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血怎么回事是什么病

谁知道耳朵里出血是怎么回事?_韩寒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95,438贴子:
谁知道耳朵里出血是怎么回事?
就在刚才,突然觉得耳朵痒,用掏耳勺掏了一下,发现上面全是血!现在还是觉得里面在流血,不知道怎么回事?这要不要去医院……
害女,欺负我
马丹觉得耳朵有点沉掏了...
而且烧呼呼的…
今天给他洗澡,发现耳朵...
天呐。。。好痛啊。。。
怎么了?快死了吗
下期CoCO选首好歌马上第一
是中耳炎吗?
都说不能总抠,我就没脸...
请大神支招啊!
上海张学友、王菲演唱会一站式购票!票品安全且真票!立即订购!
没事,里面有一只蚊子被你掏死了而已。
应该不用吧 如果再发生一次就去看。。
镇楼图好,带血百合。
哥们儿→_→你真人才,最好赶紧去医院看看吧
去医院看吧,说不定耳朵里面的皮受伤了
破了吧……
去医院看看。。看过一新闻,让我知道了保护耳朵很重要,一不小心会丧命的,别认为我在吓人
不用,外耳道抠破了,我有时候手贱抠破很多次。如果不放心你就去看吧,去医院也就是消毒
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科普信息内容和相关资讯,让科技知识在网上,生活中流行
估计是大姨妈跑错地方了,把血灌进去就行
然后七窍流血。。。。。而亡←_←我开玩笑的
-------弱水三千,多取几瓢。
我看的肉疼你还是去看看吧
外耳道发炎?最好去检查一下
不会是前几天被打留下的后遗症吧,悲催的楼主
会不会是掏耳朵把耳壁挖破了。。
卧槽……赶紧去医院啊兄弟
七窍流血?我屮,楼主你中毒了。。
小明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捧棒糖!” 妈妈说:“你听不听话?” 小明说:“我不听。” 妈妈说:“你不听就不给你买棒棒糖了!” “妈妈,我听话!”小明叫道。 妈妈说:“儿子乖啊,听话,咱们别买棒棒糖了啊!” 小明说:“妈妈,你是在逗我吗?”
你不会把耳膜捅破了巴。或者一只虫子进了你耳朵。。
还听得到声儿应该就是外耳道破了 我也出现过一次 止血就行
我觉得吧。。。你要是再去晚一点。。。。它。。。就好了
说是以前耳道有伤,再这两天天气热,上火…
恭喜你破了处耳之身。
如果你不是在水马上去医院!!!
我也出过血。但是我觉得我这个好像是自己吧耳道抠破了
百度小说人气榜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耳朵流血水是怎么回事?
耳朵流血水是怎么回事?
09-02-28 &
中耳炎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耳炎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耳炎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耳炎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耳炎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耳炎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马上去医院看了,可能是耳膜破了。 耳出血常发生于耳鼓膜穿孔或颅底骨折时。鼓膜是一片具有一定韧性的 薄膜,位于外耳道深部,是人体声音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易受直 接损伤或间接冲击而破裂。直接损伤多见于掏耳朵或取异物时将镊子、发卡 或火柴梗等伸入外耳道过深,以致刺破了鼓膜。间接冲击多见于爆破时的声 波击破鼓膜所致;亦可因跳水、拳击耳部或滑冰时突然跌倒而使鼓膜被震破。 当头部外伤造成颅底骨折时,也可伤及鼓膜使之破裂。鼓膜一旦破裂,耳内 突然感到剧痛,继之耳鸣、耳聋,有少量血从外耳道流出,严重时伴有眩晕、 恶心、呕吐等。耳镜检查时,可见外耳道有血迹,鼓膜有不规则的穿孔。疑 有鼓膜破裂的病人,应尽快送医院检查治疗。 治疗与注意事项: 1.伤者如果意识清楚,可让他保持侧卧姿势,头倾向出血侧,让血水或 脑脊液流出。 2.不要随便往耳朵里滴药或冲洗外耳道,以免不慎将细菌带入中耳,引 起中耳炎。在医生未诊治前,如外耳道口处有泥土或异物,可用70%酒精棉 球擦去泥土,并小心地用干净镊子取出异物。经医生确诊为鼓膜破裂后,每 天需用牙签卷上少量脱脂棉,再蘸点70%酒精或60 度白酒轻轻擦拭外耳道 1~2 次,然后用消毒棉球轻轻堵住外耳道口,防止灰尘进入。 3.当颅底骨折引起鼓膜破裂时,可能会从外耳道流出清亮的或血性的液 体,这种液体就是脑脊液,临床上叫作外伤性脑脊液耳漏。此时,不要用堵 塞外耳道的方法止血,只能任其自流,否则会给中耳道造成压力,还可能造 成逆行感染,使细菌进入颅内,带来更大的危害。应送医院,进行专科治疗。 4.耳鼓膜破裂时,注意洗面、洗头、洗澡时,不要将水灌进外耳道,同 时应尽量做到不擤或少擤鼻涕,以免气体和鼻涕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 耳炎。 外伤性鼓膜破裂只要及时妥善处理,就能避免感染,在大多数情况下能 自行愈合。 5.一般外伤性耳出血,可内服止血粉或三七、白药,以及用治疗鼻出血 的偏方、验方止血。