局给的报酬是500元,当时感觉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因为我一个的工资才275元。两本书总共花了90元,由我们县局报销。  通过这个软件的开发,市局重新对我做了定位,他们要设法把我借调的市局。春节后,我将开始自己的第二段职业生涯。
  到市局后,我从事的是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电视节目制作工作就是一个岗位,类似于央视的新闻联播节目制作技术部。  在那个岗位上,可以继续帮助电子部完善语音合成系统。另一个方面,当时市局的节目制作设备是一套C语言开发的字幕机,有源代码,他们想让我对该设备进行完善。我首先对几千行的C语音代码进行研读,对该字幕机系统进行了改进,使得电视节目更加精彩。  在我进入市局后,市局计划引进一套电视节目制作设备,该设备是北京中科大洋的DY9。DY9不仅能完成字幕机的操作,还能够对3DS制作的三维动画进行视频录制。1997年,三维动画还是比较时髦的技术,北京来了一个小姑娘,对我们进行了节目制作培训,并且简单的培训了3DS动画的制作技术。通过三天的学习,掌握了设备的使用和动画制作技术。三维动画和Photoshop软件结合,使得自己对图像、动画和视频处理进行了初步的认识,没有想到自己就和这些技术打了十几年的交道。
  电视节目配音系统软件的开发  本来我们是中科大洋的客户,因此我们和中科大洋交往就频繁了起来,很多技术问题需要他们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设备的配音问题。  由于我们系统电视节目制作不是电视台,没有自己的播音员,每次节目录制都需要电视台或者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给配音。人工配音的质量,依赖于播音员的临场水平,如果中间出现错误,就要整个节目重新录制。  当时我们的主任提出,制作一个电视节目的配音软件,自动为节目配置语音。有了这个需求,软件开发的工作当然由我来承担,有了上次软件的基础,软件开发就没有那么多的技术问题了,关键的就是软件功能的重构,讲为电话配音的软件改变成为电视配音的软件就可以了。在那个软件的基础上,很快完成软件的功能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工作。  软件编制完成后,找到给我们配音的电台播音员,录制了一个包含我们所有可以应用的词条语音库。然后利用语音采编软件,将词条裁剪成单一的词条软件;建立起语音词条和汉字内容的索引,并在索引里建立了拼音检索、简单拼音检索、编码检索字段。最后设计了电视节目内容的词条编辑节目,可以随时插入、删除和替换播音内容,编辑时可以利用语音检索、编码检索播音词条。并且针对电视节目的特点,自动从报文中讲播音内容翻译成播音内容。然后利用语音库里的词条,合成电视节目的播音内容。最后,讲WAV文件进行播放,完成电视节目的录制工作。  该软件的技术部分介绍完了。当然,首先是由我们自己用,用的效果好了,局领导就开始在省里进行宣传,我们的节目制作流程一下子在全省火了。很多地区都来参观考察,并且愿意花钱引进该套软件系统。这样,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我,就开始和商业打上了交道。软件销售的风生水起,每套3000元,当年就销售了6万多元,我也跟着出命了。省局局长还特意的接见了我!  后来,本来是中科大洋的我们,成了他们的供应商。他们从我们这里订购了该套软件系统,在他们销售的设备中,该软件成了标准的配置。从97年开始,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区进行出差,为各个兄弟单位进行软件系统的培训。  虽然没有直接进入软件公司,但笔者的经历,没有缺少软件开发的计划和条件。90年代,市场空间非常的大,只要有了好的软件,根本不需要广告,就可以将业务做的风生水起。那个年代,中国诞生了一大批软件公司,比如中科大洋、奥维迅、科大讯飞、广联达等,软件公司,几乎都是从一个小小的软件做起,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那时候还有一个故事,1999年,我们参加北京国展中心的一个软件产品展示会。当时科大讯飞也开了展位,他们演示一套TTS系统,感觉合成的效果非常不好。他们到我们展台,看了我们的合成效果,简直不敢相信,和播音员播送的效果一模一样!他们大为惊叹,想了解一下我们的技术秘密。  其实,当时我的技巧是词条拆分的技术,并没有其他技术。但这种技术使得我们的语音合成效果和同类产品对比,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于是在客户眼里看来,只有我们的语音合成系统具备业务使用价值。竞争对手的效果根本不能使用,这就是软件产品里的“第一”效应,当你的水平是第一时,无形中就会把竞争对手打下去。  由于当时没有做通用和民用的语音合成系统,我们并没有和科大讯飞进行正面的竞争,2008年,在奥运项目中,我们还选择了科大讯飞还成了我们的供应商。
