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写文章总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女人的表现

无病呻吟造句
当前位置: >
无病呻吟造句
无病呻吟w& b&ng shēn yīn 【解释】呻吟:病痛时的低哼。没病瞎哼哼。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出自】宋&辛弃疾《临江仙》词:&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无病呻吟造句
1、写作文应该注意真情实感,而不是动不动就无病呻吟。
2、真是没有用,总是弄些无病呻吟的话语来安慰自己,难道只能这样的抱怨生活,抱怨父母,抱怨自己吗?
3、这冬季就这样开始了,还已经快过掉一半了。时光的流逝,被人们重复的无病呻吟般的感慨着,又在这感慨中流走。
4、大部分得分较低的记叙,除了语言贫乏、结构混乱的文章外,往往是那些无病呻吟、胡编乱造、穿靴戴帽的文章。
5、这篇文章根本就是无病呻吟,所以被总编辑退稿了。
6、它们要的是没盐没味无病呻吟的东西,无知道,那些东西它们能弄到,可不是从你那儿。
7、个人认为此片的定位是偏向增取年纪较少的观众,无论人物化装或拍摄手法都很卡通化,剧情亦简单直接,作为一篇影评犹其是报章杂志的短评,如果硬要套入太多思考性问题入去抛书包,倒是自寻烦恼兼无病呻吟了点。
8、这类文章的共同特点有三个:一是无病呻吟,故作悲伤二是堆砌词语,滥用华丽词藻三是特别偏爱一些陈词滥调。此外,这些文章有个显着特点,也是它们的败笔之处:就是每篇文章的结尾都有一段根深蒂固的说教词,好像断尾巴的狗一样,令人难受。
9、这诗硬把忧呀愁呀都写进去,只是无病呻吟而已。
10、桑德伯格和林赛走的是绷紧的钢索;假如他们的诗在张力上一放松,就要摔到两个极端去,不是平淡无味,就是无病呻吟。
11、不要整天无病呻吟,应该振作起来,为将来打拚才是。
12、文艺作品若是无病呻吟,无论文字如何优美,都会使人生厌。
13、本文并未打算具体地把当中的解决方法提出,一方面是希望大家能动动脑根,思考一下另一方面,是不想做出自问自答的局面,希望大家能评析一下当中是否全部都是问题,抑或部分只是笔者在无病呻吟?
14、然乃玄觉禅师静极思动,竟于无开口处而开口,离言说相而言说,老婆心切作不平之鸣,以游戏三昧演成证道歌诀,无非欲接引众生同登圣域。宣化亦不揣孤陋寡闻,冒丰干饶舌之咎,作无病呻吟之说,不惜抛砖引玉,竭尽愚忱,略述管见而解之。
15、暴动女孩:我不认为她们只是无病呻吟。就像其他受压迫的少数派,她们需要自己的呐喊。
16、这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作品,如何感动人心。
17、一旦有了真实的痛苦,就可以治愈我们的无病呻吟。我们在幸运地体会到真正的不幸前,会觉得自己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不幸。
18、这些无聊的应酬之作,毫无真情,只是无病呻吟罢了!
19、别替他操心,他不过是无病呻吟罢了!
20、我惭愧不已,我这般不谙世事,只顾游乐,全然不知活在封建制度下的中国文人遭受的苦难,还嘲笑他们的矫情和无病呻吟。
语义说明:比喻人故作忧戚状或妄发牢骚。
使用类别:用在「无故哀叹」的表述上。
无病呻吟造句:
1、不要整天无病呻吟,应该振作起来,为将来打拚才是。
2、别替他操心,他不过是无病呻吟罢了!
语义说明:讽喻文辞的矫揉造作,言不由衷。
使用类别:用在「矫揉做作」的表述上。
无病呻吟造句:
1、文艺作品若是无病呻吟,无论文字如何优美,都会使人生厌。
2、这些无聊的应酬之作,毫无真情,只是无病呻吟罢了!
3、这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作品,如何感动人心。
4、这篇文章根本就是无病呻吟,所以被总编辑退稿了。
5、这诗硬把忧呀愁呀都写进去,只是无病呻吟而已。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中学生作文写作指导1
目录序言:送你金钥匙,打开百宝箱 ???????????????2 第一编:写作的总要求“真” “新” “深” “广”?????????3 第二编:实现作文“真” “新” “深” “广”的具体方法??????14 第一节:怎样让你的文章真实可信――“真” ????????14 第二节:怎样让你的文章标新立异――“新” ????????21 第三节:怎样让你的文章深刻厚重――“深” ????????36 第四节:怎样让你的文章纵横广博――“广” ????????42 第三编:作文结构和思路的安排 ???????????????57 第一节:作文结构的基本模式――“作文有法” ???????57 第二节:作文思路的灵活安排――“文无定法” ???????82 第四编: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89 第一节:话题作文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89 第二节: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91 第三节: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 ???????????????93 第四节:话题作文的立意技巧 ???????????????95 第五节:话题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 ?????????????97 附:优秀习作、中考满分话题作文精选????????????1011 送你金钥匙 打开百宝箱 ――《中学生创新作文写作指导》序随着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逐渐增强,作文在 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中学生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 惯,锻炼推敲语言文字的能力差,在写作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写作能力比较 差。看到作文题目,往往是“抓耳挠腮” 、 “苦思冥想”却不知从何落笔;这样的 文章即使写成了,也是连自己都不敢、不想回头去看。自己对自己的作文都缺乏 信心,作文的成绩自然可想而知了。 其实,上述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归根结底,是他们没有系统的写作理论 做指导。而以往的作文都是年复一年的无目的的乱写,教师在作文中的“评语” 学生也只是作为“文字”看一下罢了,没有深入地去体会,没有去找出自己在写作 中的不足。而有些人认为:作文写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是靠平时自己去积 累、去感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其实这种说法也是片面的。 俗语说: “作文有法,文无定法。 ” ,这里的“作”是写作的意思, “文”是指文 章,整句的意思是“写作文章是有方法的,但是,不同的文章又没有一个固定的 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写作文章是要有理论作为指导的。只有在系统的写作理论 的指导下,才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本人在系统学习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几位老先生的写作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所总结的经验,特写成此本册子,希望同学们在写 作中能有所借鉴,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为了使同学们在看此本册子时,能系统理解写作理论,特将理论与学生的习作 联系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这些理论,不至让学 生觉得晦涩、难懂。 诗人臧克家曾题赠中学生一首诗: 送给中学生一把金钥匙, 去打开知识的百宝箱, 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步步走在成才的大道上。 臧老的诗,适用于广大的中学生。我希望这本册子就是送给中学生的一把“小 金钥匙” ,去打开学生写作的“百宝箱” 。 本书只是自己的经验之累,难免有些瑕疵。敬请广大读者斧正。 李强 2003 年 5 月2 第一编作文写作的总要求要想写出一篇合格乃至优秀的作文, 首先就应该明白一篇作文所应具备的基本 要素。综合所学的写作理论和日常作文教学的经验总结,我认为一篇作文首先应 具备“真” 、 “新” 、 “深” “广”四大要素。 所谓“真”是指所写的文章一定要真实。记得一次考试,作文题目是《母爱》 。 结果考场作文中竟然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写自己母亲去世后,才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很显然这与事实情况是极不相符的,自然,语文成绩一落千丈。这些作文最大的 缺点就是不够真实,记叙的内容是虚构的故事,缺乏真情实感。 一位同学在写作《值得庆幸的一次失误》一文时,写道:星期天,我和表哥骑自行车上街,不听看车老头的指挥而把自行车随意停放在路边,还为没有付停车费而高兴。但 是,在商场里溜达了一圈出来,却找不到车了。原来,车被那老头收到了车库里,又以为那 “家伙”一定会硬要收钱。这时,却发现车胎里打足了气,车铃铛也换了新的。自己过意不 去这时才掏出了钱,老头却怎么也不肯收。这样,自己经历了“一次值得庆幸的失误” 。这篇 文章看起来中心突出、语言流畅、描写生动。但我还是认为,作者在编造一个理想而美丽的 谎言,是为了表现中心思想而精心安排的一个故事。 文风是为人的表现。古语说:文如其人。我们不能让自己从小在作文中就学会虚情假意, 学会弄虚作假,学会投机取巧。叶圣陶老先生对写作提出的要求是: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 的、自己的话。他最反对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那种文章。叶老的话也同样印证了鲁迅先生 说的: “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 可见, “真”是文章的“灵魂” 。真正的好文章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同学们只有忠实 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经受得住考验。 所谓的“新” ,就是指文章要新颖,要推陈出新,要有时代的气息。只有这样,才能引起 读者的注意。而那些“千人一面”的作文只能让人感到厌倦。 在以“同学之间友谊”为中心作文时,许多同学这样写道: 自己与同学的关系非常好, 可有一次父亲给自己买了一支非常名贵的笔,自己给同学看过后不久就忽然不见了,于是便 怀疑是同学偷去了,硬逼着同学还给自己。同学拗不过,只好给自己买了一只同样的笔。后 来同学因为搬家而转到别处就学。自己一次在收拾书桌时,忽然在抽屉的角落里发现了自己 丢失的钢笔,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同学,但是一切都已经无法弥补,于是自己处于深深的自 责之中,也正是在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了同学之间友谊的真挚和可贵。 乍一看,这篇文章情节生动、曲折,感情真挚,不愧为一篇佳作,但接着看其他同学的作文就会发 现:这些作文情节大致相同,只不过在细节上,把“钢笔”换成了“文具盒”之 类罢了。这时,你还能再认为这些作文好吗?