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归明目地黄丸配方剂量丸每一味药的剂量

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方剂药效与剂量的关系
方剂药效与剂量的关系
中医临床治疗要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遣药组方,确立药味多少,定其用量大小。因病有轻重之分,表里之别,虚实不同,亦有上、中、下三焦之属,只有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确定药量大小,才能把握治疗效果。方中药必适量,过大过小对治疗都有影响,如果病重药轻则杯水车薪,不足以胜病,病轻药重更会耗伤正气或造成中毒,甚至置人于死地,所以正确掌握中药的用量至关重要。
& && &1 方剂中主药剂量改变致使功用改变
  《伤寒论》中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都由大黄、厚朴、枳实三味药组成。小承气汤[1]中大黄用量倍于厚朴,其功能泻热通便、消痞除满;厚朴三物汤[2]中厚朴倍于大黄,治腹满痛而大便秘结。厚朴大黄汤[2]则治支饮胸满,兼有腑实便秘者。其药量在三方中各不相同,功效侧重点亦不同。《金匮要略》枳术汤方[2]、《内外伤辨》枳术丸[3]两方同为枳实、白术二药组成,但枳实汤中的枳实用量7枚,倍于白术(30g),故以消积导滞为主,枳实丸中的白术用量(60g)倍于枳实(30g),故以健脾和中为主。补阳还五汤中用不同剂量的黄芪治疗脑梗塞恢复期对比观察,黄芪剂量为其余各药量总和的5倍以上,用黄芪每剂为120g者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最明显,而60g者次之,30g者最不明显[4]。药理研究证实,甘草与甘遂配伍应用,用量相等时无相反作用,且能解除甘遂的毒性,若甘草用量大于甘遂时,则有明显的毒性反应,甘草用量越大毒性也越大[5]。按中药理论,甘草反甘遂,药理研究又证实其解毒作用,这进一步又说明药物在配伍时,剂量的大小、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对疗效的影响很大,一旦比例发生改变,则导致药理作用改变。以上说明,临证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辨证正确、针对主症重用主药,组方合理,配伍严谨,药量比例合适,中药质量货真道地,调剂和煎制认真,疗效方可突出。
2 方剂中主药剂量变化导致疗效下降
  徐灵胎曰:“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6]。在一些方剂中,方中主药剂量变化会导致全方疗效的降低。如四君子汤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如加大方中炙甘草比例,这种作用反见削弱,达到或超过全方总量的1/3时,吞噬作用明显降低。《摄生众妙方》中主治痰热咳喘的定喘汤用白果21枚,如将白果减量到1/3或去掉白果,观察对豚鼠组胺喷雾吸入致痉挛的抑制效果,以用原方白果剂量的作用最强,减量后其作用降低30%左右,不用白果者作用消失[7]。六神丸的抗炎作用以原方效果最好,如有一味药量改变,可使作用明显减弱。人参白虎汤的降血糖作用,知母与人参为1∶5时降血糖作用尚强,如二者比例为5∶9时,降血糖作用几乎消失。从上述复方配伍看,其机理是复杂的,各成分之间配伍产生协同作用,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全方药量巧妙的结合产生独特的疗效,恰到好处,缺一不可。
3 剂量大小不同直接影响疗效
  中药分量问题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对于一些急症、重证、疑难证,在辨证正确的情况下投以重剂,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男性患者,阑尾术后半年,觉腹部胀痛,变换体位或可缓解,得矢气而后快。曾服用多种理气活血通便药物。五灵脂亦用过,但其量最多不过9g,效果不佳,病情逐渐加重。经X线透视诊为肠粘连、不全梗阻。据其有手术史、痛有定处、舌质紫暗、脉弦紧有力,辨证为气滞血瘀,腑气不通。施方重用五灵脂60g,白芍30g,黄芩10g,甘草10g,水煎服。1剂痛减轻,3剂后症状基本消失,时或隐隐作痛。遂连服上方15剂后用原方改为散剂,每服10g,每日3次,连用半年,未见复发[8]。另一女患者,患痉挛性斜颈3年,曾在某医院2次手术,术后半年,症状复发加重,服用归芍六君子汤每剂加蝉蜕30g,1月后症状消失,随访1年终止发作。又一13岁男患者,患风湿性舞蹈病半年,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加蝉蜕20g,治疗2月后,症状控制[9]。近年来,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时,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有加用川芎50~70g,不但效果很好,且未出现不良反应。