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改了太阁立志传5足轻技能动作怎么用刀砍起来了

金圣叹七十回本《水浒传》里,宋江被刺配江州,戴上行枷,由两个公人押着。途经梁山,被众好汉拦住。&blockquote&花荣便道:“如何不与兄长开了枷?”宋江道:“贤弟,是甚么话!&b&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b&!”&/blockquote&为了表现自己捍卫核心价值观的决心,宋江顶着沉重的大枷锁上了梁山,跟兄弟们把酒言欢。梁山兄弟们诚心诚意请宋江留下,却反被宋江劈头教训了一番。没办法,&br&&blockquote&三回五次,留得宋江,就山寨里吃了一日酒。&b&教去了枷,也不肯除&/b&。&/blockquote&就这么顶着这玩意在山上呆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再顶着它跟两个公人下山,一路绝尘而去。众人叹服不已,大哥就是大哥,政治觉悟就是高。&br&&b&然后重点来了——&/b&宋江一离开梁山,这个行枷忽然就变得可以不戴了。&br&先是遇到混江龙李俊,在他家住了几天都没戴枷;&br&然后到了穆家庄,吃完饭后:&br&&blockquote&两个公人道:“押司,这里又无外人,一发除了行枷,快乐睡一夜。明日早行。”宋江道:“&b&说得是&/b&。”当时去了行枷。&/blockquote&逃出穆家庄后又落到船火儿张横手里,张横看着也觉得新鲜:&br&&blockquote&他说道,迭配江州来的,却又项上不带行枷。&br&&/blockquote&总而言之,这一路上,宋押司的行枷有时候戴,有时候不戴,有时候可戴可不戴,&b&但在梁山弟兄面前却是非戴不可。&/b&&br&&br&&br&金圣叹批评说:&br&&blockquote&天下之人,莫不自亲于宋江,然而亲之至者,花荣其尤著也。然则花荣迎之,宋江宜无不来;花荣留之,宋江宜无不留;花荣要开枷,宋江宜无不开耳。乃宋江者,方且上援朝廷,下申父训,一时遂若百花荣曾不得劝宋江暂开一枷也者。&b&而于是山泊诸人,遂真信为宋江之枷,必至江州牢城方始开放矣,作者恶之,故特于揭阳岭上,书曰:“先开了枷”;于别李立时,书曰:“再带上枷”;于穆家门房里,书曰:“这里又无外人,一发除了行枷”,又书曰:“宋江道:‘说得是。’当时去了行枷”;于逃走时,书曰:“宋江自提了枷”;于张横口中,书曰:“却又项上不带行枷”;于穆弘叫船时,书曰:“众人都在江边,安排行枷”;于江州上岸时,书曰:“宋江方才‘带上行枷’”;于蔡九知府口中,书曰:“你为何枷上没了封皮”;于点视厅前,书曰:“除了行枷”。&/b&凡九处,特书行枷,悉与前文花荣要开一段遥望击应。&/blockquote&
金圣叹七十回本《水浒传》里,宋江被刺配江州,戴上行枷,由两个公人押着。途经梁山,被众好汉拦住。花荣便道:“如何不与兄长开了枷?”宋江道:“贤弟,是甚么话!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为了表现自己捍卫核心价值观的决心,宋江顶着沉重的大枷锁上…
有一个故事,在古今中外,变幻着模样,上演过三次。&br&&br&-&br&&br&第一次,它留下了一副著名的对联。这个故事我小时候读过很多遍,每次都有不同的男主角。苏轼、唐寅、徐渭、郑燮……似乎都演过这出戏。&br&&br&剧本不用我再抄录了,因为大家看了这副对联就知道了:&br&&br&&blockquote&座 请座 请上座&br&茶 敬茶 敬香茶&/blockquote&&br&-&br&&br&第二次,在法兰西。&br&&br&拿破仑进军巴黎时,一家报纸在几天内所用的标题:&br&&br&第一天:「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陆」;&br&&br&第二天:「吃人的魔鬼向格腊斯前进」;&br&&br&第三天:「篡位者进入格勒诺布尔」;&br&&br&第四天:「波拿巴占领里昂」;&br&&br&第五天:「拿破仑接近枫丹白露」;&br&&br&第六天:「陛下将于今日抵达自己的忠实的巴黎」&br&&br&-&br&&br&第三次,中西合璧,反过来演了一次。&br&&br&&blockquote&这个三代灭门案震惊了整个社区,居民都希望马上破案……在我们到达康州德比市搜集证据的第一天,当地的社区报纸称我为「全球最具权威的知名刑事鉴识专家」;一个星期后,案情没有任何进展,报纸改称我为「知名刑事鉴识专家」;过了三个星期,报纸在报道这宗胶着的命案时,又改称我为「刑事鉴识专家」。假如再过一个月仍不破案,我恐怕就要被改称为「刑事鉴识人员」了……&br&——李昌钰《&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44105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重返“3·19”枪击现场 &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br&-&br&&br&注:&br&&br&1.、第一个典故里的对联是不是抄错了?不,也许你只看了徐渭版,我举的却是唐寅版。&br&&br&2、第二个典故似乎有朋友不理解。我模拟一个中国版大概就能理解了:&br&「赤匪祸乱密云」&br&「共党侵占新保安」&br&「毛某到达张家口」&br&「润之行至天津」&br&「伟大领袖亲临北平」&br&&br&3、说到报纸标题,国共内战时期有极富讽刺意味的故事:&br&&br&方豪神父告诉李敖说,在国民党兵败山倒四处逃亡之际,他在厦门《中央日报》看到有标题是:「我军一撤千里,匪军追赶不及」。(据《李敖大全集》第十七卷)&br&&br&4、说到《李敖大全集》,第二十卷《李敖自传》里有这样一段:&br&&br&&blockquote&另外一位名医,是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刘士豪,他算是我们家庭医生。听说他看死的病人很多,原因是他看病很贵,大家都不敢找他而去找便宜一点的医生,在便宜一点的医生看不好的时候,为了救人,只好再找他,但这时候,病人差不多都回天乏术了,最后都死在刘士豪手里。&/blockquote&
有一个故事,在古今中外,变幻着模样,上演过三次。 - 第一次,它留下了一副著名的对联。这个故事我小时候读过很多遍,每次都有不同的男主角。苏轼、唐寅、徐渭、郑燮……似乎都演过这出戏。 剧本不用我再抄录了,因为大家看了这副对联就知道了: 座 请座 …
很荣幸被选入了知乎日报,最需要感谢的是您各位的支持,提点和帮助。大家的反馈、建议和意见是学生继续研究学习的动力。很多知识和故事都是高中大学时代积累的,经年日久,可能会有不少谬误之处。为尽力避免发布错误信息,过年到现在又重新对很多典故进行了查证和梳理,但难免还有不足之处,请您各位海涵。学生在此叩谢了!&br&&br&今天完成了全部分析章节,并在三个章节加入了一些图片和典故,以飨各位看官。&br&&br&-------------------------割--------------------------&br&首先从旗的起源讲起,孙子兵法有云: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而不见,故为旌旗。&br&&br&而日本的战旗和家纹是密不可分的。战争中,这是区别敌我的依据;战争后,是检验战功的参考。&br&&br&&img data-rawheight=&616& data-rawwidth=&1183& src=&/fabbda30ed577b94ce3d52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3& data-original=&/fabbda30ed577b94ce3d52d_r.jpg&&&br&早期的源平合战,被后人引申为白旗对赤旗。平家物语中记载:平家所用皆为赤旗,红光映日闪耀。源家则大旗俱白,风吹作响,蔚为壮观,甚鼓舞士气。因此旗帜不但被用于区分敌我,也可于战士鼓舞士气,震慑敌军。日人认为白色代表纯洁,是神的颜色,战场上使用白旗,可得神明护佑。后来发展为白底黑字,书写天照皇大神、八幡大菩萨、诹访大明神等神号的旗帜。&br&&br&平家被灭后,源赖朝定白旗为源家嫡流的专用旗号。&br&&br&文治五年七月,源赖朝出兵奥州征讨藤原泰衡。路经下野国宇都宫时,佐竹隆义前来也加入助战。佐竹家出于源家,但在源平合战时却站到了平家一方。战后因和田义盛等人说情,只是被没收了奥州七郡等领地。等到赖朝奥州征伐时,隆义立功心切,从常陆国急急赶来助战。不料,隆义用的军旗是无纹的白旗,也就是“嫡流专用”的御旗,赖朝不高兴了,就把绘有一轮明月的军扇赐给了隆义,让他当作军旗,从此明令禁止白旗随意使用。隆义把军扇的纹样绘在旗上,从此佐竹家便以此为家纹,这也是最早的武家家纹之一。&br&&br&原本仅为公卿家所有的家纹,经过源平时代,在武士间迅速普及开来。在战场上与敌人对决,都以旗印、家纹表示本军的所处位置和阵营。到了战国时代,带有家纹的阵幕、旗指物、帜和马印,是远距离区别敌我的惟一依据,也便于整体指挥。&br&&br&至战国末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家纹和旗帜已经发展为极其复杂的体系,而非仅用于识别。比如下面这张图,展示了有马丰氏所部使用的全套旗帜:&br&&img data-rawheight=&250& data-rawwidth=&532& src=&/031df64fc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031df64fcd_r.jpg&&&br&图中旗帜均为黑白两色,旗杆均用金漆。1号旗为带有有马家家纹的双面靠旗,为足轻使用,即低级步兵;2号旗形似太阳,是传令兵所用;3号新月型旗仅有马家武士可用;4号是有马家的小马印,金色三叶草;5号6号均为供有马家大部队在重要场合下使用的大马印。&br&&br&以战国时代为例,类似分封制的体系,使武家的收入以封邑的粮食产量来计量。1石即养活一个成年男子一年所需的口粮。当封邑达到一千石时,在战时就有义务为主君动员12个兵员。以此类推。这批兵员的背旗所印的自然就可以是他们所效力的主家的家纹。有一定地位的武士或领主可穿上阵羽织,也意味着他们可以进入上一级领主的阵幕参与军议。阵羽织背后绣着家纹,可不用再插靠旗(也没办法插)。如下图,小早川秀秋的阵羽织,家纹是两把交错的镰刀。&br&&img data-rawheight=&547& data-rawwidth=&779& src=&/72af2c23b8b321f2453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9& data-original=&/72af2c23b8b321f24533_r.jpg&&但也不是所有阵羽织都需要绣家纹,因为高地位的武士不一定要亲自上阵,自然也就不需要显示家纹来达到分辨的作用。所以高级武士的盔甲都很华丽,辨识度很高。&br&&br&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山内家的家纹是丸内三叶柏,如下图:&br&&img data-rawheight=&580& data-rawwidth=&580& src=&/4cf35e6db82d36f6512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4cf35e6db82d36f6512f_r.jpg&&&br&安土桃山时代,山内家兴于山内一丰。一丰先后追随信长、秀吉和家康,历经风雨屹立不倒,关原之战后获封土佐二十万石。据说丸内三叶柏的来历是山内家的先祖作战时丢失了背旗(很可能会因此被治罪),他于是砍下身旁的柏树枝作为背旗继续作战。战后,背上的柏树枝只剩下三片叶子,而此战他作战英勇受到嘉奖,因此觉得是这柏树枝给他带来了好运,遂以三叶柏作为家纹。&br&&br&后于1872年土佐藩的岩崎弥太郎创立三菱商社,将岩崎家的家纹三段菱与土佐藩主山内家的家纹三叶柏相结合,才有了如今驰名天下的三菱商标。&br&&img data-rawheight=&459& data-rawwidth=&335& src=&/7fb23e756c957f0ef9ed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5&&&br&下面讲一些有意思的背旗。&br&&br&武田家将一些家臣子弟编为百足众,作为战场上的传令兵,长期传递机要军情,也是一种锻炼。他们的背旗是红底白蜈蚣,故名百足。