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强直脊椎炎性脊椎炎志愿者

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获慈善赠药
  近日,由北京仁泽公益基金会发起、辉瑞中国支持的"恩助行动――北京仁泽公益基金会恩利公益捐助项目"正式启动。北京仁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娟女士宣布,辉瑞中国为此项目捐助价值人民币5,500万元的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制剂依那西普注射液(恩利)。全国低保/低收入的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可向40个城市的200家医院申请用药。
  北京市民政局基金会处副处长魏朝阳,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主任张奉春教授、辉瑞中国总经理吴晓滨博士、辉瑞中国基础医疗事业部总经理康志清女士等出席了此次启动会。
  风湿疾病致残率高,患者经济负担重
  "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致残率高达50%以上!",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主任张奉春教授告诉记者,"这两种疾病在中国总共约有1千万名患者,意味着大约有500万名患者出现了各种关节的功能障碍。"风湿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各种慢性疼痛和关节僵硬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能力,导致他们各种日常活动的困难,即使最简单的动作如洗脸刷牙、提笔写字都难以完成;病情严重的患者除了丧失工作能力、生活无法自理外,甚至会瘫痪在床。这也是为什么此类疾病也被称为"活着的癌症"的缘故。
  上世纪90年代末上市的恩利(依那西普)是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治疗领域首个生物制剂。恩利直接作用于类风湿炎症进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抑制炎症的活化和持续,从而快速减轻患者症状、体征,阻止关节及骨破坏的发生。张奉春教授告诉记者,生物制剂的优势在于起效迅速,疗效持久,并且在对传统抗风湿药无效的患者中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阻止影像学进展和残疾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目前生物制剂在中国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张奉春教授说,"早期应用生物制剂治疗可以给风湿患者带来很多益处,这一观点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和推荐,美国新诊断患者的使用率高达近30%"。而中国目前生物制剂的使用率只有0.1%。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价格相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偏高,而且目前还没有被医保覆盖。张奉春教授说,"很多患者病情反复,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生物制剂的疗效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希望,但是很多患者由于收入较低只能望而却步。"如何让更多的患者接受最新的生物制剂治疗,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项社会问题。
  赠药捐助使患者获得长期治疗
