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要允许学生上课看小说带手机吗

高中学生手机管理规定
高中学生手机管理规定
学习啦【规章制度】 编辑:惠燕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高中学生,手机就是一个大的诱饵,在学校学生手机应制定怎样的管理规定?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高中学生手机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学生手机管理条例
  1、学校不提倡学生把手机带入校园,更不提倡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确实需要带手机的,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如有丢失由学生个人负责。
  2、学生确实需要带手机的,由家长填写正式申请表,经班主任和学生处批准后方可带入。申请表一式三份,家长、班主任及学生处各一份。
  3、学生进入教学区(教室楼、实验楼、会议室)严禁使用手机,有携带手机的同学必须让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上课和课间时间(含晚自修)不准使用手机。
  4、考试期间任何人不得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一经发现,一律视为作弊。
  5、住宿生晚上熄灯后,应将手机关机或设为静音状态,严禁在熄灯后,使用手机在宿舍聊天,听音乐、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
  6、若学生违反上述有关规定使用手机,在场的老师应当接收手机,并及时将手机等转交给班主任处理。
  7、一个学期内出现两次以上(含两次)违规使用手机者,学校取消其带手机进校园的资格,并视情节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
  一、危害性
  1、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很多身体机能还不健全,手机辐射危害学生发育,影响身体健康,造成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的明显下降,听觉受损,免疫功能失调。
  2、学生利用手机撒谎欺骗老师和家长,有的学生还以短信的方式捉弄老师和同学,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3、手机上网、QQ聊天、网络游戏、电子书等功能,以及不良短信,手机的黄、赌、毒,毒害青少年。
  4、学生晚上躲在被窝里使用手机收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深夜不睡,干扰他人休息,降低学习效率。
  5、课堂上手机铃响,课上听音乐,收发短信,扰乱了教学秩序,影响了听课效率,蔑视老师劳动。
  6、学生防范意识差,社会闲散人员觊觎学生手机,危及人身安全,利用手机联系外来人员,容易滋生事端,出现安全隐患。
  7、在考试时,学生利用手机作弊,严重败坏考风,破坏学风,影响了应有的考试评价。
  8、手机消费,增加父母经济负担,学生之间课余时间比手机好坏,助长学生的攀比之风,出现享乐思想,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心态。
  9、手机的使用加速中学生社会化,手机成为中学生男女生交往过密的帮凶,严重影响学业,不利于中学生成长。
  二、管理规定
  针对以上携带手机对学生的危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
  1、凡实验中学在校学生,一律禁止将手机带入校园,在校园内的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不得携带和使用手机。
  2、学校的管理人员,包括领导、老师、职工、保安、公寓辅导员,一旦发现学生携带手机,一律收缴,收缴的手机交由学校统一封存,中考结束后统一归还。
  3、携带手机的学生,屡教不改或不服从学校管教的,责令家长到校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并和学校签订相关协议。
  1、学校原则上禁止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上学期间家长需要联系学生可通过班主任帮助联系,学生需要联系家长的可通过学校年级组办公室电话联系。
  2、确有特殊情况需使用手机的学生要在父母双方签名同意后,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校方校有权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3、经同意携带手机的同学,要求遵守以下规定:
  所带手机只能在学校自动铁门以外的区域使用,进入校园后必须关机;在校园内需与家长联系的仍然通过班主任或年级组办公室电话进行,不得使用自己所带手机;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如有违反即取消其使用资格,并给予年级通报批评以上纪律处分。
  4、考试期间任何人不得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一经发现,一律视为作弊行为,并给予学校通报批评以上处分。
  5、借用他人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在规定的教学场所使用的,一经发现,其使用者与所有者一并处理。
  6、手机使用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按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处理。
高中学生手机管理规定相关文章:
本文已影响 人
[高中学生手机管理规定]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2524人看了觉得好
1592人看了觉得好
770人看了觉得好
【规章制度】图文推荐近八成高中生有手机 你同意让孩子带手机上学吗?--浙江在线-嘉兴频道
新闻热线 8
热线传真 2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文字:  &&&&&
近八成高中生有手机 你同意让孩子带手机上学吗?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
