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值得买吗的C0和C1值可以解决了大家看看怎么样

拒绝访问 | www.atool.org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atool.org)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fa8e-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他的最新文章
他的热门文章
您举报文章: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你的硬盘C1多少了?大家一起来看看自己硬盘的健康状态啊!!!
3084浏览 / 17回复
HD Tune Pro: WDC WD5000BEVT-22A0R&&&& 健康ID&&&&&&&&&&&&&&&&&&&&&&&&&&&&&&&&& 当前&&&& 阈值&&&& 最差&&&& 数据&&&& 状态&&&& (01) 底层数据读取错误率&&&&&&&&&&&& 200&&&&& 200&&&&& 51&&&&&& 0&&&&&&& 正常&&&& (03) 马达旋转到标准转速所需时间&&&& 179&&&&& 152&&&&& 21&&&&&& 2050&&&& 正常&&&& (04) 马达启动/停止计数&&&&&&&&&&&&& 98&&&&&& 98&&&&&& 0&&&&&&& 2411&&&& 正常&&&& (05) 重映射扇区计数&&&&&&&&&&&&&&&& 200&&&&& 200&&&&& 140&&&&& 0&&&&&&& 正常&&&& (07) 寻道错误率&&&&&&&&&&&&&&&&&&&& 100&&&&& 253&&&&& 0&&&&&&& 0&&&&&&& 正常&&&& (09) 累计通电时间计数&&&&&&&&&&&&&& 96&&&&&& 96&&&&&& 0&&&&&&& 3140&&&& 正常&&&& (0A) 马达重试计数&&&&&&&&&&&&&&&&&& 100&&&&& 100&&&&& 51&&&&&& 0&&&&&&& 正常&&&& (0B) 校准重试计数&&&&&&&&&&&&&&&&&& 100&&&&& 100&&&&& 0&&&&&&& 0&&&&&&& 正常&&&& (0C) 通电周期计数&&&&&&&&&&&&&&&&&& 100&&&&& 100&&&&& 0&&&&&&& 690&&&&& 正常&&&& (BF) 振动感测错误率&&&&&&&&&&&&&&&& 1&&&&&&& 1&&&&&&& 0&&&&&&& 915&&&&& 正常&&&& (C0) 断电磁头缩回计数&&&&&&&&&&&&&& 200&&&&& 200&&&&& 0&&&&&&& 71&&&&&& 正常&&&& (C1) 磁头伸出周期计数&&&&&&&&&&&&&& 182&&&&& 182&&&&& 0&&&&&&& 56558&&& 正常&&&& (C2) 温度&&&&&&&&&&&&&&&&&&&&&&&&&& 120&&&&& 97&&&&&& 0&&&&&&& 27&&&&&& 正常&&&& (C4) 重新映射的扇区事件计数&&&&&&&& 200&&&&& 200&&&&& 0&&&&&&& 0&&&&&&& 正常&&&& (C5) 当前待映射的扇区数&&&&&&&&&&&& 200&&&&& 200&&&&& 0&&&&&&& 0&&&&&&& 正常&&&& (C6) 脱机无法校正的扇区数&&&&&&&&&& 100&&&&& 253&&&&& 0&&&&&&& 0&&&&&&& 正常&&&& (C7) Ultra DMA CRC 错误计数&&&&&&&& 200&&&&& 200&&&&& 0&&&&&&& 0&&&&&&& 正常&&&& (C8) 写入错误率&&&&&&&&&&&&&&&&&&&& 100&&&&& 253&&&&& 51&&&&&& 0&&&&&&& 正常&&&& 健康状态 :&&&&&&&&&&&&& 正常----------------------------------------------------------------------------CrystalDiskInfo 4.0.0 Dev5 (C)
hiyohiyo&&&&&&&&&&&&&&&&&&&&&&&&&&&&&&& Crystal Dew World : http://crystalmark.info/----------------------------------------------------------------------------&&& OS : Windows 7 Ultimate Edition SP1 [6.1 Build 7601] (x86)& Date :
19:55:10-- Controller Map ----------------------------------------------------------&+ Intel(R) 5 Series 4 Port SATA AHCI Controller [ATA]&& - WDC WD5000BEVT-22A0RT0&& - Optiarc DVD RW AD-7585H-- Disk List ---------------------------------------------------------------&(1) WDC WD5000BEVT-22A0RT0 : 500.1 GB [0-0-0, pd1]----------------------------------------------------------------------------&(1) WDC WD5000BEVT-22A0RT0----------------------------------------------------------------------------&&&&&&&&&& Model : WDC WD5000BEVT-22A0RT0&&&&&&& Firmware : 01.01A01&& Serial Number : WD-WXR1EA0CWDC8&&&&&& Disk Size : 500.1 GB (8.4/137.4/500.1)&&&& Buffer Size : 8192 KB&&&& Queue Depth : 32&&& # of Sectors : && Rotation Rate : 5400 RPM&&&&&& Interface : Serial ATA&& Major Version : ATA8-ACS&& Minor Version : ----&& Transfer Mode : SATA/300& Power On Hours : 3140 小时& Power On Count : 690 周期&&&& Temparature : 27 C (80 F)&& Health Status : 良好&&&&&&& Features : S.M.A.R.T., APM, AAM, 48bit LBA, NCQ&&&&&& APM Level : 0060h [ON]&&&&&& AAM Level : 80FEh [ON]-- S.M.A.R.T. --------------------------------------------------------------ID Cur Wor Thr RawValues(6) Attribute Name01 200 200 _51
底层数据读取出错率03 179 152 _21
马达旋转同步时间04 _98 _98 __0 B 启动/停止 次数05 200 200 140
重新分配扇区数07 100 253 __0
寻道出错率09 _96 _96 __0
累计加电时间0A 100 100 _51
旋转重试数0B 100 100 __0
重新校准回收挽回0C 100 100 __0 B2 设备通电周期BF __1 __1 __0
G-Sense 错误率C0 200 200 __0
断电收回次数C1 182 182 __0 DCE5 载入/卸载 周期数C2 120 _97 __0 B 温度C4 200 200 __0
重新分配事件数C5 200 200 __0
当前挂起扇区数C6 100 253 __0
无法修正的扇区总数C7 200 200 __0
UltraDMA CRC错误总数C8 100 253 _51
写入错误评估-- IDENTIFY_DEVICE ---------------------------------------------------------&&&&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000: 42 7A 3F FF C8 37 00 10 00 00 00 00 00 3F 00 00010: 00 00 00 00 20 20 20 20 20 57 44 2D 57 58 52 31020: 45 41 30 43 57 44 43 38 00 00 40 00 00 32 30 31030: 2E 30 31 41 30 31 57 44 43 20 57 44 35 30 30 30040: 42 45 56 54 2D 32 32 41 30 52 54 30 20 20 20 2005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80 10060: 00 00 2F 00 40 01 00 00 00 00 00 07 3F FF 00 10070: 00 3F FC 10 00 FB 01 10 FF FF 0F FF 00 00 00 07080: 00 03 00 78 00 78 00 78 00 78 00 00 00 00 00 00090: 00 00 00 00 00 00 00 1F 1F 06 00 00 00 4C 00 4C0A0: 01 FE 00 00 74 6B 7F 09 61 63 74 69 BE 09 61 630B0: 40 7F 00 47 00 47 00 60 FF FE 00 00 80 FE 00 000C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60 30 3A 38 00 00 00 000D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50 01 4E E6 AB 5C 43 440E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40 180F0: 40 18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100: 00 29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6 D3 00 00 00 0011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4 00 0012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13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14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15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16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17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18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19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70 37 00 001A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1B0: 00 00 15 18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0 1E 00 001C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1D0: 00 00 00 00 00 01 1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1E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1F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99 A511年2月份入的,那个时候C1门正是火热的时候呢,大家现在的C1多少了?我的5W。附带两个检测工具,一起发图看看哈
比你少3 W多一点。
对 第1楼 忆仙姿 说:=========================我突然觉得,我 最有优势的还是注册日期啊,哈哈哈哈,谁有我早
对 第2楼 qq 说:=========================是很早,有点相见恨晚啊,呵呵。
已经使用3442小时
想用下附带的工具这么难吗?
