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手机里有些软件,但是有的软件打开就有广告,这种小成本软件应该twitch没有资格注册吸取广告,

第一财经:兰蔻小黑瓶售价¥1080,有31%的钱是广告,原材料成本只有2% | 美丽也是技术活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071936人加入此小组
谢谢 通风报信(怪怪的……)化妆品行业,它几乎被塑造成“神水”,其花在广告和推广上的费用占产品销价31%,就是说你买一瓶1080元的精华液,实际上有334.8元是为广告付费。兰蔻品牌销售管理及行政费用占零售价21%,“小黑瓶”系列研发费用占销售价4%。原材料成本只占2%,是成本最低的部分。 :在化妆品行业,广告上模特无瑕疵的肌肤和诱人的广告语,让女性消费者频频为这些瓶瓶罐罐买单。兰蔻“小黑瓶”几乎被塑造成了女性护肤品中的“神水”,其花在广告和推广上的费用占产品销售价格的31%,也就是说你买一瓶1080元的精华液,实际上有334.8元是为它的广告付费--------------------------------------:关税是按海关规定的完税价格表确定的,精华类一口价300,50%的税率,所以一瓶的关税是150软妹币。
+ 加入我的果篮
平面设计专业,美妆爱好者
难道我们要花21.6去买原料,自己diy一瓶嘛?
果壳视频编辑,实验党
软件的原料成本还几乎为0呢....
平面设计专业,美妆爱好者
难道我们要花21.6去买原料,自己diy一瓶嘛?
这怎么可能……化妆品是要收消费税的。税收怎么可能才5%
化妆品科学控
的话:这怎么可能……化妆品是要收消费税的。税收怎么可能才5%这个怎么算的?
自日起,我国将对进出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护肤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也将从6.5%降到5%。他写的税收5%莫非是指这个?
窝是来围观的0,0
大虾快来科普~~!
同楼上围观~
果壳视频编辑,实验党
软件的原料成本还几乎为0呢....
税怎么可能5%呢,关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或许还有增值税,哪一样不是钱啊... 所以这帖子是低调歌颂社会主义税收的合理性么...
咦,本刊记着根据欧莱雅集团2011年综合年报和采访整理?
所以还是比较喜欢广告不要那么铺天盖地的产品,那都是需要我买单的。最近某个案子上看到客户的营销费用,还不是什么一线大牌,在时尚杂志上登一个豆腐干大小的小资讯小软文都是几万十几万的广告费,这么多杂志,一年这么多期,那真不是一笔小钱。再看某些在每本杂志上都出现精美广告插页的牌子,嘿嘿,你懂得啊……
的话:这个怎么算的?进口化妆品消费税30%,不过刚刚搜了一下,说只有【高档护肤品】才收消费税,目前,仍只对彩妆和香水征收30%消费税。不过就算没有消费税也有增值税呀,可能把它们分到其他名目里了……
关税、消费税、增值税……都是税啊~而且怎么能写净利润是129.6,企业所得税呢?
平面设计专业,美妆爱好者
的话:所以还是比较喜欢广告不要那么铺天盖地的产品,那都是需要我买单的。但是如果广告做的不好,销量不高,单笔的产品成本就会上升吧?