它们在内容上缺乏真实感、在形式 上千篇一律,缺乏新颖性。这类文章在小学时就写,而升到初中,将近毕业,仍 然这样构思,就缺少新意了。这样的文章又怎么能有生命力呢? 可见,文章的“新” ,是文章生命的“常青树” ,是文章的“魅力”所在。只有 在内容上写出具有时代气息,结构上与众不同的文章,才能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 出,成为“标新立异”的佳作。3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篇初二学生的习作―― 话筒从我家的隔壁又?风雨无阻?地传来了歌声,那不是放磁带,也不是在听音响,而是我 家邻居的?OK? 。 对他唱得好坏且不做评论,但你有没有发现,在现在的家庭中,有个卡拉 OK 已不算稀 奇了吧。 记得在我上学前,只有一些重要的领导干部讲话时才能用上话筒;等我上了小学,校长 和教导主任也开始在话筒前为我们讲话了。 那时候,话筒只有?大人物?可以接触到,它能把声音扩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是个 了不起的东西。 再后来,港台歌星风靡大陆,他们唱歌时,话筒总是少不了的。因此,又觉得这是大明 星的东西,一般人并没有资格用。直到前两年,不知从哪刮来了一阵卡拉 OK 风,大批的新 设备涌入了上海。但起先,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得到的,只有那些大款们才愿意花上一些钱 去?潇洒走一回? 。可见,它仍未能为大部分人所接受。可过了不久卡拉 OK 就打入了工薪阶 层,只要你愿意,花些并不算太多的钱,就能购回一台机器。当然,这包括话筒在内。于是, 不管你唱得好听难听,不管你唱得走不走调,只要你愿意,有胆量,不怕出丑,这话筒就随 你拿在手里怎么玩。 ?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邻居的歌声悠扬的飘来,这 歌声,这话筒的变迁,不正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吗?这并不是那种特别有文采的文章,却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写的是话筒, 笔墨却落在社会的变迁,祖国的变化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精神文化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不是歌颂改革开放,也 不是赞美卫星发射,就那么一件寻寻常常的身边之物,却写尽祖国生活的日新月 异的变化。构思可谓新颖独到。 同样,设想一下。如果这位小作者没有一颗对生活敏感的心,就不会留心话筒 的变化,也不会去思考这一现象所蕴涵的深意。这一点正是作文的第三大要素 “深” 。 所谓的“深” ,就是深刻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小见大” 。俗话说得好 “一花知春,一叶知秋” 。学会在寻常小事中感悟生活,挖掘深意,就会写出优秀 的文章来。可见, “深”是文章成功的“关键” ,是文章的“气质”所在。 所谓的“广” ,就是文章的广博性。 法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 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直到精神生活运 动的根” 。 斯普朗格的这种教育理念,就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 创新习惯,进而形成一种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创新品质。 作文是学生思想感情体现的载体,作文能反映人的思想、感情、人生观、价值4 观。因此,一个人思维的创新能力如何,便能直接体现在作文中。所以,在作文 写作中我们不要把目光所在狭小的天地中,应该在选材和立意两个方面突破自己 的思维定式;也不要人云亦云,而应一丝不苟地、独立地、自信地用严峻的眼光 审视周围环境、人生大舞台。从广博的空间去选材,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从 多元的角度去立意,来挖掘所给材料的深邃内涵。这样,我们便能在写作中增强 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火花,创造出广博的作品,从而最终造就自 己的创新人格。 可见,文章的广博就象一个人的“洒脱飘逸”的“风度”一样,具有了它,就 会使文章增添无穷的吸引力。 正像一个人不能缺少“灵魂” 、 “魅力” 、 “气质” 、 “风度”一样,文章不能缺 少“真” 、 “新” 、 “深” 、 “广”这四大要素,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真”是文章 成功的“前提” , “新” 、 “深”和“广”是文章成功的“关键” 。 下面,我把具有这几要素的几篇优秀文章写录在下面,并加以分析,供大家学 习、借鉴。 我多想??穆文 月亮,皎洁的月亮,干嘛夺走爸爸睡眠休息的黑夜?月光,可恶的月光,为什么把我爸 丑化成一张弯弓?爸爸,亲爱的爸爸,咱不再闷头蛮干,停下来歇歇,想想,好吗? 爸爸,您是富有的――因为有五张嘴巴在喊您爸爸。可是,您又是贫穷的――因为也有 五张嘴在向您要东西……随着三妹、四弟的降生,您那条条笑纹变成了拧紧的绳,您和妈妈 的吵嚷也在升级―――孩子多,负担大,劳作苦。 人多事多,三妹四弟时常打架,一旦被您看见,不问青红皂白,便是一阵?拳雨? 。假日 里,我只好放下书本帮您不分昼夜地劳动,有时忍不住埋怨几句,你总没好气地说: ?这儿不 好,走人! ?可我又能去哪?开学后,同学们高高兴兴返校,我多半流着泪…… 三妹到了上学的年龄,您却只字不提,难道您想眼睁睁看着妹妹踩着您愚昧的脚印在新 时代里前进?妹妹问也不敢,只是用渴望的眼睛看着我,只是忍气吞声地出力干活! ?让适龄 儿童入学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这标语就刷在咱家的院墙上,可您一个字也不认识,难道 您想让老师和村支书第三次上门找您。 您总是没黑没白的干活,总拿?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斥退我们的劝说。您想过没 有,要是误了人呢?那可是一辈子!您忘啦,去年,咱那十 亩夏棉长势喜人,可是两天就 〃 被蚜虫腻卷了叶,咱家又拿不出钱买药。要不是采用姐姐说的?以瓢治蚜?之法,还不眼睁 睁看着棉花给虫子咬死?姐姐不念书,她咋能想出?以瓢治蚜??! 您只有大姐一个该有多好!您让三妹四弟和我来到人世是个错误, ?养不教? 更是一个错误! 当然,子女是您心头肉,您,哪个不疼,哪个不爱?可您疼爱得又是多苦多累多愚啊!看着 我们一天天长大,您那操不完的心绷得更紧了。这不,月夜扒墙,脊背弯成一张弓。我知道, 您想为弟弟?筑巢引凤? ,可弟弟毕竟才 5 岁啊!等把儿子(当然还有我们闺女)供出息了,给您 领个外国媳妇,谁还稀罕您这燕子衔泥般垒的?窝??爸爸,您想想,是这个理儿不?5 看看,风湿病又犯了不是,害得您硬朗的身体站也不稳,挺也不直,可您从不舍得花钱 瞧病,一味地出力干活,动不动就大呀乙大叫。 爸爸,您歇歇吧,劳逸要结合;爸爸,您治治病吧,身体是本钱;爸爸,您让三妹上学 吧,一错不能再错!这样,您的心情会好些。您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乖,只要我们齐心 协力,还 有啥困难不能克服? 爸爸,我多想您能将这些听进心里,见诸行动啊!这是一篇中考夺魁作文。他之所以取得如此诱人的成绩,首先在于立意的深邃 和厚重上,也就是作文三要素中的“深” 。文章通过爸爸盲目生育,不让三妹读书, 给五岁的弟弟盖房准备娶亲,埋头蛮干等反映愚昧的一面。这些,是老一代农民 的共同弱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从而引出一系列热点问题――计划生 育,适龄儿童入学,是“老黄牛”式的蛮干还是讲究科学的巧干。从而表达出一 个深刻的中心――不能愚昧蛮干。其次,本文选材紧扣时代脉搏,自然就有了“新 意” ,本文之所以取得成功,当然更离不开一个“真” ,反映的现实是农村生活的 缩影,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真实农村生活的写照。同时,本文所抒发的感 情也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有真情实感。是作者热泪盈眶的感动,挥之不去的 惆怅??。 窗口郑 璐 老屋装修后,果然敞亮又气派了。那扇高大的铝合金窗 子,尤其引人注目。透过那层厚厚的玻璃,我向窗外望去,景物依旧,心里却依然不知为何 怅然若失,不禁想起那…… 从前的老屋,水泥的地面,简单的摆设,还有我最爱的两扇木窗。盛夏的中午,忽然窗 外传采熟悉的喊话声。心想着准又是张奶奶有什么?新闻?了。于是匆忙推开木窗,伴随着 吱吱的声响,木窗只能开到一半,就被那绿油油的爬山虎卡住了。我却喜欢这种感觉,在阳 光透过密叶缝隙时,也伸出一双眼睛过去,同样在那晶晶亮的缝隙中寻找我的目标。哦!看到 了,果然是张奶奶。她正一手叉腰,一手扶在嘴边大喊着什么。渐渐地,各家各户都将窗打 开了,辉映成一片明晃晃的色彩。 只见张奶奶满意地点点头,接着用更高的调子说道: ?大家注意了!我刚从电视上看到下午 2 点钟――停水。大家现在抓紧接水啊,不然待会没水用。 ?说完了,自己又小声嘀咕了一遍, 自觉没有说错,就释然地回家去了。而大家这时也边交口称赞边忙着去接水了。惟独我还在 窗那儿,感受着从木窗旁吹来的凉风,独自欣慰着。 这窗简直是整幢楼交流的桥梁!酷热的夏夜,大家没有宽敞的院子可以乘凉,纷纷开启窗 子,天南海北地神侃着,任那自在的?串堂风?吹在身上,得到的是一份惬意。谁家大人有 事必须离开家了,临走在窗前喊一声,马上便会有几双热情的手从窗口伸出去,表示乐意效6 劳。退休的张奶奶,更是把自己当作光荣的?传达兵? ,从窗口向家家产户送去温暖…… 可是,近年来兴起了另一些新鲜的东西,人们看到别人家气派的装璜纷纷效仿。于是, 木窗不见了,空调电脑等等高科技的产品?住进?了家里。有了它们,人们再不必在酷热难 耐时开启窗子,再不必担心会错过什么信息,空调、电脑解决了所有这些问题。一时间,人 们好像什么都不缺了,却又似乎少了点什么。那热情的喊话声,渐渐消失在回忆里,热闹的 夏夜的神聊,也只能在梦境中听到了。 透过厚实的新窗,我看到楼下平地上一个无奈的身影。 高科技离人们近了,人与人的关系却远了。此文作者郑璐是一名初四学生。这篇文章被收录在《慈善》杂志和《新世纪中 学生校园随笔――热河浪花》中。文章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一个“深”上。本文 选才“以小见大”用“窗口”一线贯穿全文,用“窗口”绘出了人间的真情。议 论抒情恰到好处,结尾一句“高科技离人近了,人和人的关系却远了。 ”点出了全 文的写作主旨,突出了文章的“深刻性” 。本文反映人间真情,没有局限在表面的 事上,而是把这一真情寄托在“窗口”上,选材视角很独特,并且具有时代特性, 体现了文章的要素“新” 。张奶奶热情的“喊话” ,人们的相互“神侃” ,高科技产 品的“进住” ,都真实地再现了时代的生活,体现了作文写作“真”的要求。 墙毕欣然 墙很老了,就连老街里胡子最长的老爷爷也说不上它的年纪,只记得从他刚记事时起, 墙就在那立着了。 墙是老了,它不起眼,灰秃秃的立在那儿,已经很难分辨出它的颜色,岁月剥蚀了它的 风姿;绿色的青苔爬在了它的身上;风吹雨淋的痕迹印在它的身上。它显得苍老而又有些疲 倦,过往的行人常会好奇的问起这堵看来年代久远的墙。墙是老街的一部分,甚至成了这条 街的标志,来往的人也许说不上这条街的名字,却一定记得沿街的这堵墙,而它却常常被老 街上的人们所忽略,它实在太老了。 墙是孤独的,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突兀的味道。于是就有人猜测:也许是一场大火烧毁了 一所豪宅,只单单留下了这堵墙,可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这墙虽老,但却结实,风吹日晒的 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季,没有一点要坍塌的样子,很多人都感到奇怪,它到底是什么造的呢? 