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小型气动卡盘的ssd卡叫什么

起来看看SSD固态硬盘的几个小秘密
我的图书馆
起来看看SSD固态硬盘的几个小秘密
1.嘿嘿,文章进入主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下逻辑页的概念和NAND闪存物理层的抽象概念。听不懂?觉得很搞?那么就开始吧。
看左边,这个是看到的存储图形(逻辑块地址).每个格子代表一个逻辑页(512B)看右边,这个是NAND闪存存储数据的图形,每个格子代表一个物理页。(目前的普遍为4KB,可以查NAND颗粒参数)在这2者之间起到互相交流作用的就是主控制器了,所以主控制器的好坏是性能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
从上面所看到的,控制器的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写入到闪存是由页大小写入。在这种情况下,逻辑页大小等于物理页的大小。
不幸的是,这种做法有个很大的缺陷:Tracking(跟踪)的开销。如果你的逻辑页尺寸是4KB,那么一个80GB的SSD至少有20,000,000条逻辑页需要被Tracking.(确切的说是20,971,520)。你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控制器去分类和处理这些page,并且需要非常多的空间去保存这些表,当然非常大的高速缓存也是逃不掉的。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够带来非常高的4KB的写入性能,如果你写的大多数是4KB大小的数据,这种方法能产生最佳的性能。
如果主控设计者不具备特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没有足够或更详细的NAND结构来使用非常强大的控制器用来处理页级映射,那么可以使用一个更大的逻辑页尺寸。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把你的逻辑页尺寸变为一个最小可擦写块尺寸(128X4KB页)为512KB。这样做会大大减少需要跟踪和优化的负担,一下子从原本需要映射管理的整盘个页的表降低到只需要映射管理16.3万个块的表。可以大大减小主控制器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规模,并减轻负担,好处是非常高的大文件持续写入性能。如果用户的需求是大数据流()类应用,这种具有大逻辑页的表管理会起到最佳效果。大家会发现类似数码照相机存储领域的应用里,大部分都是2MB~12MB的,这类大逻辑页尺寸的管理往往会起到最佳化性能。不幸的是,持续写入强大性能的背后带来了小文件写入上的低能。请记住,对MLC来说,写入速度原本就比读取速度慢了至少3倍,加上实际写入小文件但是主控却会写入大文件后,这种结果让速度更急剧恶化。比如你想写入一个8KB的文件,主控制器将会写入512KB(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最小的可知的写入尺寸为512KB(表映射大小),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写入放大。
记得当初barefoot还没发布前,内部预览版的逻辑页就是512KB的块,结果随机4KB很低能,然后新固件开启了页映射才提升了4KB写入性能。
这里我就稍微带过下了,设想你正在运行一个自助餐厅。你的餐厅有200个碟子,你的自助餐厅一晚上一共会有1000个客人吃饭,那么我们知道你需要招呼的客人是整个餐厅200个碟子的5倍,谢天谢地还好他们不是一起来。 ^_^你有一个洗碟工负责洗碗,等一桌的碟洗完后再一叠子拿出去给新到的客人用。非常简单不是吗?这就是SSD如何工作的。
记住规则:你可以读取写入一个页,但是你必须擦除一个块。如果一个块的页全部为无效的,这个块必须被擦除才能写入新的页。所有的SSD都会有一个等待洗碟子的“洗碟工”,他的工作就是清洗碟子让新的客人用。当碟子是全新的时候,洗碟工不需要洗碟,但是随着碟子一个个被用过了,这个洗碟子工作就变成日常的一部分了。
现实中的写入往往像图中这样,一个新的空白的块被分配出来,把原块里有效的数据和你新写入的数据一起复制过去,然后原块被完全清空。然后旧数据块被重新放到空白块备用区。因为主控需要他们,被清空的块被送到这个备用区等待下次的分配写入,这样来回循环着。
下面我们来看下平均潜伏期和最大潜伏期:
