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网络寄语寄语在线等

12-02-16 02:02:09 来源:《书画名家》2012年1月刊 
内容概要:眼看2011年篇章的最后一个句点就要完成,趁着2012年还没有铺就纸张,在这旧貌换新颜的时光辗转之处,编辑部同仁齐心协力地做了两件事:一是“回眸”2011,以回顾的形式刊发了《书画名家》创刊4年来,曾走进杂志的56位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图像资料。
眼看2011年篇章的最后一个句点就要完成,趁着2012年还没有铺就纸张,在这旧貌换新颜的时光辗转之处,编辑部同仁齐心协力地做了两件事:一是&回眸&2011,以回顾的形式刊发了《书画名家》创刊4年来,曾走进杂志的56位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图像资料。说是&回眸&,其实还有另一层含义&&感念与祝福。因为这些闪光的影像是对《书画名家》过往岁月最好的记录和珍藏,由于这些艺术家的加盟,杂志才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充盈了深厚的学术品味和价值支撑。二是&眺望&2012,以展望的方式邀请了多年来对杂志给予热心关注和支持的8位专家、学者,他们以不同的文化视角对《书画名家》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沉淀了我们的想法,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念。
以往,新年到来之前,我们都是自己拿杂志在说事,很少考虑观者的态度,这次把话语权交给了观者&&
学会聆听&&似乎是出现在2012年这张未知画面上的第一笔,这笔新鲜的墨迹是由各位艺术家、专家、学者的智慧凝聚而成。正是出于对艺术和真理共同的追求和热爱,我们才有幸和你们站在一起,去迎接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新一年。
《书画名家》杂志每期我都能看到。听说除了艺术院校、美术馆、画院、画廊赠阅外,还包括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杂志的覆盖面这么广,全国同类艺术刊物像你们这样做不多。你们杂志办的不错,尤其是&师出名门&这个栏目,每期介绍美院的一位教师和他的研究生,老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映教学思想,研究生通过学习解决在创作方面碰到的一些问题。把&教&与&学&的思想呈现出来,这对推进美术教育是很有帮助的。2012年马上就到了,要说建议的话:希望《书画名家》进一步的开掘深度,甚至是邀请一些其它领域的学者谈谈对美术的看法。&&
&&张立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中国,正式或非正式的美术类刊物不少,《书画名家》是一本很独特的刊物,从创刊初期起,就有一个有别于其他刊物的思路,即立足于艺术家工作现场,聆听艺术家的心声,走进艺术院校,建立对话与沟通的桥梁,虽以&名家&为名,但介绍艺术家时则以艺术本身为取向,肯定青年艺术家的&新&,宽容他的&嫩&;虽以&书画&为名,但不局限于书画,工艺、设计诸多艺术都有所包容。办杂志不容易,办好美术类杂志更不容易。今天,《书画名家》已经有了自己的声誉,明年改版,我希望,一是在版式形式上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一是在内容上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应追求艺术的深刻性,因为艺术本质上是哲学的;同时,它又是生活化的,处处皆艺术,杂志应在这两者之间游刃有余。&&
&&&&&&&&&&&
&&李砚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科学》丛刊主编
你们的杂志内容很丰富,关键是怎么把握这种丰富性,比如说:当代的、传统的、或者是装置的、或者是观念的、或者是理论的,还是把这个版块给集中,我觉得呢,集中后读起来就不会有切割开来的感觉。另外不妨也增加一点页码,考虑增加一个栏目──画家的微博,像陈丹青为什么给郭美美说话等。增加一点事件性的东西,尺度把握的好还是有些人喜欢看的。要增加一些艺术财经,艺术财经是不可忽视的,现在拍卖行的关注一些。做杂志不必有界限,不必有门户之见。图片的视觉张力还要加强。《书画名家》杂志还是挺有特点,很不错的。最后祝你们杂志在新的一年有一个新的起色。
&&刘墨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员