  给孩子配个手机,可以让家长和住校的孩子每天保持联系,一解“相思之苦”,可是孩子能管住自己不用手机玩游戏吗?不给孩子配手机,有时家长即使在校门口,面对众多穿一样衣服的学生,找起人来还真不方便。电影《手机》说的是男人的烦恼,而中小学生和家长们也有着手机该如何使用的烦恼。刚过去的双休日里,嘉兴第五高级中学的操场上,300多名学生排队“拗”出一个造型:左边是一个“NO”,右边是一个最老款的手机模样,以此呼吁在校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手机,对校园内的手机使用不良习惯说不。这次以“行为艺术”发出的呼唤,基于此前学生们进行的一项调查。
  虽然手机禁止被带进校园,但是面对学生们的“暗度陈仓”,师长们态度如何?有47%的学生说自己遇到的老师坚决表示反对;有44%的学生说老师赞同学生在教学区域以外的地方使用手机,学生们在调查问卷的后面特地跟了一句:“这样开明的老师,我们大爱……”另外9%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老师每次都视而不见。
  此次问卷调查还专门设了家长卷。有62%的家长明确反对孩子带手机进校,21%的家长表示支持孩子带手机进校,另外17%的家长表示无所谓。有83%的家长表示自己清楚学校有关手机的校规,52%的家长认为手机对孩子的学习弊大于利。26%的家长表示自己经常和孩子用手机联系,38%的家长偶尔用手机和孩子联系,另外36%的家长从不和孩子用手机联系。
  既然“堵”不住,那该怎样管理孩子的手机呢?问卷调查请家长提建议的时候,三分之二的家长认为,手机可以带到学校,但是在教学区域内必须关机,回到寝室或出了校门后可以开机,毕竟手机是现代通讯工具,有手机联系起来要方便一些。有意思的是,记者在暑假里采访我市一些高考优秀学子时,几名高考分数顶尖的学子告诉记者,他们的手机是直到高考甚至高考以后才买的。此外,也有家长发出呼吁,手机制造商们应该针对孩子设计制作功能最简单、样式最简朴的手机,以减少家长和孩子以及学校关于手机使用的烦恼。
  “我们班那个张某某呀,数学题目老是做不出来,可她用的手机,比我们校长还高级呢!”这是记者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听多名学生发出的感慨。手机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备品,但是,对于必须要专心于学习的中小学生来说,手机显然有不少让师长们担忧的问题。手机造型越来越时尚,让一些学生产生攀比心理;功能越来越完善,不仅能打电话发短信,还能拍照、上网玩游戏、发微博……淡定功底相对欠缺的学生,他们在上课间隙能“hold住”自己不去用手机的其他功能?
  基于上述原因,多数中小学明确规定学生不准带手机进校园。但现实情况如何呢?嘉兴第五高级中学心理社团缘心社的学生们在不久前对嘉兴一中、嘉兴高级中学、秀州中学及高中园区内的部分高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77%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其中有61%的学生表示自己只在回到寝室后才使用手机,只有7%的学生会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还有17%的学生会在无聊的自修课上使用手机,有5%的学生会在课间使用手机;有44%的学生表示自己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25%的学生使用时间为2个小时左右,2%的学生表示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
  对于“手机最常用来干什么”这道多项选择题,61%的学生表示用来与人联系,45%的学生选了“娱乐”,只有7%的学生表示用来辅助学习,2%的学生表示用来当闹钟和拍照。使用手机是否对学习产生影响?30%的学生认为的确有影响,46%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另一部分学生表示没有比较过。
记者 沈爱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后发表评论。
&&&&图片中心
?&& <font color="#17-01-21
?&& <font color="#17-01-21
?&& <font color="#17-01-21
?&& <font color="#17-01-21
?&& <font color="#17-01-21
?&& <font color="#17-01-21
?&& <font color="#17-01-21
?&& <font color="#17-01-21
?&& <font color="#17-01-20
?&& <font color="#17-01-20
?&& <font color="#17-01-20
?&& <font color="#17-01-20
?&& <font color="#17-01-20
?&& <font color="#17-01-20
?&& <font color="#17-01-20
?&& <font color="#17-01-20
消防十八大保卫专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热议:12名高中生在校带手机被学校劝退|高中生|劝退_新浪教育_新浪网
热议:12名高中生在校带手机被学校劝退
  高中生带手机被劝退
小智的手机
家长出示的处分通报。
  今年3月初,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下称沧州一中)12名高中生因在校携带或使用手机陆续被劝退,随后引起热议。22日,沧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已经确定该校12名高中生因携带或使用手机被劝退后暂未返校,教育局已介入调查。
  昨日上午,多名被劝退学生家长称,已多次找学校协商未果,孩子至今没有返校。昨日,沧州一中微信公号就此事件发布声明称,维持对12名违纪学生的处理决定。“严肃执行校规,体现了学校为大多数学生负责的担当。”
  一学生手机放音乐被劝退
  “孩子不该上高中玩手机,但就这么被劝退了,我们还是接受不了。”高一学生小志的父亲季先生说,3月9日下午4点下课后,孩子给家里打电话时被学校发现,当天就通知家长领孩子回家,17日正式接到学校通知“被劝转学”。
  小志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2月29日,老师只在班上简单说过‘以后玩手机就要被劝退’。3月9日,我身上没钱了,趁下课时间,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就被学生处的人发现了。”
  “我们家孩子下课时候,拿着手机还没有打电话,就被学生处工作人员发现了,被通知劝退。”高三学生小曹的父亲告诉新京报记者,3月15日前后,学校正式通知家长给孩子转学,高三学生可以回沧州一中参加,但是不能返校学习。
  “我家孩子在课余时间练舞蹈时,用手机放音乐,学生处工作人员看到之后,就通知家长领孩子回家。”高二学生家长左女士称,接到通知后,12名学生的家长曾找学校协商让孩子返校学习,均被拒绝。
  多位家长还称,2014年下半年,沧州一中曾与联通公司合作允许学生带手机,许多学生因此购置了手机。现在学生又因在校携带手机被劝退,家长们感到疑惑。
