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投资移民还有没有免费的针对新移民的英文班吗

  去年我和老公带着儿子顺利登陆温哥华。刚到的日子,两眼一摸黑,语言不通,我们都是学小语种的,英语只能勉强看得懂,听和说都很差。另外,刚登陆也无法买车,出行全靠11路公交车。  幸亏我们有个同学是当地的老移民了,带着我们置办了一些锅碗瓢盆,能做中国菜的日子,好像心就慢慢安定下来了,不然天天吃汉堡牛排简直受不了。
楼主发言:44次 发图: | 更多
  好久没在天涯发帖,编辑起来特别不顺畅,连照片也不知道怎么发,得研究一下。想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发帖,主要出国之前经常到这个地方看海外华人的生活,酸甜苦辣,在其中也学到了很多经验教训,希望我的帖子能多少给其他人一点点儿的帮助,另外,现在记录一下稍纵即逝的日子,能老了看一看也是不错的。  
  试试能不能发图。这是刚到温哥华的时候住的地方附近,我和儿子都很喜欢绣球花,这边好多人家前院会种绣球花,很漂亮,我倆一路走一路欣赏      
  某天去散步,路遇双彩虹,据说许愿很灵,我这个迷信婆婆肯定要许一个的,年轻的时候梦想太多,想走遍全世界,想拯救全人类,哈哈,老了老了,现在只希望我的亲人和朋友们都健康快乐,很俗套的祝福,但是却朴素真实。      
  话说我们买了车之后,活动范围就大一些了,加拿大国庆节去了温哥华的必游景点加拿大广场。人山人海,话说到了温哥华,从来没一下看见过这么多人,一时还有点儿不适应。发照片给老妈看,老妈说怎么这么多黑头发的中国人,确实,列治文据说七成都是中国人,我每次去那儿都有种去到了90年代广州的感觉。        
  对于我这只英语菜鸟来说,在列治文很有安全感,走到哪儿都是粤语,现在普通话也有增多的趋势。对粤语我是识听不识讲。但在这儿,不能一看见中国人模样就扑上去讲中文,得先用英语问能不能讲中文,得到肯定答复之后再讲,否则,你遇到的有可能是不会中文的二代三代,或者和中国人长得差不多的东南亚各族人民。  
  图片是租房附近的湖,我们很喜欢去散步,这边的公园太原生态了,也不修路,直接在丛林中把树砍了,铺上点沙石就是公园了。这个公园人少,我喜欢去的原因是和湖相接的河里有水獭,我和儿子每次去都会喊: 水獭先生在家吗?哈哈,遇上过几次它在里面扑腾。        
  周末的时候,我们去另外一个镇枫树岭玩,那儿有个湖,名字我忘了,这边的湖太多了,湖里有很多莲花,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开花,期待下次再去,看看那些花儿,那天还去了枫树岭一个专门徒步的步道, 去的时候在入口处看见有警示牌说有熊,当时没太在意,总觉得这种野生动物和我们距离是太远了。结果,走完出来去停车场的路上,看见一旁的沟里有头小熊,我和儿子马上飞奔往回跑,老公反应慢,过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看来这边的熊是真的多,下次再徒步准备带个防熊喷雾好了。        
  天气好的时候和儿子去了海边,这边的海水说实话不好看,不是蓝色,而是有点儿黑黑的,也没有沙滩,但这不妨碍老外享受啊,她们穿着三点式就那么躺着晒太阳,很惬意的样子,有些老外直接把小船放到海里划。        
  在论坛里看过很多到底是中国好还是国外好的论战贴,生活在国外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我觉得国外不是天堂,中国也绝不是地狱。中国有它好的地方,如果不是儿子读书,我肯定不会到国外,在中国生活多惬意, 现在网购又发达,我出来之前连超市都不用进,能想到的基本都能在网上就搞定,在国外却每周去次超市,吃的喝的自己往家搬,很琐碎。国外比较好的地方只有空气和教育了。经常有人说国外没有勾心斗角,那是因为没有进大公司,那些洋人中层斗得不是一般厉害。北美这边我没有上班不清楚,但至少欧洲某个国家是这样的。  
  这是另外一个湖,好像在高贵林那边的,          
  美丽的火烧云。某次去海边拍下来的。夏天这边的海都还挺漂亮的,那天的夕阳特别美。我们和朋友用完晚餐沿着海边散步,凉风阵阵,文艺的说是凉风阵阵,真实情况是我把能裹在身上的针织品都用上了,太冷了,关键是那天是大夏天。            
  去了土豪聚居地,西温。海边山上的豪宅一个比一个豪,有些应该称为庄园,因为开车从门口到里面目测还要很长段距离。        
  发一些美丽的花花照片,我对各种长在一堆的花完全没有抵抗力,这些基本是租房附近一个小公园里的。              
  去了趟西雅图,因为天气不好没怎么拍照,只照了几张市场的照片,回来后发现我要说它是其他市场的照片估计也没人反对,市场不都一样嘛,可我就是喜欢啊。              
  从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照出去的景色。喜欢发神时看着窗外,好吧,我承认我除了发神时不发神。        
