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上初中读书笔记怎么写,并且与不读书的以前同学结交我现在该怎么做

为什么有的同学家境不是很好,还不用功读书?
国内某985的,我觉得在大学里用功读书的性价比是极高的,平时自律点考前用功点怎么也能拿奖学金拿个几千块。而且以后无论是工作读研什么的,成绩好都会有很大的优势(学霸学长删了年薪12w+的工作。我觉得相对家境不好的同学来说,好好学习是一条最有效率的,解决他们目前经济状况和家庭状况的路了。
1958 个回答
国内存在着太多这样的事例,越往中国深处偏处高处的地方走,你便越能看到更多。这几年我一直在国内各个地方旅行,算是“见了人间”,我支持大家也多去看看这个我们生长的国度,不说三观重塑,至少生命观会有些变化。另,谢谢那些看了此回答后联系上我,让我帮忙联系山区小孩进行一对一资助的热心知友,代他们由衷致谢。----------以下是原回答:讲一下小学教育里的这类情况。 在几次支教里我都遇到了许多不用功读书的家境不好的小孩,是许多。讲一个我印象最深刻的。几年前下乡支教,去了广东省河源市一个偏远的农村里头。河源市常年是广东省GDP垫底的城市,较是落后。去到的小学在在一个小山坡的山腰,政府刚拨款下来建了新的校舍,并没有我之前想象中的那么破旧。不过校长说,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师的稀缺。年轻的教师不会愿意待在这个小农村,所以这里的老师都是本地稍读过书的村夫村妇担任。老师们走的时候跟我们说了一句:小孩子很调皮,不乖乖听课的话可以教训一下他们。果不其然,有几个学生特别特别让人头疼。其中有一个五年级的小男生甚是让人倍感无力,软硬不吃。所有老师去上那个班的课都会被扰得没法正常上课。我心性比较好,与小孩子们接触的经验也比较多。他上我的课的时候稍好一些,但也会偶尔扰乱上课秩序。所以从去到那里的第一天开始,我便重点关注了他。每次课后,定挽住他肩膀,如同朋友般跟他聊天。我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听课,不交作业,他跟我说:我很忙的。我说忙什么呢。他回我:我要做饭,煮菜,煮水,扫地拖地。好小子,竟然用这些借口唬我。聊天期间,有几个同是五六年级的小男孩经过,说道:老师,他妈妈是傻的。他听后,立马冲出去跟那几个小孩追打在一起。我留了一个心眼。曲线救国,第二天我把那几个小男孩当中的一个叫来聊天。教育他不能这样说同学的同时,也大体地了解了一下那个调皮小男生的家里情况。我决定走一趟他家里,去家访。小孩子劝我:不要去啊,他妈妈会胡乱拿锄头扫把打人的。有一天放学后,我提着西瓜水果和文具用品,跟着小男孩一同回他家里。出奇的是,别的老师说要去家访时,他非常抗拒,而我跟他提出时,他只嘟囔了几句:我家很破的。小路弯来弯去,终于来到他家门口。破,很破。脏,很脏。暗,特别的暗。我尚未踏进去,就给我这直面扑来的这些感觉。阿姨坐在门口,眼神呆滞,流着一丝口水,若有所思。我上前道:阿姨好,我是小郭老师,来您家家访。她双眼看着我,不发一言,眼神让我…怎么说,害怕。与此同时,从阴暗的屋子里鱼贯而出四个衣着破烂瘦弱得紧的小孩,就像是,小狗狗冲出家门的那种场景。他们的眼睛直勾勾看着我。我把水果和文具递了给他们,他们接过又往屋子里跑回。小男生仿佛识到了我的窘境,说道:小郭老师,我爸爸不在家,我们先去走走吧。我说好,跟阿姨道了一声别。她依旧没给任何反映。我们走到了田垄间,坐在了一个石碑上,聊到了夕阳西落的时候。小男孩向我真诚地敞开了心扉,慢慢地说着他的生活日常和家庭故事。加上之前听到的别人所说的他们家的境况,我才了解了这个小孩的伟大之处。我一直觉得“伟大”两字要慎用,但是小男孩真的让我打心底浮出这两个字。他爷爷奶奶早年便去世了,他的父亲有些性格上的缺陷,其他的亲戚也都全不跟他们往来。他的母亲是精神病患者,在农村的说法就是“疯婆”。以他父亲的性格和条件,是讨不着妻子的。所以才娶了他的母亲,他母亲家似乎也想把这累赘给送出,所以他母亲嫁了过来之后,娘家也从未跟他们来往。他父亲不种田,以帮别人扛东西搬重物之类为生。经济条件非常差。母亲因为精神病患者,不用强制结扎。父亲性格保守孤僻大男子主义,加之村子地处偏远,所以也没有结扎。悲剧就是夫妇俩先后生了八个小孩,饿死了三个。剩下现在的他们五兄妹。父亲平日里不在家,出外干活,直到夜晚才会回来。小男孩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煮粥给全家人吃,洗了碗之后上学。迟到,成了旁人眼中他不爱学习的第一个表现。中午放学他要赶回家做午饭,所以每次下课铃一响他总是不管不顾老师,第一个冲出学校。这也便成了旁人眼中他不爱学习的另一个表现。下午放学,煮给全家人洗澡的热水,帮最年幼的弟弟妹妹洗澡,帮全家人洗衣服。而后做晚饭,洗碗。料理完家务之后跟弟弟妹妹看一会儿电视,把全部弟妹哄去睡觉之后,他才睡觉。第二天,继续重复这样的生活。九岁的小男孩。他跟我说了一件事,有一次他妈妈走丢了。他跟爸爸一起出去找,找了好久。那几天里,旁边的人都在说,他妈妈被人贩子拐去,卖给别人当老婆了。他以为自己再也没有妈妈了。一个星期过后妈妈披头散发又走回了村子,他说至今都不知道妈妈那段时间哪去了。他说,妈妈走丢了的时候,外婆一整家人都不管,只有他爸爸一直在外面找。他说,我再也不会认我的外婆。此刻我才明白了,为何早上时他总是在课堂睡觉。为何他身上的衣服有时三五天没换,而且脏破得紧。为什么他总是以捣乱来作为引起别人注意的方式。为什么他会如此地自尊心强烈表现得比别的学生强势。他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集中的心思把精力投在学习上,在家里的境况已经比别人糟糕,而自己又无法在学习上证明自己的时候。只好越发地不努力,这般在别人看来,也可以说明自己并非愚笨,只是我不愿努力的结果罢了。这样解释,解释得通吧?我想起了第一天时,看着他赤脚走山路来上课。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穿鞋。他当时回答我的是,我不想穿。当时的聊天我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他吞吐地跟我说:我爸爸过阵子会给我买的。那一阵子,广东刚好刮台风,河源时常下着大暴雨。小男孩拿着来上学的伞,一把老式大伞,伞布跟支架分离,他用绳子把伞布绑在生锈的伞架上。此刻我再问起,他跟我说是在路边拾的。真让人鼻子发酸。即便是此刻。离开时,我买了一整套的学习用具,一把伞,一双鞋,一双拖鞋。