这种情况下,背旗传达的信息不再是自家或主家的家纹,而是该兵种的功能或编队任务。这也是战国时代军事发展的一个趋势,稍后我会再详述。&br&&img data-rawheight=&227& data-rawwidth=&470& src=&/fb7b3db8bdd1de55e5caef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0& data-original=&/fb7b3db8bdd1de55e5caefd_r.jpg&&&br&有少数情况,武士会将文字信息做为背旗。如下图:&br&&img data-rawheight=&627& data-rawwidth=&538& src=&/58d8bbaf61226bde4c27ddc99761bdd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58d8bbaf61226bde4c27ddc99761bddf_r.jpg&&背旗上直接写着自己的名字。日本古代作战的整体性并不如中国古代那么高,也更加崇尚个人的武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军队的整体性会被忽略,比如有武士希望吸引众人的注意力以进行复仇,或将此战当作自己的最后一战等。这种情况下武士会被允许在白旗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做为背旗。&br&&br&又如下图:&br&&img data-rawheight=&775& data-rawwidth=&295& src=&/16bd6f681e77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5&&图中的背旗并非用于反映身份,而是传递信息,告诉大家我军的中川濑兵卫杀死了敌军的和田伊贺守。&br&&br&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背部装饰,称为母衣。我不确定可否将其归为背旗一类,但很有特色。&br&&br&平安时代就有母衣出现,称为保吕。到镰仓时,武士在背后挂一领布条,称为悬保吕或母庐,很像是披风的感觉,如下图。&br&&img data-rawheight=&358& data-rawwidth=&228& src=&/49d5bf60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8&&到了室町幕府时期,武士们将布条用竹框架支撑,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母衣,如下图。&br&&img data-rawheight=&358& data-rawwidth=&228& src=&/4cfbee0ffe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8&&安土桃山时代,织田信长从亲卫马廻中挑选了数十人,编为赤母衣众和黑母衣众。丰臣秀吉效仿之,也编有黄母衣众。其主要任务是在布阵和出击时在各部队之间传令,战斗时核实战功,必要时前往敌方军营担任使者等,类似于传令官的角色。而信长和秀吉手下的很多名将均出身于母衣众,其地位可见一斑。&br&&br&策马骑乘时,母衣随风张起,对射来的箭矢有一定缓冲和格挡的作用,同时也是很华丽的装饰。&br&&img data-rawheight=&425& data-rawwidth=&640& src=&/bcbb4c08c4de406b8fb2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cbb4c08c4de406b8fb2a_r.jpg&&永禄四年的第四次川中岛和战中,由于被上杉谦信识破战法,位于八幡原的武田军本队受到优势兵力的上杉军的沉重打击,武田信玄的弟弟武田信繁也于此战阵亡。传说信繁此战身着由其母大井夫人生前手书的佛经做成的母衣上阵。当武田军本阵濒临崩溃时,信繁率所部进行决死突击。预感到自己将有去无回,很舍不得这珍贵的母衣落入敌手或丢失,遂将母衣留在本阵,最后壮烈战死。&br&&br&母衣后传于其次子望月信雅,信雅后来着此母衣参加了与织田德川联军进行的长筱合战,并于此战阵亡。&br&&br&以下为分析和总结部分:&br&&br&--------------------------割------------------------
&br&&br&第一节:历史变革的影响&br&&br&战国时的日本类似中世纪的欧洲,是分封制的天下而非中央集权。各地方势力割据混战长达数个世纪,因此这一时期的日本是以军事社会存在的,战争是永恒的主题。如我开篇所言,在混乱的战场上区分敌我、迅速地分辨一支部队的所属阵营,是极其重要的事情。这很好理解,古代的黄巾起义皆是黄巾抹额。即使在当代战争,101空降师的臂章是鹰头;党卫军的帽徽是骷髅头;苏联有美国援助的谢尔曼坦克,但绝对不会在炮管上印FURY,炮塔上是为了祖国的俄文而不是裸女图。
&br&&br&那么为什么会傻傻分不清楚呢?原因来自日本这个时期的兵制和军事制度的发展。
&br&&br&在介绍有马家的旗帜时我曾提到,每有一千石俸禄,就有义务为主家动员12名兵员。以此类推,战国时代大名的基本实力很容易估得出来。这些被从各地动员来的士兵,绝大部分都不是常备兵或职业兵。而且并没有统一的制式装备,盔甲服装武器可能各不相同。平时也不可能在一起生活训练,战场上要如何统一指挥呢?
&br&&br&这个时候就需要有统一的信息显示来辅助。要么有统一的盔甲服装(比如统一的颜色或与敌军不同的款式),要么展示统一的徽章或图样。同时期的中国,制式的装备是有一定保证的。但战国时的日本,直到战国后期,领主都是不提供盔甲武器的(长宗我部家的一领具足等制度是特例,晚点有机会再展开),连口粮都要自备。只在进驻城堡或笼城时,才会由城主提供食物。所以战区附近会出现“乱捕”,即搜刮附近居民的粮食、解决生理需求等。
&br&&br&当效力同一主家的士兵,装备等物却不统一时,佩戴有主家代表颜色或印有主家识别标志的物品、服装或装备就格外重要。
&br&&br&在中世纪的欧洲,即使穿的盔甲不同,但士兵穿的罩衫或盾牌上也总会印着效力方的纹章。
&br&&br&我们再来看日本,源平时代之前,日本正规部队的旗帜皆为红色,可能也是平家继续使用赤旗的原因。而源家为与之对抗,使用了白色作为主色。这个时候因为只有两股主要势力,红白两色已足够区分之用。
&br&&br&但随着历史进程和战争形式的发展,仅仅是两种颜色已严重不足。
&br&&br&平家被灭后,源家建立了镰仓幕府,天皇开始被架空,成为傀儡。这个时期,一些特定的图案开始被印于旗帜上,用于更细化的区分,比如家族的分支。除了我在开篇提到佐竹家家纹由来的例子,这里再讲一个比佐竹更早的故事。
&br&&br&平家物语记载:源平合战时,源家阵营内部曾有过一次内斗。当时源义经被派往京都镇压当地的骚乱。骚乱是由其表兄木曾义仲造成的。义仲打败平家守将控制了京都,但其手下对京都进行了极大的破坏和掠夺,引发了骚乱。当京都居民们发现义经打着白旗的军队时,误以为是义仲的部队前来洗劫而恐慌不已。但居民们发现这支部队的标记与义仲的不同时,才逐渐平静了下来。
&br&&br&在这一时期,武士身上并不插旗,所使用的旗帜称为旗印,也就是“幡”,即挂在竿头横梁上的条幅,在战场上由步兵、侍从或精选的骑马武士手持。步兵在战场上使用的木盾(楯)也绘有特定图案。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地方能够判定武士及其下属的身份。比如下图是《蒙古来袭词绘》的局部,左边可见一侍从手持绘有“并之鹰羽”图案的旗印:&br&&img src=&/ee30affabd_b.jpg& data-rawwidth=&537& data-rawheight=&2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7& data-original=&/ee30affabd_r.jpg&&&br&&br&后来镰仓幕府被后醍醐天皇所灭,日本进入南北朝时代。北朝最终降服南朝,日本又进入室町幕府统治时期。也是从这一时代开始,战争形式发生了改变。大量的步兵集团作战慢慢代替了传统的骑马武士,而很多的步兵被作为弓箭手使用。为对付步兵,骑马武士从骑射为主,改为使用矛作为武器之一。&br&&br&这个时代开始,武士投入近距离作战及对步兵作战的几率大大提升,不得不面对身旁没有侍从携带旗帜,无法使自己的身份被辨识出来的情况。于是武士开始使用小旗,放置在肩部或头盔顶部或前部,称为肩印和盔印。这些小旗,成了日本最早由武士亲自佩戴的身份标识,从而脱离了单纯靠侍从携带旗帜标明身份的时代。这种标识也会被武士的部下佩戴,可以说是日本最早期的军事制服功能。如下图,右下角三个图例可见简单的盔印和肩印。左下角可见写有佛教真言的复杂肩印:&br&&img src=&/5bc651e29c4a25be09239f_b.jpg& data-rawwidth=&473& data-rawheight=&6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3& data-original=&/5bc651e29c4a25be09239f_r.jpg&&&br&上图大家也可以看到之前提到的旗印,左一和左二均是楠木正成的菊水纹旗印,象征他对天皇的忠诚,左二还写有“非理法权天”的佛教名号(关于宗教影响,第二节会做介绍);中间两面是室町幕府足利家的旗印,其中一面印有五七桐纹并非代表丰臣秀吉,而是足利成氏。旗印都使用了日之丸图样,今天日本的国旗即来源于此;右一是大内义隆的旗印,他将“妙见大菩萨”、“八幡大菩萨”和“天照大神”的名号放在了家纹之上。&br&&br&在经历了应仁之乱后,幕府将军足利家名声扫地,幕府如天皇一样被架空,各地由地方豪强,即大名所控制,日本进入战国时代。&br&&br&但一开始,武士仍然佩戴肩印和盔印。而这一时期战争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足轻的出现,并且成为军队的主要力量。通过动员和招募,一个大名可以短时间内扩大自己军队的数量,但由于不是职业兵,战役结束后足轻部队会全部解散,所以同一足轻可能在不同的战役中服务的是不同的家族。足轻纪律的好坏,就会关系到战斗力的强弱甚至是骚乱和溃逃风险的高低。&br&&br&因此,领主们逐渐意识到给予足轻稳定待遇的重要性,也使得足轻的数量、素质和忠诚度得到逐渐的稳定和提升。但由于仍存在装备不一的情况,所以领主们会要求足轻统一在其旗帜下进入战场。这种旗被称为“帜”,使得一整支足轻队能够被可视化地组织调动起来。&br&&br&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频率的上升,以及多家大名相互协同作战的需求,“指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背旗,开始被大规模使用。这也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反映家族、阵营信息的工具。其较大的面积让识别身份变得更加简单,小型的肩印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盔印也开始让位于设计夸张华丽的头盔造型。因此,整支部队有了统一的外观。而且相比提供统一的盔甲,统一的指物成本更加低廉,可视化效果也更好。&br&&br&肩印让位于指物的另一个原因来自于足轻的装备,战国时武士普遍使用的防具为“胴丸”,而地位低下的足轻则使用“腹当”,腹当由腹卷发展而来,也称上腹卷,仅具备低下的正面和肋部防护能力,背部和肩部都没有保护,因此也就没有放置肩印的可能性了。&br&&br&另外,相比欧洲中世纪印有纹章的罩衫,旗帜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战国时期,有大量的士兵专卖负责携带旗帜,在战场上壮声势,而不参与战斗,这些人被称为“小幡持”。上杉谦信平定越中地区时,部队名册就记载:总数是6871人的军队中,6200人是步兵。步兵中有402人是小幡持,数量比铁炮手还多。&br&&br&正因为旗帜的作用十分重要,领主们一般会任命一些高级武士做“旗奉行”,专门负责管理旗帜的携带和正确排布。&br&&br&另一个在战国时代发生的重大制度性变革是兵农分离。传统的兵农合一体系使得战争受制于农业生产时间,合战的发生一般都在冬夏,因为春耕秋收是不能耽误的。而且无法组织兵员进行有效训练,军队的素质就无法提高。&br&&br&岛津家和长宗我部家,分别有具足众制度和一领具足制度,都是初级阶段的兵农分离尝试。