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出现的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采取措施了哪些措施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区域图 (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效解决了当地能源不足的问题. (2)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丰富.但部分城市却存在严重的水质型缺水.试分析其成因. (3)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基地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区域图(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效解决了当地能源不足的问题。(6分)(2)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丰富,但部分城市却存在严重的水质型缺水,试分析其成因。(6分)(3)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基地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8分)&
【答案】&【解析】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阅读理解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每空2分) 材料一& 中国三大自然区图
材料二&& 有诗句这样写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 材料三  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A、B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B区域自东向西随__________的不同,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变化规律。 (2)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从A到B再到C的变化,正确的是&&&&& (&&&& )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②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③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④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制约C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诗句中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5)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地区,主要属_________________气候。 (6)A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各小题。(6分)材料一: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中国的前沿阵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材料二: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示意图(1)在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作为产业转入区的优势是:__________。(2)A是珠江三角洲在第一次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的产业,主要为&&&&&&&&&&&型产业;第二次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的产业,主要为&&&&&&&&&&&产业。(3)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主要问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每空2分)材料一&中国三大自然区图材料二&&有诗句这样写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材料三  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1)A、B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B区域自东向西随__________的不同,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变化规律。(2)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从A到B再到C的变化,正确的是&&&&&(&&&&)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②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③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④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3)制约C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二诗句中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D.云贵高原(5)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地区,主要属_________________气候。(6)A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福建省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题型: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材料二:继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浦、番禺、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该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材料三: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指向型和原料指向型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1)材料一显示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4分)(2)分析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来纷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设厂的原因。(4分)(3)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3分)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阅读理解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工业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速度很快。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许多外企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迁移。
材料二:日前,安徽皖江城市带江南产业集中区总体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在合肥举行。标志着江南产业集中区规划、建设的序幕正式拉开。江南产业集中区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境内,地处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重点承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营造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活力之城、生态优秀的宜居之城、科技和文明融合的文明之城。 &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4分) (2)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投资占全国比重日益上升,超过了珠江三角洲,试从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变化和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两方面分析原因。(12分) (3)长江沿江地带在长江流域的产业转移、经济合作中起到重要的纽带和辐射作用。试分析说明长三角产业向皖江地带转移对长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6分) (4)根据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的位置、总体规划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分析在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建设方面已达成了哪些共识?(8分) &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较多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3)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4)最近几年.图中两条河流河口附近出现咸潮.试分析这种现象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较多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近几年,图中两条河流河口附近出现咸潮,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位于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廉价丰富;地价低廉;著名侨乡;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2)耕地减少,土地资源紧缺,农业基础明显削弱;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能源紧张。(3)积极发展核电业,建设了秦山、大亚湾等核电站;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调配工程。(4)咸潮出现的时间是降水较少的冬春季节;这两个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大。目前解决咸潮的最有效措施是从上游调水,引淡压咸,从长远来看还应该提高节水意识,发展节水产业,同时应该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地理
13.材料一: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
材料二:下图是“长江、黄河、尼罗河和亚马孙河的干流剖面图及流域内水能蕴藏量表”。
根据材料一回答: (1)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__________ (2)①、②、③为同一条河流干流形成的三个谷地,从上游向下游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该河流是材料二图中四条河流中的__________河流。(填代号) 根据材料二回答: (3)四河流中,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的河流是__________,河流航运最繁忙的是__________,干流中下游沿岸人口稀少的是__________(填代号)。 (4)③河与④河中下游地区夏季共同的主要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和旱灾。为防治该气象灾害,近年来在两河干流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分别是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5)图中①河三角洲地区面积不断缩小,试分析原因。
科目:高中地理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l)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城市填图中代码,省市填简称)(8分) 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____和____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香港、____两个特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____、____、____为核心,地跨________三省市,龙头城市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该城市群目前的特大城市有______,不久这里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6分) (5)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4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苏期中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读后回答问题。
(1)字母和数字所示的城市。&&&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2)近两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 B、由于两地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 C、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 D、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3)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至少三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 试分析其区位优势。(至少四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 &&&&&&&&&&&&&&&&&&&&&&&&&&&&&&&&&&&&&&&&&&&&&&&&&&&&&&&&&&&&&&&&&&&。 && (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以下答题中如果是填城市的话填图中代号,省市填简称。) 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 和&&&&&&&& 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香港、&&&&&&&& 两个特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三角洲经济区。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 &、&&&&&&&& 、&&&&&& 为核心,地跨&&&&&&& 三省市,龙头城市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该城市群目前特大城市有&&&&& ,不久这里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 &&&&&&&&&&&&&&&&&&&&&&&&&&&&&&&&&&&&&&&&&&&&&&&&&&&&&&&&&&&&&&&&&&&。 && (4)两个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能源紧张的状况,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 &&&&&&& &&&&&&&&&&&&&&&&&&&&&&&&&&&&&&&&&&&&&&&&&&&&&&&&&&&&&&&&&&&&&&&&&&&。
科目:高中地理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两经济区城市密集,共同的自然原因有:①&&&&&&& ②&&&&& &&③&&&& (答对三点即可)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共同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答对三点即可) && ①&&&&&&&&&&&&&&&&&& ②&&&&&&&&&&&&&&&& ③&&&&&&&&&&&&&&&&&&&
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提供大理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4.关于两个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是珠江三角洲&&&&&&&&&&&&&&&&&&&&&&&&&&&& B.乙图有京沪铁路经过 &&&&&& C.甲乙两地矿产资源丰富&&&&&&&&&&&&&&&&&&&&& D.甲图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5.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两地都发展了 &&&&&& A.淡水养殖业&&&&&&& B.甘蔗种植业&&&&&&&& C.甜菜种植业&&&&&&& D.造纸和化工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处于劣势的是 &&&&&& 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B.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 &&&&&& C.工资水平&&&&&&&&&&&&&&&&&&&&&&&&&&&&&&&&&&&&&&&&&& D.区位条件 7.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 A.出现民工短缺现象&&&&&&&&&&&&&&&&&&&&&&&&&&&& B.水源缺乏 &&&&&& C.能源供应紧张&&&&&&&&&&&&&&&&&&&&&&&&&&&&&&&&&&& D.交通运输落后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当前位置:
>>>为了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国家已经采取了或正..
