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体 教师的角色

构建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构建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
――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
  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Community”的翻译,本文“共同体”是指精神共同体。将共同体理论引进教育实践,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是整体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是新时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的背景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即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实践反思逐渐成为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但单个教师受认识水平与价值观念等的局限,开展的个体行动研究一般很难取得成功。反思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集体性活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把精力集中在他们所负责的一门课程中,很少有机会与同事一起分享观点和新知,“孤立、孤单”是大多数教师工作的常态,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鲜活的实践性知识犹如礁石埋没在繁琐的日常教学实践中,使教师成长缺乏持续有效的内在动力。
  苏联早期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指出人的发展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个体的知识建构过程和社会共享的理解过程是不可分离的。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需要对话与合作。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处于一个学习情境中,更是处于一个广阔的社会世界中,如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与同辈教师、优秀教师、专家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那么不同的教师因为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就自纵多角度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形成更为丰富和更趋进教育本质的见解,从而可以持续不断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研究证明:“好教师最需要有志同道合的同事共同努力、互相激励和有空间进行教学工作。”“在一个紧密连接在一起的集体内,即使是一个最年轻、最没经验教师也会比任何一个有经验和有才干的但与教育集体背道而驰的教师做出更多的工作。”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教师学习有其个人的、实践的、默会的特点,这与共同体协商、异质、互嵌的内在特征相吻合,针对教师“时间少,任务多,理论少,实践多,思考少,体验多”的教育生存状态,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的策略和技能、改变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隐文化,“唤醒”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夯实不同层次教师的文化底蕴,从而发展教师,发展学校,这是构建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是从区域层面出发,搭建平台,让拥有共同愿景的教师(学科专家、优秀教师、同辈教师)组成的学习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教师尊重多元化的观点、充分利用各自优势、积极创造有机的、和谐的学习环境,通过思维碰撞,建构新知识,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它是建构和创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理想平台。
  二、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的特征
  (一)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出发点和目标
  “教师的生命是从教师职业开始的,教师在自己的职业中和工作要求中寻找生活的满足。因此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的发展和进修同自己的职业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的生活实践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源于教师的生活实践并为促进教师教学实践。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是利用区域教师资源优势,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强调在教、学、研一体化中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和专业发展,彰显教师的个体生命价值。
  (二)以教师角色的不断调整为动力
  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在教师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地位平等的基础之上,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师培训中教师只是被动接受者的角色,根据教师的特点、兴趣、特长等给予教师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角色和空间,鼓励教师分享思想、质疑问难,强调在共同体中教师角色随着共同体中学习目标、任务、进程不同,随时转变角色,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区域学习、开展同伴互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以教师间的良好沟通为手段