织田信长则做的更彻底,在姊川合战后逐步推行兵农分离,一方面让武家脱离农业生产,一方面征调农户家的次子三子作为常备兵,集中训练。在修建安土城后,还要求有一定地位的武士集中住于安土城,完成了武家从脱离生产到封建官僚的转变。&br&&br&经过这一变革后,四季皆有可战之兵。更多的训练机会,让士兵的素质和忠诚度大大提高,足轻也逐渐变成了一种长期服役、训练有素的作战单位。也是由于这个变革,兵种的分工和协作有了更大的突破,组织形式得到改善,背旗的作用也更加凸显出来。&br&&br&16世纪中叶,从欧洲传来的铁炮逐渐受到重视,足轻不再被单独编为大队的长枪兵或弓兵,而是形成混编的足轻军团,包含长枪手,弓箭手和铁炮手。这种组织形式也对背旗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虽然可能印有同一个家纹,但不同兵种的分队会使用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的背旗来进行区分,也可能通过增加条纹图案等来进行区分,以便统一调度指挥。&br&&br&第二节:时代传统的影响&br&&br&上面谈了历史变革对旗帜产生的影响,这一节来谈谈传统和习惯带来的需求。&br&&br&相对较弱的军队整体性,反而抬高了个体的重要性,让古代日本更加崇尚个人勇武。武士个人战力的高低,甚至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势。&br&&br&所以在战国时代,即使大规模作战已很普遍,但战场上仍大量存在一对一的拼杀。上杉谦信在川中岛合战中单挑武田信玄的传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里不多介绍了。&br&&br&战场上的首轮接触一般是由双方足轻队完成,远程射击过后,双方的长枪足轻开始互抽。请注意,真的是互抽,日本古代足轻使用的枪长度很长(但跟马其顿方阵的枪没法比),双方队伍进入攻击范围后不是用枪头刺,而是抽打,体力不支的一方阵线会形成突破口。而当双方武士集团投入战场后,会出现捉对厮杀的情况。双方各自喊出效力方、苗字、官职等信息,比如:&br&武士甲:“俺乃周家庄大财主周扒皮家臣司马村民委会委员是也!”&br&武士乙:“俺乃黄家村老地主黄世仁家臣欧阳妇女办公室主任是也!”&br&武士甲:“您的首级,我要定了!”&br&武士乙:“您就觉悟吧!”&br&开打&br&&br&正因为武士个人战力长期受到重视,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对个人行为的褒奖,即便很多功劳可能都是由下属取得的。比如:“贱岳七本枪”,“小豆坂七本枪”等等。另外,“一番乘”(即先登)、“一番枪”(即最先冲入敌阵或首功)这类荣誉也会授予个人。相比起来,整体性强的军队才会出现:“猛虎团”、“尖刀连”之类的集体称号。&br&&br&在这些关乎家族荣誉和个人功绩的重要时刻,也引出了旗帜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核实战功。&br&&br&在攻城时,插在敌方城墙上的第一面武士旗帜就可以证明先登勇士或其主家的身份。&br&&br&比如中村一氏的家臣渡边堪兵卫,在丰臣秀吉出阵小田原、攻打支城山中城时,他最先登城并将中村家的一个马印插在城墙上,大声宣布:“中村式部第一个登城!”(中村一氏当时的官职是式部少辅)&br&&br&也由于这样的奖赏体系和传统,出现了很多抢功的场面。&br&&br&壬辰倭乱日军二次围攻清洲(不是尾张的清洲城)时内部发生矛盾,各大名家的武士在攀登云梯时互相推搡以求一番乘的荣誉。当时加藤清正的马印之一是面写有“南无妙法莲华经”的白色旗幡。清正是日莲宗的虔诚信徒,据说旗幡上的文字是日莲宗创始人日莲上人亲手书写的,被视为日莲宗圣物,清正专门精选了十个武士负责轮流守护这面旗。围攻清洲时,清正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重臣饭田直景。当直景发现主家的老对头黑田长政的家臣后藤基次将要第一个登城时,这货情急之下 “duang!”直接将这面旗扔上了城墙,以确保自家主君的领先地位。&br&&br&下图是一幅现代画作,描绘的就是直景扔旗的故事。直景身后的一个武士手持的是清正的另一个马印,顶端是金色的环、配白色纸扎,旗面上以及他们的胸甲上都印有加藤家的蛇眼纹。远处还能看到戴着个人标志性头盔银乌帽子形兜的加藤清正(这个当然是画家臆想的):&br&&img src=&/cb079fd0c4_b.jpg& data-rawwidth=&644& data-rawheight=&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4& data-original=&/cb079fd0c4_r.jpg&&&br&&br&又如关原合战前对岐阜城的围攻,第一波攻城时,池田辉政取得了一番乘的功绩,这让福岛正则很不服气。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让自己的手下在下一波进攻中率先入城。虽然接下来的一波进攻辉政仍被命令首先出击,但当正则出击时,他下令所部加速前进并赶在辉政之前把一些背旗和帜扔进了城内。&br&&br&古代日本的合战结束后,会有专门检查战功的步骤,称为“首实检”,即让总大将检查该战斩获的首级和其他战利品。为便于验明正身,所提交的首级需付上直接证据,比如带有家纹的指物或盔甲,甚至是兵刃。因为首级可能在战斗过程中受到污损导致辨认困难。而讨取该首级的武士也需要展示自己的家纹,以便目击者确认功绩是否属实。验明完成后,便可向总大将呈报并申请奖赏。如下图,描绘的是德川家康的首实检,各位还可以看到带有德川家的葵纹阵幕,家康的小马印日轮金扇和大马印“厌离秽土欣求净土”白旗:&br&&img src=&/28aa845ffde667b4781def8_b.jpg&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2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28aa845ffde667b4781def8_r.jpg&&&br&&br&之前我曾提到身着母衣的精锐武士,很多名将皆出自母衣众。细川忠兴之父所写的《细川幽斋觉书》中提到了一种对母衣和指物的使用方式:“当斩获了一名穿母衣的武士的首级时,就把首级用他的母衣包起来。如果是名普通武士的话就用指物把首级包起来。”这样的说法进一步验证了身着母衣的武士一定有所不凡的看法。&br&&br&古代日本的战争充斥了宗教信仰的反映,这点跟欧洲很像。不同的是有分门的宗派甚至不同的信仰出现。而日本佛教的戒律自成体系,甚至直到今天还允许娶妻生子。战国时,很多大名都曾剃度,比如信玄和谦信都是入道后的法名。这个时期,一部分旗帜在战场上变成了彰显信仰、祈求庇佑的工具。不单是入道的大名,连俗家大名也是如此。上面提到家康的白旗马印,说明他信仰净土真言宗。&br&&br&而在这个时代的日本,宗教势力下的一向一揆和寺庙武装的实力都不容小视。他们从信徒中招募兵员,成为僧兵。所使用的旗帜上均是佛教真言或名号。一向一揆所使用的旗帜上写有:“进者往生极乐,退者无间地狱”,甚至被其长期支持者毛利家所使用。又如下图,参与一向一揆的僧兵所使用的背旗上写有“南无不可思议光如来”这样的佛教名号:&br&&img src=&/291b0e23cef3e51b7707588dace57e7e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291b0e23cef3e51b7707588dace57e7e_r.jpg&&&br&把时间往前推,当背旗还未被使用时,很多武士也会在旗幡上书写宗教信息,由其侍从手持。比如下图,室町幕府早期的重臣赤松则村,使用的是一面写有“八幡大菩萨”和“松”的旗印。请留意,旗上的“八”字是由两只鸽子组成的,因为鸽子被认为是八幡大菩萨的信使:&br&&img src=&/d2ebcd39eaf13086aed9d_b.jpg& data-rawwidth=&194& data-rawheight=&5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4&&&br&&br&则村的儿子赤松则祐也使用带有对八幡大菩萨祈祷文字的旗帜,如下图:&br&&img src=&/44a01cae234fb2e985b3_b.jpg& data-rawwidth=&260& data-rawheight=&3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0&&&br&&br&回到战国时期,欧洲传教士不但带来新式火器、新的农作物、新的文化和技术,还有新的信仰。长期的通商地区如九州和堺等,是第一批出现基督教的地方。很多著名人物如小西行长、明智光秀女儿细川加西亚(细川忠兴妻)、织田秀信等都是基督教徒。&br&&br&到了战国后期,基督教已逐渐形成势力。大坂夏之阵时,城内很多守军都是基督教徒,据记载他们在城墙上布置基督十字架并使用圣地亚哥旗,以祈求让德川家康生病。再来看下图,描绘了江户幕府早期发生的基督教一揆:岛原之乱。城内基督徒守军使用的帜上绘有十字架,右下角可见一面绘有天使和圣杯的马印:&br&&img src=&/240eacdff8d_b.jpg& data-rawwidth=&431& data-rawheight=&6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1& data-original=&/240eacdff8d_r.jpg&&&br&&br&第三节
实用性的简单探讨&br&&br&很多朋友问到了实用性的问题,题主也曾提到不利于隐蔽。旗帜确实会带来不便,而文中我们一直讲到的马印,也是旗帜的一种。在混乱的战场上,使用马印可以标出重要武士、本阵的位置。许多马印造型夸张、体型巨大,不便于携带。比如下图,描绘了北陆奥大名津轻家的“卍”字家纹,以及大马印:一根巨大的金色禅杖。该禅杖由一个强壮的士兵背负,并由两名其他士兵协助保持稳定:&br&&img src=&/bc102e813f75ba868f121_b.jpg& data-rawwidth=&463& data-rawheight=&5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3& data-original=&/bc102e813f75ba868f121_r.jpg&&&br&&br&武田信玄著名的马印“风林火山旗”,也是靠类似的方法携带的,如下图截自电影《影武者》:&br&&img src=&/e6e3de3af4a21a7ccacdaa_b.jpg& data-rawwidth=&1023&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3& data-original=&/e6e3de3af4a21a7ccacdaa_r.jpg&&&br&背旗的主要使用者是足轻和下级武士,其作战的方式我在第二节开篇已介绍过,是由远及近的。但当遇到恶劣天气或者近身作战量变大时,背旗确实会给背负者带来不便。下图是一面描绘大坂夏之阵的屏风,研究者发现其中有一些武士为了便于单挑,他们将背旗卸下后交给自己的侍从携带(我找不到局部图,只好贴全图了):&br&&img src=&/b7bce4caf800f344c8028_b.jpg& data-rawwidth=&1333& data-rawheight=&5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3& data-original=&/b7bce4caf800f344c8028_r.jpg&&&br&&br&战国时代最经典的奇袭战:桶狭间合战前,为达到闪击的效果,织田信长要求其部下不使用指物和旗帜,并禁止手下于战斗中抢割首级。&br&&br&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后,正在围攻高松城的羽柴秀吉为争取时间讨伐明智光秀,迅速与毛利家议,仅用5天时间强行军200多公里返回京都区域,史称:“中国大返还”。这段强行军,秀吉要求全速前进的士兵不得身着盔甲和指物,沿途均提前安排好餐食供应,才造就了战国时代的行军奇迹。&br&&br&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战国时期仍是以正面合战为主,旗帜对可视化指挥、识别、鼓舞士气的作用远大于其不便性。所谓存在即合理。&br&&br&感谢各位看官的耐心。基本完成,后续视情况再做补充修改...
