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由行开放城市陈真老师是那个城市的人

您(@)目前可用积分:327035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 一个大陆人在台湾的神奇经历
26421 次点击
4:59:09 发布在
(方刚/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性与性别研究   在北京的时候,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甚至对于「反日」的民族主义情绪很不以为然。我甚至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忠实的爱国主义者,因为我也会挑剔我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各种毛病。  大陆车多车少 都有讥言  但是,到台湾之后,我发现自己正在一点点变成一个「激进」的「爱『大陆』主义者」。我这种情绪是一点一点增长的,我写这篇文章是在来台湾后的第4个星期,这种情绪已经增长到我要写下这篇笔记以「一吐为快」的地步了。  刚来台湾的时候,会听到一些对大陆的误解,我还会心平气和地认真解释,认为这是因为不了解造成的。但到4个星期后的现在,我已经懒得解释了,但又觉得自己不应该以讥讽的口气反驳,毕竟如我将要说到的,偏见的形成并不完全是持偏见者的错误。所以,在面对偏见的时候,我只能选择沉默。  不只一位没有到过大陆的朋友,在台北街上开车时问我:「大陆的汽车没有这么多吧?!」我曾笑着解释,至少在北京,汽车可能是台北的几倍,甚至10几倍。当然我并不认为汽车多是什么好事情,交通拥挤、空气污染都是汽车多的代价,但从那几位问这问题的朋友们的语气中,我听出他们认为大陆现在仍然落后到街上没有多少汽车跑。  也有一位台湾人曾替我反驳上面的提问,说:「大陆的汽车太多了。」但她紧接着便以嬉笑的口吻说:「塞车时他们会拚命按喇叭,比我们落后30年!」我听着真有些要晕倒了,我到北京10年了也没有遇过塞车时喇叭齐鸣的壮观场面,所以,我真的不知道她的经验是哪里来的。  口耳相传 变成人间地狱  一次和一群台湾人同桌吃饭,一位女性说:「我们平时总在讲大陆的笑话。」细问之下,才知道她只在大陆呆过几天。  这位女士讲,她的一位朋友在北京居住,她看到那朋友蓬头垢面的,便问她为什么这样不修边幅。那位朋友回答,因为如果太整洁,上街的时候会被小偷盯上。我相信北京人民看到这些都要晕倒了,这话背后的假设是:北京的女人都不修边幅,不注重打扮,所以她如果把自己弄整洁些就会成为北京街头醒目的另类分子。  我当时哭笑不得地反驳这位女士:「哪里有那么严重呀!」她认真地对我说:「有的,我就被小偷盯上过。」台湾就没有小偷吗?我的一位台北朋友告诉我,他平时出来的时候也是不敢太讲究穿着,同样是怕被小偷盯上。所以我相信那位女士的个人经验也许确实存在,但是,她将这种个人的偶遇经验加上偏见进行扩大,并且通过口耳相传,使得大陆成为一个可怕的人间地狱。  还是在餐桌上,一位女士以讥讽的口气说大陆人如何多,她说:「出了上海火车站,抬头一看,到处都是人!」这样的话听着也就罢了,但她后面紧跟了一句:「现在香港也是了,到太平山顶,向下一看,满山的大陆人!」我当时真想问她:「大陆人贴标签了?你怎么知道是大陆人?」但我还是忍着没有问。据我4个月前去香港的经验,大陆人不可能凭肉眼同香港人区别开来,而且太平山是坐小火车上的,另有一两条山间小路隐藏于树冠之下,怎么可能一眼望去「满山」都是大陆人呢?这又不是战争片中在抢夺山头!  在另一个餐桌上,同餐的台湾朋友很友善地向我打听,大陆人是否也会这样轻松、悠闲地在外面进餐。我相信他们问这话时是先假想大陆人没有经济能力这样出来吃饭,可能是留意到我表情和情绪的变化,他们解释说,因为他们担心大陆人太多,即使在外面吃饭也会非常紧张。  学者也有偏见 以偏概全  还有一位我非常敬重的老师,谈到大陆时同样也会有偏见。