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iris plus集成显卡Iris Pro 6200到底是什么水平

英特尔融合处理器为啥大受欢迎?看完你就明白了-控制器/处理器-与非网
自Core架构之后,逐渐走出了Tick-Tock定律这条路线,以工艺年和架构年交错更新。除此以外,类似AMD的APU,Intel也渐渐开始将CPU和GPU融合在一起,从以往的集成显卡慢慢提升到核芯显卡/核心显卡(下文简称核显)的概念。虽然只是名字上换了一下,但是核显和集成显卡的历史意义完全不同。前者相比后者最大的进步就是整合到CPU之中,和CPU共享很多运算资源,达到了异步计算的目的。
如果要说清楚Intel融合处理器之路,我们就要先从这一代架构开始聊起。不知不觉也快有10年的时间,Intel弹指间也推出了很多套处理器架构,虽然近两年的Tick-Tock定律在放缓,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保持着一定的先进性,无论是14nm工艺还是最新的Kaby Lake架构,都有很多东西值得AMD学习。
2008年Nehalem架构进一步将Core架构的处理器核心上限从双核提升到四核心,当然,这只是消费级别而已,本文所有的例子都仅以家用处理器为主展开讨论,图形工作站和服务器处理器不在讨论范围内。之前Intel为了重点研发双核心工作,不得不放弃Pentium时代一直开外挂的超线程技术,自Nehalem架构开始,Intel重新将超线程技术引入到处理器之中,最高能够实现4核心8线程的运算能力,兼容64位指令集,支持乱序执行和超标量。虽然Nehalem还没开始整合GPU到CPU之中,但是Intel从这一代架构开始逐渐将昔日更多的主板组件整合到CPU之中,让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和整合程度逐渐提高。最大的进步就是引入支持双向传输的QPI总线技术,同时将内存控制器整合到CPU之中,也就是大名鼎鼎的IMC,支持3通道DDR3内存,有效降低内存延迟,另一方面,缓存系统存储特性也进一步增强,3级缓存体系从那时候开始站稳了阵脚。
09年的Westmere架构在Nehalem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制程,来到了32nm工艺节点。QPI总线、IMC、三级缓存、超线程等技术全数继承下来,功耗也进一步降低。在非家用级别处理器中推出了原生6核心和10核心版本,不过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11年SandyBridge架构历史意义比较大,自这一代架构开始,Intel终于将GPU整合到CPU之中,不再在主板上整合集成显卡,而是移到CPU之中,进一步提高两者之间数据交互的速度。AMD虽然在11年才量产Fusion APU,但是融合CPU概念早在Intel推出SandyBridge架构之前就已经出现,所以很难说这两家企业谁先想到这个好点子。一直以来,双核处理器、64位架构以及整合GPU到CPU之中这些里程碑式举动都很难说Intel和AMD谁抄袭谁,毕竟两者的具体产品发布时间十分接近,算上研发周期更难推断两者的原创性了。整合了GPU之后的SandyBridge架构自然出现核显(核芯显卡/核心显卡)这一概念,分为两个版本,分别拥有6个和12个EU。Intel这一举动对老搭档Nvidia或多或少形成了一定压力。理论上只要Intel核显足够强大,未来有可能在笔记本上完全抛弃入门级别独立显卡,直接上顶配版的核显。
12年采用22nm制程的IvyBridge架构让Intel相比AMD提前进入了全新的制程节点,主要得益于3D晶体管(FinFET)技术引入。顶配版GPU型号HD4000的EU单元从SandyBridge的12个增加到16个,支持DX11、第二代快速转码单元、OpenCL、多屏、无线显示技术等。除此以外Intru3D、AVX等技术也完整保留下来。IvyBridge原生支持USB 3.0技术。这个时代的GPU更多的并不适合独立显卡争一朝之夕,而是分工合作,通过Lucid Virtu显示切换技术,用户能够根据性能选择合适的视频方案。
13年Haswell架构进一步将电压调节器整合到CPU之中,这也是继内存控制器和GPU(昔日统称为北桥)之后第三件重要主板组件,至此,主板厂商能够集中火力将设计心思花在南桥(DMI)和周边功能身上,例如Hi-Fi电路能够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由于升级了CPU整合程度,接口方面也升级到LGA1150,不再兼容SandyBridge和IvyBridge时候的主板。核显方面支持DX11.1、OpenCL 1.2,优化了3D性能,支持HDMI、DP、DVI和VGA接口标准,能够实现三屏独立输出。