很荣幸被选入了知乎日报,最需要感谢的是您各位的支持,提点和帮助。大家的反馈、建议和意见是学生继续研究学习的动力。很多知识和故事都是高中大学时代积累的,经年日久,可能会有不少谬误之处。为尽力避免发布错误信息,过年到现在又重新对很多典故进行了…
这个问题原来是问谣言怎么来的现在都快成辟谣了&br&清代火器装备率&br&&img src=&/232e64d1c_b.jpg& data-rawwidth=&405& data-rawheight=&3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5&&&img src=&/c94f46c64da6f8fd80b4d46919a3acfb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c94f46c64da6f8fd80b4d46919a3acfb_r.jpg&&&img src=&/44039acbd16cad850c46cabc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1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44039acbd16cad850c46cabc_r.jpg&&&br&-中国火药火器史&br&&br&&br&清朝平定准噶尔&br&&img src=&/5d5ea91f3448aedf34afb4e7bae91ed7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5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5d5ea91f3448aedf34afb4e7bae91ed7_r.jpg&&再说谣言, 我只说一个关于左宗棠的&br&这个辟谣源自百度冷兵器吧 悠哉骨头君!&a href=&///?target=http%3A///p/%3Fsee_lz%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很多明粉都喜欢引用左宗棠的话来吐槽清朝火器不如明朝&i class=&icon-external&&&/i&&/a&&br&“利器之入中国三百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这句话在网上反复被人应用,之后的结论常见的版本是“满清莲&a href=&///?target=http%3A///s%3Fwd%3D%25E5%25BC%%258A%25B1%25E5%25BC%25B9%26ie%3Dgbk%26tn%3D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开花弹&i class=&icon-external&&&/i&&/a&都造不出来,还是左宗棠从明代遗迹里刨出来,发现明代有自己的开花弹及大炮,左宗棠十分羡慕明代的开花弹和开花炮,所以明代火器领先世界”。但是真的去翻翻书后,怎么我的理解就完全不一样呢&br&首先,是左宗棠这段话说的话是什么,出自哪里。此话出自《左文襄公(左宗棠)全集》的《书牍》十三卷四十页里,此内容在这本书的3128页,有兴趣的可以翻翻看,下面上全文。另外我再上一张《左文襄公在西北》的八(戊)制造新兵器章节截图,也就是整本书的176页里面的内容。&br&&img src=&/5bdac5cdaaecc66f6073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5bdac5cdaaecc66f6073_r.jpg&&&img src=&/1c3c05f4c3b116bef787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1c3c05f4c3b116bef787_r.jpg&&&img src=&/038a618afb5fa3f8e2482b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038a618afb5fa3f8e2482b_r.jpg&&&img src=&/8bc900460fceea8dfffe04cff31b84f2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8bc900460fceea8dfffe04cff31b84f2_r.jpg&&仔细看看可以发现以下几点:&br&1、这里左宗棠明明是说平凉府西城的是“大洋炮”和开花炮子都是国外来的,并非国有自主知识产权。&br&2、而且还说的是“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这里意思就是左宗棠吐槽300年前的人就不够留心了。 &br&3、左宗棠是羡慕开花大炮,但是哪里是羡慕明代的开火炮。仔细看完上文内容,明明羡慕的是西洋的后膛螺丝开花炮,力求仿制的也是这种。从《左文襄公奏牍》的内容就更详细了,下面上图。&br&&img src=&/c3b40a1dfa49a383e3176c8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8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c3b40a1dfa49a383e3176c8_r.jpg&&&br&贴一个威远将军炮&br&&br&&img src=&/f83dccbca073d8_b.jpg& data-rawwidth=&483& data-rawheight=&7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3& data-original=&/f83dccbca073d8_r.jpg&&&img src=&/81bad79a34f4a2d3feed86e2e765a305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81bad79a34f4a2d3feed86e2e765a305_r.jpg&&再想看更多的可以去看《一鸦中央双方火炮技术对比》 《一鸦中英双方炮弹技术对比》&br&底下的是日本人当年造的一种炮多少也有受到清朝造炮技术影响&br&&img src=&/adb0e37c41d37_b.jpg& data-rawwidth=&745& data-rawheight=&6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5& data-original=&/adb0e37c41d37_r.jpg&&再加一个关于雍正爷的!“骑射乃满洲之根本”&br&原话是“骑射国语乃满洲之根本旗人之要务唯恐八旗子弟专以读书应试为能必将轻现马弓怠荒武备殊失国家设立驻防之意”&br&刚才看到有人又开始说上火枪了 我只推荐大家看一下 毛宪民 清代火枪述略&br&火门枪和火绳枪还有燧发枪没啥好比的&br&道光朝还在造红衣炮就能证明清朝火器没有发展?那我们现在还用59坦克我朝坦克就没发展了?&br&这是清代火器战术 &br&&img src=&/78dd82ed81e5b6da64b432df178d0e4e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当然了明朝战术确实很牛逼!临阵火器大放,然而后金军多在射程外,伤亡并不大,随后后金军迅速突入近处,明军的火绳枪、火门枪根本来不及再装填开火。上万明军“近代化军队”,野战中被冷兵器时代的几千后金军屠杀——这种战例比比皆是。&br&这个是明朝火器发展&br&&img src=&/25663ade4ea71bd68ccca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25663ade4ea71bd68ccca_r.jpg&& 你那些佛郎机本来就是人家玩剩下的手铳火门枪还当成个宝贝了。那些火龙出水神机箭还有神火飞鸦那个东西论射程论精度论杀伤力和火炮有可比性么?他们有什么战果?你有那个功夫造这些破烂多造点大炮不行?戚继光当年就说这些东西不靠谱,结果到今天还有人捧臭脚。火龙出水之类的武器,应该算第一代火器,之后第二代是火门枪,第三代火绳枪,第四代滑膛枪,第五代遂发枪。到了鸦片战争时,英军装备的都已经是第几代了?当时就连清军的抬枪都已经落后了,而明军的火龙出水拿出来,当时已经是一件原始的火器了。清初彻底淘汰了到明末没有淘汰的火门枪,大量列装了火绳枪这才是进步好么。&br&还有一点英国人真玩过火箭,至于对火箭评价么&br&19世纪在陆战和海战中都用过火箭,但是从效果看,壮观有余,杀伤力则不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火箭型导弹才真正成为有效的军用武器。”《武器和战争的演变》&br&还有什么戴梓“连珠火铣”这都是人家鬼佬玩剩下的好么 不信你去搜organ gun。&br&最后说一句我们虽然是最早发明火器的,但是基本上后来都是跟鬼佬学。 我们走的路子基本都是人家走过的,要是真有用就不会被淘汰了。&br&&br&&br&&b&第一个我贴左宗棠的故事是不想让人曲解左公的话语,好多人用这句话来证明左公羡慕明朝开花炮弹。很多人都用这句话来证明清朝没开花炮弹而明朝有, 所以清朝火器比明朝落后。还有就算明朝能仿照又怎么样,清朝造不了?&/b&&br&&br&&b&第二个火箭炮都能和火龙出水,神火飞鸦,拿来比较了么?那是一个套路一个原理的么,火箭炮炮弹什么结构什么原理,你那个明朝火箭研究到头能研究出来?明朝那些事儿看多了吧!明事儿不是历史!火箭炮这东西你没有理论基础光靠经验科学你能造么?你怎么不说继续研究明朝那些破烂火铳能发展成重机枪呢?这可能么?说话前先研究明白我们的火箭到底什么结构好么!再说我们火箭是用来纵火的好么!至于精度射程那就更别提了,两百步射程拿抬枪不比这个靠谱?&/b&&br&&br&第三个看看道光朝造的地雷&br&&img src=&/4c4af1d0abab_b.jpg& data-rawwidth=&106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0& data-original=&/4c4af1d0abab_r.jpg&&&br&第四个好好看看你那个破烂迅雷铳&br&&img src=&/0a3f4cab298d980f5c1e02feb75b3a5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0a3f4cab298d980f5c1e02feb75b3a5f_r.jpg&&&br&这东西一点都不实用,参见欧洲的风琴炮,基本上打一次就完了,别想装填…近战不行,远攻,不如用抬枪或小型弗朗机。明朝人都知道不靠谱。&br&第五个 道光朝火炮&br&&img src=&/fd9daddeaf630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fd9daddeaf630_r.jpg&&英国人在虎门炮台缴获的清军欧洲远程12磅海岸加农炮,射程2800码,大致5里射程&br&&img src=&/c1de1ab50b1751f98bd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1de1ab50b1751f98bdf_r.jpg&&&br&英夷鸦战中缴获并搬回本土的最大一门火炮,道光年8000斤铁模重炮射程3800码,大致7里射程&br&&b&你告诉告诉我这俩哪一个比不上康熙朝的炮?