  良好的沟通是实现团体成员互助的前提和手段,教师只有通过沟通才能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而只有教师之间开诚布公、坦诚相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其他教师分享,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才能真实有效。因此,教师成长共同体是通过建立多维的沟通渠道,如成员之间面对面交流,沙龙式研讨,网络博客主题探讨和QQ群互动等方式,为教师随时随地展开交流搭建平台,保证教师之间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使共同体教师在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互助,保障共同体实践的效率和效果。
  (四)以实践共同体为组织形式
  实践共同体是一个基于知识的社会结构,温格认为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共识的领域、共同关注该领域的成员和成员为有效获得该领域知识而发展的实践。其中领域是共同体成员共享的一个探索的事业或主题,促使他们建立起对知识和实践发展的责任感和身份感。实践则是共同体成员把各类知识按照有利于实践者使用的方法组织起来,从而产生的行动、交往,促进问题解决。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以实践共同体为组织形式,在于教师是行动研究的主体和实践者,采用团队的形式能够通过团队精神和团体规范的形成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容易形成成员间互相帮助和支持的氛围,增强成员间的信任感和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
  三、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实现途径
  (一)基于学科的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
  陈向明老师指出教师的知识包括“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是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课程论、教学论等原理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教育教学实际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影响着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的实践性知识,是区域教研的根本目的。因此,根据教师发展需要,我们尝试建立了分学科梯队式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根据教师成长轨迹,设置发展目标,让他们逐步成为有思想、有开拓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能手。“新生代学科教师共同体”、“青年备课小组共同体”、“名优教师共同体”,不仅为各层次教师搭建了发展的平台,而且更为教师成长设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区域性各学科教师成长共同体是一个个充满民主气氛、自主精神和务实作风的学习型实践团体,它的不断完善需要建立相应的物质文化,更需要建立制度文化,如建立教师共同体常规活动制度、读书交流制度、备课主讲制度、听课评课制度、专题论坛制度、案例(课例)研究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和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等,从而使制度成为共同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一种文化,构成教师共同体成员的日常生存方式。
  (二)基于网络的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
  互联网打破了教师互相隔绝的现状,建立基于网络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教师就可以超越时空限制,通过网络与专家与同伴进行合作,开展持续的交流磋商,从而形成互相合作、共享问题、共同分享喜悦与忧虑的一种新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寻求自主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我们推行的青年教师成长网就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共同体。
  我们在推行《区优秀教师成长》跟踪培养试点的基础上,开辟了优秀教师网上成长平台。100多名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经教师自主申报、学校推荐和教研员的审核,成为了成长网的主人。成长网通过年青教师教学思想叙事、教学活动叙事和课堂教学叙事,以网络日志和网络互动的形式,设立同行评价、教研员评价和自我评价,使年青教师团体以此为契机,站在新的平台和新的起点上,主动学习、主动研究,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持续合作交流研究,谱写青年教师新的成长历程。青年教师成长网的出现,拓展了教师共同体的外延,丰富了共同体的内涵,使富有朝气、敢于尝试、不断创新的年青教师更加明确了自身的成长方向,引领和激励了更多的教师走上自主专业发展的道路。
  (三)基于教研员引领的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教研员引领是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航标,它正如雅斯贝尔斯说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深受一线教师追崇。教研员引领下的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就是试图改变专家“资源稀有”、教师难得与专家“面对面”和专家流于“蜻蜒点水”的局面。我们让更多的教研员深入教师教学一线,和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平等对话,甚至是思想的碰撞,让智慧在碰撞中进出火花,让思想在流淌中产生共鸣,提升教师策略性教学知识,使教研员在教师成长共同体中描绘出重彩。
  为凸显教研员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我们推行教研员深度蹲点制度,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要求每位教研员每学期各选取一所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作为蹲点学校,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以教研组为依托,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角色参与校本教研,构建学校教师成长共同体,开展学科教学和教研改进的行动研究,提高学科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蹲点过程中,教研员亲自上下水课、针对性评课、带领教师做专题研讨,培植了学校教师成长团体。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学科教师与省、市的知名特级教师结对制度,搭建跨区域共同体平台,让一部分骨干教师在学科特级教师带领下,与省内外的教师建立学科共同体,并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汇集到区内,进行再传播、研讨、生发,有力推动了区域教师成长。
