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价格历史走势图的发展历史?

合成橡胶工业发展史/合成橡胶工业发展史
正文/合成橡胶工业发展史
  人工合成橡胶的思路渊源于人们对的剖析和仿制,的诞生和发展取决于原料来源、单体制造技术的成熟程度,以及单体、催化剂和聚合方法的选择。此外,由于橡胶是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的等)的主要材料,因而它的发展又和战争对橡胶的需求密切相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诞生了,并且有少量生产以应战争急需。20世纪30年代初期建立了合成橡胶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多品种、多性能合成橡胶工业的飞跃发展。50年代初,发明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单体制造技术也比较成熟,使合成橡胶工业进入合成立构规整橡胶的崭新阶段。60年代以后,合成橡胶的产量开始超过了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的剖析和仿制& 1826年,M.法拉第首先对进行化学分析,确定了天然橡胶的实验式为C5H8。   1860年,C.G.威廉斯从天然橡胶的热裂解产物中分离出C5H8,定名为,并指出异戊二烯在空气中又会氧化变成白色弹性体。1879年,G.布查德用热裂解法制得了异戊二烯,又把异戊二烯重新制成弹性体。尽管这种弹性体的结构、性能与天然橡胶差别很大,但至此人们已完全确认从低分子单体合成橡胶是可能的。   合成橡胶的诞生& 1900年И.Л.孔达科夫用2,3-二甲基-1,3-丁二烯聚合成革状弹性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海上运输被封锁,切断了天然橡胶的输入,他们于1917年首次用2,3-二甲基-1,3-丁二烯生产了合成橡胶,取名为甲基橡胶W和甲基橡胶H。   甲基橡胶W是2,3-二甲基-1,3-丁二烯在70℃热聚合历经 5个月后制得的,而甲基橡胶 H是上述单体在30~35℃聚合历经3~4个月后制成的硬橡胶。在战争期间,甲基橡胶共生产了 2350t。这种橡胶的性能比天然橡胶差得多,而且当时单体的合成和聚合技术都很落后,故战后停止生产。   合成橡胶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年,美国的J.C.帕特里克首先合成了(聚四硫化乙烯)。利用的方法合成了 2-氯-1,3-丁二烯,制得了。1931年进行了小量生产。苏联利用的方法从酒精合成了,并用金属钠作催化剂进行液相,制得了丁钠橡胶,1931年建成了万吨级生产装置。在同一时期,德国从出发合成了丁二烯,也用钠作催化剂制取丁钠橡胶。30年代初期,由于德国H.施陶丁格的大分子长链结构理论的确立(1932)和苏联H.H.谢苗诺夫的链式聚合理论(1934)的指引,为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聚合工艺和橡胶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改进。在此期间出现的代表性橡胶品种有:丁二烯与苯乙烯共聚制得的,丁二烯与丙烯腈共聚制得的。1935年德国法本公司首先生产丁腈橡胶,1937年法本公司在布纳化工厂建成丁苯橡胶工业生产装置。丁苯橡胶由于综合性能优良,至今仍是合成橡胶的最大品种,而丁腈橡胶是一种耐油橡胶,目前仍是特种橡胶的主要品种。40年代初,由于战争的急需,促进了丁基橡胶技术的开发和投产。1943年,美国开始试生产,至1944年,美国和加拿大的丁基橡胶年产量分别为1320t和2480t。丁基橡胶是一种气密性很好的合成橡胶,最适于作轮胎内胎。稍后,还出现了很多特种橡胶的新品种,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1944年开始生产,德国和英国分别于40年代初生产了聚氨酯橡胶(见)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日本占领了马来西亚等天然橡胶产地,更加促使北美和苏联等加速合成橡胶的研制和生产,使世界合成橡胶的产量从 1939年的23.12kt剧增到1944年的885.5kt。战后,由于天然橡胶恢复了供应,在年间,合成橡胶的产量在432.9~893.9kt范围内波动。   发展新阶段& 50年代中期,由于发明了齐格勒-纳塔和锂系等新型;石油工业为合成橡胶提供了大量高品级的单体;人们也逐渐认识了橡胶分子的微观结构对橡胶性能的重要性;加上配合新型催化剂而开发的技术,使有效地控制橡胶分子的立构规整性成为可能。这些因素使合成橡胶工业进入生产立构规整橡胶的崭新阶段。代表性的产品有60年代初投产的高顺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简称又称合成天然橡胶;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又称;及高顺式、中顺式和低顺式-1,4-聚丁二烯橡胶,简称。此外,尚有溶液丁苯和乙烯- 丙烯共聚制得的等。在此期间,特别橡胶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合成了耐更高温度、耐多种介质和溶剂或兼具耐高温、耐油的胶种。其代表性品种有和新型等。60年代,合成橡胶工业以继续开发新品种与大幅度增加产量平行发展为特征,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橡胶,如液体橡胶、粉末橡胶和等,其目的是简化橡胶加工工艺,降低能耗。到70年代后期,合成橡胶已基本上可代替天然橡胶制造各种轮胎和制品,某些特种合成橡胶的性能是天然橡胶所不具备的。   合成橡胶的产量,1950年约达600kt,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化工高速度发展,相应的合成橡胶产量也几乎是每5年增加 1000kt左右(见表)。到1979年突破了9000kt,达到高峰,1980年产量开始下降,以后几年稳定在8000kt左右,约为天然橡胶产量的两倍,合成橡胶的年产能力约达12Mt。 合成橡胶工业发展史  参考书目  G.S.Whitby,Synthetic Rubber, 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54.&
配图/合成橡胶工业发展史
相关连接/合成橡胶工业发展史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8:21:18
贡献光荣榜您当前的位置为: >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历程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历程
&&& 一、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起步与发展现状