Haswell时代的GPU型号还是蛮丰富的,分为了5个档次:GT1、GT1.5、GT2和GT3u、GT3e。
GT1就是奔腾和赛扬系列的HD Graphic,只有10个EU单元。GT1.5和GT2分别配备了12和20个EU单元(执行单元),型号为HD4400和HD4600。GT3u对应拥有40个EU单元但是无缓存的Iris 5100和HD5000。顶配版GT3e对应Iris Pro 5200。EU单元抵达40个,配备128MB嵌入式缓存,号称性能是上一代HD4000的三倍。不过搭载顶配版GPU的CPU并不单独零售,主要用于OEM市场。Iris中文名为锐炬。
跳票已久的Broadwell终于在14年底和消费者见面,不过只限于笔记本和平板电脑领域,隶属Broadwell-Y系列。进一步将工艺节点提升到14nm,全面领先三星、台积电、GlobalFoundries等厂商,同时也升级了GPU部分。CES 2015推出面向主流笔记本、迷你PC和一体机的Broadwell-U系列,首批产品推出10款功耗为15W的Intel核显和4款功耗为28W的Intel Iris核显。其中HD Graphics 6000系列核显在14nm加持下拥有出色的能耗比表现。顶配版Broadwell-H处理器配备Iris Pro 6200核显,拥有完整48个EU单元,配备eDRAM缓存,不再仅限于OEM平台,TDP为65W。
Broadwell架构在PC处理器服役周期十分短,基本只面向移动处理器,所以15年8月初Intel第六代微处理器架构Skylake也登场了,依然采用了14nm制程,由于处于Tick-Tock定律的Tock年所以架构上做出了调整。同时支持DDR3L和DDR4-SDRAM两种内存规格,主板CPU接口变更为LGA1151,必须搭配Intel的100系列芯片组才能使用。整体来说并没有进一步将主板组件整合到CPU之中,但是性能上依然有所提升。更大更宽的核心、更高的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更好的电源能效以及更强的环形总线/三级缓存(改进吞吐能力),以及开放超频。GPU方面率先支持DX12、OpenCL 2.0和OpenGL 4.4,GT3和GT4两个级别核显都整合了eDRAM,在多媒体编解码、视频输出等方面均有增强。100系列主板芯片组拥有更高的I/O吞吐能力、平板机I/O接口、新的音频DSP、新的传感器中心、整合的摄像头ISP,南桥通道升级到DMI 3.0版本,走的是高速的PCI-E 3.0总线。最后我们重点看看eDRAM这个概念,经过几代产品的累积之后,和核显配套的eDRAM更像是CPU的四级缓存,能够用作内存侧缓存(Memory Side Cache),而且能够缓存任何数据,核心、I/O、显示引擎都能够调用它,无须清空来保持一致性。
踏入16年,前不久第七代酷睿家族处理器登场,由于Tick-Tock定律放缓所以延续了14nm制程,加强了鳍片、晶体管通道应变,据称可以带来12%的能耗比提升,采用全新的Kaby Lake架构。U系列顶配版型号之间横向相比Skylake性能高12%-19%。首批产品只有超低电压Y系列和低电压U系列。除了进一步提升CPU主频,还支持OPI 3.0,从而顺利开启4条PCI-E 3.0通道,对于NVMe SSD也有好处,兼容Thunderbolt 3设备。由于目前只公布了Y和U系列处理器,性能级别标准电压版本Kaby Lake处理器将在17年见面,所以目前面世的处理器核显均为GT2级别,只有24个EU单元。
总结:Intel的融合CPU之路虽然也有坎坷的地方,但是明显比AMD容易走不少,毕竟APU目前依然处在28nm落后制程,同时CPU部分还是挖掘机这种浮点运算能力遭到阉割的架构。在我看来,Intel这几年逐渐提高U系列和Y系列处理器的市场地位,Broadwell和Kaby Lake两代处理器架构都是以移动平台为首发,这也是低电压笔记本、变形本、二合一笔记本和无风扇笔记本、平板电脑等设备逐步崛起的信号。未来高性能处理器版本依然会有新品推出,只是地位并没有以前那么高而已,性能级别处理器配合中高端、旗舰显卡依然是游戏发烧玩家最佳选择,虽然Intel和AMD的核显在不断提升性能,但是相比Nvidia和AMD显卡内置的中高端、旗舰GPU来说依然存在不少距离,取代它们还是言之过早的说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Intel和AMD这些内置了GPU的融合处理器在这几年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得益于TDP不断下调同时性能不断提升,很多办公使用平板电脑、二合一笔记本和变形本、超轻薄本、无风扇设备已经开始普及这类型处理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urface、Surface Pro,还有前阵子推出的华为MateBook以及小米笔记本。Intel和AMD正在潜移默化培养着消费者接受这些全新的融合处理器。