我的一般通电时间*30=c1值
呵呵 。。。
下载个附件可真难啊
什么情况~~~~~~~~~~··
用了快2年了。。4W多点。。
日立320G ,通电77
40W路过。。。
HD Tune Pro: Hitachi HTSA
(01) 底层数据读取错误率
(02) 数据吞吐量性能
(03) 主轴电机旋转同步时间
(04) 主轴电机启动/停止次数
(05) 重定位扇区数量
(07) 寻道错误率
(08) 寻道性能
(09) 加电累计时间
(0A) 主轴电机重旋转同步次数
(0C) 硬盘加电次数
(BF) 冲击检测错误率
(C0) 硬盘断电回位次数
(C1) 磁头升降次数
(C4) 重定位扇区数据操作数量
(C5) 当前待重定位扇区数量
(C6) 脱机无法修正的扇区数量
(C7) Ultra DMA CRC 错误率
(DF) 磁头上升/下降重试次数
07 年也不算早吧。。。要05年以前 还值得一说 哈哈
我的已经10W了。。。。。。。。。。。。。。。
对 第2楼 qq 说:=========================你感觉我啥时候注册的?
可能感兴趣的板块: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悲剧呀,CC38硬盘又遭遇微软Win7关机门
47825浏览 / 320回复
&&&&&&&&&&&&&&唯一可能有效的解决办法在19楼只供参考,信不信随便
  西数黑盘和蓝盘的C0值+C1值的算术和与0C值非常接近(绿盘不行,绿盘有C1门,C1数巨大),从这里能得出什么结论,在西数的新型硬盘的参数中,C1不是磁头伸出的计数而是磁头正常关机缩回计数,C0是非正常状态下磁头缩回的计数,之所以C0+C1>0C,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电脑长时间不使用自动待机时会把硬盘关掉,这时不算断电(西部的盘有待机通电特性,而希捷的没有),0C不加1,C1会进入待机前+1,也有可能待机没办法让磁头安全归位,与C1+1相反,只有C0+1(C0,实际上是下次开机时计算出来的,停电不可能记录C0值);另一方面就是我所说的因为可能存在的指令超时迫使硬盘强制磁头断电归位,这时0C是不增加的,但有一定几率C0+1;如果C1真如HDTUNE标明的“磁头伸出周期计数”那样被认为是磁头伸出的次数,那么有个问题,如果就算断电磁头硬盘也能强制磁头归位,为什么C1不等于0C,有两种可能结论,一个是C1如我所说的是磁头正常关机或待机时归位的次数;另一种可能更可怕,那就是西数的硬盘有不小的几率不能保证磁头归位,所以下次开机就不需要磁头伸出了,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不管两种可能性哪种存在,都足以证明西数的硬盘现在也因为那些自以为是的使用者的使用不当而处于危险当中了。如果我所说的这些都不算证据,那用西部的硬盘的也只是相信神鬼可以保佑硬盘不坏的迷信分子,就让他们抱着幻想和盲目做西数不受“win7关机门”影响的白日梦吧,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再使用靠现代技术维系正常状态的科学技术产品。
  用西数硬盘的你们接着醉生梦死去吧,你们看希捷硬盘笑话的同时没注意你们的硬盘的C0与0C与C1的数值都有教大的差值吗,别硬说C0就是正常关机的计数,无论怎么说,要么它为0,要么它与0C或C1应该接近,否则怎么解释都是不正常的,有的坏了的西数硬盘C0计数比0C还多,你们除了说这是巧合还会说什么,计算机技术如果真是巧合多得像你们说的那样,那电脑技术就差到连最基本的使用都没法实现,有些事情看似巧合,实际上是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否则哲学家就没必要在世界上存在了,只不过现在的哲学家多数没有尽本职,是利用专业术语来误导无知的百姓,目的很复杂,你们连什么是哲学都不知道,我也就不多解释哲学上的问题了,总之有内在联系被用心找到了,发现的人是智者;没发现内在联系硬说有内在联系的是欺世盗名,什么事都说成是巧合,那样的家伙连欺世盗名的资格都没有,可网上就是这么搞笑,这种连欺世盗名的本事都没有的家伙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还被不知情者吹捧。
&&& 为什么有些ST的新型7200.12硬盘就是坏了,BC值还为0,我的分析是,BC值只有磁头升降及复位超时才会被记录,而读写超时不会被记录,不是有个软件HDD Regenerator声称:“差不多60%以上的硬盘坏道是由于硬盘表面磁化错误造成的,我们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找到了产生高低信号特殊序列的算法,这些信号由软件产生,它们将对受损的盘面进行转换,即使低级格式化也做不了这个工作。”,的确有人说用这个软件修复了物理坏道;如果这个软件所说的是真的,那么读写超时,特别是写超时就有可能产生物理坏道,我暂时就称这种可能产生的坏道为因被磁头消磁而产生物理坏道(消磁门坏道),这种坏道是可以被HDD Regenerator高效率修复的;要特别说明的是,因磁头撞击碟片和消磁门坏道理论上是不同的,消磁门坏道是磁头工作不正常而使磁道加速老化而产生的,是可以用HDD Regenerator来修复的,而因为BC指令超时而产生的坏道是物理撞击而产生的坏道,产生坏道的同时还可能会掉落磁粉,如果是单碟的朝下面的磁面还好一些,一般不会产生坏道扩散,而如果是双碟那么上面一张碟的朝下的磁面的磁粉一旦掉落就会和下面的碟片的上磁面发生磨擦产生坏道,不过我还真不知道硬盘在2个碟片之间有没有隔板,如果有,那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但至少上磁面如果有磁粉掉落就有可能让本磁面的坏道扩散,我说的意思是如果是因为碟片与磁头发生撞击或磨擦而产生的坏道,你是有可能用HDD Regenerator修复,但也是冒着坏道扩散的风险的,并且坏磁道已经有撞击伤痕,就是再次加磁,恐怕被利用的价值也几乎为0;就算是消磁门坏道真能达到100%修复,那也会因为磁头过度工作加速磁头的老化,并且在连续高强度工作以后产生的高温也会加速主轴承的磨损,我推测修复2000个单位的(05)重映射的坏道就可能让你的硬盘寿命比正常使用时下降30%-40%,这不是主要的,没人会把硬盘用到坏,只不过你能用HDTUNE看到的使用安全时间可能不再有效,有可能你在没有接到S.M.A.R.T的报警,你的硬盘的寿命就提前到了,那样你做备份都来不及了。况且HDD Regenerator只修复物理坏道,怎么把重映射掉的磁道重新启用并把备用扇区重新归位,这还是个问题,要不然,仅仅是磁头扫瞄时不再受坏扇区影响,磁道顺序还是会有些混乱的。
  使用日立新型硬盘的朋友不要恐慌,因为日立硬盘的参数设置相当于老型号的西部数据的硬盘上的C0定义,C0在日立硬盘指的是磁头正常复位次数而不是非正常复位次数,所以C0与C1数值应该是相同的,反而C0数值与C1差值过大才是磁头异常复位的情况发生的写照,是硬盘坏掉的前兆,HDTUNE把两种不同硬盘的同一标记的不同定义的参数作同解,这是不适当的,是软件层面上文字描写上无法区别不同硬盘上的不同状况的一种表现。