据药理研究,川芎不但有中枢镇静作用,而且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小量能兴奋心脏,大量则使心脏抑制[10]。刘日才用大剂量红孩儿(200~500g)治疗出血证,每日1剂,分4次服用,经治65例全部有效。据药理研究,红孩儿具有止血、抗菌作用,能提高纤维蛋白原含量,修复伤口。浓煎至膏状,止血效果最佳[11]。傅文录用川芎嗪针治疗脑血栓病人,开始用常规静脉滴注每次4~5支(80~100mg)效果不好,后来又增加至20支(200~400mg),病人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又治疗10余例,也多有良效[12]。周虎临床应用川乌30~60g治疗阴寒内盛的胃脘痛,寒邪偏盛的痹证(坐骨神经痛)观察320例效果较好,连续大剂量应用60天,未发生一例中毒。说明川乌剂量在30~60g之间是安全的[13]。刘尚延常用细辛5~15g配入复方中对许多牙痛患者应用观察,均无不良反应而疗效更佳[14]。刘逢臣对多种疼痛、咳逆上气之证在相应的配伍中大剂量应用细辛(10~15g)收到满意效果[15]。细辛的用量与剂型、用法有密切关系。据文献介绍,细辛入汤剂的用量即使是散剂的4倍、12倍,也不致引起不良反应。汤剂中细辛用至15g,只要煎煮20分钟,其毒性也不会超过散剂的3g[16]。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资料证明,大剂量用药能明显提高疗效,这与大剂量用药能增加药物的有效浓度和作用强度、改变药物的补泻功能和影响作用方向有关。
4 季节不同方中剂量不变会影响疗效
  《内经》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17]。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是四时正常气候变化的规律,人体的生理病理亦在随四时的气候交替而变化。中医把人体的生理、病理与自然气候结合起来研究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又作为临床药物处方的依据。中医对同一阳证或阴证,在不同季节适当地应用不同性能、分量的药物[18],尤其是复方中药物剂量也应随季节不同而增减。如《千金翼方》中的三黄丸,主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此方应四季气候不同而用量各异。春三月:黄芩120g,黄连120g,大黄90g;夏三月:黄芩180g,黄连210g,大黄30g;秋三月:黄芩180g,黄连90g,大黄60g;冬三月:黄芩90g,黄连60g,大黄150g,为小蜜丸,服1月病愈[19]。《徐大椿医书全集》载四时加减柴胡汤,由柴胡、白术各60g,大腹槟榔4枚并皮用,陈皮37.5g,生姜37.5g,桔梗52.5g;冬三月柴胡稍多,春三月减白术、增枳实;夏三月又增甘草,仍用枳实、白术;秋三月同冬三月,惟陈皮稍多,水煎,分温三服,半小时进一服。用治五脏寒热[20]。上述三黄丸和四时加减柴胡汤药量随时应变,取其突出疗效。
5 剂量大小不同可导致作用相反
  同一味药用于同一病理状态的病人,随着药量的增减会出现不同的药效反应。黄连、龙胆草用1~2g能健胃,增进食欲,3~6g可燥湿泻火解毒,大量则会刺激胃壁引起恶心、呕吐;防己小量能使尿量增加,而大量则作用相反;红花少用能活血,多用则破血[21]。艾叶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苍耳子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白术中剂量健脾止泻,大剂量则可通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曾对五苓散的利尿作用进行研究,按仲景方剂量则利尿效果最佳;若各药等量,利尿效果则明显减弱;若颠倒药量,则利尿作用更差[22]。因此,临证遣药组方,用药定其适量,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给药剂量不同其效果也不相同。
6 剂量大小不同功用各异
  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中药随使用剂量不同而发生功用即质的变化。如山楂6g祛瘀力强;9~12g温通力强,用于治疗慢性肝炎;15~30g治疗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决明子3~6g治疗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角膜云翳、虹膜炎等;9~12g治疗老年性哮喘、胃炎、胃溃疡、急性肾炎、急性泌尿道感染;20~30g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胆囊炎、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等。