与非网专栏作者招募
你也许是工程师甲,每天默默画电路板、写代码;
你也许是高校老师乙,每天站在三尺讲台,传授知识;
你也许是项目经理丙,每天为得到客户认可而赶工、奔忙;
不管你身处何地是何种身份,只要你是电子领域的从业者,就一定有对这一行业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可能你已修炼成资深行业观察家,如老师那样真知灼见;
可能你善于分析行业趋势,如侃侃而谈;
可能你精通某一项技术,如那样精讲技术而不失幽默;
可能你善于发现身边的工程师故事,如般娓娓道来。
也可能你和他们都不同,有自己想发表的观点,这样的你都是我们在等的人,只要你准备好了,&与非网专栏作者&就会成为你的一个标签。你不再是普通的路人&甲、乙、丙&,而是工程师和电子产业的发言人。
我们给专栏作者的展示机会:
1. 与非网主站【与非原创】栏目的集中展示:
2. 与非网主页:首页焦点、行业发现的重点推荐
3. 与非网微信:原创推送,直达核心行业读者
4. 如果专栏内容热度很高,我们还可以帮助联系相关出版社洽谈集结出版。
成功取决于行动力,赶紧将你的职场态度和行业观点进行整理、提炼成专栏大纲吧,以&专栏作者+大纲名称&为主题,发送到:(请将#替换为@)即可,或者你还有些疑惑想更多了解专栏作者的情况,也可以加小编的微信+qq:详谈。
与非网专栏作者,我们等你!
关注与非网微信 ( ee-focus )
限量版产业观察、行业动态、技术大餐每日推荐
享受快时代的精品慢阅读
(有奖互动)说一说你中了几枪……
旗下网站:
与非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212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京ICP备:号intel显卡性能排行情况如何?来自:
日分享至 :
Intel GMA HD 4000显卡怎么样?在显卡排名中处于什么位置?推荐回答:玩游戏或者玩玩般2D网游没问题拿玩魔兽低特效都流畅我笔记本核显般玩3D单机游戏候我没用独显2014英伟达显卡系列排行。英特尔系列排行,看清楚是系列,不是i3,i5这些。推荐回答:就是英伟达显卡系列排行。加入了最新的GTX980、GTX970、GT740等。英特尔Xeon(至强)E5620性能怎样介绍一下推荐回答:我前做游戏工作室,各种cpu自组装机器都用,至强服务器使用,特点线程,任务,主频比较低,体现机器比较稳定,另外服务器机器整体温度低,,别看像比电脑核,主要适合做机房数据存储,接受,流转,类处理器适合做电脑,主喜欢型网络游戏要选择服务器处理器吧,效般,主频太低,处理速度太慢,网络游戏公司接入电信服务端机房,些服务器都百核千核,类淘汰至强没比,要玩,显示卡,硬盘配置更些,才能弥补种服务器处理器足.游戏面明显处理器差距,单没问题,游戏断放弃.英特尔HD Graphics510核心显卡,相当于哪些独立显卡,性能怎样??推荐回答:性能接近于目前主流GT720级别相于块300左右独立显卡显卡性能总相看玩啥游戏新版型3D游戏没独显行哪种型号CPU的集成显卡性能比较强?推荐回答:Intel集显卡三系列HD Graphics系列Iris Graphics(锐炬)系列Iris Pro Graphics(锐炬Pro)系列性能依递增并像AMDAPU处理器内置独显核定位明确且推广位Intel HD Graphics占据市场绝数保量搭载更高性能锐炬及锐炬Pro显卡处理器少少占量非低且绝数配备锐炬及锐炬Pro显卡处理器都高端处理器显已经功占领低端市场APU平台理念背道驰AMD和Nvidia的显卡性能排序推荐回答:1 Geforce GTX 295 55纳米 GT200 576 GB/s 448bit*2 240*2 102 Radeon HD 纳米 RV770 750 GB/s 256bit*2 800*2 10.13 Geforce GTX 285 55纳米 GT200 648 GB/s 512bit 240 104 GeForce GTX 280 65纳米 GT200 602 GB/s 512bit 240 105 Radeon HD 纳米 R770 625 GB/s 2×256bit 2×800 10.16 GeForce 9800 GX2 65纳米 G92 600 GB/s 256Bit*2 128*2 107 Radeon HD 4870 55纳米 RV770 750 GB/s 256bit 800 10.18 Radeon HD 纳米 RV670 825 GB/s 256bit 640 10.19 GeForce GTX 260 55纳米 GT200 576 