  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正如我预见到的一样,西数的硬盘在ZOL上也开始被暴料有正常使用下损坏的情况发生了,其中就包括绿盘、黑盘和蓝盘,当然他们可能是在win7下坏的,也可能是winxp下的IDE模式下坏的,我也早说SATA硬盘的IDE模式是不安全的,至于怎么找到这些帖子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没本事找到,大可以接着瞎说我编造谎言,硬说根本就没有WD硬盘的损坏事件存在;有些人是仗着在某些论坛或博客上资历老,瞧不起我这个不知名的小人物VS微软windows7,他们本来是想把我当笑料来抬高他们自己或不懂装懂当围观者,因而出现了围攻我的论断的景象;还有人说如果真有“win7关机门”,微软早就解释了,这个人可太天真了,他不知道,如果这种事件真正成立,那可就是微软开发windows以后的最可怕BUG,小孩子都知道微软不解释就是最好的辩护,如果解释反而是欲盖弥彰,资本主义世界只有永恒的利益,当公平正义及真相危及其利益,那么任何公司都会用恰当或不恰当的方法掩盖真相,掩盖真相来平息事端的事件在大公司与消费者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屡见不鲜,这个都不懂,真是三岁孩童都不如;想等微软把windows7把这个BUG暗地修复,有50%的可能是安全的,因为必需换光盘,或是网上升级到SP?,?我指某个数字如windows7 sp2,或是更高的SP,那样仍然不见得完全安全,因为如果大家还是使用没有修复BUG的windows7原版或是SP1安装的系统,那么在没更新之前硬盘是不安全的,在任何一次重启或关机时,硬盘都可能坏掉,安装不是要重启几次的吗?换成某个含有修复的SP?光盘是安全的,用不含修复的安装光盘再在等网上升级和修复是不安全的。在win7对硬盘可能造成伤害的事件,大家都是新手,没人有什么经验,可我发现有的网友自以为书念得多,网上资历比我老,就觉得不辩倒我就没面子,这本身就是一种病态心理,这样的人根本就没资格和一心解决问题探求真相的我讨论问题,我们面临的是windows系统出现以后的最大的危急数据安全的灾难,他们却形同儿戏,还在用迷信微软和贬低另类学说的方法来说笑,这要是战争,他们都该被军法从事,事实上这本来就是一场关系数据安全的战争,硬盘没安全,社会会因为信息安全从硬件层面无法得到保证退步到至少1980年,有人喜欢这样的事件发生,就接着推诿扯皮。看到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我想该尽的告知义务我都尽了,现在我该做的是隔岸观火,不过我提醒你们,如果ST公司已经知道了关机门,他们90%不会公布真相,你们这些“胡言党”都只会给微软溜须拍马,ST会去得罪那个人吗?更何况ST还巴不得用这办法拖垮其它硬盘公司,那些家伙还以为自己的硬盘没事呢,实际上其他硬盘除了BC值不显示,"指令超时"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残酷的资本主义企业竞争,最后告诫你们一句,ST如果发现了你们坏掉的硬盘BC计数>0可能会找种种借口不给保修并让你的硬盘丧失保修资格,实际上ST认为是你们使用不当造成的硬盘损坏,“返修门”就是这种疑似事件,想怨恨我的都是白眼狼,原因是如果“win7关机门”被我发现了而没公开提出这一论断,那你们觉得ST给你们保修有什么意义吗?你们那样不知原因地把硬盘用坏,又让ST不断把返修硬盘返给你,1年之后你手中的硬盘还是坏的,数据还是不断丢失,硬盘仍然没有安全,最后还得花钱自己修,这样的保修是害人害己;就这样了,爱信不信,我是打算看你们笑话了,反正你们最后因为数据损失要死要活的场面一定很好玩,那也是自以为是的家伙应有的下场,中国无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就是因为你们这些自作聪明、因循守旧、崇洋媚外的人太多了;我预感到今年年底以前会出现大量WD的硬盘损坏的情况发生,指令超时在WD的硬盘上同样存在只不过没有BC值显示,之所以硬盘不是每次"指令超时"都会产生05重映射,是因为磁头上的弹簧片能把快与碟片接触的磁头拉回去,这本来是为停电和强烈震动设计的防护,可停电能有几次?过多的"指令超时"会加速弹簧片的老化,使弹簧片弹性下降甚至使磁头因为弹簧片的老化而发生剧烈抖动,磁头抖动又会使磁头的空气动力外形不断变化,磁头因此会发生上升或下降的不稳定运动,试问这时再发生"指令超时",磁头还会不撞击碟片吗?dos下使用ghost不会出现指令超时,除非你的主板不支持AHCI只支持SATA1.0接口,那位自以为是硬怀疑我是主板厂商枪手的benbenmaoshini就说他硬盘在刷了CC3E固件后没事了,就是用ghost时BC增加了,他真是愚蠢透顶,用ghost BC都增加,还说不支持AHCI的主板使用新型硬盘没开AHCI也安全,当然如果他是在window7 PE下使用的ghost就另当别论,那也至少说明windows7 PE下使用硬盘也不够安全了。
想要在谷歌上从洋人那儿找答案就输入“windows7 damage hard disk”,windows7 破坏硬盘的英文,你就有可能发现有一部分美国的穷人电脑的硬盘也坏在了windows7下了,时间比日,我发帖子的日子早一年还多,我英语不足以翻译他们的美国俚语,所以一直就没引用,有英语好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一看,之所以你们到GOOGLE上搜不到“windows7 shut down gate”或是“windows7 shut off gate”那是因为这个名称只是中文上我定义出的一种容易识别的标识,洋人可能还不知道,洋人本来就无视中国人的发现,再说英美两国是受英美系影响的国家,这种法系的特点是诉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重心,具有抗辩式的特点,同时还存在陪审团制度;而大陆法系的特点是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别以为我说这些没用,法律体制的不同会影响人民思考问题的习惯,我的认知更倾向于天才法官可以主宰一切的大陆法系,而反对者大部分是又主观又在某些相信程度上相信证据又不会提供证据的英美法系的支持者;司法腐败在大陆法系中的主要表现是法官的独断专行,而在英美法系中则表现在各种力量的控制局面的能力在大部分时间都是不平衡的而且各方是互相孤立的,这就会让不法分子钻空子,不管哪种法系你都会发现民告官太难了,幸好中国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可能会跳出这个怪圈;洋人是严格按照习惯走下去的,所以就是发现了硬盘在windows7下损坏也不可能象我一样突破传统有根据怀疑windows7,我从上学时就在学习中国古人的传统的同时开始了对守旧思想的批判,在我眼里孔子的理论就是去除掉糟粕也不具有可行性,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更强大的社会主义哲学体系,没证据就敢于挑战我的人多数是因循守旧的,他们以为传统的一定就是对的,他们不知道社会要在曲折中进步。
我无法给出更多解释,因为反对我这次的分析的多数都不配分析学术问题,他们只会群起无根据围攻和简单推测,我称其为阿Q式的幽默;那就让大家看看微软中国的人是怎么解释的吧,http://groups.google.com.au/group/microsoft.public.cn.windowsxp/msg/c53bb?hl=zh-CN,注意,回复者Alexis Zhang先生可是位资深专家,那上面的微软链接可有他的简历;你们可以在谷歌打“windows7关机门”找到http://www.ms-news.net/f726/ioeiuae-oou-windows7-o-uaa-.html上的原回帖,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用IE打开并把浏览器语言从西欧改成简体中文,否则显示的是乱码。报歉我以前没考虑到红字体可能刺激大家的视力,现在改成绿色的,现在发现有人在反驳我的理论,但我不认为现在他们有足够能力推翻我的论断,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论据还是以充分相信驱动程序和windows系统在技术上绝对可信为基础的,他们这本来就是有成见的,我已经从ZOL上找到一些网友的贴图来证明驱动程序和windows在出现BUG时是不可靠的,他们如此反驳不正是要让嫌疑人给自己当唯一的100%证人来洗脱其嫌疑吗,况且他说的什么“Re:[神农氏,7楼]&以下是引用&神农氏&于&17:30:12&在7楼的发言:&Re:[myporsche,6楼]&以下是引用&myporsche&于&17:23:41&在6楼的发言:&楼主散播谣言,用回的你的XP去 你不同意,请说出你的理由。不用说谁谣言,谁乱说。你理由有依据才行,不然没有发言权。