&/b&&br&&br&关天培“丈量口宽一千一百一十三丈夫,潮水退定中泓,量深四丈二尺,两傍水深自三丈余至二丈三尺止,全系泥底,&b&试演三千斤大炮&/b&,炮子仅及中流,强弩之末,无济于事,是第一重门户,炮火已不得力”&br&魏源“若据今日在燕塘演示中西大小炮位皆在百丈左右而直弹大约不过六七十丈此外则渐渐坠低”&br&&br&&b&关天培的三千斤炮是倒退,那西方人的炮也是倒退是吧?只有大明进口的操练就炸了一门的四门红夷炮才最牛逼是吧?&br&&/b&&br&&img src=&/a7fc70886f82efb5baeaef50dc938e38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a7fc70886f82efb5baeaef50dc938e38_r.jpg&&&br&&br&&br&&br&这些关于炮弹的 :&br&&img src=&/eecf0edc433f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eecf0edc433f_r.jpg&&&br&&img src=&/d3f5eaa2036afc0e4f8fda77f59c5306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3f5eaa2036afc0e4f8fda77f59c5306_r.jpg&&中英火炮一些对比&br&&img src=&/47b7b99f34fd2e6452a09bfd8c3bb4e9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47b7b99f34fd2e6452a09bfd8c3bb4e9_r.jpg&&&img src=&/53d26a1df3eb1ebfed29c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53d26a1df3eb1ebfed29c_r.jpg&&&br&&br&&b&铁模铸造&/b&&br&&b&&img src=&/d75f2e6a9db57e5c8a36eab42aa798d9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1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75f2e6a9db57e5c8a36eab42aa798d9_r.jpg&&最后火门枪就是各类火铳在火绳枪出现的时候就该淘汰了,别再当个宝了 !装填,精度,射程哪一个比火绳枪有优势?&/b&&br&戴梓的山寨货我先不说了 看看一会又有什么神论。
这个问题原来是问谣言怎么来的现在都快成辟谣了 清代火器装备率 -中国火药火器史 清朝平定准噶尔 再说谣言, 我只说一个关于左宗棠的 这个辟谣源自百度冷兵器吧 悠哉骨头君! “利器之入中国三百年矣,…
太多了。&br&&br&西周被犬戎攻破,宗周领土丧失殆尽。本来被周朝假分封真流放在西陲的附庸秦国非但没有被周天子当自己人带上一起东迁,反而被丢在最危险的地方许诺一句“你要能赶走戎人,地盘就归你了(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再加封个诸侯就不管了……结果本以为会被丧尸狂潮般的戎人碾碎的秦国越来越大,直到统一中国……&br&&br&八王之乱中期,关中氐人暴乱,生灵涂炭。在三国时期被强制迁居在秦州的巴氐賨人纷纷南逃,准备返回心目中没有战乱的巴蜀。本来已经混到郡吏的李特成了难民的行主。没想到到了巴蜀,赵廞造反,这伙难民又逃入了另一场战争的深渊,谁都觉得他们只是一群难民一伙炮灰,没想到五胡十六国第一个建国的,就这伙难民……&br&&br&八王之乱尾声,挂着给成都王报仇旗号的南匈奴单于刘渊起兵,河北山东的反贼和胡人纷纷归附。忽悠了一群乌丸人投靠刘渊的屌丝石勒被封为将军后,马上被刘渊撵出河东,让他经略魏赵之地……说实话跟丢出去送死没啥区别。石勒在河北屡战屡败,不得已又南下,混不下去又回归河北。谁都以为这家伙肯定会死在路上,没想到最后居然称帝。&br&&br&高欢死后,侯景反叛失败。带着八百人丧家之犬一般投奔梁武帝,本想着吃死食混日子度过余生就行了,结果没想到钻进了梁武帝一群逆子内斗的漩涡中。老猴大喜,后来居上,带着八百人下江南,最后十万人围台城,篡位之前,还逼梁武帝封他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宣布整个宇宙都是我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他南下的时候只怕也是抱着炮灰心情的。&br&&br&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一伙沦落成吐蕃低级炮灰的突厥别部沙陀人在吐蕃衰落后要求内附,给口饱饭就行。唐王朝大喜,利用他们教训藩镇镇压黄巢,教训完了后就整他们。这伙可怜的沙陀人像卫生纸一样,被用了丢,难过的时候还要投靠比自己野蛮的多的鞑靼人过日子。唐王朝又危难了又召唤,他们又任劳任怨地出来继续卖命。就这一团给唐朝用了丢丢了捡起来再用的卫生纸,最后逆袭成功,在五代十国时期建立了三个正统帝国、一个割据政权……&br&&br&埃及阿育布王朝后期,专门给阿拉伯人当炮灰奴隶兵的马穆鲁克骑兵篡位上台。这伙人当惯了炮灰,换个君主都要专门从奴隶兵出身的人里找。&br&&br&帖木儿帝国崩溃后,子孙互相杀伐。北方布哈拉崛起,南方阿富汗崛起,帖木儿的子孙屡战屡败。到了巴布尔手中,已经沦为一个小小的城主。巴布尔知道自己在中亚混不下去了,和表弟赛义德汗各领一支残军,分别从南方和东方进军另谋出路。饱经挫折的巴布尔在半路上甚至萌生出干脆内附明朝蹭饭吃的消极想法。没想到……最后巴布尔征服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而表弟赛义德汗征服南疆建立叶尔羌汗国……
太多了。 西周被犬戎攻破,宗周领土丧失殆尽。本来被周朝假分封真流放在西陲的附庸秦国非但没有被周天子当自己人带上一起东迁,反而被丢在最危险的地方许诺一句“你要能赶走戎人,地盘就归你了(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再加封个诸侯就不管了……结果本以…
谢邀。。。&br&&p&正如赫鲁晓夫墓碑所寓示的,赫鲁晓夫是个“复杂的矛盾人物”。这个复杂体现在,赫鲁晓夫在改革时期做出了不少思想上的进步,但是执行力大都值得商榷,&b&而且因为个人秉性和政治视野的原因,在某些问题上颇有局限性。心有余,力不足,就是这种复杂性和争议性的体现。&/b&&/p&&br&&p&评价赫鲁晓夫本人,就不得不要去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要谈谈这个人功与过,才能谈到本人。&/p&&br&&p&&b&先说积极的方面,再批评这货。&/b&&/p&&br&&p&(1),对苏联的长期改革做出了初期示范的作用。&/p&&br&&p&作为苏联历史上第一个改革者的赫鲁晓夫,在他对斯大林过度集中体制弊端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在批判斯大林个人迷信开始解冻后, 下决心在各个领域进行了改革, 这对苏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p&&br&&p&而因为苏共20 大而对‘个人迷信’进行的批判,整个社会风气的变革开始了。而这种变革,在经历压抑的斯大林时代过后,显得具有积极意义,无论是对于政治结构的活性,和民间对于政治空气的解放上,这种意识改革是有意义的。&/p&&br&&p&引用一个西方学者,&b&虽有私货思维作祟但是还算贴切的&/b&评价:&/p&&p&Steven F. Cohen在给Медведев所写的《赫鲁晓夫的执政年代》的序中说:“赫鲁晓夫执政的年代, 是苏联进行了真正的政治和社会改革的时期。尽管这些改革充满矛盾, 而且毕竟是有限的,但在实际上,苏联社会生活的每一领域无不受到1953 年至1964 年这段时期变革的影响: 大恐怖的结束,千百万监押在集中营的囚犯获释,为限制一些最恶劣官僚习气和特权所采取的措施;公众的觉悟,知识界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福利的改革;以及导致我们今天所谈的‘缓和’的外交政策的变化等等。这个常常被称为‘非斯大林化’的改革过程,有许多值得注意的特点,其中远不只是它的发生没有引起长时间的暴力或动乱和往往出人意料这两点。“&/p&&br&&p&这里面有一定的私货,但是整体评价还是没有问题的。赫鲁晓夫的改革首要的积极意义,并非是改革本身,而是改革这个思维对于整个苏联在高度集中的模式下的一个反思,和对于社会风气,民众对于政治的态度上做出了一定的先导作用。&/p&&br&&p&(2),经济理论改革。&/p&&br&&p&这个和(1)点是相辅相成的,事实上,赫鲁晓夫所谓的经济改革推动,也是建立在对于斯大林模式的批判上。这个时期经济理论讨论十分活跃, 特别是在商品货币关系等主要问题上, 苏联学者提出不少新的看法。尽管经济理论的发展受历史条件的影响, 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但让人们有可能根据已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去探索理论和发展理论。这类实用主义的风气,对于转型时期的苏联,其实是一个积极的作用。&/p&&br&&p&(3),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不同模式有了更开放的态度。&/p&&br&&p&而这个态度,事实有利于整个苏联和东欧阵营的经济关系变得开放,并对于转型期的摸索上提供了更多得可能。而这个态度,在外交上也意味着对于同盟国的自主改革和内政动作有了更多的容忍,而并非加以控制,那么有利于在苏-东欧合作上,摒弃斯大林时代微妙的关系,而变得更加上得了台面。&/p&&p&对明显的就是对于南斯拉夫的态度。&/p&&p&1963 年8 月,正当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 赫鲁晓夫赴南访问, 他在访问期间公开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那里,不是“空谈革命”,而是“具体建设社会主义”,南斯拉夫的发展是“对总的国际革命工人运动”的具体贡献.&br&&/p&&br&&p&(4),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有一定的成就。&/p&&p&&b&&u&首先,这货改革绝对算不得成功。&/u&&/b&&/p&&br&&p&但是,有一定可以肯定的地方。&/p&&p&农业方面,1958 年前的农业改革: 通过对农业计划制度的改革来扩大农场、农庄的经营自主权,提高物质利益原则的作用和大规模垦荒等思路。这个是没有错的,而且赫鲁晓夫对于苏联粮食增产的关心,解决很多苏联可能的局部粮食供应不足问题。&/p&&br&&p&就数据而言,1953年到1958年,粮食增产情况非常良好。&/p&&p&1953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250 万吨,1954 年为8560 万吨, 万吨,1956 年为1.25 亿吨, [8]1957 年为10260 万吨,1958 年为13470 万吨。