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延不死是怎么死的?

当前位置: >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当初随刘备入蜀,屡立战功。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后,独当一面,抗击曹魏,果然不负刘备的重托。魏延是三国蜀汉中,地位仅次于五虎将之后的第六号人物。
&&&&&&&魏延不但作战勇猛过人,而且精通兵法,抱负不凡。在西蜀后期,他实际成了西蜀的支柱。他的悲剧不在于能力不足,而在于能力太强,又个性突出,不太循规蹈矩而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简介:情景再现 魏延是蜀汉一员骁将,有勇有谋,精明强干,是一位十分难得的人才。 刘备在世时,对他非常器重,把他 从牙门将军提升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之职。诸葛亮也十分重视他,把他看作军中支柱。后来,由于他屡立战功,被提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进...
   简介:文聘和魏延记载最清楚的一次单挑,是在刘备带着一群人准备去襄阳的时候。这天魏延就出来说话了,大概就是表扬刘备,雄才大略的,曹操不是个东西,大家要拥护刘备,铲除曹贼,就这么被...
   简介:其实魏延在一开始的时候深受刘备的重用,是蜀汉的名将,总是屡创战功也比较深得刘备的信任,有着镇远将军的称号。之后魏延随着诸葛亮北伐,在这个过程中魏延向诸葛亮提出“子午谷奇谋...
   简介:魏延是三国蜀汉中,地位仅次于五虎将之后的第六号人物。在西蜀后期,他实际成了西蜀的支柱。不管论武功还是比谋略,魏延都不亚于五虎上将,但却始终得不到重视。他的悲剧不在于能力不足,而在于能力太强,又个性突出,不太循规蹈矩而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简介:【金玉良言】如果部属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理应受到应有的处罚。简单的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让人心悦诚服。 【谋略故事】长沙太守韩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手下众将都十分憎恶他,但慑于权势,也只好屈从。当刘备遣关羽来攻打长沙时,韩玄把老将黄忠唤来,...
   简介:魏延 守街亭一职,正如当时蜀汉北伐军参谋本部所一致认为的那样,魏延是最合适的人选,是真正的尖兵。诸葛亮误用马谡,必然导致尖兵没有冲到前面去。 魏延自从被刘备委以重任,留守汉中以来,一直在蜀汉政权的最北方前沿阵地本土防卫,也就是镇守着蜀汉的北...
   简介:魏延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赞美成一位神,能掐会算,无所不知,似乎连天都听他的。书中说诸葛亮早就看出魏延头上长有反骨,天生就是个反贼,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是,诸葛亮对魏延的反逆要负相当责任倒是真的。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善养士卒,勇...
   简介:第1节 魏延脸谱 对魏延的死,电视剧《三国演义》完全照搬罗贯中小说的情节,说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企图篡权造反,阻拦北伐大军撤退,在大军面前狂叫:谁敢杀我!马岱依照诸葛亮生前授予的锦囊妙计,手起刀落,魏延人头落地。 看到这里,不了解正史的人,出了...
   简介:魏延 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他作为领导人,在人事问题上出现的失误也不少。 诸葛亮在人事问题上最大的失误是对魏延的处理。魏延曾慕刘备之名,在长沙杀了他的上司韩玄,救了黄忠来投刘备。诸葛亮一见面就要杀掉魏延,理由是:食其禄而杀其...
   简介: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当初随刘备入蜀,屡立战功。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后,独当一面,抗击曹魏,果然不负刘备的重托。 魏延是三国蜀汉中,地位仅次于五虎将之后的第六号人物。在西蜀后期,他实际成了西蜀的支柱。他的悲剧不在于能力不足,而在于能力太强...
最新?人物:是谁杀了魏延?三国历史上魏延怎么死的?
是谁杀了魏延?三国历史上魏延怎么死的?