  电视节目配音系统软件的开发  我们是中科大洋的客户,因此和他们交往就频繁了起来,当时涉及到很多技术方面,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设备的配音问题。  由于我们不是电视台,没有自己的播音员,每次节目录制都需要播音员给配音。配音的质量,依赖于播音员的临场水平,如果中间出现错误,就要整个节目重新录制。  我们主任提出,开发一个电视节目的配音软件,自动为节目配音。有了需求,软件开发的重任当然由我来承担,有了上次电话配音软件的开发基础,就没有那么多的技术问题了,关键是功能的重构,将电话配音软件改变成为电视配音的软件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很快完成软件的功能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工作。  软件编制完成后,找到给我们配音的播音员,录制了一个包含我们所有可能用得上的词条语音库。用语音采编软件,将词条逐个裁剪成单一的词条文件;建立起语音词条和其文本内容的索引,并建立拼音检索、简单拼音检索、编码检索字段。最后设计了电视节目内容的词条编辑节目,可以随时插入、删除和替换播音内容,编辑时可以利用语音检索、编码检索播音词条。并且针对电视节目的特点,自动从报文中讲播音内容翻译成播音内容。然后利用语音库里的词条,合成电视节目的播音内容。最后,讲WAV文件进行播放,完成电视节目的录制工作。  该软件的技术部分介绍完了。当然,首先是由我们自己用,用的效果好了,局领导就开始在省里进行宣传,我们的节目制作流程一下子在全省火了。很多地区都来参观考察,并且愿意花钱引进该套软件系统。这样,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我,就开始和商业打上了交道。软件销售的风生水起,每套3000元,当年就销售了6万多元,我也跟着出名了,省局局长还特意的接见了我!  后来,本来是中科大洋客户的我们,成了中科大洋的供应商。他们从我们这里订购了该套软件系统,在他们销售的设备中,该软件成了标准的配置。从97年开始,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区进行出差,为各个兄弟单位进行软件系统的培训。  虽然没有直接进入软件公司,但楼主的经历,没有缺少软件开发的计划和条件。90年代,市场空间非常的大,只要有了好的软件,根本不需要广告,就可以将业务做的风生水起。那个年代,中国诞生了一大批软件公司,比如中科大洋、奥维迅、科大讯飞、广联达等,软件公司,几乎都是从一个小小的软件做起,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那时候还有一个故事,1999年,我们参加北京国展中心的一个软件产品展示会。当时科大讯飞也开了展位,他们演示一套TTS系统,感觉合成的效果非常不好。他们到我们展台,看了我们的合成效果,简直不敢相信,和播音员播送的效果一模一样!他们大为惊叹,想了解一下我们的技术秘密。由于当时没有做通用和民用的语音合成系统,我们并没有和科大讯飞进行正面的竞争,2008年,在奥运项目中,我们还选择了科大讯飞还成了我们的供应商。  其实,当时我的技巧是词条拆分的技术,并没有其他技术。但这种技术使得我们的语音合成效果和同类产品对比,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于是在客户眼里看来,只有我们的语音合成系统具备业务使用价值。竞争对手的效果根本不能使用,这就是软件产品里的“第一”效应,当你的水平是第一时,无形中就会把竞争对手打下去。
  1998年,单位一个哥们找到我,他看我有软件开发方面的潜力,就提议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搞些软件或者设备做做,投资和市场他负责。哥们比我大一岁,由于是中专毕业,比我早上几年班,他老婆在我们当地的农行工作,待遇很好,当时在市里面已经分到了100多平米的房子了。后来银行系统改制,他老婆分到了人民银行。  当时我们从自己熟悉的行业做起,就从自己行业里需要的设备做起。1998年左右,我们系统里开始利用电视节目广告创收,因此全国各个单位开始购买影视制作设备,但影视设备必须配备我们行业的专业节目制作软件才能满足他们使用。于是乎,我们就从影视设备做起!  当时能够完成节目制作的是字幕机和非线性编辑系统。字幕机一般开发比较接近于底层,不容易完成,比如我们自己用的那套设备,我是从C语言代码级进行修改的,开发成独立的系统比较困难,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字幕机的图像卡的型号较多,一般都是大洋、加拿大Target公司的板卡,软件开发需要从底层做起,小公司不容易实现。  而非线性系统虽然也是采用视频采集卡、视频播放卡,但所有的软件都是基于Premiere等标准的视频编辑软件,只需要对视频编辑软件为核心进行二次开发就可以满足我们行业的界面制作功能了。最后决定从非线性设备开发着手开干!  第一个自己设计的项目,就先从软需求做起。  1、软件的功能包括视频节目的采集制作播出:这个功能利用标准的配置软件,全部搞定,包括Premiere、CG字幕软件、视频采集软件、视频播出软件就可以完成。  2、广告界面的制作:3DMAX、POTOSHOP、CG等软件搞定。  3、专业界面制作软件:主要是完成我们专业界面内容的视频叠加,采用为Premiere软件开发动态字幕轨道模板的方法。现有Premiere创建几个电视节目的模板,然后利用自己的软件替换界面中的字幕。字幕全部利用TGA格式带ALPHA透明通道的图像文件进行表示。软件只需要根据行业数据形成图表、文字在不同的画面里就可以了。通过Premiere软件就可以每天更新专业节目内容了。  4、节目语音配置:由于有了前面的那套配音软件,同样利用Premiere的语音轨道就可以完成节目的自动替换了。  5、该软件利用2个月左右的诗句与1998年5月完成,我的哥们投资6500购买非线性编辑卡一块,我自己投资11000元购买586奔腾MMX200计算机一台,实现了我们单位第一台自己的家用计算机。该经过不断的升级完善,形成了节目制作一键式流程,系统内不同层次的人员都可以完成复杂电视节目的制作任务。第一套设备盈利1.4万,全部回收了非线性编辑卡的投资。  后来该设备的推广形成了从3万到20万不同配置的专业节目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省内和省外销售多套。如果说前面的主任是我的第一个贵人的话,这个哥们就成了我的第二个贵人。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长大的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