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大小与照片区域拍出的照片有什么区别

拍出漂亮”大合照“的3个技巧
分享到微信
& 拍出漂亮”大合照“的3个技巧如何设定光圈大小 各种拍摄主题的运用详解(全文)
设定光圈大小数值,可说是摄影基础技法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要按下快门之前,必先观察光线条件与拍摄环境,视情形合理设定光圈大小,才能够拍到清晰的画面,而且有效控制景深,能表现摄影师的拍摄意图。本篇就来介绍一些,在摄影实战中典型的光圈运用与技巧。
大光圈虚化背景突显主体
我们知道,在拍摄照片时使用的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利用这一点,可以避免周围杂乱的背景影响画面效果,使照片的焦点都集中在主体上,让主体更被强调出来。
光圈优先,F7.1,1/500秒,ISO 400,焦距400mm。
虽然只使用了F7.1的中等光圈, 不过, 采用400mm的焦距在大约8米的距离拍摄,同时,小鸟距离背景很远,因而获得了理想的背景虚化效果。
光圈优先,F2.8,1/320秒,ISO 100,焦距200mm。
户外人像写真、婚纱摄影常用F2.8、F4这样的大光圈拍摄,让景深变得很浅,配合135mm的中长焦距,模糊的背景在突显主体的同时营造柔美的画面氛围。
专家提示:影响景深的其他因素
&&& 影响景深的因素除了光圈大小以外,所使用的镜头焦距、拍摄距离的远近、背景离主体的远近都会对景深造成影响。
在光圈大小和拍摄距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使用的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在镜头焦距和光圈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浅;在光圈大小、拍摄距离、镜头焦距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背景距离主体越远,景深越浅。
因此,设定大光圈、使用长焦镜头拍摄、靠近主体、让主体远离背景,都能够拍摄出背景更加模糊的浅景深照片。
微光手持拍摄采用大光圈避免画面模糊
&&& 在室内、阴天、傍晚等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时,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照片「糊」了。这是因为在微光环境中拍摄时,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较慢的快门速度)获得理想的效果。一旦快门速度低于手持安全速度,手的晃动可能会造成照片模糊。使用大光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感光组件单位时间的进光量,从而提升快门速度,避免照片模糊。
大光圈提升快门速度并不仅仅用于微光环境中,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也常常会利用大光圈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拍摄动物、飞鸟要尽量捕捉瞬间的精彩姿态,表现出它们自然的天性。即使光线充足,也常常使用大光圈、适当调高ISO 感亮度,获得高于1/500 秒的快门速度,以连拍方式凝固精彩瞬间。
光圈优先,F2.8,1/40秒,ISO 800,焦距28mm。
在旅行时,三脚架常常不在手边,绚丽的夜景又令人不肯错过。手持拍摄首先要考虑的保证画面清晰。在这种情况下,要尽量利用现场环境,借助石头、栏杆、树干、墙壁等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相机,并采用较大的光圈,逐级提升ISO感亮度,使快门速度达到保证安全快门速度。这张照片采用F3.5的光圈,并将感亮度提升到ISO 800,使快门速度达到1/40秒,手持相机清晰拍摄到雨后的夜景画面。
专家提示:什么是安全快门速度
安全快门速度是一般人手持相机拍摄时能够拍清晰的最低速度。这个速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相信许多单眼爱好者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震动情形通常并不明显,但如果使用长焦镜头拍摄,一点轻微的震动都会相当明显。实际上,安全快门的速度跟焦距是有关系的。
这个关系其实很简单,安全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即:安全快门速度=1/焦距。也就是说,如果使用标准50mm镜头拍摄,安全快门速度为焦距的倒数1/50秒。如果使用200mm长焦镜头拍摄,安全快门速度为焦距的倒数1/200秒。
微距使用中小光圈避免景深过浅