我觉得单单把原料成本拎出来纯属博眼球的行为,毕竟消费者不可能自己去买原料然后自己做一瓶出来(至少设备就不买不起),而且即使自己能做出来,原料成本肯定不是这个数了。这个廉价的数字是规模生产后平均到销量后的结果。不过我还是觉得这年头兰蔻,EL的广告做的一个比一个魔幻了……你能基因保养我就能对抗臭氧污染什么的……
附图是欧莱雅2011年年报中许多财务细节,好运的图大体是应该根据各项开支和总收入算出了比例,然后就把这个比例直接套在小黑瓶上。它们每周一期,大体是这个思路,很直白但挑剔的话就略显粗糙,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时候,税收等不精确。好运这张图最大的疑点在于成本,根据财报生产成本占比是28.76%,但是到好运就只剩下2%,而25%给经销商的不知道从何处来的,我很怀疑是问到经销商的进货价与销售价大概有25%的毛利,就把这块从生产成本中扣除,但这个算法有问题的。
的话:但是如果广告做的不好,销量不高,单笔的产品成本就会上升吧?未必,产品定价不仅仅是看各项成本的,还有营销策略、定位什么的,比如像兰蔻、雅诗兰黛的一些产品很显然是在砸广告;还有一些走高端贵族范儿的,不砸广告,价钱还是比天高。营销手段也多种多样,宣传得好未必花很多钱,但是花了很多广告钱的肯定会计入成本,这应该是在定价之前就已经打好广告预算了。销量不高的一般都降价促销吧,涨价不是更不好卖了。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 mso-para-margin:0 mso-para-margin-bottom:.0001 mso-pagination:widow- font-size:10.0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果壳网心事鉴定组编辑,科学松鼠会成员
的话:软件的原料成本还几乎为0呢....顶~创意和设计也是成本呀。。。
化妆品科学控
的话:附图是欧莱雅2011年年报中许多财务细节,好运的图大体是应该根据各项开支和总收入算出了比例,然后就把这个比例直接套在小黑瓶上。它们每周一期,大体是这个思路,很直白但挑剔的话就略显粗糙,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时候,税收等不精确。好运这张图最大的疑点在于成本,根据财报生产成本占比是28.76%,但是到好运就只剩下2%,而25%给经销商的不知道从何处来的,我很怀疑是问到经销商的进货价与销售价大概有25%的毛利,就把这块从生产成本中扣除,但这个算法有问题的。这个表是下面还有?我算了下,R&D费用占3.54%
的话:咦,本刊记着根据欧莱雅集团2011年综合年报和采访整理?嗯,兰蔻是欧莱雅集团旗下的
这个计算肯定有问题,根本不是这么个算法。
第一财经好像已经不止一次出这种低级错误了
= =!其实你们是在夸奖广告行业吧,广告公司好赚钱之类的
关于进口环节的消费税和增值税,具体计算方式为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30%))应纳消费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30%)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17%)关税完税价格是就海关确定的,一般是基于到岸价来确定的。消费税只用在进口环节交一次,之后会一直包含在价格中。增值税是每道环节都要交,但是可以减去前一环节缴纳的增值税(即进项税抵扣),消费者购买价格中所含的增值税=零售价÷(1+17%)×17%(假设流通中每次交易都是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的)至于企业所得税,是没法计算到具体某个产品的,企业所得税是对一个纳税主体全年利润进行征税的,一个产品价格再高,也有可能因为成本费用损失等原因而造成最后利润为负的。。。
其实很靠谱的,小黑瓶的原材料都在网上放着,你要是有心去看得气死你,除了那个吹得神之又神的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孢物(雅思兰黛ANR的主要成分,一会说)之外,其他都是些防腐剂、螯合剂、保水剂、香料、芳香性化合物、乳化剂之类,芳香性化合物本身就会引起皮肤的刺激和发炎……这些成分一瓶才放多少,几毫升都没有,你说成本有多低?那个真菌类成分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孢物 bifida ferment lysate,这东西到底有没有效果一直有争论,化妆品公司自己研究是有效果,但正儿八经的科研机构一直没认可……而且这玩意也不贵,酵母是人类几千年就学会了培养生产的菌类,世界每年生产都在几十万吨以上。
的话:这个表是下面还有?我算了下,R&D费用占3.54%它应该是四舍五入了吧
咦,查了一下小黑瓶的成分,好像基本就是保湿,香料,润滑剂(……)和防腐剂?好像连抗氧化啥的都没有……
虽然知道成分和配方是不同的,兰蔻的原料肯定也好纯度也高,但看这个还真没发现什么值得花这个高价买的理由……
本来嘛女人用化妆品追求就是使用的舒适度和心理上的满足度,谁用谁知道,不管怎么说乐意的人总是非常愿意买单
其实我一直不懂小黑瓶和神仙水区别在哪?除了多了变性酒精和香料之类。
这个真不能这么算。同样是块光盘,天桥上的十块钱一张,贵的行业软件上千万的都有。怎么比?