&/p&&br&&p&然后是1957年的“大改组”。。&b&当然,这次大改组根本不彻底,而且自HIGH成分很高。&/b&但是,也有一定可以肯定的地方,那就是提供了一种试验思路,那就是如何在解决部门与地区管理之间的矛盾基础上,使部门管理与地区管理有机结合, 如何发挥地方的权限来提高其管理经济的主动性,且在中央控制之下。赫鲁晓夫当时在这个思路上,做出了经济行政区建立和国民经济委员会两个办法。&/p&&br&&br&&p&&b&&u&好了,下面开始说不积极的方面了。&/u&&/b&&/p&&br&&p&(1)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局限性谈起&/p&&br&&p&这货的政治声望基本来自于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揭露了斯大林时期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这不仅仅是赫鲁晓夫本人政治上位的筹码,也几乎是当时苏共中央主席团默许的。&/p&&br&&p&但是呢,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赫鲁晓夫天真的把一切问题都归结到了斯大林本人身上,并且认为只要剔除了对于斯大林本人的崇拜,就可以使社会从过去的高度集中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p&&br&&p&但是,这个思路是有问题的。首先,将现有历史阶段的一些问题,无脑地归结给上一个时代领袖的个人问题上,这实际上是一个欠妥和不太公平的评价方式,斯大林模式有其个人因素,那么剔除这种个人崇拜是有效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历史因素,而赫鲁晓夫从来就没有认识到这点。改革,更重要的是对斯大林模式,必须在经济、政治、社会精神生活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重大改革。而执着于批判斯大林本人的赫鲁晓夫,完全忽视了这点。&/p&&br&&p&(2)故而,赫鲁晓夫的改革实际上根本离开斯大林模式的框架。&/p&&br&&p&在(1)点中给出了理由。这里再佐证一下。&/p&&p&比如:商品货币理论,到1961 年通过的《苏共纲领》,也只是说它具有新内容和加以充分利用而已, 根本没有人提出经济体制改革要以市场经济为方向, 强调的还是指令性计划。&/p&&p&在所有制问题上, 赫鲁晓夫同样追求“一大二公三纯”。&/p&&p&改革时期,急于消灭手工业合作社,向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过渡;&/p&&p&人们搞起扩大集体农庄规模的事来, 有的地方甚至把30 来个、甚至更多的农村合并成一个大集体,却根本无法管理。这不仅仅是斯大林模式的延续,而且是很没水平的延续,斯大林时代至少对于农业集体的管理是到位的。&/p&&p&1958 年砍掉农村个人副业, 认为它影响了公有农业经济发展。。&/p&&br&&p&故而,赫鲁晓夫的改革依然是以指令性计划和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作为改革的主要方式。&/p&&br&&p&而这一点,在他改革干部选拔制度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情况。&/p&&br&&p&(3)“大改组”本身的局限性。&/p&&p&1957 年的工业和建筑业大改组把中心放在调整经济管理组织形式上, 只是把经济管理的重心由中央转到地方,在管理机构的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反复妥协,进行一个规范化改革。积极意义我上面已经论述了,但是不积极的方面,那就是这种改革并没有实质性进展。赫鲁晓夫既然以批判斯大林时代为主要改革纲领,那么首先的任务是调节斯大林时代遗留下来的经济关系,尤其是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以及遗留下来的经济产出机制,重视商品经济。而不是单纯局限在,改革行政手段本身上,这本质没有意义。。。反而,这类模棱两可的部门结构改革,还消弱了苏联对于总体经济的控制力和主导力,典型四不像。&/p&&br&&p&(4)赫鲁晓夫的个人性格,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改革。&/p&&br&&p&整个改革进程中,赫鲁晓夫往往凭个人的主观愿望,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行改革。而这种做法虽然不一定错,但是实际效果不佳。而实际上,这体现了,赫鲁晓夫在改革中显得非常急躁,他是一个有“领袖情节”的人,他批判斯大林时代作为自己政治生涯的开端,那么他个人是急于把他自己的苏联时代,打造成一个新的繁荣时代,与前任并肩。。但是,改革毕竟是个精细活儿,不是吗?&/p&&br&&p&(5),赫鲁晓夫在改革中,涉及到政治团体本身的变动和执政部门的人事变动,却没有做出妥当安排。&/p&&br&&p&这一点也和(4)点有关,赫鲁晓夫做了很多“反特权”的政策。&/p&&p&比如:取消领导干部终身制,对于党的选举产生的各级领导机关(从地方到中央委员会成员),采取按一定比例经常更换的制度。&/p&&p&1962 年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代表在选举中更换了近70%;&/p&&p&他还取消了高级干部(如州委书记、中央委员、报纸主编等)的相当可观的月薪“津贴”,对局级干部不再配备司机,不再提供可以随意到任何地方去的专车。&/p&&br&&p&等等,这些政策对于赢取民心和执政结构高效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b&你必须善后。&/b&&/p&&p&1,如何安排被裁减下来的干部群体,实际上虽然结构冗杂,但是苏联政治体系的精英比例还是很高的,苏联的政治氛围让大部分精英都集中在了政治和学术两个领域,那么这些裁减下来的干部群体,无论出于“再利用”,还是出于安抚,都应该做一些安排。&/p&&br&&p&2,那就是要平衡苏联内部不同小团体之间的“山头”,改革造成的结构裁减是无差别的,但是小团体们姑且默许这个行为,但是依然不会愿意自己的羽翼比别人损失更多,否则将矛盾迁移到赫鲁晓夫本人,是必然的。这点在赫鲁晓夫的改革后期就能够看出来。。。&/p&&br&&p&&b&以上两点,赫鲁晓夫全部都没有做。&/b&&/p&&br&&br&&p&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评价,供参考。。。&/p&
谢邀。。。 正如赫鲁晓夫墓碑所寓示的,赫鲁晓夫是个“复杂的矛盾人物”。这个复杂体现在,赫鲁晓夫在改革时期做出了不少思想上的进步,但是执行力大都值得商榷,而且因为个人秉性和政治视野的原因,在某些问题上颇有局限性。心有余,力不足,就是这种复杂…
目前韩国上下似乎都有点后知后觉地在纳闷,或者是检讨这件事。&br&韩国《朝鲜日报》今天相当痛心疾首地表示:&br&&a href=&///?target=http%3A///site/data/html_dir//1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北韩火箭实力看涨 韩国仍面临屏障&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北韩12日成功发射“银河3号”运载火箭后,韩国和55年前的美国一样备受冲击。甚至有人说这是“来自北韩的斯普特尼克冲击”。55年前,美国曾因苏联率先发射人类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而受到巨大冲击。&/blockquote&更有甚者,他们无奈地对与俄罗斯共同研制的“罗老”号吐槽道:&blockquote&政府研究机构的一位相关人士表示:“刚开始就想不管国产还是俄罗斯产,都要发射给国民看。”“罗老号”即使明年发射成功也不会再制造。因为合同期满后俄罗斯不会再提供一级火箭。也就是说,韩国政府竟想通过电视现场直播向全体国民展示今后不再使用的运载火箭及其试射过程。&/blockquote&韩国人其实对于“自制火箭成功发射上天”甚至比朝鲜有着更高的心理预期——毕竟韩国的经济和技术都优于朝鲜,在具有外部资源支持和强大资金力量的助力下先于朝鲜发射成功,对于韩国似乎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然而事实恰恰给世界,尤其是给韩国人一个戏剧化的结局(单就卫星发射竞赛而言)。接下来我们依然用韩媒的一张图片,来分析一下南北研发运载火箭的进程。&img src=&/2c68745cecb938bceaadaf6_b.jpg& data-rawwidth=&910&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0& data-original=&/2c68745cecb938bceaadaf6_r.jpg&&显然地,由于阵营的关系,朝鲜选择了从“飞毛腿”起步,作为弹道导弹和火箭技术的起点,而韩国一如既往地抱紧了美国的大腿,从“奈基”开始(虽然奈基是防空导弹……),发展了自身的火箭导弹工业。从这张图里,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见几点:&br&&ul&&li&&b&朝鲜的火箭工业,循序渐进,从一个稳妥而通用的基础上稳步发展&/b&&br&&/li&&/ul&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受西方制裁限制,朝鲜没法购进更加先进的火箭发动机以及相关技术,但这从某种角度上也促使朝鲜科技人员讲飞毛腿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充分吃透,对于其技术特性有了全面的把握。朝鲜的远程火箭(也就是西方一直猛吹的“弹道导弹”),从“白头山”-1(98年第一次射星的那个,西方认为是“大浦洞”-2)到“银河”-3,一枚比一枚粗短,也就是说单级推力越发增大,火箭技术越发成熟。这种需要时间、物质甚至失败的积累性成果并不是依靠引进一级火箭这种简单的“授人以鱼”就能做到的。&br&&b&更新,金正恩设宴款待火箭专家,慰问演出舞台上出现了更新更大的“银河”-9号火箭模型,朝鲜还有很多后手呢。&/b&&img src=&/d1c15e79e6aaaaa43132fed_b.jpg& data-rawwidth=&959& data-rawheight=&6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9& data-original=&/d1c15e79e6aaaaa43132fed_r.jpg&&&b&“银河”-9(左)和“银河”-3(右)的对比,左边的一级火箭长度增加,总运载能力相信有提高。&/b&&br&&b&&ul&&li&&b&韩国的火箭工业发展跳跃,不成系列&/b&&br&&/li&&/ul&&/b&我个人一直觉得韩国的火箭乃至航天计划都是领导人为了选票或者拍脑袋的结果。从图里就能看出来,韩国人在KSR2之前一直搞的都是固体火箭,但是为了发射卫星,突然做了“罗老”号,然后就相当自信地以为能发射上去,低估了发射运载火箭的难度。