&&& 使用微距镜头可以用非常近的距离拍摄昆虫的特写画面,影响景深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拍摄距离。越靠近拍摄被摄主体,景深越浅,背景越模糊。因此,微距摄影时,如果采用大光圈容易导致景深过浅。常常使用F8、F11、F13 这样的中小光圈拍摄,确保画面具有一定的清晰范围。
手动模式,F13,1/160秒 ISO 200,焦距100mm。
100mm微距镜头配合近摄接环拍摄昆虫,即使采用F13的光圈,景深也非常浅,常常需要使用手动对焦功能仔细调整焦点位置,聚焦到昆虫的眼睛上,使画面更加传神。
中小光圈拍摄风景建筑
拍摄城市建筑、大场景的风景时,常常使用F8、F11、F16 这样的中小光圈,配合焦距较短的广角镜头,表现丰富细节和细腻的层次。
光圈优先,F16,2秒 ISO 100 焦距27mm,曝光补偿+1EV。
清晨拍摄于雪后的故宫角楼,利用挂满枝头雾凇巧妙地搭建了一个画框,在丰富画面层次的同时展现了银装素裹的美景。在F16的小光圈设定下,近处的枝条,远处的角楼清晰呈现在画面中,如果采用大光圈拍摄,近处的枝条就会变得模糊了。
小光圈拍出独特的星芒效果
&&& 如果拍摄的画面中存在太阳、路灯、水面的反光等点光源,选择F11、F16 甚至F22 这样的小光圈拍摄,画面上会出现神奇的变化,这些点光源会呈现出漂亮的星茫效果,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梦幻世界。
光圈优先,F16,2秒 ISO 100 焦距27mm,曝光补偿+1EV。
拍摄于清东陵,采用F16的小光圈使太阳呈现出清晰的放射状的星芒,让石牌坊显得更加威严、雄伟。
专家提示!星芒的数量与光圈叶片的关系
用小光圈拍摄星芒时,不同的镜头拍摄的星芒有所区别,星芒的数量取决于所使用的镜头的光圈叶片数量。光圈叶片如果是奇数,拍摄出的星芒就是光圈叶片数量的两倍。如果是偶数,拍摄出的星芒数与光圈叶片数一致。例如EF16-35mm F/2.8L II USM拥有7片光圈叶片,画面上就会呈现14条星芒。
(本文来源:蜂鸟网
参考价格:¥4499元
参考价格:¥28699
参考价格:¥12990
参考价格:¥8550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数码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6945条
评论1632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主题:拍同样大小的照片,景深是否只与光圈相关,和焦距无关?
泡网分: 1.918
帖子: 2346
注册: 2012年03月
比如我们拍一个1.7m高的人像,站在2米外用20mm/2.8的光圈拍、站在4米外用40mm/2.8的光圈拍、站在8米外用80mm/2.8的光圈拍和站在16米外用160mm/2.8的光圈拍都是一样的景深。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拍同样大小的照片,景深是否只与光圈相关,和焦距无关?
长焦和广角拍人像的差距不在于景深的差距,关键是不同焦距的透视关系不同?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922&&回帖:40 &&
泡网分: 4.784
帖子: 4333
注册: 2012年02月
spacO7O 发表于
让人觉得都是一些没有相机和镜头、只有一张嘴的人在讨论。
拍几张,放上来对比下,一清二楚了。电子哥说话越来越讨人喜欢了
泡网分: 0.248
注册: 2014年05月
让人觉得都是一些没有相机和镜头、只有一张嘴的人在讨论。
拍几张,放上来对比下,一清二楚了。
泡网分: 0.069
注册: 2012年01月
.cn/specialsite/canon_portrait/15.html
看看差异性 本帖最后由 1soft 于
12:14 编辑
泡网分: 11.109
帖子: 3929
注册: 2009年11月
sunchina 发表于
你确信我错了?我用景深计算器计算过的,这么说景深计算器也错了?真有可能错,景深公式应该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本身所谓的公式都是建立在理想透镜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是个有很多理想条件的数学模型,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为了大概一个数值或者倾向而设定的.每个镜头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像场特性,弥散圆特性,色差等等......仅就容许弥散圆来说对于一些大光腚来说RGB光线根本就在人眼可视的范围内没有成像到一个平面上,应该以哪个为准呢? 光学镜头很精密但通用的公式都是非常笼统地,镜头本身的参数都是笼统的,如焦距,光圈都是个大致的数字.