连磁头接触碟片这种小白问题也讨论,你就完全不懂硬盘技术操作系统驱程技术,这个理由就应经足够了另外你也没人任何实质性的数据支持你的论点,多少人用win7把硬盘用坏了,这论坛一个人也没有,有也一早说出来了不过可以告诉你一个方法,你天天用win7不停开机关机,把硬盘弄坏了,再把这个典型的例子说出来给大家听归根结底坏硬盘的都是RP问题,这个已经是公认的了”转自 http://itbbs.pconline.com.cn/diy/.html下划线一段是可笑的,一来是他说的硬盘技术和操作系统驱程技术笼统,不足以说服大家,再者就是他说的这些技术都是在这些技术的应用上没有存在BUG被正常应用时才具有说服力,可他没有证据证明这些技术不存在BUG,而操作系统经常出漏洞及BUG可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驱动程序也没少出BUG,这个是硬件厂商公开的秘密了,磁头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接触碟片是硬盘厂商和广大用户的梦想,现在还没能达到,要不然也不会研发SSD固态硬盘给一部分绝记本电脑使用(抗震是除了性能以外,笔记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笔记本硬盘较抗震,但还不能保证在震动大的环境下的绝对安全,你不知道最好还是不要在运动的车上使用装有标准硬盘的笔记本电脑吗),不懂就硬说别人是小白说这话的人才是最可笑的小白;说坏硬盘都是RP更不能当论据,就多只能算是电脑用户多年形成的成见,如果没有win7关机门,它可能是对的,但是win7关机门与RP无关;照他这样说大家都说对就对,那还要国家法律作什么,法律不还是一小部分人立的吗,你是在挑衅国家的司法吗?我没别的意思,只是想告诉大家,真理总是被一小部分人先发现,人的认知是有先后的,当然我的结论不一定就是真理,也可能是错误的,但不用强有力的证据来推翻我的论断,就靠几句废话就想从我这儿蒙混过关,骗取大家的信任,这是行不通的,我可是完全放弃了诡辩术的辩论高手,别以为我从来不用诡辩术,就对只会用诡辩术的奸滑之人没办法;我的论断如果是错误的,靠推翻它扬名是件好事,我无话可说,但是如果是别有用心,只想不计后果,违背良心和真理,靠贬低正确论断来抬高他自己的虚名或是给某些商家当枪手,那就要问问我的辩论水平,他们的结果也必然是自取其辱,忘了告诉你们我在法律上很有一套,win7关机门就是依据法律上的嫌疑推定原理推出的,想用人海战术对付我也最好看看法律书再来吧;不会挑战我的论断我就给你们点反击出手点提示:“1.win7关机门是否是盗版没有完全破解产生的缺陷、2.盗版破解中是否存在了病毒而使硬盘的工作状态不正常、3.主板芯片是否存在缺陷、4.主板BIOS的ACPI对win7只是表面上的完全支持而实际上BIOS对win7的支持存在BUG,我以前可是刷了BIOS以后ACPI才能安装win7 64位的、5.电源在win7中的工作不正常使磁头工作也不正常、6.IDE老式接口硬盘在安装win7后完全安全作论据,这有一半可信度,因为IDE硬盘在winxp下工作时间较长,有老化后正好坏在安win7以后的可能性、7.用win7坏硬盘的都不会保养硬盘,当然这不太可能,因为我就是用winxp 8年以上的老手,不少朋友也是如此、8.其它品牌硬盘在win7下根本就没有无征兆坏掉的情况发生、9.硬盘的磁头和单碟已经达到极限,极易提前消磁,这一点只有硬盘厂家的专家才有发言权,说极限的都是道听徒说、10.固件缺陷论,这个对CC34的固件适用,因为CC34在winxp下也不安全,这我也认为是硬盘固件BUG,可CC38可以在winxp下安全运行,IDE硬盘也可以在winxp下安全工作8年以上,却会坏在win7下,我认为这必须算作win7的BUG,这可是win7不能保证以前在winxp下安全的IDE硬盘的安全、11.我和其他在win7下硬盘出现问题的朋友的内存太小,使硬盘读写过于频繁,这点你们这我这儿找不到漏洞,我可是4G内存、12.说win7伤硬盘的都是希捷或是主板厂的枪手,这有点可能,但不靠谱,原因是说希捷硬盘坏掉的朋友的硬盘参数很早就出现了BC计数过高的问题,我只不过是把它提取出来给大家解释,能看懂中国话的都能知道'指令超时'正如我所说是个硬盘工作异常的反应计数、13.硬盘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不可靠,易松动变形,这个是我发现的,毕竟SATA硬盘的数据线电压只有0.25V-0.5V,如果出现接触不良电压下降或不稳就会发生B8和C7错误,IDE硬盘的数据线电压可是5V的,SATA接口方式抗干扰能力再强也不能抵御电压的过大浮动,而这一点不能解释IDE硬盘在win7下损坏的原因。”这些条中有些是被有识之士发现了,我佩服,我发帖子本来就是给大家提个醒,至少也指出了驱动缺陷是win7下坏硬盘的可能的最大元凶,我更希望的是有更高明的人找出硬盘提前损坏的真正原因,毕竟这样坏下去,就是我们大家在银行里存的钱也是在银行服务器里的硬盘里存着的,我们的个人信息也是在国家的档案库的服务器里存放着的,别说RAID有多安全,要是RAID中的所有硬盘都因为没有找到原因突然坏了,我们将会失去存款和个人信息,可怕程度可想而知,如果连这种排列的方式都不会,就不要在网上到处起哄,我在网上本来就不是什么知名人仕,贬低我是出不了名的。
注:没有(BC)参数的硬盘,比如说西数的硬盘的(C0)计数在新型硬盘上指的是不安全掉电的数值,关机不一定会增加,只有电脑停电和紧急时才增加,出现数值也不是好事;而<160G的西数的硬盘(C0)仅仅指的是硬盘正常掉电的次数(包括关机、休眠及待机状态下正常的关闭硬盘的次数),这说明硬盘参数的内含因为厂家对安全性的担忧已经被更专业更系统化了;至于网上有人硬说我没钻进硬盘上看磁头工作就说我是胡说八道,这是毫无根据的,参数就是让人分析的,你看不懂,难道就不让别人看懂,懂点中国话的就应该看得懂“指令超时”中的“超时”根本不是什么好字眼,没当过兵的当然不会理解不按时执行命令(相当于计算机中的指令)的后果,难道没有根据瞎指责我的都只认字而不懂话,是文盲?还有人再毫无根据地说如果win7有BUG,微软早就修了,可问题是这个BUG,微软也修不了,因为出BUG的大部分都是用D版的WIN7,想要被免费升级,是作梦,更何况这个BUG是与安装光盘绑在一起的驱动,不换光盘想修也得换驱动,微软的系统有BUG,怎么了,就是伟人也有出错的时候,有技术含量的东西都存在误差,这个没什么问题,迷信微软的人你们最好醒一醒;现在主板的芯片组换了这么多代,出了那么多型号,而微软的WIN7的AHCI和IDE驱动只有一个,不出兼容性BUG才是怪事呢;有人也一直迷信说软件不伤硬件,这纯是胡说,举例来说,大部分主板都是免跳线调电压和CPU频率,如果BIOS软件(BIOS芯片是硬件,而其中刷入了的是基础设置的软件)有BUG,设了过高的硬件电压,不烧坏硬件就怪了,windows系统要正常关机而不是非法关机也是软件要照顾硬盘的安全性,没人会直接拔电也是这个道理;至于有人说硬盘的磁头根本不会与碟片接触也很片面,只有在非指令超时时,磁头才能最大可能不与碟片接触,这是因为读写数据时磁头与碟片的距离是以微米计的,要想保证不发生碰撞,必须让磁头上升和下降的指令不能延迟,而指令超时就打破了这个平衡,破坏了硬盘的安全性,WD的硬盘比较聪明,一看不妙就断电强制磁头归位,但这也有局限性,光驱震动或双WD硬盘产生共震时这种方法就不会有多大作用了,强制断电后为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又给磁头加电,这本身就是个不安全的作法,有可能会让硬盘的磁头在过短的断电间隔被再次加电的电脉冲击坏;为什么新型WD的硬盘就是坏了(C0)计数也不大,这是因为HDTUNE能看到的S.M.A.R.T参数都是和固件一样记录在硬盘的0磁道之前的预留磁盘空间上的,你想想磁头都断电了还用什么写这个记录,能记下来的都是第二个磁头出现(C0)计数而第一个磁头还在通电时写的记录,WD的大硬盘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磁头允许单个磁头断电并归位,停电时所产生的(C0)+1实际上不是记录下来的,而和WD的一个隐含参数有关,那就是磁头正常缩回计数,正