图片里还很自信地把KSR系列火箭拿来说嘴,但是那玩意仅仅是探空火箭而已。你说他多么“奠定了韩国的火箭工业”,个人觉得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朝鲜那边的可都是能上天打个几百公里的大家伙……&br&&ul&&li&&b&朝鲜不受外国干扰,坚决地对火箭工业进行投入&/b&&br&&/li&&/ul&应该说,如果我是朝鲜科学家,会很感激自己的国家顶着如此巨大的国际压力,继续坚定研制火箭。每一次朝鲜发射卫星都会招致世界各国,甚至中国的极力反对,但尽管如此朝鲜依然坚决地对于火箭工业进行大强度(相对而言)的投入,当然其中会有“不顾民生之多艰”之类的说法,但是单就火箭工业而言,这种坚决的投入意味着一定能够出成绩。&br&&ul&&li&&b&韩国火箭发射路线被外界干扰,火箭射程甚至由不得自己&/b&&br&&/li&&/ul&韩国五年必然换一个总统,和持续执政的朝鲜比在高新战略上不容易实现连续性,造成其发展规划甚至都不能达到一致。&br&此外,韩国基于美国的限制不能发展射程500公里(现在增加到了80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同时:&blockquote&《韩美导弹框架协议》禁止韩国将总推力超过100万磅(480吨)的固体燃料火箭用作太空火箭。这等于是说推力为8吨的固体火箭只能燃烧60秒。&/blockquote&在这种戴着镣铐的舞蹈下,韩国根本没法开发自身所希望的一级液体火箭。于是只得通过引进外国技术作为一级火箭的来源,但是,韩国这次悲剧得更大了……&br&&ul&&li&&b&朝鲜自力更生发展火箭为主,国际交往为辅&/b&&br&&/li&&/ul&一般认为朝鲜作为全世界飞毛腿导弹扩散的重要一环,在帮助众多中东国家,尤其是伊朗拥有自身的弹道导弹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伊朝合作的基本框架是,伊朗出钱,朝鲜负责研发。两个国家在国际上普遍受到主流国家的孤立和抵制,结果是,他们反而走得更近。随着伊朗于2008年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使者”号,伊朗逐渐开始向朝鲜反哺火箭技术。&br&有报道说此次朝鲜火箭发射中有伊朗技术人员的参与,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否认,朝鲜火箭的绝大部分工作是有本国人士自行完成的。&br&&br&评论区
&a href=&/people/textiler& class=&internal&&赵云飞&/a&
老习说的很好:&br&&blockquote&火箭技术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工程,美苏中的经历表明,独立发展火箭技术全靠大量的试验积累数据,从中找到规律和方法,而这些都是不传之秘。朝鲜通过改造“飞毛腿”的“小步快跑”方式解决了“有无问题”,但进一步提升性能就困难重重,“飞毛腿”这条路还能走多远还不得而知。&br&韩国则先天不足,以“奈基”导弹为基础,本身就是“没会走呢先学跑”,受美国限制也只能玩玩探空火箭,先天各种不足导致它的火箭计划一波三折。&/blockquote&&ul&&li&&b&韩国人抱的俄罗斯&/b&&b&大腿严重不靠谱&/b&&br&&/li&&/ul&战后以来凡是紧抱苏/俄大腿的,基本除了真心没技术的,就是傻X到极点的。虽然俄罗斯人一直给人一种傻大黑粗的印象,但是做起生意算计你的时候从来就没温柔过。目前世界上被俄罗斯人坑得最狠而依然痴心不改的,大家都清楚是印度,实际上,韩国人在火箭上被俄罗斯人也坑得非常惨。&br&KSLV-1,亦即罗老号的一级发动机是俄制“安加拉”火箭,但是,这种火箭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呢……?&br&&a href=&///?target=http%3A//mil..cn//.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俄罗斯新一代安加拉火箭将在2014年前进行试射_新浪军事_新浪网&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俄罗斯新一代安加拉火箭将在2014年前进行试射&br&  据俄新社日报道
俄罗斯太空部队的一位发言人称,俄罗斯新一代“安加拉”火箭将不晚于2013年试射。用于“安加拉”火箭发射的地面基础设施建造工作正在普列谢茨克中心进行。&br&  该火箭可将千克的物体送入低地球轨道。火箭将替代一些现有系统,有望成为俄罗斯运载火箭家族的中坚力量。“安加拉”火箭的标准化设计类似于渐进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是基于常规的通用型火箭模块设计而成。&br&  “安加拉”火箭系列的主要目标是使俄罗斯具备独立进入太空的能力。该火箭将减少俄罗斯对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依赖,可实现从俄罗斯北部普列谢茨克和远东地区的新航天中心发射重型有效载荷进入太空。&/blockquote&坑爹么?原来自己还试飞过!?罗老号原来是小白鼠啊……&br&俄罗斯人成功地用别人的钱,为自己试验了技术,成功与否总之韩国人出钱,倒真是怎么都赚啊,只可惜韩国人的这个气啊,真心是白受了……&br&PS1,因为罗老号一再不成功,韩国人无奈把“阿里郎”卫星拿去日本发射,并由日本的H-2系火箭发射成功。但是却遭到了日本、国内和朝鲜的三重嘲笑:&blockquote&日本:韩国媒体在报道的时候遮遮掩掩,火箭上的JAXA标记甚至被马赛克遮掉&br&韩国:放着好好的罗老号不用抱日本的大腿&br&朝鲜:勾结日帝,无能腐败,李明博逆贼匪帮不可饶恕&/blockquote&PS2,发展尖端工业,无非几个要素:决心,投入,时间。——感谢&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赵博成& data-hash=&bdd1c777e& href=&///people/bdd1c777e& data-hovercard=&p$b$bdd1c777e&&@赵博成&/a& 精辟概括&br&&b&PS3,体制或者百姓饿死的问题&/b&&br&朝鲜的确是个造得起火箭但在国民生活受到指摘的奇葩,但这并不是本题的讨论范围,本人仅仅看到了“&b&为什么同样发射卫星,韩国没有成功,朝鲜成功了?&/b&”,而没有自行脑补成“&b&为什么同样发射卫星,民主富强的韩国没有成功,而专制饥饿的朝鲜成功了?&/b&”&br&&b&PS4,&/b&韩媒果然转进了,开始吹宙斯盾如何“尽在掌握”……&br&&a href=&///?target=http%3A///gb/article.do%3Fmethod%3Ddetail%26art_id%3D9687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12月12日朝鲜在平北东仓里基地发射的远程火箭银河-3号的部分箭体坠落西海,韩国海军仅用了两天就将其打捞了上来……被韩国打捞上来的火箭箭体相当于火箭最下端的1级推进器,在火箭升空98公里之后和火箭分离,随后坠入海中,但该部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圆形……&b&韩国之所以能够在早期获得朝鲜火箭的一部分,是因为成功在发射初期进行了轨道追踪。&/b&韩国海军世宗大王舰在发射之后的&b&12月12日11时29分(注意:&/b&银河-3号是8点51分升空的,入轨大概花了10分钟,韩国人在发射之后后两个半小时之后捕获了自由坠落的火箭残骸,这高级黑么……&b&)&/b&就捕捉到了坠落地点,已被部署到事先预定坠落地点的海军特种部队要员们立刻展开了回收准备工作……&br&一位对朝情报相关人士透露:“进行成分分析后我们可以知道朝鲜使用了哪些特有的材料构成及组装模式。这相当于我们确保了能够追踪朝鲜武器海外销售及和特定国家间进行技术交流的指纹。” &/blockquote&某网友评论:&blockquote&打捞朝鲜火箭残骸进行研究将能有力提升韩国的火箭技术,罗老号有望提升到神机箭的水平。&/blockquote&好吧,不吐槽了……&br&——————————————————————————————————————————&br&更新PS5,&b&韩国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b&&br&&b&韩国中央日报报道:&/b&&b&&a href=&///?target=http%3A///gb/article.do%3Fmethod%3Ddetail%26art_id%3D9827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gb/ar&/span&&span class=&invisible&&ticle.do?method=detail&art_id=9827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br&&br&&b&韩国推进2017年试发首个月球轨道飞行器的计划&/b&&br&金韩别(音) 记者 |
08:32&br&&blockquote&韩国有望在2017年试发射首个月球轨道飞行器。 &br&&br&据1月14日科学技术界等的消息称,教育科学技术部将在15日就包含该内容的探月计划向总统职位交接委员会汇报。此举被认为是为了兑现朴当选人的承诺。因为朴当选人曾在去年12月的总统候选人第三次电视讨论中承诺说“原计划在2025年之前发射登月飞船,我们想把这一计划提前。我们会在2020年让太极旗飘扬在月球上”。为了实现2020年登月计划,教育科学技术部决定从今年起开始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 &br&&br&以此为基础,韩国计划2017年试发环绕月球的轨道飞行器,2020年发射由轨道飞行器和登月飞船组成的探测船。 &br&&br&据推测,直到2017年第一轮探月所需要的预算为4000亿韩元。&/blockquote&&br&&br&&b&//……能行么?&/b&&br&&b&——————————————————————————————————————————&/b&&br&&b&PS6:朝鲜火箭核心部件居然真是自主研发的……&/b&&br&&b&&a href=&///?target=http%3A//chinese.yonhapnews.co.kr/allheadlines//ACK0088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军方:朝鲜自主研制远程火箭核心零部件&i class=&icon-external&&&/i&&/a&&br&&/b&&blockquote&韩联社首尔1月21日电 包括美国专家在内的52名专家从上月14日至本月9日对去年年底在西海打捞上来的朝鲜远程火箭第一级推进器残骸进行分析,国防部21日公布了最终分析结果。结果显示,&b&朝鲜自主研制部分零部件,还从中国和欧洲等5个国家进口10种常用零部件。&/b&但其中&b&没有发现抵触“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的零部件&/b&。通过实际零部件对朝鲜远程火箭的技术实力进行精密分析尚属首次。&br&国防部情报本部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b&远程火箭的大多数核心零部件是朝鲜自主研制而使用的,但一些电子仪器的传感器和电线等装置是进口的&/b&。他说,国际社会限制朝鲜引进先进技术和零部件,而朝鲜进行了数次实验并积累经验,以此大大提高了远程弹道导弹的质量。另一位相关负责人说,并未发现抵触MTCR的零部件,但国际社会可能讨论将朝鲜进口的零部件列入MTCR控制项目的问题。他还说,向朝鲜出口零部件的国家是否违背联合国第1874号决议,今后有待调查。&br&据预计,若联合国和MTCR最终得出用于朝鲜火箭的常用零部件违背第1874号决议的结论,这将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一场风波。&b&但因为调查没有发现抵触MTCR的零部件,得出“违背决议”结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b&。&br&政府计划通过外交渠道向联合国和MTCR秘书处通报对火箭第一级推进器的调查结果和火箭常用零部件上标记的国家名。&b&据悉,用来火箭制作的进口零部件中没有韩国和中东国家产品(伊朗也木有,要么是朝鲜毁灭证据做得好,要么就是自主造的)&/b&。&/blockquote&&b&韩国同他国合作发射失败,不被笑话天理不容啊……&/b&