托人拿给了他。而后跟河源本地的一个师姐,联系上了当地的公益组织,有了定期对他们几兄妹的资助。后来有外地夫妇辗转联系上了我,说要领养他。问我可行否。我当然做不了决定,只得让他们去联系小孩的家庭。只是我心情矛盾久久不能平复。我多么希望他可以到一个更好的家庭更好的环境。可想到他那群可怜的弟弟妹妹,他可怜的妈妈。走与不走都是一个悲剧。而他其实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生吧。想起了去年去贵州支教,结束的那一天,所有要发放给小孩子的文具,被他们争抢着拿完了。同队有一个老师特别生气,训斥了小孩子们。那天晚上,我们队里谈起了这件事。老师说对这些小孩很失望。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跟她红了脸,跟她讲我们所遇到的这些小孩子们境况和接受的教育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糟糕,既然如此,他们对文具的渴望难道不能理解吗?讲到最后眼泪一直流。这是我这几年来最失态的一次。后来想想还是觉得特别抱歉,她并没有恶意,我也跟她真诚地道了歉。我当然知道小孩子们这样做并不对,只不过这么多年来,看到的遭遇差的小孩子又何止这一些,每一个都让我心疼,每一个都让我自责无力。某个节点一爆发,便有了护犊子般的心情。想在想起真是对老师很抱歉。许多乡村里的小孩,读到小学毕业或是初中便辍学打工了,他们并非不比别人聪明,只不过讨论是否足够努力的时候,对他们来说像是触不及的一个概念。知乎上说,以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根本就轮不到拼天赋。可是我在想,有得努力,其实已经是一种生命馈赠。这些身处底层的人儿,已经被限制在了这一个循环里,努力,拼搏,对他们来讲就是维持生活温饱的常态而已。跳脱不了这个泥淖。在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里,无数最底层的家庭的小孩,他们的“不用功读书”,兴许才是我们最缺失关注的。
你没穷过,你不懂。你跟一个快要渴死的人讲努力前行一百公里就会有一片绿洲,以他的耐力是撑不住的,他只是想要现在有一口井,如果这口井够喝一个月,他愿意在沙漠里呆一个月。对于穷到怕的人来说,中午吃一个鸡腿加一份披萨的快感,就已经足够让他满足得不得了了,他就可以这样满足好几天。你把他的情况叫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可想想吧,你所谓的奋斗,大概是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年薪百万找到好老婆五年内付清北京二环房子的贷款每年有固定两次的旅行时间。我猜王思聪会把你的情况叫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你没富过,你也不懂。我曾经在一个回答里讲过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在我们考虑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只是从我们自己有限的经验出发,对未知的事情进行揣度。很多时候可能我们的经验并不适用,比如知乎上的主流观点是健身英语学习,但你真放在生活中,这能算主流么?有钱没钱,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对于我们来说,不学习这叫不思进取,对于那些穷得叮当响的人来说,学习才是不思进取,就应该早点进社会去挣点钱这样才稍微有机会娶媳妇。你说的学习啊奋斗啊这些道理,他们不懂吗?只是他们的资源约束等不到那片绿洲了,他们愿意一辈子都呆在这片沙漠里,守住这口可能枯干的井。你会反驳说,那井水枯干了怎么办?不奋斗不拼命走出沙漠,这一辈子都毁了。但仔细想想,难道我们的奋斗啊,追求啊是凭空而来的?不是的,因为我们的包里有水壶啊。我们知道这些水够用的,最多可能遇见沙尘暴啊迷了路啊这种风险,但大抵上是够用的。但,对于一个快要渴死的人来说,很多时候真的等不了那么多。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所说,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而这句话的上一句是: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如果要再深入的话,这之中唯一称得上普遍人性的东西只有——人都想不断满足自己的快感。对于你的层次来讲,你的快感似乎比那些家境更差的人来得更加“高明”,但是其实快感这种东西,是没有高明低明之分,只有情境之分。我见过那些从小割草养猪的孩子,他们很多人也知道要用功读书,但每天清晨4点要起来喂猪,走两个小时山路到学校,晚上放学要回家垫上板凳做好饭。现在他们和同伴玩一玩,他打一局游戏,你说:“我都在学习,你家境这么差还不学习。”对,他们劈柴的时间,你在玩游戏,他们做农务的时间,你在吃美味的午餐。现在你的快感已经得到一定满足,你可以开始学习,开始工作,而他们根本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做这些事情。这不单单是眼界的问题,而是在这个层次就几乎必然的事情。所谓造化弄人,就是把人放在这个环境下,自然而然就有了这样的选择。因为,这样的选择,已经是最优化快感了。你所眼见的这些家境不好的人,他们承受的压力远比你眼前的要多,这让他们根本无暇考虑你所考虑的以后的快乐。他觉得手里的肉夹馍,比你所说的健身重要;他觉得现在省点公交费,比节省时间重要;他觉得多买几件衣服,比学英语报个班重要。这是短视吗?是眼界问题吗?不是的。大部分人放在这样的约束下,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曾经有一个在伦理上备受争议的心理实验,叫,这个实验说明的现象之一是情境对人的塑造能力之强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军训的时候,没盐没味的青菜萝卜你也得吃,因为不然就饿得不行;在平时别说这种饭菜,学校食堂的回锅肉炒咸了都懒得吃。对我们来说,之所以现在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并认为学习是件重要的事,可以以此登上人生巅峰,只是因为资源约束根本不同。