  教师与教师合作的区域性成长共同体,可以更好地发挥集体的力量,能促进教师反思,形成“我思故我在,我行故我在”的工作状态,引导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跨越式发展。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将高等职业教育置于终身教育的框架之中,充分认识教师和学生皆是未完成的处在成长状态的个体,努力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构建高职院校"师生成长共同体";以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为突破,积极促进教师职业成长;以提高新生素质教育为抓手,全面落实"入学即入职"的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位置: &
构建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优质期刊推荐构建教研共同体 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园联动”,源于局教育主管部门“园际结对”的金点,旨在畅通园际资源共享渠道、扩大园际教育资源的分享范围与层次,使各园办园质量在结对交往中获得共同提高而推出的行动方案。
四园即以实验幼儿园为主体,钱圩、滨海、豪庭三园共同参与的成长共同体。“教研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是四园行政为教师铺路子、搭架子,鼓励教师实践、展示、交流,在遵循园所间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则下,让教师感受更为广泛的教育信息,接受更具多元的认识、理解、分析教育问题的角度,从而促进教师更深入、全面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从而推进各园教师专业的共同成长。
四园情况分析:
实验幼儿园:建园二十年为市一级幼儿园,英语特色显著,办园成果累累,近三年中向全区输送大批教学精英与管理人才。现今有占一线教师50%比例的五年以上经验教师在教学实践、研究经验较丰富,另近半数的职初教师队伍敬业爱幼,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在“四园联动”中发挥辐射、示范的主体作用提供了可能。
钱圩幼儿园:建园二十年,硬件条件相对困难,前些年在编教师数量偏少,但在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中,管理、教学、师资来源孕育着新生希望。
滨海幼儿园:建园二十三年,曾是石化城区最为偏僻的幼儿园,而今德育办园特色逐步形成彰显,教学骨干成长迅速。
豪庭幼儿园:新建园,园所条件佳,经验教师比例少,大部分教师虽为工作两年内新教师,但她们凭借自身频繁的锻炼与实践、园方大力的专业指导,成长迅速、潜力大。
1、互动交流,资源共享:
钱圩、滨海、豪庭作为最为基层的二级幼儿园,极少有区级层面的展示、亮相机会,即便作为一级幼儿园的实验幼儿园,更多的教师同样难得有展示活动。但我们深知,好教师是靠锻炼与“打磨”的,对于一名承担展示任务的教师而言,在活动准备与开放中的收获、成长速度可能是寻常时刻的多倍。而在“四园联动”形式下教研共同体中,却需要大量活生生的教学实例作为载体,这为教师的展示与锻炼提供了可能。为此四园结各自的特色与需求,选择了同样的做法:园部“搭台”、教师“唱戏”:
实验幼儿园率先将本园的英语特色教学向姐妹园作展示,具有游戏性、情境性的各年龄班幼儿英语教学活动,让结对园教师感受到了孩子在英语活动中的愉悦、专注、自主,英语教学中良好的师幼互动;结合幼儿园“生态”龙头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将一个个蕴含生态理念的教学活动向姐妹园同行作展示与研讨;在角色游戏区级展示中,我们向结对园同行展示了我园在游戏环境创设、特色游戏主题产生、游戏分享交流中的尝试;在幼小衔接展示中,我们通过大班两个教学活动的展示、幼小实施过程中的做法的文本交流,诠释我园对08版五个文本之一的《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指导意见》的理解与实践……
滨海幼儿园的德育亲子活动,我们参与了孩子、家长的亲情表白,策划者完美而不乏创意的方案设计、组织教师的煽情的语言,让结对园的姐妹们对亲子活动内容有着别样的感受;在市级“师幼互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他们又结合环境创设、角色游戏、教育教学等诸领域,展示着多次的展示与交流。
豪庭幼儿园则结合自己特有的师资条件,充分发挥园长、保教主任自身的专业优势,将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培养做到“全程”、“全员”(100%青年教师参与展示,参与教研共同体的交流)、“全方位”(将教育教学、角色游戏、环境创设等),在多次的展示交流中极大丰富着青年教师们实践智慧,加速了其专业成长。
2、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在08年区级结对园展示交流中,主角是钱圩、实验幼儿园。在以前的区级展示任务中,往往是个体幼儿园的行为,任何展示方案、内容有展示园一家思考,而作为区级结对单位的承担展示任务,两家单位则是合两力为一力,从活动方案、内容等都需双方共同协商。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便很快投入其中:确定执教年龄班、教案、教研议题、人员分工、课件制作……所有的讨论立足不同园情、不同成长中的教师。为了让双方教师更多了解结对幼儿园的孩子,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切合幼儿发展实际,我们的执教者分别作了跨园试教、带班,教研组则根据教师在教学中的不同语言作了深入的剖析、研讨。在执教者的背后,双方投入的行政的扶持,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个体教师的教学风采,团队教师的教研展示,透露的是“齐心协力”。
展示活动前的对比与分析、展示中的不同风格展现、展示后的反思,对结对园而言始终是互学互进的过程,在阶段性展示任务的筹备中,我们的收获既有“点”上的触动,又有“面”上的思考,更有对后继结对活动的“线”性展望。
在许多成功事件中,我们似乎总能读到共同的经验:基于团队精神下的合作。良好的合作,往往让太多的不可能皆为可能。合作所诠释的公式是:1+1>2,因为相互在付出自己的一个,获得对方的那个的同时,还有更多的来自双方之外的更多感悟。
在结对活动中的任何一方幼儿园,优势劣势并存,在结对中我们的信息、思维在拓展,收获着四园联动下教研共同体带来的独特启示。期盼我们的结对活动似个雪球,汲取更多来自不同交流内容与形式下的新信息、新感悟、新收获,当然,还有展示活动、教研之外的更多更多。
二00九年七月
(责编:怡然)
编辑:翠微
园所主页排行
时间:9-11月
推荐一组个别化学习活动
邀您推荐候选园
教师推荐方法好
2016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师的角色--如何构建成长共同体
一组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6.26期上的文章(纸质提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