桑白皮6~9g有退热作用;10~12g有祛痰、镇咳等功用;15g有利尿及轻泻作用。石菖蒲3g治疗冠心病;6~10g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及梅核气(神经官能症);30g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慢性肠炎所致的久泻。本药有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等作用[23]。水蛭1.5g研末吞服,1日2次,主治肺心病;5~10g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所致头晕;12~15g,治疗脑溢血后遗症、原因不明的症瘕痞块,本品破瘀血而不伤新血。苦参5~8g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肾炎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等,并有平喘止咳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10~15g治疗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30~60g,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龙骨、牡蛎6~10g有摄汗作用,对鼻衄、月经过多者有止血作用,治疗高血压有潜阳之功;12~15g,对支气管哮喘有定喘作用;20g,有安神作用。龙骨入肝以安魂,牡蛎入肺以定魄,是镇静安神之妙药。泽泻6~10g治疗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暴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多汗;15~20g,可治疗乳汁不通、急慢性湿疹;25~30g,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低血糖所致的眩晕等。本品利水湿、消肿胀、清湿热。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具有抗动脉硬化及降血脂作用[24]。柴胡2~5g用于升举阳气,适用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中气下陷之病证;5~10g用于疏肝解郁,如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胀痛等症;10~30g,主要用于解肌退热,临床用于治疗外感六淫之邪而致的发热恶寒、周身疼痛等症。以上所述,药物剂量变化,其功效有的递增,有些呈双向性或多种功能,这些功能无论单味应用或在复方中应用都存在。总之,方剂中的主药剂量变化和每味药间的比例合适与否对其全方功用影响较大,有出现作用相加或显现新功用,亦有产生毒副作用甚至导致作用截然相反。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熬中药时少放了一味药_健康问答_中国健康网
& 熬中药时少放了一味药
熬中药时少放了一味药
健康咨询描述:
在熬中药时少放了一味药桑螵蛸,我能把这味药加到另外一副里面吗,之前少放的那一付已经喝完了:
需要医生帮助提供远程诊断:
请问医生是否能多加
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如何治疗和预防
回复交流区
病情分析:不可以多加的,如果是多加,那么就会出现某种药物的剂量比较大,所以容易出现副作用明显的指导意见:建议是不可以添加的,注意饮食清淡,不可以和食物一起吃
病情分析:你好,这种情况还是不建议再加入另外一幅中药的,以免导致出现药物剂量超标的情况。指导意见:在出现少使用药物之后,需要注意避免加量使用,还是按照正常的剂量使用以后的药物就可以的。
病情分析:不建议加进去,因为每副中药都是按照比例,通过药物之间的相互的作用,达到疗效的,私自的加用或者少用,可能会起到不好的作用指导意见:建议不要加,中药都是按照比例来进行调配的,所以不要自己加
病情分析:可以加入,但不要多加。指导意见:一般情况下建议按照正常剂量加入,避免多加,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病情分析:你好:我建议你不要多加指导意见:咱就是从是药三分毒来讲也不能往里放了,药也不是越多越好
病情分析:你好,少放一味中药有可能会降低药物的疗效的。指导意见:您说的这个情况不建议放到其他中药中,每分中药的成分都是有标准的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看,不能随便增加药流的。指导意见:上一副药喝完就算了,不能擅自加在下一副药里面,每一副药的剂量都是根据病情而定的,擅自添加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病情分析:在熬中药时少放了一味药桑螵蛸可二煎时放.指导意见:如二煎也煎完还一剂就勿忘了.但其量应放一剂药量.不要放二剂药的桑螵蛸量.
