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赞美母亲的诗句是什么么

《中国诗词大会》:古诗词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 - 简书
《中国诗词大会》:古诗词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
文:安奕婷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终于落下了帷幕,我忙中偷闲,间断性地看了后面几期。选手的题目我也能答上来几道,心中不免也会升起一份自豪感。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虽然不是科班出身,总也是自学成才,手握国家承认的成人本科文凭。自是对古诗词有所了解,也甚是喜欢。看诗词大会,听到专家老师们的精彩点评与分析,你会学到很多新的知识,重新领略到诗词的魅力。比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蓝”并非蓝色的蓝,而是一个名词,一种植物的名字——蓝草,它可以用作染料,“绿如蓝”,与上句的“红胜火”是相对应的。一道考题是要求找出“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里的错别字,这道题很多人都答错了,当然也包括我。点评嘉宾王立群老师透露,《还珠格格》里琼瑶写错了,她把“陵”写成了“棱”。很多人感慨:原来我们被电视剧带偏了,跟着错了这么多年!如果不看诗词大会,还不知会错到什么时候呢。……诗词大会不仅让我们增长了许多知识,更让我们欣赏到无数选手的才华,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比如武亦姝、陈更、李宜幸、张淼淼、彭敏,他们都是诗词大会中的佼佼者,几度角逐擂主。每个人都沉着冷静、落落大方、气度不凡,这也正是熟读古诗词长期以来在他们身上所形成的一种气质。说到这儿,不得不重点说一下武亦姝,她和四期擂主彭敏的最后冠军争霸赛最为精彩,我想看了那一期人一定都会为他们喝彩,都会为选手的精彩表现而深深折服。最后武亦姝略胜一筹,最终登上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的宝座。武亦姝,这个年仅16岁的少女,她是上海复旦附中的一名在读高中生,不得不说,她诗词储备量之大,也许真的是无人能及。而她的从容淡定、平和的心态无疑不是她取胜的关键性因素。在这季比赛场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些高学历高知识的选手,也看到了平民老百姓的风采,他们不分年龄、民族、学历与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人。他们共同拥有热爱诗词的心,并且饱受诗词的艺术滋养,从而在现实中展现自己的诗意人生。一位叫王子龙的老师从百人团冲出,与才女武亦姝大玩“飞花令”,最终因为说了一句重复的诗句,而打乱了思绪,败下阵来,可是他虽败犹荣,他说参加诗词大会的目的就是想让他的学生们关注诗词,更好的学习古诗词。还有一位普通农民白茹云,她从诗词中获得力量与癌症抗争,更是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静激动地说,正是他们的言行践行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正是他们的取舍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妙义。“我们诵读千载以上的诗词,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通过这场古诗词的盛宴,我想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各有收获。董卿接受采访时说,“诗词是一种情怀,现在生活节奏变快,很多东西被我们忽略或遗忘,但古诗词一直浸淫在我们的血脉里。”是呀,如果一个人只是从出生到死亡来计算生命的长度,每个人都是区区的几十年,多则不过百年;可是如果忽略这种肉体的生死,只从精神与血脉的层面看,从汉字与古诗词的传承上看,我们的生命早已跨越了千年。记得上中专时,语文老师每次上课都会在黑板的一角送一句名诗给我们,正因为此,每次语文课我们都充满了期待。有一次,他在黑板上写道:“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并告诉我们有一位姓“周”的老师,就引用这首诗把孩子取名叫“周自横”,多么洒脱的名字呀!从此,我就喜欢上了这句诗,也永远地记住了这句诗。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有了古诗词的记录本,开始喜欢上了诗词,后来才自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我的喜欢,孩子们耳濡目染,对古诗词也情有独钟,女儿在六年级参加“新华杯”双语阅读比赛中取得了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们在一起会分析李白的豪放洒脱、杜甫的忧国务实,感叹苏东坡的哲理人生、李清照的婉约才情,更是对毛泽东大气磅礴的诗词而产生深深地敬佩。儿子在幼儿园中也表现不俗,当老师问道有谁知道关于黄鹂鸟的诗句,儿子便举起手,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们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带孩子出去旅游,走进大自然之中感受四季的变化,领略各地的文化风情。车行驶在路上,闲来无事,我总会和孩子们一起玩玩古诗词的“飞花令”或是来一段成语接龙,孩子们都乐在其中。高晓声说“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我虽不同意他所说的“苟且”,但我们的生活的确需要诗与远方。远方自不必说,可以让你身心愉悦,而诗词不仅可以让你变得淡定从容、充满力量,更能让你从中学到生活的智慧。今天是元宵节,最后送上欧阳修的这首有关元宵节的抒情诗,再一次领略古诗词的魅力。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爱好读书,写作!两娃宝妈,与孩子一起成长,遇见更好评自己。现经营"奕婷妈妈谈育儿"微信公众号,ID:baicaoyuan521,欢迎围观!中国诗词大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关键字: 中国诗词大会诗词大会