为了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国家已经采取了或正在采取的措施有①建设大亚湾核电站;②西气东输工程;③西电东送南线工程;④建设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为了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国家已经采取了或正..”主要考查你对&&珠江三角洲&&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5.6万平方公里。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国家的政策优势和有力的区位条件,成为中国崛起最快的地区之一,发展成中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辐射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有制糖、丝织、食品、造纸、机械、化工、建筑材料、造船等工业,有南海明珠之称。“大珠三角”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大珠三角”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都市群。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外向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不少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供应国际市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珠江三角洲地区占了其中两个,1985年,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珠江三角洲成为经济开放地区的原因:1.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毗邻大海,交通便利;2.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传统;3.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扶植。珠三角地区农业特点:1.水稻在本区普遍种植,珠江三角洲和台西平原是重要的稻米产区。甘蔗是本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粤、闽、桂成为全国重要的蔗糖供应地,珠江三角洲的产量更占重要地位;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在低洼易涝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堤上栽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又可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据基上种植的作物不同,有“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种类;3.经济作物有橡胶、剑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作物,海南岛的橡胶种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珠江三角洲政区图:小渔村,大城市——深圳深圳,华南第二大城市,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国际重要的空海枢纽和外贸口岸。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是华南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深圳是中国南部美丽的滨海城市,有辽阔的海域连接南海和太平洋。因毗邻香港,深圳市域边界设有全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12年经济总量居中国大陆第四位。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现在,该天也被世人亲切的成为"深圳生日"。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2004年,深圳成为无农村的城市。
发现相似题
与“为了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国家已经采取了或正..”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5536743317215045801154958186527导读:――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学习重点】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其主要发展特点【学习难点】珠江三角洲,(三)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图(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珠江
大课堂 三核心 整体化 周循环 教学模式工具
高一地理设计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第二章 第6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
设计人:魏杰
审核人:张伟
1. 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明确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 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意义
过程与方法. 比较法、探究分析法、图示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其主要发展特点 【学习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学习过程】
(三)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①夯实基础阶段:
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以
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起
工业体系。
②稳步发展阶段:工业发展更注重
,工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
(3)解决措施:发展
经济区,扩大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向城市的集中,农村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2)加速
向城市的集中;(3)加速人的观念和
一、 自主学习-------问题
一.自主学案
(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图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海洋); B、; C、(铁路); D、(城市); E、;
F、。 (2)本区位于广东省 的
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年,珠江三角洲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1页(共2页)
------问题生成与解决
推动下发展的。在其工业化发展的第二阶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第2页(共2页)
大课堂 三核心 整体化 周循环 教学模式工具
高一地理设计组
段,受地区
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益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1)~(4)题。
千龙网日讯在中国制造业最早“起飞”的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犹在,但水体污染的“痕迹”也无所不在,以下为“珠三角地区污水排放量变化图”。 材料二
珠三角主要工业部门
拓展训练-------问题评价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有一位老人有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大致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D、广西壮族自治区
2.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位置,国家特殊的政策,成为我国最早发展何种经济的地区之一? A、外向型
3、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台地区在位置上相邻,而且与港澳地区形成了什么形式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
A、前厂后店
B、前店后厂
C、前后皆厂
D、前后皆店 4.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绿地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5.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的首先得益于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C.著名的侨乡,广大侨胞的投资、引商、引资
D.劳动力资源丰富 6.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城市与乡村界限模糊不清的城乡一体化 B.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C.大城市连为一体的超级城市体系
D.农业产业消失的城市一体化地域 7.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8.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早期外贸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中,不属于外商提供的是: A、资金
C、生产设备
D、技术指导 9.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三来一补”是指: A、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B、来人指导、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C、来料加工、来样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进口贸易 D、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人指导和补充贸易
10.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C、外贸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
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11.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正在加速相互分工与合作,以构建泛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下列城市中不是这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的是:
D、香港 12.在夯实基础阶段,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属于
A.资金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劳动密集型工业
D.资源密集型工业 13.中国大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是
(1)由材料二可看出:珠三角的城市有以下分布特征
(填正确项字母) A.沿河分布
B.沿河口分布
C.沿铁路线分布
D.沿海分布 (2)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1页(共2页)
14.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几个发展阶段? A、一个
15.下列有关“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充分利用当地的公共设施,节省投资②便于相互协作交流,开发新产品③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应④利于集中治污,改善生态环境
D.②③④ 16.不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表现的是:
A、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B、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C、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城镇数量猛增
D、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17.伴随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农副产品不足
B.水资源不足
C.资金不足
D.发展空间不足
二.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城市填图中代码,省份填简称)
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形成以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香港、________两个特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省市,龙头城市上海市被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该城市群目前的特大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不久这里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构建三大“都市圈”。另外,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5)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1)简述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反思小结]
1、 我的问题 2、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第2页(共2页)
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人文社科、专业文献、行业论文、文档下载、考试资料、资格考试、教学研究、办公文档以及珠三角__图文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