病情分析:有影响。不管这药是君、臣、佐。使,缺谁都不行。如果是主药(君)的话就影响大,其他的影响小一些。指导意见: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看是否对您的病情有耽误,看看有无不适.
我来回答:
服务声明:本网站旨在提供医患互动交流平台,问题回答结果属建议性内容,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2007-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健康问答宣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与健康问答无关,健康问答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熬中药时少放了一味药
熬中药时少放了一味药
健康咨询描述:
在熬中药时少放了一味药桑螵蛸,我能把这味药加到另外一副里面吗,之前少放的那一付已经喝完了:
想得到的帮助:
请问医生是否能多加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钟医生医生会员
帮助网友:219542称赞:2544
&&&&&&病情分析:&&&&&&不可以多加的,如果是多加,那么就会出现某种药物的剂量比较大,所以容易出现副作用明显的&&&&&&指导意见:&&&&&&建议是不可以添加的,注意饮食清淡,不可以和食物一起吃
擅长: 治疗小儿腹泻,小儿湿疹,幼儿急疹,小儿呼吸道感染以
帮助网友:71498称赞:1333
&&&&&&病情分析:&&&&&&你好,这种情况还是不建议再加入另外一幅中药的,以免导致出现药物剂量超标的情况。&&&&&&指导意见:&&&&&&在出现少使用药物之后,需要注意避免加量使用,还是按照正常的剂量使用以后的药物就可以的。
擅长: 偏执性精神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帮助网友:2340称赞:22
&&&&&&病情分析:&&&&&&不建议加进去,因为每副中药都是按照比例,通过药物之间的相互的作用,达到疗效的,私自的加用或者少用,可能会起到不好的作用&&&&&&指导意见:&&&&&&建议不要加,中药都是按照比例来进行调配的,所以不要自己加&&&&&&以上是对“熬中药时少放了一味药”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擅长: 预防接种,健康保健,健康饮食,高血压、高血糖防控
帮助网友:114674称赞:550
&&&&&&病情分析:&&&&&&可以加入,但不要多加。&&&&&&指导意见:&&&&&&一般情况下建议按照正常剂量加入,避免多加,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擅长: 内科跟妇科常见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肺炎,各种疾
帮助网友:4847称赞:56
&&&&&&病情分析:&&&&&&你好:&&&&&&我建议你不要多加&&&&&&指导意见:&&&&&&咱就是从是药三分毒来讲也不能往里放了,药也不是越多越好
擅长: 对老年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帮助网友:14289称赞:104
&&&&&&病情分析:&&&&&&你好,少放一味中药有可能会降低药物的疗效的。&&&&&&指导意见:&&&&&&您说的这个情况不建议放到其他中药中,每分中药的成分都是有标准的
帮助网友:9381称赞:188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看,不能随便增加药流的。&&&&&&指导意见:&&&&&&上一副药喝完就算了,不能擅自加在下一副药里面,每一副药的剂量都是根据病情而定的,擅自添加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以上是对“熬中药时少放了一味药”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擅长: 胆囊炎,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菌痢等消化内科
帮助网友:107399称赞:8811
&&&&&&病情分析:&&&&&&在熬中药时少放了一味药桑螵蛸可二煎时放.&&&&&&指导意见:&&&&&&如二煎也煎完还一剂就勿忘了.但其量应放一剂药量.不要放二剂药的桑螵蛸量.
擅长: 擅长子宫瘤,乳腺炎,子宫癌等各种疾病。
帮助网友:1453称赞:3
&&&&&&病情分析:&&&&&&有影响。不管这药是君、臣、佐。使,缺谁都不行。如果是主药(君)的话就影响大,其他的影响小一些。&&&&&&指导意见:&&&&&&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看是否对您的病情有耽误,看看有无不适.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参考价格:¥28
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瘀血肿痛,吐血...