比如,他认为,大陆现在「杀女婴」的现象非常严重,造成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有的地方许多个男人,甚至10个男人娶1个老婆。我探究他何以得出这样的印象,原来是10多年前他的一位学界朋友在大陆某边远山区做过田野调查,回来告诉他的。我即便相信那位学者观察到的可能都是真的,但是,即使如此也是以偏概全的。10多年前中国的一个小山村,不足以代表10多年后的整个中国大陆。  最搞笑的是,我在网上看到一本曾经在台湾热销的书,一位美国教授写的,书名忘记了,但这位教授整本书都在讲,他预言中国大陆会因为女人太少攻打台湾,以便为大陆的男人找到台湾女人「配对」。出版家在推介这本书的文字中以「严谨的学术调查」、「科学的逻辑论证」、「令人信服的说服力」等字眼形容此书,惊得我张大了嘴巴。别的姑且不说,总共只有2300万人口的台湾,有多少女人可以供大陆男人「抢婚」呢?  这些对大陆的误解与偏见真的让我又好气又可笑,刚开始还气,后来只余下苦笑了。反省这样的偏见何以形成,我的结论是,偏见的持有者与散布者真的不应该担负主要的责任,姑且不说两岸隔绝多年,也不论敌对时期的污名化与攻击,要从他们也是一个「他者」的角度,来理解他们对大陆这片土地上许多属于「异文化」现象的解读。  又好气又可笑 余下苦笑  到台北后,我对北京的感情真的更加深厚了。想我自己在大陆的时候总批评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到外面之后别人这样批评自己却受不了。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对于那些生我、养我的土地,都有一种「爱之弥深、责之弥切」的感情吧!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慕容追风]
[黄金四海同]
[隔璧老王]
[jackbaor]
[wh989898]
[刻舟求剑]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11:08 &&
」我当时真想问她:「大陆人贴标签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39:45 &&
4:59:09&&的原帖:(方刚/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性与性别研究   在北京的时候,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甚至对于「反日」的民族主义情绪很不以为然。我甚至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忠实的爱国主义者,因为我也会挑剔我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各种毛病。  大陆车多车少 都有讥言  但是,到台湾之后,我发现自己正在一点点变成一个「激进」的「爱『大陆』主义者」。我这种情绪是一点一点增长的,我写这篇文章是在来台湾后的第4个星期,这种情绪已经增长到我要写下这篇笔记以「一吐为快」的地步了。  刚来台湾的时候,会听到一些对大陆的误解,我还会心平气和地认真解释,认为这是因为不了解造成的。但到4个星期后的现在,我已经懒得解释了,但又觉得自己不应该以讥讽的口气反驳,毕竟如我将要说到的,偏见的形成并不完全是持偏见者的错误。所以,在面对偏见的时候,我只能选择沉默。  不只一位没有到过大陆的朋友,在台北街上开车时问我:「大陆的汽车没有这么多吧?!」我曾笑着解释,至少在北京,汽车可能是台北的几倍,甚至10几倍。当然我并不认为汽车多是什么好事情,交通拥挤、空气污染都是汽车多的代价,但从那几位问这问题的朋友们的语气中,我听出他们认为大陆现在仍然落后到街上没有多少汽车跑。  也有一位台湾人曾替我反驳上面的提问,说:「大陆的汽车太多了。」但她紧接着便以嬉笑的口吻说:「塞车时他们会拚命按喇叭,比我们落后30年!」我听着真有些要晕倒了,我到北京10年了也没有遇过塞车时喇叭齐鸣的壮观场面,所以,我真的不知道她的经验是哪里来的。  