它经历着老街历代的沧桑,用和蔼宽容的目光注视着老街上生活着的人们。 终于有一天,老街的宁静被打破了,说是老街区太破旧又碍于日新月异的城区建设,要 原地拆除后建新的住宅小区,老街不平静了,年轻人兴奋的笑逐颜开,终于能搬出这阴暗陈 旧的地方,可以住上新房了,这难道不是件好事吗?而老人们却显得茫然若失,他们拄着拐棍 从街的这头移到街的那头,枯瘦的手颤抖地抚过斑驳的墙面,轻轻而又无奈的叹着气: ?老喽, 都老喽!?浑浊的眼里闪过一点清亮,仿佛又回到了从前,老街的故事,长啊…… 拆迁的日子一天天的临近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此忙碌着。机器的隆隆声驶进了昔日 宁静的老街。听工地上的人说,明天就要动工了,今晚该是老街最后一个夜晚了吧!7 第二天清晨,人们却惊异的发现,老墙塌了,灰色的身躯躺在地上,大家惊呆了,这一 向很结实的墙怎么说塌就塌了呢?大家议论着,猜测着…… 人群里传出一个颤微而又苍老的声音: ?这墙连着老街的心呐!?此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深邃” 。通过老城中“老人们”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 反映了老人们为了新城的建设离开了眷恋的老家, 支持祖国建设的主题思想。 “新” 便体现在本文“日新月异”的建设这一时代气息上;而“真”恰恰是年轻人和老 年人对拆迁建设这一事件的不同感受上。 一只小蜗牛郑丽超 我是一只小蜗牛,背着沉重的壳,一步步艰难的向前爬行,我背上的壳有三道深深的螺 纹,一道叫?老师? ,一道叫?家长? ,还有一道叫?未来? 。 我每天和许多小蜗牛在一起,它们和我一样,背负着老师、家长和未来,在初中的地面 上缓缓爬行。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像人类一样会说话,我会说: ?我想脱去这厚重的躯壳!? 也许,这是所有蜗牛的心声,因为我们已经被自己背上的壳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第一道螺纹是?老师? ,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这个曾大声训喝我们?要努力学习? 的人,这个站在三尺讲台,为学生付出一切的人,这个可怕又可敬的人。他的一番耐心讲解, 会使我们沉思良久的问题豁然开朗;他的一顿批评,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歉疚。总之,这道 罗纹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壳上,永远不会消逝,而且会越印越深,一直印到我们的心中。 第二道螺纹是?家长? ,这个与我们最亲最近的人,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渐渐疏远 了。他们再也不会把我们抱在怀中爱抚,因为我们长大了;他们再也不会和我们一起收看有 趣的动画片了,因为我们需要学习,需要每天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于是,我们被封闭在狭 小的螺壳内,做着我们应该做且必须做的事情――学习。我不知道蜗牛是否有选择自己命运 的权利呢?可我知道,不管我们走的是哪一条路,这道螺纹都会陪伴我们终生的。 ?未来?是个令我充满幻想的词语,不知是个什么样子呢?小小蜗牛在细细思索着。我渴 望着未来的我能够象小鸟一样在蓝天中自由的飞翔,哪怕只有一天也够了,我会一直飞呀飞, 不会停歇,一直飞到天的尽头。因为那有一棵太阳树,那儿是天使的乐园,我会和他们愉快 的度过这一天。 ?嘿嘿……?自己竟傻乎乎的笑出了声,可回头看看,不禁黯然失神,背后依 旧驮着那螺壳,唉! 有一天, 我终于鼓起勇气, 问第一道螺纹: ?什么时候我才能在蓝天上飞翔呢?? 他笑着说: ?别急呀!会有那么一天的,只要你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一定能的。 ?我又问了第二道螺纹, 它也是这么说的,我迷惘……于是也麻木的笑了。 我依旧缓缓的爬行着,耐心听第一道螺纹的讲解,惊恐看第二道螺纹的脸色,幻想有一 天可以脱去螺壳,自由地飞翔。可现实告诉我,我的梦想已经在坚硬的水泥地上破碎了 也许蜗牛本来就不该有飞翔的幻想,也许飞翔本来就只是平稳爬行中的一线颤动,终究 会消失。可蜗牛不会屈服的,就像星星,虽然渺小却不倦的眨着明亮的眸子。那么,蜗牛爬 过,路上湿润的痕迹是什么呢?就当是无声的泪水吧!8 本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将中学生身上沉重的学习负担比喻成小蜗牛背上三道 深深的螺纹。然后分别从老师、家长、未来三方面加以叙述,既写出了身上沉重 的负担,又写出了对老师、家长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写出了中学生复杂 的心理感受。这是大多数中学生所共有的心理,很具有典型性。这是本文的“真” 。 而文章选材的角度、结构的安排,通篇比喻手法的运用,又是大多数同学无法预 想到的,这便是本文的“新” 。反映中学生身上沉重的学习负担,没有停留在抱怨 上,而是多了几许的理解,多了几许的努力,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积极上进” “努 力拼搏”的深刻主题,写出了“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内容。这便是本文 的“深” 。蛹变蝶飞康 怡 我在朦胧中睁开眼睛,一个慈祥而又厚重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孩子,你好,你是一只书 虫,只有孜孜不倦地咀嚼每一本书,才有可能迎来自己的辉煌。 ? ?我的辉煌?是什么??我伸出 纤细的触角问道。 ?哦,这个……你若努力,总有一天会知道的。 ? ?我的辉煌会是什么呢??我昂起头,大步朝前走去…. 天黑时,我又饿又渴,终于迎来了第一顿丰盛的晚宴――《唐诗三百首》 。我细细地咀嚼, 慢慢地品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为陈子昂的怀 才不遇鸣不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送别诗,眼前出现了那一对依依惜 别的老朋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诗就像读历史,我拼命地吸吮着,吟诵着,我 学会了沉思、感动,我日渐充实强壮起来。 我继续往前走,仿佛又来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一部《植物世界》 ,让我知道了一触即合 的含羞草,会食虫的朱笼草,对大自然的神奇的创造力惊叹不已。扎进浩瀚无边的《天文海 洋》 ,我发现那看似平常的天空竟蕴藏着那么多秘密,广阔的天空,向我诉说着那一个又一个 美丽的传说…… 我涉过涓涓的溪流,钻进了一所深深的庭院,院外的漆牌上写着:中国古代思想性和艺 术性结合得最完美的精典之作――《红楼梦》 ,读《红楼梦》 ,似在读史书、读诗集,看似是 一曲爱情悲剧,事实上,又何尝不是在更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对人的摧残迫害啊。我吟着《好 了歌》继续去寻找我的辉煌。 我如饥似渴地咀嚼世界名著《简〃爱》 ,不禁为她那人格魅力所折服: ?你以为我弱小、 贫穷、平凡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那么,你错了!我的灵魂在对你的灵魂讲话!我们在上帝眼里 是平等的!?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我心潮澎湃。她可以不漂亮,但却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 也是一样,我只是一只啃书的虫子,但我不悔不怨,我喜欢做那只啃书的虫子! 我不肯停歇,随即又走进《十万个为什么》 、 《百科全书》 、 《悲惨世界》 、 《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 我感到新生的力量在体内萌动。9 我发现我的胳膊不那么细小难看了,头上的茸毛日渐丰满,我如痴如醉地沉迷于书海, 不肯抬头。 终于有一天,又一束奇异的光照在了我身上,啊,我不再是那个弱小的书虫了。我已蛹 变蝶了!我的背上长出了鲜艳美丽的大翅膀,不经意间我竟振翅欲飞了!此文获全国“阅读杯”征文大赛二等奖。小作者把一个在书海中流连忘返的孩 子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点正好体现了“真”这一要素。小作 者把自己阅读的书籍, 汲取的知识的过程形象地比喻成一个 “蛹变蝶飞 4” 的过程, 构思新颖、语言奇妙。体现了文章的奇妙之处,这也恰是“新”这一要素的体现。 本文形象地告诉我们知识对人的重要,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积极探索,努力学习这 一深刻的时代特点,体现了“深”这一要素。 以下几篇文章,同样也体现了“真” 、 “新” 、 “深”这三大要素,我在这里不再 作分析,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自己独立地分析出来。责任孙怡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老师的责任是传授知识,学生的责任是努力学习,医生的责任 是救死扶伤,士兵的责任是保卫祖国…… 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那就是好好地活着。 好好地活着,一个幸福而神圣的责任。 有一天,自己胡思乱想,突然问了妈妈: ?如果我突然死了,您会不会哭??妈妈恼怒地 回答: ?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来,多不吉利!?一向反对迷信的她,竟说出这句话来,真是奇怪。 然后妈妈又自言自语似的说: ?如果真是那样,大概我也活不成了,你是我的精神支柱,一个 人的精神支柱都倒了,还会有什么好结果吗?? 几句话而已,我便知道了,在妈妈心中我占据了何等重要的位Z,我稍稍明白了些,我 要好好地活着,为自己,为妈妈。只要我快乐地生活,就给了妈妈最大的慰藉。 小学三年级时,学校组织去北京,下了车走在繁华的大街上,心里充满了对那美丽的大 都市的向往,当我正沉浸在无限思绪中时,带队的教师大喊一声: ?快往后退!?我下意识地退 了两步,一辆轿车在我面前飞驰而过。带队的老师惊惶地看着吓呆的我,确认没受伤后,便 连吼带叫地批评了一顿,我看见了她额头细小的汗珠和微微颤抖的手。 现在想想,挨一顿这样的训是多么幸福的事情,真是感谢那位老师,她的一声喊,救我一 命,她的一顿骂,更是让我明白了,我的生命不只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所有关心我的人的。 我活着,不只是为自己活。 其实,亲人的要求如此简单,他们只是想看着你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生活,这就足够 了,难道我们连这一点儿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他们吗? ―个人降临到世上,肩上便已经有了幸福神圣的责任――为别人、为自己好好地活。10 不要轻言放弃党 婧 ?不要轻言放弃?这句话已成为我与母亲交谈中最多的一句话。 去年,母亲的单位弄 CMP 认证,要求全厂职工集体学习相关知识。母亲回来不知如何 是好。 母亲当年上学时正赶上文革,根本就没学到什么,后来又下乡,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落后的教学设施再加上沉重的家庭负担,使母亲的学业全荒废了。 