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微观经济学总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

MUi??,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说明Pi
消费者的均衡。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当一个消费者面临一条既定的预算线和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时,只有既定的预算线和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此时满足MRSXY?PX/PY.
16.答:商品或劳务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不是商品的客观性质,是消费者对所消费的商品的主观心理评价。不同的消费者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消费相同数量的商品组合,将获得不同的效用。即使同一消费者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消费同样数量的商品组合也将获得不同的满足程度。
17.答:效用论认为,效用不是物品的客观属性,而是个人在使用该物品时所体验到的愉快或防止痛苦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消费欲望,以及这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和物体的重量、长度等一样,是可以衡量的,即可以用基数1、2、3 等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并可以加总求和。基数效用论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同一物品的每一单位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不同的,随着所消费物品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8.答: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偏好的,但个人偏好是心理的活动,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上生来就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将它们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而不能用基数1、2、3 等来表示它们量的大小。例如,消费者对A、B、C 三种物品的效用的绝对值是无法测定的,但却可以排列出三种商品效用的先后次序,从而推导出消费者把既定收入用于各种可供选择的物品以获得最大满足的条件以及其他原理。序数效用论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结合分析消费者均衡。
19.答:是在消费者偏好相同的条件下,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不可能相交;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上,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效用等级,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效用水平就越高;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第四,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者用来分析消费者行为的重要理论工具之一。
20.答: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
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的点的轨迹。预算约束线表示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的预算约束条件。预算约束线方程为:P1?X1+ P2?X2+?+Pn?Xn=M在只消费X1和X2两种商品,收入为M时,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P1/P2,其位置取决于两种商品的价格及收入水平。预算约束线上的点和预算约束线以内的点都是在消费者的收入条件下所允许的消费数量,而预算约束线以外的点,则表示消费者不可能达到的消费水平。
21.答:是指在消费者货币收入和偏好既定的前提下,由于某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两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进而引起的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引起消费者用该种商品去替代那些价格未下降的商品。比如,X商品价格下降,而Y 商品价格不变,这使两种商品比价发生变化,即Y 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了。由于Y 商品与X 商品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就是进行商品购买量的替代,增加X 商品的购买量,减少Y 商品的购买量,这就是替代效应。假设消费者实际收入不变,则价格变动使需求量改变可以看成纯粹是由替代效应引起。
22.答:是指在消费者货币收入和偏好既定的前提下,由于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了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和总支出水平发生了变动,进而促使消费者改变商品的购买量的效应。比如,X 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货币收入虽没有变化,但实际收入却提高了。这样消费者将因为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改变对商品X 和Y 的购买量,这就是收入效应。
二、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解释:应是边际效用分析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是序数效用论中的。
2.(×)解释:效用是指人们消费商品时的满足程度,而不是商品的功能。
3.(√)解释:效用是人们的主观评价,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4.(√)解释:总效用不断增加说明增加消费单位商品的效用增量为正,即边际效用为正。
5.(×)解释:消费者均衡条件应是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6.(√)解释:在消费者的收入只有货币收入的假定下,货币的边际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拥货币
(收入)的数量。
7.(√)解释:商品价格不变,预算线的移动说明收入变化。
8. (√)解释:因为由价格一消费曲线推导需求曲线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价格一消费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消费者均衡点,即消费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
9. (×)解释:只有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同向的。对低档商品来说,两者变动则是反向的。
10.(√)解释:吉芬商品是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的低档物品,是低档物品中的特例。
11.(×)解释:不确定性是指无法准确确定结果,但各种可能的结果是已知的。
三、判断题
1.对;2.错;3.错;4.错;5.错;6.错;7.对;8.错;9.对;10.对;11.错;
12.对;13.错;14.对;15.错;16.对;17.错;18.对;19.错;20.对;21.对;
22.错;23.对;24.错;25.对;26.对;27.对;28.错;29.对;30.对。
四、单项选择题
6~10 BBDDD
11~15 BCBDC
16~20 BBBBC 21~25 CAACD
26~30 CCBBA
31~35 DABAC
36~40 DBCCD 41~45 CCBBB
46~50 ABCAC
51~55 CBAAA
56~60 BCBDA 61~65 BAADB
66~70 CBACB
71~75 BAACA
76~80 CBCCC 81~85 CCBAD
五、辨析题
1.对。当物品的边际效用降到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理性的消费者当然不会增加消费。
2.错。效用是消费者对物品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是主观的。
3.错。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和所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
4.错。由于不同的消费者的偏好不同,所以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所达到的效用水平是不相同的。
5.错。当总效用达到最大值时,边际效用为零。以后,总效用开始减少,边际效用为负数,这时的总效用仍然是正数。
6.错。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边际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大的效用,得到最大的满足。
7.对。因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MU1/P1MU2/P2?.??MUn/Pn??