GB/s 448bit 192 1010 Radeon HD 纳米 RV670 670 GB/s 2×256bit 2*320 10.111 Radeon HD 2900XT 80纳米 R600 740 GB/s 512bit 320 1012 GeForce 8800Ultra 90纳米 G80 612 GB/s 384bit 128 1013 Radeon HD 2900Pro 80纳米 R600 600 GB/s 512bit 320 1014 GeForce 8800GTX 90纳米 G80 575 GB/s 384bit 128 1015 GeForce 7950 GX2 90纳米 G71 500 GB/s 512bit 48/16 9.0c16 GeForce 7900 GX2 90纳米 G71 500 GB/s 512bit 48/16 9.0c17 Radeon HD 3870 55纳米 RV670 775 2250 72GB/s 256bit 320 10.118 GeForce 9800GTX+ 55纳米 G92 738 GB/s 256bit 128 1019 GeForce 9800GTX 65纳米 G92 675 GB/s 256bit 128 1020 Radeon HD 4850 55纳米 RV770 675 2200 64GB/s 256bit 800 10.121 GeForce 8800GTS 90纳米 G80 500 1600 64GB/s 320BIT 96 1022 GeForce 9800 GT 55/65纳米 G92 600 GB/s 256bit 112 1023 Radeon HD 4830 55纳米 RV770 575 GB/s 256bit 640 10.124 GeForce 9600GT 65纳米 G94 650 GB/s 256bit 64 1025 GeForce 8800GT 65NM G92 600 GB/s 256BIT 112 1026 Radeon HD 3850 55纳米 RV670 670 GB/s 256bit 320 10.127 Radeon X1950XTX 90纳米 R580+ 650 2000 64GB/s 256bit 48/8 9.0c28 Radeon X1950CF 90纳米 R580+ 650 2000 64GB/s 256bit 48/8 9.0c29 Radeon X1950XT 90纳米 R580+ 625 GB/s 256bit 48/8 9.0c30 Radeon HD 2900GT 80纳米 R600 600 GB/s 256bit 240 1031 GeForce 7900GTX 90纳米 G71 650 GB/s 256bit 24/8 9.0c32 GeForce 8800GS 65NM G92 575 GB/s 192BIT 96 1033 Radeon X1900XTX 90纳米 R580 650 GB/s 256bit 48/8 9.0c34 Radeon X1900XT 90纳米 R580 625 GB/s 256bit 48/8 9.0c35 Radeon X1800 XT 90纳米 R520 625 1500 48GB/s 256bit 16×1/8 9.0c36 GeForce 7950 GT 90纳米 G71 550 GB/s 256bit 24/8 9.0c37 Radeon X1950Pro 80纳米 RV570 575 GB/s 256bit 36/8 9.0c38 GeForce 7900GT 90纳米 G71 450 GB/s 256bit 24/8 9.0c39 GeForce 7900GS 90纳米 G71 470 GB/s 256bit 20/7 9.0c40 GeForce 9600GSO 65纳米 G92 550 GB/s 192bit 96 1041 Radeon HD 4670 55纳米 RV730 750 2000 32GB/s 128bit 320 10.142 Radeon X1950GT 80纳米 RV570 500 GB/s 256bit 36/8 9.0c43 Radeon X1900GT 90纳米 R580 575 GB/s 256bit 36/8 9.0c44 GeForce 7800 GTX 0.11微米 G70 430 GB/s 256bit 24/8 9.0c45 GeForce 7800GS 0.11微米 G70+HIS桥接芯片 375 GB/s 256bit 16/6 9.0c46 Radeon HD 2600XT 65纳米 RV630 800 GB/s 128bit 120 1047 Radeon X850 XT PE 0.13微米 R480 540 GB/s 256bit 16×1/6 948 GeForce 8600GTS 80纳米 G84 675 2000 