如今,让母亲把这两本厚厚的书背下来,再熟练地掌握,那简直比登天还难,再加上其 中一大堆英文及专业术语,就连我这个有几年英语功底的人都应付不来,就更别提母亲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母亲一筹莫展。 晚饭后,母亲拿着那两本?重重?的书进了屋,关上了门,十几分钟后就听见了重重的 摔书声,随后门开了,电视响了。我走出来,看见母亲气愤不平地坐在沙发上,愤怒之火燃 烧着,犹如一个即将爆炸的油桶。我坐下来,看着眼前从来没有如此生气的母亲,我十分理 解她此时的心情,她并不是为那两本?重重?的书生气,而是气当初为什么没完成学业,以 至于落得今天如此的下场。但我真的不知应怎样劝解母亲,用什么方式,用什么语气。忽然, 我想起了那句话, ?不要轻言放弃? ,对, ?不要轻言放弃? ,我对母亲说。母亲听后一怔,似 乎想到了什么,转身去了我屋,一会儿找出了一本英汉词典,看着对我说: ?有它帮我。 ?我 忽然从母亲的眼中看到了希望。于是,我便帮助母亲,校正她的发音,有的甚至用上?Chinese ―English?中国 式英语。母亲很用功,尽管她学得很慢。 有一天,母亲回来时很不高兴,眼中那个?希望?仿佛没有了,有的只是暗淡。我明白 了,一定是今天的考试没过。 ?考的几乎全是我还没看到的。 ?母亲委屈地说,好像一个受气 的孩子。 ?没关系, 我们加快速度, 努力学, 下次一定过, 别忘了我们的口号 ‘不要轻言放弃’ 。 ? 经我这么一说,母亲重新找回了信心,眼中的那个希望又回来了, ?不要轻言放弃? ,于是便 成了我们的口头禅。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母亲过关了。那天,母亲捧着合格证回来时,快乐得就像一个 孩子,母亲快乐地说: ?不要轻言放弃有成效了!? 现在,每当我在初四这个?地狱?中煎熬不住,决定放弃时, ?不要轻言放弃?这句话以 及母亲那努力学习时的情景就会浮现在我眼前。不要轻言放弃,世上没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 不是吗?11 窗口张楠 终于盼到了周末,学校这个?遥控器?终于对我们初四学生的?黑暗?生活按了一次暂 停。我在客厅一边听歌一边嚼着零食。妈妈在厨房炒菜,盐没有了,我便到楼下杂货店买盐。 冬日的傍晚天黑得已经看不清路上的行人,一阵刺骨的寒风迎面袭来。杂货店里面并没 有电灯,只有一支蜡烛在微微弱弱地燃烧着。杂货店,是临街的一个铁棚子,并不开门,只 有一个小窗口。昏黄的烛光下,一个比她实际年龄苍老许多的阿姨在做针线活。她全身蜷缩 着,四处露风的铁棚子并不怎么保暖。我从口袋里摸出两个硬币来,伸进那个小窗口: ?阿姨, 买袋盐。 ?我的手被什么东西刮了一下,我叫了一声,赶紧把手缩了回来。 ?对不起,我的手弄疼你了,孩子。 ?阿姨抱歉地说。 ?阿姨您的手……?烛光下我看见 她那双手上长满了冻疮,皮肤裂开一道道口子,让我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 ?没什么,这里透风再加上长期干活,就变成这样了。 ? ?阿姨您为什么不用电灯呢?? ?我是怕费电,不,是费钱,我下岗了,我的孩子也在读中学,杂货店也不怎么赚钱, 不节省各项开支,就供不起我的孩子继续上学。 ?她无奈地说道。 在回家的路上,想着一位母亲为了她的孩子在风中忍受严寒,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和妈妈出去采购。快到家时,我看见一个中学生模样的男孩正 对着杂货店的窗口和里面的人交谈着什么,忽然妈妈走上前去,拍了他肩膀一下: ?王东,你 在这干什么呢??那个男孩转过头,见到妈妈忽然不好意思起来: ?老师好,我……在这儿买点 儿东西。 ?这时那个阿姨从窗口里探出头来,十分热情地说道: ?您是小东的老师啊,我是她 的母亲。小东这孩子本质不坏,只是有些贪玩儿,还得请您好好教育。 ?那男孩的神色更加不 安,甚至有些惊慌。他似乎觉得窗口里那个衣衫破旧、没有文化的女人让他丢尽了脸面。 在回家的路上,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涌上了心头,是悲哀?是无奈?是愤慨?都不是。我 想妈妈也同我一样,都为那男孩的做法感到伤心,为那位伟大的母亲感到心寒。在以后回家 的路上,我依然能看见那个小窗口里一点昏黄的光,我忽然觉得它就像是一位母亲受伤的心。起 点方 迪 ?我觉得自己走在一条长长的走廊上,旁边是一扇扇的门,每当我走过一扇门,就听到 后面传采?砰?一声沉重的响声,那扇门关闭了,于是我离走廊的尽头越来越近……?一个 弥留之际的老者这样说道。 与他相比,我的走廊要长许多,而且,我的门也将多许多,很可惜,我不属于那种?激 流勇进?的人。 上幼儿园时,我很胆怯,吃不饱饭不敢向老师要,打肿脸充胖子硬说自己不饿了;睡觉 时把下铺留给人家……我惊恐地离开了幼儿园,跨过第一道门。 上小学我学弹琴,但我总觉得自己在玷污神圣的音乐,日复一日地练着,终于勉强拿到 八级证书,我跌跌撞撞跨过第二道门。12 然后是初中,先入学考试,我没用心,高高的门槛绊了我一下,我摔倒了,满身是土, 我真的不想起来,但我必须前进,我爬到了第四扇门前――竞赛,天!这次更惨,昏天黑地的 一个个学期过去,我已摔得满嘴是血,但是,第 n 扇门,第 n+1 扇……一扇比一扇高,一扇 比一扇重,当我来到第 x 扇时,时间把体无完肤的我推到初中最重要的一年。 这一天,我看到了一位老人,一位绝对值得怜恤的老人,他一挪一挪地推着木头做的小 车子向我走来。我站住了,其实不论谁,只要看了他都会停下来。他穿着件很脏的黑布棉袄, 绿色棉鞋,绿色棉帽,裤子没系好,就那么半穿半挂地贴在身上,眼睛直直盯着前方,他挪 到面前,他只有一只手能用,就那么以肩膀为支点将小车拱到路边台子上,再慢慢拿出里面 的东西。 从此以后,我每天都看到他,他是卖?糖稀?的,就是早被孩子们遗忘的那种便宜的糖, 我看过他做的糖,先用一口小锅将糖煮化,用一柄小勺舀出一些在一面大理石上一上一下地 涂抹,一条龙或一只蝴蝶就跃然桌上。 日子一天天过,有一天,我破天荒早到校,在医院门口,见他正在过马路。天色微明, 一个小小的佝偻的背影蹒跚地移动着。我有些感动,但我得上学。噢,糟糕!忘戴胸卡了,我 飞奔而回,当我喘着粗气跑回来的时候,我又看到了他,在马路边上,坐在小车上探着身子 喘气――他刚走过来?我惊呆了!他都这样了, 为什么还要起早贪黑地出来营生, 难道他不苦吗? 面对这位老人,我自惭形秽。对于他,他的走廊已快走到尽头,然而,他把每扇门都当 作新的起点,把每一天都当作新的开始,也许,他还想在这条走廊上多走些日子,也许正是 这一道道门,才使他走得更稳健…… 我哑然,我汗颜,我不能再沉沦了,我将打掉身上的泥土,重整衣装,奋勇向前!13 第二编 实现作文“真” “新” “深” “广”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 怎样让你的文章真实可信――“真”从作文写作的总要求中我们不难看出,作文写作中的“真”不外乎包括以下几 点:一、内容上真实可信;二、感情上有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才能满足这两点 要求呢?一、首先,我们从内容的真实可信 说起。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 “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平。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 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 ”可见,文章内容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 实。我们应该认真、深入地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从中挖掘出能表达文章中心 的内容来,也就是我们要选择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来表达中心。说到这, 有的同学就要问:要想满足作文的“真” ,是不是必须写出自己亲身经历和切身感 受呢?我们每天从家庭到学校再到家庭,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哪有什么有意义的 事呀?我首先要对这位同学说:你之所以没有感受到有意义的事,并不是这些事 不存在,而是你没有认真地去发现,难道“母亲上学前的一句叮嘱”不是母爱的 体现吗?“老师一个凝视的眼神”不是对你的鼓励吗?所以,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去感悟,就会找到许多感人而有意义的事来。另外,写真实的内容,并不一定必 须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我们应从 身边的生活中挖掘出典型的,有代表 性的例子。这样,这件事即使没有发生在你自己身上,但你写出来,也会使人有真实的感觉。相反,即使你所写的事确实发生在你身上,但这是一个 极特别的事例,也会给人以“假”的印象。可见,作文写作中的“真” ,是让读者 读起来有一种“真实的感觉” ,这便要求我们写到文章中的事例应有“典型性”和 “代表性” 。14 作文写作内容的真实,不 仅体现在选材的真实上, 也 体现在文中的细节描写上。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有一次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时,有两个同学都选取 了自己生病,母亲送自己上医院看病的同一个事例,但由于细节描写得不一样, 结果写作成绩大相径庭。第一名同学写道:在一个雨夜,父亲出差在外,只有我们母女二人在家,而在此时自己却突然发起了高烧。于是母亲便背着我冒着滂沱大雨跑向医院,到 医院后,母亲又背着我爬上十楼找医生。当第二天早晨我醒来时,发现母亲趴在床头睡着了。 这时,我发现母亲头上又增添了许多白发,于是我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第二名同学写道: 在父亲出差的一个雨夜。我突然发起了高烧,于是母亲便背我去医院看病。在路上,母亲把 雨衣披在我身上,而自己却淋湿了;打出租车一向爱挑拣的母亲,今天随意地见出租车就招 手,有两次出租车里已坐了人都没看见。到医院后,母亲既要照顾生病的孩子,又要找医生, 而在病房中徘徊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去找了医生。在买药时,一向爱计较的母亲却大把地 把钱塞进了收费窗,找回来的零钱也顾不得查看一下就一股脑的装进衣袋里。当医生给我输 上液,母亲才疲惫地坐在椅子上,可脸上呈现出的却是放心的微笑。我看着母亲不知是因雨 水还是汗水浸湿的头发,内心深深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很明显,第一名同学因细节描写不够真实,而使人感觉文章是编造的,而第二 名同学的细节描写符合当时的情境,让人感到真实可信,使读者也被这伟大的母 爱所感动。 二、其次,文章的真情实感,是文章真实的另一个方面。如《背影》一文因抒 发了父子之间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而一直作为教学范文流传至今,正是因为朱自 清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才使读者与之产生共鸣,与 他一起步入父爱的天地。 可见,作文贵在真情实感。亲情、友情、爱情,情情难在真切。对生活、对学 习、对人生,处处需有真诚。真情实感是一种心理情感和审美价值,但又和作者 的智慧、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有了对生活本质意义的认识。有了对自然 现象、客观世界、科学和真理的强烈追求探索的精神,文之真情才能提升到一种 更为高尚的境界。与此辨证统一的是,用真情之水浇灌真理之花,作文才能拥有 艳丽夺目的生命活力,也就是我们一定要用真情的目光去发现饱含真情的事例, 这样才能写出充满真情的文章。 