目前韩国上下似乎都有点后知后觉地在纳闷,或者是检讨这件事。 韩国《朝鲜日报》今天相当痛心疾首地表示: 北韩12日成功发射“银河3号”运载火箭后,韩国和55年前的美国一样备受冲击。甚至有人说这是“来自北韩的斯普特尼克…
话说阴曹地府的皇帝俱乐部里,先到的秦始皇跟汉武帝两人吵了起来,汉武帝表示我打垮匈奴开拓西域比你牛逼,秦始皇表示匈奴我早打垮了西域是啥我要早知道还用得着让你玩?&br&两人正在撕打。唐太宗跑过来说你们两个别打了,老子都在葱岭以西驻军了。汉武帝扭过头来骂道老子早打过大宛了,毛孩子别在老子面前逼叨叨。唐太宗拍胸脯说你打了后就走了老子不但打了还霸占了,你们都只是打垮了匈奴,老子还灭了突厥呢。&br&秦始皇大吼一声:“都别扯了,你们说的那啥玩意老子也没听过,要他妈听过老子全灭了。”&br&这时候宋太祖过来了。&br&前面打架的三人同时停手,满怀好奇地向这个虎背熊腰的皇帝一齐问道:“你又灭了哪个我们不知道的?”&br&宋太祖皱眉,说道别提了,指着唐太宗说你那破烂后代给我留的烂摊子别提了,他妈的到处都是胡人。指着秦始皇说你起家的老巢都被吐蕃人占了我好不容易才抢回来,指着汉武帝说你养马的地方都被党项人占了我好不容易才让他们臣服。宋太祖正在抱怨,三人一起扭住宋太祖大骂无能,结果修炼了太祖长拳蟠龙棍法职业军人出身的宋太祖把他们三个全打趴下了,唯独擅长弓马的唐太宗躲过了,秦始皇和汉武帝一个劲地叫唤,大骂宋太祖匹夫之勇无能之辈。&br&宋太祖急的黑脸通红,骂道:“你们几个家大业大,对付的胡人都几个小部落,那不叫打仗叫欺负。可老子遇到的呢,都姓李的这一家养肥了的,老子接手之前突厥人都在中原换了仨王朝了,老子容易不?”&br&秦始皇和汉武帝同时扭住了唐太宗,骂道:“快说你儿孙都干了啥。”&br&唐太宗:“尼玛我儿孙干了啥我哪知道。”&br&这时候成吉思汗骂骂咧咧地揪着忽必烈进来了,俩蒙古人吵了半天也听不懂再说啥。宋太祖急了:“坏了,这地方是中原皇帝死了来的地方,咋来了俩鞑子?”&br&唐太宗赶紧扯开话题,指着宋太祖:“你还说我儿孙,你看你的儿孙把江山都给啥东西了。”&br&秦始皇大声嚎哭:“不带这样的,尼玛鞑子是啥啊……”&br&汉武帝傻了眼:“这到底咋回事,赵匡胤你个败家子过来解释。”&br&赵匡胤哭得哇哇的,抓着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你们两个鞑子把我的后代咋弄了!!!!”&br&成吉思汗骂道:“你滴儿孙不争气,给阿骨打的孩子们弄坏了,老子帮你报了仇。我孙子忽必烈还给你后代白吃白喝供养着,对你很客气了。另外,别叫我鞑子,你个蛮子!”&br&秦始皇和汉武帝登时跳了起来:“什么,赵匡胤是蛮子!”&br&唐太宗:“难怪他那么黑!”&br&赵匡胤:“我操他奶奶,我是天水赵氏!”&br&唐太宗:“我还陇西李氏呢!”&br&秦始皇愣住了,汉武帝哇哇大哭:“尼玛原来都是假的啊,他妈的都是胡人啊……”&br&秦始皇揪住汉武帝:“都怪你祖宗那个刘季,要是让我家传到万世,哪有胡人出场的份儿。”&br&汉武帝:“去你妈的,你自己不是吕不韦生的吗?”&br&秦始皇:“我草你奶奶!”说着两人又打了起来。&br&赵匡胤和唐太宗拉开打架的两人,连忙说道:“别打了,我们真是陇西李氏天水赵氏啊,尼玛真别听他们胡说啊。”&br&成吉思汗在一旁发话了:“这个我可以给你们鉴别下,金国投降的臣子是汉人,宋国投降的臣子是蛮子。你们这些人到底是汉人还是蛮子,我滴还说不清楚。”&br&“草,玩我们……”&br&秦始皇和汉武帝跑去打成吉思汗祖孙,忽必烈挡在前头:“爷爷,你给其他的儿孙拖个梦说我大元皇帝忽必烈是你认可的大蒙古大汗,我帮你挨拳头。”&br&成吉思汗:“操,滚开,老子还不怕。你看这俩皇帝身板,能打疼我吗?”&br&“那换我呢?”宋太祖摸了摸粗大的拳头,骨节嘣嘣作响。&br&成吉思汗:“……孙子快来,我等会就给不服你的人托梦去……”&br&这时候门口一阵噪杂,只见又一堆父子,老子一脸横肉,儿子一脸凶相。老子揪着儿子的耳朵打了进来。&br&“草泥马的逆子,你咋下得去手,你侄子的江山你也抢,你还认不认我这个爹?”&br&“你个老不死的,你不是说我最像你嘛?你也真放心让软蛋继承社稷,你应该感谢我这个儿子。”&br&“去你妈逼!”&br&这一对父子边撕边打,手段极其凶残。前面进来的所有人都惊呆了。&br&这时候忽必烈才惊醒:“爷爷,这他妈不公平,你看这才九十年我们的江山就没了。你说换俩长得膀大腰圆的美男子的我也认了,咋是这个模样!”&br&“膀大腰圆的是美男子……”汉武帝笑得唾沫乱飞。&br&宋太祖摸摸自己的肚子,对忽必烈爷孙说:“你们爷孙说啥都是错的,就这一句我喜欢。”&br&忽必烈对秦、汉、唐、宋四个死皇帝说道:“大伙先等等,我先问问这俩丑八怪我的子孙到底怎么样了。”&br&朱元璋:“被老子赶回番地,你的子孙自己内讧还在对砍,问我干嘛。”&br&朱棣:“你的子孙自己杀自己忒狠了,我想杀几个都抢不上。”&br&成吉思汗顿时倒在角落昏了过去,忽必烈大哭:“爷爷啊……”&br&秦始皇叹了口气:“胡人啊……嘿!”&br&汉武帝摸了摸胡子:“胡虏不足畏也。”&br&唐太宗得意地给宋太祖说:“黑娃娃,你看我俩后代就是再无能,不也没事嘛,这不还有更狠的嘛。”&br&宋太祖:“你们俩父子我们都喜欢,是出自那门郡望啊?”&br&朱元璋:“老子穷光蛋无郡望,没家谱没厉害祖宗,老子是真的白手起家,比你们所有的靠爹妈的人都狠!”&br&唐太宗:“操!宋朝黑娃,帮我打他们,看不起我们贵族!”&br&宋太祖心想自己也不是什么贵族,但还是要假装的,于是抡起拳头。&br&朱棣赶紧上前:“爹,你认可我了,我替你挨拳。”&br&忽必烈在一旁冷笑:“小样学我。”&br&这边所有人大喊:“住口鞑子!”&br&“谁说我是鞑子!”努尔哈赤从门外窜了进来。&br&屋子里又是哭声又是打架声。&br&……&br&所有人都鼻青脸肿地打累了,一齐躺在地上。宋太祖喘着气对忽必烈祖孙说:“你们两个打架不行,但到底是汉子,我服了,不打你们了。”忽必烈说:“你儿孙太不行了,你还是太厉害了,这里所有人我爷孙就服你。成吉思汗气喘吁吁:“要是中原皇帝是你,我早臣服了。”宋太祖:“你们也厉害,要遇到你们当敌手,我不一定赢。”&br&朱元璋也翘大拇指,说:“成吉思这个鞑子还是牛,灭了一堆没听过的国家。”&br&朱棣:“去,你没听过的国家都被我吓唬朝贡了。”&br&朱元璋扇了他一巴掌:“住嘴这里没你说话的地儿!”&br&忽必烈对朱元璋父子说:“你们父子我服……你儿子好样的我喜欢别打他。”&br&努尔哈赤摸着伤口连忙说:“我当皇帝是瞎蒙的,等会要我的后代进来了你们别打他。尤其是你宋朝那个……”努尔哈赤看了看赵匡胤野熊一样的身板,心想这家伙选错职业了。&br&唐太宗忽然大吼一声,打断了他们的话:“别互相吹捧了,要老子还活着,还有你们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br&汉武帝一陈眉,正要放狠话。秦始皇重重地嗯哼一声,汉武帝自觉没趣缩到一边。秦始皇正要宣布早知道老子杀光你们的祖宗的时候,门外传来一个古怪的声音:&br&“我不进去,我是共产党员,人民的儿子。虽然我个人比较崇拜秦始皇,但我也是抱着批判的态度来评价他的,我是不愿意和这些封建帝王为伍的,他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要求和人民在一起。同志!”&br&“明白了,我们马上就发动群众,在这里掀起革命的新高潮!”&br&这最后一声,居然是阎罗王的声音……&br&&br&&br&补充脑洞:&br&1、秦始皇第一个进去后整天打听项羽住哪儿,上门单挑次次被虐鼻青脸肿。项羽大吼你来一次我打一次,最后赵匡胤来了。秦始皇表示姓赵的是我嬴姓子孙,赵匡胤整天找项羽打架,不分胜负,各自鼻青脸肿。&br&2、刘邦进去后每天吊着不肖子孙打,打累了换汉武帝继续上,汉武帝打累了让刘秀上,刘秀打累了叫过来刘备,刘备倍感荣幸打得比谁都狠。汉灵帝对此倍感委屈,尤其是换刘备打他的时候。&br&3、司马懿进去前主动告诉阎王说自己罪孽深重愿早受惩罚,没当过皇帝不享受皇帝待遇赶紧超生,超生成啥都愿意。司马师和司马昭觉得自己的爹很蠢,直到自己每天被曹操一家、刘备一家、孙权一家换着打,然后被秦始皇汉武帝跑过来换着骂后每天鼻青脸肿浑身伤痛,纷纷表示自己的父亲是真的智慧。&br&4、杨坚打完儿子带着儿子后去打李渊,被李渊一家几十个皇帝打成狗,表示很受伤。&br&5、李渊父子打不肖子孙累成了狗,最后想出个好办法,让李隆基这个毁誉参半的家伙负责打人,李隆基每天精疲力尽头昏目眩,苦不堪言。&br&6、赵匡胤打完赵光义后,表示兄弟两分工,谁的后代谁负责打。赵光义打累了赵匡胤继续上。结果赵眘很聪明,每次挨打前都赶紧告诉赵匡胤:“今天该去给祖宗报仇了!”于是赵匡胤马上跑去商汤哪里帮商汤打纣王,打完纣王后去帮秦始皇打项羽,由于高质量对手纣王和项羽的磨练,最后赵匡胤越打越能打,荣获地府拳王美称。&br&7、成吉思汗一家倍受孤立,最后在打完努尔哈赤一家解气后结盟,联手猛揍朱元璋一家。朱元璋一家在朱元璋和朱棣的号召下不求援不结盟不投降不丢人,于是每天鼻青脸肿。刚被李世民一家揍完的梁太祖朱温看到了觉得很可怜,上前拉关系表示可以帮忙。结果被朱元璋骂走,朱温很受伤很受伤,决定还是自己一个人去打李克用父子,虽然一直还是挨打。&br&8、刘渊、刘聪和刘曜表示可以帮刘邦家打架,被刘邦轰了出来。一口老气没地方撒,打石勒一家又占不上便宜,于是决定再打一顿司马家出气。这是唯一一家打在阳间已经欺负过的人的。司马一家坚持了没多少时间,只是嘱托慕容家多打刘裕后就纷纷申请投胎离开了。慕容家去打刘裕,没想到刘裕被刘邦一家收留了,于是磕了头离开了。&br&9、苻坚觉得自己该揍的人太多了,结果发现自己势单力薄,于是也申请投胎离开了。&br&10、袁世凯和老蒋每天要被上面所有人轮流揍一遍,袁世凯表示很受伤决定离开,老蒋告诉他再过一年,肯定有垫背的过来,袁世凯大喜。&br&11、一年后,地府发生革命。建立新的地府政府,特权阶层全部打碎,上述所有人下放劳改。老蒋当了生产队队长,难过了一段时间表示宁愿投胎当老鼠也不留这里,后来慢慢任命了,成立了地府第一家物流合作社。&br&12、由于地府新政府的努力,阳间的寿命增长出生率倍增。
话说阴曹地府的皇帝俱乐部里,先到的秦始皇跟汉武帝两人吵了起来,汉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足轻组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