  "我们发起这项捐助活动是为了帮助低收入的风湿患者也能用上目前先进的生物制剂",北京仁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娟女士说,"此次活动捐助量大,覆盖面广,包括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40个城市。为了保证患者的就诊质量,我们还特地遴选了全国200家医院作为捐助项目的开展医院。保证患者得到药品救助的同时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满足当地低保或低收入标准的患者在这200家医疗机构就诊时,均可以申请用药。"
  "我们对仁泽公益基金会和辉瑞公司发起的此次捐助行动表示赞赏。希望因病致残和因病致贫的患者可以通过这次捐助活动尽快恢复健康,重新开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北京市民政局魏朝阳处长说,"很多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由于疾病丧失工作能力,导致他们收入减少、生活困难。恩助项目的启动,显示了社会各界包括公益组织、制药企业、医务人员和全社会的爱心和帮助。"
  "辉瑞长期以来一直关注风湿患者。我们不仅提供创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还希望能调动各种资源来帮助中国的风湿患者。"辉瑞中国总经理吴晓滨博士说,"辉瑞一直倡导履行企业社会公民义务并身体力行,通过各种社会公益项目认真承担着我们的社会责任。此次捐助是我们践行在华使命――&携手共创健康中国&又一次积极的行动。"
  恩助行动――北京仁泽公益基金会公益捐助项目的具体介绍、实施情况、在线申请都可以登陆 www.renzefoundation.org/enzhu 进行查询,或电话咨询。
(责任编辑:邵沛)
&&&&&&</div
健康特别关注
医生要求先做CT,患者腹痛难忍跳楼…[]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您的位置: &>&
市民患强直性脊椎炎蜷缩17年 两岸齐救助终于站起来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 蓝碧霞 李晓平)因为罹患强直性脊椎炎,家住翔安内厝镇霞美村的杨晓东,蜷缩家中17年。今年5月底,在厦门市慈善总会与台湾慈济志工跨海接力下,他得以前往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手术以及复健。昨日,好消息传来:杨晓东手术成功,已经可以“抬头挺胸”走路,并将在月底回家。
  31岁的杨晓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病人,接触过他的人都这么说。他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走路不便,因为受同学取笑,从此封闭心灵。13岁时,他就辍学蜗居家中,不再与外人接近。他经常埋头抱膝蜷在床上,导致身体严重畸形成为“u”形,无法站立行走。
  曾经,杨晓东拒绝任何帮助,也不愿意走出家门。他的困难,引起了市慈善总会和台湾慈济基金会厦门义工的关注。两岸两家慈善机构决定联手对他展开救助。厦门爱心市民,也发起了为杨晓东募捐的活动。花莲慈济医院有过类似病例的成功经验,在对晓东的病情进行评估后,同意他赴台接受救治。5月23日,杨晓东戴着墨镜坐在轮椅上,带着人们的祝福,飞往台湾接受治疗。
  “很高兴告诉大家,晓东可以站起来走路了,他即将展开不一样的人生。”台湾慈济基金会志工陈州明说,杨晓东不只身体状况得到改善,精神面貌也有很大的改观。
  经过5个月的治疗,在花莲慈济医院骨科医疗团队以及复健团队的努力下,杨晓东经过包含两侧髋关节置换手术与腰椎切骨矫正手术等5次手术与复健后,不但能自行站立行走,更一改过去十多年来回避人群的习惯,经常走出病房趴趴走。
  市慈善总会昨日派员前往台湾,准备将杨晓东接回家。据悉,杨晓东是两岸慈善机构联合救助的第一人。市慈善总会会长蔡景祥说:“这样圆满的结果,体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再一次展现了两岸民间交流的强大力量。”
  历经五次手术,他站起来了
5月23日上午,台湾慈济基金会义工护送杨晓东、朱金钗母子出发的情景。