我觉得你们杂志做的很有特色了,不妨出一些特刊,比如你们2011年九月份做的封面人物向京,可以专门做一期,这样做的比较充分,访谈、评论、生活、影像、甚至是争议等等都要有。当然把眼光放在作品上,是一个聚焦点,但不能让作品局限住。打开后能看这个人的生活、内心世界、观念以及这个容纳的一些文化符号啊等等。你像剪纸啊,也可以专门做一期,找一个文学者写一篇文章,梳理一下,找一些油画或版画风格相似的,寻找民间艺术与绘画的一种关系。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办的话会更加具有可读性,而且人们愿意看。这是我对你们杂志提出的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陈云岗 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理论家
做纸媒的人深知办刊的辛苦。《书画名家》是全国青联主办的刊物,它有资源优势就是可以联络和团结最广大的青年艺术家,这些资源也是其他杂志所没有的。前几天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就是由全国青联参与举办的。《书画名家》以访谈为主,鲜活、可读性强,形成了自己的面貌,这很可贵。我有一个建议,不知你们杂志的刊名是否可以更换,《书画名家》这种叫法对杂志是一个约束。这是因为你们杂志面对的主要是青年人,很多青年人画的很好,却不是名家,可能过多少年以后会是名家,这是一个矛盾,怎样解决?这两期看了你们&聚焦&栏目介绍的几位青年画家,都不错,希望再对画家个案的研究上多花点功夫,重视绘画过程中的研究。
&&尚辉 《美术》杂志执行主编、批评家
时下,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影响了一些刊物对文化思考的深度,学术含量不是很高,这是当前一个普遍现象。《书画名家》杂志办了四年,并一直坚持自己的办刊思想,有水平、也有高度。每期我都能看到,你们是以访谈栏目为主,采访是和艺术家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要的是一种现场感、互动方式。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和他的从艺路程等等。这也是你们杂志的看点,我觉的很好。说到不足,你们杂志从封面到内页、版式设计都有许多不足,这样会影响到读者对你们杂志的阅读兴趣。2012年希望你们杂志以一个全新的视觉形式出现,以便满足读者的需求。
&&高天民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批评家
《书画名家》以艺术名家访谈、现场聚焦等方式建立起自己的办刊特色,在众多的艺术刊物中逐步呈现出自身的艺术关怀和问题意识,使刊物具有了很好的发展基础。下一步在继续坚持自己特色的同时,不妨把关注的目光更扩大到整个大中华艺术圈,尤其建议贵刊增设一个&港台艺术史论&的栏目。这个栏目既可以研究20世纪港台美术史的过往发展,更可以同步关注港台艺坛最新的发展态势,从史、论两方面建构起有特色的港台美术研究平台。这将成为一个既非常符合&中华儿女&特色、同时也在同类刊物继续形成自己新的增长点。
另外,在现有的栏目中,在继续强化现场观察、个体表述的同时,更加注重建设学术性思考的维度,也可以适当增强批评性和争鸣性的话题,以激活思考和论辩的问题意识。在封面、版式等视觉设计方面也需要继续改进。祝《书画名家》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李公明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港台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
我一直在美国波士顿教学。这次应北京大学邀请回国讲学。在和一个艺术界朋友聊天时,他送了我几本《书画名家》杂志。虽然对国内一些艺术现状不太了解,觉的杂志办的还不错。后来也接受了杂志的采访。我是从事艺术史研究的,对中国书法艺术比较关注。《书画名家》杂志介绍的书法家好像不多,应该选一些好的书法家介绍,因为从古至今优秀的书法家大都是学问家,可以从他们的治学精神,对传统文化认识的高度对照作品进行分析、品评。这对编辑可能是一个挑战,功课做足就要花时间。我建议你们杂志每年推出二、三个优秀书法家,从书法史、艺术批评的角度来做,几年下来就会有一个积累。
&&白谦慎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文化学者
【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我也评两句
&昵称(最多十五个汉字)新春寄语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七律.新春寄语
  焚膏继晷且从容,回首方知幻梦空。未改初衷追杏使,难尝夙愿问词宗。冰心一片书花语,铁骨三分唱诗风。笑傲江湖须纵马,新征羁旅步匆匆。
红袖短篇文学手机站上线了,支持手机创作!快使用手机访问
查询内容:
关 键 字:
作者的其他作品
本版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新春网络寄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