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培训给“富二代”培训,可不可以有

地方政府培训富二代实无必要 操心的姿势不对|富二代|培训课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地方政府培训富二代实无必要 操心的姿势不对
  政府培训“富二代”实无必要
  福建厦门思明区开设的面向闽商“富二代”的特殊培训课日前在北京开课,而这已经是第四期了。根据媒体披露的细节,此次参加授课的“富二代”有70多人,有的为赶课专程打“飞的”过来,有的迟到旷课被罚1000元,用于慈善事业。
  事情并不算大,却也为我们提供了管窥权力和政商关系的理想样本。如果说这个事情有何意义,也仅限于此。
  首先,培训效果不看好,通过罚款来培养不差钱的“富二代”的责任意识,透着一股想当然。“三观”通过若干次特殊培训就能够脱胎换骨,制造的只能是批量的谎言。“富二代”参加培训,并不是为了学习《孝经》,正如一位参与培训的“富二代”说,希望通过培训加深各地闽商之间的合作,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这话说白了,就是攒人脉来了。
  其次,社会阶层如此多元,利益诉求各有不同,政府难道都要一一对应办培训班吗?如果是,是不是有着浪费公共资源的嫌疑?政府的本职工作是提供公共服务,而非提供心灵鸡汤,更非跟新东方们争夺细分市场;如果不是,政府是不是嫌贫爱富,势利地看待这个社会上不同的阶层?肥马轻裘的“富二代”,实在不需要政府培训的“锦上添花”。
  再次,“富一代”的想法没那么天真,以为他们真的只是让政府帮着教育孩子,就太傻太天真了。根据该区政府办公室主任介绍,报名时不少企业家都抢着让自己孩子入学接受培训,次次培训报名都人气高涨。“本来按照规定,一家企业一次培训只能报一个孩子,但有的企业家一下子就把全家三名下一代直系亲属都报来了。我们不得不劝他们等下次再报名。”虽然政府强调的是企业家自愿,但企业家蜂拥而至买政府培训班的账,谁说不是冲着权力来的?也许这样说,有些“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了”,但企业家让子女在培训班里跟政府部门建立关系,跟政府官员套上交情,让“富二代”学习到中国式政商关系这一课,或许这才是培训班的硬道理。
  第四,“富二代”作为一个即将或正在接班财富的阶层,他们的表现当然为社会侧目。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社会对“富二代”观感不佳,认为炫富有余,创富不足。但能够改变他们“三观”的最大力量在于市场竞争,总会有人青出于蓝,总会有人三世而斩,也总会有人取而代之,此消彼长而已,所谓的“富二代”接班问题并没想象的那么严重。再说,接班实在困难,也有职业经理人存在,市场总会提供解决方案。
  最后,政府真是为了企业家操碎了心,但操心的姿势不对。关心企业家,可以从改革营商环境着手,不搞所有制隐形歧视,减少“有形之手”对于市场的干预和干扰,打造制度笼子约束权力,就是不用帮企业家培养“富二代”。更进一步说,如果连培训“富二代”的事情政府部门都可以做,对于权力与市场的边界,我们其实还没有形成共识。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政府公款培训富二代,谁在蓄意制造不公平?
南方都市报&
作者:秋风
中国私人企业之恢复,已有三十年。随着岁月流逝,当年的创业者已经逐渐老去,企业面临传承问题。某省官员发起一个“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批有50名富二代,而其培训费用主要由省委组织部负责。组织部的经费当然来自财政,用纳税人的钱为私人企业家培训接班人,这是否合适?