口耳相传 变成人间地狱  一次和一群台湾人同桌吃饭,一位女性说:「我们平时总在讲大陆的笑话。」细问之下,才知道她只在大陆呆过几天。  这位女士讲,她的一位朋友在北京居住,她看到那朋友蓬头垢面的,便问她为什么这样不修边幅。那位朋友回答,因为如果太整洁,上街的时候会被小偷盯上。我相信北京人民看到这些都要晕倒了,这话背后的假设是:北京的女人都不修边幅,不注重打扮,所以她如果把自己弄整洁些就会成为北京街头醒目的另类分子。  我当时哭笑不得地反驳这位女士:「哪里有那么严重呀!」她认真地对我说:「有的,我就被小偷盯上过。」台湾就没有小偷吗?我的一位台北朋友告诉我,他平时出来的时候也是不敢太讲究穿着,同样是怕被小偷盯上。所以我相信那位女士的个人经验也许确实存在,但是,她将这种个人的偶遇经验加上偏见进行扩大,并且通过口耳相传,使得大陆成为一个可怕的人间地狱。  还是在餐桌上,一位女士以讥讽的口气说大陆人如何多,她说:「出了上海火车站,抬头一看,到处都是人!」这样的话听着也就罢了,但她后面紧跟了一句:「现在香港也是了,到太平山顶,向下一看,满山的大陆人!」我当时真想问她:「大陆人贴标签了?你怎么知道是大陆人?」但我还是忍着没有问。据我4个月前去香港的经验,大陆人不可能凭肉眼同香港人区别开来,而且太平山是坐小火车上的,另有一两条山间小路隐藏于树冠之下,怎么可能一眼望去「满山」都是大陆人呢?这又不是战争片中在抢夺山头!  在另一个餐桌上,同餐的台湾朋友很友善地向我打听,大陆人是否也会这样轻松、悠闲地在外面进餐。我相信他们问这话时是先假想大陆人没有经济能力这样出来吃饭,可能是留意到我表情和情绪的变化,他们解释说,因为他们担心大陆人太多,即使在外面吃饭也会非常紧张。  学者也有偏见 以偏概全  还有一位我非常敬重的老师,谈到大陆时同样也会有偏见。比如,他认为,大陆现在「杀女婴」的现象非常严重,造成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有的地方许多个男人,甚至10个男人娶1个老婆。我探究他何以得出这样的印象,原来是10多年前他的一位学界朋友在大陆某边远山区做过田野调查,回来告诉他的。我即便相信那位学者观察到的可能都是真的,但是,即使如此也是以偏概全的。10多年前中国的一个小山村,不足以代表10多年后的整个中国大陆。  最搞笑的是,我在网上看到一本曾经在台湾热销的书,一位美国教授写的,书名忘记了,但这位教授整本书都在讲,他预言中国大陆会因为女人太少攻打台湾,以便为大陆的男人找到台湾女人「配对」。出版家在推介这本书的文字中以「严谨的学术调查」、「科学的逻辑论证」、「令人信服的说服力」等字眼形容此书,惊得我张大了嘴巴。别的姑且不说,总共只有2300万人口的台湾,有多少女人可以供大陆男人「抢婚」呢?  这些对大陆的误解与偏见真的让我又好气又可笑,刚开始还气,后来只余下苦笑了。反省这样的偏见何以形成,我的结论是,偏见的持有者与散布者真的不应该担负主要的责任,姑且不说两岸隔绝多年,也不论敌对时期的污名化与攻击,要从他们也是一个「他者」的角度,来理解他们对大陆这片土地上许多属于「异文化」现象的解读。  又好气又可笑 余下苦笑  到台北后,我对北京的感情真的更加深厚了。想我自己在大陆的时候总批评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到外面之后别人这样批评自己却受不了。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对于那些生我、养我的土地,都有一种「爱之弥深、责之弥切」的感情吧!台日倭把中怯鹘y的三十f台日倭]受任何的土P、再教育、]悔^]有公_到歉,Y介石就它回家,它及它的子女o差e的自由受教育,自由求,o它xe嗯c被xe唷你在台u所接|的都是@N色。不是不懂,是仇恨犯罪。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53:07 &&
