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菱2015年近照荣明杰的儿子

十大首富之一:荣智健:“红顶商人” “红色”背景 - 创业故事汇的日志,人人网,创业故事汇的公共主页
【俞敏洪:三种人能走得远】1.忍常人不能忍。再苦莫说苦,再累不言累,在高压下沉默,在逼迫中奋进;2.做别人不愿做,直面困苦挫败,勇对激流坎坷,做最不起眼的小事,小终成大,弱终是强;3.想别人不曾想,先有想得到后才做得到,机器不转易锈,脑筋多动常新。结论:非常之人,干非常之事!
十大首富之一:荣智健:“红顶商人” “红色”背景
荣智健出生时间:1942 年1 月性别:男籍贯:江苏省无锡市毕业院校:天津大学职务:原中信泰富集团董事会主席从事行业:房地产、金融、贸易公司总部:香港始创时间:1978 年创业资本:100 万港元上市情况:1990 年2 月中信泰富在香港上市草莽生长47/190拥有财富:2002 年荣智健以70 亿元财富名列&胡润百富榜&首位;同时是、2005 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国首富;2009 年以165 亿元财富名列&胡润百富榜&第37 位。人生经历:1966 年,荣智健被&下放&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接受&劳动教育&。曾任吉林、四川、北京等地水电站工程师,并在清华大学从事电力稳定等课题的研究。1978 年,荣智健只身南下香港创业。1982 年,与人在美国创办加州自动设计公司。1987 年,荣智健加入中信在香港的子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后来,荣智健又买壳上市。2009 年4 月8 日,荣智健因中信泰富炒外汇巨亏,被迫卸任中信泰富董事会主席职务。2009 年9 月,荣智健另起炉灶,成立荣氏企业控股有限公司,进军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社会职务: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 年至1997 年曾被委任为港督的商务委员会成员。经典语录:对于个人来说,我没有想靠父亲来做些什么。靠别人的名望来做事,长不了。也许一时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荣氏家族伴随着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磨草莽生长48/190难、变迁与复兴。其间,荣智健成为荣氏家族出色的继承人,续写了荣氏家族连续三代的中国首富传奇。然而,他的人生在年近古稀时发生了巨大转折&&2008 年中信泰富因炒外汇巨亏,2009 年4 月8日,这位67 岁高龄的&红顶商人&被迫辞去了中信泰富集团董事局主席职务。2009 年9 月,黯然谢幕后的荣智健另起炉灶,成立荣氏企业控股有限公司,进军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欲借此创造另一个&中信泰富式&的辉煌。荣智健,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的爷爷荣德生是中国&棉纱大王&,他的父亲荣毅仁是著名的&红色资本家&、&中国首富&,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因此,荣智健被贴上了&红色&的标签。传承祖辈们商业梦想的荣智健曾三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国首富的宝座,演绎了荣家三代中国首富的传奇,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虽然荣智健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而登上财富巅峰的,但他的这种来自世家的背景始终和他形影不离,并让他显得更为神秘。荣智健于1942 年1 月出生在上海,是荣毅仁唯一的儿子,他有草莽生长49/190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小时候荣智健在中西小学读书,只要祖父有空,就亲自教他读古书,反复给他讲解&大学之德在明德&。祖父还常以自己的创业经历来鼓励孙子:小时候家境贫苦,平日为邻家挑送热水,赚来几个铜板以贴补家用,十几岁时就去钱庄当学徒,后来靠办工厂一步步建立起荣家的事业。老人悉心教导荣智健,一个人必须努力奋斗,才能事业有成。荣智健虽是荣家独子,但荣毅仁是一位严父,并没怎么宠爱他。有空的时候,他会跟儿子下围棋或象棋。小孩做错事喜欢撒谎,如果不讲实话就要打屁股。但在荣毅仁面前,只要孩子承认做错了事,就不会打屁股,也不会被关进&黑屋子&里。荣毅仁说,这涉及一个人的根本诚信。一些当年认识荣智健的人回忆,17 岁的他是上海知名的&荣公子& , 喜欢结交朋友, 经常开着红色敞篷