严重耳出血应速送医院治疗。若伤后3 个月鼓膜破裂仍 未愈合时,可去医院做鼓膜修复手术,使之恢复听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马上去医院看了,可能是耳膜破了。 耳出血常发生于耳鼓膜穿孔或颅底骨折时。鼓膜是一片具有一定韧性的 薄膜,位于外耳道深部,是人体声音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易受直 接损伤或间接冲击而破裂。直接损伤多见于掏耳朵或取异物时将镊子、发卡 或火柴梗等伸入外耳道过深,以致刺破了鼓膜。间接冲击多见于爆破时的声 波击破鼓膜所致;亦可因跳水、拳击耳部或滑冰时突然跌倒而使鼓膜被震破。 当头部外伤造成颅底骨折时,也可伤及鼓膜使之破裂。鼓膜一旦破裂,耳内 突然感到剧痛,继之耳鸣、耳聋,有少量血从外耳道流出,严重时伴有眩晕、 恶心、呕吐等。耳镜检查时,可见外耳道有血迹,鼓膜有不规则的穿孔。疑 有鼓膜破裂的病人,应尽快送医院检查治疗。 治疗与注意事项: 1.伤者如果意识清楚,可让他保持侧卧姿势,头倾向出血侧,让血水或 脑脊液流出。 2.不要随便往耳朵里滴药或冲洗外耳道,以免不慎将细菌带入中耳,引 起中耳炎。在医生未诊治前,如外耳道口处有泥土或异物,可用70%酒精棉 球擦去泥土,并小心地用干净镊子取出异物。经医生确诊为鼓膜破裂后,每 天需用牙签卷上少量脱脂棉,再蘸点70%酒精或60 度白酒轻轻擦拭外耳道 1~2 次,然后用消毒棉球轻轻堵住外耳道口,防止灰尘进入。 3.当颅底骨折引起鼓膜破裂时,可能会从外耳道流出清亮的或血性的液 体,这种液体就是脑脊液,临床上叫作外伤性脑脊液耳漏。此时,不要用堵 塞外耳道的方法止血,只能任其自流,否则会给中耳道造成压力,还可能造 成逆行感染,使细菌进入颅内,带来更大的危害。应送医院,进行专科治疗。 4.耳鼓膜破裂时,注意洗面、洗头、洗澡时,不要将水灌进外耳道,同 时应尽量做到不擤或少擤鼻涕,以免气体和鼻涕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 耳炎。 外伤性鼓膜破裂只要及时妥善处理,就能避免感染,在大多数情况下能 自行愈合。 5.一般外伤性耳出血,可内服止血粉或三七、白药,以及用治疗鼻出血 的偏方、验方止血。严重耳出血应速送医院治疗。若伤后3 个月鼓膜破裂仍 未愈合时,可去医院做鼓膜修复手术,使之恢复听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马上去医院看了,可能是耳膜破了。 耳出血常发生于耳鼓膜穿孔或颅底骨折时。鼓膜是一片具有一定韧性的 薄膜,位于外耳道深部,是人体声音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易受直 接损伤或间接冲击而破裂。直接损伤多见于掏耳朵或取异物时将镊子、发卡 或火柴梗等伸入外耳道过深,以致刺破了鼓膜。间接冲击多见于爆破时的声 波击破鼓膜所致;亦可因跳水、拳击耳部或滑冰时突然跌倒而使鼓膜被震破。 当头部外伤造成颅底骨折时,也可伤及鼓膜使之破裂。鼓膜一旦破裂,耳内 突然感到剧痛,继之耳鸣、耳聋,有少量血从外耳道流出,严重时伴有眩晕、 恶心、呕吐等。耳镜检查时,可见外耳道有血迹,鼓膜有不规则的穿孔。疑 有鼓膜破裂的病人,应尽快送医院检查治疗。 治疗与注意事项: 1.伤者如果意识清楚,可让他保持侧卧姿势,头倾向出血侧,让血水或 脑脊液流出。 2.不要随便往耳朵里滴药或冲洗外耳道,以免不慎将细菌带入中耳,引 起中耳炎。在医生未诊治前,如外耳道口处有泥土或异物,可用70%酒精棉 球擦去泥土,并小心地用干净镊子取出异物。经医生确诊为鼓膜破裂后,每 天需用牙签卷上少量脱脂棉,再蘸点70%酒精或60 度白酒轻轻擦拭外耳道 1~2 次,然后用消毒棉球轻轻堵住外耳道口,防止灰尘进入。 3.当颅底骨折引起鼓膜破裂时,可能会从外耳道流出清亮的或血性的液 体,这种液体就是脑脊液,临床上叫作外伤性脑脊液耳漏。此时,不要用堵 塞外耳道的方法止血,只能任其自流,否则会给中耳道造成压力,还可能造 成逆行感染,使细菌进入颅内,带来更大的危害。应送医院,进行专科治疗。 4.耳鼓膜破裂时,注意洗面、洗头、洗澡时,不要将水灌进外耳道,同 时应尽量做到不擤或少擤鼻涕,以免气体和鼻涕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 耳炎。 外伤性鼓膜破裂只要及时妥善处理,就能避免感染,在大多数情况下能 自行愈合。 5.一般外伤性耳出血,可内服止血粉或三七、白药,以及用治疗鼻出血 的偏方、验方止血。严重耳出血应速送医院治疗。若伤后3 个月鼓膜破裂仍 未愈合时,可去医院做鼓膜修复手术,使之恢复听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耳炎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差评]0 0中耳炎病因症状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自疗注意事项(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自治疗法1.成药自疗法(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2.验方自疗法(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分2次煎服。(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3.饮食自疗法(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4.外治自疗法(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次。(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避免误诊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举报 113.132.223.*