  谁谋杀了?  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使东汉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时期。  风起云涌的历史舞台出现了众多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后,蜀汉的先主在的辅佐下,发动了进攻两川的战争。  蜀汉魏延在刘备和诸葛亮的手下,忠心耿耿。东讨西杀,多次担任先锋的要职。进川不久既被委任为汉中太守。可见刘备是十分信任魏延的。  就是这么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在征战一生的晚年,被自己的战友谋杀了。  笔者喜读《》每读至此,都被深深震撼,不免掩卷叹息。魏延的军事才能是不容置疑的,对刘备的忠诚和蜀汉大业的挚着也是有目共睹的。魏延为了刘备拼杀一生,到了晚年为什么自己甚至连累儿子都被谋杀了呢?  提起这一点和诸葛亮的人才观分不开,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在三国时期都是杰出的。千百年来他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化身。但是从《三国演义》的字里行间,仍不难看出,诸葛亮在用人上比、和刘备都略逊一筹。  三国之战,是人才大战。、张飞死后,蜀中人才匮乏,到了蜀中无大将,做先锋的窘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刘备死后,诸葛亮重用``扬仪。也就是说,重用自己的亲信,有才能的自己人。而对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魏延等人则缺乏热情。  失街亭,斩马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魏延在祁山之战的初期,提出过一个十分大胆的作战计划,他建议诸葛亮放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一贯战法。采用绕出子午谷,出斜谷,两面奇袭长安的计划。  客观的说这是一个有创意的计划。如果采用了这个计划,也许三国的格局就会改变,中国的历史就会是另一个样子了。  诸葛亮拒绝了,他为什么会拒绝这个计划呢?首先魏延的军事计划和诸葛亮固有的军事思想有冲突。他不愿意冒险,他不相信魏延,他抑制魏延,就可以给自己培养的接班人更多的机会。  诸葛亮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将自己的事业交给自己的学生马谡、、姜维等人,才是重要的大事。而此时的魏延,论资格、论能力,都在马谡、姜维之上。能否将权利和平移交才是诸葛亮考虑的大事。  同时,魏延和所有有才华的人一样,有一个通病,就是骄傲。魏延不能继承诸葛亮的事业,魏延的才华也就成为了诸葛亮为马谡、姜维等人扫清接班的障碍。  魏延是个将才,决不是帅才。但是仅仅为此而株杀魏延,也说不过去。  诸葛亮在安排自己的后事时,交给魏延的助手一个锦囊妙计,如果魏延谋反,由马岱谋杀魏延。  诸葛亮死后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自己的长史扬仪。病死五丈原。扬仪假传诸葛亮的遗命,不通知魏延就指挥军队撤退,结束了祁山之战。将魏延的部队暴露在敌人的打击之下。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就是号称蜀汉四杰的蒋宛和费纬,蒋宛是刘备早就要杀掉的人,在诸葛亮的一再保荐下才留下了一条性命。诸葛亮死后将自己的主要权利交给了他们。费纬在诸葛亮临终前往来穿梭,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特别是魏延和扬仪的死都和费纬有着直接的关系。这里已经有别人的论述,我就不多说了。  魏延认为扬仪的撤退是在葬送蜀汉大业。急忙调动军队堵截扬仪撤退的大队人马,迫使扬仪掉过头来继续祁山之战。扬仪和魏延交替上表,互相指责对方谋反。结果马岱按照诸葛亮的生前布置,谋杀了魏延。
分页:1/4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按理说,王亶望案这样严重的案子发生在眼前,应该足以惊醒皇帝的盛世迷梦。事实是
  刘盆子,太山郡式县人,汉太祖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之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更始三
