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性献血年龄限制比男性更适合去献血的呢,是因为

610871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jesuisici?)
(卖好吃的小丸子)
(Satoshi聪)
(猜猜我是sei)
第三方登录:您现在的位置:
女性参加献血和男性献血一样吗?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日 11:01:32&&&&来源:中国献血网
】&&【】&&【】
女性参加献血,除了和男性献血者有一些共同的注意事项之外,应特别注意几个重要的生理期。&&&
1、月经期:月经期的前3天及后3天。月经失调不能参加献血。&&&
2、妊娠期:妊娠期不能参加献血&&&
3、分娩期和哺乳期:流(引)产后未满6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不能参加献血。
责编:靳敏
【】&&&【】&&&【】&&&【
】&&&【】&&&【】
&&相关链接
& 10:57:43
& 10:56:19
& 10:55:18
& 15:30:27
& 15:27:10
  您还要浏览:
晋城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晋城市信息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 稿件来源:晋城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晋城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按作者意愿予以更正。献血解禁为何“重女轻男”?·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GC08版:广州观察·健康
A01版 要闻
献血解禁为何“重女轻男”?
&&&&“女同”:卸下多年歧视负担&“男同”:被歧视感更强烈&&&&7月起,新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正式实施,中国卫生部解除了一项14年的禁令:不接受女同性恋者捐献血液,但有性行为的男同性恋仍被禁止献血。&&&&网络一片哗然,许多女同性恋表示终于卸下了多年的献血歧视负担,不少男同性恋却跳出来抨击规定存在歧视。也有人指出,献血者的信息真伪无从辨析,规定只是一纸空文,无法真正产生效力。&&&&【声音】&&&&“男同”“女同”,有人欢喜有人忧&&&&大学生小丽是一名女同性恋。过去发现女同不能献血,内心感到极度不公,甚至产生过隐瞒性取向而献血的想法,“只是一种逆反心理,不过后来还是无法下决心真正付诸行动。”&&&&禁令解除后,小丽感到释怀:“这本来就是应该的,可以平等地献爱心,起码可以放下一些心理负担了。”&&&&白领阿敏却无法卸下心理负担。&&&&高中时期,她曾和几个好友兴致勃勃地想要参加学校的献血活动,拿到表格时,瞬间被“同性恋”三个字惊醒。阿敏随口编了个理由,一个人跑回宿舍,“这种感觉好比想做一件好事,反被咬了一口。”献血成了她的心病。&&&&如今,女同性恋献血解禁,阿敏感到很麻木,“太晚了,再也不会考虑献血了,因为献爱心的权利,早就被剥夺了。”&&&&相应地,男同的心理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大学男生阿成一直为自己喜欢男生感到苦恼。发现自己是同性恋后,他查了很多资料,早就知道同性恋被禁止献血,他感到坦然,“可能不是歧视,男同性恋性行为的确更容易感染艾滋病,这只是从大众安全角度考虑。”&&&&同样是男同性恋的阿名却不这样认为。在女同性恋献血被解禁后,阿名内心被歧视感更加强烈,“血液不是要经过筛选检查才会用吗?而且男同志感染艾滋病传播的比例也没有那么大,现在用血紧张,为什么还要将一批人圈除在外?”&&&&不仅如此,阿名还认为要禁止男男性行为者献血,根本无法操作,“是否同性恋者,是否发生过性行为,只能由献血者主动告知。如果要有意隐瞒,采血人员也无法分辨。所以,这规定也是白规定。”&&&&市民网友:支持“女同”解禁者占多数&&&&笔者对网络调查进行了梳理。发现“第一调查网”上一个名为《中国禁止男男性行为者献血被指歧视男同性恋》的调查结果显示,从7月14日至7月24日,在参与调查的138人中共24.11%的人支持禁止男男性行为者献血的规定,31.21%的人反对禁止男男性行为者献血的规定;45.39%的人支持对女同性恋者献血行为解禁,24.82%的人反对对女同性恋者献血行为解禁。&&&&随访发现,市民对解禁的态度也有所不同,但大多数人仍对同性恋群体献血存在抵触心理,认为保障大众生命健康重要。&&&&职业司机刘先生是献血“大户”,他认为同性恋禁止献血是保险的做法。“献血本来就是拿来挽救生命的,当然要谨慎处理,如果因为接受了不好的血液导致健康出了问题,不是弄巧成拙吗?”&&&&白领陈小姐与刘先生的看法不谋而合,“国外不也禁止有性行为的男同性恋献血吗?我觉得这不是歧视,是科学医疗。现在科学发展,发现女同性恋献血是安全的,所以开放了这一规定,等科学发展到可以较大程度减少男同性恋献血带来的问题,再解禁男同献血也不晚。”&&&&当然,也有部分市民对男男性行为者献血投了支持票。刘小姐的儿子曾因病接受输血,她认为,“血液是用来救命的,临时需要,规定就应该相对灵活。