  刚来的时候很担心儿子的英语,因为他在国内没额外上过其他英语培训班,所以他只能说简单的你好再见几个词,另外只知道苹果橘子等简单词汇。幸亏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小镇几乎全是老外,他们班上只有他和另外两个中国人,他性格也外向,环境逼着他去跟老外交流,现在学了几个月,他能听懂简单的句子了。说到这儿,现在温哥华有很多小留学生,大部分住在列治文,那儿中国人太多,对学习英语不是很有利,我曾遇到几个家长,她们都是从列治文搬家过来的,其中一个说她儿子在列治文想说英语都找不到人说,搬过来之后就好了。   
  在加拿大的日子,好多移民朋友都说日子难熬,特别是一些老公在国内,而她自己在这边带孩子的女性朋友们。我也很佩服她们,我上英语课的班上就有这么一群,又当爹又当妈,拳打脚踢,既要打理花园又要做饭,开车接送娃上各种培训班。深深地祝福希望她们能一切顺心如意。不到国外,不知道父母恩,以前在国内两个妈轮流给我们做饭,打扫清洁,过来之后一日三餐都自己做,我经常感叹,以前在国内每天逛天涯,不是在时尚资讯里看口红种草贴,就是在娱乐八卦里关心哪部电视剧好看,现在每天查询最多的就是下厨房,关注怎么做鱼香肉丝儿子爱吃。北美相比欧洲,买华人的东西还容易一些,但超市里卖得贵,而且成分不敢保证,所以我们买了一个料理机,做馒头包子蛋糕等,希望儿子能吃得健康些。卖相不好,味道还不错。另外,以前只会做番茄鸡蛋的我,现在也能说做就做能拼凑出满满一桌菜了。          
  有人吐槽过加拿大的医疗,我觉得还好。儿子因为生病去看过一次急诊,等了有4个小时,可能是因为有心理准备需要等很长时间,所以我觉得也可以接受。后来的小手术是安排到四天之后,比国内是效率差了点儿,但没办法,这边就是这样啊,当然,我也想过了,以后急病重病还是回国治疗好一点,不说别的,跟医生交流起来都容易些。但我觉得人一旦关心起什么事的时候是会有超能力的,就像我英语听力奇差,但联系儿子手术医生的安排啥的,居然能听懂。  
  突然想起儿子搞笑的两件事儿。前段时间,我们一起看了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结果他告诉我以后不当医生或者明星了,改成盗墓的了。前段时间他画了一幅他说是猫我们以为是狗的画,我为了鼓励他说,那狗的项链画的还不错,人家告诉我那是摸金符,哈哈。  儿子英语没学好,中文开始退步,昨天他指着电线杆说是电柱。    
  亲亲楼主,你儿子今年几岁,在加拿大上几年级,我也正在办理移民过程当中,但我儿子今年12岁了,过两年后登陆就14岁了,正好赶上青春期,现在各种纠结,各种患得患失  
  这是在加勒比海度假时的照片。      
  继续美丽的海        
  好美的景色,是心里诗和远方,我们只有公园才这样,而人家处处皆风景  
  @麦田田7-02-13 11:03:22  亲亲楼主,你儿子今年几岁,在加拿大上几年级,我也正在办理移民过程当中,但我儿子今年12岁了,过两年后登陆就14岁了,正好赶上青春期,现在各种纠结,各种患得患失  -----------------------------  同样纠结中  
  @麦田田7-02-13 11:03:22  亲亲楼主,你儿子今年几岁,在加拿大上几年级,我也正在办理移民过程当中,但我儿子今年12岁了,过两年后登陆就14岁了,正好赶上青春期,现在各种纠结,各种患得患失  -----------------------------  你好,没事的,14岁过来正好,那时候中文已经不会忘了,但学英语又能学得很好。关键是数学,过来就是学霸。我们就是有点儿后悔登陆早了,担心他的中文会忘。  
  @三月小雨213
13:31:32  好美的景色,是心里诗和远方,我们只有公园才这样,而人家处处皆风景  -----------------------------  这边风景在夏天的时候不错,冬天很漫长,天气也不好。  
  今年温哥华雪特别多,朋友都说以前就下一两场意思意思,下雪的时候我都感觉我在蒙特利尔了。刚下的时候还好,都是雪白的,过几天没化,堆在路边被汽车飞驰后的泥点包裹后就变黑了,真不好看。    
  @麦田田7-02-13 11:03:22  亲亲楼主,你儿子今年几岁,在加拿大上几年级,我也正在办理移民过程当中,但我儿子今年12岁了,过两年后登陆就14岁了,正好赶上青春期,现在各种纠结,各种患得患失  -----------------------------  哦 刚忘了回答你的问题,儿子9岁,四年级  
  现在讲讲大家关心的物价问题,经常看论坛里有人说北美物价便宜,应该是走马观花才这样认为,这边生活挺高的,首先住房有房贷保险地税学校税,另外通讯座机费手机费网络电视,再加水电气费,还有医疗保险,一个月固定支出就差不多了。这边在家里吃饭不贵,但我家是蔬菜为主,所以消费也比普通家庭高。加拿大上餐馆我觉得比较贵,一次三人用餐在70到100多,关键这边的餐馆以粤菜为主,吃一顿可以,经常吃会腻,特别我家情况特殊,我们都不吃海鲜,如果喜欢吃海鲜的就有福了,这边海鲜相比国内是便宜不少,也新鲜。  