  2004年,是中国天然橡胶成功引种100周年。1904年,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边塞伟男”的民主革命志士、云南干崖土司刀安仁先生,从新加坡购进热带树种巴西三叶橡胶树苗8000余株,种植在现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新城乡凤凰山,目前仍存活一株。成功引种巴西三叶橡胶树,奠定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基础,云南也因此成为中国天然橡胶的最早引种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业待兴。橡胶是一个国家国防和工业建设的重要战略物资,然而,截至1951年我国年产干胶不足200吨。远不能满足国防和工业建设的需要,国外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封锁禁运。为保证国防和工业建设的需要,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第100次政务院会议作出“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扩大橡胶的种植,其中在云南发展100万亩。从此,云南农垦担负起了发展橡胶种植的历史使命。转业官兵、科技人员、归侨侨眷、城市青年、支边农民,二十多个民族,数十万人参与了这一伟大事业的开创和建设。50多年来,经过三代垦荒植胶人的开发建设,在滇南、滇西南边疆的7个地州(市),27个县内建立了40个国营农场,其中主营和兼营天然橡胶的农场26个。至2003年,全省天然橡胶种植总面积达到363.39万亩。云南农垦植胶面积180.93万亩,民营植胶面积182.53万亩;全省天然橡胶投产总面积184.53万亩,总产干胶22.34万吨,平均亩产121公斤,其中:云南农垦橡胶投产面积110.56万亩,干胶总产量14.08万吨,平均亩产干胶127.36公斤。云南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7%,投产面积占全国的29%,干胶产量占了全国的40%,而且植胶技术先进配套、特色明显,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直接生产成本较低,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云南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好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2003年世界天然橡胶产量为753.57万吨,我国产量为56.60万吨,占世界产量的7.5%,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之后,位居第五;世界天然橡胶的单位面积产量为每亩60.67公斤,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主产国是科特迪瓦,为每亩117.1公斤,号称“世界胶王”,中国排第四,为87.3公斤/亩。云南农垦2003年单位面积产量为亩产127.36公斤。其中西双版纳垦区,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十一年大面积亩产超过100公斤,近两年亩产突破1 30公斤水平。云南农垦单产已持续十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云南发展天然橡胶产业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是在国外学者认为不能种植橡胶的地区发展起来的。国外植胶权威人士认为,橡胶树只适宜在南纬10度和北纬15度以内的热带地区种植。《大英百科全书》认定:“橡胶树仅仅生长在界线分明的热带地区一一大约是赤道南纬或北纬10度以内……。”一些专家断言:“北纬17度以北不能植胶。”而云南南部位于北纬21度一一25度,云南农垦经过50年的艰苦探索,依靠科技突破禁区,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天然橡胶基地。但也要看到,云南南部的地理条件又有其特点。从宏观环境看,云南垦区远离赤道,地处热带北缘,种植区北纬最高达24度。但由于云南的地形条件,改变了气象要素的再分布,云南高原的北部有高大山体,形成了阻隔冷空气入侵的屏障;南部的海拔逐步降低,地形呈帚状展开,使暖气流可以长驱直入,造成气候地理分布的地带性改变,使热带北缘一直延伸进来,其两旁临近海洋,背依高原,偏居内陆,因而雨水丰沛,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台风之患,加之土层深厚肥沃,日温差大,干湿季明显,使云南垦区主要植胶地带的自然环境条件优于国内其它植胶区,创造了一个热带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
  (二)产业基础好,技术、组织、人才优势明显
  云南农垦坚持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从主要对橡胶的研究拓展到对其它热带经济作物、农牧业、机械、化工、医疗等多行业的研究,共取得了340多项科研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橡胶研究方面,成功地突破世界传统植胶区,实现橡胶北移。巴西橡胶树原产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是典型的热带乔木树种。为解决云南植胶抗寒高产问题,经长期试验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云南特色的橡胶树抗寒高产综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宜林地选择与环境类型小区区划;山地胶园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基本建设技术;选择、培育与推广良种;环境、品种、措施三对口植胶技术;橡胶树病害综合防治技术;适合云南橡胶树产排胶特点的高产割胶技术等。这项综合技术奠定了云南橡胶基地的基础,创造了世界植胶史上的奇迹。它的全面推广,不仅使橡胶树在热带北缘云南高海拔山地大面种植成功,而且成为全国的高产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橡胶树北移到云南大面积种植成功,是全国橡胶树大面积北移种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云南省农垦总局与华南热作两院、广东省农垦总局、广西和福建农垦局及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共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云南垦区橡胶树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1995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亿利达科学技术奖”。橡胶树优良无性系的引种、选育与大面积推广应用,1999年云南省农垦总局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及广东省农垦总局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国家开始对科研成果评奖以来,云南农垦在宜胶山地小气候研究、橡胶育种、栽培、植保、割胶、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共获国家及部、省级奖励的成果38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6项,获得部级奖励的成果1‘0项,获得省级奖励的成果22项。还有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地(厅)级奖励。