常关闭电源时就会+1(包括关机、休眠及待机时的关闭硬盘),当再次正常进入到系统以后,用开机周期数(这里一般可以认为用磁头伸出周期计数(C1)代表,但我认为不十分可靠,就是指的是硬盘开始工作的次数)减去这个磁头正常缩回计数,如果有差值,(C0)就会增加;SATA硬盘的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比起并口硬盘的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接口的可靠性要差,它们用的可都是金手指设计,可拔插次数明显要少于并口硬盘的接口,我的ST硬盘两种接口接上以后发现都存在可滑动的1mm的距离(我的SATA数据线可是有金属卡子的,电源线也实际上有卡槽),每次给CPU风扇清灰时我都发现硬盘上的两条线的插口松动了(我每次都插紧,每次两种的线塑料接口都滑出),后来我把接口再次插紧,在硬盘背部方向上把两个接口(包括硬盘的塑料端和两种线的插口的塑料端)用黄色PVC绝缘胶布小心粘上了,后来再没发生松动(当然我十分小心,没粘到电路板;别小看两种线插口的松动,时间长了会把金手指(金属连接面)磨坏,出现(B8)和(C7)错误,就是驱动没问题,再出现(BC)、(C0)甚至(05)问题也不会是太遥远的事情了(数据线和电源线都出问题的时候,硬盘能安全就是天大的怪事了),真不知道各大厂商是怎么想的,ESATA接口是比不过USB3.0接口,但是如果强化一下替代现有的SATA接口用在主板内部和硬盘上以提高接口的安全性难道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吗(哎!他们只会考虑成本和兼容性,难道可靠性没这两项重要?SATA接口什么都好,就是接口的连接太松动了!或者SATA接口本身就是给SSD固态硬盘设计的,那种硬盘没电机,本身不存在震动,不会被自己震得接线插口松动,但是否会被CPU风扇震松还未可知)?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操作系统就算对硬盘内的控制芯片有大量不当指令,也会被硬盘微处理芯片妥善解决,难道硬盘内的控制芯片比CPU还强大,处理操作系统的不当指令不需要时间?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硬盘内控制芯片的工作一旦受到驱动程序的严重干扰,就会发生指令超时,他说的妥善解决也会占用时间,而因为现在的新型硬盘的磁头比老硬盘的磁头更靠近碟片,这个时间的多占是绝对不可以存在的,硬盘内的控制芯片的指令的安全时间是经过严格计算的,所以现在的ST新硬盘才有“指令超时”这一项,这个人还说现在的硬盘碟片上已经没有着陆区了,所以磁头就不会与碟片接触,这真是奇怪的说法,有没有着陆区与出故障时磁头撞击碟片有什么关系?真是莫名其妙!现在磁头工作时与碟片间的距离比老硬盘要近得多,这个在网上也能查到,现在还没有什么防护技术可以保证磁头在出故障时(特别是指令超时和大震动时)100%不撞击盘片,磁悬浮只是相对的,如果磁悬浮真能使磁头达到绝对不撞击盘片的安全状态,除非是定向指向并锁定磁头,否则这种技术所利用的强大磁场会把整个碟片中的磁层中的磁场破坏,不用撞击,硬盘也会坏掉的。
CC38买了20多天,一直用XPSP3一点问题也没有,今天突然想试试WIN7,CLONE一会儿就好了,可我发现,WIN7关机和重启太快了,关机或重启一次(BC)指令超时就多+1次,因为磁头还没复位WIN7就重启或关机,这固然是WIN7加速做得太离谱了,可希捷硬盘竟然没一点防护设计,磁头还没归位,就被强制重启或关机,这样就相当被停电一次,甚至比停电还可怕,因为停电还有电源强制磁头逃离的指令保护硬盘,可WIN7重启和关机时什么保护也没有,Win7真是一个最可怕的大硬盘的杀手,声讨微软!现在开始我只能回到Winxp时代等微软修复这一致命BUG。
上面是原帖,但我发现CC38的(BC)是指安全处理的指令超时,但是这个安全是个相对的,有可能原来要在碟片上着陆被处理后只是轻碰一下碟片又被强制归位,时间久了也就会出现坏道,并不像我原来说的完全没有防护设计,这个我向大家道歉。
现在的大体结论是win7内核的硬盘控制部分存在缺陷(有人说win7pe微型系统也如此),在win7单系统时没有在安装光盘引导时就安装主板带的SATA或AHCI驱动,就会发生关机时(也有可能是开机时)(BC)值+1的错误,并且在正常使用时拷贝数据超过1G就会出现(BC)值大量增加,极容易产生坏道,因为是我在安完win7关机发现声音大再开机才发现的,故我称其为win7关机门;在使用winxp&win7双系统时,不用win7而只使用winxp(BC)值也会增加;SATA仿IDE工作模式下以及RAID工作模式下的情况现在还不明;这个BUG现在发现可能影响到的是希捷和WD两种硬盘,其它牌子的硬盘我认为也不能幸免但缺乏证据证明,毕竟WD的盘是最安全的。
现在我还听说有的朋友用AMD的芯片组,正确安装了SATA的AMD驱动,在winxp下,开IDE模式时,CC38硬盘还是快坏了,我怀疑除了win7关机门可能存在,AMD一些南桥芯片可能也存在BUG,这只是推测,现在还没有得到证实。
正版的win7有可能是有防止驱动对硬盘造成损害的功能的,如果微软的标准AHCI驱动不适合你主板的SATA控制芯片,在安装win7时,win7就可能用黑屏或蓝屏对你说“不”,可网上现在流行的改注册表不用安AHCI驱动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命令win7把这种保护关闭,以牺牲硬盘的安全性为代价让大家安win7更省事,盗版的可能默认都在注册表中把这种保护关闭了;我没有正版的win7,上面说的无从考证,不是不想买,是我所在的城市太小,没人卖正版,就是花钱网购,我对网店又都不放心,这个真是遗憾,微软难道对中国的中小城市的市场就没一点办法吗?还不只如此,就是盗版也都是GHOST版的,这种版本是最没安全性的,中国太缺乏软件人才,连个操作系统都得进口,真是的!
不过Intel芯片组的主板上的硬盘可能不会受关机门的影响,这只不过是我的看法,因为微软的SATA驱动对Intel芯片组的支持是最好的,我没试过,我的是nVidia芯片组的主板,差一点就让我的硬盘悲剧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编辑这个帖子,不是我多事,是因为ZOL的确有些人让我再也不想面对,他们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如下就是要补充的内容,IDE硬盘包括SATA硬盘使用转接口接在IDE接口上的硬盘尽量不要安装WIN7,有ZOL中的朋友的IDE硬盘已经坏在了WIN7下了,而并口硬盘多数是没有(BC)值可查看的,IDE硬盘也从来都是必需接在使用微软的标准双通道PCI IDE 控制器的驱动的IDE接口上的,之所以我坚持说WIN7有BUG也就是因为这个,连经历WINXP多年考验的老手的IDE硬盘都会坏在WIN7下,这难道不足以说明什么吗?详情请看那个老手的帖子“WIN7很伤硬盘啊!”,“WIN7关机门”的说法本身未必正确,有的朋友说在WINXP下硬盘也照坏,在WIN7下反而没事,也有人说用软激活或硬激活的WIN7也是硬盘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也有人说只用微软的标准驱动没事,用了主板光盘上的驱动反而出事了,不要只听别人说的,还要靠大家的细心观察;我只想说,驱动对硬盘的安全至关重要,之所以会出现使用微软的标准驱动而不是主板光盘的是因为在win7下用驱动的自动安装程序很可能是安不上AHCI驱动的,得在设备管理器用手动加载,这本身就是个致命的BUG,在安装WIN7时没加载AHCI驱动会在第一次进WIN7甚至安装过程中的几次重启时都使硬盘工作在不安全的状态下不如直接在安WIN7时直接加载好;有事不必再找我了,我能想到的都说了,我可不是个喜欢围着一个问题转的人,之所以最后一次修改,是不想给大家留下我所知的隐患,仅此而已。
对 楼主 dpikgddi 说:=========================很多人都说WIN7伤硬盘 原来如此
双系统情况下XP+WIN7 ,BC指数也是不断增加....
