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核中性粒细胞和 中性杆状粒细胞核粒细胞是一样东西么

信息加载中...
我们一起成长
&&&&三、实验室检查&&&&1.病原茵检查&&&&(1)血培养:要争取在抗生素应用前做,有条件者同时做厌氧菌培养及L型细菌培养。如培养结果为条件致病菌,要求两个不同部位的双份血培养为同一细菌。&&&&(2)直接涂片找细菌:取血离心吸掉上面血浆后,用红细胞上白细胞层作涂片染色后镜检。阳性者表明细菌多、感染重。&&&&(3)病原菌抗原检测:可用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以已知抗体检测血浆、浓缩尿等标本中的致病菌抗原。&&&&(4)其他部位培养:脑脊液、脐部、尿液、大便或其他局部感染灶的培养,如培养出与血培养相同的细菌则有助于诊断。-&&&&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杆状核粒细胞≥20%中性粒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 20×l09/L( 20 000/mm3)者有诊断价值。&&&&3.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 CRP)在急相蛋白检查中是应用较普遍及较灵敏的项目,在急性感染的早期(感染6 -8h内)即升高,8~ 60h达高峰,感染控制后迅速下降。CRP≥15pg/ml或微量法(++)~(+++)提示有细菌感染。&&&&4.血沉微量血沉≥15mm/h提示败血症,但不如CRP敏感,且贫血时加快,并发DIC时减慢。
&&&&发布于日 09:20 |
阅读数(263)
上一篇:下一篇:
发表评论 &
显示全部&&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285
评论数量:170
访问数量:17008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概念解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介绍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neutrophilic granulocytosis)是指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人外周血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计数大于7.5&109/L和小于1个月的婴儿大于26&109/L。
感染 (25%):
多种局部或全身的急,慢性感染,如细菌感染尤其是球菌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及结核分枝杆菌所致者;病毒感染如狂犬病,脊髓灰质炎,水痘;立克次体感染等均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多,增多程度常与感染程度成比例,有化脓现象,增多更为明显,甚至引起类白血病反应,此白细胞总数可达50&109/L以上,或出现幼稚细胞。
物理和情绪 ...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中性粒细胞增多可以暂时性阻塞毛细血管,可暂时性减少局部血流量而引起局部缺血,如引起心肌的再灌流损伤和梗死等。
中性粒细胞形态有助于早期诊断,中毒颗粒,Dle小体,胞质空泡的存在常提示存在明显或亚临床炎症,中毒,创伤或肿瘤,当同时伴有发热或其他炎症而原因不明时应考虑到少见的感染,如结核或骨髓炎,当外周血中同时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时,基本可排除急性创伤和感染所致的可能,此时应考虑内分泌疾病和肿瘤,若还同时伴有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增多和不能解释的脾大时,应考虑骨髓增殖...
1.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增高,绝对值&7.5&109/L。
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感染时明显升高,慢性不升高。
3.骨髓象&: 晚幼粒,杆状核增多,可见中毒颗粒,Dle小体,胞质空泡。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可选择心电图,B超,X线,CT,MRI等检查。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西医治疗
主要是对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原发性疾病的治疗。
与病因有关。如感染、物理因素所致者去除病因即可恢复;如肿瘤等因素所致预后则差。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中医治疗
感染发热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与粒细胞增高程度成正比。临床宜辨外感、内伤之不同。
临床所见外感者多,外感发热是...
除感染外,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栓塞,见于心脑,肾,脾及肺栓塞等。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相关问答
咨询医生: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好评专家(2373个)
河南省肿瘤医院
淋巴瘤头颈部肿瘤科
淋巴瘤、头颈部肿瘤诊治。...
山东省肿瘤医院
鼻咽癌、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癌、直肠癌...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擅长儿童肿瘤,内科肿瘤,尤其在恶性淋巴瘤...
淋巴瘤头颈部肿瘤科
淋巴瘤、头颈部肿瘤诊治。...
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
副主任医师
辐射损伤和血液病,尤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
副主任医师
淋巴瘤头颈部肿瘤科
肿瘤内科疾病诊断、治疗,恶性肿瘤、特别是...
上海市儿童医院
儿童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和再生障碍性贫...