据《齐鲁晚报》2月10日报道, 从大年初二开始在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2月7日晚落幕,来自复旦附中、年仅16岁的武亦姝夺冠,彭敏获亚军。这档文化类综艺节目被网友称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百人团组成行走的“诗词库”,王立群、康震、蒙曼和郦波四位专家点评精准独到,加上温婉知性的主持人董卿和满腹诗书的选手,一起为观众奉上了10集“诗词界的饕餮盛宴”。
主持人董卿和四位评委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成《中国诗词大会》一大看点。
武亦姝和彭敏精彩对决。
评委:诗词大会打动了国人“诗心”
王立群、康震、郦波与蒙曼四位文化嘉宾的点评成为一大看点。在最后一场决赛中,无论是谈起毛泽东诗词中的艰苦红军路,陶渊明诗词中的悠然意境,纳兰容若其人其事,还是“丝绸之路”上运来的苜蓿这类“冷知识”,四位评委的侃侃而谈皆令人陶醉。
对于大家感兴趣的嘉宾是现场即兴而为还是提前有所准备这一问题,身为点评嘉宾之一的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坦言:“都有。就诗词而言,我们之前肯定是做过准备的,但就现场情况而言,有不少是准备不到的,要看选手当时的表现和答题过程中引起我们的感怀。”蒙曼说,节目中最快乐的就是跟大家一起重温这些诗词。“但有时候很遗憾,比方说觉得这句诗词大家应该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或者是选手上场后没有答出来。这时候就有一种同悲同欢的情绪了。”
而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也在微博中表示,做嘉宾最郁闷者有二:“一是你有独到见解的诗词不在你参录的那一场,二是你有过人之解的诗词在你点评的那一场某选手题中,但选手过早躺枪下场了。总之,最有独到之处无机会与大家分享。”
嘉宾之一、南京的著名学者郦波表示:“我本身就是一个老师,平时我也尽量去把诗词中自己的感悟、把玩和体验说出来。我特别希望自己讲的一些话,有学生十年二十年后还能想起其中的一两句。”郦波还表示,这样的文化节目会火,他觉得很自然,因为大家物质生活丰富了,便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娱乐对大众是生活需求,但要加入文化元素。”
在蒙曼看来,《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引起共鸣,就是打动了中国人的一颗“诗心”。“跟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相比,我们是最爱诗的民族。《诗经》和《楚辞》作为源头,唐诗宋词作为高峰,一直到当代毛主席诗词文选,中国人习惯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情趣。”节目恰恰打在了中国人内心最敏感、最柔软的地方。“我们谈传统文化复兴,美才是先行,因为美才能导出善。人们需要精神上的东西,而诗和其他任何形式相比,是最属心的。”(凌晨 仲敏)
擂主彭敏: 古典诗词无用之用有大用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场、第七场、第八场的擂主,彭敏坦言,他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喜欢古诗词,渐渐走上“文艺青年”的不归路。
在拿下《中国成语大会》总冠军以及这次在《中国诗词大会》崭露头角前,彭敏曾意识到古典文学的“边缘”地位,甚至常常感觉人生被诗歌这个爱好所拖累。直到2013年参加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才有了些成就感,后来又参加过七八个类似节目,尝到文学爱好的甜头,也有了用武之地。
网上曾有人质疑,“不就是考死记硬背吗,这对我们沉下心来传播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用?”对此彭敏认为,在文化繁荣的背景下,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和权威主流媒体的推重,整个社会重视传统文化的现象回流,人们的“文学无用感”在减少,对中国文化的敬畏之心在增强,学文学、爱文学的人和古典文学本身的地位都得到提升,其传播也就水到渠成。一个爱好文学的民族同不爱好文学的民族是有明显差别的,就像一个饱读诗书但不够富有的人和富有但缺少文学修养的人站在一起,他们所体现出的风貌、气质完全不同。诗歌可以重塑国民性格和灵魂气质,这就是“无用之用有大用”。
在彭敏看来,诗歌并没有没落、萧瑟、凋零。前些年,正是易中天、于丹等人的通俗讲解带火了《三国演义》和《论语》。诗歌同样如此,在持续传播的过程中,还缺少代表性的灵魂人物,社会上需要有一批传播诗歌的佼佼者和权威的学者。
这股传统文化热能持续多久?单纯谈古文字,对现代人来说仍有隐蔽之处和难度障碍,在大都市的繁忙生活中,古典与现代对接需要综合的方式。如果用功用主义心态看,诗歌还是无用,但心中装着成百上千首古代诗词、散文的人,审视世界和看待生活的方式就不再单一。
原标题:中国诗词大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责任编辑:唐艳飞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我要推荐给大家的诗词是谁写的什么诗形容内容如下我推荐这首诗时家里钥匙
允儿0001415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你要表达啥.这个语句不通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美坚持的诗句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