  古代的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而且皇帝中间也是很多都是好色之徒,但是有这样一位
  扬州地处长江下游、京杭大运河沿线,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清朝时,这里既是工商业
  据说,在凯撒死前,罗马曾发生过许多不祥的预兆。首先,在凯撒出事前的几个月,曾
  真实的姜子牙虽然没有小说里的仙术,但其智慧,在中华5000年历史里能望其项背
  真实的姜子牙虽然没有小说里的仙术,但其智慧,在中华5000年历史里能望其项背
  从太空俯瞰地球,深邃的天幕上,大面积的海洋把它装点成一颗蓝色的玻璃球。蓝色的
& &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日&1908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山西长治市文物部门获悉,近日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在山西黎城县发现了一座距今800
  出土的青铜蟠螭纹盖壶纹饰精美、造型典雅,被专家鉴定为国宝级文物。网络配图  
  明朝为辽东边事错杀了两个人:一个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另一个是蓟辽督师袁崇
  官员联名奏请,首次南巡两过扬州  乾隆十四年(1749年)八月,两淮盐政吉庆
  纵观近人笔记野史或今人的著述论文,多将慈禧太后描绘成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才女
  近日翻阅一书,名曰《板桥杂记》,作者余怀,生活在繁华之都金陵,感慨明清历史变
  考古学家把一个微型相机放入墨西哥南部帕伦克考古遗址的一座早期玛雅古墓里。令人
  现实生活中,谄媚之事还时有发生。遇此,有人能慨而拒之,有人则欣然笑纳,有人接
  从江西星子县文物部门获悉,该县泽泉乡柏叶洪村发现一座400多年前的明代古墓,
  建筑带有土耳其风格,曾展出香妃画像  故宫百年大修&试点工程&武英殿已于今年
  得到专家的允许后,记者拿起一个棋子在手中掂量了一下,这种青瓷质地的棋子外形上
  曹真自小就骁勇善战,硬朗而有魄力。但是,他虽然有着赫赫的功绩,伐蜀之战却是他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沿海北上,很快打到了浙江。道光认为不能老被洋人欺负
  曹真自小就骁勇善战,硬朗而有魄力。但是,他虽然有着赫赫的功绩,伐蜀之战却是他
  西晋晋武帝时期,东北方主要的部族有两个,一个是乌桓,一个鲜卑拓跋。熟悉三国的
  打退了突厥对太原的进犯,起兵被李渊提上了日程,他的目标是西入关中,攻下长安,
  其实刘备伐吴就是指夷陵之战,这一战役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
  玉壁在南北朝时,是极为显要的军事重镇,是东魏和西魏扩展势力,向对方进发的咽喉
  万历朝鲜战争中朝日军力对比悬殊,在这场持续了七年的战争中,双方的兵力、人数和
  鸣梁海战是发生在朝鲜和日本之间战争,这一场战争发生在1597年,在这一场战争
  公元1626年的宁远大战,是明朝对抗后金连续八年失败以来的首次胜利,其在中国
中国古代的水战,当以赤壁之战名气最大,一则拜托《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的成功
  伴随着慈禧一路由简到繁,由果腹到铺排的吃喝之旅,各地负责接待这位太后的各色人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很好理解,攀上有权有势的亲家,成为皇亲国戚,谁
  说起中国古代的&十大丑女&,人们肯定非常熟悉黄帝的老婆&&嫫母;齐宣王的丑陋
  在《明史》中记载,大富豪沈万三因为拍朱元璋马屁,没拍好而遭朱元璋斥责和处罚。
  在《西游记》中,但凡出现的妖怪,几乎都有来历和去处,但是唯有花果山结义的七兄
  以往很多图书将慈禧太后描写成刁钻毒辣、不可一世的末世&女王&,这只是由于政治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一直是民间颇受欢迎的故事之一,但是关于这个故事,有着许许多
  在清宫戏中我们经常听到&老佛爷&这个称呼,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太监宫女,见了慈禧
  邯郸之战,白起为何数次拒绝指挥邯郸之战?是真的生病了还是因为觉得愧对长平之战
