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7年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迁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分层测评:(人民版)阶段综合测评1 Word版含解析
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分层测评:(人民版)阶段综合测评1 Word版含解析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人民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342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阶段综合测评(一) 专题一、专题二(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解析】  “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的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凡人家营田B项。【答案】 B2.《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接远村。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晨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解析】 由材料信息“人家D项。【答案】 D3.《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材料中涉及的都是(  )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解析】 东西织室是西汉时在首都长安设立的服务于皇室的工场只为帝王、贵族服务属于官营手工业故选B项。【答案】 B4.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打破商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解析】 “交子”的出现和坊市界限的打破都是宋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故A、B两项正确;商帮在明清时期出现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官营手工业在明清前都处于发达的状态能够印证宋代的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答案】 C5.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重农抑商”政策【解析】 “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反映了城市起初的功能主要是军事、政治功能为主是政治与文化中心经济功能不强;“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反映的是经济功能的增强其经济功能增强说明了汉代以来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项正确。【答案】 A6.“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解析】 “海者闽人之田”指的是明朝海禁令无情地把当地居民的“田”给剥夺了饭碗跟着也砸了。在广东潮州、福建泉州、漳州地区一向是通商出海D项。题干没有涉及朝贡体制排除A项;B、C两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排除。【答案】 D7.《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解析】 材料说明了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们更多从事“赴厂做工”活动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这表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答案】 A8.叶圣陶先生于1932年编的《开明国语课本》有这样一课本课内容反映了(  )
第141课 一个老婆婆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她的纺车。工业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鸦片战争对中国农村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机器生产对【解析】 注意时间“1932年”及内容“……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由此可以判断是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经济和生活的影响。A、B、C三项时间上与题意不符。【答案】 D9.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  )洋务运动的兴起实业救国”呼声高涨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亡实业救国”呼声高涨因此选B项。【答案】 B10.广告在(  )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解析】 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A项正确、C、D三项说法错误。【答案】 A11.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的“”部分应为(  )
民族资本 B.官僚资本外资企业 D.个体经济【解析】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致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蚕食鲸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答案】 B12.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  )阶段 民族工业状态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短暂春天 列强放松侵略第一 萧条 列强卷土重来抗战时期 遭摧残 日本的经济掠夺解放战争时期 陷入绝境 美国商品的涌入A.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始终发展缓慢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析】 A项在材料中没体现;题干没有涉及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排除B项;C项错在D项符合题意。【答案】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陆游《杂赋》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明神宗实录》(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市”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发展反映了宋代8分)(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10分)【解析】 第(1)问从“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的信息可得出坊市分离;从“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的信息可概括出市的交易时间受到限制;从“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的信息可概括出长安城是国际大都会;从“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2)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第一段的信息可以看出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材料二第二段中“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的信息可以看出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第二小问依据宋代市的发展演变可得出宋代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放松。第(3)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的信息可知是“海禁”政策;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的信息【答案】 (1)坊市分离;市的交易时间受到限制;国际大都会(或“中外、民族交流频繁”);文化多元。(2)表现: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调整: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放松。(3)政策:“海禁”政策。影响:阻碍对外贸易;延缓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沿海居民生活困顿;激化社会矛盾。1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代表着近代先进的生产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张謇()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19世纪末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材料二 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命运的漫画。
(1)毛泽东8分)(2)古人云“学而优则仕”。张謇考中状元却弃官办实业你对此有何感想?(6分)(3)“实业救国”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难以实现根据材料二说明理由。(12分)【解析】 本题围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选取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原因的理解和掌握。其中回答第(3)问时应注意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三座大山的压迫及先天不足的角度作答。【 
(1)倡导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近代企业。(2)如实业救国、身体力行、爱国等。(言之有理即可)(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或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缓慢;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等。(任答其中三点并言之有理即可)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2017年高考历史必备的36个答题规律_高考文综_学大教育网
中小学个性化辅导
当前位置: >
> 2017年高考历史必备的36个答题规律
2017年高考历史必备的36个答题规律
来源:热心网友& & 时间: 16:03:26
高考要想提高答题效率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准确而快速的答题,为了帮助大家备考高考,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2017年高考历史必备的36个答题规律,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从而轻松掌握这些规律。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个政策: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2)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了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8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
(1)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①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②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秦汉以后统治者的修养生息政策正是这种治国思想的体现。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①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
③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
④汉代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逐渐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学;隋唐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墨家&选贤举能&的思想。
9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2)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的工程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意识。
(3)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影响深远。
10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1)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2)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二、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
11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和危害
①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②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④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丧失、获得在华驻兵权。
②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12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特点
(1)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
①含义: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②表现:太平天国运动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2)农民阶级具有落后性
①含义: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难以提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以指导其革命。
②表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不切实际性;&扶清灭洋&口号的盲目排外性。
13&六个第一&巧记辛亥革命
(1)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2)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2) 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3) 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15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1)三次发展机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2)四个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