另外如果说这个所谓的公式成立的话也仅限于常规镜头常规焦段. 可以很容易举个反例, 虽然常规的微距镜头的光圈真的不算大,微距镜头可以做到很浅的景深和同时也有很好的背景虚化.&&另外鱼眼,移轴,105DC,135DC
同时很多日常概念在实际应用上还是有区别的,我们都知道曝光值和光圈与快门速度有关,但实际上光圈只是个比值,放到某一个镜头上就是孔径的大小,但是曝光值不仅仅和这个有关系,还和玻璃的透光率,镜头设计造成的口蚀有关,同样是大光圈,透光率高和口蚀小的镜头通光能力最强,快门速度最快.
泡网分: 0.243
注册: 2013年07月
大前提就不对,f20mm拍2米外物体跟f80mm拍8米外物体,图像根本就不一样。
泡网分: 34.31
帖子: 6845
注册: 2006年01月
sunchina 发表于
比如我们拍一个1.7m高的人像,站在2米外用20mm/2.8的光圈拍、站在4米外用40mm/2.8的光圈拍、站在8米外用80mm/2.8的光圈拍和站在16米外用160mm/2.8的光圈拍都是一样的景深。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拍同样大小的照片,景深是否只与光圈相关,和焦距无关?
长焦和广角拍人像的差距不在于景深的差距,关键是不同焦距的透视关系不同?还是有关系,但是差距会远远小于焦距变化的数字。
不过透视效果依旧是非常不一样,所以最终感觉也是非常不一样
泡网分: 54.97
精华: 3帖子: 6886
注册: 2006年01月
flute60564 发表于
楼主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概念是混淆的。
请楼主了解一个概念,叫做“超景深”。
被摄物体景深涵盖了后景深,既超景深。
焦距越小,越容易造成超景深;焦距越长,越不容易造成超景深。
一般说的虚化,更多的是背景虚化。
要回答了你“长焦虚化好”的主观体验,主要还是透视关系。
其实你还可以这么考虑:既被摄物体大小相等的情况下,长焦的虚化主要原因是背景图像大小不同。
你用40mm的镜头,被摄物体1.5m,由于透视关系不同,后景深的一片叶子实际很小,虚化出的图像显得小;
用400mm的镜头,距离被摄物体15m,由于透视关系不同,后景深一片叶子实际大小在图中很大,虚化出的图形显得很大。不错!
泡网分: 1.918
帖子: 2346
注册: 2012年03月
flute60564 发表于
客气,研究理论永远没有直接拍来的提升快……买不起大三元,没法直接拍
泡网分: 0.033
注册: 2007年11月
景深、焦深,有时容易混。
望远镜&天文版主
泡网分: 68.155
精华: 2帖子: 11455
注册: 2001年03月
主体同比例,不同焦距景深一致;
所以楼主的想法在这里是正确的。
不过虚化能力和景深是两码事,主体同比例,虚化能力(如果背景足够远)和镜头的有效通光直径成正比。比如200/4的通光直径就是50mm,其虚化能力和50/1在同比例构图时是一致的。
泡网分: 4.784
帖子: 4333
注册: 2012年02月
sunchina 发表于
非常感谢您的解释!客气,研究理论永远没有直接拍来的提升快……
泡网分: 1.918
帖子: 2346
注册: 2012年03月
flute60564 发表于
楼主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概念是混淆的。
请楼主了解一个概念,叫做“超景深”。
被摄物体景深涵盖了后景深,既超景深。
焦距越小,越容易造成超景深;焦距越长,越不容易造成超景深。
一般说的虚化,更多的是背景虚化。
要回答了你“长焦虚化好”的主观体验,主要还是透视关系。
其实你还可以这么考虑:既被摄物体大小相等的情况下,长焦的虚化主要原因是背景图像大小不同。
你用40mm的镜头,被摄物体1.5m,由于透视关系不同,后景深的一片叶子实际很小,虚化出的图像显得小;
用400mm的镜头,距离被摄物体15m,由于透视关系不同,后景深一片叶子实际大小在图中很大,虚化出的图形显得很大。非常感谢您的解释!