32GB/s 128bit 32 1049 Radeon X1800 XL 90纳米 R520 500 1000 32GB/s 256bit 16×1/8 9.0c50 Radeon X800 XT PE 0.13微米 R420/R423 520 GB/s 256bit 16×1/6 951 GeForce 6800 Ultra 0.13微米 NV40 400 GB/s 256bit 16×1/6 9.0c52 Radeon X850 XT 0.13微米 R480 520 GB/s 256bit 16×1/6 953 Radeon X850 Pro 0.13微米 R480 520 GB/s 256bit 12×1/6 954 Radeon HD 4650 55纳米 RV730 600 1000 16GB/s 128bit 320 10.155 Radeon HD 3690 55纳米 RV670 670 GB/s 128bit 320 10.156 Radeon HD 3650 55纳米 RV635 725 GB/s 128bit 120 10.157 GeForce 9500GT 65/55纳米 G96 550 GB/s 128bit 32 1058 Radeon X1800GTO 90纳米 R520 500 1000 32GB/s 256bit 12/8 9.0c59 GeForce 6800 GT 0.13微米 NV40 350 GB/s 256bit 16×1/6 9.0c60 GeForce 7800 GT 0.11微米 G70 400 GB/s 256bit 20/7 9.0c61 GeForce 6800 GS 0.11微米 NV42 425 1000 32GB/s 256bit 12×1/5 9.0c62 Radeon HD 2600Pro 65纳米 RV630 600 GB/s 128bit 120 1063 GeForce 8600GT 80纳米 G84 540 GB/s 128bit 32 1064 Radeon X800 XT 0.13微米 R420/R423 500 GB/s 256bit 16×1/6 965 Radeon X800 XL 0.11微米 R430 400 980 31.4GB/s 256bit 16×1/6 966 GeForce 7600GT 90纳米 G73 560 GB/s 128bit 12/5 9.0c67 Radeon X1650Pro 90纳米 RV530 600 GB/s 128bit 12/5 9.0c68 Radeon X1600 XT 90纳米 RV530 590 GB/s 128bit 12×1/5 9.0c69 Radeon X800 GTO 0.11/0.13微米 R420/R423/R430/R480 400 980 31.36GB/s 256bit 12×1/6 970 Radeon X800 GT 0.11/0.13微米 R420/R423/R430 475 980 31.36GB/s 256bit 8×1/6 971 Radeon X800 Pro 0.13微米 R420 475 900 28.8GB/s 256bit 12×1/6 972 Radeon X800 SE 0.13微米 R420 425 800 25.6GB/s 256bit 8×1/6 973 GeForce 6800 XT 0.13微米 NV40和NV41 325 700 22.4GB/s 256bit 8×1/4 9.0c74 GeForce 微米 NV40和NV41 325 700 22.4GB/s 256bit 12×1/5 9.0c75 GeForce 9400GT 55纳米 G96 550 800 12.8GB/s 128bit 16 1076 Radeon X1650XT 80纳米 RV560 575 GB/s 128bit 24/8 9.0c77 Radeon X1650GT 80纳米 RV560 500 GB/s 128bit 24/8 9.0c78 Radeon X800 0.11微米 R430 400 700 22.4GB/s 256bit 12×1/6 979 GeForce 8500GT 80纳米 G86 450 800 12.8GB/s 128bit 16 1080 Radeon 9800 XT 0.15微米 R360 412 730 23.4GB/s 256bit 8×1/4 981 Radeon 9800 Pro 0.15微米 R350/360 380 680 21.8GB/s 256bit 8×1/4 982 Radeon HD 3470 55纳米 RV620 800 GB/s 64bit 40 10.183 Radeon 微米 R350 325 580 18.6GB/s 256bit 8×1/4 984 Radeon X1600Pro HM 90纳米 RV530 575 