就连我们自己,在稍稍换了个场景约束之后就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的选择,又何况是别人在一种截然不同的约束下呢?当然不乏有天资过人的选手,他们在明明可以满足自己快感的情况下,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不去满足快感,而是用极少的资源完成极大资源才能完成的事情。可试问题主,你做到了吗?认真读书,其实是你的舒适圈而已。以绝大多数人的天资而论,本就跳不出舒适圈的。承认吧,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都逃不出自己大脑的神经递质给自己设置的界限。质疑另一个人的普通,并不是什么光彩照人的事情。唯一应该庆幸的是,在这场游戏开始之前,我们的资源禀赋,黄金硫矿木材水晶都比人家多。认识到世界上,人本就有千千万,任何路子都有任何路子的道理,在考虑选择的不同时,多去想想约束的不同,我以为这是成年的标志。-----------------------最近在知乎举办的一场live:,1月21日晚上8点开始,欢迎大家参加:-D“我们的大脑每天都在思考,但我们很少思考「到底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思考并做决定,都是基于惯性:这种惯性正是思维模式。但是未经训练的思维模式往往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很难从新鲜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信息,快速思考时往往无从着手。应该如何训练自己的思维模式?在这场 Live 中,我愿意分享我的经验。”
妈妈当年教过一个学生,是个男孩,家庭条件很差,差到他参加体育尖子选拔的运动鞋都是我妈买的。他爸爸终日烂醉,妈妈跟人跑了,据说在东莞做鸡,跟人起了纠纷,嫖客寄过威胁信和她妈妈不堪入目的照片到学校,被我妈截了。这个男生,特别聪明努力,成绩名列前茅,长得阳光帅气,会打篮球,有一点害羞,除了不堪的身世,基本就是小说男主角的人设。我那时候虽然年纪小,不过经常跟妈妈的学生玩,所以也常常偷听得一些哪个哪个女生喜欢他的八卦。升学考试,他的分数比我们当地最好的中学差了0.5分。是的,只有0.5,那个中学曾经是高考全省八连冠,所以哪怕是垫底能进去,都可以算得上学霸了。他家没钱没关系进不了,去其他中学要花钱,他爸就把他送进了最烂的中学,一个全是混混二流子的学校。我妈知道了这事儿后难过了很久,现在提起还会不无惋惜地念叨“XX毁了。”今年春节我跟妈妈在路上逛街,突然一个人特别热情的拉住我妈胳膊,我妈半天没认出来,眼前这个油腻无神的中年男人就是当年那个清秀腼腆的男生。后来才知道,他中学没读完就出来打工了,帮人拉货,年前已经结了婚,有了女儿。我妈说这已经算比较好的结局了,至少没学坏,毕竟那个学校是出了名的少年犯预科基地。我们每天都挂在嘴边说“逆袭逆袭”,现实却是:“逆”已经十分艰辛,更遑论“袭”?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承认,所谓的成功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大家都在感叹现在寒门难出贵子,你们都在说父母榜样、家庭氛围、从小的眼界,却闭口不谈成功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就拿这个男生来说,这0.5的差距就真的是智商的差距?是能力的差距?你信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是对这种不确定性的风险避让的资本。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创业者,他的创业地点在我们看来十分不解,他说了一句话,创业的早期其实就是风险避让,这个地方虽然小,但胜在地方的扶持,渡过了最容易出问题的时期。其实养孩子又何尝不是?在你们还在哼哧哼哧备战高考的时候,有的人凭艺术特长拿到加分资格,有的人考了托福雅思出国,有的人跳了健美操获得保送,他们无一例外都避开和削减了高考这个容易产生意外的风险。而穷人呢?只有背水一战直面风险,赢了还好,输了还要被你嘲笑“不努力”。题主你考上了985,与其说你是努力的,不如说你是幸运的,你爬上了金字塔的顶端,还有无数努力的人半路被截胡死在了风险的沙滩上。我妈常常说一句话,常抱心头一点春,须知世上苦人多。我举的例子或许极端,只是想说,我们都没有开上帝视角,对于不了解的群体和生活,还是多一分感恩和敬畏吧。--------------------------------------------------------------补充更新-----------------------------------------------------------------日更新最近这个回答好像又被顶上来了有很多人问,为什么这个男生不能去次一等的学校?当时刚兴起择校费,次一等学校优先招第一志愿填报本校的学生,招满后剩下的名额是给交钱的学生的。有没有破例?有,除非你成绩能排到全市前五,很显然这个男生成绩也达不到这个线。不知道现在玩知乎的人年纪多大,部分人对非平行志愿似乎很陌生。就拿高考来说,四川高考是2008年才实行的平行志愿,在这之前,有人的分数够985的调档线,但为了一个211的热门专业,最后掉档二本的事情也常见。举这个例子想说明,没有平行志愿的年代,其实同批次第二志愿用处并不大。每个地方政策不同,每个年代政策也不同。
我先说两个故事吧以前我考雅思的时候,认识一个 天津妹纸,她是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的。陕西师范大学是国家直属的师范类院校,也就是说只要读这个大学的师范类专业不仅不要学费而且国家还给生活费补助,于是就有很多农村的学生就读,尤其是家里生活困难的。那个天津妹纸家里挺有钱,从小上的都是外国语学校,衣服化妆品什么的都比较奢侈些。她和她同寝室的那些女生,格格不入。同寝室的女生嫉妒她吃穿名牌,她也看不起那些农村来的室友。她的那些室友,她们的愿望就是以后毕业了能留在西安,嫁给一个西安人,在城市里留下来当一个城里人。而她呢,以及和她初中高中的那些同学,她们的目标是 留学,移民,进外企,进跨国企业。两类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虽然在同一个大学就读,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视野。你在努力去留学去外企,人家在努力成为一个城里人。你不能说人家没努力吧?你在国内上着某985,有人都全奖去上常春藤了,一样可以说你 家境不是很好,为什么不用功读书拿全奖去常春藤呢?我有一个小学女同学,她的父母一直就希望她初中读完了出门打工赶紧挣钱,因为觉得女生早晚都是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没用,早点挣钱才是真的。后来考上高中,