官僚杀人! 林国政奸杀国中女 家属提国赔2千万 NOWnews 社会中心/综合报导  台湾省云林县叶姓女国中生遭性侵杀害案,家属认为凶嫌林国政被七度评估有再犯之虞,台中监狱却延迟12天才通报云林县政府监控、辅导,13日分向县府、中监要求国赔各1千万元。云林县政府表示,将请法制单位先厘清国赔要件,若必须负担相关责任,县府绝不回避。  被害人父亲昨天在林内乡长邱世文陪同下,向云林县政府、台中监狱各声请国赔,叶父表示,女儿的丧生凸显政府的行政疏失与应作为而不作为,希望他是最后一个伤心的父亲;叶母回想起女儿遇害经过忍不住落泪,邱世文则痛批行政单位公文旅行,是另类「官僚杀人」。  云林县副县长林源泉响应,县府是否有违失有待专业认定,若确定县府有疏失,一定会负责;台中监狱秘书林志雄则说,全案已进入司法程序,静候司法调查。   林国政曾因2次性侵案入狱,民国85年他性侵未成年少女,判刑5年8个月,4年后假释出狱,又在91年持刀在斗六一处工业区性侵女子,判刑9年,今年2月2日刑满出狱。依规定,台中监狱应在林刑期届满前1个月,也就是1月2日前将评估报告等资料提供云林县政府,但台中监狱却迟到1月14日才通报县府,整整慢了12天。  林国政今年刑满出狱后,除犯下叶姓国中女命案外,还涉及2起性侵案,被害女子都重伤险送命,且3起性侵都在同一周内犯案。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19:08 &&
=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41:49 &&
神奇的台湾.一群自称平埔族的滞台菲佣霸占的台湾.一个以兽父闻名世界的台湾.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00:04 &&
台湾岛上的愚民真是奇葩.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41:32 &&
17:19:08&&的原帖:=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台湾穷人也有悲歌?选票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46:23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51:03 &&
=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01:58 &&
扼杀女婴还是有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1:19 &&
&&&&=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台湾发生一起骇人分尸案,被害女子头颅遭砍下后,并腌制保存,被害女子的二哥涉嫌重大,去年为受害人投保六百万台币保险,疑似为了诈保杀人。疑犯目前已被收押禁见。&&&&  陈姓嫌犯头戴安全帽,全身瘫软无力,遭警方从警局架了出来,面对媒体提问一句话也不说,他就是涉嫌杀害自己妹妹,还将尸体分尸的凶手。&&&&  15号,南台湾嘉义一间公厕,被人发现一个女性头颅,还被腌制保存,警方调阅路口监视器,发现大热天一名男子却身穿厚外套,行迹诡异,手里提着一个大购物袋,可能就装着女子头颅,警方认为和死者同住的哥哥涉嫌重大,熟识嫌犯的邻居怀疑,是为了诈领保险金。&&&&  陈姓嫌犯邻居:“他很单纯阿,可能是交了坏朋友,(诈保)资讯是怎么知道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被害女子失踪当天,陈姓嫌犯从住家提出两大袋垃圾,警方怀疑里头装的就是遭分解尸块,陈姓嫌犯疑似为了混淆调查,还特地从新北市住处犯案后,沿路南下丢弃尸块,最后才将女子头颅丢在嘉义。&&&&  警方调查发现,陈姓嫌犯患有轻度障碍,有经济困难,去年底突然为妹妹投保六百万台币保险,受益人是他,疑似为了快点领到理赔金,还寄信给警方通知弃置头颅地点,再加上陈姓嫌犯多次拒绝指认妹妹头颅,更吓到精神不济,种种迹象,被警方列为重嫌送办。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30:21 &&