虽然平均潜伏期异常的低,但是最大潜伏期却大了至少350倍。这个相对来说还是低的,但是为啥会相差那么多?这其中到底发生了啥事?这就是写入放大造成的结果。
从上图中,我们看到当一个数据写入进来后,一个空的块被用掉。(当还有空白块的时候)。为了一直有一定量的空白块可以写入,必须定时做垃圾回收。在一块拥有最多“无效数据”的块将会被优先进行复制到新空白块,并清空旧块的操作,然后这个块被送进“空白块”备用区。在这个图中,我们看到了我们请求写入的尺寸(左边),但实际上我们写入了更多数据。(右边,写入中包含了垃圾回收操作留下的有效数据)。这种情况就被叫做写入放大。
写入放大是SSD主控制器实际写入的数据和主控制器想要写入的数据之比。写入放大1是最完美的,意味着你写入1MB数据,主控制器实际写入1MB数据。但是实际运行中,写入放大往往大于1。写入放大越高,SSD挂的越快,性能越低。 (最新的SandForce主控官方称写入放大是平均0.55压缩算法,Intel的主控官方称小于1.1。早期的JMF602之流在5以上。)
SSD写入的2个关键点:文件碎片和写入合并。
SSD内部多通道技术让写入大文件时候得到类似RAID 0阵列一样并行写入的能力。 (分解文件并行写入)
这个就是当写入1个128K文件时候,经过主控处理后写进NAND的图片。当我们读取这个文件的时候,经过主控处理多通道技术读取出来速度也是非常可观。
还记得前面说过:小文件随机读写性能是硬盘上最慢的吗?
假设我们要写一个4KB的文件,但是这个是NAND闪存写入的最小单位页大小,所以只能用一个通道的速度写入。
Intel和其他厂商结合许多小的随机写入,再同一时间一起写入。 在一开始,我们写入了1个128KB的文件,现在来看看当我们删除的时候发生了啥情况:
整个块都是无效数据,所有的块都能被快速擦除。
许多4KB不规则的碎片布满了整个Block,(因为当我们删除其中一个4KB文件的时候,别的文件并不需要被标记删除,经过几轮删除后,就变成了图中这个情况了。)
唉。这些支离破碎的块是最麻烦的。。几乎每一个写入到这些块将需要读,改,写操作,将大大增加写入放大,这就是写结合的缺点。(除非Trim)
英特尔的控制器能尽力恢复这些情况,这就是为什么它随机写性能仍然不错,三星的控制器不是很善于从这些情况下恢复。 (Trim对三星更重要)现在你可以明白为什么在执行该SSD的大跨度连续写能够修复一个支离破碎的SSD速度的道理了吧。它把一个全是碎片的Block变成一个容易对付的的持续文件Block状况。这也是为啥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感觉你的SSD越来越慢,因为你写入的不是一个持续的大文件,而是一个个混合的有大有小的持续或者随机的文件
为何我的SSD格式化后容量小了?何为SA区域?
有80GB NAND闪存,那就是85,899,345,920字节。(80X1024^3字节)。
机械硬盘制造商用80GB代表80,000,000,000字节表示,它们定义为1GB=1,000,000,000字节。SSD供应商利用了相同的定义,所以80,000,000,000字节等于74.5GB,所以这就是用户能使用的空间。
SSD器上到底有多少容量?80G。 Windows格式化后让你使用多少空间?74.5G。 那余下来的5.5G容量到哪里去了?主控制器拿来做备用区。
Intel主控制器的表是动态的。(会随着LBA地址越多而增大,存放的地方也是随机变动的)除非你把整个SSD的LBA填满一次,不然它会使用到整个SSD驱动器上的容量(包括SA区的5.5G)。如果你把整个SSD的LBA填满了,那么他就只能用5.5G的SA区做存放表的空间,这也就是为啥新盘性能那么好的道理。
其它主控例如Barefoot的主控制器存放的表是静态的,它永远用相同容量的表来存放映射地址,这个表存放在它的SA区里。这样的好处是当全盘填满后,性能下降不是显得那么明显。至于为啥Intel要花那么大精力这样做么,(这样来回移动表也会减低NAND耐久度)你们"都懂的"。(新盘用HDtune跑IOPS成绩出奇的好,都没跑在NAND上。
Trim是一条ATA新标准里的命令,Trim不是动作,Trim不执行任何东西,Trim的目地只是要告诉SSD主控制器操作看到的东西。如果你有仔细看帖,你应该“懂的”。Trim把"逻辑页"现在删除掉的文件状况告诉了SSD主控制器。打个比方:我(操作系统)把你(SSD主控)房间里的东西丢了,但是你不知道,我现在告诉你,我丢了你的东西,你知道了,这个“我告诉你,你知道了"就是Trim成功了。
既然如此,Trim的三要素就能理解了:
1.主控能接收: SSD的主控制器要“明白”Trim命令,就像我和你说话,你听不懂也白搭。这就要有固件的支持。Intel Gen1的SSD由于Rom尺寸太少,不够放入Trim解析,“不明白”啥叫Trim,所以永远也不能支持Trim了。& && &2.系统会发送:Win7,Win2008R2系统支持Trim命令发送。命令行里输入:fsutil behavior query DisableDeleteNotify,返回DisableDeleteNotify=0就是说Trim命令发送被开启了,DisableDeleteNotify=1就是说Trim命令发送被关闭了。
3.驱动能传输:不是所有的驱动都能传输Trim指令的,对驱动也是有要求的,就像给你一批货,你没一辆货车是运不走的一样。
& && && && && && & msahci.sys --& Working & &驱动& && && && && && && && & pciide.sys --& Working TRIM& & 微软IDE驱动& && && && && && && && & ide.sys --& Working TRIM&&Intel IDE驱动& && && && && && && && & iaStor.sys --& (v9.6.1014 以上) Working TRIM&&Intel RST RAID/AHCI驱动。RAID MEMBER不支持Trim传输。
只有同时满足上面3个要素,Trim才能完成。
实用的Indilinx Wiper工具。
我们知道只有Win7和Win2008R2支持Trim指令发送,所以就算你的SSD支持Trim,在Xp或者Vista下也是白搭。如果你用的是Barefoot的主控SSD的话,恭喜你,这个小工具能解救你。原理么:
这个程序会去像操作系统要一个所有未使用容量的LBA地址文件,然后把这些地址送给SSD主控,告诉它去trim这些地址。(优先清洗这部分的“碟子”)。应该来说它不会去碰任何有效的数据(当然如果你文件系统有问题,LBA出错么。。),当清理完成后,那些不包含有效数据的块就将恢复出厂性能(清空了)。这个工具就是这样一个,不需要操作系统支持Trim就能达到效果的小东西。(它代替了OS发送trim指令给SSD主控,当然有些时候会碰到些驱动兼容问题。
IGC(闲置垃圾回收)
固件里加入了自动整理碎片的技术,不需要用户和系统的干预,支持RAID阵列。Barefoot,Sumsung RBB,/P300支持这个技术。(具体操作算法没有标准,每个厂家都是不同的)
仔细看帖子的朋友应该“懂的”,主控制器会在机器闲置的时候,把NAND里支离破碎的文件状况整理成比较整齐的状况。这样做的效果和Trim有点区别,Trim提升的主要是删除后被清空的数据块的速度,而GC在这基础上更提升了包含数据的数据块速度。如果没有Trim的支持,这个提升是有限的,如果Trim加上GC,那么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了。
垃圾回收操作会带来写入放大,会影响寿命,增加待机负担,在闲置时硬盘会狂闪,所以主控厂适当限制了垃圾回收块的数量,可惜目前还没有程序能关闭这个功能
HDtune。这里我再分析下Intel的主控制器分别对比Barefoot和SandForce。
Intel的测试成绩就拿这里的数据说话吧。
这2个是Intel的SSD数据填满整个SSD和清空SSD的跑分成绩,如果看过我上面说的第4条,那么就应该看得出,Intel的映射表应该是动态的,随着数据越来越多,表也越来越大。这里成绩相差那么多,是因为当盘里没数据的时候,HDtune跑的是目标速度,看过上面我那个帖子就应该知道,所谓的目标速度,在这里也就成了“主控能力”,这不是真实的用户体验速度,是不真实的。日常使用中,我们在SSD里填入用户数据,用户数据占的位置在表映射看来就成了真实NAND速度,对于HDtune这类随机抽查地址上分布点速度的软件来说(这类软件不要求一定有分区),用户数据占的位置越分散,越多(包括无效,也就是已删除但没被Trim的数据),那么被抽查到的几率也越高,平均起来IOPS就会低,不如空盘的速度了。这里全盘填满的X25-M速度是比较悲剧的,IOPS不但低,最要命的是随机那项最大潜伏期竟然到了ms,天知道他抽查到了哪个悲剧的NAND地址,然后由于没地方释放做GC,造成数据不能被读改写,只能靠着主控里的数据缓存跑,可惜那里容量实在不大,经不起折腾。当然了,这里的成绩是2个极端,只是想证明一点,Intel的表是动态的,而且是随机分布在整个SSD容量范围内的,而HDtune测试IOPS不严谨,导致很多网站跑出的IOPS高,误导了很多消费者。另外就是大家看2个图4KB的IOPS,一个是60MB/s(空盘),一个是21MB/s(满盘),那么自己心里想想,自己跑CDM测试的时候4KB读取时是多少?我估计都在20~30MB/s之间吧,我要表达的意思你们"懂了"吧。
看完了Intel我们来看下SandForce吧:数据取自上面我的评测贴.