跑车,带朋友兜风,请朋友去国际饭店、红房子吃饭,出手很大方。草莽生长50/190荣智健:&红顶商人& &红色&背景(2)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士兵常常在荣家门口架起机枪敲诈勒索,那时候的国民党兵不要美金就要大洋,一拨拨人来,拿了大洋才走。当时有人要荣智健的祖父荣德生外逃,老人说:&我没有做什么亏心事,用不着逃到外国去,我死也要死在中国。&荣毅仁也说:&中国是我的家,我不愿意离开。&1948 年,荣家为避难,很多人去了香港,荣智健也在香港待了一段时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荣毅仁到香港把全家人都接了回来。1956 年,荣家企业宣布全面公私合营。同年,14 岁的荣智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南洋模范中学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该校的校训是&勤、俭、敬、信&,要求学生勤奋学习,俭朴生活,有敬业精神,讲诚实,信用第一。在南洋模范中学,荣智健接受了三年正规、严格的教育,这对他以后的成长影响很大。1957 年,荣智健的父亲荣毅仁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荣家的地位更是显赫。这一切给&衔玉&而生的荣智健提供了成长为&贵族&的环境:宅院幽静如画;典雅古朴的厅堂内陈设着名贵家具、瓷器、古玩和名家书画;居有佣人,出有专车。大房子是私产,家里有很多草莽生长51/190个佣人和中、西菜厨师。荣智健第一次开
汽车是17 岁那年, 开的是一辆红色皮座的英国产的敞篷Singerhttp://car./type9跑车。那时,连在国外的荣家亲戚都十分羡慕地说,荣毅仁一家在上海的生活不比他们差,甚至还要好一点。大学时代的荣智健显示出他与众不同之处。他的业余爱好是许多中国人闻所未闻的棒球,曾代表上海队和天津队参加过全国比赛,还取得较好的名次。尽管如此,荣智健在其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了荣家上辈人从未经历过的磨炼。1965 年,大学毕业后的荣智健,与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一样,怀着满腔热情到了吉林长白山水电站实习。在那里干了一年后,&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荣智健被下放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接受&劳动教育&。下放的那段日子里,荣智健每天和工人一起劳动,抬路轨、搬大石、背氧气瓶上山下山、高空安装高压电缆,什么粗活重活都干过,但他从不叫苦叫累。草莽生长52/190荣智健回忆说:&六年下放,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学到了顺境中学不到的知识。不仅磨炼了我的毅力,让我读懂了各个阶层的人,也懂得了生活与现实,它教会我不自私、随和、包容。&荣氏家族,可以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个建立起跨世纪商业王朝的家族。荣智健的父亲荣毅仁在担任国家副主席前,曾担任过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一职。荣家低调、优雅、神秘,充满了贵族气质。荣智健很好地继承了这种家族风格。即便三次被推上&中国首富&位置,他依然保持一贯的低调作风,抵住无数或好奇或窥探的目光。可以说,荣智健的未来之路是在他儿时铺就的,但他相信后来的逆境才真正磨炼了自己的意志。荣智健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这样说:&我没有想靠父亲来做些什么。靠别人的名望来做事,长不了。也许一时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然而他也承认,如果不受父亲身世的影响,假如没有新中国的背景,或缺乏他人的援助,他后来在香港就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荣智健:&红顶商人& 只身闯香港(1)荣智健一直坚信自己传承了祖父和父亲的经商天分,他誓言要延草莽生长53/190续荣家百年基业,像祖父和父亲一样干出一番事业来。1978 年6 月,荣智健收到堂兄弟荣智鑫、荣智谦的信,他们邀请他到香港共同办厂。于是,创业心切的荣智健将妻子儿女留在了北京,只身闯香港。