只要经过检查血液没问题的话就可以用。”&&&&【三问新规】&&&&问:为何女同性恋献血可以解禁,有性行为的男同性恋却不可以?&&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输血科主任单桂秋表示,对女同性恋献血解禁存在一定合理性。因为,女同性恋就算发生性行为也不易传播艾滋病。但男男性行为者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医学和行为学原因,传播艾滋病的几率比较大,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笔者了解到,2011年广东省卫生厅公布数据显示,艾滋病传播从既往的经注射吸毒为主发展为经异性传播为主,男男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6%上升到2011年的15.2%,男男同性性接触人群感染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不过,汇集已发布的信息,笔者发现每年采集的血液中都会检测到比例较少的艾滋病血液,广州市血液中心主任付涌水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广州市血液中心采集上来的艾滋病血液比例只占万分之一,因此用血者不必紧张。&&&&问:艾滋病有“窗口期”,在这个期间,血液无法查出病毒抗体,怎么办?&&单桂秋表示,艾滋病的确存在“窗口期”,“窗口期”指HIV最初进入人体到产生可检测出病毒抗体的时间,通常为两周到三个月,最长可达六个月。“窗口期”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卫生行政部门对献血者健康进行严格把关的原因。&&目前血液艾滋病检查主要有3种方法,抗体和抗原检测是相对传统的两种方法,如果感染者在窗口期献血的话,这两种方法难以判断出他的血液中是否携带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法可以有效缩短艾滋病窗口期,提高检测准确度,不过成本比较高。&&&&问:国外也反对同性恋献血吗?&&据悉,美国已计划解禁男同性恋者献血;而英国政府也开始部分解除男性同性恋的献血禁令,只要一年内未发生过同性性行为的男同性恋皆可献血;葡萄牙从2006年便开始考虑取消该国原有的禁止同性恋者参与献血的规定;2009年,俄罗斯删除了献血相关规定中的不得参与献血的“……高危人群(同性恋者、吸毒者、卖淫者)……”这段文字。&&&&南方日报记者&曹斯&实习生&钟阳英
document.write('');李银河:新献血条例歧视男同
作者:李银河本文系网易女人频道独家约稿,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据报道,从这个月开始,新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正式实施,中国卫生部解除了一项14年的禁令:不接受女同性恋者献血。但是新献血条例规定:女同性恋可以献血,有性行为的男同性恋仍然被禁止献血。应当怎样看待这个新献血条例?首先,与1998年的完全禁止同性恋者献血的规定相比,新条例有明显改进。1998年的献血规定明确规定禁止男女同性恋者献血,当时规定的出台是出于对传播HIV的恐惧。这一出于恐惧的规定含有明显的非理性成分:社会学对不同性倾向人群的调查结果表明,从传播艾滋病的角度来看,男同性恋传播几率最大;异性恋次之;女同性恋几率最小。据此,1998年规定不允许女同性恋者献血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正确的。按照传播几率排序,应当先禁止异性恋者献血,然后才能轮到禁止女同性恋者献血。献血新条例改正了这一错误,是一个进步。其次,规定某些社会人群不许献血属于社会歧视。新献血条例规定:易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有吸毒史、男男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者等不允许献血。问题在于,有吸毒史人群、男同性恋人群和多性伴人群当中,多数人是没有性病的,也不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笼统地规定这三种人都不可以献血,对于这三个人群中非感染者是不公平的,剥夺了他们应有的权利,严格说,属于一种社会歧视,从政治上看是错误的。以南京为例,在2005年以前,南京报告的感染艾滋病病毒者中以经注射吸毒途径感染为主。但自2005年开始,疫情报告中经男男性接触(MSM)途径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数量上有增加的迹象。特别是近几年中,每年发现的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中,男同性恋占40%以上;2011年发现的感染者中,超过50%是经男男性接触途径感染的。据了解,男同性恋中,有20%是感染者。问题在于,即使群内感染率达到20%,对于那80%未被感染的男同性恋者来说,这一规定还是不公平的,是一种社会歧视。