其母一直不想让她上,自己也不争取,她舅舅是读过书的人(虽然只是高中毕业),实在看不下去了,把她妈骂了一顿。然后勉强上了高中,最后高考考了一个二
本。这时候他妈又出来活动了,死活不让她再上了,就想让她出来挣钱,还说自己家里没钱供你。最后还是她舅舅出来说,你没钱供,我来供她,让她上。8090后这两代农村人,有多少女生是因为 家里穷,只能供养弟弟/哥哥一个人上学而失去了上学资格? 想一想,这种家
庭环境下教育出来的子女,能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视野?她还能觉得读书有用了?是否还有人记得前几年 珠海澳门高校称愿录取江西见义勇为高中生 的新闻? 最后那俩都没去,理由是:1.他们父母觉得离家太远,家里人很惦记,打电话长途电话费太贵!(卧槽,这是什么逻辑) 2.说儿子 农村教育长大,外语不好,怕跟不上课,后来澳门大学愿意为他们改变学制,表示第一年可以只学外语,但然并卵。说英语基础不好,澳门大学愿意为他们改变学制,第一年只学外语;说家庭条件不好,澳门大学表示学费住宿费全免还给助学金。澳门大学都做到这份了,还是不愿意去。这个新闻暴露了农村人什么样的性格缺陷? 不自信,没脑子,眼光短,唯父母是从,在机会面前唯唯诺诺举步不前。个个致命,再怎么努力上进也无法弥补这些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带来的性格缺陷。知乎的轮子哥,初中就学编程了(父母是高学历知识分子,支持);汽车之家的李想81年的,初中家里就有电脑了,自学编程建网站(父母是高学历知识分子,支持);聚美优品陈欧的爹是德阳市委常委,16岁赴新加坡留学(这里倒不是说他拼爹,而是优越的家境能带来更好的教育和更宽的视野),高晓松更是出自名门世家。我也是搞计算机的88年,但是在大学之前就没见过电脑。这些人 出身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没法比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不是人家不努力,而是你在努力的学习飞行,人家在努力的学习打洞,你却要说为什么他们不努力学习飞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成长环境所塑造的价值观,观念,思想,和眼界。 不要忽略了成长环境的重要性。
因为你不知道,家境普通不代表只是经济普通而已,更多的还是1)有一对无论从资质、能力、素质、交际都十分普通的父母,而这样的人在带孩子过程中无一例外发泄过自己的情绪,从不正经把孩子当人看,你确定这样长大的孩子真的与精心抚养的孩子在至少『心理健康』方面一样吗?而你知道,有多少人把一生都搭在了这种『心理问题』上吗?2)走了一条最朴实无华,几乎无人指导的上升路径,且对社会知之甚少,阻力那么大,能力那么弱,你确定你真的了解他们所遇到的实际困难系数吗?这我还是假定对方智商跟你一致,而不是假定他本身学习这些事情就不如你。我成熟之后从不假定有无缘无故的好,或者无缘无故的坏。一个人一件事做得好,只是因为他还hold得住,而这hold得住,究竟有多少理由与预设不可知。千万不要忘记这种前提,而只是单纯惊异,『这事这么好,为什么不做』?也许这不是『不用功读书』,而是『你不知道我为了能安静下来读书已经耗费所有的力气了』。本质上没有人愿意不做好事,正确的事,而那些最后做了坏事,错误的事的人,也许你真的不知道他们经历过什么。不知道你见过两三岁刚刚懂点事的小孩子吗?他们那么愿意为了大人的一点夸奖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我每次看到这种稚子天真的眼神都忍不住心酸,这些那么愿意向上学好的人到底后来是经历了什么,变成了一个个所谓的『不长进』的平庸人?所以,不要忘记人类最初那种种炙热的初心,然后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比别人更懂事,事情的真相很可能只是『你更幸运』。
最近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也在反思自己,我以上帝视角批判下自己吧。情况如下:江西山区出生,世代农民,小时候思考的问题是:我爸有7亩地,以后我哥和我成家后各3亩5分,那以后我哥俩的孩子再长大了继续平分土地,岂不是都养不活自己了,我一直为这个问题惶恐不已。现在看来,我果然早慧,那时就明白了子子孙孙无穷尽的道理。在农村小学,农村中学读书,成绩一直不错,考入我们县唯一一所高中,有了考大学的希望。(其他没考上县中学的同学都出去打工、学手艺了)初中三年父母外出打工,平时住校,上下铺,两人一床,一个房间住20-30人。流行红眼病,皮肤病(类似于痔疮,在屁股上,大腿上长疮,生脓包,主要是卫生问题)高中父母陪读,奋斗三年,考入武汉理工(211,排名前50?)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专业(据说全国排名第一?)大一下学期决定转专业(纯个人决定),转入汽车学院(武汉理工在汽车方面也算国内知名吧)大三下学期决定考研(纯个人决定),目标北京理工(985,排名前20-30?),最终以总分415(第一名是我室友,418分),考入北理电动汽车实验室(这个在全国算最好之一吧)--------------------励志分割线--------------------------------虽然没法和知乎各位海龟大神比,但放到一般情况,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算是很励志很努力了吧之前没梳理过自己经历,今天这么一看,我到快被自己感动哭了呢.....