8.错。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9.对。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和所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预算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都是相同的,预算线是一条直线。
10.错。当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交时,消费者从交点所表示的商品组合所得到的效用没有达到最大;只有当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时,消费者从切点所表示的商品组合所得到的效用才能达到最大。
六、简答与分析讨论问题
1.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减少)的总效用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因此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完整单位,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单位,所以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
2.劣质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用倾向于增加这种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用倾向于减少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两种作用同时发生。若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随价格下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时,需求弹性是负的;若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价格下降,商品的需求量不发生变化,这时需求弹性为零;若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随价格下降,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这时,需求弹性为正的,这样的劣质品就是吉芬商品。
3.(要点)若MU1MU2,则消费者会减少对商品2的消费,增加对商品1的消费;反之,?P1P2
则相反调整; 若MUi??,则消费者增加对商品i的消费;反之,则减少对商品i的消费。 Pi
P1,则消费者减少对商品2的消费,增加对商品1的消费;反之,P24. (要点)若MRS12?
则相反调整。
5.(要点)收入条件既定,货币的边际效用A一定,则随着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商品的边 际效用递减,因此,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水平p也逐步下降。
8. 可用提高自来水的价格来缓解这一问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节约用水,另一方面会增加自来水的供给。
价格的提高会减少消费者剩余。
下图中,横轴代表自来水的数量,纵轴代表自来水的价格。直线d代表自来水的需求曲线。当自来水的价格从Pl提高到P2时,用户对自来水的需求量从q1下降到q2。于是消费者剩余从?P1AC减少为?P2AC
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用途上,从而使水资
源得到更合理有效的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如,工
厂里本来用水来冷却物体,但现在却可能改用电冷却,这样便造成资源使用的代替。
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自来水价格提高无疑降低了居民实际收入,可以用增加 工资或给予一定价格补贴弥补;另外,还应通过制度、政策、价格调整等加强对水资 源的循环利用。
9.答:无差异曲线是用于表示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既定满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点的轨迹。其基本性质可以用边际替代率(MRS)表示,即MRSXY=ΔY/ΔX,该指标表示得到一个单位的X 商品必须放弃Y 商品的量。由于随着X 商品数量的增加,每增加单位该商品的效用(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使是在Y 商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为了维持总效用不变,每单位X 商品替代Y 商品的量也是在不断下降的。而实际上,随着Y 商品数量在减少,其边际效用是递增的,从而使得每单位X 商品替代Y 商品的量递减得更快。可见,MRSXY是递减的。正是由于该性质的存在,使得无差异曲线表现出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的一般趋势。
10.答: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从需求一方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对于水,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费量大,因而其边际效用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同理,钻石对人们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从供给一方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钻石则很稀缺,生产钻石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钻石很昂贵。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则水便宜,钻石昂贵。即虽然水的使用价值极大,却没有交换价值;而钻石几乎没有使用价值,却可以交换大量的其他商品。
11.答:(1)正常商品与劣质商品的区别可以用图3-3 来加以分析。
图3-3 (a)中EC表示恩格尔曲线,用于描述当收入(M)变化时,消费的商品X的量如何变化。当收入从M1 增加到M2 时,消费的商品从X1 增加X2,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对商品的需求与其收入同方向变化,则这种商品是正常商品;图(b)中的需求曲线表示,当消费者的收入从M1 增加到M2 时,消费的商品数量从X1 下降到X2,消费与收入的增加反方向变动,此类商品则称之为劣质商品。
图(a) X1 X2 图(b)
正常商品与劣质商品的恩格尔曲线
(2)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与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的区别可以通过图3-4 加以说明。 如图(a)所示,当商品的价格从P1下降到P2 时,需求量从X1 增加到X2,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符合一般商品的需求规律,是正常商品的情况;如图(b)所示,当商品的价格从P1 下降到P2 时,需求量从X1 下降到X2,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化,这属于吉
芬商品的情况。
PP - 19 - 121图(a) 2图(b)
图3-4 正常商品与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如何?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Ed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2.问答题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研究节约的科学。
理解这一涵义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3.判断题 对4.判断题 对5.判断题 对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微观经济学中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当每一种商品或服务带给我们的边际效用等于它的价格时.我们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和“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化”哪句是正确的?
ycycrfv3080
相对来说,第二个命题较为准确.先看第一个命题,“每一种商品或服务带给我们的边际效用等于它的价格”,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每一种商品或服务带给我们的边际效用表示我们对他们的需求意愿,而价格则是我们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评价,可以说是相等的.但是“当每一种商品或服务带给我们的边际效用等于它的价格时,我们的总效用达到最大”这样的说法就不正确,因为边际效用等于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是其内在性质,这时总效用和它们没什么关系,可以是上升,也可以是下降.再看第二命题,表述不太严谨,应该是当边际效用减少为0时(而不是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总效用可能就为0,而没达到最大)总效用就达到最大化.这个可以从数学中的二次型倒U抛物线来考虑,纵轴是总效用,边际效用可以看做是倒U抛物线左边部分的斜率,当斜率不断减小时,总效用逐渐增大,当斜率减小为0时,也就是边际效用变为0,总效用达到极值点即抛物线的顶点最大值处,所以就是这么回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观经济学效用函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