  季先生说,孩子被通知劝退后,自己和其他家长多次问学校劝退学生的依据,相关工作人员当时回复称,“学校学委会上,校长提出‘用手机的学生就要被劝退’后,参会人员没有反对,就通过了。”
  校方承认此前允许带手机
  20日下午,记者就此事多次联系沧州一中校长刘月廷和办公室律姓主任,未得到明确回应。
  22日,沧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回复称,目前已经确定沧州一中12名学生因携带或使用手机被劝退在家,教育局已就此事介入调查。
  昨日,沧州一中微信公众号就此事发布声明。声明中称,沧州一中2014年9月搬迁新址,在校生人数达6000人,管理模式由原来的走读变为现在的全封闭全寄宿制管理。
  声明称,一开始学校允许学生带手机,和联通公司合作,是为保障学生与亲人通话。
  “联通公司免费提供定制手机,学生自愿选择使用。此定制手机可定时开通信号、不能上网、只能打接电话;为便于管理,禁止学生自带手机进校园。自 2014年10月开始,部分学生开始使用定制手机。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手机并未达到学校限时使用、不能上网等要求。因此,校方与联通公司商 定,2014年11月开始,停止使用定制手机,增设磁卡电话,满足学生亲情通话需求。”
  昨日,高一(3)班小志的班主任韩老师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此前,学校和联通公司确实定制了一款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限定中午和下午下 课半小时左右有信号,后来发现联通公司不仅没有准确限制信号,该手机还能上网,学校才规定“学生在校带手机如被发现,将留校察看”。
  校方维持12学生违纪处理
  今年,禁令升级。声明中称,搬入新校区后,先后出现多起因手机引起的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如有学生利用手机登录不良网站,个别学生甚至利用 手机偷拍他人隐私或下载色情图片、视频;有学生利用手机在考试中群体作弊;有学生乱拉电线为手机充电,造成安全隐患;很多学生晚休后用手机上网、聊天、听 音乐等,严重影响了自己和他人的休息。很多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向校方多次反映,强烈要求校园禁止携带和使用手机、MP3、iPad等。
  “我校积极回应广大家长的关切,决定严格处理学生使用或携带手机问题,并将相关要求通过家长会、班会和《致家长一封信》多次告知广大师生和家长,这一举措深得广大家长的正面回应。”
  韩老师对新京报记者表示,2月29日当天,已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传达了学校的上述规定。几天后,小志带手机被学校发现,便被劝退了。
  昨日,多位被劝退学生的家长称,孩子们被劝退后,家长一直向各级教育部门反映此事,至今没有接到返校通知。
  沧州一中声明称,此次处理12名手机违纪学生,学校是在多次告知、教育无效的情况下,“为维护大多数学生利益而做出的无奈之举。”事后,校方已将情况向市教育局做了详细说明。
  沧州一中表示,将维持对12名违纪学生的处理决定。“严肃执行校规,体现了学校为大多数学生负责的担当。教育不是万能的,惩戒本身也是一种教育。”
  ■ 焦点
  劝退“玩”手机学生合理吗
  专家认为违反教育法,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广西、江西等地都曾有学生因持有手机,被学校开除。事后媒体采访校方,校方多解释“用手机影响学习环境”。
  此后,学生被开除事件多无后续报道。
  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日起执行实施的《河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第三十七条规定,对违反中学生守则和校规校纪或犯有错误的学生,应耐心批评教育,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不要轻易处分;不应以停课、劝退等形式剥夺学生学习权利。
  该细则第三十八条还规定,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可由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研究作出;给予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处分或撤销处分时,需经校务会议讨论通过,校长批准;给予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处分的,除经上述程序外,还须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殿学认为,依照教育法的授权,沧州市第一中学在行使作出劝退或变相开除学籍处分时,应该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沧州市第一中学 仅因为学生携带或使用手机就劝退或变相开除学籍,于法无据,没有法律法规规定携带或使用手机行为属于应该开除学籍、剥夺受教育权的行为。在合理性上,要求 行使权力的部门在达到管理目的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伤害,同时还要合乎情理。学校完全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加强管理等软手段进行解决。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沧州一中所规定的“学生在校带手机一经发现,将被劝退,甚至被开除”。处罚过重,违反了教育法等法规。
  熊丙奇解释说,当前的校规制定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学校总以为把校规告诉学生,让学生遵守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不知这本身就存在问题。“根据教 育法规定,校规应该由学校、学生、家长共同来制定,学校单方面制定的校规往往带有强烈的行政意图而不是教育意图,其结果是没有维护学生的利益,效果也可能 适得其反”。
  王殿学和熊丙奇建议,对于这一处分,学生可提出申诉,当地教育部门应介入调查。“被劝退的学生可向行政部门申诉,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新京报见习记者 张建
  原标题:河北12高中生携带或使用手机被劝退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3653人已测试
714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学生手机铃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