--------------------痛苦的分割线-------------------------------毕业季,开始找工作211+985光环,自以为天之骄子,四处碰壁后又开始怀疑自己。选择当老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独立学院全国排名稳定前三)后深感大学老师没钱途,跳槽至一家私企(公司员工不足30人)当总经理助理至今--------------------反省的分割线-----------------------------当年的同学有在戴姆勒奔驰,南京福特,上海大众,泛亚.......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反省,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答案就是题目所言,家境不好,还不用功读书也许很多人要骂我了,我这华丽丽的“跃农门”还是不努力读书?是的,我认为我读大学后就没用功读书过关键点是问题补充那一句:好好学习是一条最有效率的,解决他们目前经济状况和家庭状况的路了。我一直都没有这种强烈的意识中学阶段,是我最用功的,每次升学到新班级,我的学号(以入学或分班成绩排列)都不是最靠前的,但两三次期中期末考试后,基本拿第二名也是失败,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但是放到全年级,我不算顶尖。不过我似乎并不在意,感觉全班最强就够了,或曰:就能满足我的虚荣心。是的,我中学阶段不是为了自己读书,不是为了改变生存状态读书,我是为了得到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赞赏的目光,得到周边同学的崇拜的眼神,看到我考试成绩后的尖叫。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为了在过年的时候,亲戚问我考多少分,我能轻描淡写地说考了第一,让后他们说这小孩以后有出息。从小,我就是别人眼中的小孩,乖巧,懂事,6岁就会做饭等父母从田间回来,学习成绩好,一切学生守则上不允许做的东西,我从参与。但是,我从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我压抑着自己的叛逆心理,每当有自满情绪的时候,我就极力打压自己,告诉自己骄傲使人落后,倾尽一切满足周围人对我的期待,我极其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造成我敏感,极其不自信的性格考上大学庆功宴那天,村干部拉着我的手说,我是全村有史以来第一位名牌大学生。大学前,高中班主任说,你上大学了一定要好好读书,因为学校有好多奖学金可以拿。当时我心里的想法是:啥?都考上大学了还要好好读书?读大学不是去玩的嘛?上了大学后,我第一时间办理了贫困生证明,办了助学贷款交学费,我开始上课睡觉、翘课、网吧通宵看欧洲杯,考前一周复习,接受了60分万岁理论,唯独不敢追女孩子,因为没了成绩这道光环,我的内心其实很自卑,我内向,不善言语,没有特长,没有兴趣爱好,连读书也不会了。我完全忘了父亲送我去上大学时眼中的泪水(人生唯一一次看到父亲流泪)又因为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我又经常做出刷存在感(你看我很厉害吧)的傻X行为,情商底下就是那段时间的总结,估计现在我在很多人心理还是一个二货形象吧大一下,为什么转专业?因为我发现了自己的堕落,我发现大学生活好无趣,我发现无机非金属,其实就是水玻陶(水泥,玻璃,陶瓷),我想改变自己,我想和过去一刀两断,或曰:我想重新再来一次因为身处学校第一大院,高考成绩也还行,转专业很顺利,我来到了汽车学院学汽车,好高大上的样子,我对自己说:我要用三年时间活出四年的精彩然后,大学还是那个大学,变化在于,我跟父母说,要买电脑学习,做作业。然后我发现,实况足球真好玩(周末朝9晚10打实况),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把我感动一塌糊涂,去两公里外的教学楼上课好累呀,还是睡会儿懒觉吧。靠着高中的底子和刷题,四六级倒也过了。就像射精之后的空虚感一样,打完几个小时的实况后也会想着,这么堕落下去可不行啊,父母辛辛苦苦供我读大学,我就在宿舍天玩游戏。于是开始开始,自己写作业(之前都是抄别人的),结果要么是三分钟热情,自己先泄了气,要么是,室友开两句玩笑,哎哟,居然自己写作业啊,居然开始学英语了,不错不错。然后自己开始自我否地,小伙伴们都不学呢,我学啥呀。我依然按照周围人对我的定义塑造自己,不敢有个性,生怕不合群,没有安全感。虚度的光阴是飞逝的,一眨眼到了大三,一起考前复习的小伙伴开始交流考研的事情(和他们一起复习,主要是让他们给我划重点),我没心没肺地简单问了几句,心里一合计,来汽车学院打算改变自己,结果还是那样,真是不应该啊,现在又有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是不是该抓住,想想自己成绩很一般,也没参加过社团,没有实习经历,找工作完全没信心呀。我过年还和家里说不读研要直接工作,眨眼间就和家里打电话说我要考研,考北京的研究生。在转专业和考研,乃至后来找工作,我的所有重大选择,都是我想好了,再和家里说的,家里的答复也是,父母没眼界,不明白,我觉得好就行。我也没指望从父母那儿得到什么实质性建议。回想大学四年,唯一的念想就是在图书馆备战的10个月。应试教育给我极佳的考试天赋,当然我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早上7点起,晚上11点睡,室友开始都不相信我能考研,结果我如此坚持3个月后他们都服了,暑假,武汉的七八月,只有在武汉读过书的朋友才知道,没有空调的宿舍是什么滋味,我考研小伙伴都回家了的情况下,我一个人在奋斗在校友,十几天没人和我说话。我依然面临着社交困境,没自信的问题,考研十个月,我居然没有多结交一个朋友。哪怕对面就坐了一个漂亮妹子最终结果出来后,我数学考了135分,专业课考了148,总分415,一起考研的小伙伴没有比我高的。我好像又找到了久违的成就感.....但是,大学四年,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这个了,没拿过奖学金,没挂过科,没谈过恋爱,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我居然去帝都读研究生了,大家都说我深藏不露。