对 第1楼 泰尔伍兹 说:=========================基本找到原因了,是安win7选分区时没选载入驱动程序直接安装或使用克隆版的win7没有主板厂商的专门驱动程序而使用的微软的SATA通用驱动,在安好win7后在win7中是怎么也安不上;微软的SATA驱动有设计缺陷,不能保证硬盘在重启和关机时的安全复位,(BC)才+1的如果在安win7选分区时就先按载入驱动程序载入了AHCIvista32或AHCIwin7(是64还是32看是win7是32还是64),然后换成win7安装光盘,点刷新安了,那么HDTUNE就成了瞎子,连温度都不显示,(01)到(F2)全是空白,只是换回Winxp再看HDTUNE,(BC)就不变了。
对 第2楼 nbhand 说:=========================没试过SATA模拟IDE硬盘方式,在win7中,那样可能也不能保证硬盘的安全,最好是用纯AHCI模式,只不过再也无法看硬盘装态了(包括温度及其它数据),我现在又回去用WINXPSP3并用的是AHCI模式。
对 第2楼 nbhand 说:=========================你只用winxp没用win7吗?如果是winxp用的也是微软SATA兼容驱动(也就是说有人迷信原生SATA硬盘不需要安SATA主板带的AHCI驱动),或是BIOS开了SATA模拟IDE硬盘方式,那样(BC)也可能增加,因为新硬盘只有在纯AHCI(SATA)方式下才是最安全的。
对 第3楼 dpikgddi 说:=========================我都是安完XP后安装主板驱动 主板驱动带SATA的驱动 如图 你可以试试看:
对 第5楼 dpikgddi 说:=========================SATA驱动和ACHI是两码事 是两件东西 我现在用的这块主板就不支持ACHI
可能是ACHI本身的一些特性(热插拔、NCQ)让Win7下硬盘的指令超时不再增加
至于(BC)产生的原因,我给出这样的结论:win7的通用SATA驱动和IDE驱动过多地干预了硬盘的工作,这样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当win7的驱动的指令与硬盘芯片发出的指令相冲突时,硬盘磁头的反应速度就会变慢,因为硬盘还得判断并回绝win7的错误指令,这就会出现(BC)增加的现象;一般(BC)增加并不会使硬盘损坏,但是实际上磁头是在盘片上几微米的距离上飞行的,实际的间距是在不断变化的,读写磁盘和空闲时磁头必须调整高度,平时也由传感器严密监视磁头与磁盘的距离(温度变化会使气压变化,盘片转速变化也会使磁头和盘片间的气压发生变化,硬盘内的控制芯片得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高度,防止与磁盘发生碰撞;如果当磁头因为某种原因与磁盘间的距离变近的时候,磁头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向上爬升,可因为微软的驱动与硬盘芯片的控制不一致(因为主板上的SATA芯片与硬盘有一根硬盘线那么长的距离,向它请示比硬盘内的控制芯片直接下命令会有个延迟,而微软的驱动可能就是命令一些调整高度的指令必须由主板的SATA芯片做出,别小看这0.5米的距离,对硬盘来说是致命的),必要的爬升被拖延了,这样就使磁头很大可能会划伤磁盘,这是第一种情况;如果两次爬升的指令被叠加起来,而中间的下降的指令又因为某种原因没被执行,这时微软的强制写盘命令又这时到达了的话,磁头就会从高处猛砸向盘片,任磁头猛停也会有60%的可能划伤大面积磁道,这就是(BD)High Fly W为什么关机时(BC)增加以及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的停电会很有害,关机时硬盘会停转,可win7的通用驱动的关系,磁头应该复位的进程也变慢了,因为气压会下降,磁头直接撞击盘片的可能性更大。(C7)的产生原因有这样几种:1、串口硬盘线质量差,包括打成电话线一样的卷;2、硬盘数据线和硬盘电源线在硬盘及机箱中各种风扇的微小震动下日积月累产生松动甚至把金手指磨平(这个不奇怪,串口数据线就算有卡子也有0.5-1毫米的可动距离,至少我的希捷的硬盘是,电源线也是这样,不知道其它牌子的是不是会好一些);3、主板上的SATA控制芯片与硬盘上的控制芯片在硬盘发生连续的紧急状况时互相发送指令和信息(这与驱动命令SATA控制芯片做过多的干预有关),使SATA数据线传送信号失败,其结果就是会使磁头短时间失控,这相当于高速公路堵车而引发的连环撞车事故。
我的是nVidia芯片的主板,不是intel的,安主板驱动后必需安AHCIvista32里的驱动,那个被称为SATA驱动,否则win7就会使用微软的兼容驱动,不管我安没安主板芯片驱动程序,在winxp则不会进系统直接蓝屏,之所以没蓝屏是因为我用的克隆版Winxp中已经集成了SATA的厂家原版驱动,安了SATA驱动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没有小图就没安上,可能intel会把NVIDIA nForce Serial ATA Controller 变成INTEL ICH7 Serial ATA C从你提供的ICH7南桥芯片的图查找,我认为你的主板是支持AHCI的,只不过是主板上的工作模式在BIOS中被设为了IDE或你的主板BIOS根本就只能使用SATA仿IDE工作模式,现在的硬盘多数都是原生SATA硬盘,SATA仿IDE工作模式是很危险的,我以前的865的板只有仿IDE模式,那时的硬盘考虑到这种模式的安全性,可现在的硬盘没有这种考虑。
叫benbenmaoshini的家伙只是自己硬盘刷了CC3E(BC)不增加就说我是枪手,他还真以为自己是大独裁者,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我这帖子给出的只是意见,不像它,只凭它自己的见闻就硬说别人是枪手;还有那个叫泰尔伍兹的家伙,本事不怎么样,虚荣心却是ZOL中最强的,他一直就想维护住所谓的单碟超320G必死的谬论,他是根本不会顾及大家的硬盘的死活的。win7关机门只是技术上的一种分歧,有很多人可能与我看法不同,遇到的问题也可能是正好相反的,可是这两个家伙硬把技术上的分歧扩大成排挤别人的借口,真是好笑;我提出的win7关机门本身未必是正确的,但是其中有一点是正确的,就是硬盘接口的驱动对硬盘的安全至关重要,这个是这两个家伙抵赖不掉的;我更喜欢北方游牧民族的性格,不象它们什么也不会,只是会把毫无意义的事情无限制扩大化,说他们是左倾还是右倾都是抬举它们了,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机会主义的极端利己的偏执狂;这儿不是偏执狂该来的地方,希特勒够偏执够厉害的吧,不还是受到历史的审批,人民的唾弃了。叫泰尔伍兹的家伙,只要你与他对话,他就要结果对他有利,否则他就对你不客气,我就是这样得罪它的;而benbenmaoshini那个家伙就是他的说法有缺陷也不准别人指出来,而别人的说法必须完美,否则就会被它扣帽子,不会山东人都这样吧?典型的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王条款。