台湾是眼中钉,香港是肉中刺,五毛得可劲黑!=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14:48 &&
『大而话之』 台湾成为全球假人民币最大制造中心!快来围观所谓的台湾“同胞”言论,在节目里居然公开叫你收到假人民币后再继续在市场上使用流通!  百度网盘地址: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15:25 &&
男子长期凌虐女友5岁儿子致死常仿真枪射其下体  人民网11月6日电 42岁台湾男子林文荣,8年前仅因同居人5岁的幼子吵闹,竟长期无故凌虐,以BB弹射击他的下体,还以铁链捆绑后用冷气直吹身体致死。台湾“最高法院”将他依伤害儿童致死罪,判刑18年确定。  林在2002年与已有5岁非婚生子的30岁女子陈秀雯(被依遗弃罪判刑两年确定)同居;未料,林常无故痛打陈的儿子,或脱光衣物让他挨饿受冻,极尽凌虐之事。  2004年7月间,林文荣认为陈童经常吵闹,竟要已骨折的陈童交互蹲跳,还以铁链捆绑后以冷气直吹身体。隔天陈童倒地不起,陈女发现后没送医救治,仅把儿子抱到沙发上休息,当日晚上陈童就伤重死亡。林文荣随后以毛毯、棉被裹尸,与陈秀雯一同到台湾省新竹市大湖路山区的老家后方埋尸。  台湾省“最高法院”认为林男手段凶残,凌虐幼童致死后,又随便掩埋遗体,良心泯灭,判处18年徒刑定谳。
共 26421 次点击,75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258198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2970 / 昨日发帖:28170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 一个大陆人在台湾的神奇经历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怀念陈真老师
难忘她,是因为她美。
而且,那种美,是如今难寻的。
第一次听说她,是在90年底。
那时我正在早稻田大学读硕士,一面每周在NHK电视台的中文讲座里演些中文会话的小品。
有一天,东京外语大学毕业、会说一口北京话的编导铃木英昭告诉我:“从北京请来了一位陈真老师,让她担任讲师,示范发音,讲解语法”。
“她会说日文吗?”
&&&&&“说得比现在的日本人都漂亮、文雅”,铃木先生表情认真,没有一点玩笑的意思。
“是哪个大学的老师?”
“是北京的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的”
不久,陈真老师出现了,现在还记得,那是1991年的春天。
她穿一件深色的西装,翻出白色的领子,一个皮包斜挎在前,那一身,好像正要毕业就职的日本女大学生。
白白的圆脸上,是很可爱的笑容,笑得像一个小女孩儿。
更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那么娇小,几乎不到一米五十。
那年,她应该是59岁。
初见面时,因为我们几个演小品的都是从国内来的,便没有说日文。
她的北京话,很柔很轻,现在还记得她的“小叶”。
后来,录节目了,听见她与编导和明治学院大学的榎本英雄教授说日语,又听见她在节目里用日语讲解,这下明白了,为什么铃木先生说她的日语“比现在的日本人都漂亮、文雅”。
那是一种很得体的女性的日语,从语法、用词到句尾的语气,都透出温婉和优雅,但又无一丝造作,句子不长,却都亲切、温暖。
此刻,我手边有一册怀念她的书,是她的友人、关西学院大学比较精神医学教授野田正彰先生写的。
       《陈真——战争与和平的旅路》
&&&&&野田先生写他在北京初见陈真:
「日,为了纪念日中邦交十周年,正好在北京的我被中日友协邀请去人民大会堂参加庆祝晚宴。那天从日本来的有铃木善幸前首相、冈崎嘉平太和作家井上靖,虽然并无特别奢侈的料理,但和胡耀邦总书记等坐在一起,是一个上品而又愉快的宴会。那晚,我见到了一位娇小美丽的女性,她的声音不仅美,而且和那种能贴近对方情感深处的精神的辉光柔和地融合在一起,是一种能使神人相和的美,人们说有种声音力如磐石,我觉得这便是磐石,她,就是陈真。