我依然知道,我只是会考试,其他啥也不会,但是我能明确一点,好像我只要肯用心做一件事,是很有可能做成功的,我好像更加自信了一点。--------------------------最后的救赎--------------------------来到北京,我觉得我可以做一番大事业,我对自己说:我要用三年的时间活出七年的精彩。(咦,这句活好熟悉)在小伙伴们都开始做课题,进实验室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老师是一光杆司令,师兄师姐都是放养式管理,出去实习,或者在别的导师手下干活。研一一年,我应该只见过导师5次吧。研一毕竟都在上课,课程安排也挺紧张的。当时想,大学四年,都是在混混沌沌中渡过,读研后,我一定要认真听讲,功课都自己完成,门门功课都拿高分,然后发几篇文章,考BEC中级,连每天的作息时间表都做出来,然而却是痛苦的轮回。救赎计划坚持没几天,上课又睡着了,背了几天单词好烦躁,经常下午一睡不醒。实况是戒掉了,开始看王小波,中国近代史,听古典音乐,还跑去国家大剧院听了几场高雅的音乐会,先是香山,后来八大处,莽山,野长城.....读研最大的收获,是自己心境开阔了,接触到了更多的人,平台也更大,开始明白原来很多东西,我踮踮脚就能够得上,尤其是几个同学,读了一年研究生,就去澳大利亚,去英国留学了。当时真心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大学四年的荒废是怎么也追不回来了不可否认,读研两年半,我思考的东西更多了。大学四年,我是没心没肺得玩,不去想未来的事情,读研的时候,我依旧没有用功读书,但却不得不思考人生,想着为找工作积累点东西。虽然读研期间的荒废有导师一部分原因,没有项目做,没有科研指导,连最基本的生活费,也是没有的。而我自己的因素恐怕是最多的,学校的平台在这儿了,我没有争取资源罢了,如果把雅思考了,出国交换生机会也不是没有,研一下学期去面试大众中国实习生项目,还是因为英语不过关被刷下来了。很多和我一样被放羊的同学,他们学英语,找实习,水几篇论文,最后去毕马威做咨询,去墨尔本读博士,也大有人在,而我,依然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找工作前的那个暑假,临时抱佛脚,考了一次托业,成绩还不错,815。凭借着托业成绩,我也拿到过北京奔驰的面试机会,拿到过大型外企的终面,都是倒在口语上。现在看来,哪怕我读研期间,只把英语这一件事做好了,之后的发展也是截然不同的。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有点无语凝噎,这不就是我的真实写照嘛-------------为什么我的家境不好,还不用功读书?--------------------在外人看来,我是用功读书的典范,包括现在,家里人教育小孩子,还是以我为榜样。在我自己看来,我没有用功读书,尤其用功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乃至为父母营造好的养老环境,为后代构建富裕的成长环境。只需要我努力六年半的的时间,我今后几十年的命运都会截然不同,我用功读书的程度远远不够。现在回首望,发现曾经有那么多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只需要轻轻一跃就能抓住,却选择了逃避。总结:之前几个高赞答案总结的东西,基本可以集中放在我身上。比如父母的眼界,自身的眼界,没有轻身经历过优越的生活等等,包括老爷说的正反馈问题,或多或少在我身上都能找到对应。就我个人而言,最重要一点就是环境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别人对我评价会对我产生非凡的影响。我总是委屈自己,迎合他人。当身边都是考研战友的时候,我也能安下心来学习。但是当我独自奋战,学英语,学健身,或者学单反摄影的时候,我总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很难坚持下来,学精学透,包括古典音乐什么的,我听了很多很广泛,但是学乐理的时候,我还是坚持不了一礼拜。还一点,其实,我智商真的很一般,根本就是别人眼中的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是刷题刷出来的在我自身看来,我觉得从小的教育太重要了,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老师的教育,孩提时代,我们就像一张白纸,父母的身体力行,性格教育会产生极重要的影响,我的懂事,怯懦,不自省的性格,恐怕小时候亲眼目睹家暴有关系吧,我略带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性格,恐怕也大多来源于我父亲,而我想改变现状,急功近利的心态,则来源于母亲的教诲在学校教育,我接受的是典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小学初中的时候,我读书的动力来源于长辈夸奖,以及自己没考第一带来的羞耻感。高中唯一的目的在于考大学,为什么考大学,考大学后做什么,是所有老师还是有小伙伴们都不曾想过的。导致大量学生进城读大学后没有了方向感,读书之外的事物,诱惑力太强大。说像我这样的学生就是高考教育制度下的残次品,一点也不为过。那我为什么没有按照自己想法好好读书?读大学的时候根本没有养成独立的性格,对待学习这件事没有准确的认识,象牙塔中没有危机感,就是我中学时代,我的安全感建立在班级内,考全班第一就够了,全年级排第几我好像从来不关心,这就是眼界的局限性啊。我从小家里穷,初中的时候住校,自己带一个礼拜的菜去学校,经常是家里周一给我5块零花钱,周五带回4块5,因为周一早上去学校花了5毛钱坐车,周五回来舍不得坐车,直接走路回家。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都是被逼出来的贫穷带来的眼界狭窄,是非常可怕的。我高中才第一次喝牛奶,记得第一次喝蒙牛酸酸乳,我都舍不得吸太快,慢慢一口一口,感受酸酸甜甜的滋味贫穷确实对我造成了很大困扰,也直接导致了我的内敛,不自信,我又急于改变自己的状态,但是很快发现改变自己太难。逐渐放弃了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很多想法也没表达出来。之前冷大说,一个家族的昌盛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还做得不错,迈出了关键一步。从我个人标准来看,我确实浪费了太多时间。其实这个问题,和家境好不好没什么关系,读大学后是否用功读书,只能具体到个人去分析,一个人性格是否健全,对世界,对周围人群的认知是否足够准确,尤其是自我认知能力的构建,我就是属于那种没事儿的时候吧自己YY得很厉害,遇到事情后,又没自信,犹豫不前的那种。最近又在制定一些小计划,希望能慢慢把执行力提高,为今后的生活添砖加瓦。同时,也开始坦然面对自己平庸。