  (资料图/本报记者 姚凡 摄)
  本报记者 李晓平 蓝碧霞
  台湾慈济基金会义工陈州明开心地告诉记者,经过5次手术,杨晓东终于可以自己站起来走路了。治疗的效果,远远好过他们的预期。不过,对晓东来说,未来还有一段艰苦的康复期,需要坚强的毅力。在杨晓东回厦门后,他的康复治疗仍将继续,而两岸慈善机构的义工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和帮助他。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
  走出家门:
  看到外面的天空,他笑了
  杨晓东第一次进厦门岛内是7岁,还是爸爸在世时带他去的;再次进岛是在今年初,他已31岁,也是他封闭17年后第一次走出家门――两岸慈善人士带他到岛内的医院检查身体,评估病情。
  此前,义工到他家第三次,他不说话、不抬头,直到第四次,才得到他点头或摇头的反应。因为他怕见人,义工给他的房间装上窗帘,换了崭新的棉被。 “下一次我们带你去医院检查好不好?”有一次,陈州明试探性地问他,不料晓东竟点头同意了。第二天一早,陈州明带着义工来到晓东家,晓东已经让妈妈朱金钗为他洗了澡,穿得干净整齐。知道晓东不愿见人,义工们一给他戴上鸭舌帽和墨镜。“一路上晓东一直在偷看,看到厦门的天空,他笑了。”陈州明说。
  在两岸慈善机构人士细致的帮助下,晓东偶尔会从屋里面,坐着轮椅在院子里遛遛。只是,他还不愿意与人交流。5月11日,母亲节前夕,义工们专程到翔安接杨晓东和妈妈到岛内参加活动。这一天,杨晓东在外人面前第一次开了口。他对妈妈说:“谢谢您!”很多义工当场流泪。
  走进台湾:
  他得到很多关爱,先后进行5次手术
  由于强直性脊椎炎,晓东的身体弯曲超过200度,头脚接近重合,连拍片都很难,两次送到台湾的X光片,因为都出现重影而无法准确估计病情。两岸慈善人士并没有因此放弃。“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他去台湾。”陈州明说,就算无法治疗,让他出去走走也是好的。
  晓东和母亲,都是坐着轮椅到台湾的。他的妈妈朱金钗因为膝关节受伤,术后没有得到好的照料,行走不便。据了解,她到台湾后,膝关节的问题也一并得到了解决。
  得到两岸慈善机构联手救助到台湾接受手术治疗的,杨晓东是第一个。在机场,有人给他送来鲜花、水果;从台北坐火车抵达花莲,很多人在站台上朝他挥手。陈州明告诉记者,他陪同很多人去花莲慈济,还没有那么隆重的迎接。花莲慈济医院的院长、医生、护工都早早在门口等候。
  在台期间,晓东前后经历了5次手术,每次手术他都很害怕。手术后身体拉开了40厘米左右,看到自己的膝盖远离额头,晓东偷偷地乐。
  术后康复:
  站起来“趴趴走”,还记录康复心得
  术后的康复是痛苦的,把身体拉直的过程非常疼痛,晓东常有抗拒。他曾想过要放弃,可是台湾的义工一路鼓励他,让他坚持下来。
  疼痛时,妈妈成了他的出气筒,不少护工、义工都被他吼过。不过,大家都很忍耐包容。为了安抚他的情绪,医院还几次为他换了护工。义工常常带着他一起去鼓励其他病患,帮助他进行心理建设。慢慢地,他愿意沟通,也会唱歌鼓励其他人。有一位到台湾旅游的大陆同胞前来探看,临走时还包了2000元新台币送他。晓东将这笔善款捐给了台湾慈济基金会。
  如今,杨晓东在医院内每天做得最多的,就是用助步器爬楼梯锻炼,到处“趴趴走”。在义工的鼓励下,晓东还将自己的康复心得记录下来。他还说等他好了之后,也要帮助别人。
本文系转载,不代表厦门网的观点。厦门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
[责任编辑:李奕佳,赖旭华
详情请关注:风湿病防治与强直性脊柱炎救助项目启动_新浪公益_新浪网
风湿病防治与强直性脊柱炎救助项目启动
  4月21日下午,2016“风湿病防治与强直性脊柱炎救助示范项目”媒体通报会在京召开。