  加拿大退休年龄是65岁,但很多人的退休金不够付账单的,一些老人到了退休年龄了还要打工。特别是我住的镇,经常在超市里看到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用发抖的手收银啥的,在中国,这些人基本都退休颐养天年了吧,当然,也有可能有些老人在家里呆不住,想为社会再做点儿贡献,问题是这样本来失业率就高,老人再把工作岗位给占了,年轻人上哪儿找工去。  
  这边的老人说起来很幸福,有许多政府福利可以住养老院啥的,但我觉得还是中国老人生活更好些,咱中国人的传统就是尊老敬幼,讲究儿孙绕膝,西方人一般说来没有东方人那么孝顺,能一两周看看年迈的父母就不错了。当然哪儿都有例外,我知道的一个老外就做的不错,每周探望父母一次,嘘寒问暖。  
  度假的时候去了玛雅人遗址,那天的天气真好,怀念阳光中。        
  突然发现我的帖子太没有逻辑性了,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今天去了奥特莱斯机场店,店里人山人海,因为今天是加拿大的家庭日,一个节日,一些商店都不开门,如Cosco 都关门了,没想到奥特莱斯里人山人海,尤其coach店里,几乎全是中国人在抢购,而店员也很多讲普通话的,一恍惚间以为我在中国。  
  @sisley珂 :本土豪赏1个赞(100赏金)聊表敬意,点赞是风气,越赞越大气【】
  移民那边难么?
  坐等更新
  @sisley珂
02:57:42  现在讲讲大家关心的物价问题,经常看论坛里有人说北美物价便宜,应该是走马观花才这样认为,这边生活挺高的,首先住房有房贷保险地税学校税,另外通讯座机费手机费网络电视,再加水电气费,还有医疗保险,一个月固定支出就差不多了。这边在家里吃饭不贵,但我家是蔬菜为主,所以消费也比普通家庭高。加拿大上餐馆我觉得比较贵,一次三人用餐在70到100多,关键这边的餐馆以粤菜为主,吃一顿可以,经常吃会腻,特别......  -----------------------------  国内一家三口出去吃快餐也有70到100多
  @sisley珂
03:23:16  突然发现我的帖子太没有逻辑性了,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  这就是随心所欲吧!
  LZ发张自个的照片,说不定咱俩认识呢  
10:48:39  @sisley珂 :本土豪赏1个 赞
/global/dashang/images/propIcon/40/001.png   (100赏金)聊表敬意,点赞是风气,越赞越大气【 我也要打赏】  -----------------------------  谢谢  
10:51:37  移民那边难么?  -----------------------------  我们是技术移民,几年前办的了,当时不难,这一两年对英语的要求高,要稍微难一点儿。  
  @sisley珂
02:57:42   现在讲讲大家关心的物价问题,经常看论坛里有人说北美物价便宜,应该是走马观花才这样认为,这边生活挺高的,首先住房有房贷保险地税学校税,另外通讯座机费手机费网络电视,再加水电气费,还有医疗保险,一个月固定支出就差不多了。这边在家里吃饭不贵,但我家是蔬菜为主,所以消费也比普通家庭高。加拿大上餐馆我觉得比较贵,一次三人用餐在70到100多,关键这边的餐馆以粤菜为主,吃一顿可以,经常吃会腻,特别......   -----------------------------  @新一-14 14:24:45   国内一家三口出去吃快餐也有70到100多  -----------------------------  国内是人民币,这边是加币。关键是这个70到100多加币的前提是我们一家人以素为主,我们不怎么吃肉食,不碰海鲜的前提下。  
  @sisley珂
03:23:16   突然发现我的帖子太没有逻辑性了,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  @新一-14 14:25:48   这就是随心所欲吧!  -----------------------------  谢谢理解,我太天马行空了  
  @1丑-14 14:37:14  LZ发张自个的照片,说不定咱俩认识呢     -----------------------------  虚拟网络世界,畅所欲言,就不发照片了,担心帮大家节约一顿午餐。  
  X-Caret 乐园的照片,我和孩子都很喜欢,唯一遗憾是儿子胆小,不敢去漂流,据说很好玩。留点儿遗憾给下次吧         
  加拿大的公立小学太轻松了,上周因为大雪停课3天,这周又因为家庭日和老师学习再次放假两天,最关键是马上3月10日开始又要放两周的假。学校是轻松,但华人走哪儿都不会放松孩子的学习的,于是,这边的一大特色是培训班,除了英语,数学等,还有乐器高尔夫钢琴等,认识一个孩子一连7天每天都安排满满当当的。我想着孩子都出国了,就没必要压得太紧,于是儿子在这边敞开玩,只象征性的学了两三个兴趣班,也不知道给他留那么多业余时间好不好,他现在喜欢用我的kindle看书,看的基本都是童话故事之类的,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这边的无聊,他在国内很少看书,都是到小区和伙伴们一块儿玩。  