讲个或许会被喷很惨的观点。我觉得,亲历过非常优裕的生活,和只是通过电视电脑知乎微博远观“上层社会”,对人的刺激性是不一样的。包法利夫人在少女时代,就读过很多讲述贵妇奢侈风流生活的小说,但她也只是朦胧的向往,没什么实际行动,相反,她还嫁给了老实木讷的包法利,预备过跟左邻右舍一样的人生。但她一旦去过了伯爵家的宴会,亲身见证了上流社会的奢靡、体面、刺激后,她就再也没有办法忍受乡下小妇人的平庸日子。当然包法利夫人的做法一贯被视为不可取,这里我要说的是,看过和感受过,对人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很多贫困家庭的小孩,一直都生长在一个“很贫但很均”的环境里,他不知道有特权是什么样子,不知道钱能摆平很多事,不知道往上走一级,人生就会容易很多。对他来讲,隔壁王二家、李三家、刘四家,过的都是这样的日子,没有什么东西去刺激他,逼他发愤。开眼界就像开荤一样,尝过之后才会有眩晕的饥饿感。这种因对比而产生的强烈欲望,和单纯的想象不同,正是因为摸到了边界,所以才会在生活的可能性里拥有更逼真的幻觉。从没有开过眼界的贫穷孩子,很自然地接过了父母的衣钵,继续务农、打工、做零散生意。而那些一不小心闯进过伯爵家大厅的孩子,从此要经历很多的失衡、失落、失败,甚至失心疯,最后有一小簇人会爬到金字塔顶端,发表逆袭感言,大多数的,就要带着不甘心摔回地面,用鄙夷的目光看待自己和周围人。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阶级流动这四个字,真的实践起来,怎么可能有励志感言里讲的那么干净。
相信我,家境不好、原生家庭受教育水平低下的孩子,其求学动力和容许其学习的环境上限,都比家境良好而且父母有知的孩子要差多了。大学的时候替社会学系的学姐跑过腿整理过资料,她的课题就是环境和教育,做了同一学区两个小学的对比。调研做得不算深入,但是也可资参考。十多年前尚不如现在有挑选学区房的大风气(而这个风气本身也流行于受过高等教育、财务相对自由的父母),很少自主择校的个体,依据当地政策(坐标上海),生源多是邻近街道户籍适龄儿童,两所学校都不是名校,师资力量也没有很显著的差异,一个地段稍好,学生父母多为双职工,另一个则是“菜场小学”,学生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明显下降。前一类父母即便收入不高,但是不少人有“读大学是好事”的想法,会提供孩子必要的补习费用和比较适合学习的环境,有很明确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思路,家长虽然不能胜任辅导,但是对于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是比较重视的。后一所学校的孩子的父母则多是低收入低教育人群,大多认可“念书念到中专技校就够了”,孩子也得不到良好的培养,家庭环境鸡飞狗跳,左边是麻将桌右边是电视桌,还能读个屁的书。在这个环境里的大部分人都认为生计最要紧,这又是一个死结:如斯成长的人反而不太理解“读书好对于家境坏的人可能是最好的出路”这个道理。对他们来说,读书成本高,投入周期长,收益不确定,而他们也没有那么充足的抗风险和试错能力——高等教育商品化后,这个支出是很大的。调查还显示,学校教师的就业心态也受到了生源的影响,会形成良性与恶性两种环流。当然这又是另一个社会学问题,我不是专业的就不瞎阐述了。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以及在学习时得到的及时反馈与正向激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已经是common sense了吧。用功读书是需要集中力和自控力的,学习也有能力差异,而良好的学习环境会强化学习能力,糟糕的环境则可能毁掉它们。家境不好的孩子里有苦读出头的吗,有,并不少,但是苦出身要上进受到的阻力更大,需要人有高度的集中力去突破各种阻碍。有人觉得家境不好会更有出人头地欲望,那得是在看到差异的情况下。而一个大家都平庸的环境很容易让人随波逐流,能战胜自我的都值得佩服。这就是为什么山窝里飞出金凤凰就算是搞个大新闻了,而清北教授的子女念个硕士根本不算什么话题。BBC拍摄的著名纪录片“七年系列”的切入点就是如此。我在整理资料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作为八十年代的小学生、九十年代的中学生,我和身边家境较好、父母亲属常见教师医生律师工程师等职业人士的孩子(不一定需要父母双高知,我父母就是普通国企职工,但是家族里有比较近的高级知识分子长辈),到最后大都进入了高等院校,并且相对持续地保有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关键的是,我们从内心一直觉得上大学受教育是自然而然的一个人生历程。爸妈拿得出这个钱,也愿意为你花这个钱。而那些家境更差的小同学们,有很多在读完职校后就开始工作,更有义务教育后就辍学的。如果调取数据比例,恐怕家境(不光是家庭经济能力,也包括父母的智识水平、境界眼光)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而且,这种残酷的分流会在小升初之后直接影响人的命运:我中学进入了市重点,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但是比起几分之差进了区重点的同学来说,我的学力在中学阶段比他高了一个台阶,那是因为整体的师资力量和学习环境上了一个台阶。按照今年的最新排名,我的母校只在全市重点高中的三档,一本率百分之七十八,跟几大名校比如上海中学等完全没得比,但是我们跟非重点相比呢?那些非重点的孩子们拼尽全力考到年级前三,说不定跟资质普通的我进的是一个大学而已。而上海已经是教育资源分配极其有优势的地区了,各位可以去其他答案和回复里看看农村生的甘苦谈,他们比我们更有资格谈“努力”。