  “风湿病防治与强直性脊柱炎救助示范项目”是由国家民政部批准、财政部统一拨款、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组织管理、骨科在线承办的为救助贫困家庭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设立的公益项目。该项目自2012年批准设立以来,已连续四年获得国家拨款共计445万,自筹配套资金675万,在北京、广州、西安等30个省市开了救助活动,其参与救助的医院的风湿科及骨科医生们成为该项目的志愿者,有来自广西、新疆、内蒙等西部贫困地区的599名患者受益。特别是年该项救助活动对因风湿或强直性脊柱炎导致关节强直的需手术的贫困患者,在我会设立的包括西安市红会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等13所骨病防治基地医院进行了手术救助。被救助患者术后病情得到了缓解、生存质量获得改善、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四年来,该项目的开展得到了民政部和卫生计生委相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受到救助患者广泛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6年该项目获得国家财政拨款100万元,同时捷迈(上海)医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威高亚华人工关节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累计为“风湿病防治与强直性脊柱炎救助项目”提供了价值100万元左右的手术内置物。此项目在全国20所三级甲等医院开展,旨在造福广大贫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常映明、副秘书长卞家贵,骨科在线编辑部主任丁晓榕,郑州市骨科医院副院长王爱国,西安市红会医院许鹏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袁宏教授等嘉宾到会并发言。会议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病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艳梅主持。
  会上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常映明对“风湿病防治与强直性脊柱炎救助示范项目”进行了介绍,该项目的承办单位骨科在线编辑部主任丁晓榕介绍了贫困患者参与强直性脊柱炎救助的方式。作为20所项目实施医院的代表,郑州市骨科医院副院长王爱国表示:我们会积极配合基金会圆满完成国家民政部赋予本院的任务---积极的去招募贫困强直患者,尽快安排患者手术,为贫困的患者提供救助的机会,尽力恢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社会的负担。中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秘书长卞家贵宣读了在郑州市骨科医院等20所医院开展《2016风湿病防治与强直性脊柱炎救助示范项目》的决定。
  随后常映明副理事长向参加该项目的医院颁发了荣誉证书。西安市红会医院许鹏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袁宏教授分别和大家分享了医院开自展该项目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受到大家的好评。
  该项目的救助对象为全国范围贫困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过医院审核后符合条件的贫困患者根据病情可以节省大部分的治疗费用。贫困患者本人或法定监护人均可作为申请人,按照救助要求携带所在单位人事部、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贫困证明或者低收入证明,在日之前向以下20所医院申请救助,医院将根据病情及救助标准给与复核,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计划救助约80例贫困患者。申请人可以项目组联系也可以和以下20所医院联系 。
2016年参与“风湿病防治与强直性脊柱炎救助”示范项目医院20所
  该项目已经在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官网首页“信息公开”栏目发布,官网链接:http://www.&
新浪公益发表的文章