上海瑞金医院
血液科常见病的诊治。
各种原因贫血、血小板减少、白血病、淋巴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善用“伤寒论”“温病学说”等基础理论辩证...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放射治疗科
肿瘤的放射治疗和综合治疗,尤其是乳腺癌、...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放射治疗科
肿瘤放射治疗,尤其是鼻咽癌、神经肿瘤及淋...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血液肿瘤科
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及肺癌等恶性...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综合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和...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血液科常见病的诊治。
副主任医师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利用核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分型。...
北海市人民医院
白血病、淋巴瘤。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骨髓干细胞移植和...
副主任医师
苏州第一人民医院
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慢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淋巴瘤等各种恶...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各种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尤其是消化道肿瘤...
浙江省肿瘤医院
放射治疗科
对肿瘤的放射治疗有较深的研究,为食管癌、...
副主任医师
恶性淋巴瘤,白血病。
副主任医师
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对各种血液病及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急、慢性白血病...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红细胞疾病:各种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儿童白血...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白血病、淋巴瘤、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头颈肿瘤、胸腹部肿瘤及淋巴瘤的放化综合治...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
南昌市第一医院
各种贫血、出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贫血性疾病、血液肿瘤及出血性疾病的诊治。...
福建协和医院
血液淋巴肿瘤的诊疗和血液病合并急重症的抢...
福建协和医院
内科血液病诊疗。
副主任医师
福建协和医院
淋巴瘤、乳腺癌、消化道肿瘤、骨与软组织肿...
副主任医师
泉州市第一医院
肿瘤放疗科
鼻咽癌、口腔癌,下咽癌、肺癌、食管癌、淋...
山东省肿瘤医院
鼻咽癌、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癌、直肠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肿瘤医院
治疗恶性淋巴瘤、肺癌、胃癌等,对恶性胸腹...
山东省肿瘤医院
呼吸道肿瘤、肺癌、恶性淋巴瘤、胃肠道肿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血液疑难和危重病的救治并在发热性疾病的诊...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好评医院(599个)
黑龙江省哈尔滨
四川省成都
黑龙江省哈尔滨
重庆市江北
甘肃省兰州
广东省广州
北京市西城
北京市西城
北京市丰台
北京市丰台
北京市西城
北京市朝阳
上海市徐汇
上海市徐汇
上海市长宁
上海市浦东新
上海市静安
上海市杨浦
广东省广州
广东省广州
广东省广州
广东省珠海
广东省广州
广东省中山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
江苏省常州
江苏省南京
江苏省南京
江苏省南京
江苏省南通
江苏省苏州
浙江省杭州
浙江省衢州
浙江省丽水
浙江省温州
浙江省绍兴
浙江省杭州
安徽省蚌埠
安徽省蚌埠
安徽省合肥
安徽省安庆
安徽省淮北
安徽省合肥
江西省吉安
江西省南昌
江西省新余
江西省萍乡
江西省南昌
江西省南昌
福建省南平
福建省厦门
福建省福州
福建省福州
福建省福州
福建省莆田
山东省潍坊
山东省济南
山东省青岛
山东省潍坊
山东省泰安
山东省青岛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好评药品
功能主治:
生产企业: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价格:
功能主治:本品抗癌、消炎、平喘。用于食道癌、胃癌、...
生产企业:长春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
参考价格:
功能主治:本品抗癌、消炎、平喘。用于食道癌、胃癌、...
生产企业: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
参考价格:
饮食清淡富于营养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注意膳食平衡。
就诊科室:
需做检查:
&&&&&&&&&&
常用药品:
并发疾病:
传染方式:
多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发病部位:&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造血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造血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摘 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醇主要分布于中性成熟柱细胞(包括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胞浆内,在特定的pH环境下与某一底物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酶活性之处。根据其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含量的不
【题 名】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造血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 者】陈凤 赵晓兰 石玉涛
【机 构】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血液科实验室 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
【刊 名】《中外医疗》2009年 第21期 13-13页 共2页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阳性率 阳性指数诊断 錾别诊断 预后
【文 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醇主要分布于中性成熟柱细胞(包括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胞浆内,在特定的pH环境下与某一底物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酶活性之处。根据其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含量的不同,计算其积分值。通过其阳性卒及阳性指数可诊断,鉴别诊断造血系统的疾病,而且可以作为疾病治疗状况的监测及疾病预后.疗效判断的指标。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阳性指数诊断,錾别诊断,预后
上一篇:暂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性粒细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