来到香港后,他就加盟其堂兄弟荣智鑫、荣智谦于1963 年创办的爱卡电子厂。爱卡电子厂因要扩大生产规模,三兄弟商议,大家合伙入股。荣智鑫、荣智谦在香港经商多年,他们筹足股份没问题,只有荣智健手头没有资金。没有办法,他只好给父亲写了一封求援信。此时的荣毅仁已经从&文化大革命&中挺过来了。在1978 年2月召开的五届全国政协会议上,邓小平复出,被选为全国政协主席,荣毅仁当选副主席。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荣毅仁,虽然在政治上重焕光芒,但荣家在大陆的资产却早已&充公&了,分文不剩。不过,荣毅仁在香港还留有少量的股份,主要是当初在香港开办九龙纱厂、南洋纱厂时都占有一定的股份。据《荣毅仁传》记载:1949 年后,荣毅仁留在大陆,他的钱在工商业改造时都合营给国家了。但是荣毅仁在香港还有一些股份,30草莽生长54/190年没领过股息,30 年以后儿子要创业,荣毅仁让他去算一算,结果算了600 万港币股息市红利。这600 万港币就是荣智健在香港的起家资本。于是,荣智健拿出其中的100 万港元作为爱卡公司的股份,从此荣智健成为爱卡公司三大股东之一。1978 年8 月,荣智鑫、荣智谦、荣智健三兄弟在新界大埔合伙创办的工厂&&爱卡电子(ELCAP)的新厂隆重开业了。最初产品包括电容器、电子手表和玩具等,后来转向以生产集成电路和电脑随机存储器为主。荣智健加盟爱卡电子不久就显露了他过人的商业天赋。当时在美国采购电子原料的成本非常高,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在荣智健的提议下,电子厂投资兴建了一条先进的集成电路生产线,以减少对外国进口电子元件的过度依赖。1980 年,爱卡厂的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产品甚至出口到美国。由于产品质量好、信誉高,1980年在美国拿回的订单比1979 年翻了一番多,发展前景喜人。精明而有远见的荣智健把他所得的利润再一次投入生产经营之中,追加资本,从而占到爱卡总资本的60%。换句话说,爱卡电子厂的主要股权已掌握在荣智健手里。这样,荣智健自然晋升为爱卡的总经理,真正开始了他当家做主的商业生涯。草莽生长55/190荣智健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认为,美国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仍然会是香港所需的计算机元件和数据处理设备的主要供应者,其他电子元件和最终产品则主要从日本进口。而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也会逐渐成为美国的电子产品的供应者。随着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它们逐渐形成了依赖出口的外向经济。如果香港制造商继续依靠从这些国家进口电子元件,那么香港电子产品的出口在20世纪80 年代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荣智健预见到了这一潜在的竞争威胁,为了战胜这一系列的挑战,荣智健带领技术人员在技术创新方面下了不少工夫。荣智健:&红顶商人& 只身闯香港(2)同时,为了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应对未来的挑战,荣智健首先对产品种类作了重大的结构调整,研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缩减了一些无线电收音机和其他一些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不具竞争实力的产品。荣智健是个善于创造机会,不放过机会的人。正如他所料,到20 世纪80 年代以后,香港的电脑普及率逐步上升,尤其是微型电脑。荣智健看到了电脑产品市场的巨大前景,当机立断,对爱卡厂生产的各类电子元器件进行结构调整,提出了以生产电脑配件为主的生产方向,集成电路和电脑随机存储器被列为爱卡的主打产品。当时爱卡生草莽生长56/190产的电脑配件主要还是依赖于美国、日本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从生产集成电路板拓展到电脑记忆系统,包括磁芯和平面等配件,以供各种型号电脑的生产商配套使用。随着香港电脑市场的飞速发展,睿智的荣智健已经看到了香港电子市场发展前景的潜在危机和内在困境。首先,电脑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其次,地价和工资上涨及通货膨胀导致了电子产品成本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下降,并影响企业的发展。荣智健开始筹划另一个新的发展计划。