不支持Flash去年确诊的强直,然后开始跑步_强直性脊柱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0,178贴子:
去年确诊的强直,然后开始跑步收藏
第一次的半马已经结束了24小时了。兴奋劲还没下眉头,巨大的空虚感已经却上心头。自古以来,文艺青年们最大的犯愁感就是来自寻不到写文章的由头。但凡有个由头,不论何事都是先有兴奋的吧。君不见晴雯死掉了,贾宝玉先是赶紧写一篇祭文,先被自己的文章感动的不行,然后才有失去晴雯而难过的心情。又有,自古以来,文艺青年们的作品与内心都是分裂的,君不见归有光先生的“庭有枇杷树”感人至深流传千古,但是也不妨碍他一个劲的纳妾嫖娼。所以文艺青年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听之,不必当真。兄弟我跑了一个马拉松——仅仅是半程的,跑完也是惦记着赶紧写一个跑后感——兄弟我跑完马拉松——仅仅是半程的,也是累的不行,但是咱们文章里不能这么写,要写的万水千山只等闲——兄弟我写文章和跑马拉松一样,都是不专心,爱跑题。但是你跑步再专心,也不能去参加奥运会世锦赛了。写文章再专心,也不能一个字5块钱的找到买家了。所以,专心不专心真不重要,享受过程,多好。
下面,从贾宝玉归有光说回到昨天的长跑。写一个马拉松跑后感,我先回忆了以前,太遥远的过去就先不说了,说一下二十多年前吧,二十多年前,我参加过一次十公里越野跑比赛。全程作弊了(这个作弊过程,我以前写过,这次就不说了)。昨天的比赛,完赛之后,我最大的想法就是多么希望可以穿越回20多年前,认真的正经的哪怕是走也走完那次十公里的比赛。
开始跑步已经225天了,到今天为止。人生的际遇不可预料,未来不可知,连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回想起来都不可思议。你们看到的几乎所有的关于跑步的文字,都是先说自己从前连800米都跑不下来,经过一段日子的积累训练,可以轻松跑完10000米了。这样的话听得再多,我还是要再说一次,因为,这也是在我身上发生的事情。200多天之前,我第一次跑完一公里,气喘吁吁的觉得能跑五公里的都是大神。等我能跑4公里的时候,心里想着到年底,能不能一次性的跑完十公里呢?呶,今年还剩三个多月呢,我已经一次性跑完21公里了。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行文至此,笔者忽然觉得有些意兴萧索,仅仅是参加过一个半程马拉松而已,半程啊。真不算是正经参加过马拉松了。调整一下思路,今天这个文章就少写点,不东拉西扯的跑题了,流水账一下昨天的比赛吧。
马拉松在国内已经遍地开花了。大型比赛的参赛名额都一票难求的程度。这项运动这么火热,仔细想想你身边有几个人参加过呢?我是今年五月才有了参加一次马拉松的想法,这几个月,也没有特别的加强训练,稀里糊涂的就来到了九月。开跑之前,八个月的累计跑量不到1000公里,单次最多才跑过15公里,用了一个半小时多点儿。跑马拉松之前,我定下的目标是,完赛就行,跑不下来就走——这个想法遭到了朋友的质疑,因为她认为走了就没意义了,马拉松要跑的,不过,我则不这么认为,我是体验派的,我觉得体验过才是关键的。至于用什么方式体验,就不大重要了。跑之前,我的信心就好像两个月婴儿的笑脸,时有时无——俺妹两月之前生了个孩子,我最近也算是经常看到婴儿的,我看她的孩子,倏忽之间就笑了,忽然之间就哭了,毫无征兆的——我是时而觉得肯定没问题,时而觉得完了完了,肯定跑不下来啊;时而觉得肯定2小时跑完,时而觉得,完了完了,三小时能完就不错了。就这么小小纠结,少少狂妄的,时间来到了9.3。启程登岛,9.4比赛。
我对海岛的印象非常好,清新,安静,疏离,质朴。整个行程是报的旅行团儿,组织的有点混乱,住处的条件很差。中午抵达,遭遇了一场来去无踪只有几分钟的巨大的雨,才去领取了比赛装备,号码牌、比赛服,比赛服质量还挺好的,我虽然自己不会穿这样的东西,但是还准备拿回家送俺爹做个纪念呢,后来这个衣服丢了,我还挺上火的,这是后话。下午在清澈的海水里游了一番,是第一次没带水袖在海里泳动啊。这一趟,感觉自己算是基本会游泳了,至少也是可以不带水袖下海了,这个是格外的收获,感谢花哥和树皮哥。
