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唯分数论的危害”

家长不能“唯分数论”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寒假到来,孩子都拿回打上了分数的期末考试卷,与单元考、月考不同,因为隔着较长的假期,家长要及时为孩子分析和讲解试卷,正确面对孩子考试成绩,家长马女士说。理性看待分数当孩子把几份打了分数的试卷,呈现到你的面前,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到的是心态平和。不因高分而大喜,随口应允奖励,也不因低分而发怒,扬言惩罚。理性和冷静的态度,才会让孩子有兴趣就这份试卷与你做更多的沟通。关注分数背后家长们看待分数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其教育孩子的水平。特别是在孩子小学阶段,高明的家长理性看待孩子的分数,没水平的家长“唯分数论”。对待孩子考试成绩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家长之后所要采取的策略。家长没必要过度看重试卷上的分数,家长心态平和,正确帮孩子总结考试得失,才最重要。别揪住问题不放有的家长会帮助孩子从试卷上发现做题习惯、审题态度、时间分配等方面的问题。而有的家长则会关注每一个细节,甚至让孩子从每一个错误的问题中归纳和发散知识点。后一类家长明显是出现了“越位”的情况,他们代替老师进行知识教学,甚至是代替孩子来学习。如果家长纠结于每一个知识点,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和压力,即使在不懂的情况下,也会假装懂得。这种装懂会让孩子失去思考能力,长此以往将会失去自我学习能力。再者,随着孩子学业的加深,家长对孩子学业的具体问题会越来越无能为力,若孩子从小已习惯家长代替式学习,形成依赖,进入高年级之后成绩将逐渐退步。马女士认为,期末考试对学生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检测学习习惯、知识掌握程度的机会,往往从一张试卷上就能观察出孩子的学习状态。分数是学习状态的晴雨表,但家长不能“唯分数论”,要帮助孩子从一张试卷中总结得失,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本报记者扈珵
[责任编辑:yfs001]
光明网版权所有上海小学实行“等第制”评价 破除“唯分数论”-中新网
上海小学实行“等第制”评价 破除“唯分数论”
日 19:55 来源:  
&&&&上海深入推进“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 “零起点”“等第制”关注学生差异、重视学习习惯培养的积极导向。图中,曹光彪小学教师正精心指导学生书写。 芊烨 摄
  上海8月29日电(洪卫林)长久以来,“唯分数论”一直为公众诟病,竭力改变“刷题不读书”、“育分不育人”的倾向已成共识。新学期开学在即,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上海的小学率先全面实行“等第制”评价。以课程标准为横坐标,以孩子的昨天和今天为纵坐标,凸显优势和不足的分项式“等第+评语”的评价模式将取代冰冷的分数,更加强调孩子的个性特长与成长变化,进而实现从“重分数”到“重素养”的教育转向。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回归育人本原”的“等第制”成为坊间热词。在传统的“百分制”评价体系下,“分分计较”是不争的事实;而对小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基础素养的培育则更为重要,实施“等第制”评价有助于呵护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
上师大附属卢湾实验小学的英语教师认真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评价。 芊烨 摄
  教育家于漪一直鼎力支持小学全面推行“等第制”评价,她的观点是:实施“等第制”可以“解放”一大批男孩子。研究表明,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落后于女孩。小学时,男孩学业成绩落后于女孩司空见惯。相比于“百分制”,“等第制”有助于改变男孩女孩的“失衡”现象。
  “等第制”评价会不会“换汤不换药”?据悉,上海的“等第制”评价并非简单地把百分制折算成等第,而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维度进行分项等第评价,而不再是单一的分数维度。
  据了解,传统的分数折算等第,通常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得到A或优秀;而今后,上海小学生只要达到课程标准,每一个孩子都可能得到A。这样,每个孩子都会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有人担忧,招考“指挥棒”不变,“等第制”出路何在?据悉,上海的“指挥棒”内涵和导向早就开始发生转变。2014年9月,上海推出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实施多元录取新模式。越来越多学生把自主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已成校园新风尚。据统计,全上海七成以上高中高二学生拥有“人人有课题”。