无聊,同理可以有洗发水原料成本2%,牙膏原料成本2%~~~编辑都是脑子怎么想的,给他那么多原料,他有本事变出成品,我就服了~研发,使用感,配方稳定性,乳化技术,这些都不要钱的么?原料品质也有不同啊,透明质酸有各种不同等级,价格也不一样(虽然再不一样,但是也没有超级超级超级贵就是了~)。这个,跟“雅漾喷雾里面都是水”,同理~
第一财经最近没选题了吗。。。随便拿哪种奢侈品,哦,不,就一件衣服吧,分析出来也这结果。。
研发、创新、设计、各级分销、代理费用、广告宣传等等活动都需要预算啊。
從流通角度。。。多做一個廣告可以養活一系列的人……語無倫次了總之算這種東西非常無聊
要买的人,你怎样说人家都会买,不买的人你不说人家也不买,这个是个人观念问题,你给她分析什么成本的,没用。最近听说几家大牌的化妆品又涨价了,可是商场还有很多人在买。
的话:第一财经最近没选题了吗。。。随便拿哪种奢侈品,哦,不,就一件衣服吧,分析出来也这结果。。+1 不用说化妆品,所以有marketing成本的东西都是这样。化妆品还需要科研经费呢。为了研发护肤品,死了多少小小白鼠【小白鼠躺着也中枪……】
化妆品科学控
的话:+1 不用说化妆品,所以有marketing成本的东西都是这样。化妆品还需要科研经费呢。为了研发护肤品,死了多少小小白鼠【小白鼠躺着也中枪……】一会儿极端动保该来了……
当然,这个选题的内容,是为什么我从来不喜欢买奢侈品的原因,或者说,做过市场/公关/广告的人,多少都知道一个产品的成本上加了多少层的附加值才变成最后的零售价格。所以要我掏钱包去给诸如LVHM这样的集团支付设计师,买手,市场,公关,销售,门店,明星代言,平媒广告的费用,我个人是不接受的。我要么投机取巧的买个他们花钱设计好的产品的A货,要么买丽江手工包……
的话:一会儿极端动保该来了……我有个朋友就是在荷兰一个研究院用培养出来的组织做毒类实验,因为欧洲使用动物实验被严格限制嘛。估计他们实验的经费,搞不好有一部分也是化妆品集团给的。
的话:当然,这个选题的内容,是为什么我从来不喜欢买奢侈品的原因,或者说,做过市场/公关/广告的人,多少都知道一个产品的成本上加了多少层的附加值才变成最后的零售价格。所以要我掏钱包去给诸如LVHM这样的集团支付设计师,买手,市场,公关,销售,门店,明星代言,平媒广告的费用,我个人是不接受的。我要么投机取巧的买个他们花钱设计好的产品的A货,要么买丽江手工包……也不能这么说,奢侈品不用节约成本,原料做工都精益求精,最后下来的品质是任何仿货做不出来的。这种差距虽然不值得节衣缩食,但是如果收入够了确实也值得一买。或者欧洲那些皮具老牌,质量都很好,性价比也高,但是款式就一般了。当然现在很多国内所谓的奢侈品,大牌二线,或者一些近20年的新兴品牌价格便宜一些,质量就不怎么样了,买高仿也差不多。貌似歪楼了。
的话:也不能这么说,奢侈品不用节约成本,原料做工都精益求精,最后下来的品质是任何仿货做不出来的。这种差距虽然不值得节衣缩食,但是如果收入够了确实也值得一买。或者欧洲那些皮具老牌,质量都很好,性价比也高,但是款式就一般了。当然现在很多国内所谓的奢侈品,大牌二线,或者一些近20年的新兴品牌价格便宜一些,质量就不怎么样了,买高仿也差不多。貌似歪楼了。皮具老牌我同意。相对而言,收入够了的前提下,我更愿意投资生产这个产品的人工成本高的产品,而不是宣传这个产品的人工成本高的产品。这么解释比较通了。歪嘛?不,歪吧。
大陆就是这种SB特别多, 原料价格和产品售价有屁的关系, 原料价格占产品售价低叫附加值高, 大陆天天做梦都想搞高附加值产业.软件还没有原料成本,岂不是软件都该免费?!麻痹研发成本不算?品牌管理成本不算?
看完这贴突然想便便了,多谢LZ的贴!!!