《皇帝的新装》一文里,大家都说“皇帝陛下的新衣真漂亮” ,只有一个孩子 讲出了真话: “他什么也没穿呀! ”看来,1837 年丹麦作家安徒生就在提倡讲真话 了,只要你保持一颗纯真无邪的童心,真情的血液就永远能在文章中欢腾的流动。 可见,一篇文章只有讲真话、写真事、抒真感、诉真情,才能具有生命力,才15 能具有生命之魂,这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所在。 以下几篇学生习作,都很好地体现了“真”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时要认真 去体会。16 读懂花生吴雨浓 太姥姥在的时候,很爱吃花生,妈妈每次带我回去看她时总会买很多很多的花生。 太姥姥老了,眼睛也开始浑浊了,妈妈依旧带我去看太姥姥,依旧为她买很多很多的花 生。在暖暖的午后,阳光散落在屋檐下,妈妈坐在太姥姥的床边为她剥着花生…… 我也很爱吃花生,但不喜欢剥花生的硬壳。我总会去买那些打开袋子就可以吃的花生。 我觉得这并不比妈妈剥出来的花生差。在没有课的下午,我也会买些那样的花生去看太姥姥, 为她把袋子打开,大把大把地把剥好了的花生挑到了她的手上,可太姥姥总是说这些花生没 有妈妈亲手为她剥出来的好吃,她还总是拉着我的手说: ?花生可是有灵性的呀!? 后来,太姥姥病了,只能终日的躺在床上休息,她的手也不听使唤了。可她依旧爱吃妈 妈亲手为她剥的花生。 妈妈依旧带我去看太姥姥,依旧为她买很多很多的花生。妈妈会在床上铺一张报纸,把 花生放在上面,然后一颗一颗地剥,剥去硬硬的外壳,再剥去那红色的薄衣,露出了乳白的 花生仁,轻轻地放到太姥姥的嘴里,当妈妈的手微微有些红肿的时候,我也开始学着妈妈的 样子剥花生,剥了一小捧,放在妈妈手上: ?妈妈,你也吃!?可妈妈却把手中的花生仁一颗一 颗地全都给了太姥姥。 ?我小的时候,你太姥姥也常常这样剥花生给我吃,那时候,我比你还 小呢……?妈妈就这样边剥着花生边低语着,像是在对我说,也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的眼睛 里突然有种苦涩的、晶莹的液体滑落下来,我赶紧低下头去。当我再抬头的时候,太姥姥正 盯着一颗落在枕边的花生。我拾起那颗花生,把它放在太姥姥的嘴里,太姥姥很满意地咀嚼 着。夕阳西下,点点的金光散落在地板上,一跳一跳的。 我想,那一刻我真正读懂了花生,读懂了什么叫做血浓于水。那一颗颗的花生蕴含亲情 是永远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是的,花生是有灵性的,我想,总有一天,我也会为妈妈剥出那有灵性的花生。本文内容真实可信, 细节描写形象生动, 感情真挚, 语言朴实, 给人以一种 “清 新、厚重”的感觉。小作者以“花生”为线索,通过“花生的灵性”写出了人间 至上、至纯的“亲情” 。17 读懂那颗心刘冰若 那双眼大大的,亮亮的,可否对你心灵的窗户说一声?对不起?? 分班了,来到陌生的班级中,身边坐着的是个陌生的同桌。他个子中等,很瘦,看起来 像个少言寡语的人。可是,一上课那板着的面孔却变得舒展多了,一会儿和我说两句话,一 会儿又自顾自地玩起来。哼,肯定是个差生!我心里默默地想,真倒霉,碰上这样的人当同桌。 果不其然,第一次月考过后,他――我的同桌倒数第一名。 我心里越发地不平衡了,看人家:同桌都是好同学,一起刻苦学习,成绩当然提高。我 呢,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于是,心中的不甘全发泄到了他的身上。 ?喂,这道题怎么做??他轻声地问我。 ?连这道题都不会做??我瞟了他一眼,用笔在书 上画了个图, ?就这样,做一条辅助线。 ?他还要再问,可看到我,又止住了。 我抬头望了望他,那双眼睛呆滞地望着书,自己在苦思冥想着。那一刻,我有些后悔了。 又有一次,语文课上,不知是谁引起的话题,大家谈起 NBA 来,他也眉飞色舞地说了起 来: ?NBA,我还想去那儿打球呢!?我冷冷地望了他一眼,竟轻薄地说: ?你去不成的。 ?他没 有作答,也没有驳斥我,只是那双眼又呆滞了,我又有些后悔了。 现在,我又有一位同桌,而他却坐在最后一排,有一个同是差生的同桌。 每当我们擦肩而过时,他的眼神就是那样呆滞,无神。我又曾经轻薄地想种种原因,可 是那呆滞的眼神,却始终晃动在我的眼前。 直到此刻,我读懂了那双眼,那双眼里也曾经闪耀过得意、兴奋的神采。那颗心中也曾 经有过高飞的欲望。可这一切,都由于他的成绩被埋没在了心底深处。 如果说他的理想是花,那么我则是无情风沙将那理想之花刮人谷底;如果说他的理想是 火,那么我则是冷冷的冰,将那理想之火熄灭。我是多么的轻薄与幼稚!那双眼本该是神采飞 扬、意气风发的…… 面对那冷冷的眼,冷冷的心,我只能深深地表示抱歉。看到结尾,我们可以相信,小作者是真的“读懂了那颗心” 。作为一名学习中 的佼佼者,她由先前的瞧不起、挖苦热情有朝气但学习成绩不佳的同桌,到学会 体谅别人的感受,她懂得了要对别人尊重和关爱。文章最后一段中充满诗意和愧 疚的排比句,主题突出,让我们感觉到小作者也长大了。整篇文章既显现了作者 的才华,也弥漫着对同学的深深的歉意。同时也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本文的真实 既体现在事件的真实上,也体现在心理描写和感情的抒发上。我和她的竞争张 颖 她,坐在我后边,是个话不多、不引人注意的女孩。个头不高,高度近视的她每天似乎 总在做一件事:埋头苦读。 不要被她平凡的外表蒙蔽了,她的才思敏捷、满腹经纶让班里几乎所有同学佩服得五体18 投地。但我例外,也许是天生不服输和嫉妒在做祟,我在心里默默与她较劲儿,所以班里的 第二、第三总在我们之间徘徊。 那是一次语文课,老师让同学们自由辩论。大家都在为追求?最好?还是?更好?而辩 得脸红脖子粗。轮到我陈述观点,我朗声说道: ?我认为‘最好’才是我们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最高水平,只要我们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已达到最好,就无愧于自己的汗水, 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同学们对我慷慨激昂的发言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我骄傲地坐下了。这时, 她猛地站起来,以犀利的目光扫视全班,接着,便用她一贯的低沉铿锵的语调反驳道: ?我不 同意你的观点。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类不断地创造,不断打破以前所谓的‘最好’状态。否 则社会将停滞不前,只有懒人们才会守着他们的‘最好’过日子。我想大家都会和我一样相 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又是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我站起来,回过头迎着她火辣辣的 目光,眼里也跳动着愤怒的火苗,一时间,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此后同学们见了我 就叫?最好? ,而见了她都叫?更好? 。看着她得意的笑脸,我暗想:有什么了不起,看我在 月考中赢得你抬不起头来! 接下来便是没日没夜的复习。心中那个?复仇?的念头为我做动力,我以超人般的精力 在拼。每当下课同学们出去玩时,只要我身后的她不走,我就决不?挪窝? 。在学校不停息地 学习,回到家里也决无喘息之时,每当我困了、累了,眼前就浮现出她挑衅般的眼神和轻蔑 的笑,我便会继续苦读下去。 眼看就要月考了,我偏偏发了高烧,只得在家养病。我心急如焚,可我……我不敢想下 去了。这时,门铃响了,我开了门,是她!她抱着一摞卷子站在门外,见了我,便递给我,说: ?这些篇子是几天来我替你领的,好好做,也要好好养病。 ?她大而厚的镜片下,那坚毅而犀 利的目光依然未变。 月考终于结束。终于,我以 5 分的优势险胜于她。一个月来,我的脸上头一次出现了灿 烂的笑容。 这时候,她突然走到我面前。 ?祝贺你,真的,我为有你这样的对手而荣幸。一个人没有 对手是可怕的,但我希望我们同时也会成为朋友。 ? 此后,我们由无话可说变成无话不说,但惟一没变的是我们之间的竞争,这竞争将促使 我们登上更高的台阶。这是一个女孩和另一个女孩由竞争而成为朋友的故事。细细读来,不能不让人 感动。小作者在文中真实地展了当前学校里的一种状态,倾吐了心声。读这篇文 章你会在心中激起一种渴望:那就是公平竞争,真诚互助,共同进步。文章构思 新颖,情节曲折,层层铺垫,环环紧扣,很值得大家借鉴。19 爸爸背我上学邹 颖 这件事情发生在两千年的那个盛夏,我当时正在上五年级,马上就要升学了。 由于一次走路不慎,我的左脚骨折了。打完石膏后,医生告诉我一定要多休息,不能走 动。但是在升学这么关键的时刻,怎样才能不走动呢?我感到极度困窘,无法自拔。 望着心急如焚的我,爸爸不顾自己的腰痛病,执意要背我去上学。 我家住在八楼,我们班级在三楼。这就意味着爸爸每天要在这十几层楼中往返两次。这 对于体重将近二百斤的爸爸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平时爸爸自己上楼还气喘吁吁,更何况再 背上将近一百斤的我呢?但是爸爸并没有皱一下眉头,毅然背起了我去上学。 清晨,7 点 45 分以前,我准能准时到校。 最困难的要数背我上八楼了。我心疼爸爸,不忍让他背着我一直走到家。于是总趁他锁 车的时候,往上蹦台阶。可爸爸好像总是不明白我的用意,每次都带着责备的口吻说: ?谁让 你自己向上跳的?碰到脚怎么办??然后便蹲下身来背我。每当这时,心中一种无以名状的东西 悄然升起,只觉得喉咙很难受,鼻子有些酸,眼睛不知被什么挡住了视线…… 爸爸一步步地向上走,步子也一步步地沉了,脚上像被灌了铅一样。汗水流淌在爸爸的 脸上。爸爸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我向上托了托,继续走。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们终于到家了。还没有歇一下脚,爸爸又忙着去给我做饭。当美 味可口的饭菜摆到桌子上时,爸爸猛地倒在了床上,久久爬不起来…… 就这样,周而复始,爸爸背着我上学竟长达一个多月!从未耽误我一天的课程。 我以令人满意的成绩考上了我日夜盼望的学校――师专附中。用它来回报爸爸对我深沉 的爱。 回报是有了,可是爸爸由于背我的时间长,腰痛病犯了,躺在床上时却依然微笑。 爸爸!是您,在我有困难时不顾自己来帮助我;是您,用一点一滴的行动来教育我怎样做 人;是您,在我的人生中写下了最浓重的一笔! 爸爸,我真不知如何以我寸草的心来报答您太阳般的光辉!我只能请求您接受我这小小的 赤子之心对您无限的感激。 自己的子女一切都好,不正是每一个父亲所期待的吗?本文写自己受伤后,天天由爸爸背着自己上学,在平实的记叙中,通过爸爸言 行的细节描写真实地写出了爸爸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朴实而又厚重的爱, 也写出了作为子女关心父亲、感激父亲的真挚感情。“谎言”不是错张 鑫 往往从某个角度上去考虑,谎言与诚实相比,更是一种爱的付出、一种真心的交换…… 小时候,无论是吃水果,还是吃饭,母亲总是把最好的、味美的留给我,而她总是吃那 些烂的或剩菜剩汤。 我问母亲: ?妈妈!吃这多不好, 别吃了, 吃我这个。 ? 母亲总会笑着说: ?不,20 妈妈喜欢吃这些,吃你那些我会肚子痛的!?我会眨着眼睛跑开了。现在想起来,已知道,母 亲是在说谎,为了让她最心爱的儿子吃得更心安理得而编织的一个美丽的谎言,虽然母亲说 的并非是真心话,可她说的是最质朴的心里话。都是为了爱,母亲可以毫无顾忌地?欺骗? 自己的孩子。 记得一次不慎将胳膊弄脱臼了,站在穿白大褂的医生面前,早已吓得面若白纸,看着母 亲急切不安的表情,我还是主动地迎着医生的眼睛,在医生用力的那一刹那,觉得整个身体 都要碎了似的钻心地疼痛,泪水已顺着眼眶流下来,可母亲早已哭得眼睛红肿。我强忍着剧 痛,努力不让眼泪流下来,咬着牙说: ?一点也不痛。 ?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对母亲说了谎, 不过我想这个错误是可以原谅的,是可以被母亲接受的,面对一痛到心底的母亲,我也只能 编出一个谎言让母亲那颗比我还要痛的心得到一丝安慰。 