泡网分: 17.41
注册: 2005年02月
楼主基本正确,长焦的景深还是会少一点点,但是区别只是很小一点。
本帖由 iPhone 5s (GSM CDMA) 客户端编辑于: 23:06:38
泡网分: 4.784
帖子: 4333
注册: 2012年02月
楼主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概念是混淆的。
请楼主了解一个概念,叫做“超景深”。
|&--------前景深(前景虚化)-------&|&-----景深------&|&————后景深(背景虚化)————&|
被摄物体景深涵盖了后景深,既超景深。
焦距越小,越容易造成超景深;焦距越长,越不容易造成超景深。
一般说的虚化,更多的是背景虚化。
要回答了你“长焦虚化好”的主观体验,主要还是透视关系。
其实你还可以这么考虑:既被摄物体大小相等的情况下,长焦的虚化主要原因是背景图像大小不同。
你用40mm的镜头,被摄物体1.5m,由于透视关系不同,后景深的一片叶子实际很小,虚化出的图像显得小;
用400mm的镜头,距离被摄物体15m,由于透视关系不同,后景深一片叶子实际大小在图中很大,虚化出的图形显得很大。
泡网分: 47.431
帖子: 19934
注册: 2008年11月
sunchina 发表于
我用景深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如果成像大小一样,站在2米外用20mm/2.8的光圈拍、站在4米外用40mm/2.8的光圈拍、站在8米外用80mm/2.8的光圈拍和站在16米外用160mm/2.8的光圈拍都是一样的景深。
人们通常说景深和焦距、光圈、物距三个因素有关。我计算的结果表明,景深只和通光量、物距两个因素有关。只要通光量相同,成像大小一致,无论什么焦距的景深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个和长焦虚化好又有点不一致,不弄不清虚化和景深之间的关系了。错!
“2、4、8、16”分别的使用,景深是不同的,距离长度为前者的一倍。
具体使用“景深计算公式”,后景深减前景深就等于景深。很简单。
泡网分: 6.718
帖子: 1182
注册: 2010年07月
清音悠悠 发表于
楼主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对焦距离远小于超焦距。与焦距有关,因为楼主有一个前提是构图大小不变。由于距离不同,透视不同,长焦的压缩感...我也赞同 前提是构图后主体的大小不变
本帖由 iPhone 5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278
注册: 2010年08月
楼主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对焦距离远小于超焦距。与焦距有关,因为楼主有一个前提是构图大小不变。由于距离不同,透视不同,长焦的压缩感强,感觉上景深有差异很大,其实不然。
本帖由 V2.5.0 iPhone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529
注册: 2013年09月
相对被摄物体一样了,背景呢?距离物体2,4,6,8米,背景距离也比例变化么?不是的话,虚化当然不一样。
本帖由 V2.5.0 iPhone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414
注册: 2012年01月
sunchina 发表于
比如我们拍一个1.7m高的人像,站在2米外用20mm/2.8的光圈拍、站在4米外用40mm/2.8的光圈拍、站在8米外用80mm/2.8的光...是的,我做表格计算过
本帖由 iPhone 5s (GSM)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918
帖子: 2346
注册: 2012年03月
vgxd 发表于
景深只计算临界弥散圆小于某个特定值(全幅一般是0.03mm)的时候的清晰范围
虚化更注重弥散圆的大小,只要背景物形成的弥散圆够大虚化就会够好,然而就算计算得到的景深一样,但是短焦距镜头和长焦距镜头在清晰到模糊的过渡还是不一样的多谢您的解答!我明白很多了!