1000 16GB/s 128bit 12×1/5 9.0c85 Radeon X1300Pro HM 90纳米 RV515 600 1000 16GB/s 128bit 4×1/2 9.0c86 GeForce 7600GS 90纳米 G73 400 800 12.8GB/s 128bit 12/5 9.0c87 GeForce 6600 GT 0.11微米 NV43 500 GB/s 128bit 8×1/3 9.0c88 Radeon HD 2400XT 65纳米 RV610 700 GB/s 64bit 40 1089 Radeon X1650 90纳米 RV530 500 800 12.8GB/s 128bit 12/5 9.0c90 Radeon X1550 90纳米/80纳米 RV515/RV516 550 800 12.8GB/s 128bit 4/2 9.0c91 Radeon X1300 Pro 90纳米 RV515 600 800 12.8GB/s 128bit 4×1/2 9.0c92 Radeon X1300XT 90纳米 RV530 500 800 12.8GB/s 128bit 12/5 9.0c93 Radeon X1650XL 80纳米 RV560 400 800 12.8GB/s 128bit 24/8 9.0c94 Radeon HD 4550 55纳米 RV710 600 GB/s 64bit 80 10.195 Radeon X1600 Pro 90纳米 RV530 500 780 12.48GB/s 128bit 12×1/5 9.0c96 Radeon X700 XT 0.11微米 RV410 475 GB/s 128bit 8×1/6 997 Radeon X550 XT 0.11微米 RV410 400 900 14.4GB/s 128bit 4×1/6 998 Radeon X700 Pro 0.11微米 RV410 425 860 13.8GB/s 128bit 8×1/6 999 Radeon X600 XT 0.13微米 RV380 500 740 11.8GB/s 128bit 4×1/2 9100 GeForce 7300GT 90纳米 G73 350 667 10.7GB/s 128bit 8/4 9.0c101 Radeon X700 0.11微米 RV410 400 700 11.2GB/s 128bit 8×1/6 9102 Radeon X700SE 0.11微米 RV410 400 700 11.2GB/s 128bit 4×1/6 9.0b103 Radeon X微米 RV370 400 667 10.7GB/s 128bit 4/2 9.0b104 Radeon X600 Pro 0.13微米 RV380 400 600 9.6GB/s 128bit 4×1/2 9105 Radeon HD 4350 55纳米 RV710 600 1000 8GB/s 64bit 80 10.1106 Radeon HD 3450 55纳米 RV620 600 1000 8GB/s 64bit 40 10.1107 GeForce 微米 NV43 300 550 8.8GB/s 128bit 8×1/3 9.0c108 Radeon X1300 90纳米 RV515 450 500 8GB/s 128bit 4×1/2 9.0c109 Radeon X1300LE 90纳米 RV515 450 500 8GB/s 128bit 4×1/2 9.0c110 GeForce 6600 LE 0.11微米 NV43 300 500 8.0GB/s 128bit 4×1/3 9.0c111 Radeon X1050HM 0.11微米 RV370 400 500 8GB/s 128bit 4/2 9.0c112 Radeon X1300 HM 90纳米 RV515 450 GB/s 64bit 4×1/2 9.0c113 Radeon 9800 SE 0.15微米 R350 325 500 8.0GB/s 128bit 4×1/4 9114 Radeon X550 0.11微米 RV370 400 500 8.0GB/s 128bit 4×1/2 9115 Radeon X700SE HM 0.11微米 RV410 400 500 8.0GB/s 64/128bit 4×1/6 9.0b116 Radeon X550 HM 0.11微米 RV370 400 500 8.0GB/s 64/128bit 4×1/2 9.0b117 GeForce 8400GS 80纳米 G86 450 800 6.4GB/s 64bit 16 10118 GeForce 8400SE 80纳米 G86 450 800 6.4GB/s 64bit 8 10119 GeForce 8300GS 80纳米 G86 450 800 