  今天是北美的情人节,女人真的是情绪化很严重,以前过节老公也没啥表示,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但今年我想着这是异国他乡的第一个情人节,而且我出国后为了这个家还是很努力的,譬如收拾房间打理一日三餐,我希望孩儿他爹能有所表示,这人却表示只要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天天都是节日,这话按说也不假,但我听了就很不高兴,直到他微信转米给我才高兴起来。我们女人真不在乎个包衣服啥的,衣柜里都放不下了,经常出门像皇帝选妃一样想着该宠幸哪件,但我们看重的是老公的这份心意吧。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正文
什么是“真正的加拿大人”?英语之类全是浮云
&|& 21:19:57&&RCI&|&0条评论&|&
  要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算是“真正的加拿大人”?掌握加拿大的官方语言英语或法语当然很重要,但是最近的一项大型民调显示,除了语言能力外,加拿大人非常看重的一个标准是“认同加拿大习俗与传统”。如果换成时下更常见的一个说法,这大概就是“加拿大价值观”了。
  不过主持民意调查的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问卷中用的是“习俗与传统”。这项民调规模很大,受访者多达一万多人,来自14个国家,除了欧美国家和澳大利亚以外,亚洲国家只有一个日本,所以我们无法从民调结果中得知中国人会如何给“真正的中国人”下定义。  皮尤民调涉及的十四个国家:  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荷兰,波兰,希腊,匈牙利。  加拿大人对“习俗与传统”的重视超过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  54%的加拿大人对“认同我们的习俗和传统非常重要”这一栏给出肯定回答。这个比例超出大部分国家,名列第四,仅次于匈牙利,希腊和波兰。在这一项里比例最高的匈牙利为68%。在十四个国家中最不重视习俗与传统的是德国和瑞典,都没有超过三分之一。  语言是大家几乎一致认同的一个“真正的我们中的一员”的定义。有意思的是,加拿大人在这一项里和意大利人并列倒数第一。排在前三名的荷兰,匈牙利和英国均超过80%。另外两个英语国家,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是70%和69%。  不过以各国受访人对语言的重视程度,倒数第一的比例也有59%。因此可以说,超过半数的加拿大人认为“真正的加拿大人”必须掌握一种官方语言和认同加拿大习俗与传统。  当然,问卷调查有其局限性。例如,《多伦多星报》记者Jennifer
Yang指出,这项民调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是“习俗与传统”。另外,加拿大北方三地区的人没有参加这项民调。  移民可以放心了:出生地并不那么重要  加拿大不愧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之一,只有21%的人认为出生在加拿大才是真正的加拿大人。这个比例在加拿大年轻人中更低,仅有13%。  除年龄以外,政治立场和教育程度也造成明显的区别:立场偏右的人有24%认为出生在加拿大非常重要,立场偏左的有16%。中学教育程度或以下的人有33%,甚至超过老年组加拿大人(28%),但是教育程度超出中学毕业的加拿大人仅有12%这样想,比左派组还要低。  猜一猜,哪个国家的人最看重出生地?  是日本。半数日本人认为出生在日本非常重要。但即使是日本人,年龄和教育程度的不同也造成了差别。  宗教:大部分加拿大人认为不是基督教徒并不要紧  这里的基督教包括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只有15%的加拿大人认为“身为基督教徒对做一个真正的加拿大人非常重要”。这个比例在十三个国家(这一项把日本排除在外了)里排名居中。最重视宗教的是希腊人(64%),最不重视的是瑞典,仅有7%。&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1112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民温哥华的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