泡网分: 1.238
帖子: 1050
注册: 2013年09月
sunchina 发表于
我用景深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如果成像大小一样,站在2米外用20mm/2.8的光圈拍、站在4米外用40mm/2.8的光圈拍、站在8米外用80mm/2.8的光圈拍和站在16米外用160mm/2.8的光圈拍都是一样的景深。
人们通常说景深和焦距、光圈、物距三个因素有关。我计算的结果表明,景深只和通光量、物距两个因素有关。只要通光量相同,成像大小一致,无论什么焦距的景深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个和长焦虚化好又有点不一致,不弄不清虚化和景深之间的关系了。景深只计算临界弥散圆小于某个特定值(全幅一般是0.03mm)的时候的清晰范围
虚化更注重弥散圆的大小,只要背景物形成的弥散圆够大虚化就会够好,然而就算计算得到的景深一样,但是短焦距镜头和长焦距镜头在清晰到模糊的过渡还是不一样的
泡网分: 1.918
帖子: 2346
注册: 2012年03月
长久2008 发表于
上网搜个景深计算公式,这有什么好讨论的我用景深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如果成像大小一样,站在2米外用20mm/2.8的光圈拍、站在4米外用40mm/2.8的光圈拍、站在8米外用80mm/2.8的光圈拍和站在16米外用160mm/2.8的光圈拍都是一样的景深。
人们通常说景深和焦距、光圈、物距三个因素有关。我计算的结果表明,景深只和通光量、物距两个因素有关。只要通光量相同,成像大小一致,无论什么焦距的景深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个和长焦虚化好又有点不一致,不弄不清虚化和景深之间的关系了。
泡网分: 0.793
注册: 2012年08月
上网搜个景深计算公式,这有什么好讨论的
泡网分: 0.793
注册: 2012年08月
上网搜个景深计算公式,这有什么好讨论的
泡网分: 1.918
帖子: 2346
注册: 2012年03月
allseasons 发表于
如果问虚化的话, 拍同样大小的目标, 在同样光圈下,长焦虚化要比广角强烈很多.
至于你问同样景深条 件下, 这个恐怕 全球 也没几个人说得上来吧? 都要计算一下吧....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实际意义. 景深本来就不具有精确的意义,差不多就行了.多谢您的回答!
虽然我还是不太明白虚化和景深之间的关系。
泡网分: 59.881
帖子: 16633
注册: 2005年12月
sunchina 发表于
第一个问题套进公式的确是线性关系。
第二个问题我想知道不同焦距,相同景深和成像大小的情况下,虚化究竟有什么区别。由于我没有大三元(确切的说是买不起),所以没法实验。如果问虚化的话, 拍同样大小的目标, 在同样光圈下,长焦虚化要比广角强烈很多.
至于你问同样景深条 件下, 这个恐怕 全球 也没几个人说得上来吧? 都要计算一下吧....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实际意义. 景深本来就不具有精确的意义,差不多就行了.
泡网分: 1.918
帖子: 2346
注册: 2012年03月
allseasons 发表于
第一个问题,套进公式一算就知道了. 景深是有公式的. 具体我忘了,但很可能结果与你想的不一样,因为我记着不是线性关系.
第二个问题,不知你想问什么,这两个都是不同的,至 于哪个是关键,因人而异了.第一个问题套进公式的确是线性关系。
第二个问题我想知道不同焦距,相同景深和成像大小的情况下,虚化究竟有什么区别。由于我没有大三元(确切的说是买不起),所以没法实验。
泡网分: 59.881
帖子: 16633
注册: 2005年12月
sunchina 发表于
比如我们拍一个1.7m高的人像,站在2米外用20mm/2.8的光圈拍、站在4米外用40mm/2.8的光圈拍、站在8米外用80mm/2.8的光圈拍和站在16米外用160mm/2.8的光圈拍都是一样的景深。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拍同样大小的照片,景深是否只与光圈相关,和焦距无关?
长焦和广角拍人像的差距不在于景深的差距,关键是不同焦距的透视关系不同?第一个问题,套进公式一算就知道了. 景深是有公式的. 具体我忘了,但很可能结果与你想的不一样,因为我记着不是线性关系.
第二个问题,不知你想问什么,这两个都是不同的,至 于哪个是关键,因人而异了.
泡网分: 59.881
帖子: 16633
注册: 2005年12月
vgxd 发表于
短焦距的虚化是由实到虚慢慢过渡,整个画面空间感还是很好的,长焦距虚化的虚实过渡得很快,一下子就由实变虚了,拍下的几乎就是个平面,空气切割也由此得名有道理. 好象长短焦还有个说法,一个前景虚化好,一个背景虚化后好.