比赛的前一天晚上,因为住宿的脏与潮加上兴奋——我可是完全没有紧张的——才睡了三个小时。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就走了一公里多,到达比赛起点。很热闹,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后来听说,这比赛才2000人参加,小的可怜啊。听参加过大型赛事的大哥们说,厦门北京动辄几万人呼隆隆在跑,那才叫热闹呢,那才配得上“气氛”这个词儿啊。我也没有比较过,好多事确实不好下定论。
出发之前,一顿合影,看到几个异装跑的选手,打扮的怪模怪样的,但是没有什么新意,没有怪的让我惊叹的装扮。近距离看到这些奇葩,也挺欢乐的。举办地的县长县委书记什么都到了,还讲了一番话。我是没听他们说什么,我估计也没人在乎他们说什么。不管是老鸟还是菜鸟,大家的乐趣是来跑步。
发枪之后,大家叽哩哇啦乱吼乱叫的摩肩擦踵的就出发了,上半年大连马拉松,我听去参与转播的大波哥说,发枪之后,经过半个多小时,后面的选手才经过出发大门。长岛这次,我站在比较靠后的位置,只用了四分钟就到了大门了。这么看,这个比赛的参赛人数确实是少很多。
前三公里,前后左右都是人,莺歌燕舞欢声笑语的。三公里之后,密集的人群慢慢疏散开来,往前看,望不到头,这个让我有点沮丧。然后回头看看后面,也是望不到头的,我又高兴起来了。东张西望的,周边时而看到各种奇葩怪物,倒也平添好多乐趣。五公里刚到,就看到一个饮水站,本以为能是普通纯净水,没想到还是便利店零售四五块钱的那种瓶装水和运动饮料。我本来完全不渴的,但是本着来都来了的原则,我赶紧挤到人堆里喝了两杯水。以前听人说,沿途喝水的时候,不要停下脚步,但是第一个饮水站人多拥挤,完全做不到keep move 。水喝完了,本想着做一个高素质的人,把纸杯扔到垃圾箱里,但是在垃圾箱边上差点被人推倒了,给我气的,直接把杯子扔地上了,后来经过所有的补水站,都是遍地狼藉的。
沿途的补给很丰富很密集,经过村落的时候,还有好多人在沿途喊加油,好多小孩子兴奋的展开手掌,等着与赛道上的跑者击掌。我每次遇见这样的孩子,都认真的跑过去迎合他们。第七公里的时候,迎面看到一个风驰电掣的汉子赤裸上身跑了过来,我还以为这厮是得瑟着瞎跑的呢,忽然就听见身边的欢呼和掌声都加大了分贝,我想了一下,才明白,这个是已经从折返点折返回来的选手了。我赶紧回望他绝尘而去的背影,也拍了拍手,咽了口吐沫然后心里想着,这是一个小学的应用题啊——A选手跑到6公里的时候,B选手已经从11公里折返回到6公里处了,求B选手领先了A选手多少距离?以及A选手心理阴影的面积。
第七公里刚过,路拐了一个90度的弯,看到一座大桥,联接两座岛屿的大桥,很气派。我想起人猿星球里,猩猩凯撒率领部下冲上的那座大桥,是纽约的布鲁克林大桥吗?我怪叫了一声,想象桥上这些跑着的人,都是猩猩猴子……这个想法太不文艺了,对不起桥上看见的孤帆远影,辜负了桥上闻到的呼呼海风……
前十公里,用了68分钟,比平常跑的慢了十来分钟。参赛前几天,我已经想过了,这次的半马,如果可以230完赛,就算我及格,220完赛,就可以打80分,210就100分。十公里用68分钟,还真不知道后半程会怎么样。满分肯定不可能了,但是会不会及格呢?那一刻,海风掠过,初秋依然威猛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我对接下来的十公里,其实,是不知道会怎么样的。
前十公里,新鲜热闹的感觉,加上体能充沛,所以跑的很欢乐很悠闲,动辄拿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还。10公里之后,手机收了起来,算是比较认真的跑了。不过,每经过一个补给站,我都停下脚步,认真的吃吃喝喝,认真的对志愿者说谢谢。10-16公里这一段,经过好几个村子,路边好多阳光笑脸的孩子。我在补给站拿了一块吸水海绵,装模作样的往头上淋水,其实吧,我也没觉得多热,淋得满身满头的水,也觉得不舒服啊。就是在我小时候,在电视上看马拉松,那些矫健的黑人,就一边跑一边拿海绵往头上淋水。我觉得这个很酷,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补给站有海绵的时候,我赶紧兴冲冲的拿了两块,模仿印象里黑人那样高腰长腿翘着屁股矫健的跑着,扭着腰跑,我跑了几步忽然想起来,他妈的,不对,这个不是跑步,这是竞走啊。看到一个大胖孩子,五六岁,在路边努力的拍手,脸都红了,于是我把这个海绵送给这个孩子了,那孩子还挺高兴的呢。祝福他,他的人生里会多一段美好回忆。
不知不觉到了16公里,以前从没企及的距离,想象中可能会出现的体力不支并没有出现,只是右膝开始隐隐作痛,就是从前每次大量训练之后,都会有的那种疼痛,所以我也没有慌乱,只是赶紧把左膝的髌骨带挪到右膝上,也并没有掉速的接着跑。基本上,水平比我高的早都在我前面了,在我后面的也都是不如我的渣渣,所以16公里之后,好像没有人超我了,都是我在不停的超人了。