第三,上述规定是一种偷懒的办法,想用简单排除性病易感人群的办法取代比较麻烦的检验血液质量的办法,来降低献血质量风险。对于性病易感人群,应当在献血之前检验其是否感染者,如果检测结果阳性,则拒绝其献血要求;如果检验结果阴性,则接受其献血要求。这才是正确的做法,虽然会比简单排除这些人群要费力一些。血液质量的检验对同性恋之外的人群也不应省略,因为从世界范围看,全部艾滋病感染者中,75%到85%的人是因为异性间性行为感染艾滋病。忽略异性恋人群中的艾滋病感染情况,也会降低献血质量。综上所述,新献血条例虽然比14年前的旧献血条例有了一点理性的改进,但是还有不够理性的问题,仍旧是一个含有性倾向歧视内容的规定。虽然由于近年来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情况有上升的趋势,但是禁止男同性恋者献血的规定,不但不能真正解决血液质量问题,而且还犯了社会歧视的错误。
(本文来源: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热门搜索: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日 第950期
解除女同性恋献血禁令是一种进步,然而挡住了男同性恋就是挡住了艾滋病的传播吗?
献血先测性取向?从这个月开始,新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正式实施,有性行为的男同性恋仍然被禁止。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献血者是否是有性行为的男同性恋很难判断……解除女同性恋献血禁令是一种进步,然而挡住了男同性恋就是挡住了艾滋病的传播吗?更何况,艾滋病高危人群不只是男同性恋者。血站和疾控中心与其控制献血群体不如做好血液检测,严格把关才能减少疾病的传播。
相关新闻:
献血先测性取向?艾滋高危人群并不只是“男同”
艾滋高危人群不要只盯着“男同”
禁止有男男性行为者献血不具有可操作性
既然会第二次检查,禁止“男同”献血就显得多此一举
血液把关需要把的是质量而不是什么人去献血
禁止相关群体献血会打击积极性
献血先测性取向?艾滋高危人群并不只是“男同”
解除女同性恋献血禁令是一种进步
  从这个月开始,新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正式实施,中国卫生部解除了一项14年的禁令:不接受女同性恋者捐献血液。专家称,女同性恋就算是有性行为,也不容易传播疾病。这无疑是政府在同性恋反歧视路上迈出的实质性的重要一步,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对同性恋者的一种尊重,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尊重同性恋者享有的权利,将他们不再排除在条例之外,更是一种人性的回归,也是一种包容文化的回归。[]
艾滋高危人群不要只盯着“男同”
  人们经过研究分析,已清楚地发现了哪些人易患艾滋病, 并把易患艾滋病的这个人群统称为艾滋病易感高危人群,又称之为易感人群。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指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成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输血及其它血制品者、与以上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等。[]
(1)吸毒者是第二大艾滋病危险人群
  经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约占全部艾滋病病例的15%~17%,主要是因为吸毒过程中反复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其中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具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和传播,使吸毒者成为第二个最大的艾滋病危险人群。[]
  18年的“毒龄”,8次强制戒毒,戒断期最长两年半、最短不足两个月,平均间隔不到半年又复吸,这是吸毒者小付的戒毒档案。当第7次被送去强制戒毒时,他被查出感染上了艾滋病毒。[]
(2)与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也易感染艾滋病
  与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是艾滋病另一易感人群。有人报告过两例非静脉吸毒成瘾者的女性艾滋病患者,她们都有固定的男性艾滋病患者的性伙伴。此外,隐蔽性较强的双性恋者、性交易双方也都是潜在的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  今年3月,传闻有越南女子得了艾滋病,惨遭台湾色情业者在医院丢包,生死未卜。熟知当地情色生态的员警透露,越南女子被业者要求无防护措施卖淫,每天生意火爆;台湾嫖客贪图一时爽快,死到临头都不知道。据悉,染艾滋病的越南女子赴台5年,至少接客上万人次。[]
网友调查:你如何看待禁止男男性行为者献血?