上学后,一次偶然考得很糟,老师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 ?考得不错了,你已经尽了力。 ? 我知道我又一次被骗了,被老师的爱所骗,为了我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老师可以放下自己的 高尚,去说谎,为的是去填满学生内心的一片空白,为了他下一次可以毫无负担地去迎接挑 战,一个谎言并没有玷污了老师,相反使她的身影更加高大。 我就是为这些谎言所包围着,虽然那一句句话并非为真,却字字真心,就这样谎言将真 诚爱心放大,你可以不去特意地寻找它,已经出现在你面前,任你去丈量,那胸怀比天还高, 比地还广,同样我也可以用谎言去温暖别人。尽管这是谎言,但它是情感、是真心的付出, 是不应受到谴责的。 也许谎言始终都是贬义,终究不会代替诚实,也不会被当作一种精神去升华,但它却比 诚实更温柔更便于人们接受,如果没有了这些谎言,只有诚实,人的心就会被过分地挖掘干 净,那么两颗空荡荡的心是不会去相撞,是不会去以心换心的,善意的谎言是爱的体现,诚 实也只能被当作陪衬放在一边,因为要让爱通过。 善意的谎言,不是错,你无需自责!本文小作者善于从心灵深处进行解剖, 把对人生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与思考抒发 得行云流水般亲切自然,而当小作者带着那双慧眼来认识人生、体味成熟的艰涩 时,小作者的思想便也日趋成熟,对生活又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另外具有辩证 意味的标题更让人耳目一新。21 第二节 怎样让你的文章标新立异――“新”如何让文章充满新意呢?我认为应该从选材、立意和安排结构三方面来考虑。一、首先,我们从选材方面分析。自己的声音,往往是一个腔调,所以没有新意,因为没有新意,所以不能算做 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作文” ,而新颖、别致才是文章胜出的关键所在。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翻开某些所谓的“优秀作文” ,总给人千人一面 的感觉,为什么?因为这些文章不是作者自己的生活,而每个人的生活又是各不 相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才能写出感受独特、富有新 意的文章。不应总借鉴别人的事例。有些所谓的“优秀的范文”往往不能跟上时 代的步伐,使文章缺乏新意。 前几天,我在班上练了一篇以“选择”为话题的习作。有好多同学都以“父亲 为了祖国的建设,抛弃了家庭的温馨,毅然选择去外地工作”为写作内容。这样 的文章中心明确,主题积极向上,但总给人一种“陈旧”的感觉,而有一位同学, 以当前“抗击非典”这一大主题为写作内容,记叙了“白衣天使们”为了他人的 健康,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们毅然选择了上“抗非典一线”工作,从而歌颂 了“白衣天使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篇文章,不但主题突出,而且符合当前的 时代特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可见, 反映时代真实的生活, 抒写时代真实的心灵, 才能有自己的声音。 这样, 语言是自己的,情感是自己的,思想是自己的,文章也就自然是自己而非别人的 了。当你敞开心扉的时候,你就会发现, “新颖”两个字已经不知不觉地渗进了你 的文章。所以,选择具有时代特点的真实事例,是文章出新的一个好方法。 下边选登的《生与死的选择》和《田字格与应试教育》就恰恰是选取了具有时 代特点的事例,反映了选材新颖这一特点,使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 生与死的选择林秀楠 不知何时,有一种叫?非典型性肺炎?的病魔突然闯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一夜之间,口罩、 温度计、食盐、维生素 C 等一切看似能抵制病菌或与其有关的物品被抢购一空。 人们生怕这一灾难会降临在自己的头上,夺走自己或亲人的生命。于是宁愿不上街、不 工作,也要远离?危险区? 。 可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工作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上,冒着生命危险,挽救着他 人的生命。他们就是我们的?抗非?战士------?白衣天使? 。 记得有一个?非典?病人曾写过这样一番话: ?我身体健康时,体会不到医生有多么伟大, 可当我患上‘非典’ ,得到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时,我才知道,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 人! ? 是啊,当病魔袭来时,没有一个医护人员退缩。虽然有着死亡的危险,有着家人时刻的 牵挂,他们仍毅然选择了冲上去,选择与死亡搏斗,将一个个?非典?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 来。 终于,有的医护人员倒下了,甚至于失去了自己是生命。记得有一个护士说: ?插管是最22 危险的,可是我们别无选择,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病人就会死亡。 ?而他们的护士长,就是在 一次插管过程中,被传染了?非典? ,再也没有站起来,而她去世的时候只有 43 岁。 即使是看到身边的人死去,这些白衣天使仍然毫不退缩,一批接一批,形成了与死亡抗 击的最无畏的力量。 有人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的医护人员显示了他们最崇高的医德。他们敢 于放弃自己的?生? ,而选择?死? 。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病人的?生? 。 他们就是选择了一条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他人生存的道路。他们的死重于泰山! 人生最严峻的选择莫过于生与死的选择,而在这其中,我们的白医战士做得最出色,他 们不愧为我们最可爱的人!本文选取了新生事物“非典” ,论述了“生与死的选择”这一深刻的主题,歌 颂了“白衣天使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它的成功与选材新颖是密不可分的。 田字格与应试教育宁 娜 如果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我们只好把人字底下的王 拿掉,时人需要的只是人才。 ------题记 小时候的我,非常喜欢用田字格写字,用它写字时我们不必费尽脑汁去想字应该写多大, 应该写多整齐,只要把字写在规定的方格中,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字原来是如此的好。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我们早已不再用田字格来写字了。于是我突然发现, 面对着代替了田字格的白纸,我却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字到底应该写多大,怎样才能写整 齐,我都无从知道。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用田字格写字,早 已习惯了有人去给我们规定范围,早已习惯了不用自己的脑袋去想,所以才致使我们面对着 这张白纸手足无措。 就像刚刚步人社会的年轻人,他们在学校原本是高材生,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常能听到 赞扬。可现已步人社会,他们反而找不到去施展才华的地方了,在校时头上的桂冠如今就像 脑袋上顶着的塑料袋一样,毫无用处。这是为什么?道理也无非像用田字格写字一样简单,在 社会上,已不像在应试教育下学过的一篇《狼》时所要做的那样,只需知道蒲松龄是谁,学 完一篇文言文只需会用?之乎者也? ,看到一篇记叙文只需能概括段落大意……这个时代需要 的是能力,是素质,是人才。也就是说他们在走出应试教育这个方格的束缚后,该自由发挥 的时候却不知如何施展了。此时的他们也只好说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 类的话来自我安慰,然后丢下手中满分的考试卷,再去看曾经被他们称之为?闲书、野书? 的书,这些书却成了一辈子受用的书了。 所以我认为,我们都应用白纸写字,去尽情施展我们的才华,去随意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创造力,不要再被那小小的方格困住,毕竟这只是一张纸中极小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在白纸 上写好字,又何必去在乎那小小的方格呢? 朋友们,不管你现在是?铁骑突出刀枪鸣? ,还是?间关莺语花底滑? ,都不要再被应试 教育压得喘不过气,不要再为成绩不好而苦恼,也不要放弃去学习课外知识的机会,它们将 使你终身受用,当然也不能放弃书本上的东西,这毕竟是我们的23 基础。 其实生活就是如此,它只会垂青真正有才能的人,走在方格中只会束缚您的思想,埋没 您的才华。试着迈出来,海阔天空,有更广阔的天地让您发展。在这个应试教育的年代走出 自己的风格,找回本属于我们年轻一代的空间领域,切勿让方格拘束我们无限的思维天地, 我们要开创新的空间,走出新的天地。点评:当我们习惯于条条框框,习惯于循规蹈矩,面对一片自由的天空反 而无所适从。小作者的思想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提示:打破一切束缚,培养真 正的人才。文章角度新颖,发人深省。二、下面,我们再从立意的角度来分析文章出“新”的方法。文章立意贵在一个“新”字。 “新”在何处?“新”在鲜明、深刻、新颖。有 的同学写文章时往往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这样的文章无新意可言,自然也就难 成佳作。譬如写竹,要么写竹子终年常绿,与松、梅合称“岁寒三友” , “高风亮 节”令人敬佩;要么写竹子一身是宝,从幼芽竹笋的鲜美可口到成竹后的广泛用 途, 处处说明它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 这些立意可以说是 “准确” , 可以说是 “全 面” ,却难以称得上“新颖” 。为什么不从反面想想呢?比如:认为竹子徒有其表, 内心空虚,是“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典型,这与夸夸其谈、志大才疏相似,和那 些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者酷似。这样的立意,独道而深刻,不正体现了一个“新” 字吗? 陆游在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就说明了对同一事物 的观察角度不同,得到的认识也完全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下边选登的四篇文章就是在立意方面出“新”的典范之作。 我要为失败者辩护杨晓燕 成功,多么诱人的字眼,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美好的画面,希望自己在未来的事业 中取得成功,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可是,一提到失败,几乎是人人色变。是啊,没有人 愿意失败。如果说成功是一个饱满甜美的红苹果,那么失败则是一颗又苦又涩的青石榴;人 们都向往那甘甜的苹果,而躲避那苦涩的石榴。成功者得到的是鲜花、掌声;失败者遭到的 却是蔑视、嘲讽。但我不认为失败者是可耻的,是屈辱的,我要为失败者辩护。 