荣智健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机工程系,在来香港之前,曾在四川的一个水电站和机电部电子研究所担任过技术员,比较了解我国电子工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在内地,电子产品市场十分广阔,方兴未艾。在改革开放之前,电子工业发展缓慢,市场上很难买到日用电子产品。在计划经济时期,工厂生产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缺少自主权和生产的选择权,往往不太可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类型的更新。随着内地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与实施以及经济特区的设立,荣智健敏锐地意识到,与内地合作是爱卡发展的新方向。于是,荣智健便把视线转向了与内地经贸往来的巨大市场上。爱卡电子厂开始向内地出口一些电子元件和电子钟表、收音机等日用电子产品。在内地,这些电子产品是广大消费者从未见过的物美草莽生长57/190价廉的商品,再加上内地人口众多,产品销售十分火爆,供不应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电子工业被国家列入优先发展的产业规划,内地的电子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电子厂商纷纷与香港的电子厂商寻求业务合作。国家也积极倡导两地电子业的交流与发展,希望利用香港现有的技术基础以及它在国际上广泛的技术和贸易联系,更有效地引进外贸和先进技术设备,加速我国电子生产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在这种经济形势下,荣智健加强了与内地电子厂家的业务合作。为抢抓机遇、降低生产成本,荣智健与内地的广东、上海、浙江等地的一些电子厂家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还在内地合资办厂,由单纯的出口销售电子产品发展成长期投资、共同开发的新型企业。因为爱卡产品品质优良、物美价廉,受到了国际和国内消费者与厂商的欢迎,国外不少同行都看好爱卡,他们为了拥有对爱卡的控制权而争相高价收购。1982 年,经过双方多次协商,美国的Fitelec公司最终以1200 万美元的高价收购了爱卡电子工厂。后来,这家爱卡电子厂成为一家颇有名气的美台合资企业。荣智健占有爱卡60%的股份,因此,在这次出售过程中,他个人得到720 万美元,按照当时美元与港元的汇率折算,荣智健净赚5600 多万港元。这一收益是他当年100 万港元投资的56 倍之多。荣智健在商海初试身手,就大获全胜,淘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草莽生长58/190荣智健:&红顶商人& 商海传奇(1)素有&红顶商人&之称的荣智健是一代商界奇才,其财富人生充满了传奇。1982 年,荣智健将爱卡电子厂出售之后,回到了北京。可是没过多久,荣智健就再次离开妻儿和父母,前往美国。荣智健第二次创业为什么选择美国呢?因为他在香港做爱卡的时候就认为全球未来的市场在美国,那里聚集着全球最优秀的IT 专家,而他断定一个属于电脑的大时代即将来临。&人脉就是钱脉&。在一个现代商业网络社会中,做生意有时靠的不是自己,而是亲友和人脉。做生意如果有广泛人脉关系就能顺风顺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荣智健到美国二次创业,荣氏家族的人脉关系又帮了他的大忙。他找到了当时在王安公司任副总裁的唐芙生。唐芙生是荣智健五姑父的女儿,她不仅是一名IT 专家,在业界的人脉也非常广泛。经唐芙生牵线搭桥,荣智健认识了当时在美国IT 业界享有盛名的林铭和米歇尔&弗尤尔博士,这两位在微软担任工程师的电脑专家草莽生长59/190很快成了荣智健的朋友。在一次闲聊中,荣智健听他们说起CAD 技术。CAD 是英文ComputerAidedDesign 的缩写,是一种依托电脑的多维绘图技术。两位博士告诉荣智健这是一种全新技术,发展前景很好。在他们的一番解释后,荣智健断定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多年前创办爱卡一样,荣智健提出由他和林铭、米歇尔&弗尤尔博士三人共同组建一个CAD 技术公司。两位博士听了荣智健的建议后当即欣然同意。1982 年8 月,由荣智健和林铭、米歇尔&弗尤尔在美国加州的圣荷西合资创办的加州自动设计公司宣告成立(公司简称CADI)。CADI 公司最初投资为200 万美元,荣智健个人投资120 万美元,获得了60%的股份,林铭、米歇尔&弗尤尔各占20%的股份。