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密闭的容器里会产生虹吸现象的例子原理的现象吗

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答案选的是B 谁能给我讲明白到底是为什么?我只能从题目得出甲体积小于乙.没了.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需要加入氧化剂的反应是什么反应?还原反应还是氧化反应?氧化剂显的是还原性还是氧化性?化学学的不好的孩子伤不起啊!
晚风牵来一个梦
V甲<V乙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的摩尔体积,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因为V甲<V乙,所以,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因为质量相同,甲的物质的量<乙的物质的量少,所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所以只有B对.氧化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需要加入氧化剂的反应,是反应中只有还原剂,氧化剂当然是显氧化性,得电子,被还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类似于这样的题可以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PV=nRT,P代表压强,V代表体积,n代表物质的量,R是个常数,T代表温度,根据题意,质量相同,你就要讲质量引入方程中,可以用V=m / ρ,n=m / M ,分别代入,最后得出ρ与M成正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D错;既然质量相等,m=n·M,n与M成反比,所以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小,B对;A也可以做相应判...
扫描下载二维码就是连通器的原理,加在密闭容器里液体上的压强,处处都相等。
我的图书馆
就是连通器的原理,加在密闭容器里液体上的压强,处处都相等。
虹吸原理:就是连通器的原理,加在密闭容器里液体上的压强,处处都相等。而虹吸管里灌满水,没有气,来水端水位高,出水口用手掌或其他物体封闭住。此时管内压强处处相等。一切安置好后,打开出水口,虽然两边的大气压相等,但是来水端的水位高,压强大,推动来水不断流出出水口。 虹吸原理的发现和应用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应用虹吸原理制造的虹吸管,在中国古代称&#8220;注子&#8221;、&#8220;偏提&#8221;、&#8220;渴乌&#8221;或&#8220;过山龙&#8221;。东汉末年出现了灌溉用的渴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用一根去节弯曲的长竹管饮酒,也是应用了虹吸的物理现象。宋朝曾公亮《武经总要》中,有用竹筒制作虹吸管把峻岭阻隔的泉水引下山的记载。中国古代还应用虹吸原理制作了唧筒。唧筒是战争中一种守城必备的灭火器。宋代苏轼《东坡志林》卷四中,记载了四川盐井中用唧筒把盐水吸到地面。其书载:以竹为筒,&#8220;无底而窍其上,悬熟皮数寸,出入水中,气自呼吸而启闭之,一筒致水数斗。&#8220;明代的《种树书》中也讲到用唧筒激水来浇灌树苗的方法,对于虹吸原理,中国古代也有论述。南北朝时期成书的《关尹子&#183;九药篇》说:&#8220;瓶存二窍,以水实之,倒泻;闭一则水不下,盖(气)不升则(水)不降。井虽千仞,汲之水上;盖(气)不降则(水)不升。&#8221;有两个小孔的瓶子能倒出水,如果闭住一个小孔,另一个小孔外面的空气压力会比瓶里水的压力大,水就流不出来。唐代王冰《素问》注中,有关大气压力的物理现象记述得较清楚,王冰曰:&#8220;虚管溉满,捻上悬之,水固不汇,为无升气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顿溉不入,为气不出而不能入也。&#8221;指出一个小口的空瓶灌不进水是因为瓶里气体出不来。宋代俞琰在《席上腐谈》中补充了前人的发现,说;&#8220;予幼时有道人见教,则剧烧片纸纳空瓶,急覆于银盆水中,水皆涌入瓶而银瓶铿然有声,盖火气使之然也;又依法放于壮夫腹上,挈之不坠。&#8221;在空瓶里烧纸,由于火把瓶里的一部分空气赶出瓶外,火熄灭后瓶里就形成负压,造成一定的真空,瓶外的空气压力就把瓶紧紧地压在人腹上。如果把瓶放在水里,水就立即涌入瓶里。明代庄元臣在《叔苴子&#183;内篇》中也指出把葫芦勺倒压入水中,水并没有进入葫芦里,这是因为葫芦里有空气。
所谓虹吸效应,是指奥运主办城市强大的会将别的地方的吸引过来,从而减缓这些地区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致力于,投资刚开始向西部倾斜,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国家一下投巨资2800亿元,等于又来了一个东部大开发 源自: 2008北京奥运效应及其旅游影响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梁留科,孙淑英,刘英 来源文章摘要:自第一届奥运会以来,每届奥运会的举办都为举办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奥运会的影响作用,我们提出了"奥运效应"的概念,以此来分析奥运效应对举办国旅游业的作用,特别是对2008‘北京奥运所带来的效应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008年北京奥运旅游最大化的开发战略。
热虹吸现象