泡网分: 1.238
帖子: 1050
注册: 2013年09月
短焦距的虚化是由实到虚慢慢过渡,整个画面空间感还是很好的,长焦距虚化的虚实过渡得很快,一下子就由实变虚了,拍下的几乎就是个平面,空气切割也由此得名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了解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之间的关系
了解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之间的关系
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近、光圈越明亮,虚化效果越强
了解虚化产生的理论就能将拍出更优秀的人像照片
  在人像摄影时受到大家喜爱并被频繁运用的背景虚化和所使用镜头的焦距、光圈的明亮程度(光圈值)以及拍摄距离(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有着密切关系。当使用镜头的光圈值不变时,焦距越长,则越容易发生背景虚化现象。当然,如果焦距相同,则光圈越明亮的镜头越容易产生虚化效果。另外,背景虚化程度还会随着拍摄距离的不同发生变化。拍摄距离越短,越靠近拍摄,虚化效果就越大。因此,若想得到大幅的虚化效果就应该选择最近拍摄距离较短、光圈较明亮、焦距较长的镜头。只是在进行人像摄影时,先决定镜头焦距,构图完成后拍摄距离也就固定了,所以在掌握更长、更近、更明亮的这一虚化的基本原则的同时,还需要把握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
把握人像摄影时的焦距和拍摄距离
实际测量具有代表性的5种构图时的拍摄距离
胸部以上特写
胸部以上特写
16mm(10mm)
24mm(15mm)
35mm(22mm)
50mm(31mm)
85mm(53mm)
100mm(63mm)
135mm(84mm)
200mm(125mm)
※1:小于拍摄时使用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不能拍摄。※2: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括号内表示在相同条件下使用APS-C规格相机拍摄时需要的镜头焦距。
用数值来把握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在拍摄现场加以灵活运用
  被拍摄者在照片中的大小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如上表所示。焦距越长,为了在画面上保持被拍摄者是同样的大小,拍摄距离就越长。如果被拍摄者的身高为167厘米,想要拍摄胸部以上特写的话,使用16mm镜头时的拍摄距离短到几乎快要接触到人物,而使用200mm镜头时距离肯定要在3米以上。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记住这个数值,就很容易把握拍摄现场该使用何种焦距的镜头。特别是在室内拍摄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法和模特保持一定的拍摄距离。如果想要拍摄全身照片,除非是体育馆这么宽广的场所,不然使用200mm焦距以上的镜头几乎是不可能的。掌握好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之间的大体关系,就不会在选择镜头时犹豫不决了。
观察实拍图像把握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值(光圈明亮程度)带来的不同虚化效果
镜头焦距16mm、拍摄距离50厘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 ※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即使是被认为难以产生虚化效果的广角镜头,在光圈足够大、拍摄距离较近,被摄体和背景相隔较远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背景虚化效果。但是在最大光圈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景深。光圈在F4左右时背景已经显得比较清晰。从图片的效果来看,到F5.6为止还能感觉到一定的虚化效果,更小光圈拍摄的图像就类似于泛焦效果了。如果背景和被拍摄者再靠近一些,开始能够感觉到虚化的光圈值还会更小,也许在F4左右都很难拍摄出虚化效果。
镜头焦距35mm、拍摄距离85厘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 ※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焦距变为35mm之后,虽然仍是广角镜头,但是景深还是变小不少。光圈为F2.8时的虚化效果比16mm时要大,从图例中感觉到的虚化的类似于使用50mm镜头拍摄时F4和F5.6之间的虚化效果。与16mm镜头相比视角发生了变化,虚化的效果和50mm镜头比较类似,但是因为视角的差异,照片的印象也稍有不同。