也是空盘爆高,有数据的时候又低很多的吧,那么这个表示啥?我们知道SandForce是靠压缩来提升性能的。
那么,SandForce里有个技术,这个叫做DuraClass的技术会自动接管主控的读写能力,所谓有得必有失,压缩能提高传输率,数据能被压缩1倍,意味着传输时间少1倍,速度也就提升了1倍,但是压缩是要花代价的,那就是编码时间,这个就造成了一定的延迟,而延迟对SSD是很关键的.SandForce的主控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了(这里的空盘数据),它的映射表是由DuraClass生成的,DuraClass操纵着整个盘的读写能力,映射表是当你第一次在SSD的用户区写入数据时候就一下子生成的,这个表应该是放在SA区的固定位置,但是却对应整个SSD的NAND地址(包括有数据和无数据的),也就是说当表被生成了,跑的HDtune测试就都是在NAND上跑了,不管今后你把SSD填满还是咋的,这个IOPS永远就那样了。(当然你的数据太分散,太随机还是会有小幅影响的,之前几条我有说明理由)。
最后我们来看看Barefoot主控。测试数据拿我帖子里的。
Barefoot的主控,我之前有说过,映射表是固定的,所谓固定的就是放在了某一个地方一直存在的,静态的,放在SA区里,对应了NAND上的每个地址,不管你如何测试,这个IOPS都是差不多的,和SandForce生成表后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的软件测试的方法不同,带来的数据误差自然是有的,但是不应该会差很大。不会出现HDtune 4KB跑60MB/s跑进CDM只跑30MB/s的事,那肯定是哪里有问题了,上面就是我的解释。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笔记本卡慢怎么办?SSD固态硬盘拯救你!小白易学的硬盘更换教程
题图镇楼。电脑是联想Y480,12年的中端游戏本热销爆款,市场保有量应该不小。实话说,电子产品已经慢慢变成了易耗消费品,安卓手机即使是旗舰,一年多之后也会卡顿,苹果手机也就只能在三年左右保持流畅运行。电脑也不例外,特别是有单机大型游戏需求的同学们,买来的游戏本1年多之后慢慢发现新游戏已经不能全特效了,心塞啊。但其实因为游戏本设计的原因,它本身具有非常便捷的改装升级潜力,甚至某些高端游戏本CPU都能模块化更换,即使大部分游戏本在CPU和显卡不能自主更换的情况下,其性能也可以大大满足办公需求。
机械硬盘用了三四年卡了?有坏道?没事,换质量好点SSD固态硬盘,开机速度瞬间10秒以内,不吹不黑。Office启动慢,内存条加上一条,感觉重生有没有!像自己这台联想的Y480,处理器i5-3210M,显卡是英伟达GT&650M&2GB独显,后来自己把主硬盘换成了浦科特M6S&128G,原来的1TB希捷放到了光驱位,光驱拆掉了。这次的工作主要是因为希捷的机械硬盘坏道暴多,而且里面数据迁移的差不多了,直接把这个本子变成速度爆快的办公本,所以又买了一块浦科特的M6S,这次名字加了PLUS,好像就改了改名字了吧...为什么选它就不说了,谁用谁知道,MLC颗粒+浦科特品质,靠谱!