&&虹吸现象是液态分子间引力与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使水上升后再流到低处.由於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气压力,水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直到两边的大气压力相等,容器内的水面变成相同的高度,水就会停止流动.利用红吸现象很快就可将容器内的水抽出. & & 虹吸管是人类的一种古老发明,早再公元前1世纪,就有人造出了一种奇特的虹吸管. 事实上,虹吸作用并不完全是由大气压力所产生的,在真空里也能产生虹吸现象.使液体向上升的力是液体间分子的内聚力.在发生虹吸现象时,由於管内往外流的液体比流入管子内的液体多,两边的重力不平衡,所以液体就会继续沿一个方向流动.在液体流入管子里,越往上压力就越低.如果液体上升的管子很高,压力会降低到使管内产生气泡(由空气或其他成分的气体构成),虹吸管的作用高度就是由气泡的生成而决定的.因为气泡会使液体断开,气泡两端的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至0,从而破坏了虹吸作用,因此管子一定要装满水.在正常的大气压下,虹吸管的作用比在真空时好,因为两边管口上所受到的大气压提高了整个虹吸管内部的压力. & &设想一下,太阳能集热器内储满冷水,当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时,里面的水受热膨胀,密度变小,就上升到上面的热交换器中。而密度较大的冷水则回流到集热器的底部,在吸收了热能后,继续膨胀上升&#183;&#183;&#183;& &热循环运动被称为热虹吸效应,集热器和热交换器之间的温差越大,水体在两者之间的循环流动的速度越快。&&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当前位置:
>>>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
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B.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C.甲的体积比乙的体积大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相对分子质量小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根据PV=nRT,nV=mMV=ρM=RTP,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则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又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甲的摩尔质量大于乙,则A.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因M甲>M乙,则由n=mM可知,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故A正确;B.由A可知,甲的物质的量大,则由N=nNA可知,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少,故B错误;C.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根据V=nVm可知,甲的体积小,故C错误;D.甲的摩尔质量大于乙,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相对分子质量大,故D错误.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主要考查你对&&阿伏加德罗定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阿伏加德罗定律
阿伏伽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阿伏伽德罗定律的使用范围:
阿伏伽德罗定律只对气体起作用,使用于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方法与技巧:
“三同”定“一同”(温度、压强、气体体积、气体分子数);“两同”定“比例”。
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或其变形形式(PM=ρRT)推出,不用死记硬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PV= nRTP表示压强,V 表示体积,T表示温度,R是常数,n是气体的物质的量。可根据此方程来推断阿伏伽德罗定律的相关推论:
&n1/n2=V1/V2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与其体积成正比
&n1/n2=P1/P2
&同温同体积,压强与其分子数成正比
&V1/V2=T1/T2
&分子数、压强相同的气体,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P1/P2= V2/V1
&分子数、温度相同的气体,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ρ1/ρ2=M1/M2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成正比
&T、P、V相同
&m1/m2=M1/M2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质量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T、P、m相同
&M1/M2=V2/V1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体积成反比
发现相似题
与“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2056631863332214694089371894316934虹吸现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文档简介
&&简要介绍虹吸现象的原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虹吸现象的应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