农民伯伯种地,2块钱一斤的大米化肥和种子成本只要0.2元,甚至有农民使用人畜粪便作为肥料,并冠以有机农产品的名号骗取高额售价!!而此类产品多流入中高档超市和饭店,多数消费者表示并不知情并震惊!!!!
好运MONEY+》于日出版的第34期刊中,记者黄周颖刊登了名为《精华肌底液的价格组成》的报道,并于1月8日在其官方微博中发表了上图中所载的价格分析,关于此,提出我个人的几个疑问。 1.数据范围及来源杂志正文及微博中都申明了数据来源为欧莱雅集团2011年年报,而在此年报中,这部分数据来源,如下图:上图数据源为2011年欧莱雅集团财务报表,包括所有国家地区、所有品牌,从巴黎欧莱雅、兰蔻,到薇姿、理肤泉,这里的数据皆是所有品牌及国家地区加总得出。而对外公布的集团财务报表,未对任何品牌、任何国家及任何产品“家族”的利润表作出单独披露,文章直指兰蔻品牌的明星产品“小黑瓶”,不知杂志记者的数据来源为何处?光在中国,欧莱雅集团旗下就有23个品牌,以集团整体财务指标分析单一国家单一品牌单一产品,未免偏颇?2. “成本”概念及报道准确性:暂不论上述以集团口径衡量单一产品的合理性,报道中使人瞠目结舌的“原材料成本只占销售价格的2%”,敢问记者“2%”的数字从何而来?在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中,成本占销售金额的比例为28.8%。以“原材料成本”偷换“成本”概念,敢问身为专业财经杂志的专业财经记者,是否违背“客观、真实”的新闻第一要则?而在中国,兰蔻品牌旗下所有产品皆为进口,若报道指向兰蔻中国,那么原材料成本的数据来源为何?若报道指向兰蔻全球,对外公布的集团财务报表中并未对原材料单项占比做出披露,那么来源为何?3. 税收占比:先不论报道中税收占比5%的数据来源为何。文章以1080的零售价作为基础,计算消费者承担税收为54元。实在有些贻笑大方,1080的零售价为含税价,那么消费者只要买了一支"小黑瓶",光增值税就承担了1,080/(1+17%)*17%=156.92元,仅增值税就占总价款的14.53%,这一点只要有点财务常识的人就知道,加上进口关税、城建费及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完全不止文章所提的5%。身为专业财经记者,是否应该补修基础税务知识?4. 计算基础:1,080为含税价,增值税为价外税,不影响利润表,而上图中的成本费用占比以利润表为基础,就算要用集团财务指标估算“小黑瓶”,那么至少至少应以1,080/(1+17%)=923.08元作为匡算各项成本费用的计算基础。以含税价作为计算基础,身为专业财经记者,是否应该补修基础会计知识? 总结综上4点,文章及对应微博数据范围及概念不清、税务及财务常识匮乏,利用不精确的数据做出决断的分析和武断的评价,报道偏颇、有失公正,存在误导读者及消费者的倾向。一个专业财经杂志及记者,应具备完善的财务常识,但必要条件,请一定要尊重“客观、公正、真实”的职业操守和准则。 注: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看不懂财务报表的人飘过,楼上貌似很厉害。不过这文章看着就不靠谱
没办法啊,女人爱美啊!怎么办?
化妆品科学控
再补充一点:记者算2%这个数值的时候,根据是”raw material, packaging & semi-finished products",438.9EUR millions.问题是,这个项是这三项在年中的库存,而不是制造过程中的消耗量。
兰蔻小黑瓶,很一般的东西,我是不会买的。还不如买sk-2.
经验告诉我,其实广告这种东西不是给消费者看的或者说不是以刺激消费者观看后的购买欲为目的,更多的时候产品上市初期的广告是为了推动产品的铺货,也就是占据消费端的位置和渠道的资金、库存,完成铺货后的广告是为了保持消费者对品牌的知晓。所以,对于化妆品来说高额的广宣费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没有企业喜欢高额广宣投入,可不投放广宣特别是硬广,又不能推动铺货率和消费者认知度提升。最要命的是广宣费用正越来越多被财务系统作为管理成本直接计入待摊费用,所以不能片面的强调,产品原物料成本的价值与零售价值间的差价。最关键的差价中间还有渠道商和零售商的高昂利润需求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户外广告公司成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