美国CADI 公司创办后不久,就推出了一系列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用户青睐,前景一片光明。1983 年9 月,荣智健抱着对香港电脑市场勃勃兴起的期待,重新回到了香港&&他要在这个发家之地找到新产品的销售渠道。荣智健重返香港的1983 年正是香港电脑的启蒙之年,各种用途的电脑流入香港,五花八门的电脑推介会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荣智健凭借自己在当地的良好社会关系,CADI 公司出品的CAD 技草莽生长60/190术产品均成为当年度香港最重要的三次推介会重点推介产品,因而一炮走红。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美国和亚洲国家很少有做电脑辅助软件和辅助设备的机构,多以大型计算机为主,而荣智健的美国加州自动设计公司的系列产品的市场切入点正是很少有生产厂商关注的边缘产品。很快,加州自动设计公司的CAD 技术产品抢占了先机,赢利能力大幅提高,各种产品的销售形势越来越好。和当初的香港爱卡一样,加州自动设计公司很快引起了其他IT生产厂商的高度关注。此时,又一个关键人物出现在荣智健的面前。这次提出要参股加州自动设计公司的是一个叫蒙特的美国人,他是当时美国加菲克斯公司的总裁,该公司是一家较有实力的电脑硬件设计公司。经过几次与荣智健接触后,蒙特提出了帮助加州自动设计公司扩大规模的设想,而扩大的股份由蒙特的公司来接手。荣智健愉快地接受了蒙特的条件。于是,加菲克斯公司收购了加州自动设计公司28%的股份。由此,加州自动设计公司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还获得了一位在美国IT 界具备一定影响力的重量级人物的青睐。荣智健与加菲克斯公司合作半年后,提出了把加州自动设计公司草莽生长61/190和加菲克斯公司这两家公司合并上市的构想。荣智健告诉蒙特,把两家公司合并后,双方可以考虑上市,而一旦上市,双方公司的股价就可以上升几十倍。1984 年,荣智健成功地将加州自动设计公司和加菲克斯公司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在美国成功上市,并且成为当时美国第一家上市的电脑辅助设计设备供应商。股票一上市,认购疯狂,没过多久,和荣智健当初的判断一样,股价果然翻了40 多倍。荣智健:&红顶商人& 商海传奇(2)&在美国的两年时间里,我感觉到了这里软件和其他高科技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而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公司,并不适合长期经营。&荣智健说。1984 年12 月,荣智健不失时机地出售了自己持有的加州自动设计公司的全部股份。作为原始股的1 美元每股的价值在出售日已经升值到40 美元每股,也就是说,当初荣智健投入的120 万美元,经过2 年的时间,已经变成了4800 万美元。一个2 年增值40 倍的奇迹再度上演。对于这次出售,荣智健还是显得淡定自若。荣智健是一位眼光敏锐的企业家。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略大赚草莽生长62/190了两笔:第一笔是出售爱卡得到的5600 多万港元;第二笔是出售加州公司时获得的4800 万美元。在短短7 年时间里,他奇迹般地将100 万港元变成了4.3 亿港元,顺利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这一时期,荣智健的商业活动更多体现的是个人奋斗与家族荫护的色彩。在出售了加州自动设计公司的股票后,荣智健又迎来了人生中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87 年,荣智健顺利地加入了中信集团香港公司,并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中信集团公司是由荣毅仁创建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而中信香港公司则是窗口里的窗口。公司独特的政治背景给荣智健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那一年,荣智健45 岁。1987 年1 月1 日,荣智健走马上任。在出任中信集团香港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之前,荣智健提出的条件颇值得玩味,那就是&用人制度自主&和&相当的权力&,中信集团董事局同意了他提出的这两个条件(这叫&一企两制&)。从走马上任这一刻开始,荣智健就打算把中信香港打造成自己的独立王国。荣智健掌管中信香港公司后做的第一单生意就是以23 亿港元收购香港国泰航空公司12.5%的股份。国泰航空公司是老牌的英资公司,也是国际性航空公司。