  同时,上海高中阶段招考制度改革也正在酝酿中,考察学生学习、个性特长、创新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未来或将成为中考改革的重要方向。这一改革思路与上海高考改革、“零起点”教学、“等第制”评价、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等教育改革一脉相承。
  据悉,“等第制”评价更考验学校、教师和家长。 作为学校和教师,尽快更新观念,更好地将多维评价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诊断和改进作用,已是当务之急;作为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业水平的同时,更关注孩子最为宝贵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对于“等第制”评价,不少家长虽然仍在观望,但多拍手叫好。有网友在微信上这样留言:“希望改革能够给孩子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发展空间就会有想象空间,有了想象就会探索,以至于找到自己的专长”。(完)
>相关新闻:
>社会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等第制”评价打破“唯分数论”
“等第制”评价打破“唯分数论”
淡化分分计较,不培养“刷题机器”,记者25日从上海市教委获悉,新学期上海将全面推行小学“等第制”评价,淡化具体分数,而以A、B、C、D或者“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等方式来评价。(<span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letter-spacing:1.5000font-size:14.0000mso-font-kerning:1.日《新闻晨报》)
一直以来,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就是简单、直观看考试分数,分数高就代表成绩优秀。反之,即便只是低一分、几分,但在老师、家长看来就是低了一个、多个档次。比如在这个暑假放假前夕,昆明武成小学国福分校一年级某班级语文老师,要求期末考试语文成绩在96分以下的同学站到讲台上,向老师以及96分以上的同学道歉,说“自己拖后腿了”,要知道满分一百分,就算是95分也是很优秀的。这种评价机制和氛围,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业压力、心理压力,甚至有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选择改成绩单的方式欺骗家长,乃至离家出走。
实际上就算是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也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不可能每一学科、每一次考试都能考满分。相反,纵然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也有优势项目,也会有一些知识点掌握得比较牢固、扎实。即便同一张试卷,两个学生的考试分数一样,但不等于两个人掌握的知识点、学科能力也一样。比如在语文考试中,100分的试卷,两个人都考了95分,其中一人可能作文水平高一点,另一人可能古诗词能力强一点。但只是看分数,并看不出这一点的区别。
小学阶段全面推行“等第制”评价,不再简单的按照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不只是淡化了具体的分数概念,不能让家长通过分数直观的对学生之间成绩进行比较,打破了唯分数论。最关键的是丰富了评价内容,使得学生实际情况表现得更为清晰,也更能体现各个阶段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要求,让对学生的评价更科学、合理。
一方面,通过“等第制”评价,除了能看出一个学生的整体成绩之外,还可以让学科老师直观的观察出每一个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学科能力的强弱所在,进而方便老师再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补缺补差,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很清楚地了解到在哪个阶段、哪个知识点上出现了薄弱环节,就算是送孩子去补习班或者请家教,也不用从头到尾全学,只需要重点突破即可。这既减轻了孩子的学业负担,也减轻了家庭在孩子补课上的经济支出。
当然,要让“等第制”评价能够很好的推广下去,除了依靠学校和老师推动之外,广大家长也要转变观念,逐渐接受“等第制”评价,学会和懂得分析“等第制”评价的学生成绩报告表,更准确的看到看到孩子长处、潜能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现在的位置: >
打破唯成绩论 如何评价教师是否成功
每当谈到学校管理要慎用评价甚至是疏于评价时,总会遭遇一些同行的质疑: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像你们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不纳入教师评价,甚至连考试成绩也要三年后评定,起始的一、二年级成绩不作为评价的内容,如此管理,匪夷所思啊!
其实,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对教育工作本质的思考和对教师职业的定位:教育工作的本质是育人,我们不能用线性思维或仅仅靠量化的方法去审视和评判;教师肩负着塑造学生精神生命的神圣职责,从事着世间最复杂的高级劳动,这样的职业怎能依靠对几张卷子和几个数字的判断就得出结论?