&&&&她用优美的日语问我:“您的研究进展得怎么样了?”(“研究は進んでおられますか?”)。」
懂日语的朋友能感觉到这语气。
&&&&我读到这里,又听到了她的声音,还有句尾轻轻扬起一点儿的、亲切、尊敬的“おられますか?”。
接着,野田写道:
「我向她讲述了参观精神病院时不准和病人交谈,为我一人挂出‘热烈欢迎’并打扫得干干净净,患者却不知都去了哪里,偶尔有几个患者见到我后刚说“你好”又立即被院方制止。还告诉她院方说我们中国人爱吃爱睡所以酗酒中毒很少,中国人否定自杀所以自杀的人也很少等等,我将我的疑问和不满都告诉了她,但也告诉她在中央民族学院与白族、满族、朝鲜族和维吾尔的学生的见面却是那样饶有兴味。
她听了以后,说:“真不容易啊”。(“大変ですね”)」
这就是陈真。
他的描写让我又听见她轻轻的、柔和的声音,想起那种体贴、温暖、有如少女般的微笑。
&&&&野田又写了后来陈真邀他去家里做客的事,说她住在复兴门南大街中央台的宿舍:
  「到她家以后,桌上放着一碟卷得很好的寿司,好像是小小的两个。那时文革结束还不久,很难搞到好的紫菜和瓠条干,可以想象她是花了多么大的功夫。她劝我吃,自己却不吃:
“我做的时候吃过了,您多吃点儿吧”
餐后,她的一位电台同事来了,她让我帮忙看了这位同事的失眠症。
谈话间,我得知她丈夫曾在文革中入狱,她女儿也因为父母而在学校受人欺负,性格有了变异,于是我明白了,这个问诊是她的特意安排。
第二天,她告诉我:“您为了解患者的心理疾患远道来到中国,但却没能听到病人的自诉,看见您那么失望,我觉得很过意不去”。
那晚,她和同事还向我描述了四人帮被捕后大家纷纷去街头买三雄一雌四只螃蟹的事,说那一刻谁都不谈四人帮被捕的传闻,只是默默地排着队。
我想象着北京灯火昏暗的胡同,想要紧紧拥抱整个黄昏。」
这本书是岩波书店2004年12月出的。
陈真老师是在日夜里走的。
野田先生说:“日书一印出来,我当晚就带着书飞到了北京,当时她已昏迷。第二天肾透析后一醒来,我就将书给她看,她收下后,微笑着轻轻说:‘太好了’,一小时后,她又陷入昏迷·····,日,我又飞到北京,一直守护到她最后,她走的那晚,护士和医生整整四、五个小时静静地站在她的床前,爱她的人们为她做了一次美丽的送别。8日早上,在将要火化的灵柩里,放入了书和鲜花”。
听说她走了,所有知道她的人,日本人、中国人,都难过。
但是,对她的身世,我们并不知道很多。
从这本书里,我第一次知道她原名陈蕙贞,1932年生于东京荻窪,还知道了她青梅竹马般亲密的小学同学,就是当代日本最著名的诗人谷川俊太郎。
&&&&78年文革结束,陈真时隔三十年重访日本,特地抽空去了这位儿时朋友的家。后来她写道:
“小时候,俊太郎总和比他小一岁的我玩儿,大人们在客厅里争论时,我俩要不在大院里堆雪人,要不就是在走廊里追跑,再不就是去他的屋子里看他的发明,看着那些红红绿绿的不停闪烁的小灯泡,我觉得他真是个天才的发明家,我一直叫他‘俊’,三十多年后重逢,还是没法改,依旧叫他‘俊’”。
&&&&&  这张照片是小时的陈真和谷川俊太郎在东京银座。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她母亲听从回国投身革命的丈夫的指示,带着她和姐姐从横须贺出港、辗转台湾、香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949年8月到达天津。
随后她立即被召入对外广播,翻译并对日广播了开国大典,那年,她才十六岁。
还知道她父亲原来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旅日台胞陈文彬,曾在潘汉年领导下参与地下工作,教过左联女诗人、著名的地下工作者关露的日语。
陈真说:“关露很美,晚年一人住在香山,不谈往事,不见人,父亲去世后不久,她就自杀了”。
书里还提到:陈真在日本读初中时,赶上日本投降,但她对当时日本有些人认为是败给美国而依然歧视中国人非常不满,她给读卖新闻写了一封信,报社登了,却做了删节,于是她和父亲第二天就去报社抗议,结果读卖新闻登出道歉启事并重新刊登全文。
在这篇文章里,陈真写道:
“长年的血腥战争终于结束了,我们中国胜利了,随后众所周知,蒋主席立即告诫中国国民‘如果以暴行答复敌人从前的暴行,以奴辱来答复他们从前错误的优越感,则冤冤相报,永无终止',但是,日本人真的将中国人视为战胜国的国民了吗?”。
    这就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的她,一个女中学生。
&&&&&&        这是全家。
几年后,她和母亲、姐姐与其他侨胞一起,满怀希望地回到了憧憬的新中国。
起初,一切都是那么热火朝天。
后来,反右来了,她尊敬的两位长者被打成右派,离开了电台。
再后来,“三年自然灾害”来了,她亲身体尝了另一种现实。
 “没有吃的,电台里一个月的粮票定量是男性30斤,女性28斤,我个子小,只给20斤,得了结核或者肝炎的同志一个月一个鸡蛋,但要四个人分,切成薄薄的一片。我的粮票被偷了,不够吃,当时的规定是要是不够,就到街上去捡针槐的树叶,再用平板车拉回来交到食堂总务科换一点粮票。然后,大家在食堂里吃那种和着针槐叶子煮的黑馒头,很难下咽,只好蘸着水吃,吃下去以后在胃里膨胀,一时填满了肚子,但很快就便秘。我在街上把树叶打下来以后,因为拉不动,只好装八成,然后一步步拉到迁移到了复兴门的电台”。
    这是五十年代,她在北京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 到了文革,父亲被打成“日本特务”,母亲也倍受侮辱,她自己也吃了苦。
&&  母亲在从湖北干校发来的信中写道:
“妈妈不在乎吃这些苦,唯一的痛苦是见不到你们!当年冒着那么大的危险回到北京,如今却被说成是革命的敌人,早知如此,还真不如被日本特高课杀了,也不如在台湾时死在国民党的枪口下,或者干脆香港回国时坐的那条船被炸了也好····妈妈不知道还能忍耐多久,万一有什么事,你们一定要活下去”。
 更令她悲伤的,是许多怀着同样憧憬回国的爱国侨胞的遭遇,他们也都在国际广播电台忠诚地宣传新中国,后来都很悲惨。
 陈真说,周围的同事里,至少有十人跳楼或者自缢。
 其中最让她难忘的,是一位叫胡懋德的同事的死,那天,陈真在楼下遇到他,本想悄悄和他说几句,但见周围有人便作罢了,因她和他,当时都已是“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阶级敌人”,可她刚回到房间,他就跳楼了。她一直难过,痛悔如果当时叫住他说上几句话,或许他就不会自杀。
&&  陈真淡淡地说起这些往事。
 只是在说死去的同事和长者时,她的悲愤,仿佛比说自己的父母还多。
&&&             这是回国后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
&&&&但是,和她在NHK做节目的那几年,从未听她说过这些。
让我写句型短剧的时候,她会很开心地说:“小叶,你帮我把这个‘我要’放进去,找个好玩儿的场面”,然后就是很甜、很可爱的笑。
一说到她先生,就是“我家老马”。
当时想,要是时光倒退三十年,陈真老师该是个多么可爱的女孩儿啊!
野田先生的书中,说到日夜里她从北京打来电话:
“先生,你别吃惊,我得癌了,偶尔去体检,发现胃癌已经转移到了胰腺,马上要动手术。丈夫偷偷在流泪”。
&&&&手术后的来信:
“手术后第八天出院了,负责的大夫和护士每天来。丈夫几乎不睡,烟也抽得多了一倍。手术这么顺利,他却每天焦躁不安,如今,反倒是我在安慰他了”。
“今天北京零下7度,窗外,工人正在粉刷,他们该多冷啊。刷墙是北京市府决定的,说是一个月内要把二环周围的房子都刷完。其实老房子的外墙多有味道啊”。
&&& 野田说:
“我接触过很多癌症患者,但像她这样的,我从未见过。
为什么会有这么美的女性?”
&&&“于是,我飞到了正在每日输液,服用抗癌药的她的身边,听她讲自己的人生”。
如今,我读着野田先生的书,仍在想:
为什么她会那么美?
&& 注:文中照片和引用都来自野田正彰先生所著《陳真ー戦争と平和の旅路》(岩波書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陈真老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