官网验证,是淘宝的官方旗舰店买的,不发论坛一般买了不查,因为真的假的一用就清楚了,序列号图个心安而已。
背景是说明书,没卵用,包装盒里就一块硬盘和说明书。
电脑说实在是真老了,生产日期是12年8月份,买的时候是9月份,那时候是刚上大学。今年大学毕业去魔都工作了,入职后公司会配发ThinkPad,所以打算升级了这台电脑办公备用,以及放家里看看电影,JBL音响还是不错的。
工程开始!Y480&的D面有个小背板,拆掉红圈的两个螺丝就可以方便的更换内存条和硬盘以及拆装光驱。
游戏本的设计跟普通笔记本是截然不同的,有的普通本想要给风扇拆下来清灰,需要把整个电脑全部拆开,那个是真费劲,很容易损坏塑料卡扣或者零件,如果想买本且后面有升级需求,一定买方便拆机的机型。
背板拿开之后的样子,红框里是光驱位,之前把机械硬盘从主硬盘位挪出来放到这儿了,这次要把机械的换成固态的硬盘。它右边这好多小圆点的就是主硬盘位,现在是浦科特的M6S,也是128G。
固定光驱位的只有一个螺丝,拆下来然后用螺丝刀顶着螺丝旁边的银色半月型铁皮往外用力一顶,光驱就整个弹出去了。
光驱位放了一个光驱形状的硬盘架,这种硬盘架在马云家多的是,价格也参差不齐。用大宝剑的话,买你能买的最好最贵的东西,反正用到现在这硬盘架没出过问题,说白了就是一个接口的事儿,相信华强北已经把这事研究的炉火纯青了,49块入的,可以参考。
固定其中硬盘的是周围四个小螺丝,一边两个,拧进去就把硬盘卡住,拧松了就能把硬盘拔下来,简单。
说真的,SSD比HDD好用太多,速度快几倍,重量少四分之三有吧,故障几率还小,唯一的缺点就是...贵,现在品牌机用了SSD的比HDD的贵小一千块太正常,明摆坑。
把固态放进光驱硬盘架了,周围四个螺丝拧紧就能物归原主,倒序把光驱硬盘架装回去就OK了。
这是主硬盘位,拽着这个黑塑料片能把主硬盘摘出来。
两个内存条插槽,底下的是原装的,后来又加了4G,现在是8G。红框里面两个卡齿往外一掰,内存条就能跳起来,拔出来换就OK。
开机之后要对刚刚放进去的新硬盘进行分区和4K对齐,这是发挥固态硬盘性能非常关键一条,4K对齐,记住。
软件用DiskGenius,下能下到的最新版就好,功能更全。点击工具栏&快速分区&,弹出如上图对话框,按红框里的参数设置好,&分区数目&特别说一下,如果不是系统盘,128G的固态硬盘没必要分区了,直接用就好,系统盘的话128G的固态也就顶多两个分区,多了损耗多,没必要。还有,所谓4K对齐就是要把右下角的参数设成&2048&,不说为什么了,这么做就行。
分区结束之后硬盘就被激活了,&我的电脑&里就能看见了,然后再回DiskGenius,&工具&&&分区4KB扇区对齐检测&,再检测一下4K对齐是否完成。
如果红框里显示&Y&,那么恭喜你,4K对齐搞定。
发挥固态硬盘性能的另外重要一点是开启Trim指令,Win&7是默认开启的,所以只需要检测一下就OK,打开命令提示符。
在命令提示符里输入红框里的文字,点击回车。
等号后边是0,那么就是已经开启Trim指令。除了上面两个重要的参数设置,还有一个是硬盘开启AHCI模式,这个要在BIOS里面设置,具体型号百度就好,现在的一般笔记本都已经默认开启。除此之外,浦科特的SSD还有他们家自己支持硬件的一些对应软件,感兴趣的可以去官网试一下。一句话,当你用过SSD,就再也不想用HDD了。
所属兴趣:
我有金币:
此帖荣誉记录
设为精华帖
理由:精华鼓励。&主题:SSD和CF卡有什么区别啊?