参考价格:¥17.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中药处方中,一般一味药配几克,每味药在15克,算多吗
中药处方中,一般一味药配几克,每味药在1...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中药处方中,一般一味药配几克,每味药在15克,算多吗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是疏肝理气,治胃病的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每味药在15克左右,算配的多吗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233996
指导意见:你好,擅自用药会 引起严 重的不良后果 ,为做到安全用药,建议在当地临床医生指导下使用.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科
&&已帮助用户:170205
指导意见:你好,建议你不要盲目的用药,要明确病因后尊医嘱用药,这情况需要结合临床医生进一步检查看看,明确诊断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治疗即可恢复健康。
问找个中药药方最好详细点一副都多少克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255
病情分析: 您好,像您这种情况,我建议还是找中医大夫看一下,因为中医讲的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有舌苔脉象,这样才能更准确的辨证。意见建议:只有辨证准确,然后对症给药,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问你好免煎中药一克是普通中药的几克·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消化内科
&&已帮助用户:80
问题分析:您好,免煎的中药方子最好不要拿去抓普通的中药的,最主要的是剂量你不清楚的,比如甘草 免煎药是一袋,它的剂量可能是5克中草药,也可能是10克中草药。而且免煎药的厂家不同,剂量都会有所不同的。他这个剂量不是计算的,是定好的,再比如黄芪 免煎药一袋,有可能是15克中草药也有可能是10克中草药。是厂家制定的。意见建议:建议您找开方的医师给您开普通中草药,如果剂量不准的话,效果也会不一样的,所以不建议您直接拿免煎的方子抓普通中草药。希望我的回复能够帮到您,谢谢~!
问中药味数太多是否不正确?一般老中医开出的处方都只是...
专长:器官移植、性功能障碍、心血管外科
&&已帮助用户:220741
指导意见:你好目前的症状要注意看你具体症状的还是要注意的
问老婆查出有胃病,需要一味药穿山甲片,不知价格多少,...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科 产科综合
&&已帮助用户:33291
问题分析:.得了胃炎,应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粘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胃炎三联疗法(三种抗HP药物同时应用的治疗方法)。最常用的三联疗法如下:药物组合、剂量和用法:(1)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2)枸橼酸铋钾+红霉素+甲硝唑。(3)枸橼酸铋钾+四环素+甲硝唑。任选上述一组药物服用。本方法可有效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保护胃黏膜.坚持服用.意见建议:防止复发.一定要要禁烟,酒,辛辣食物.少吃含淀粉内的食物如:土豆芋头粉丝粉条红薯等凉粉等等,
问想得胃病吃什么药好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心血管,胃肠
&&已帮助用户:4023
病情分析:您好,胃粘膜的损伤主要包括导致胃酸胃疼胃部烧灼等,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幽门螺杆菌导致的。意见建议:建议您要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心情保持良好,切勿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少食多餐,药物(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药,抗生素三联治疗).严重体征的话做胃镜检查。
问吗丁啉是不是处方药,治疗胃病的非处方药有哪些。。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疤痕,痤疮,湿疹
&&已帮助用户:73788
病情分析: 首先要避免有害因素的侵袭:即戒烟、不饮烈酒、浓茶、咖啡等。少吃辛辣及粗糙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少服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等。其次,对于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提倡一日三餐,每顿不可过饱,不主张多餐,以免增加胃的负担。因此胃病患者饮食应遵循下述原则:  宜少宜精:宜少指不可过饥再吃东西,且吃东西一次不可过饱,意见建议:不宜极渴时饮水,饮水一次不宜过多。晚饭宜少。宜精指少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尤其对于有消化不良的病人,要求食物要精工细作,富含营养。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胃病相关标签
所谓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暖气,返酸,甚至...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五味萝蒂明目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