下午04:24:10 [小学生] 98333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耳炎的类型  
  中耳炎即中耳粘膜的炎症,其分类方法很多,按起病缓急和临床特点,分为急性和慢性中耳炎;按炎症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非化脓性(卡他性)和化脓性两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发病急,发展快,疼痛剧烈,听力损失严重和鼓膜病变明显。化脓期全身反应剧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也有3个特点:耳流脓、鼓膜穿孔和耳聋。 急性和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病情比化脓性中耳炎缓和些,以耳鸣、耳聋及耳阻塞感为主。非化脓性中耳炎,轻者仅见鼓膜内陷,重者可有鼓室积液。由于鼓室内纤维性渗出物存留,致鼓室内发生粘连的改变,鼓膜内陷,听骨链粘连,造成听觉障碍。因此,应早期积极防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又分为单纯型骨疡型(坏死型)胆脂瘤型3种。胆脂瘤型中耳炎也有叫危险性中耳炎的,也就是说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一定要手术处理,否则易发生颅内或颅外并发症,特别是颅内并发症,如耳源性脑膜炎、脑脓肿,有可能危及生命。
  很多中耳炎都存在鼓膜穿孔,但卡他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一般鼓膜并不穿孔。1.单纯型中耳炎   单纯型中耳炎是慢性中耳炎最常见的中耳炎类型,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又称咽鼓管室型。炎性病为主要位于鼓室粘膜层,鼓室粘膜充血、增厚,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活跃。临床特点为;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大小不一,但穿孔周围均有残余鼓膜。鼓室粘膜粉红色或苍白,可轻度增厚。耳聋为传导性,一般不重。乳突X线摄片常为硬化型,而无骨质缺损破坏。右图显示的即为中央性穿孔的鼓膜。单纯型中耳炎应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药物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如果是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2.卡他性中耳炎   卡他性中耳炎是咽鼓管阻塞,通气及引流功能障碍而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又称: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等。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常因炎症性阻塞、机械性阻塞气压骤变引起。慢性卡他性中耳炎因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治疗不恰当或不彻底所致。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主要症状为耳闷、耳闭塞感、耳鸣、听力减退,在擤鼻、改变头位或牵拉耳廓听力有暂时改善。&自听增强&,患者有听自己说话声比平时特别响亮的感觉。检查:听力呈传导性耳聋,鼓膜充血、内陷、鼓室积液。右侧两图显示的是:鼓膜内有积液,箭头所指为气液面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主要症状为耳鸣、耳聋。检查鼓膜增厚或萎缩、有钙质沉着、鼓膜内陷、振动不良。3.骨疡型中耳炎   骨疡型中耳炎:又称坏死型中耳炎或肉芽型中耳炎,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病变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周围组织可发生坏死;粘膜上皮破坏后,局部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此型特点: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常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环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并可经穿孔突于外耳道。