  《水浒传》有个高俅,踢得一脚好球,是北宋末年足球侠。&吹谈歌舞,刺枪使棒,相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个老理,而祖先留下来的历史遗产也会让后人坐享其成,吃
  历史上曹植七步成诗的美名一直流传至今,但其实还有很多牛人甚至能够三部成诗。那
  在杭州的历史长河中,李清照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她的诗词,既能写出&
  王夫之是明清两代的思想家,他的一生有很多著作流传后世,其中有一本《楚辞通释》
  宋玉是战国时期知名的楚国辞赋家,在中古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
  张元素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心地善良,至今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不少张元素行医故事。 
  张元素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心地善良,至今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不少张元素行医故事。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西汉政权刚刚建立
  王守仁即王阳明,生于公元1472年,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一生博闻多识,
  古希腊是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国家,那里的艺术家拥有很高的素质和发达的大脑, 其中
  卡文迪许简介实在不能概括这位18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充实而辉煌的一生。在卡文迪
  吴宓,一个拥有文学家、国学大师和诗人三种称号的中国现代学者。下面我们就来看一
  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生于公元1208年,字道古。他和李治、杨辉
  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王夫之强调直接美感,这是因为他受到了佛教禅宗的影响。王夫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也是一位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大师和
  《汉书》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一部史学上的经典著作,是中国第一部纪传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那么&十八&是指&女孩子长到十八岁时会有变化&还是指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著名的戏剧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人物。众所周知,他对后世的
  世人都知道《说文解字》,而这本闻名于世的巨著的作者就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经学家
  李峤,唐太宗时期出生,武后、中宗时期成名,成为了唐朝历史上著名的一位诗人。下
  贺知章是被人称作&诗狂&的,而且他为人放纵不羁,到了人生的晚年的时候,还特意
  贾岛是生活在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他的故乡在今天的河北省涿州。他的一生创造
  怀素和尚,一手狂草闻名天下,唐朝时期时著名的书法家,和张旭齐名,被称为&颠张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上将?蜀国第六强武将死的最冤千古奇冤?揭秘诸葛亮为何临死前还要遗计马岱杀死魏延
我的图书馆
千古奇冤?揭秘诸葛亮为何临死前还要遗计马岱杀死魏延