泡网分: 14.664
帖子: 3054
注册: 2008年03月
同样是64G,SANDISK的SSD是百元级别,CF卡是千元级别,这是不是代表CF卡质量和稳定性好于SSD呢?还是仅仅是产能和受众小的原因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656&&回帖:16 &&
泡网分: 31.215
精华: 1帖子: 15869
注册: 2008年08月
Goose2 发表于
请教CF卡用的存储芯片, 类型 /速度 /体积 /封装的材料和工艺要求 /功耗 /读写寿命 /抵御环境骤变(比如温度, 湿度, 冲击加速度等), 是否跟SSD使用的存储芯片一样? 另外CF卡的控制芯片(方案), 是否要比SSD卡更为复杂?
顺便同问U盘所使用的存储芯片和控制芯片, 貌似U盘的单位容量价格是最低的。
再请教, CF卡是否有读写寿命? 我现在同时使用几块都是32G容量的XQD, CF, SD卡, 大致使用频率是每张卡都是一年之内30-40次写满, 读出, 放入机身格式化, 用了2-3年, 还没有感受到容量和读写速度的明显下降。
不过有一块16G的 SANDISK的30M速度的CF卡, 电脑总是提示“有问题, 需要扫描来解决”, 电脑和机身都格式化过, 还是出现这个提示, 但使用过程中倒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有同学说CF卡是面对高端群体, 市场容量小, 导致市场定价高于同样容量的SSD卡。 这个不敢苟同。 从JD的出货量来看, CF的出货量远大于SSD。根据资料,CF卡读写时电流50ma,电压若为3.3v,则可计算出功耗应小于0.2w,一般的SSD功耗比这大一个数量级。所以性能上的差异实属正常。功耗的一部分来自于SSD所使用的控制芯片,功能极为强大,CF所用的无法与之相比。至于SD卡根本就没有控制芯片。
在闪存颗粒方面目前应该普遍都是MLC,不过也有SLC或TLC产品。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Goose2 发表于
请教CF卡用的存储芯片, 类型 /速度 /体积 /封装的材料和工艺要求 /功耗 /读写寿命 /抵御环境骤变(比如温度, 湿度, 冲击加速度等), 是否跟SSD使用的存储芯片一样? 另外CF卡的控制芯片(方案), 是否要比SSD卡更为复杂?
顺便同问U盘所使用的存储芯片和控制芯片, 貌似U盘的单位容量价格是最低的。
再请教, CF卡是否有读写寿命? 我现在同时使用几块都是32G容量的XQD, CF, SD卡, 大致使用频率是每张卡都是一年之内30-40次写满, 读出, 放入机身格式化, 用了2-3年, 还没有感受到容量和读写速度的明显下降。
不过有一块16G的 SANDISK的30M速度的CF卡, 电脑总是提示“有问题, 需要扫描来解决”, 电脑和机身都格式化过, 还是出现这个提示, 但使用过程中倒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有同学说CF卡是面对高端群体, 市场容量小, 导致市场定价高于同样容量的SSD卡。 这个不敢苟同。 从JD的出货量来看, CF的出货量远大于SSD。一般cf卡/sd卡/tf卡,都是在手机/平板/相机等上面使用,读写频繁/读写数据量都比较低的场合,问题都不大。
如果是专业大批量摄影场合,还是买贵的好一些。 本帖最后由 ygqiang 于
08:24 编辑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Goose2 发表于
请教CF卡用的存储芯片, 类型 /速度 /体积 /封装的材料和工艺要求 /功耗 /读写寿命 /抵御环境骤变(比如温度, 湿度, 冲击加速度等), 是否跟SSD使用的存储芯片一样? 另外CF卡的控制芯片(方案), 是否要比SSD卡更为复杂?