传导性聋较重。乳突X线摄片为硬化型或板障型,伴有骨质缺损破坏。其治疗需要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其它原则如下:  (1)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  (2)中耳肉芽可用10~20%硝酸银烧灼或刮匙刮除,中耳息肉可用圈套器摘除。  (3)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根据病变范围,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并酌情同时行鼓室成形术以重建听力。 4.胆脂瘤型中耳炎   胆脂瘤型中耳炎并非真是平时所说的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囊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充满脱落上皮、角化物质及胆固醇结晶,囊外侧以一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与其邻近的骨壁或组织紧密相连。由于囊内含有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 .胆脂瘤性特点如下:耳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右3图)。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一般有较重传导性聋,如病变波及耳蜗,耳聋呈混合性。CT检查可以确定病变范围,并指导手术。 胆脂瘤形成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由于胆脂瘤的直接压迫或者其释放的化学物质的作用,可以破坏周围骨质,使炎症扩散,能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所以胆脂瘤型中耳一定要尽早手术治疗.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原则就是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以获得一干耳,并酌情行鼓室成形术以提高听力。胆脂瘤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瘤子,因为它里面没有肿瘤细胞或癌细胞。那为什么叫它胆脂瘤呢?这是由于它呈圆形,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慢慢增长,能压迫周围的骨质,在乳突内形成腔洞,它里面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堆积而成,其内容物很像臭豆腐渣,将其放在显微镜下检查,有胆固醇结晶的化学物质,因此叫它为胆脂瘤。胆脂瘤的形成,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密切的关系。中耳发炎长期流脓,鼓膜必然受到脓液的腐蚀,穿孔越来越大,特别是鼓膜边缘穿孔,外耳道的表皮极易沿着穿孔进入中耳腔及乳突腔里去。表皮的上皮层角化,便会反复脱落,日积月累,就像滚雪球似地堆积起来,越积越多,由小变大,压迫周围的骨质,使之吸收形成空腔。再加上细菌的腐败作用,它可以产生乳酸,更进一步地腐蚀周围的骨质,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胆脂癌好发的地方是中耳和乳突,其周围又都是重要的器官,如大脑、小脑、大血管、面神经及听神经。特别是接近颅腔,只有一层薄骨板相隔,随着胆脂瘤体的为断增大,压力加大,压迫骨质板相隔,随着胆脂瘤体的为断增大,压力加大,压迫骨质被吸收,空洞也扩大。一旦骨壁穿破,脓液和细菌即可经此而进入颅内,发生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如硬脑膜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化脓性脑膜炎及脑脓肿等。如果不及时处理,发展下去可危及生命。患了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病人,不论其胆脂瘤大小,等于身体内埋了一颗定时炸弹,迟早是会爆炸的。急性发作越频繁,一体增长的速度越快,爆炸的时间就愈近。所以,发现了胆脂瘤形成的中耳炎病人,医生总是劝告病人应早作手术,挖出这颗定时炸弹.  了解更多耳鼻喉疾病信息请拨打康复热线010-咨询;或登陆中华耳鼻喉康复网站查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朵不痛流血流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