失败者并不一定都像楚霸王,英雄气短;也不一定像刘后主,乐不思蜀。有些失败者, 面对挫折,面对他人的冷潮热讽,甚至奇耻大辱,仍毫不气馁,历经磨难,最后终成英雄、 伟人。这样的失败者,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沦 为吴王的奴隶。堂堂一国之君,却要为吴王拉车喂马,饱受屈辱,被天下人耻笑,但他并没 有因此而消沉,从此一蹶不振。相反,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不断磨炼自己,伺机反击, 最终战胜了因一时胜利而沉醉于美女酒乡中的吴王夫差,成为东南的霸主。朋友,从这个历 史事实中,你是否能感悟出什么呢?勾践也曾是个失败者,也曾受到过无数讥讽羞辱,但他最 终不是成为春秋五霸中杰出的一位吗?由此可见,一时的失败并不是一生一世的失败,眼前的 失败者更不是永远的失败者。失败与成功是紧密相连的,失败孕育了成功。举世闻名的科学24 家诺贝尔试制炸药,家人被炸死,自己也差点被炸残,可算是失败到了极点,但他气馁了吗 放弃了吗?消沉了吗?没有!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无数次实验,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了新式炸药。 他的失败为研制炸药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成功推动了人类进步。像这样一位曾是 失败者的成功者,你又凭什么去嘲笑他,蔑视他?诺贝尔的例子,也恰恰证明,巨大的成功往 往来自于无数次失败,一时的失败者常常是最后的赢家。 许多人都赞赏、崇拜爱因斯坦,因为他的成功,他对科学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清楚地 展现在人们面前。然而,在流传下来的关于爱因斯坦一生的故事中, 《第三只小板凳》最为家 喻户晓,甚至连几岁的孩童也能说出一二。当爱因斯坦的老师拿着爱因斯坦所制作的小板凳 问道: ?谁见过比这更糟糕的板凳?时,小爱因斯坦从书桌里拿出两只更丑陋的板凳: ?虽然 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些。 ?他并不以失败为耻,而是勇敢地面对它,能够正视 自己的失败,他也许始终不能做成一只漂亮的小板凳,但假若他没有正视失败的这份勇气, 是决不可能做出后来的那番伟业的。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失败者也并不可耻,只有在失败时 始终保持 清醒的头脑和饱满的自信,勇于迎着困难和挫折向着最终的目标努力,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奋 斗所得到的乐趣,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 ?不要怕承认失败,要从失败的经验中进行学习, 要把做得不好的工作,更仔细、更谨慎、更有步骤地重新做起。如果我们有人认为承认失败 就会像放弃阵地那样使人沮丧失望,削弱斗志,那应该指出,这样的革命者是一钱不值的。 ? 是啊,没有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失败,怎么会有革命的成功?史实告诉我们,伟大的 革命先烈也都曾做过失败者,但他们的失败、他们的牺牲为后来者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是革 命取得最终成功的奠基石。 最后,我要用一句尽人皆知的千古名言总结全文,那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 过的成功算不上真正的成功,没有经历过失败的成功者也不是真正的英雄。在失败中不放弃 自己的理想,这就是战胜了自我,超越了自我。人们的目光往往只注视成功者,而忽视了失败者,可他们哪里知道成功者往往 是经历了无次失败才有了今天的可喜成绩。本文的作者正是深知此中的道理,独 辟蹊径地为 “失败者”辩护,写出了这篇立意新颖的获奖作文。 沉默不是金韧宏志 上世纪末,沉默是一种美德。如果说一个人最大的优点是沉默,那听者定会竖起大拇指 称?稳!? 。如果说谁最大的优点是活泼好动,那听者肯定能倒竖大拇脚指称?浮!? 。但是,现 在很少有人这么想。举个例子吧,当有人故意打你,你会像阿 Q 一样说?儿子打爹吗??你会 沉默吗?当应试教育将你的大脑分成一块块时,你会说?我愿意?吗?你会沉 默吗?当美国佬仗势欺人时,你能说他们是对的吗?你会沉默吗?你不能! 做过学生的应该知道,考完试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抄卷子。当你抄卷子时,你应该明 白,你并不是在学习,而是在受罚!虽然在大多数人中,这已不算什么了,但他们已缺少了思25 想,至少是缺少了胆量,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人敢站起来,放开胆量,大声对老师说: ?不!我不 受罚!? 说到这,肯定有不少学子们反对, ?你们活该,不好好学,考不了高分 !?对!我们活该, 我们活该接受这该死的应试教育。你们好,学得好,写作文写?让座?得高分,写景时写祖 国大好河山得高分。从小学到现在,让你们写了几百遍了?我与你们的差距就在这。 我们班长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大家都说他学习好。但他在我眼中却是个机器人,什 么都超过常人,就是比常人缺少了生命力。记得一次作文比赛,是什么个性作文大赛,我将 自己的作文交于他修改。不想,他改完后竟对我说: ?我的经验证明,参加作文比赛,写就写 深沉的;写诗,越悲越好。 ?我当时不禁一颤: ?多可怜呀!多么好的一个人,却被那可恶的思 维定式给定格了,可怜!?这次比赛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他人笑烂肚皮的文章获了奖,让人 垂泪三尺的作文竟名落孙山。 这只是举个例子,其实,我们最怕的是考试。蛋糕不怕吃多了,就怕吃腻了,虽然它是 甜的。考试不怕考多了,就怕考怕了,虽然它是魔鬼。老舍先生曾说过: ?考试制度是一切制 度里最好的,它能把人支使得不像人了。 ?可见,考试在那个时候给了人一种多么?伟大?的 形像。现在的学生大概都有过这种经历:考试前,如果有人知道试题答案,那么他在学生眼 中是神,威武无比。当考完试后,他就变成一个平常人,或者一堆废品。 我相信,考试时,很少有人能做正人君子。如果有正人君子,那也不叫君子,叫正人圣 人,或正人傻瓜。任何人都知道,考试时抄袭是自欺欺人,而任何学生都知道,自欺欺人后 是眉笑眼开。 听说,当有人看到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时,会跳楼轻生。而有的人什么也不敢,就像这个 成绩不是他的一样。因为高分或低分的欲望充满了他那周而复始的日子。 醒悟吧,赶走套牢自己的东西吧。别让成绩影响自己,让他们在受罚时说?不?! 我们不能沉默了,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冲破围绕自己的羁绊,我们永不做应试的奴隶! 记住,沉默不是金!“沉默是金”是大家公认的“格言” ,但在有的时候总给人一种“逆来顺受” 的感觉。本文作者正是敢于打破常规,逆向思维,刨析了“沉默”给人带来的羁 绊,指出了应试教育的危害,从而论证了“沉默不是金”的观点。我要为“0”辩护李卓航 你可知为何有那样广阔的数字空间?那是因为它们有了一个激人奋发的开头一―0。 ――题记 “0”的含义 世人向来对?0?无赞美可言。仔细想想也不难得出结论: ?0?嘛,不就意味着一事无成, 一无所有,代表着虚度年华,空空如也吗? 人们啊,世间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绝对的。只有用真理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才能从中得26 到人生的启迪。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情体验,就会发现?0?有着丰富的含义,包 含着深深的哲理。 探索的开始 在我很小的时候,常常倚窗沉思:人类从古至今,逐步走向文明,这是为什么呢? 长大后,渐渐懂事的我明白了:在一切都还未知,一切都还空白,一切都是?0?的时候, 人们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探索一切,去寻找一切,去创造一切,去解决一切问题。人类不断 生息繁衍,一代代,一年年,人类文明也不断发展。试想,如果一个世界已经有了所有的文 明,那么,它还可能再发展吗?宇宙是公平的,它创造了人,让人类在漆黑的领域里去探索光 明。事实告诉我们:有了?0? ,才会有?1?…… 奋斗的动力 当一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好似跌人了深渊,迷迷茫茫,空白一片。可是,在这一 切,在这未来几乎成为?0? 、毫无希望的时候,坚强的人能够爬起来, ?0?是一股动力,能让 他更加信心百倍,在人生的篇章中成为一个?, ?能在喘息之余回首总结。在他成功之时,若 细细咀嚼,那?0?不再是失败的苦酒,而能激发出惊人的勇气。 有这样一支球队,经历了 20 年的冲击,几经失败,终于冲进了?世界杯? 。有这样一支队 伍,经历了 28 年的奋斗,几经坎坷,浴血奋战,终于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成立中华人民 共和国。有这样一位君王,在战败后受尽敌国羞辱,却卧薪尝胆,重震军威,打败敌国,称 霸一时。上帝没有偏爱他们,他们凭的,就是在?0?中奋发,在逆境中崛起的勇气! 拼搏的象征 每当看到奥运场上冉冉升起的五环旗,我心中都会掀起巨大的热潮。那五环旗,不 就是由五彩的?0?组成的么?它象征着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拼搏,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奥运场上,体育健儿们奋勇拼搏的情景深深铭刻在我心中。拼搏,不断地奋进。健儿们苦练 多少艰辛的汗水,苦练多少月月年年,就是为了在奥运场上勇敢拼搏,夺取金牌。那五环旗, 正是拼搏与力量的凝聚! 平凡的伟大 大干世界,包罗万象。一个小小的?0? ,并不为人所顾。 ?0?很平凡,无非就是一个数 字,一个小脑袋,一个一笔就能画出的椭圆。但是,请您设想 10 元少了一个?0? ,差距会有 多大?那么 100 元呢?1000 元呢?10000 元呢?……一亿元呢?百亿元呢?一个?0? ,是多少工人的薪 水?一个?0? ,是多少企业的资金?一个?0? ,是多少省市的钱款?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例子, 可在实际生活中, ?0?就仅仅是?0?吗? 可不是吗?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人被视为低贱者,仅仅因为他们的工作和职业。可是, 这些人,就真的无足轻重吗?人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 ?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些人 就如?0? ,看似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他们,在默默地为社会的正常运转做着贡献, 虽然,他们是一个个?0? . . . . . . ?0?还是?0? ,它永远不会改变;但它包含着一切一切。有了它,才会有那不断延伸的 数字空间,不断延伸的哲理。“0”在人们眼中太微乎其微了,但作者却从中挖掘出了它举足轻重的作用,27 这正是作者立意新颖的结果。我要为“最后”辩护李 坚 如今,有不少人总把目光放在?第一?和?前头? ,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似乎?最后? 成了耻辱的代名词。但是在某种意义上, ?最后?也是光荣的。 妈妈生怕我们在长身体时饿肚子。 上学时,在外出游玩的时候,我发现班长总是最后一个上车,嘴里还要嘟囔着数人数。 