顺便同问U盘所使用的存储芯片和控制芯片, 貌似U盘的单位容量价格是最低的。
再请教, CF卡是否有读写寿命? 我现在同时使用几块都是32G容量的XQD, CF, SD卡, 大致使用频率是每张卡都是一年之内30-40次写满, 读出, 放入机身格式化, 用了2-3年, 还没有感受到容量和读写速度的明显下降。
不过有一块16G的 SANDISK的30M速度的CF卡, 电脑总是提示“有问题, 需要扫描来解决”, 电脑和机身都格式化过, 还是出现这个提示, 但使用过程中倒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有同学说CF卡是面对高端群体, 市场容量小, 导致市场定价高于同样容量的SSD卡。 这个不敢苟同。 从JD的出货量来看, CF的出货量远大于SSD。体积/重量都不一样&&使用环境不同& &用的芯片/控制芯片/算法等等肯定不一样
寿命问题,应用领域/使用方法不同&&无法比较。
ssd/cf卡/sd卡/tf卡肯定都有读写寿命。
曾经用过1G的便宜品牌tf卡,每天读写平均20次,1年左右下来,就报废了。 本帖最后由 ygqiang 于
08:24 编辑
泡网分: 36.752
注册: 2000年10月
arondes 发表于
CF卡的集成度比较高吧。论性能的话SSD还是更好,因为有更强大的控制芯片和缓存,还有多路的并行读写。论应用环境的话CF卡远没有SSD那么苛刻,不需要各种复杂的算法来延命,所以我倾向于认为CF卡的稳定性也不如SSD。实际上有些电影机就是用的SSD存储,因为体积和能耗不是问题请教CF卡用的存储芯片, 类型 /速度 /体积 /封装的材料和工艺要求 /功耗 /读写寿命 /抵御环境骤变(比如温度, 湿度, 冲击加速度等), 是否跟SSD使用的存储芯片一样? 另外CF卡的控制芯片(方案), 是否要比SSD卡更为复杂?
顺便同问U盘所使用的存储芯片和控制芯片, 貌似U盘的单位容量价格是最低的。
再请教, CF卡是否有读写寿命? 我现在同时使用几块都是32G容量的XQD, CF, SD卡, 大致使用频率是每张卡都是一年之内30-40次写满, 读出, 放入机身格式化, 用了2-3年, 还没有感受到容量和读写速度的明显下降。
不过有一块16G的 SANDISK的30M速度的CF卡, 电脑总是提示“有问题, 需要扫描来解决”, 电脑和机身都格式化过, 还是出现这个提示, 但使用过程中倒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有同学说CF卡是面对高端群体, 市场容量小, 导致市场定价高于同样容量的SSD卡。 这个不敢苟同。 从JD的出货量来看, CF的出货量远大于SSD。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martin911 发表于
那就是说论稳定性,CF卡比SD卡和SSD有区别吗?这个没法比较
因为各自应用的领域不同。
泡网分: 23.378
帖子: 2946
注册: 2006年01月
它们的存储介质都是闪存,因为接口不同,主控不同,受众也不同,因此市场市场规模决定其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及零售价格,简单的说相当于量产和定制的区别。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编辑于: 19:53:23
泡网分: 27.047
帖子: 1133
注册: 2003年09月
martin911 发表于
同样是64G,SANDISK的SSD是百元级别,CF卡是千元级别,这是不是代表CF卡质量和稳定性好于SSD呢?还是仅仅是产能和受众小的原因...您是在谈CF/SD卡的区别,还是CF卡/SSD固态硬盘的区别?!
那么多人回复,都确认你们明白在谈什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4.315
帖子: 1310
注册: 2010年10月
ygqiang 发表于
体积/重量也要考虑
如果都做成ssd的体积/重量,估计CF卡/sxs/p2卡 价格都不会高了
越是小型化/同样容量价格越...同样容量的tf卡确便宜得多,体积更小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4.664
帖子: 3054
注册: 2008年03月
那就是说论稳定性,CF卡比SD卡和SSD有区别吗?