杨帆远航/文每每看点评三国的文章,当提到三国里谁死得最冤的时候,四大叔魏延(为什么叫魏延四大叔呢?额,估计得是八零后以上年纪的朋友才知道,哈哈)都排第一,为什么呢?四大叔可是五虎将死后,蜀汉的第一将啊,也就是和我们的诸哥有些意见不和,诸哥就在临死前还要留一条遗计给马岱,将魏延给宰咯。魏延一死,读者感觉蜀汉可是少了擎天玉柱啊,毕竟当时蜀汉已经将才不多了,魏延不管是资历武力值智力值都是蜀汉将领的头一名。从中也让很多诸哥的抨击者找到了抨击诸哥的理由,说诸哥妒贤嫉能,不会用人,死了还要杀了和他意见有不和的四大叔。那么事实确实如此吗?上文的说法是演义里的,那么咱们就先来看看演义里的魏延的大概经历:魏延的首次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一回,刘备军为曹操所迫,走至襄阳,刘琮听信蔡瑁之言不让刘备进城。当时魏延就挺身而出,大开城门招刘备军队入城,可是刘备为免惊扰百姓而决定不进城。后来魏延与文聘交战后,力孤投靠长沙太守韩玄。后来关羽攻长沙,与大将黄忠交战,韩玄认为黄忠战斗不力而要把他杀掉,魏延一方面因韩玄不重用他,不得志而积怨,另一方面激于义愤,便率吏民杀掉韩玄,投降刘备军。可是魏延到刘备营中,便被诸葛亮判断其脑后有反骨,是不忠之人,要把其处决,幸得刘备求情方才作罢。此后刘备率军入蜀,魏延随军前往,于刘璋的酒宴上奉庞统之命起身舞剑,意在乘隙杀死刘璋,但被刘璋部将阻止。攻雒城时为争功反陷入苦战,幸得黄忠所救。于马超进攻葭萌关时出战,击败马岱,却被败中求胜的马岱放箭射伤。于瓦口关之战中曾奉命援助张飞。汉中之战中无视曹操的招降而对曹操放箭,射中其人中,但被庞德杀退;战后被封为汉中太守。刘备逝世后,魏延随诸葛亮平定“南蛮王”孟获的叛乱。于诸葛亮北伐时献“子午谷奇谋”之策,但未被诸葛亮采纳;因此在奉命进攻箕谷时无视诸葛亮的军令,险些败北。于诸葛亮向天祈祷延命时进帐报告敌军入侵的消息,不慎碰倒主灯,导致诸葛亮的祈祷失败。诸葛亮临终前遗命杨仪统兵,魏延对此不满,于诸葛亮病逝后率军反攻杨仪,而杨仪则根据诸葛亮的遗计挑衅魏延,魏延大喝一声“谁敢杀我”后被潜伏在一旁的马岱所杀。总之纵观《三国演义》里的魏延是一位勇猛无敌,忠义无双,颇有计谋,虽然脾气有些暴躁,有些狂傲,可却也是一位难得的将才。可是诸葛亮却遗计把他给杀了,实在是不该,魏延也死得太冤了。可是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子吗?只能说大致相同,不仅魏延的生平改动很多,而且诸葛亮对魏延一直是很重用和偏爱的,这些真不是杨帆在胡说,大家大可再去翻翻《三国志》等史书,再来指出杨帆的不是便可。那么史书上的魏延生平是如何呢?《三国志》说魏延是荆州义阳人,也就是现在的湖南益阳。“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大概是刘备在荆州依附刘表而驻军新野的时候收编的土匪或者魏延是一群乡勇的头头,就类似于刘备当年组织乡勇抵御黄巾之乱一样。但魏延打仗是一把好手,“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当了刘备的中央警卫团团长。不久,刘备进位汉中王,政治军事中心将要迁到成都,这时候,需要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军事重镇汉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必定是张飞,张飞也以为必定是自己。刘备却破格拔魏延为都督,领汉中太守。让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担此边防重任,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为了消除大家的误会,刘备特地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会上,刘备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魏延在汉中做过十余年的太守,做的非常不错。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他这十年的市长在民间的口碑不错。现在汉中市的虎头桥还存有魏延的碑。近年兴起了旅游,杨帆也去汉中游览过,汉中市内还有一条街,是为了纪念魏延起的名字(中国的老百姓有良心啊,谁给老百姓做了点儿好事,后人总记挂着啊)。叫什么路?抱歉,杨帆忘记了,有汉中的朋友或去过汉中的朋友可以指点一二。而在真实的历史上,魏延并未随诸葛亮南征孟获,相反是一直在蜀汉的北疆防备曹魏的侵犯。魏延在汉中,常以“实兵结围”的战术,在蜀国的北部建立了一条坚固的防线,从侧面配合了刘备的东征与诸葛亮的南征,展示了突出的军事才华。而在诸葛亮北伐时,魏延也展示出了非常不错的军事才干,而且一直都很受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在驻汉中后,以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除了在一出祁山时,诸葛亮“违众议,拔谡”外,魏延一直被授以重任。