所以,我们作为既得利益者,在粗暴地发出“你那么穷为什么还不好好读书”(你那么饿为什么不吃块蛋糕)这种指责前还是三思一下照个镜子为好。人当然不应该对困苦的环境轻易缴械投降,不能否定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是进一步看穿环境是怎样束缚人、怎样让他们误以为一切都是自主选择,从而更积极地摆脱狭隘,追求公平,实现自我奋斗则更加要紧。我再强调一下,这不是在鼓励那些穷苦的、教育资源匮乏的寒门学子们自甘堕落破罐破摔(正所谓扼住命运的咽喉),而是在反对即得利益者对于弱势群体的原罪化。所以,也许要倒过来看这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家境不好的学生会混混就算了?因为他们碍于家境,可能拿个二本文凭就已经完成了家族任务。而教育成本让家境不好的人更容易放弃长期目标,很多人进大学的最高目标是“可以多赚点钱”,当学习只是求仕途要出身的工具时,它的滋味是苦的,完全没有美感和快乐可言,混比不混更容易。现在的他们还不知道自己为这种有原因的短视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而那些读书读得还不错的人,在知乎上对于这些人的论定居然是简单粗暴的“你读书不好就是因为你不努力”,那又是另一种精神残缺了。
考大学本来就是个筛选,而且还不仅仅是努力程度的筛选,还包括了你出生的地方,你家庭对你的培育,你从小学开始接受的学习方式,你对理论知识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当然还需要一点原始运气。全国才多少教育资源,把所有考不上好大学都归结于本人的不努力。。。就类似于自己的成功都是自己的功劳,自己的失利都是国家不好,颇有点自恋到没常识了。我记得我高二时候数学考过30分,老爸托关系找了个特级数学老师给我补课,高考是130分加,个人从高二开始都是刷题,这100分真的是靠自己努力?当然离不开家庭的支持,老师的点播,还有高考之前我莫名其妙的淡定(会考的时候我就很紧张,写题的时候还觉得肚子疼呢。。。)以及一些运气。如果天真期待人定胜天,哪怕父母天天吵架,自己的老师教学方式和猜题能力一塌糊涂,学生本人资质非常普通,学生所在地区竞争异常残酷。。。但是没关系,一天刷八小时题就能上清华北大了。这是不是新时代的何不吃肉糜?高学历高薪固然不错,但是不努力读书,或者说没达到你们认为的努力程度,也一样可以过日子啊。学个焊工,做个护理,开个出租,盘个小店,都是虾有虾路蟹有蟹道。只要不是来问你借钱,彼此认同下彼此的生活方式不可以么?就算是读同一所大学,专业不同变现能力也不同,机遇不同变现能力也不同,当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时候,房价3千一平,互联网网站月薪六千一个月,性价比高吗?难道那时候做网编的人要比做医生,做老师,坐传统行业技术的努力?大部分人也是稀里糊涂赚了钱,后来网站倒闭了,重新在找两三千工作的大有人在。最后扯远点,说说精英论。我知道知乎作为一个在中文网站里码字比较利落的论坛,总觉得自己档次和贴吧天涯不一样。所以这里高薪,海外留学,健身定制是生活主流,学历硕士算凑合,月薪两万活不下去。。。其实这种现象什么论坛都有,当然肯定有人真材实料的,但其实大部分也就看个热闹搬个砖,过普通工薪阶层的日子,我们大部分人的家境里要有一两个长病号就破产了,只求老天爷赏脸让自己和家人还算健康,那就结了,何必为赋新词强说愁呢,还强行可怜并妄图指导其实和自己一个阶层的同志们呢?普通人,就是能将就,能讲究,把小日子里过出趣味和底气来。月能住五星级,也能住农家乐,靠吃几个月晚饭就黄瓜大蒜面条辣酱过日子,也能大吃大喝享受当前,开宾利的男人要敢追,连夏利都没有的男人也要敢追,月薪五千的时候别自卑觉得自己怀才不遇遇人不淑,月薪五万的时候也别自恋觉得就自己聪明其他人那都不叫人过的日子。。。海龟固然看不上青蛙井,但青蛙就非要去大海么?青蛙泡盐水会不会死啊,我们之间肯定有一个生物是体育老师叫出来的吧。最后刻薄下,如果一个人真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性价比很高,自己又恰好擅长喜欢,肯在上面花时间,也回馈到了成长和乐趣的话,反而容易接受生活的多样性。只有自己过的没底气,不满意的时候,就恨不得别人都应该过和自己一样的生活。如果所谓精英们的思想道德层面是和我过的不一样的人生都虚度了啊,那你们和那群自己结婚生了孩子后看见个姑娘就说你该嫁人了啊女人就是要嫁人的否则人生不完整的多管闲事的阿姨爷叔有什么区别?
对这个话题我不想做出任何的评论。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很难相互理解。同样,没有经历过的人,也永远无法理解那些亲历者口中的故事。我们没必要去解释或者说服对方。如果你真的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请每个答题者提供自己的出身、生活环境、受教育经历,将它与答案一一对应整理起来,就可以很清楚的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了。你会发现出身优越的人会强调主观因素出身较差的人会强调客观因素继续去分析他们所讲述的故事,你会发现出身优越的人认为人生充满任何的可能性出身较差的人认为人生有很多的迫于无奈这就是社会阶级不同所带来的差异——甚至是矛盾。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其观点都有其正确性, 但也存在片面性。对彼此来说,何不食肉糜,都是一句令人无奈的话语。发现一个更大的世界,并不是说,你看到它,而是去理解它,去感受它。我在多数答案中,并没有看到这一点。也许是我们太年轻,也许是我们太愚笨。贫穷是人类的疾病,它最可怕的地方,是扭曲人性。对于任何出生于贫穷的人来说,这一切并不是他的过错。有一天,你问了别人:“为什么你不这样做呢?”如果得到的答复是:“不是我不想,而是我不能。”不要去试图理解它,接受就好了。愿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没有贫穷的世界。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读书笔记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