收购之前,为了说服董事会成员,荣智健花6 个月时间做调研,北京总部在听了他的汇报之后,不到5 天就批准了收购报告,国家有关部门还特批给公司8 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作草莽生长63/190为运作资金。此事震动之大、行事之隐秘,据1987 年《南华早报》报道,连当时的中国民航总局领导都是事后才知道此事的。1989 年12 月28 日,荣智健以3 亿多港元的代价收购当时曹光彪家族持有的泰富发展49%的股权,并通过注入港龙航空等资产,进一步扩大其在泰富集团的股权至85%左右。1990 年2 月,荣智健借用&泰富发展&这个&壳&,使中信香港成功上市。1991 年,&泰富发展&正式更名为&中信泰富&,荣智健任董事长。中信泰富遂成为中信在香港的资本运作平台。1991 年下半年,中信泰富增发3 亿新股给中信香港,用于收购中信香港持有的国泰航空股份。同时,又增发3 亿多新股给李嘉诚等香港富豪。红筹注资加李嘉诚效应,很快便使中信泰富的股票价格从每股5 元多飙升到9 元港币。1996 年,荣智健向当时的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提出分家请求,要求中信泰富的管理层获得股权。最后,荣智健的目的达到了,以他为首的管理层获得了25%的股权,荣智健成为中信泰富第二大股东。后来,王军曾对媒体坦陈,这次股份的出让,是他的&独断专行&。据《荣智健传》记载:20 世纪90 年代中前期,中国经济形成新一轮开放潮,而香港则处于&回归&前夕。香港富豪到中国内地投资,需要有人牵线搭桥。当年的荣智健作为一个身份特殊的人物,自然会成为香港富豪和高官们通往内地的重要&桥梁&。当时香港最富有的草莽生长64/190商人,包括李嘉诚、郑裕彤、郭鹤年等乐意成为他的合作伙伴,投资银行界叱咤风云的梁伯韬更成为其顾问。借助&红筹&概念,荣智健在香港资本市场长袖善舞。通过一次次&蛇吞象&的并购,中信富泰在荣智健的手中不断发展壮大,从房地产、贸易到隧道,再到民航、发电&&各种实业,包罗万象,中信富泰的股价也是扶摇直上,至1997年最高时接近50 港元每股。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中信泰富拥有多家&蓝筹股&公司的股权,但其本身没有主营业务,而且投资经历尚浅,不适合作长线投资对象。外国人的不信任并没有妨碍中信泰富的发展。香港、北京,进可攻退可守,中信泰富愈长愈大,港人称为&紫筹股&,即在蓝筹股的外面,还蒙有一层&红色&。1997 年,是中信泰富股权变更后的第二个年头,这一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荣智健的应对措施与以往一样:&北上北京&。中信集团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给了他10 多亿港元资金。直到2008 年这次危机爆发之前,荣智健一直这样&稳健&地经营着他的中信泰富。荣智健:&红顶商人& 大手笔并购真正让荣智健登上财富巅峰的,是1991 年荣智健担任中信泰富董事长之后。在&一企两制&的特殊管理体制下,荣智健将&红&与草莽生长65/190&黑&发挥到了极致。他在政治中心北京和金融中心香港之间频繁往返,财富也在飞速膨胀。在一家国有企业任职,凭借个人持有的股份而三度坐上&中国首富&的宝座,荣智健是全中国唯一的一例。进入21 世纪,荣智健开始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富投到企业收购上,并将投资重心转向内地,投资了大量基础建设,包括上海的隧道、桥梁建设,还有发电站、航空以及电信、房地产、钢铁等,和许多到内地淘金的香港公司没什么大的区别。2003 年,荣智健在无锡投资53.6 亿元,建设一个水电站以及一项环境整治工程。同时,他将其中信旗下的泰富兴澄钢铁分拆上市。另外,他还出售其在上海所有基础建设的股份,变现65 亿元。2005 年,荣智健以14.2 亿港元收购石家庄的特钢,先后又控股湖北大冶特钢、湖北新冶钢、江苏兴澄钢铁、河北石家庄钢铁等。这些举措让中信泰富成为特钢冶炼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05 年11 月22 日,荣智健以出价12.82 亿元击败吕慧母女,最终博得国内最大的
汽车合金钢生产企业&&河北石家庄钢铁集团80%的股权,两大富豪间长达5 个月的豪门争夺战就此收官。草莽生长66/1902005 年年底到2006 年年初,中信泰富地产曾携20 亿元杀入上海郊区朱家角打造&度假商业地产&概念,受到追捧。2006 年11 月13 日,荣智健收购全球第三大矿业公司、南非英美资源集团的股东奥本海默家族1/3 的股权,交易金额达62.6 亿港元。根据协议,荣智健私人拥有的公司将取得英美资源集团1.13%股权,奥本海默家族所持股权将减至2%左右。英美资源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每年大约是12 亿美元, 主要为铂金、钻石、