建兴八年,诸葛亮派魏延率军西入羌中,入南安界,大破魏将郭淮、费瑶。建兴九年五月,司马懿令大将张合蜀无当监王平于祁山之南,自按中道向亮。诸葛亮遣魏延、高翔、吴班又大破司马懿军,有很大的斩获。不仅魏延一直受诸葛亮的重用,甚至可以说诸葛亮还是魏延的保护伞。魏延是从一个牙门将军,直接提拔成汉中太守,也就是从一个顶多就是一个营长直接提拔成为了军区司令员级别的高官。魏延在短短数年之间就完成了自己事业的三级跳。当然,急剧地蹿红也使魏延的个人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权力如此唾手可得,魏延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他的性格变得或者说是一直就很嚣张跋扈,狂傲自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文人出身的诸葛亮,在魏延眼里估计也就是个学院派人物,按现在话讲就是“砖家”、“叫兽”之流。不过,诸葛亮毕竟是顶头上司,尽管心中不以为然,但也不太敢造次。可自诸葛亮之下的一干同僚,魏延可就丝毫不给面子了(“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三国志》)。在这杨帆可以举个例子。有位同志叫刘琰,他可是蜀汉政权的元老人物,早在刘备领豫州牧的时候,就已经随之南征北战(“先主在豫州,辟为从事”)。有趣的是,尽管久在军中,可刘琰同志却从不上阵杀敌,只是在后方做做心理辅导,搞搞文艺活动,丰富一下士兵的业余生活(相当于现在的文工团团长)。对于刘琰这位文艺骨干,军旅出身魏延是很有偏见的:军人的职责是杀敌,要跳舞回家跳去。有次刘琰在军中准备文艺节目,恰被魏延撞见。一个大男人领着一干女子成天在舞台上骚首弄姿,成何体统,魏延气不打一处,破口大骂。中国人是很讲究排资论辈的,一位政坛元老被一名后生面叱,肯定是很难下台。不久,刘琰就在诸葛亮面前参了魏延一本(“与魏延不和,言语虚诞”)。其实,魏延平时的霸道作风,诸葛亮是有耳闻的,但诸葛亮念魏延是个人才,因此一直未有问罪(“凭魏延之骁勇”《三国志》)。刘琰的密本,让诸葛亮左右为难。权衡再三,诸葛亮觉得北伐在即,搞娱乐应该让位搞军事的,于是给刘琰安了一个造谣的罪名,遣送回了成都(“亮责让之,於是遣琰还成都”)。当然了,魏延此举可谓是大快人心,打战就是打战,你刘琰搞这些莺莺燕燕,还是回成都去搞没人管你。如此看来,正是诸葛亮这把无形的幕后保护伞,魏延得以躲过刘琰的“政治挑衅”。不过,魏延同志嚣张的气焰并未因此收敛,反而愈发目中无人,甚至连诸葛亮的秘书杨仪,竟也不能幸免。《三国志》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毎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虽然开军事会议并非要求一味地斯文端坐,但拿刀在别人头上晃,行为显然有些不妥。杨仪是文人出身的,“小宇宙”比较脆弱,经此恐吓,往往都是梨花带雨(“仪泣涕横集”)。每每遇此剑拔弩张情景,诸葛亮总会拉着委屈的杨仪,蹲在军营外的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不发一语,然后再回营吃饭,当没事发生过。怎么样,是不是想想杨仪当时的处境,你都替他委屈?魏延若是只在刘琰、杨仪等一干文人面前耍耍横,那倒也就罢了,可他却把跋扈的作风带到了军队,这自然引来了军界同僚的不满(“平日诸将素不同”《三国志》),王平就是其中最大牌的一位。这位王平同志,是蜀汉后期少有的将才,马谡失街亭正是他的临危不乱,才使得北伐队伍不致溃不成军。更可怕的是,在他的手下,还掌管着蜀汉精锐特种部队“无当飞军”。恰王平这人又“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三国志》),也就是性情狭隘,对轻视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对于这样一位权重人物,魏延依然是我行我素,一副颐指气使的派头,王平苦于诸葛亮这把保护伞的庇护,也只能隐忍不发(后来杨仪能平息魏延的“叛乱”,正是得到军方王平的大力支持)。更有意思的是,魏延的嚣张行径不仅在蜀汉军政两界引起“公愤”,甚至连远在东吴的孙权也忍不住插上两脚(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冷兵器时代,魏延的离奇“事迹”居然风传到了东吴,可见官员意见之深)。有次,孙权宴请蜀汉的外交使节费祎,酒欢之余,忽然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魏延,牧竖小人也。