(3)五个发展阶段:
&春&: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夏&: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
&秋&:抗战时期遭到沉重打击;
&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新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4)分布结构:
&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
(5)两个影响:
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
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6)三个障碍: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16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1)一条主线:
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而变迁。
(2)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
二是生活风俗习惯的变化。
(3)三大因素影响:
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
二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物质生活和风俗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是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思想运动的推动。
(4)四大表现:
一是社会物质生活方面,即服饰、饮食、住宅的变化;
二是社会风俗和思想观念方面,即婚丧嫁娶、社会礼仪的变化;
三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
四是大众传媒的变化。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7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认识
(1)一个主题: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2)两个特点: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中国人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先进理论在革命实践中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
(3)三个层面: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
三、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热点聚焦:
辅导课程推荐
开/闭班时间
冲刺辅导资料
辅导资料导航
四年级辅导
关于学大教育
用微信扫一扫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7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押题专练)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原卷版)
2017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押题专练)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原卷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9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1.44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1.晚清时期,外国商品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严重滞销到逐渐打开市场的转变过程。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有(  )
①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②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抵制外国商品倾销 ③列强攫取更多的经济特权 ④通商口岸的增加和近代运输业的发展
2.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的主要变化,表中数据反映出(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类别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A. 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增加
B.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C.原料出口比重减少
D.中国近代工业日渐萎缩
3.下面是年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该图最能说明(  )
A.传统农业的解体
B.近代工业的兴起
C.国际贸易的发展
D.经济结构的优化
4.下表是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 器材、半制品等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1893年 0.6 - 7.8 13.0 78.6
1903年 0.7 - 14.0 22.3 62.7
1910年 1.5 0.1 16.0 17.0 65.4
A. 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B.消费资料不再成为进口的主体
C.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进口贸易
5.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的情况。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总量(吨)
商品分类比重(%)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5.6 81.8 2.6
39.8 41.4 18.8
40.1 39.4 20.5
A.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对原料和机器产品的需求量大量增加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低谷
C.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
D.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出口量在27年间增长了近8倍
6.下表是清朝光、宣时期财政收入一览表,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年代 岁入总额(两)
光绪二十年(3,540
光绪二十五年(,560,000
光绪二十九年(,920,000
宣统元年(,219,000
A.晚清新政中奖励实业小有成效
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控制
C.晚清社会稳定使政府收入增加
D.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7.下表为年安徽资本10万元以上的工厂企业:
企业名称 所在地 资本额
裕源织麻公司 芜湖 42万元
裕兴榨油厂 阜阳 28万元
益新面粉公司 芜湖 21万元
明远电灯厂 芜湖 16.8万元
丰盈榨油厂 安庆 14万元
对表格中出现的现象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芜湖较早成为通商口岸,近代化进程较快
B.安庆、阜阳位置偏僻,民风保守愚昧
C.芜湖地处皖江,水路交通发达,物产丰富
D.芜湖是列强的势力范围,外资较充足
8.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
第一卷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第二卷 近代中国的开端()
第三卷  ……()
第四卷 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
第五卷 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
A.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郑观应认为: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结合甲午战争前的史实,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①列强对华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加剧列强侵华 ③列强利用条约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分析下列表格数据,其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1840年、1860年和1886年中国茶叶销量表(单位:万吨)
时间 总销售量 出口量 内销量
1840年 5.0 1.9 3.1
1860年 13.1 5.51 7.59
1886年 25 13.41 11.59
A.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D.近代茶叶贸易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C.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
D.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有历史学家认为,在近代中国“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一认识主要基于当时(  )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B.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C.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D.民主共和思想兴盛
3.1912年3月,民国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1916年内务部又颁《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这主要反映了(  )
A.政府法规决定风尚礼仪
B.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
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
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4.服装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文化载体,不仅折射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而且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从图1到图2的服饰变化本质上是(  )
A.社会政治观念的变化
B.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C.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
D.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材料主要反映了(  )
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
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
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
D.“左”倾思潮死灰复燃
6.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7.从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
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
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8.《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 “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  )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
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
9.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料价值。下面民国时期上海老照片反映的近代社会生活变革有(  )
①广告的位置 ②人物的服饰
③建筑的风格 ④出行的方式
0.右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图片信息可用于研究(  )
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②实业救国思潮
③民国时期的服饰 ④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
1.下图由成都市档案局提供,它是在四川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新新新闻》1938年刊登的插画。对其正确的理解是(  )
A.民国13年后,成都修好成灌马路后渐渐有了汽车
B.成都人车拥挤,交通混乱,美女交警在街头指挥行人和车辆向左行驶
C.通过漫画美女交警宣传向左的交通规则
D.民国38年,成都宣传交通改为靠右行驶
2.日,有网友爆料称,在青岛市乐凌路“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遇到宰客事件:点菜时已向老板确认过“海捕大虾”是38元一份,结账时却变成了38元一只,一盘虾要价1 500余元。10月6日,青岛市市北区物价局对经营者处以9万元罚款。这说明网络(  )
A.具有舆论监督作用
B.信任度较高
C.能够决定处罚结果
D.是民间反腐的平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革命时发现:“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其实,同光年间的清政府也曾实行了“洋务新政”。但是,美国学者费正清先生指出:“不料(清统治者)却发现他们自己被吸入了无法抗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借用一项西方事物导致他们必须借用另一项。”
同光年间,就连权倾朝野并被视为顽固派首领的那拉氏,也不得不从默许、镇压者,转变为实际上的推动者和领导者。但是恰恰如此,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清政府的改革引起了“参与性爆炸”,意思是因为改革而引起了革命。
材料二 1884年,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必须摒斥清国风》中写道:“中国的知识分子满脑子儒家思想,对西洋文明不感兴趣,他们即使看到了西洋的船舶器械等科技产品,也不为所动,觉得那只是夷狄的奇技淫巧,没什么大不了。……西洋文明的流入并没有对中国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日本则与此相反。……西洋文明可说是通过知识分子流入日本……吸收的都是西洋文明中最深层的部分,因此西洋文明通过他们流入后,便在日本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中国引进了西洋文明的肤浅外观,日本则引进了西洋文明的深层内涵,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化脚步如此迟缓,而日本的文明化脚步却那么快捷的原因。”
(1)用史实说明清朝统治者是如何“借用一项西方事物导致他们必须借用另一项”?
(2)1884年福泽谕吉指出清朝学习西方的弊端是什么?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