禁止有男男性行为者献血不具有可操作性
献血者性取向和是否发生过性行为难以判断,献血先测性取向?
  是不是同性恋,是不是有性行为的男同性恋,如果献血者不说,真的很难从表面来判断,所以,在日常献血工作中,这也是一个难点。   @wwwwwwayu:这算什么规定,人家脑门上没写有“基情”,你还上杆子去问啊?  @十v三:有句歌词叫“你要不说我也不问”。(有男男性行为的同性恋)能看出来吗?还是要用测谎仪啊?  @济南献血:如果同性恋来献血,我问,你是同性恋吗?你会怎样回答?1、我是 2、我不是 3、你才是呢!  @跟叔叔走:这个太厉害,我给跪了。所以以后轮到我去献血,我只要当着全公司面出柜就可以了吗?好方便好快捷。
既然会第二次检查,禁止“男同”献血就显得多此一举
  血液被带回血站后要进行复检,须按卫生部规定的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标准来做,共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Ab)、艾滋病病毒(HIV-Ab)、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转氨酶(ALT)等项目。去年,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有7万余名献血者,在血液检测时筛查出了14名艾滋病感染者。
而既然血液被收到血站后会进行第二次检测,在这个检测过程中也确实查出了一些艾滋病感染者,可见禁止有过男男性行为的同性恋者献血多少有些多此一举。  
从存在性活动的男同性恋者仍在禁止之列不难看出,如何从加强技术手段检测艾滋病毒,而不是仅仅从人群上进行风险规避,造成人为的划分和歧视,或许是下一步应当考虑的对策。[]
限制献血者并不能保证血液安全
  (1)性用品安全:劣质性用品易使献血者染病   市场上的避孕套产品鱼龙混杂,劣质产品不在少数。有人从广东专门组织货源,进货时还有部分杂牌子是散装的,二道贩子出售会再行包装。一些便宜货3元钱就能买一盒(10个装)的。据介绍,由于劣质避孕套的质量差,其乳胶较脆,很容易就破裂和脱落,不能有效防止性传播疾病和避孕,危害严重。[]   (2)抽血工具:抽血过程中献血者并不是绝对安全  献血指南中指出,静脉采血所有针管都经消毒并只用一次,确保献血者免受感染。然而在献血过程中还是会存在很多问题。
福清陈先生没想到,参加一次献血后,自己会手臂肿大,被医院诊断为“血栓闭栓性脉管炎”。为此,陈先生打起了索赔官司,而且一打就是五年。[]   (3)窗口期感染者:查不出来却能传染别人  据专家介绍,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体内到抗体的产生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时间一般是三个星期到两个月,在没产生抗体之前我们是查不出来的。有可能检测的时候,查不到有艾滋病病毒抗体,但是体内已经有病毒了,这段时间体内有病毒但是抗体查不出来的情况就是窗口期。在窗口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的。[]
无法执行的规定还不如不定
  献血“新要求”指出,易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有吸毒史、男男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者等不允许献血,但独身“男同”可以。乍一看是使我国的用血安全多了一层保障,可是如何鉴别献血者是否是同性恋,如何获知前来献血的“男同”是独身?有网友甚至戏谑道:“采血工作人员学会甄别同性恋的新技能了吗?”艾滋病高危人群不去献血更多的是在于自我约束,这样毫无鉴定标准,无法执行的规定不如不定。
血液把关需要把的是质量而不是什么人去献血
禁止相关群体献血会打击献血积极性,致缺血情况更严重
  献血是爱心的体现,是一种善举。普通人献血会得到人们的褒奖和掌声,但当同性恋者也要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的时候,却遭到了冰冷的拒绝,这对他们的爱心是多么大的打击!