因此,我们必须寻找综合的、多维的、互动的评价方式,而具体实施方式就是人事制度构架中的以双向选择为特点的聘任制度。
我们的做法是将学校划分为以年级组和中层部门为基本单位的团队,每个团队由校方确定编制和相应的薪酬标准,团队主管和全校教职工实行双向选择。同时,在选聘的过程中,由双方协商确定薪酬待遇。
聘任制度焉何成为评价制度?团队主管肩负的责任和压力使之必须在规定的编制和薪酬水平框架下选择最佳人选,综合分析也好,模糊评价也罢,每个团队心中的那杆秤是非常明确的;而每一位教职员工因为有诸多可以选择的团队和岗位,也完全可以使自己的潜能最大化。没有必要回避的是,有些员工也可能是在寻求薪酬利益的最大化。当然,对绝大部分员工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团队,竞聘到自己感兴趣的岗位,还是最为紧要的。
在这个聘任过程中,一个组织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自我诊断和自我评价。
这是因为,所有人在聘任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现实问题:自己最看重、最感兴趣的第一志愿,也就是第一个岗位选择能否得到满足?这里的潜台词其实是自己的素质和业绩是不是被认可。如果一位老师在第三志愿才被选聘的话,那他已经有了两次落聘,那么对他来说,应该反思的事情可能会很多。
手握聘任大权的团队主管,也不比普通的教职工轻松。事实上他们有着更大的压力。他们被推到了全校所有被聘任者的评价之中,有没有适合的特别是的员工去选择自己的团队,是对他们最大的评价也是最实际的冲击,如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仍然难以达到自己的预期,在下一步的管理工作中,他们当步步为营为好。
说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产生诸多担心。譬如,团队主管的权力过大谁来制约,薪酬分配的标准如何确保公允,骨干教师过于集中又如何统筹,落聘下岗的人员如何处理,等等。这些,只要我们预先设定方案的时候考虑周全、规定明确,就可避免问题的发生。
譬如,每年一次的教代会对干部的信任投票决定干部包括校长的去留;构建八级薪酬体系,为每一个薪酬等级设定基本的标准;规定每个团队聘任骨干教师的数量以避免人才&扎堆&;校内设立人才交流中心,为暂时落聘者提供一个尽管不够体面但也可以委曲求全的去处。如此这般,我们便可以用聘任体系避免评价的过多过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又不失活力的校园。
&&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
(责任编辑:孙喜香)
相关文章阅读
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
手机QQ?扫描二维码
手机微博扫描二维码
手机QQ?扫描二维码
教师招聘考试 & 每日一练
教师资格考试 & 每日一练
教师考试模拟试题
教师考试历年真题
教师考试在线练习
中公微电影-Four Days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已有3556人参加
教师招聘快捷入口
教师招聘考试信息
教师招聘笔试备考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全国统一报名热线:400-
官方QQ咨询:
新浪微博:@中公教师考试网
官方微信:家庭教育不要“唯分数论”|家庭教育|分数|考试_新浪育儿_新浪网
家庭教育不要“唯分数论”
  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家长迷失了家庭教育的主体方向,变相的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排名、考试分数等,逐渐靠拢学校教育的一侧,然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孩子只有“高分”是远远不够的,新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绝对不能“唯分数论”。
  我们现在绝大多数家长都只关心孩子考的分数高不高,能不能考上清华、北大等一线名校。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里几乎都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精神异常,也就是传说中的“书呆子”,他们就只会读书、考试,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行!然而这些“高分”孩子怎会落得如此下场?显然这就是我们家长和老师造成的!对于孩子,我们不能以分数来论英雄。新家长认为,除了分数、成绩之外,家长还需要重视孩子的安全、成长等孩子本身的问题!
  新家长作为一个以家校沟通和儿童安全这两大社会热点话题为切入点的在线教育品牌,自推出以来,备受社会关注,特别是如今广大家长向现有的家校沟通平台频频发难的同时,教育部门及社会大众更是对新家长寄予了无限的期盼!!
  新家长包括软件新家长在线APP和硬件小警长智能手表。其中新家长在线APP是根据移动互联网盛行的大环境下而精心设计的家校互通APP。家长在免费使用中可以查看孩子的成绩单、课程表、家庭作业,另外老师和家长可以共建互动社区、共享教育头条及学校的现实资讯,新家长希望通过这个APP,给孩子和家长之间搭建一个第三方平台,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让家长充分理解学习压力对孩子影响,从而从“分数论”中跳出来,关心孩子的学习压力,关心孩子的内心活动,从而进一步改变家长自己对孩子教育存在的错误观念!
  另外对于孩子安全方面,新家长推出小警长智能手表,小警长智能手表是采用的是GPS与LBS+WIFI的多重定位技术,家长安装APP后就可以查看孩子的地理位置了。另外针对孩子的特性,做了更深层次的开发功能——电子围栏,家长可以给孩子设定安全范围,一旦孩子超出范围,家长便能收到通知。手表的防水功能是采用IP65级别技术,家长可以不应担心生活用水对手表的影响!除此之外小警长智能手表采用的全新节能技术,待机时间与同类产品相比可提高5倍。社会上,对于儿童被拐案件,实属司空见惯,我们每位家长都不能保证随时随地呆在孩子身边,所以对于家长而言,小警长属于他们的“第二双眼睛”帮助他们关注孩子每时每刻的安全!
  新家长希望通过新家长在线系列产品,给每位家长一个重新关爱孩子的机会,做一个全新的家长。新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我们的孩子不是分数机器,“唯分数论”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对于“学习”这个名词还是先从家长自身做起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唯分数论之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