对 第7楼 泰尔伍兹 说:=========================AHCI百科名片AHCI(Serial ATA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串行ATA高级主控接口/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是在Intel的指导下,由多家公司联合研发的接口标准,它允许存储驱动程序启用高级串行 ATA 功能,如本机命令队列和热插拔,其研发小组成员主要包括Intel、AMD、戴尔、Marvell、迈拓、微软、Red Hat、希捷和StorageGear等著名企业。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AHCI本质是一种PCI类设备,在系统内存总线和串行ATA设备内部逻辑之间扮演一种通用接口的角色(即它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中是通用的)。这个类设备描述了一个含控制和状态区域、命令序列入口表的通用系统内存结构;每个命令表入口包含SATA设备编程信息,和一个指向(用于在设备和主机传输数据的)描述表的指针。  AHCI通过包含一个PCI BAR(基址寄存器),来实现原生SATA功能。由于AHCI统一接口的研发成功,使得支持串行ATA产品的开发工作大为简化,操作系统和设备制造商省去了单独开发接口的工作,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在统一接口上进行操作,可以实现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在内的诸多功能。  AHCI模式则与IDE模式相反,装系统时需要安装SATA驱动(而且貌似只有这个模式才能打开NCQ功能)。  RAID模式是要有两块硬盘才能实现的,具体情况可以参照一下网上组建RAID的文章,如果你只有一块硬盘就可以忽略它了。  补充: NCQ是一种新的硬盘技术,简单来说开启它之后从一个程序跳到另一个程序时速度会更快,要实现它首先就要在BIOS里选择AHCI模式,然后在装系统时安装相应的驱动(一般在主板驱动盘里有),安装好系统之后基本上就可以实现了 。  许多SATA装置控制器可个别启用AHCI功能或与RAID功能合并使用,英特尔就建议如果在其支持AHCI芯片组上使用RAID功能,采取AHCI模式组建RAID可以获得最大弹性,因为AHCI可在完成安装的操作系统中切换RAID组建模式。  Windows Vista核心已完全支持AHCI,Linux从系统核心2.6.19版起支持,其他较旧操作系统则需要相关硬件制造商提供驱动程序才可以支持。  [1]一直以来SCSI硬盘在多任务负载下的表现能力为人称道,其根本的原因除了SCSI接口惊人的接口速率外,便是它的指令排序功能。以往的PATA、SATA硬盘也正是因为缺少一种指令优化执行功能而在性能上落后于SCSI硬盘。针对这一困境,Intel的AHCI 1.0规范首次引入的NCQ(Native Command Qu),它的应用能够大幅度减少硬盘无用的寻道次数和数据查找时间,这样就能显著增强多任务情况下硬盘的性能。   另外,作为SATA标准的改进版,Intel完善了Serial ATA II接口的详细规格,并表示串行ATA II的研发将属于AHCI统一接口的第二个阶段。而其中第一阶段从06年已经开始,不少厂商也推出Serial ATA接口的产品,包括硬盘和主板。但这仅仅是作为过渡,在第二阶段,Serial ATA II将会凭借更高的信号传输速度直接取代SATA.   ————————————理论结束,现在看看你的电脑是不是支持它——————————————   注:AHCI 需要英特尔? 应用程序加速器 4.1 或更高版本,并与下列控制器集线器一同置入芯片组:   英特尔? 82801GBM I/O 控制器集线器 (ICH7M) - 仅限 AHCI   英特尔? 82801GR I/O 控制器集线器 (ICH7R) - RAID 和 AHCI   英特尔? 82801GH I/O 控制器集线器 (ICH7DH) - RAID 和 AHCI   英特尔? 82801FR I/O 控制器集线器(ICH6R)- RAID 和 AHCI   英特尔? 82801FBM I/O 控制器集线器 (ICH6M) - 仅限 AHCI   基于 ICH7 和 ICH6 的芯片组,以及基于 ICH5 和 ICH5R 的芯片组,未使用 AHCI。   如果你的芯片不支持,千万不要乱用哦![编辑本段]AHCI的解决方法!!  01.何谓AHCI功能?   全名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中译:进阶主机  控制器介面,它是 Intel 所主导的一项技术,可以发挥SATA  硬碟的潜在加速功能,大约可增加30%的硬碟读写速度。   02.何谓SATA硬碟?  指 Serial ATA硬碟,是由PATA:Parellel ATA演进;SATA目  前为主流,排线细、传输速度快,而PATA排线宽,速度较慢  ,旧电脑硬碟都是用此架构,将被世代交替,俗称IDE硬碟,  故新买电脑要选择SATA硬碟,且需是SATA2的规格。  03.AHCI所需具备之要件?   -1.硬碟机必须有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 )原生伫列之  功能,一般都是SATA2的硬碟,目前市面上所贩卖的SATA  硬碟应该都是此规格。  -2.电脑主机板南桥晶片,要有支持AHCI的能力,故旧电脑是  无法享受。  -3.电脑BIOS要将AHCI功能打开,未打开也是无法享受。  04.如何开启AHCI功能?新安装作业系统(OS):  XP光碟开机安装系统,必须先按下F6载入具备AHCI功能  之SATA驱动程序 F6FLPY32.ZIP;那事先已经安装好XP  的电脑,未载入正确Driver之人士,不就要重灌电脑了吗?  05.作业系统已经存在,想补救,开启AHCI功能?  -1.先将SATA硬碟,插在非南桥晶片所支持的SATA插槽座,  例如JMicron晶片,不知外插卡可以吗?  -2.进入BIOS将JMicron晶片由BASIC改成AHCI模式。  -3.进入BIOS将INTEL晶片由IDE改成AHCI模式。  -4.进入XP,安装IMSM(Intel Matrix Storage Manager)  Intel& 矩阵储存技术 IATA621.EXE Driver。  -5.将SATA硬碟插回南桥ICH的SATA插槽,就可OK了转由此看ich7的确不支持AHCI模式,这也就可能在使用win7时出现一些问题,除非微软的sata兼容驱动对不支持AHCI的主板要求得不那么苛刻,我要说的是支持AHCI的主板安win7一定要正确安装AHCI驱动,不支持AHCI的主板如果在win7中发现HDTUNE的(BC)指令超时不断增加,那就可以考虑只用winxp或换支持AHCI的主板后正确安装win7AHCI驱动后再使用win7,否则硬盘可能一直坏到商家不给换为止,主板有价,数据无价;我的500G CC38(BC)100 99 0 7 都没马上出一点重映射的确是走运,我看了论坛上说win7很硬盘那位仁兄,才6次,当然(c7)也是6,(05)重映射就1了,他那还是比我的CC38可靠得多的老Maxtor41G,反正我一时半会儿是不想再用win7了,那家伙又大又笨,还有风险。
不过现在想老Maxtor 41G是并口硬盘,这说明,win7关机门危害的可能不只串口硬盘。
对 第8楼 dpikgddi 说:=========================呵呵 我那主板不支持ACHI 我的主板是技嘉G31M-ES2C BIOS里无相关设置选项 之前我也查询过这板子是否支持ACHI 结果很遗憾硬盘目前运行在实SATA模式 这板子本身都支持SATA2.0 怎么可能会不支持实SATA模式
NV芯片组的主板我没用过 不清楚那种板子安完驱动到底是什么样 我说下我安装系统的步骤吧 首先 主板BIOS里把SATA控制器调成混合模式 IDE控制器设为开启 然后把插有SATA硬盘的端口映射到次要IDE设备端口上 然后用普通的IDE接口光驱安装XP 安好后安装主板驱动 重启机器 进BIOS 将SATA控制器设为纯SATA模式并关闭主板的PATA控制器(也就是IDE控制器) 然后进系统继续安装其他软件
最后给你个建议 以后还是用INTEL或AMD芯片组的主板吧 那些其它厂商芯片组的最好还是不要用了 问题太多
对 第9楼 dpikgddi 说:=========================Win7的确是个失败的产品 还没VistaSP2好用
对 第10楼 泰尔伍兹 说:=========================combine模式?你这安法的确有些奇怪,如果是NV的板,你这种安法在WINXP一定会蓝屏进不了系统,win7就会出现使用SATA的微软兼容驱动的情况,为什么要把BIOS先设成混合模式把SATA映射成IDE硬盘再安XP,直接用纯SATA模式安不上XP吗?可能是你没软驱,WINXP(vista)和WIN7不一样,安硬盘控制器需要软盘。
对 第12楼 dpikgddi 说:=========================我用的是原版XPSP2 本身无SATA驱动 实SATA模式下光盘启动后会黑屏