17公里的时候,前面看到一个姑娘穿的紧绷又清爽,身材还好,我跟在后面跑了一会,都不舍得超她了。但是她越跑越慢,这时候路边恰到好处的出现了一个西瓜补给站,我赶紧凑过去,吃了一块西瓜,这真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西瓜啊,吃了一块又一块,连吃了三块。那个志愿者切瓜都不赶趟了,我才略有腼腆恋恋不舍的又去追那个紧绷的姑娘。后来我看这个姑娘的速度,要是我再不超她,估计自己就不及格了。超了之后,我还回头看了一下,噫,脸不行啊,还有这么多闲心,看来我是真没累着。
18公里的时候,一辆救护车慢吞吞的越过了我,停在路边,车身蹦下两个护士,急三火四的拎着药箱往前跑。我看到一个小伙子像是登陆了的金鱼一样躺在地上,弓着身子喘气不止,有几个志愿者围过去撑开伞替他遮阳。我没减速,我看了看他,祝他好运。哥们,没有完成的马拉松,也是马拉松。
19公里多的时候,一条路被分成两条。一堆志愿者在大声呼喊着,半马的靠左,全马的靠右……我跑到左边,看到一块大牌子,写着“只报了半马,你后悔了吧?”这个牌子很好玩,我看了之后,顿了一下,全马啊,现在真不敢,但是假如报名了,也可以完赛的。
20公里跑完,又回到市中心大马路上,没有树荫了,远远看见起跑线的大门,忽然很热,我就摘下套袖,心里想着快冲线的时候再带上。又跑了没一会,路被广告牌拦窄了,忽然看见好多人围上来跟我击掌喊加油。我有点茫然,又跑了几步,发现被广告牌夹成的路引导到了道牙子上面,一群人坐在桌子后面忙碌着,我正自纳罕,就有人冲上来,在我的号码牌上用粗笔打了一个大挑儿,又递给我一个塑料袋。我懵了,大声问,这是干什么的啊?那小子一脸不解的说,什么干什么,你跑完了啊,这是完赛物品。啊?我跑完了?这就跑完了?这么简单的就跑完了?这,就完了?完全不是想象里的样子啊?早知道我冲刺几十米啊,我带上套袖摆摆造型啊,就这么完了啊!我应该累瘫在爱人的怀里啊,哈哈哈,完全没出现这样的情况啊。美好的故事怎么就弄了这么一个懵懂的结局哩?
看了看塑料袋里的完赛物品,两根香蕉,一瓶冰露纯净水,一块奖牌,奖牌设计和做工都很好啊。我还是有点茫然,就这么完了吗?摘下套袖,我忽然有点激动,或者说,我忽然觉得,我好像应该激动一下耶,这么一想,我果然就激动了起来,我躲到路边灌木丛边,用套袖挡住了脸,嗯,我哭了一下下,就这么完了啊,这么简单,哭都不好意思大张旗鼓啊。
回头看这225天,跑过的路,流过的汗,买过的装备,那个体重82公斤的胖子,那个罹患强直性脊柱炎的肥仔,那个全身九处关节疼痛难耐的胖子。哦,这三个胖子,其实都是一个人啊。那些上不来的气,那些迈不动的步,那些举步维艰,那些不断缩短的配速……感想有好多,不知道从何说起。
跑完之后,膝盖疼了一天,然后是脚疼,关于脚疼,是因为自己没数,带了一双新鞋去跑,其实在第三公里的时候,双脚都寄得麻了。嗯,下次换个鞋,冲击200。可以的。说到鞋子,这个李宁云马竞速真是不如超清12代舒服啊。以及,比赛中,带的帽子,是带止汗硅胶条的帽子,非常实用。又以及,比赛用的衣服,是大连阿尔滨的比赛服,落场版的。这件衣服在很多人看来,都觉得穿着很傻。我希望用这件衣服陪我跑完这个21公里,祝福我的主队。祝福我们队今年冲超成功。
跑半马的人,对待跑全马的人,有两种看法,一是,你跑全马啊,你能跑全马啊?你真牛啊!二是,你跑全马啊,你彪啊!傻逼啊,跑完你不累啊,你跑完不疼啊?所以,我估计没跑过的人看待我这个跑过半马的人,也大约是这两种意见吧。
想说的话很多,感谢的人很多。等我跑完一个货真价实马拉松,再来写感想吧。
p.S.跑完之后,巨大的空虚难以自持,到凌晨都难以入睡。深夜里,我又报名了一个下个月的15公里越野跑,黑暗中,手机的光映照着我的脸,我的脸上,是兴奋的光芒……特别理解那些追着马拉松比赛,到处飞来飞去的人们了。
不说了。近来特别喜欢偶像李宗盛的那句:前方没有终点,奋斗永不停歇。用在这里,写给我的第一个21公里,写给将要迎来的42.195公里。
我居然看完了
牛b,我一星期也就跑个3次共十来公里活动活动筋骨
这么多字,跟强直有关吗?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强直性脊椎炎怎么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