html铁矿石和有色金属。投行人士指出,荣智健入股英美资源集团也可以使其旗下特钢企业下游产品与上游进货渠道挂钩,令中信泰富在内地市场中更好地扩张。2007 年3 月,荣智健到上海四川北路开发地铁上盖物业项目,预计整个项目的总投资将超过10 亿元人民币。该物业项目的建筑面积为6 万平方米,地块的购入成本约5 亿元。后来有人分析这次著名的收购战,认为荣智健之所以成功主要有如下三点:第一,战略意图明显。荣智健选择香港作为发展基地,是草莽生长67/190十分具有战略眼光的,并在多个产业进行渗透发展,不断扩大自身的实力。第二,抓住收购的最佳时机。收购恒昌之时,正是备贻收购恒昌失败之时,所以一旦选准收购对象之后,收购的时机掌握成为关键。第三,强强联合,增强收购实力。荣智健在收购时经常会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如在收购恒昌时,就有林秀峰兄弟的竞争。在这个时候,荣智健均倚靠香港几位大富豪的帮助,与他们的联合极大地增强了其竞购能力。这无疑又是以小搏大的典型例子。荣智健,这个中国最后的&红顶商人&,这个被认为目前中国最强势的富豪,这个68 岁的老人,有太多故事值得记述了。作为荣氏家族第三代的代表人物,荣智健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续写了这个家族连续三代的中国首富传奇,让荣氏家业绵延至今。荣智健:&红顶商人& 炒汇巨亏内幕2009 年春节,对于曾经的&中国首富&、&红顶商人&荣智健而言,注定是一道坎儿。在香港,荣智健掌管的中信泰富集团被股民戏称为&紫筹股&。之所以有这个奇怪的称谓,是因为中信泰富连年业绩优良,被视为&蓝草莽生长68/190筹股&,而同时由于荣智健背靠中信集团,又被看做红筹公司,红色配上蓝色,自然就是紫色。但恰恰是这个被认为最安全的公司,在2008 年年底爆出了惊天亏损的新闻,荣智健连夜飞往北京求援。这个习惯了胜利的荣家后代,这一次,栽倒在澳元的累计期权交易之上。据《时代周报》2008 年10 月20 日披露,中信泰富突然发出盈利警告,指出为减低澳洲西澳大利亚州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集团与汇丰及法国巴黎银行,签订多份&累计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但后因澳元大跌而亏损逾150 亿港元,预计全年业绩将连续亏损。翌日,中信泰富在香港股价暴跌55.1%,收市报6.52 港元,跌至18年前的水平,创下1990 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值亦缩至144 亿港元。主席荣智健对外表态称,外汇公司外汇合约产生的巨额亏损他&事前毫不知情&,是财务部门绕过他所作的决定。但外界对这种解释并不认同,而后荣智健在财务部门任职的女儿荣明方被免职。随后,&澳元门&事件不断发酵,荣智健的麻烦接踵而至。2009 年10 月21 日,香港有立法会议员向传媒透露,中信泰富早于2008 年9 月7 日已获悉公司因杠杆外汇买卖合约导致巨额亏损,但董事局一直未向公众披露,直到一个半月后,公司市值损失过草莽生长69/190半时才作公布。当中信泰富股价持续暴跌、荣智健赴京求援时,母公司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注资15 亿美元,将中信泰富挽救于既倒。最终中信泰富以亏损91.55 亿港元的代价结束了这场诡异的投机。然而,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并未就此平息。2009 年1 月2 日,香港证监局确认对中信泰富展开正式调查,共涉及公司17 名董事高管。更有消息传出,事件涉嫌虚假陈述、串谋欺诈。中信泰富巨额亏损的消息可能早于公告提前透露,而事先获取信息的内幕人士提前沽空,获取暴利。目前,外人还不能准确描述中信泰富买入外汇金融衍生产品的详细经过。但有香港学者说,为了对冲投资这一涉及16 亿澳元矿业项目的外汇风险,中信泰富购买澳元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做了一笔外汇衍生品的投资。在这次投资上,中信泰富实际上最终持有90 亿澳元,炒汇金额比实际矿业投资额高出4 倍多。公司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与欧元兑美元、澳元兑美元汇率挂钩,实际上是做空美元、做多澳元。由于澳元大幅跳水,持续贬值,跌破锁定汇价而严重亏损。中信泰富犯下投资领域的低级错误,衍生产品条款很不平等,其中包括澳元和欧元两个货币,最终是以币值较低的一个币种结算,这使得风险无法得到控制。