6.4GB/s 64bit 8 10120 GeForce 7300GS 90纳米 G72 550 810 6.5GB/s 64bit 4/0 9.0c121 Radeon HD 2400Pro 65纳米 RV610 525 525 6.4GB/s 64bit 40 10122 Radeon X300 0.11微米 RV370 325 400 6.4GB/s 128bit 4×1/2 9123 GeForce 7200GS 90纳米 G72 450 800 6.4GB/s 64bit 2/2 9.0c124 GeForce 6600VE 0.11微米 NV43 300 400 6.4GB/s 128bit 4/2 9.0c125 Radeon X1300CE 80纳米 RV505 350 800 6.4GB/s 64bit 4/2 9.0c126 Radeon X1050SE HM 0.11微米 RV370 325 667 5.3GB/s 64bit 4/2 9.0b127 GeForce 7300LE 90纳米 G72 450 667 5.336GB/s 64bit 4/3 9.0c128 GeForce 7100GS 0.11微米 NV44 350 667 5.33GB/s 64bit 4/3 9.0c129 GeForce 7300SE 90纳米 G72 450 650 5.2GB/s 64bit 2/2 9.0c130 Radeon X300 HM 0.11微米 RV370 350 600 4.8GB/s 64bit 4×1/2 9131 GeForce 微米 NV44 400 500 4.0GB/s 64bit 4×1/2 9.0c132 GeForce 6200LE 0.11微米 NV44 350 400 3.2GB/s 64bit 2/2 9.0c133 Radeon X300SE HM 0.11微米 RV370 325 400 3.2GB/s 64bit 4×1/2 9134 Radeon X300 SE 0.11微米 RV370 325 400 3.2GB/s 64bit 4×1/2 92015年 intel显卡 性能 排行推荐回答:4790KHD Khd 530HD 4600相于630水平hd 530强20%顶市面售性能高6700KA10推分享至 :
下一篇:上一篇:相关文章相关帖子---intel显卡性能排行情况如何?谁才是最强核显?Intel IRIS显卡评测
日 00:00&&&出处:&& 作者:陈骋&& 编辑:陈骋
   由于拥有来自ATI的图形技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APU的图形性能都是领先的,而Intel则是稳扎稳打,每一代显卡性能都有显著提升,如今产品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凭借着全世界最顶尖的半导体制造工艺,Intel的显卡性能超越对手似乎只是时间问题。终于,在2013年初,随着Haswell处理器的发布,Intel推出了新一代代号为“IRIS”的全新系列核芯显卡,与以往产品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首次将显存也整合进处理器内,从而实现了性能的飞跃。伴随第四代酷睿推出的Intel图形处理器产品   与Haswell处理器同时推出的Intel Graphics系列显卡推出了5000系列高端产品,其中代号为GT3、GT3e的两个型号产品被赋予了全新品牌IRIS,中文名称为锐炬。这其中以Iris Pro graphics 5200最为引人注目,它在处理器内部设计了L4 Cache缓存系统,相当于传统显卡的显存。在之前的产品中,核显的GPU核心规格已经可以达到与主流独立显卡相同的程度,但是受制于显存系统的瓶颈(核显的显存共享于系统内存,也就是我们平常所使用的DDR3双通道内存,而独立显卡大多都使用GDDR5显存。),实际性能表现与独立显卡仍有差距,而这次的Iris Pro产品中,Intel为L4缓存搭配了128MB的eDRAM存储,位宽达到了512Bit,带宽64GB/s,从而解放了GPU,让其不再受到系统内存的性能限制。有了新技术的支持,这次Iris Pro的目标必然是最强核芯显卡。&
提示:试试“←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大学生分期购物销量榜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2万人浏览 9343人浏览 6246人浏览 3106人浏览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
如果你对苹果的周边新闻只是一般的关注程度,可能就会觉得它的新总部“宇宙飞船”特别...