  同性恋者的血也是热的,他们献出鲜血也是为了挽救生命。他们只不过是性取向有点特别罢了,其他跟普通人并无太大差别。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同性恋者,愿献出鲜血,都是值得尊敬的。
做好血液检测比控制献血群体更重要
(1)献血前检查存在漏洞、漏检 献血者与被捐献者均受害
  吉林省德惠市的宋某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间,先后15次到血库献血竟都未被发现携带艾滋病病毒。先后有25人接受宋某血液,而通过血液和性传播,宋某至少造成21人染上艾滋病病毒。经初步调查,宋某所献血血库在采供血过程中存在严重短间隔采血、漏检,检验未按试剂说明书要求执行,检验未进行室内质控及采血、检验、发血等工作环节记录不规范等问题。[]  “街头采血点的血液检查需要考虑到流动性和快速性,采用的办法几乎全是试剂筛查法。”市中心血站业务科的王主任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很有偶然性,想避免还有待于技术上的提高和完善。[]
(2)医院输血前忽略二次检测 患儿被输入过期血
  患儿的父亲在孩子输血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输血袋已过期半年。罗某说,儿子名叫罗立,才满8岁,不幸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症,到汉阳铁路中心医院血液病治疗中心治疗。护士为孩子输血,他发现血袋标明的有效期已过半年,袋子上还破了3个小洞,血由小洞向外渗出。
据武汉血液中心办公室张清主任介绍:每个血袋都配有抗凝素,防止血液凝固。血袋过期,易造成血液污染。[]
禁止男男性行为者献血涉嫌歧视
  “新要求”指出,易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有吸毒史、男男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者等不允许献血。在献血出现如此要求,似乎有些“歧视”之嫌。[]
  2010年6月,在出版单位工作的王梓政(笔名)到西单图书大厦献血点献血时,因其告知了同性恋身份,被献血点拒绝。王梓政认为,《献血法》中并没有同性恋不能献血的规定。献血既是公民的义务,也是公民的权利,不能献血剥夺了其献血的权利。于是王梓政将起诉状递交至海淀法院,起诉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歧视同性恋。[]   @Cheney-SU:在献血之前,还必須确定献血者是否同性恋,是否HIV携带者,是否有危险性行为?可见,这规定本身并沒有任何意义,却是一种成功的社会歧视方式,传达给大众其主流意志才是其重点;换句话说,歧视是重点,其余献血什么的,只是传达出其实这个观点的载体。
国外是如何保证血液采集的安全
  泰国:拒绝男同性恋捐血;女性将被问及是否曾与艾滋病高危群男性有过性行为。[]
  美国:编写不适合献血人员的名单,包括曾静脉注射毒品者、男同性恋者、艾滋病病毒检测呈阳性者、卖淫者等。[]
  加拿大:与同性发生过性关系的男子不可以捐血。
  法国:技术设备集中管理,体检透明资料保密。   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匈牙利和瑞典等:拒绝男同性恋捐血:拒绝在过去一年内有过同性性行为的男性献血。  德国:对献血者实行多项严格体检。用血前,医院必须确认血液准确性及保存时间。  英国:制定血液安全和质量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性献血后注意事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