如果澳元汇率不能升到公司与银行事先约定草莽生长70/190的水平,中信泰富就必须定期购入大笔澳元,直到澳元汇率上升到某个水平为止。2008 年9 月,中信泰富似乎察觉到合约的风险所在,于是中止部分合约,实时损失8 亿港元。而按照当时澳元兑美元的汇率计算,中信泰富手上尚未中止的合约,账面损失高达近155 亿港元。中信泰富玩的外汇Accumulator , 这种行内人又戏称为&Ikillyoulater&(我迟些杀你)的东西,用香港人的话说,是&赢粒糖输间厂&,一夜蚀了100 多亿港币,创下香港红筹公司有史以来之最。一场金融海啸,加上一场豪赌,令荣智健雪上加霜,损失惨重。2009 年4 月8 日,在中信泰富炒外汇巨亏丑闻曝光之后的5 个月,中信泰富正式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主席荣智健、总经理范鸿龄辞职,即日生效,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任主席和总经理一职。67 岁的荣智健在辞职函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或许,这是荣智健有生以来最痛苦的一次签名。2009 年4 月8 日下午18 时20 分,荣智健的座驾驶出他奋斗了20 多年的香港中信大厦,在闪烁不停的闪光灯下,这位67 岁的老人一如既往地平和。直到车子开了很远,他才回头看了一下。因为他的爱女荣明方、长子荣明杰还在这栋大厦里工作,但荣家能否将中信泰富这艘航母控制得如臂使指,恐怕谁也难以预测。荣智健曾拥有&衔玉&而生、叱咤政商两界、且富且贵的人生,草莽生长71/190而如今黯然挥别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中信泰富,有无奈,更不舍。荣智健作为中国企业家群体中最特殊的一位,其所代表的荣氏家族的命运,成为大众最关注的问题,它甚至要远远高于中信泰富公司的命运。荣智健在人生暮年黯然谢幕,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人生的一个悲剧。荣智健:&红顶商人& 黯然出局对于荣智健的离任,我们恐怕很难用&成功&或者&失败&这样的词语为他作注解。在风云变幻的商界来说,富豪的人生浮沉本不算什么。但是,荣智健的黯然谢幕引发了人们对荣氏家族的关注:那么显赫的背景,一个风云一时的红色贵族,他怎么可能?荣氏家族会就此衰落吗?&富不过三代&的魔咒难道真的如此灵验吗?在荣氏家族辉煌百年的历史上,1949 年新中国成立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荣家是纯粹的民营企业家;在此之后,荣家的身份和地位要复杂得多。郑也夫教授认为,荣氏家族企业早在1956 年公私合营时就已经结束。改革开放初期,因为中国政府要借用&荣氏家族&这块金字招牌,才起用荣毅仁创建中信集团,后来他又成为国家副主草莽生长72/190席。荣智健在香港的发迹,主要是受父亲的庇荫,而不是家族的传承。在中国现代商业史上,荣氏家族是非常特殊的一章,经历了晚清、民国、抗战、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直至改革开放,是唯一一个跨世纪的商业帝国,可谓是中国百年工商业发展的一个完整标本。在过去几十年的发迹历程中,荣氏家族采取的是与政府密切合作的模式,一方面,这种模式的特征之一是依靠国家垄断权力得到更多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作为个人和民营资本只能处于从属地位。人们之所以还把已经离任的荣智健与中信等同起来,是人们还留恋这种家族传奇。因为特殊的原因,荣智健与中信集团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在充分利用中信背景做大中信泰富的同时,荣智健也在不断增持个人股份。从1992 年开始,荣智健先后利用中信泰富收购恒昌股权、公司增发股票、管理层股票转让等机会,将个人持股比例增加到19%,由此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按照香港媒体当时的评论:从这时起,虽然中信泰富仍由中信集团相对控股,但是刻上了荣氏家族的深深烙印。这也使得荣智健看到了完全控制中信泰富的希望。不幸的是,2005 年10 月27 日,一手缔造了中信集团的荣毅仁逝世。荣智健有意在去掉父亲光环下完成一次巨大的投资&&对赌澳元,但世事难料,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得这场赌博以中信泰富的巨草莽生长7...
阅读(1225)|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吕秀菱2015年近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