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为云南橡胶高产基地建设和橡胶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云南农垦经过近50多年的创业和橡胶基地建设,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仅培养了一支思想业务素质好的管理干部队伍,也锻炼和造就了一支业务素质好的科技干部和职工队伍。他们通过实践,不仅熟悉橡胶生产,掌握了较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们热爱农垦事业,热爱橡胶事业,扎根边疆不怕困难,有艰苦奋斗的传统和勇于开拓的精神。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创造,使云南农垦事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在滇南高海拔非传统植胶区成功建立起我国的橡胶高产基地,创造出世界植胶史上的奇迹。50多年来,他们与边疆各族群众互相支援、互相帮助,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是稳定边疆、繁荣边疆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支队伍不仅是云南农垦今后经济发展和橡胶基地建设的宝贵财富,也是带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营农场为先导和主体的生产组织形式,一开始就具备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雏形。这种组织形式保证了我省天然橡胶生产具有较高的良种应用、栽培管理、割胶技术和产品质量水平。从基地建设开始,垦区就相应建立了橡胶等热作科研、推广、勘察设计、教学、质量管理等专门机构,在橡胶育种、割胶生理研究、割胶制度改革、病虫害防治、制胶工艺研究及新品种研发都取得显著的成绩。
  (三)直接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
  自1994年起,云南垦区已连续十年实现大面积的高产稳产,平均亩产巳超过120公斤,这种高产优势必然会带来低成本、高效益的企业经营效果,其市场竞争力优势明显。目前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斯里兰卡等主产国橡胶吨成本为660至700美元,折合人民币元,印度橡胶吨成本高达900美元。而云南农垦企业橡胶吨直接成本为4000元以下,明显低于国外水平。随着垦区高产、高效、低频采胶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国家日起免征天然橡胶生产的农林特产税,改征农业税,直接生产成本还可进一步降低。并且,通过组建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辅分离,整合优势资源,将医院、中小学移交当地政府,剥离企业的社会负担,广泛推行职工承包家庭经营,生产、生活、社会保障三项费用“三自理”,承包、核算、风险、盈亏“四到户”,种植计划、产品收购、技术措施、质量标准、病虫害防治、加工销售实行“六统一”,综合成本也将得到大幅度降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必将大大增强。
  三、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前景
  天然橡胶与及钢铁、石油、煤碳合称为4大工业原料的战略物资,近几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橡胶耗用量直线上升。上个世纪初,世界橡胶年耗用量仅5万吨,1950年达250万吨,1980年达1 350万吨,2000年达1700多35-"屯(其中合成胶1100万吨,天然橡胶650万吨、占40%),橡胶耗用量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天然橡胶以其独具的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力,及耐磨、耐撕裂、耐冲击、耐油、耐酸碱、耐腐蚀和缓冲性、粘合性、绝缘性好、密封性强、易加工等特点为其它物资不可替代,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天然橡胶又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作物,由于地域分布的局限性,天然橡胶成为一种资源约束型产业受到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国际橡胶研究小组认为,从2000年起全球天然橡胶呈整体供不应求趋势,2003年国际天然橡胶供应短缺量为64万吨,2004年将短缺78万吨,至2006年将短缺100万吨.从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内,供不应求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扩大.2001年起,我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天然橡胶进9国和消费国,国内供需缺口逐年加大,对进9的依赖性胶逐年增长。随着我国加入WT0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国内天然橡胶的需求还将迅速上升。天然橡胶具有广阔国内、国际的市场空间。
  天然橡胶是世界上公认的开发热带地区最好的人工生态系统。天然橡胶园是无污染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特有的保土保水功能,造林效果远远超过甘蔗、茶叶等热带经济作物,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目前,天然橡胶产业,已被国家列入西部大开发计划和全国农垦行动计划的五个具体行动计划之一。云南天然橡胶被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列入全省10个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整合重组范围,明确将天然橡胶产业列入生物创新工程和作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项目来抓。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胶份有限公司已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云南将通过首先整合云南农垦内部橡胶资源,进而整合全省资源,并通过国际合作,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进一步把云南的天然橡胶产业做大做强!
海南橡胶资讯
国内外橡胶资讯
版权所有 2007 海南省农垦总局
主办:海南省农垦总局办公室
海南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
开发维护:南海网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琼B2-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橡胶的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