泡网分: 21.626
帖子: 8407
注册: 2008年06月
ygqiang 发表于
体积/重量也要考虑
如果都做成ssd的体积/重量,估计CF卡/sxs/p2卡 价格都不会高了
越是小型化/同样容量价格越高CF卡和P2卡正好比较,P2卡用的是PCMCIA界面,也就是大号的CF卡,也就是几十块一个的CF卡套,放在老笔记本里读取的那玩意儿。P2卡比CF卡大,内部是4个SD卡(之所以特意用SD卡是因为这是松下的标准),就这么个东西,卖CF卡几百倍的价格(CF加卡套不能直接使用是因为松下用了加密非标协议,和XBOX360上装的就是笔记本硬盘却不能直接用笔记本硬盘一个道理。)
M2 SSD和SxS卡正好比较,SxS用的是PCIExpress界面,走PCI-E通道,正好M2卡也是走的PCI-E通道,两者基本上就是同一种东西,大小也一样,SxS卡多了个铁皮外壳。就这么个东西,卖SSD几十倍的价格。
P2卡体积大于CF卡,重量大于CF卡,SxS卡体积大于M2/mSATA SSD,重量也大于M2/mSATA SSD。但别人不是笔记本的配件,而是昂贵的专业摄像机的配件,由此决定了价格不同。同样是面镜子,因为切割的不同而变成了宝马后视镜和QQ后视镜,价格就大相径庭了,道理很简单,面向的客户群体不同。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nahcooo 发表于
1. CF卡的接口相当落后,本质上和以前的IDE硬盘一样,接口限制了还想提高速度,就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使劲在大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使劲钻研,而SSD接口块,随便做做速度就上去了,而真正飙极限的SSD同样很贵,看那些PCI-E SSD,SAS SSD,但这还不是主要原因。
2. CF卡受众小,又有钱,买电脑的都是掏三四千还要思量再三,买相机的都是一掏几万买镜头。商业策略使然。这个是主要原因。你看看P2卡,SxS卡这两种摄像机用的卡,都是面向不差钱的主儿的,看看都卖多少钱,和同时代的CF卡比比。
上淘宝搜了一下,64G的SxS卡卖近3000元,读卡器都卖2000元。你看看和M2接口的SSD相比有何优势?唯一的优势就是能在sony专业摄像机上用,买摄像机的都是不差钱的公款消费。体积/重量也要考虑
如果都做成ssd的体积/重量,估计CF卡/sxs/p2卡 价格都不会高了
越是小型化/同样容量价格越高
泡网分: 21.626
帖子: 8407
注册: 2008年06月
1. CF卡的接口相当落后,本质上和以前的IDE硬盘一样,接口限制了还想提高速度,就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使劲在大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使劲钻研,而SSD接口块,随便做做速度就上去了,而真正飙极限的SSD同样很贵,看那些PCI-E SSD,SAS SSD,但这还不是主要原因。
2. CF卡受众小,又有钱,买电脑的都是掏三四千还要思量再三,买相机的都是一掏几万买镜头。商业策略使然。这个是主要原因。你看看P2卡,SxS卡这两种摄像机用的卡,都是面向不差钱的主儿的,看看都卖多少钱,和同时代的CF卡比比。 记得一块16G的sxs卡刚出现的时候要1000多,两年后到了6000,现在上淘宝搜一下64G的sxs卡还要近3000元,读卡器都卖2000元(幸好有破解的SD卡套,最后逼迫索尼都出了官方卡套,但那是后话)。你看看和M2接口的SSD相比有何优势?唯一的优势就是能在sony专业摄像机上用,买摄像机的都是不差钱的公款消费。 本帖最后由 nahcooo 于
07:23 编辑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martin911 发表于
同样是64G,SANDISK的SSD是百元级别,CF卡是千元级别,这是不是代表CF卡质量和稳定性好于SSD呢?还是仅仅是产能和受众小的原因还要考虑体积/重量比例。
泡网分: 6.893
注册: 2009年11月
用cf的单反都是专业的,上万的镜头都不在乎,何况上千的卡呢。我玩单反之初所有单反都是cf卡。350d,d70时代。那时cf卡和sd价格一样比索尼的ms卡便宜。
现在cf卡价格居高不下完全是商业行为。
本帖由 MOTO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31.215
精华: 1帖子: 15869
注册: 2008年08月
CF卡的集成度比较高吧。论性能的话SSD还是更好,因为有更强大的控制芯片和缓存,还有多路的并行读写。论应用环境的话CF卡远没有SSD那么苛刻,不需要各种复杂的算法来延命,所以我倾向于认为CF卡的稳定性也不如SSD。实际上有些电影机就是用的SSD存储,因为体积和能耗不是问题 本帖最后由 arondes 于
02:23 编辑
泡网分: 112.579
精华: 5帖子: 37480
注册: 2000年12月
给几千块的电脑配硬盘和给几万块的相机配卡 怎么能一样 后者当然得卖高大上的价格好吗
本帖由 GT-I9300 客户端发布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sd卡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