相关部门肯定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否则也不会做这种事情。所谓的“经”,就是经济增长至高无上之经,就是拼命追求G D P增长之义。官员们之所以形成这种信念,是因为官员的政绩考核以G D P增长为主要指标。因此,官员们执政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当然会采取重商主义的政策。
重商主义一词的含义可以略作分解。一个意思是说,相对于民众、相对劳工,各级政府官员更重视商人的权益。比如,就在江苏苏州,过去若干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有“三大法宝”,即“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亲商理念”。这里已经有了一个“亲商”,而“昆山之路”的实质即是招商引资之路,核心优势则是“亲商理念”。当地政府还将其分解为“亲商、安商、富商”三个纲目。
政府之所以亲商,乃是因为商人能带来投资,而投资及企业产出能够给本地带来GDP。所以,被GDP考核推动的地方官员必然会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甚至超出自己的权限范围,赋予投资者、经营者以种种法律上、税收上、政策上的优惠。这样的优惠,这些年来花样不断翻新。比如,各地用诸多减免税收政策;比如,政府禁止环保局进入工厂进行检查;比如,达到一定投资规模,政府给企业家发放警车牌照;比如,投资者的子女上学可以获得加分照顾等等。这种优惠在很多时候已经变成一种相对于劳工、相对于社会、甚至相对于其他政府部门的法外特权,很多企业就是靠这一特权获取利润的。
政府出资、并无微不至地安排培训“富二代”,就是政府亲商的新花样。在主管官员看来,采取这样的措施可以让富二代顺利接班,企业继续保持生命,从而让本地的GDP增长保持平稳,因此政府为此拿出一些公款是值得的。官员们基于自己的立场进行成本-收益计算,完全可能觉得,这样的措施是利国利民。他们决不会以为自己是在滥用纳税人的税款。
但重商主义的第二义意味着,这样的措施在事实上必然制造不公平。这第二义是严格学术意义上的重商主义,即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所批评的那种由政府对商业活动进行深度管理、控制、管制的观念、政策、制度体系。政府一旦亲商,则必然人为地在社会内部、在企业之间区分出三六九等。因为,政府的雨露终究是稀缺的,大多数人不可能得到政府的照顾,他们就与得到政府照顾者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具体说来,政府的亲商政策总是有利于商人群体,而不利于劳工。其次,同样是由于政府资源的有限性,亲商政策也会在企业之间人为地制造不平等,政府即便有心照顾投资者、经营者,毕竟也只能照顾其中的少数。
假定政府的培训计划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那么,政府培训富二代的计划也必然在企业之间制造不公平的效果。毕竟政府没有能力对所有企业家或其后代进行培训。本来各级官员的心目中,有一个对待不同企业的尺子。原则上,最受宠的是国有企业,尤其是现在经过改制之后可能是靠着垄断地位仍有赢利能力的大型国有企业,他们的人才始终是由公款进行培训的。接下来是跨国公司,在增长优先的官员看来,跨国公司是金蛋。排在重要性最后的往往是私人企业。不过,私人企业又可以划分为几种不同类型,这与私人企业家的身份有关。
可以设想,能够得到培训机会的,都是与政府官员有关系、或者政府所青睐的企业。而政府所提供的培训机会,本身就为富二代们提供了一个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或巩固“关系”或与成功的、有势力的企业家建立“关系”的机会。那些得不到这一培训机会的富二代们,就不能享有这种好处了。
这样说来,政府的亲商政策也许真的实现了本地GDP的高速增长,但它也将制造商人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公平,越富裕的人得到的政策优惠越多,较贫穷的人反而要为这些优惠政策买单。政府出资安排的富二代培训计划,也许真的有利于整体上的私人企业事业传承,但它也确实在企业之间制造了不公平。人们要问的是:权益并不平等的人群能形成健全的社会秩序吗?权益不平等的企业能形成健全的市场秩序吗?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编辑推荐&&
··········
&点击排行&&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刊载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属下
报刊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南方报网讯”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南方报网。未经本网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伍少安专栏&&&&自去年11月底,佛山市委组织部挑选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分派到36家国企挂职。48人中超过一半是70后至90后的“富二代”。按规划,佛山市委组织部确定了800多家党建重点民营企业,计划在三年内重点培养500名青年企业家。(5月29日《潇湘晨报》)&&&&佛山市委组织部如此牵肠挂肚“富二代”,一方面是佛山的民营经济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60%,民营企业的继承与壮大牵动着政府的神经;另一方面是“富二代”接班意识不强烈。佛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元新还说,“佛山民营企业已进入新老交替关键时期”。&&&&现在新老交替,而“富二代”接班意识不强烈,组织部就出手培养“富二代”成为优秀的接班人?佛山市的逻辑是这样的: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由“富二代”决定,至少与“富二代”有很大的关联,如果“富二代”不愿接班或接班了干得不出色,民营经济就会受到重挫。&&&&佛山市这样看待民营经济发展,就得与“富不过三代”普遍现象战斗到底。要不然,“富三代”不如“富二代”,整个社会的民营经济也跟随着一代不如一代(如果有人真这么想,就让他杞人忧天吧)。佛山市是在维护阶层固化,错把“龙生龙凤生凤”当作了理想的社会状态。&&&&“富二代”家庭条件优渥,有钱进贵族学校,有钱显摆奢侈品,到了接班年纪组织部还要组织到国企挂职锻炼,这让普通家庭的孩子情何以堪?政府的一大职责是缩小贫富差距,将公共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而不是对“富二代”疼爱有加。&&&&将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寄托在“富二代”身上,这是个天大的笑话。乔布斯辞世时,无人说“乔二代”关系到手机通讯业的发展;邵逸夫逝世后,传出其子女无人愿继承父业,但没人担心这一状况会影响到文化娱乐业的前景。但有些地方政府就这么看待问题,佛山市组织部组织“富二代”挂职国企,浙江永康也分期分类培训过“富二代”,目的都是“推动二代民企接班人成长成才”。&&&&市场发展的后续人才,是千千万万的年轻人甚至是小孩,而不局限于“富二代”。为了让“穷二代”能够与“富二代”竞争,政府有义务将公共资源向弱势人群倾斜,因为所有人都能够比较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才是最大的。竞争中,不同阶层发生流动,有的穷人变成了“富一代”,有的“富二代”却下滑成为一般的中产人士,这才是正常的经济社会状态。&&&&参与市场的门槛越低,能够参与竞争的人就越多,市场的蛋糕就会越做越大。中央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强改作风提倡便民服务,这些举措就能够促进市场繁荣。
,结交更多好友。
已有账号?