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三国志》)。孙权的话讲得相当有艺术:魏延是个祸害,应该尽早除之,不过,这是你们蜀汉的内政,我也就是借个酒兴说说罢了。当然,对于孙权的这通“酒后胡言”,诸葛亮又一次充当了魏延的保护伞,只是一笑了之,并未对其有所惩治。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把万能的保护伞,五丈原上诸葛亮终于大限将至。对于自己仙去之后魏延的命运,诸葛亮很是揪心。于是,秘密地招来长史杨仪、司马费祎和护军姜维等人,开了一个通气会:你们几个赶快回去赶紧动员各部整装退兵,魏延同志负责断后,如果魏延不肯听命,就随他的便吧(这个语境有点类似当年毛主席讲: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林彪如要叛变就随他去吧)。其实诸葛亮是很了解魏延脾气的,此时他这话已经是充满了无奈,因为他知道以魏延的性格,必不得好死。可是就算死前诸葛亮依然还担心个性偏激的杨仪事后会对魏延进行政治清算,于是飞鸽传书给成都的后主:退军之后剥杨仪军政权力,命温和派领袖费祎掌管政府事务。(“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为尚书令,仪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这里还要强调一点,为什么诸葛亮要魏延断后呢?是想让他去死吗?不是,这更相反是相信魏延的能力,就如曹操征张绣失败后,贾诩对张绣说曹操必留精兵猛将断后,让张绣不可追击。这是同样一个道理,负责断后的一般都是智勇双全的良将。可以看出,充当保护伞的诸葛亮为保存魏延,可谓设下重重机关。如果事情顺着诸葛亮的安排,魏延也许会得到善终的。可是,诸葛亮陨落五丈原,狂傲的魏延天真认为自己展示才华的机会来了,居然打着北伐的旗号胡来。殊不知,他最大靠山已经倒了,没有诸葛亮从中周旋,杨仪、王平终于开始秋后算账,一刀拔了这个“眼中钉”。诸葛亮死后,杨仪,姜维他们商议让谁去和魏延说,最后选出了费祎,费祎便去和魏延说,魏延不肯断后,说我魏延凭什么给他们断后,丞相死了还有我魏延在,为什么要退兵,由我带兵继续北伐,费祎知道事情不对就和魏延说我去和他们商量一下。魏延答应了,费祎拔腿就跑,魏延才知道我怎么能让他走呢,魏延就先退兵往南走,一路之上毁掉了所有的桥和路,并且写信给后主刘禅说杨仪反了,而杨仪也给后主写信也是说魏延反了,而费祎就对刘禅说杨仪是个文人,是个书呆子怎么可能造反。刘禅就让蒋琬带兵去堵截魏延,而杨仪也同样去拦截魏延,王平也去找魏延,并且追上了就对他带的兵说丞相刚死你们就这样,那些兵一哄而散,没剩几个,而魏延只能带着亲信往南走,到了汉中被马岱斩其首级,给了杨仪。杨仪估计是当年被魏延虐得太厉害了,心理变态的拿着魏延的头当球踢,还上奏刘禅灭了魏延三族。不过可以肯定一点的是魏延并没有反叛,如果他反叛的话他大可直接率队去投魏,而不是回成都。倒是那个杨仪不能为相后,后悔没有率兵投魏,并上书诽谤朝廷,终被流放,最后自杀。所以说魏延并不是被诸葛亮遗计杀的,他的死是自己作的。而上文《终极干货 这些证据 能证明诸葛亮再活20年就能统一中国》中,我说哪怕诸葛亮用他的综合打击体系,最终统一了中国,蜀汉这个一统的朝代也会迅速灭亡。从此文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那就是诸葛亮确实没有一个好的继承者,魏延狂傲不易相处,杨仪就是个小人,姜维也未能学习到诸葛亮综合打击体系的精髓,而且当时还是个没什么大功劳的降将,根本上无法服众。而诸葛亮的真正厉害之处在当时那个条件下根本上得不到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继承。因为门阀势力依旧强大,诸葛亮一死,后面的人必压不住那些门阀。其实邓艾偷渡阴平虽然成功了,可是蜀国却依然有一战之力的,为什么会速降呢?还不就是那些门阀纷纷劝刘禅投降,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是谁做皇帝,他们的家族利益都不会受影响,相反在新皇帝那还会有劝降之功。而关于魏延还有一处被后人争议不休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子午谷奇谋。那么到底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能否可行呢?请看下文分解。
发表评论:
馆藏&10628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魏延不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