《火焰纹章:英雄》已上架美日等区,游戏目前没有中文化,因此此攻略也许能帮到你少走...
从外观上看也许AirPods更胜一筹,但相信BeatsX也会有它的粉丝群。
我们总是对苹果抱有过高的期望,而苹果又偏偏时不时给用户一些惊喜,亦忧亦喜才是苹果...
我们的生命中,从来都不会缺少各种各样的色彩。
经常会有锋友抱怨iPhone更换电池之后不能刷机的问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Moto G5 和 G5 Plus 据称都将于 2 月 26 日发布,并于 3 月份正式上市。
以 SE 的运营水平,接下来的游戏玩法肯定会丰富起来。
如果你想要在手游端继续“受苦”那么这部作品并不能满足你。
如果有一天,这些陪伴着自己生活的小家伙们突然出现了意外被抓走了,那主人一定是非常...
【用导弹征服一切:导弹发射者】在游戏中玩家将会扮演一名导弹人,在避开各种障碍物的...
风格的变化让玩家觉得新鲜有趣,玩法设计也在微小之处显出创新与细腻。
《音乐猫咪》作为一款结合了喵星人与音游元素的手游作品,本身在画风与玩法上还是非常...
【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我的飞机大战:像素世界》】这是一款弹幕射击游戏,对于 App...
从外观上看也许AirPods更胜一筹,但相信BeatsX也会有它的粉丝群。
BeatsX 耳机即将进入市场,而 AirPods 也在市场上,有多少用户打算购买 BeatsX 呢?
此外,Beats还宣布为BeatsX新增两个配色。
听起来好神奇的样子,不知道苹果未来是否会使用这一技术呢。
AirPods用户,你升级最新固件版本了吗?
我们有理由相信,苹果会在未来继续改善 AirPods。
所以还是那句话,苹果为什么不自己做个显示器。
不知道这个连接器出来之后用户的连接方案是不是会简化?
intel iris 1536mb相当于什么级别的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33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青苹果, 积分 1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75 积分
上午6.22.38.png (28.24 KB, 下载次数: 0)
06:22 上传
我买的是Macmini2014中配版
每次玩游戏看配置都不懂他们的型号参数,我是否合格。
大家帮我看下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33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没人知道吗?
这问题好困扰我啊。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115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同求啊~~~~~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697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大约相当于入门的移动独立显卡,影音娱乐和小游戏没啥问题,大型3D游戏还是带不动~~~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89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89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33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尘埃:对决 中等特效还是有40FPS哈
谢谢。能玩的游戏本来就不多。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37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中端显卡,玩不了游戏,上网看高清可以。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2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肯定不是打游戏的啊~~~做事情是够了
威锋旗下产品
Hi~我是威威!
沪公网安备 29号 | 沪ICP备号-1
新三板上市公司威锋科技(83655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特尔iris plu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