我很不理解地说: ?快上车吧,别唠唠叨叨的。 ?班长憨厚地笑道: ?那我们把你落在这儿,行 吗?? 读中学时,我又发现,每天班主任要在同学们走后回到教室看一遍,顺手关好没关紧的 窗户,锁好门,再看一眼才走,因此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在默默地做着与?第一?同样不可缺少的?最后?工作。他们 默默地把自己排在后面,把好处、方便不经意地留给他人,自己则在寂寞与孤独中煎熬着。 这些人在煎熬中促成了他人的成功,孕育出常人所没有的品质,那是一种重?实?轻?名? 的品质。 罗兰说过: ?一个人,能超然于私利与私荣之外,……才不致因内心的丑恶邪佞,而影响 到生活面目的美好,才有了高不可攀的格调,和堂堂正正的威仪。用这样的胸襟去做事,才 不会被私利与私荣所诱,才能大公无私。因大公无私而为人民群众所爱戴与拥护,无须强求, 即能实至名归,自然而然地登上事业的颠峰。 ? 许光达老前辈就是这样一个能超然于私利与私荣之外的人。195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 次实行军衔制。授衔之前,当许光达听说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时,心里十分焦急不安。他除 了多次当面向贺龙提出降衔要求外,还亲笔给毛主席写了一份?降衔申请? 。许光达在至关重 要的军衔问题上,其求?实?不求?名?的真诚可谓前无古人。许光达老前辈虽然身在?最 后? ,但他的胸襟可谓在?最前? 。 那些在?最后?忙碌的人们,当他们看到别人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时,他们高尚的心灵 只有无比的欣慰,却没有一丝为自己而生的遗憾。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在?最后?角落里忙碌的人们不被人注意,也没有什么名利,只有 孤独的忍耐,寂寞的沉静,太过呆傻。但是他们却比别人多出了一份责任感和对这份责任感 的深情,他们宁愿守着无语的承诺来自勉。试问,如果没有他们像蜡烛一样的自燃,哪来社 会的进步与光明?我以为,他们非但不呆不傻,反而展现出人类最美的情感,最高的智慧。 由此看来, ?最后?也是一种境界,一种奉献的美。其实,人类历史绚烂舞台的背后,总 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幕后工作者? ,虽然他不一定是台上引人注目的亮星,但是如果没有 他,那也没有台上的高潮了,那将是人类历史上最深的遗憾。 理解了?最后?的内涵,我要为最后辩护:只有个体不为名利所累,甘当?最后? ,才有 整体的?最前?――人类的不断进步。 ’ 小时候,我总是看见妈妈在我和妹妹都吃饱后,她才含着满意的笑容动筷子。那时候,28 “ ‘最后’是一种境界,一种奉献的美。 ”这一发现正是作者立意新颖的结果。 可见,这些立意新颖、视角独特的文章,就是因为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 性思维,勇于创新,用自己的认识“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从而写出了 “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佳作来。三、结构出新包括“小标题法”和“题记法”两种。所谓“小标题法” ,就是根据文章中心,把文章内容分成几个相对独立,又相 互联系的小片段,在每一个片段前加一个小标题。这样,读者能很明确地掌握文 章的中心,又能准确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使文章既条理清晰,又主题鲜明。如 下面这篇文章: 挑吴越 挑篇 镜头一:夸父逐日 夸父,一个神奇的伟人,用梦想和生命构造了属于他,属于信仰的整个世界,并在亘古 不变的时光中获得永生。 今天的我们也正如夸父一般。 每天, 踩着清晨的鼓点, 用一次又一次的奔跑追寻着属于自己的太阳。 累吗?累! 苦吗? 苦!后悔吗?不!因为我们知道,这一路挥洒的汗水,终有一日会浇灌出最美丽的梦想,呼 唤出最灿烂的太阳。 是的,我们坚信着并努力着。 挑起信念的风啊,冲向 800 米跑道的最终点吧! 镜头二:精卫填海 精卫,一个坚强的女子,用灵魂和翅膀架起了属于她,属于信仰的真挚的桥,并在永不 停息的浩瀚中灵魂不死。 今天的我们也正如精卫无二。 每天 12 小时的奋斗,12 小时的拼搏,为了什么?为了一切!更为了自我和梦想。正所谓 ?学海无涯苦作舟? ,是的,知识就如同那无垠的大海,我们就是一只只精卫鸟,将自己青春 的水晶投入其中。也许不会阻拦海浪的奔腾,也许不会溅起绚烂的水花,但我们并不后悔, 因为这段苦难的日子,付出过就会让我们青春无悔。 挑起无悔的风啊,平息着波涛汹涌的海吧! 战篇 镜头一:决战紫禁之颠 人们说:六月流火。29战 是的,不仅仅有灼烧的金鸟,还有着每分每秒都焦灼的心情。 六月,我们初中四年最后的日子。用公平的方法见证每一个人曾经的每一步脚印。 这是一次命运的审判,也是一次同命运的决战。站在人生的紫禁之颠,挥舞刀光剑影, 领略金戈铁马,我们必须全力付出,只因为我们输不起,抱着必胜决心的我们,没有东山再 起的机会。 青春有限。 所以,请战斗吧!我们不做懦夫,不看笑话,当一回真真正正的英雄,拼一次风风光光 的凯旋。为自己的决战,喝一声亮堂堂的采! 镜头二:笑傲江湖 人们说,江湖如梦。 是的,拥有了太多的动荡漂泊,也拥有了太多的孤独寂寞。 江湖,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路,也许会被记忆遗忘在深处,但那轰轰烈烈,为梦想而战 的悸动,会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延续、延续…… 不管怎样,一切的动荡都会最终归于平淡,平平凡凡的生活,笑看日生日落,笑看风起 云涌。伴着,清请寥寥的高山流水,隐遁名利,笑傲江湖。 别了,我们的江湖梦。 关于挑战 写了这么多,想了这么多,仔细想想,倒真有些痴狂的味道。 罢了,罢了, ?人不痴狂枉少年? ,这样发出对自我的挑战,也不算是含蓄,也不算是虚 伪,也不枉于生活的馈赠。 在时间和生命的交替轮回中,谁不需要挑战的鼓励呢?有了今日残酷的争斗,才有他日 成功的辉煌。少一分懒惰,多一分辛苦,总会多一分收获,少一分遗憾。 挑,挑起生命的航帆! 战,战胜命运的坎坷! 挑战,生活也许会更精彩。 这个春天很冷,但要相信,花总会开的……这是一篇以挑战为话题的上乘之作,立意好,构思巧,语言精。作者先将“话 题”拆开,然后再合并后,设立了三个小标题。小标题横向上展开,用得非常巧 妙,将初四学生的生活反映得真实、新颖、深刻。开阖自如,收纵有度,结构巧 妙,组合独特。 所谓的“题记法” ,就是用名人名言或者自己锤炼的精警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 中心,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往往以题记的形式出现。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便于读者抓住文章中心,深入透彻地理解文章。 如:在一次习作时,我要求同学们以“宽容”为话题写作文章,其中一名同学 使用“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做题记,写在了文章的开头。不用再读文章, 读者就可以知道文章的大致内容,肯定是写“自己在一件事中宽容了别人,而在 后来的生活中自己也得到了益处”的事,这样,读者在此中心的引导下阅读此文, 肯定会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的美感。 下面,我们来欣赏以下几篇文章,来体会一下“小标题法”和“题记法”在文30 章“出新”中的作用。 丰收的果实郑丽超 农民们春夏辛勤的劳作,为的就是秋天获得的那些金灿灿的果实,它们堆满粮仓,装满 菜篮,摆满果盘,预示着来年的丰收,也给农民的辛苦予以安慰。 初中四年,我们也像一位农民,渴望着秋天的丰收,在学习的土地上耕耘着我们美好的未 来,相信我们也会获得丰收的果实的。 亲情的果实 这是我们收获中最珍贵的果实,父母亲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亘古不变,它不会因为我们是 否是好农民而有丝毫的不同,它只会是我们在烈日下劳作的一股甘泉,那么甘甜那么沁人心 脾,为我们的肌肤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不管是夜晚您为我们冲的那杯咖啡还是二晚您不辞 辛苦为我们送来的热气腾腾的饭菜,都饱含着您的期望,怎么能不令人感动呢?我们每天品 味着充满融融爱意的果实,早已陶醉于此了。 友情的果实 这是我们收获中最甜蜜的果实,四年生活我们同甘共苦,享受着阳光般的灿烂也要遭受风 雨的侵袭。成功失败、欢喜悲伤……它们伴着我们走过了这四年。也许你的心中有对朋友的 感激,也许你和他还有许多知心话没有说,不要紧,在这金秋的季节里送给他一枚甜蜜的果 实,一切情谊皆融于此。 师生的果实 这是我们收获中一颗怪味果,它时而酸的令人反胃,时而甜的令人陶醉,时而苦的令人心 痛,时而辣的令人无奈,我们无法形容,也无法琢磨它的真正滋味,但当我们剥开一切,看 到那颗红心形的种子时,我们才真正懂得他的良苦用心。他们作为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爱 着自己的学生,虽然有时我们难以理解。这颗怪味果我们应珍藏一生,以它的怪味使我们获 得更大的丰收…… 初中四年,我们没有虚度,每个人的果篮中都装满了丰硕的果实,但我们心中期待的丰收 却真的离我们不远了,那时笑容一定会在每个人的脸上绽放,丰收了,我们一同去摘丰收的 果实吧!幸福的色彩毕欣然 人生旅途中,你苦苦追寻着幸福的色彩,蓦然回首的一刹那,你才发现,答案原来是丰富 多彩的。 ――小引 夏日的梧桐树下,一个稚嫩的童音打破了闲静: ?爷爷,你说幸福是什么东西呀?它是什 么颜色的??看着孩子那双渴求的眼睛,爷爷想了想,用慈爱的口吻说: ?幸福是紫色的,里 面有各式各样离奇的事,等你长大以后,你就明白了。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心中却盼 着自己早点长大。 夕阳西下,枫叶似火,整个教室都映得红红的,小孩变成了学生,学生向自己心目中最31 敬爱的人――老师,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老师稍微沉吟一下,深情的说: ?幸福是红色的,就 像蜡烛,它带来光明,也带来温暖。 ?学生仔细品味着老师的话,觉得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白雪皑皑,风呼啸吹起哨卡窗外的积雪纷纷扬扬地洒下来,他站在窗口,心里还在隐隐 作痛,十年的寒窗苦读,一分之差的名落孙山。苦海中,他向班长提出了那个埋藏在心底很 久的问题: ?幸福是什么颜色的??班长知道他的心,缓缓的回答到: ?幸福是白色的,就像 这唐古拉山的白雪,风吹不散它,阳光照不化它。 ?他听了班长的话,陷入沉思。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天毫不吝啬的将大把大把的绿色洒在大地上,但他却带着他的 疑问,和战友奔赴大西南,面对侵略者猖狂的气焰,他心里就像烧着一团火,他和战友们摸 爬滚打,挥洒着自己青春的汗水和生命,直到有一天,无情的炮火吞没了他年轻的身躯,奄 奄一息的他,脑子里却很清醒,二十年来对幸福色彩追求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突然间 他明白了―― 幸福的真正色彩并不是一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爷爷的答案紫色寄托了对往昔 生活的怀念;老师的红色是对自己奉献精神的象征;班长的答案白色表明边防战士的坚强和 忠贞。 他走了,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矫揉造作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