镜头焦距50mm、拍摄距离1.25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 ※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焦距增长到50mm之后,虚化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和16mm以及35mm镜头的成像氛围明显不同。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收缩光圈时,即使光圈缩小到F22,景深还是较小,让背景始终没有泛焦效果。使用广角镜头时想要虚化背景很困难,而在使用焦距50mm以上的镜头时则很难以拍出照片整体都合焦的泛焦效果。拍摄者应该理解镜头特性的差异,在适当场合使用适当镜头,让它们能够自然发挥出各自的性能。
镜头焦距85mm、拍摄距离1.95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 ※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85mm已经属于中远摄镜头的领域,其成像和50mm镜头有着较大差异。就像是有一个肉眼不可见的分界线,把两者区别开来。景深很小,F2.8时针对眼部合焦,头发前部的一部分已经被虚化,手臂也有很明显的虚化。而使用50mm镜头时,颈部和头发前面的蓬松部分都在景深之内,显然差距是较大的。
镜头焦距135mm、拍摄距离2.85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 ※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虚化效果和85mm镜头比较近似,但是视角变得更窄,所以照片给人的印象也有些差异。拍摄距离较长,比起使用85mm镜头时更加容易控制焦点。虽然这样的拍摄距离还不至于只要针对脸部整体进行对焦就大功告成,但是比起85mm镜头来确实对于焦点的控制要求不那么严格。虚化大小看上去大了一圈,虚化的效果也具有远摄镜头独有的气氛。被拍摄者和背景的分离更加明确,使得被拍摄者整体都在画面中突显出来。
镜头焦距200mm、拍摄距离4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 ※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200mm焦距时实际上对虚化起到主要支配作用的是镜头的焦距,将光圈从F2.8缩小到F4,虚化效果也没有使用其他焦距的镜头时那样明显的变化。即使将光圈收缩到F22,也不可能拍摄出整体合焦的泛焦照片。拍摄距离相应变长,所以不仅是脸,被拍摄者全身都处于同一个合焦面内,即使使用F2.8拍摄,身体各个部分也都位于合焦范围内。脸部各个部位之间没有合焦点位置的差异,不管是对睫毛还是对鼻子进行对焦,合焦面几乎是统一的。
实拍测试证明了数据的正确,拍摄者还需要注意背景距离和色彩
  焦距、拍摄距离、光圈值和虚化的关系可以算出。但是,实际上拍摄起来就会发现背景的形状和颜色也会左右整张照片给人的印象,所以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另外,被拍摄者和背景之间的距离也和虚化有关。如果想要较大地虚化背景,应该尽可能使用焦距长、大光圈的镜头,同时还应该慎重选择背景的色调和形状。为了增强虚化的氛围,可以尝试着在虚化中加入高光部分,它能让整张照片看起来更加明快,更有利于利用虚化效果。从控制合焦点位置的角度出发,使用比最大光圈收缩几级的光圈拍摄,可以获得较大的景深,拍摄起来比较不容易失败。然而,镜头的光圈值会给虚化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使用最大光圈附近的光圈值拍摄是获得较强虚化的基本原则。镜头焦距越短,虚化就越容易直接受到光圈值的影响,在使用这样的镜头时哪怕收缩一级光圈也会带来明显差异。而使用远摄镜头主要是利用长焦距创造出虚化效果。但是,多用于拍摄人像的50-85mm焦距的镜头实质上是光圈值支配着虚化效果。
使用35mm全画幅机型以F2.8拍摄(拍摄距离1.5米)
使用APS-C规格机型以F2.8拍摄(拍摄距离2.15米)
APS-C规格机型的成像就像是截取了35mm全画幅机型所拍图像的中央部分
  两张图例中,左边的照片是35mm全画幅相机搭配100mm镜头以最大光圈F2.8拍摄的。如果使用APS-C规格相机以相同的条件从相同位置拍摄,则只能拍出红框范围内的部分。不管是全画幅机型还是APS-C规格机型,因为虚化是由镜头制造,所以使用相同镜头虚化程度不会有变化。另外,如果想使用100mm镜头拍摄和35mm全画幅相机一样的图像范围,在拍摄设置相同的条件下,必须更远离被摄体拍摄。这时拍摄距离变长,就会导致虚化的量变少(如右图)。而如果是拍摄距离不变,则需要使用焦距更短的镜头,结果还是会导致虚化的量变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显微镜光圈大小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