前面我已经说了 安系统和主板驱动都是在SATA端口映射为IDE设备的情况下进行 所以不会蓝屏 安装完主板驱动后就可以改回纯SATA模式 XP已经安好主板驱动 所以不会蓝屏
你的板子 要么步骤不对 要么就是板子芯片组有问题
建议你以后别买这种第三方芯片组的主板 真的很烂 NV。。。做显卡是它的强项 做主板芯片组它真的不行
你如果还是不懂 那就找块技嘉G31M-ES2C或相同芯片组的板子实际操作一下吧
对 第10楼 泰尔伍兹 说:=========================我说的蓝屏是用仿IDE模式后安完了winxp再开AHCI后就进不去系统了,因为在仿IDE模式下是不让安AHCI驱动的,从现在ZOL的一些朋友的数据,我认为每(BC)+10到100,硬盘就可能出现一个坏道,而且坏道会出现得越来越快,数字不一定,但BC最好为0,出现增长绝对不是好事,(BC)是一般错误和致命错误的中间球,没能引起重视,反正我在用XP时就一直为0,用了WIN7 32bit win7 64bit后才变成7的。
对 第14楼 dpikgddi 说:=========================你照我说的步骤再安一遍试试看 要是安完主板驱动换纯SATA模式还进不了系统 那就可能是你主板芯片组本身有缺陷了
我在模拟IDE模式下就安了两样东西:操作系统和主板驱动
对 第15楼 泰尔伍兹 说:=========================再说(B8)变红的一些朋友,他们的盘(B8)变红有时会出现(C7)Ultra DMA CRC 错误计数增加的情况,以我的电工常识,认为(B8)未知可能是SATA串口线的某一根断裂或虚连(抗噪地线损坏可能性很大),使信号出现杂波,你应该知道,前置USB口只有8根线接2个USB口,省了2根抗噪地线,所以前置USB口除了供电不足外还会出现低耗电设备无端出错的情况。
对 第16楼 dpikgddi 说:=========================原来如此 还真不清楚 了解了&呵呵
对 第16楼 dpikgddi 说:=========================双系统,现在基本上没有用WIN7,XP下用的是IDE模式,这样每开机一次,BC参数加1,这样对硬盘有害吗?ST500418AS
这是从天外来客bin的空间这位朋友的博客中转载的图片,安AHCI,SATA必须在这一步点加载驱动程序(L)进行,我现在不想安win7也没数码相机,所以借用别人的安装图讲解,请谅解。要特别说明的是借用的win7安装图的安装过程,安装者是用win7分的区,那样会出现100MB的系统保留分区,那可是个大BUG,删除这个100MB分区分区表就坏,不删就不让用GHOST了,最好在没安win7之前就用PQMAGIC8.0以上版本分区,空硬盘用PQ分区很快,不要用FDISK了,那个大于200G的就慢得要死。
谢谢你给我提供了宝贵的IDE模式的重要资料,以我了解的情况,BC参数增加一定有害,希捷的硬盘已经有了保护技术,并不是每BC+1坏道就加一,但是开关机时增加10次到50次就可能增加一个坏道,而非开关机或重启时个BC值才会增加一个坏道,不过从ZOL论坛中发现有的人的BC值已经是6了,这样的情况,他们的(05)重映射也就达到几十到几百,我虽然不能说这一定与(BC)有关,但BC增加绝不是好事,以前的80G串口硬盘考虑到SATA仿IDE模式的安全性,我用了很久也没事,现在的串口硬盘普及了,反而因为要降低成本把这部分防护技术简化了,所以在500G的硬盘最好使用AHCI(如果不支持AHCI也要使用纯SATA),要是没有AHCI使用了SATA并安了主板给的SATA驱动(BC)仍然增加,最好换主板,我用的P5N73-AM(nVidia芯片组的)才400+,性能一般,不过安了AHCI驱动(BC)就一点也没增加,数值7是安了没装AHCI的驱动的win7才涨上去的;要安AHCI一定要在WIN7安装盘第一次启动时选安装分区时加载驱动程序(L),更换成驱动光盘,再从ACHI的win7(32或64,看你的win7是32位还是64位)或vista(32或64),选中文件夹选下一步,如果回到选安装分区的那个窗口,你就成功了,退出光盘换成win7安装盘,点刷新,否则会出现无法在这个分区安装的错误;winxp如果要用安装盘得从软盘载入AHCI驱动,用克隆版的更快和安全,不过要是你的克隆winxp光盘太老而主板型号又太新就可能没有预装AHCI驱动,因为500G ST3500418AS是原生SATA硬盘,没安驱动就会使用微软的通用SATA驱动,就会出现(BC)增加的情况,硬盘损坏的几率就会变得很大,并且先安win7后进了系统可能根本就安不上AHCI驱动,当然安装win7之前必须在BIOS把硬盘工作模式设为AHCI;从你提供的IDE工作模式下(BC)仍然增加,我判断无论是微软的通用IDE还是通用SATA驱动都不适合ST3500418AS以及更高级的原生SATA硬盘,如果不支持AHCI并正确安装AHCI驱动,新型硬盘只有死路一条(虽然现在还没人给我不支持AHCI的主板用500G硬盘损坏的资料,但那么多坏了的硬盘不会全是支持AHCI主板上用过的吧);别以为用了西部数据的硬盘就没事了,西数的硬盘没有(BC)值,但有(C0)磁头断电缩回记数,那个根据我分析和(BC)值很类似,不安AHCI就会增加;在有的汉化版本的HDTUNE把(BC)称为阻止磁头偏离计数,也就是说驱动有缺陷就会使磁头乱动,损坏硬盘是必然的。千万别用ghost win7,如果你的主板是最新的,用ghost winxp时也要小心,因为光盘中可能没安主板公司的新型ACPI(SATA)的驱动。
对 第18楼 nbhand 说:=========================谢谢你给我提供了宝贵的IDE模式的重要资料,以我了解的情况,BC参数增加一定有害,希捷的硬盘已经有了保护技术,并不是每BC+1坏道就加一,但是开关机时增加10次到50次就可能增加一个坏道,而非开关机或重启时个BC值才会增加一个坏道,不过从ZOL论坛中发现有的人的BC值已经是6了,这样的情况,他们的(05)重映射也就达到几十到几百,我虽然不能说这一定与(BC)有关,但BC增加绝不是好事,以前的80G串口硬盘考虑到SATA仿IDE模式的安全性,我用了很久也没事,现在的串口硬盘普及了,反而因为要降低成本把这部分防护技术简化了,所以在500G的硬盘最好使用AHCI(如果不支持AHCI也要使用纯SATA),要是没有AHCI使用了SATA并安了主板给的SATA驱动(BC)仍然增加,最好换主板,我用的P5N73-AM(nVidia芯片组的)才400+,性能一般,不过安了AHCI驱动(BC)就一点也没增加,数值7是安了没装AHCI的驱动才涨上去的;要安AHCI一定要在WIN7安装盘第一次启动时选安装分区时选载入驱动程序,更换成驱动光盘,再从ACHI的win7(32或64,看你的win7是32位还是64位)或vista(32或64),选中文件夹选下一步,如果回到选安装分区的那个窗口,你就成功了,退出光盘换成win7安装盘,点刷新,否则会出现无法在这个分区安装的错误;winxp如果要用安装盘得从软盘载入AHCI驱动,用克隆版的更快和安全,不过要是你的克隆winxp光盘太老而主板型号又太新就可能没有预装AHCI驱动,因为500G ST3500418AS是原生SATA硬盘,没安驱动就会使用微软的通用SATA驱动,就会出现(BC)增加的情况,硬盘损坏的几率就会变得很大,并且先安win7后进了系统可能根本就安不上AHCI驱动,当然安装win7之前必须在BIOS把硬盘工作模式设为AHCI;从你提供的IDE工作模式下(BC)仍然增加,我判断无论是微软的通用IDE还是通用SATA驱动都不适合ST3500418AS以及更高级的原生SATA硬盘,如果不支持AHCI并正确安装AHCI驱动,新型硬盘只有死路一条(虽然现在还没人给我不支持AHCI的主板用500G硬盘损坏的资料,但那么多坏了的硬盘不会全是支持AHCI主板上用过的吧);别以为用了西部数据的硬盘就没事了,西数的硬盘没有(BC)值,但有(C0)磁头断电缩回记数,那个根据我分析和(BC)值很类似,不安AHCI就会增加;在有的汉化版本的HDTUNE把(BC)称为阻止磁头偏离计数,也就是说驱动有缺陷就会使磁头乱动,损坏硬盘是必然的。
支持键盘翻页 ( 左右 )&
可能感兴趣的板块: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手机械硬盘值得买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