每日热门话题
贵州都市报联系电话夜班编辑部:6625181&&&&&&&&&&&&&&&&&&&&&&&&&体育新闻部:6625165&&&&&&&&&&&&&&&财经新闻部:6625174&&&&&&&&&&教育周刊:6625157&&&&&&&&&&&&&&娱乐新闻部:6625164&&&&&&&&&&旅游周刊:6625175
广&&&告&&&部:26333&&&&&&&&&&发行部:6775896&&&&&&&&&&&&&&&&&&&&&新 闻 热 线:96811&&&&&&&&&&&&&理财热线:&&&&&&&总编室:6773939&&
本 报 地 址:贵阳市宝山北路372号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大楼10-11楼&&&&邮编:550001【长城微评】政府培训“富二代”,可不可以有?|技能|培训_凤凰资讯
【长城微评】政府培训“富二代”,可不可以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白墨:政府与其费时费钱去培训富二代,倒不如把心思放在农民工、“穷二代”身上,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从而缩小贫富差距,而不是仅让“富二代”独享优质学习资源。对于“富二代”的培训,政府也没必要过多介入。关于子女成长和接班企业的问题,“创一代”也会反思自身对于子女的教育方式,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真正做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让“富二代”不再“炫富”,学会“创富”。
原标题:【长城微评】政府培训“富二代”,可不可以有?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一堂面对纳税上亿元的福建民营企业家孩子的特殊培训课不久前在北京再次开课,来自全国各地的闽商子弟70余人打飞的参加了此次授课,吟诵《孝经》,读读国学。据操办此事的思明区政府有关人员说,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创二代&的国家情怀和责任意识”。关育兵:只知道自己有钱,却不知道钱从何来;只知道怎么“炫富”,却不知道如何“创富”,是富二代较为普遍缺乏的精神钙片。对“富二代”和年轻企业家们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行为规范,引导他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主动承担责任,把钱用于扩大再生产、投资实体经济、投入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统战工作应有的内容。文依雯:窃以为,有关部门误读了一点:更操心接班一事的,还是其父母。旁人不管从什么角度关心,但始终都是旁人而已,起不到决定作用,反而难避越俎代庖之嫌。而父母操心之下,怎会害怕子女没培训机会?而有关部门要做的,其实也就一点:为企业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可别像封建时期父母包办婚姻一般,把21世纪企业家的子女揽过来“包办”未来。白墨:政府与其费时费钱去培训富二代,倒不如把心思放在农民工、“穷二代”身上,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从而缩小贫富差距,而不是仅让“富二代”独享优质学习资源。对于“富二代”的培训,政府也没必要过多介入。关于子女成长和接班企业的问题,“创一代”也会反思自身对于子女的教育方式,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真正做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让“富二代”不再“炫富”,学会“创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05641
播放数:323335
播放数:1393152
播放数:279018
48小时点击排行富二代培训 政府部门不必越俎代庖
日期:[]&&版次:[A02] &&版名:[评论]
近日,针对福建民营企业家孩子的特殊培训课在北京翠宫饭店再次开课,来自全国各地的闽商子弟70余人 参加了此次授课,最远的还有从台湾赶来的。据了解,这次培训是由厦门市思明区政府应闽商请求组织开设的,所需费用由参加培训人员自理。
政府出面组织富二代培训,对于这种举动不少人是有异议的。一方面是政府该不该出这个头,替富二代的培养以及接班问题操心。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对富二代的这种格外关照是不是有媚富的嫌疑,是在和那些闽商穿一条裤腿,过于嫌贫爱富。
表面上看,政府培训富二代是出于好心,富一代们也乐意。可问题在于这种培训一旦被赋予了官方的性质,很多时候就无形中变成了一种强制,可以说你不参加也得参加。尽管厦门市思明区政府称培训是应企业家的请求,但也不能否认政府出面组织培训所带有的隐性强制色彩。
随着富一代的退休,富二代的培养及接班问题在南方一些省市凸显出来。政府部门出于经济的考量,未雨绸缪做好富二代接班的准备也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对富二代的培训内容究竟应该是什么?从了解的情况看,无论是国学、孝经还是管理课程其实都是一些通用课程,政府组织培训的目的如果仅限于此,那这种培训由政府出面就显得有些多余,因为这样的课程在社会上随便找一家培训机构就能办理。
富二代接班的问题对于政府部门的确很重要,但更关心这个问题的应该是那些富一代而不是政府。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富二代在接班的问题上同样有自己的选择权,接班或者不接班也不是政府部门说了算的。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政府部门对于富二代接班问题的过于重视也可能会适得其反,起到反作用。
有部分富二代有钱任性,负面新闻多,当然需要引导。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可以大包大揽,越俎代庖,什么事儿都去管。政府如果真的需要培训富二代,培训的内容也应该突出爱国、爱党、爱社会的主题,而不应该是什么国学、管理之类。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
本报新闻今日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政府培训补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